第26章

第26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二十六1至二十八20 耶稣受死及复活 在这段经文中,事情已经发展至高潮。耶稣昂然进入耶路撒冷,在随之而来无可避免的公开冲突中,耶稣冲击以色列的当权者,宣告神要审判‘这世代’。对方迅速还击,十六章21节和二十章18至19节所预言的事,现在一一应验。十字架成为中心点,但事情还未完结。耶稣将被人残暴地欺压,但马太不想我们视惦为无助的受害者,故他强调耶稣的命运,是要完成神在旧约中启示的计划。在马太福音的完结篇中,耶稣由受害者转为得胜者,登上王位,并差派教会向万民传福音。  26:1-28:20

  二十六1-46 预备受难   26:1-46

  二十六1-5 准备就绪 (比较可十四1-2;路二十二1-2)

  逾越节是记念神拯救惦的百姓脱离埃及的奴役,也记念逾越节献的羔羊,拯救百姓免于死亡(出十二1-30)。耶稣要在逾越节期间被钉死,深具象征意义,17至29节更清楚解明其中意义。

  耶稣身在耶路撒冷(在马太福音,这是惦第一次到耶路撒冷),给祭司长和长老杀惦的良好时机,当然法利赛人在加利利早有此意(十二14)。但有很多人拥护耶稣(参二十一9、15、46),故若公然捉拿耶稣,‘恐怕民间生乱’。一个意想不到的发展,竟解决了他们的难题(14-16节)。  26:1-5

  二十六6-13 在伯大尼被膏抹 (参可十四3-9;比较路七36-50)

  耶稣被膏抹,暗示惦有弥赛亚的身分(弥赛亚即‘受膏者’),但同时也预言惦将被杀(12节)。妇人浇极贵的香膏,象征耶稣是受苦的弥赛亚。妇人之举是出于对耶稣的爱和奉献,‘是一件美事’,虽然背后隐藏了可怕的信息。但门徒眼中只觉‘枉费’。不应视耶稣的回答为轻看扶贫的工作,第11节暗示门徒要不断关顾贫苦。但善心有时也会令人本末倒置;不应因为行善而不从内心流露对耶稣的爱,为快要牺牲的主献上一点。个别的慈惠工作很快被人遗忘,但‘无论在甚么地方传这福音’(比较二十四14),‘这女人所行的’,都成了爱主的模范。  26:6-13

  第6节 第6节‘伯大尼’是马大和马利亚的家乡,在约翰福音十二章3节,那妇人称为马利亚,但提及的‘西门’,别处没有记载,可能耶稣从前曾治好他的麻疯病。  26:6

  第7节 第7节‘香膏’是从印度进口的油,可用来膏抹死人(故有12节之说),但也是极贵重的化妆品。  26:7

  二十六14-16 犹大的诡计 (参可十四10-11;路二十二3-6)

  由于犹大知道耶稣及其跟随者在耶路撒冷的行踪,他能够告之当权者,可在何时何地暗中捉拿耶稣(参5节)。‘三十块钱’是当时的人赔偿一个奴隶的身价(出二十一32),也是给被弃绝的牧人(弥赛亚)的‘工价’,有关记载见于撒迦利亚书十一章12节,而马太在二十七章9至10节引用此经文。这是一笔数目相当大的金钱(大约是4个月的工钱),但多数人都认为犹大并非只为这笔钱而投向敌方,他很可能早已想过要离开耶稣,只是趁机赚上一笔。没有人知道他为甚么改变立场,可能他是门徒中唯一不是加利利人,他可能愈来愈觉得与其他人格格不入,尤其是当大伙儿南行至耶路撒冷。他可能已对耶稣的行事方式感到失望,可能和彼得一样,期望耶稣会为犹太人复国。也可能他作出结论,认为耶稣是假的弥赛亚,以致他要尽上宗教责任去阻止耶稣。  26:14-16

  二十六17-30 最后的晚餐 (参可十四12-26;路二十二7-23)

  最后晚餐就是逾越节的筵席,充满着历史和神学的象征意义。透过耶稣之死,更添上新的意义,也成为以后基督教崇拜核心的楷模。

  吃筵席的地方明显是预先安排的;耶稣在耶路撒冷也有支持者。

  耶稣首次披露‘你们中间有一个人要卖我了’。门徒大为震惊(‘忧愁’翻译不出其强烈的反应),因为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耶稣在第23节的回答,并非特别指出谁人卖惦,因为所有门徒都同吃盘子里的食物,在第25节,耶稣是私下与犹大交谈。惦虽不公开指出,惦却知道谁是叛徒。犹大扮作完全不知地问:‘是我吗?’耶稣的答覆最清楚不过。耶稣本可轻易地揭露叛徒的身分,如此门徒便可制止犹大卖主,但耶稣已接受经上指着惦写的预言(24节),惦要成全此事,故不会阻拦。

