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帖撒罗尼迦后书背景注释

54 帖撒罗尼迦后书背景注释

帖撒罗尼迦后书
导论


作者 有些学者否认保罗写了这封书信,因为它在某些方面与帖撒罗尼迦前书不同;相反的,他们认为,本书与帖撒罗尼迦前书相似的地方是出于模仿。可是帖撒罗尼迦后书在风格上属保罗书信,其中 * 启示性的思想内容,也与帖撒罗尼迦前书第四至五章相符;两者的差异,从以两封信处理如此大的题目看来,并不让人意外。帖撒罗尼迦后书二34不太可能是在圣殿被毁(主后70年)之后写的;既然 * 冒名信件极少会在作者还活着或死后不久出现,帖撒罗尼迦后书很可能是保罗所写(他约于主后64年过世)。今天大部分注释家接受它为保罗书信。

与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关系 学者曾为究竟是哪一卷书先写而辩论,不过大部分学者认为,帖撒罗尼迦前书比帖撒罗尼迦后书要早(当然,原初的信并没有名称)。送第一封信的人回来的时候,可能带来一些帖撒罗尼迦的近况;有些基督徒接受了保罗对未来盼望的讲论,却忽略了他提到的条件,而认定主的日子已经临到了(二2)。

注释书 请参帖撒罗尼迦前书的导论所列书目。大部分注释都同时包括这两卷书。

112
前言、感恩与祈祷
  保罗书信通常一开始都是基本的介绍词(「保罗……写给……」)、感恩的话以及一段祷告词,或提到他如何为收信者祈祷。这些都是当时一般书信的特色,不过保罗把它们转成基督徒的用语。保罗在此也用了* 旧约讲到 * 末世的词汇。

1 书信开头的基本形式为:写信者的名字、收信者的名字;问安语。

2 希腊典型的问安语为 charein,而保罗将它改为 charis 「恩典(或译:恩惠)」。犹太人的信通常再加上典型的犹太问安语「平安」,这是祈愿的祷告:「愿神的平安与你同在」,「愿你一切都安好」。(有关祈愿的祷告,参:帖前三11的注释。)保罗又加上恩典与平安的来源:父神与主耶稣两者,使这个祷告更加明确。「神」和「主」在旧约都是对神的称呼。

3 希腊书信中为收信者感恩十分平常,让整封信一开始就充满友好的气氛。

45 这时期的犹太思想有一个题目很重要,就是凡为义受苦的人会得着神的奖赏。犹太作者根据 * 旧约发展这个题目,强调义人无论目前受到多少苦,神在末日必会刑罚逼迫他们的人,并拯救他们。这种拯救和末世义人* 复活的盼望紧紧相连。现今的苦难,或随时可能临到的灾难,被视为最后「弥赛亚生产的阵痛」,将引进* 国度的时期。有些哲学家也讲到,受苦能证明一个人配得过神。

67 这里和犹太的典籍一样,说义人经过患难后会得安息,而同时神将在最后审判恶人,为他们伸冤(亦参:申三十二343641)。火烧仇敌,在旧约里是很常见的比方(如:民十一1;诗九十七3;赛二十六11,六十六151624;参:耶四4,十五14,十七4,二十一12;结二十一31,二十二20;鸿一6;番一18,三8)。这个比方是中立的,因为在战争时会用火,而希伯来文和其同源文字常以「焚烧」来形容「忿怒」。
  这也成为犹太典籍一般用来指末时的比方;有些犹太文献说,整个大地都会毁灭,还有些则说,* 神国建立的时候,不会有如此宇宙性的大变动。但是此处的用语主要来自以赛亚书六十六15。「大能的」天使被视为是主的军队。

8 神的复仇,或对惦子民仇敌的报复,参:申命记三十二41;以赛亚书三十五4和六十六6;这也是后旧约时期犹太文学的重要主题。

9 这一节直接响应 * 七十士译本的以赛亚书二101921
  犹太文学常形容神将惦的「面」(直译)或「同在」转离恶人,这在神学上或许很重要,不过保罗是直接取用希伯来词组(「从……的面」离开,意思是「从……之前」,或「从……的面前」),正如七十士译本以赛亚书的译法。
  「永远的毁灭」,在* 死海古卷里和别处通常是指恶人完全遭毁灭,但是从这类经文的上下文看来,他们也会永远受痛苦(两者可能在一段经文中同时提到,如:* 禧年书三十六10;参:赛六十六24,为马可福音九48所引用)。