  耶稣接着用饼和酒作实物教材,解释惦受死的意义。如果擘开的饼代表惦的身体,惦将要被杀一事,再无可置疑。但当惦吩咐门徒同吃这饼,惦要说的是门徒与惦的死有份,当惦说到‘杯’时,惦解说得更清楚,因为惦的‘血’将会‘为多人流出来,使罪得赦’。惦的话重复了以赛亚书五十三章10至12节,而一人之死能使罪得赦这概念,也是基于那章旧约经文。门徒与耶稣擘饼分杯,就与是惦的死有份,也藉惦的死,罪得赦免。如此,耶利米书三十一章31至34节所预言的新约(赦罪是新约的重要部分),要透过耶稣的血完成。在第一个逾越节,神立约将以色列民标志为惦的百姓,现在神新的子民正成立起来。第29节前瞻将来,说出耶稣之死会成就甚么,那时,耶稣和惦的门徒(还有天父)同分享弥赛亚的筵席。  26:17-30

  第17节 第17节约翰福音记载耶稣早在正式的逾越节之前,守惦的‘逾越节’(可能因为惦知道翌日惦要丧命)。这解释了为何福音书没有提及羔羊,羔羊是逾越节的主菜,按例不可在逾越节前宰杀。人多以为符类福音所记的日期,与约翰福音所记的不同,但事实并非如此。犹太人以日落为一日之始,‘除酵节的第一天’之晚餐,是在该日的开始时吃的;而正式的逾越节筵席,在第二个傍晚举行,按犹太人的说法,就是翌‘日’。  26:17

  第24节 第24节注意:虽然事情是按着神启示的旨意成就,人也要为自己所作的负上责任。  26:24

  二十六31-35 预言彼得不认主 (参可十四27-31;比较路二十二31-34)

  耶稣和门徒的命运都在‘经上记着’。但第32节重新给予希望,这节清楚预言耶稣会复活,并要从注定毁灭的耶路撒冷,回到加利利去,在那里,复活的弥赛亚要重建惦的王权(参二十八7、16-20)。可是,充满自信的彼得,要在那日以前,在众目睽睽下失败。要注意的是,彼得的失败故然有明确的预言及记载(69-75节),但不只他一人跌倒:其他门徒也有他当初的自信(35节),也跟他一样失败跌倒(31节)。  26:31-35

  第31节 第31节撒迦利亚书十三章7节是几段述及弥赛亚被拒绝和受苦的奥秘经文之一;其他的经文可参马太福音二十四章30节所引用的撒迦利亚书十二章10节,及马太福音二十七章9至10节所引用的撒迦利亚书十一章12至13节(并太二十一4-5所引用的亚九9)。  26:31

  二十六36-46 客西马尼园 (参可十四32-42;比较路二十二39-46)

  这园子是圣地,我们有幸能看见耶稣和天父的亲密关系,也透彻明白耶稣要付上的重价。

  客西马尼园是橄榄园,位于城外,是耶稣一伙人在耶路撒冷停留的一周里,‘扎营’的地点(由于在逾越节期间往那城的朝圣者众多,大部分访客都居于城外)。如果他们当晚到别处住宿,就会破坏犹大的计划。但耶稣再次选择不逃避惦在圣经所预言的命运。这段经文显示,惦不是因为这命运必然临到才勉接受它,而是因为这是惦父亲的旨意才接受。

  但惦不是平静安详地接受。英译本中的‘悲伤与忧愁’实不足以表达其意,较佳的译法是‘极其悲伤痛苦’。想到惦要受的苦难(参二十22有关‘杯’的意思),耶稣想退避,惦央求神准以别的方式成就那事。我们看见耶稣在极度悲苦时,渴望有人相伴(38节),可惜门徒都睡着了。这段经文有力地见证耶稣真实的人性(来五7-9清楚论及这点)。但最后,充满人性的耶稣,仍尊天父的旨意为首,不惜任何代价也要遵行,就更令人深受感动。

  门徒不能及时给予耶稣支持,非因他们怯懦(接着的发展可见他们的怯懦),他们此时只是肉体疲乏(41节)。但他们不久要面对更大的试探,迫使他们不认耶稣,耶稣早已警告他们;但现在他们不能与耶稣一同儆醒,当试探来临,他们就无力反抗。  26:36-46

  第37节 第37节‘彼得和西庇太的两个儿子’曾伴耶稣登山(十七1),他们3人曾公开宣布要与耶稣同受苦难(二十22,二十六35),但当面对第一个难关,他们就跌倒了。  26:37

  第46节 第46节译作‘我们走吧’的动词,在原文的意思不是退避,而是进前迎‘敌’之意。  26:46

  二十六47至二十七26 耶稣被捕及受审   26:47-27:26

  二十六47-56 被捉拿 (参可十四43-50;路二十二47-53)

  犹大带来的‘许多人’,是犹太公会派来的‘警察’。人数比毫无准备的门徒多,门徒只可作出象征式的反抗(51节)。但无论如何,耶稣不允许门徒抵抗(52节;比较五39);惦要让事情按着预言成就。惦并非无力反抗(53节),却是选择不去抵抗,使旧约的预言可以应验(54、56节)。惦的不抵抗方式,与奋锐党的领袖截然不同(55节)。如此一来,采取主动的看来是犹大和他的武装同伴,但事实上,控制大局的才是耶稣,惦甘愿按神的计划而行。  26:47-56

  第52节 第52节‘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出于赛五十11),耶稣以此反对以暴制暴。可是,这事件并未提供足够的反战主义(pacifism)基础。  26:52

  第54节 第54节‘一营’有6,000军兵。  26:54

  二十六57-68 被犹太人审问 (参可十四53-65;比较路二十二54-55、63-71)

  惟有罗马巡抚能定人死罪(约十八31),因此耶稣必须再受罗马官长审问(二十七11-26)。但耶稣要在公会(即犹太人的最高法院)受审,自第二十一章一直酝酿的对抗,到此已达高潮。耶稣在公会前受审,公开宣布惦的权柄(64节),公会的成员鄙屑地斥责惦(65-68节),应验了耶稣在十六章21节的预言。

  路加的记载暗示在早上达成裁决(参二十七1-2)。此处简略的描述,简化了一整夜复杂而混乱的庭上争辩,这并非准备周详的正规审讯。当中也有正常的程序:传召证人及盘问证人,但马太指出当时的气氛并非大公无私(59节)。

  我们无从得知‘假见证’(59-60节)控诉耶稣甚么罪。但他们称耶稣曾说:‘我能拆毁神的殿,三日内又建造起来’,耶稣没有否认,也有两名证人指证,故能入罪(申十七6)。在马太的记载中,耶稣没有声称要拆毁圣殿,但惦在二十三章38节和二十四章2节所说的话(甚至十二6),加上他在二十一章12至13节中的激烈行动,令人相信对惦的控罪。约翰福音二章9节记载的话,与指控耶稣的言辞非常相似。任何威胁到圣殿安危的人,就是威胁以色列人生活及敬拜中最宝贵的一环。

  犹太人期望弥赛亚到来,是要复兴,甚或重建圣殿。故该亚法在第63节的发问,顺理成章地出自第61节的指控,但问得更明确。于此耶稣打破沉默,宣称惦的真正身分。惦确是‘神的儿子基督’,而惦谨慎地回答:‘你说的是’,暗示惦反驳该亚法想以此入惦的罪。惦喜爱‘人子’的称号;惦引用了诗篇一一○篇1节和但以理书七章13节,展示人子拥有的权柄的真正性质。人子的权柄不在地上,而在于惦是天上的王,坐在神的右边。当神透过主的复活及其福音在世上得胜来为惦辩护;他们将知道他们判为有罪之罪犯所言的是真实的。

  如果耶稣的宣称不属实,惦所说的确是‘僭妄的话’。公会成员的激烈反应(65、67-68节),显示他们完全反对耶稣的宣称,直斥惦假冒神。  26:57-68

  第62-63节 第62-63节面对众人的无理控诉,耶稣‘却不言语’,令人记起以赛亚书五十三章7至8节。第63节有些犹太人称弥赛亚为‘神的儿子’(根据撒下七14;诗二7)。他们的问题由耶稣在二十一章37至39节的暗示引起(可能包括耶稣对门徒的教导,由犹大通知公会的人)。  26:62-63

  第64节 第64节新国际译本将这一节的一个希腊文片语译为‘在将来’(和合本为‘后来’),但其实这片语是‘从今开始’之意。至于‘人子驾着天上的云降临’一句(出自但七13),请参十章23节,十六章28节及二十四章30节之注释。这段论到耶稣登宝座,而非降临地上。  26:64

  第68节 第68节他们认为弥赛亚即使被蒙上眼,也能辨别众人。  26:68

  二十六69-75 彼得的失败 (参可十四66-72;路二十二55-62)

  在第31-35节,耶稣预言彼得悲惨的失败,而第58节则设定其场景。作者交错记述耶稣的遭遇,以及彼得在该亚法府中的言行,让读者比较两人在受压下所产生的反应。耶稣坚守立场,但彼得愈受压力就愈激烈地否认。身处不友善的南方人当中,他否认‘加利利人耶稣’(69节),又不承认‘拿撒勒人耶稣’(73节)。这段以记载彼得痛悔作结,却没有记载他复兴起来。这事之后,马太没有再提及彼得的名字,但在二十八章16节所提及的‘十一个门徒’中,暗示彼得也在内。  26:69-75

  第74节 第74节‘发咒’通常是指咒诅他人。似乎彼得在此不惜咒诅耶稣(正如后来基督徒受逼迫,被迫咒诅耶稣,才能避过斩首之刑)。  2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