10 王的「荣耀」是皇家亮丽衣着的光辉;神子民得荣耀,则是在以色列得复兴之时(赛四十六13,六十12,六十二2),那时神(此处耶稣)将为他们伸冤。保罗通常把圣徒「得荣耀」与他们的身体 * 复活相连(如:罗八1723;林前十五43;腓三21。)
  「当他来临」,与七十士译本的诗篇九十六13相呼应,把形容神的话用在耶稣身上。「到那日」是指「主的日子」(见:帖后二2;参:赛二11121720,十一1011;珥三18──「在那日」)。

11 古代的信件,包括保罗书信在内,常有祈祷的话,或提到为收信者代祷。有关「配得过」,见一章5节的注释。
12 主可以因惦顺服的子民而在现今得荣耀(耶十三11),但是神在惦子民中得着最终极的荣耀,是当惦光照万事的那日(参一10的注释)。
112
最后的反叛
  有些帖撒罗尼迦基督徒认为,主临到的日子已经来过了。为了纠正他们的错误,保罗提醒他们,当他在那里的时候,如何教导他们耶稣讲过的话(二515):在* 基督回来之前,必定先有最后的反叛出现,这乃是先决条件。

1 这里的「临到」(二章8节有进一步的描述;参:帖前四15)和「聚集」,在文法上是连在一起的,而两个词都源于耶稣说过的话。「临到」是一个普通的字,但若用来指君王,就别有一番含义,指隆重的拜访。有些犹太典籍用这个字来指神从前的显现,以及未来在荣耀中的启示;马太福音二十四3273739用它来指耶稣回来审判世界。
  许多典籍,包括* 旧约(如:赛二十七1213)和后期犹太人的文学,都讲到以色列的聚集,成为神的子民;保罗可能是采用耶稣的话,就是后来记于马太福音二十四31(那里用了一个相关的词),讲到义人聚集的图画。

2 若有人只在聚会中听人读过一次保罗的头一封书信,可能会误解其中的重点。希腊人的看法,认为死后是活在地下世界中,或是灵魂得脱,进入最高的天,但并不包括未来死人* 复活一事。帖撒罗尼迦基督徒可能是从自己的文化前提来解读保罗的话:他们或许假定,在* 基督里未来的实况已经成就了,并非只是开端而已。保罗回答说,「主的日子」虽然随时可到,且其时间无人能预知(帖前五2),但在此之前仍会有普世的反叛(帖后二312)。

34 第一个条件或是「反叛」(NIVNRSVTEV),或是「背道」(NASB)。倘若是「反叛」神,那就是世界对惦最后的侮辱(二4):倘若是「背道」,那就是指耶稣的话,后来记在马太福音二十四1013。这两项罪都列在犹太人的末时苦难清单中,但由于保罗省略了这些清单中大部分列出的记号,只集中于耶稣提过的几项,因此这里的用词可能指背道。无论是哪一种,保罗都暗示这个词不适用于他的读者(二1015)。
  未来将有一位敌基督(如一般对他的称呼)的人物出现,这似乎主要是后期犹太文献中的说法,不过当时的犹太典籍也用类似的名词,来称某些从前或现今的君王(亦参:但九~十一的邪恶诸君);异教君王以自己为神碉的传统,可谓渊源久远(赛十四1314;结二十八2;但六7)。
  * 死海古卷提到一位「说谎之人」,他反对他们团体的创立者;* 所罗门诗篇也以这类话语形容罗马将军庞贝;而罗马皇帝一般都适合这幅图画。在本信之前约十年,该犹.卡立古拉想要把他的像放在耶路撒冷的圣殿中,结果几乎引起叛乱。卡立古拉是在现任皇帝革老丢(主后4154)之前。
  在本信的二十年之后,提多摧毁圣殿,他的手下在圣殿现址摆设维斯帕先(Vespasian)皇帝的衣冠,视同神碉崇拜,以污秽圣殿。
  不过,此处所用的比方主要来自耶稣(参:太二十四15),而耶稣是引用但以理书(但七25,八11,九2627,十一3136;参:代下三十三7;结八3)。有些学者仔细研究预言之后,认为但以理书十一章是形容伊比芬尼所带来的污秽;但是「末时」似乎在当时已经临到(十二1),即在耶稣之前两百年。正如亚伯拉罕后裔得地为业的应许,在士师时期、从戴维到约西亚之间,以及后来的时期,因着以色列的不顺服,一延再延,这节经文可能也是 * 末世延期的例子。然而,倘若计算但以理书九2427的时期,受膏君(有些人认为是弥赛亚)将被「除掉」的时间,大约即为耶稣死的那年;四十年之后圣城被毁,又暗示至少延迟了四十年。
  福音派的诠释者对以下的看法有差异:(1) 未来是否会有特定的大灾难(也许即帖撒罗尼迦后书二89所指);(2) 主后六十六至七十年的犹太战争是否完全应验了预言(参:太二十四1521);(3) 这一段时期所含括的历史(参:启示录的注释,尤其十二章);(4) 这用语是以不同的方式再三使用,每一次所言皆为真实。

维斯帕先头像


5 帖撒罗尼迦人显然误解了保罗对未来 * 国度的讲论(徒十七7),保罗如今传给他们的教导,似乎大部分都来自耶稣(帖后二15)。

罗马的提多拱门



67 这一段的解释,是 * 新约圣经中最分歧的。甚至连应当如何翻译,也不太确定(第7节的末了,那约束者是否「被挪走」,那无法之人是否「从其中前来」?)。对「约束者」的看法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约束者」是耶稣所提末世临到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福音传至万国(太二十四14);这个看法颇有道理,但严格来说,传福音的完成应当是在末世之前,而非背叛出现在末世之前。
  「约束者」也可能只是神主权的约束(如:结五11);亦可能是天使长米迦勒,即犹太传统中以色列的守护天使(参:但十二1);又可能是耶路撒冷的基督徒团体(太二十四1621);许多学者更主张,是自称为神之皇帝前面的那一位君王,或几位皇帝。
  持最后一种看法的人指出,保罗写此信时的皇帝名叫革老丢,这名字和拉丁文的「约束」有关;他是逼迫者尼罗的前一任皇帝;有关尼罗,见:彼得前书的导论。早期教会的教父许多人认为,「约束者」乃是罗马帝国。
  现代有一个流行的观点,即「约束者」是 * 教会,但却缺乏当时情境的支持,因在保罗的时代教会并没有充分的社会力量,来执行这个功能。
  帖撒罗尼迦前书四1517所描述* 复活时教会从地上挪走的情景,并不符合这里的上下文,因为帖撒罗尼迦的基督徒惟有到了审判之日才能脱离苦难,得着安息(帖后一69),而且只在主的日子(二2)才被召聚

(二1),而主的日子之前则有背叛(二34),背叛之前有约束者(二67)。

提多拱门内侧雕刻着搬走圣殿物品的场景



  虽然没有一位古代的基督徒作者主张约束者是教会(大灾难之前被提的思想,首次清楚出现在历史上的时间,为一八三年左右,是时代主义的推论),但今天许多人赞成这个看法,而且举出许多其他新约经文作为左证。
  无论如何,帖撒罗尼迦人显然了解保罗的意思(二5),而他的重点亦清楚无疑:这件事还没有发生,因此背叛与主的日子、教会的召聚,都是未来的事。

8 保罗借用以赛亚书十一4的话(参:何六5)来描述那无法之人的结局,和其他犹太典籍的说法相仿。保罗将耶稣亲自的临到(参:帖后二1)与那无法之人的来到(二9)作对比;这种对比法,请参看:启示录十三的注释。

9 保罗的时代已经出现虚假的神迹。术士与医治神庙的神碉比比皆是;虽然皇帝崇拜的焦点并不在医治,但东地中海的一些人也向皇帝的灵祈求,以他为神来崇拜,希望能得到医治。坊间流传维斯帕先皇帝(主后七十年,他的衣冠被放在圣殿中供崇拜)能行神迹,但是一般的皇帝并不以行神迹者自居。圣经很早就记载假先知能行神迹(出七11),不过保罗讲到他们与末世有关,他的数据源可能还是耶稣的教导(参:太二十四24)。

1012 在* 旧约中,神对人的刑罚常是让他们在自己所选的事上盲目(赛十九14,二十九910);犹太文献中记载,万国都故意远离神的真理,只有以色列接受惦的 * 律法。在犹太人的思想中,* 撒但最主要的角色是控诉与欺骗或试探;有关伊比芬尼的欺骗,参:但以理书八25;有关一般性的偶像,参:以赛亚书四十四20和杰里迈亚书十35。哲学家自认为是爱好真理的人,在保罗的时代,这样的人在有闲阶级中被视为怀有崇高的道德理想,还有一些会停步聆听人演讲的人,也会推崇他们。可是保罗,就像大多数犹太人一样,认为神的全备真理只由启示而来,并非来自哲学家有限的推理。

13~三5
感恩、祈愿祷告与代祷事项
  这里和帖撒罗尼迦前书三913一样,保罗第二次提出感恩以及祈愿祷告,然后再进入本信的劝勉部分。

1314 在* 旧约里,神「拣选」以色列;* 外邦信徒接枝至惦的子民中,* 新约则称之为「拣选」(参:罗九1429的注释;亦参:太二十四31)。有关 * 圣灵(一些犹太教派常将其与灵里的洁净相连)与成圣,参:帖撒罗尼迦前书四78的注释。有关「荣耀」,参:帖撒罗尼迦后书一1012的注释。

15 犹太教的 * 法利赛人强调,要将从前教师的传统谨慎地传递下去。保罗曾将耶稣的教导传给帖撒罗尼迦信徒,本章有不少内容是隐指耶稣的教导。

1617 此处保罗提了一个「祈愿祷告」,即用「愿某人如何」的讲法作为向神的祷告。虽然这番话不是直接向神说的,但意思却如同祷告一般,期望神会回答。

14 祷告事项中提到,盼神的话能快速地「奔跑」(直译)或「传扬」,可能是借用诗篇一四七15的比方。帖撒罗尼迦人会联想到运动会的赛跑选手。

5 保罗以另一个祈愿祷告(见二1617的注释)结束。

615
对付懒惰人

6 保罗「奉耶稣的名」行事──因他是惦的代表。在这个时期,「不守规矩」(NASB)一般的意思是「懒惰」(NIVNRSV),这是从上下文可清楚看出的。这一群懒惰人会出现在* 教会,可能出自希腊罗马贵族瞧不起劳工所致,也可能有人误以为主的日子已经临到,因此不再需要努力工作(二2)。不过,亦有可能这群人是在追随某种哲学,尤其是 * 犬儒派的生活方式(参三1112的注释)。懒惰人会在希腊各大城(包括帖撒罗尼迦,徒十七5)的市场闲逛度日;有些可能是真正皈依的信徒,但还没有放弃过去的生活方式。

79 教师通常会勉励学生效法自己。保罗和他同伴的劳力工作,参:帖撒罗尼迦前书二9的注释。有些注释家指出,「吃饭」似乎是犹太人对「赚钱维生」的象征说法(如:创三19)。

10 保罗在此的话并没有完全雷同的格言,不过有些犹太人和希腊人的格言意思相仿。犹太人注重工作伦理,同时强调施舍;箴言既强调要帮助一无所有的人,也强调有能力工作的人就必须去做工。「吃」可能是指由其他信徒提供的食物(参三12),如犹太人的 * 会堂会照顾有需要的成员,也有可能指 * 教会爱筵聚餐时提供的食物(参三14),这种作法在希腊罗马世界的各种宗教团体中很寻常。

1112 「吃自己的饭」,参三章79节的注释。「管闲事的人」可能指参与必要活动的人,把时间浪费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也可能指找人麻烦的「找碴之人」(见 TEV),或以上皆是。有些基督徒显然定意要采用某些旅行哲学家的生活方式,就像保罗和他的同伴一样。
  虽然保罗和他的同伴把自己和「不好的」* 犬儒派哲学家(参:帖前二112的注释)区分出来,但仍有些帖撒罗尼迦人可能完全跟随犬儒派的作风;犬儒派和保罗不同,他们乞讨而不工作;有时候他们会指责过路客,因此他们可算是「找碴之人」。

13 「行善」(NASBTEV)包括施舍,就像犹太教一样;保罗不希望他的读者误会他限制人施舍。

1415 * 会堂对于成员会实施几个层次的管教,而 * 教会也大致承袭其作法(除了肉身的处罚之外)。晚期的 * 拉比规条,在作法上比保罗的时代统一,而彻底的赶逐亦包括视该人如同不信者,使他落在咒诅之下(参:提前一20;林前五5;太十八1520);不过还有一些较轻的处罚方式,仍然视该人为整个团体的一份子。* 爱色尼人也有不同程度的管教法。

1618
结论
16 这一节和三章18节是最后的「祈愿祷告」;参二章1617节的注释。

1718 在法庭里,律师常需辩称某些文件是伪造的(如 * 昆帝良),有些注释家将三章17节与二章2节相比,而认为保罗在此再度加强表示,帖撒罗尼迦要查验那些信是真的。可是大部分写信的人都由文书经手,最后再签上自己的名字,而保罗在写信时也常用这个方式(如:林前十六21)。因此他会担心人造假的说法,虽不无可能,但却无法肯定。

 

顶部 上页 | 下页

           
  
旧约 新约 专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