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 提摩太后书背景注释

56 提摩太后书背景注释

提摩太后书

导论

作者、注释书 参提摩太前书的导论。在三卷 * 教牧书信(作者常引起争论)当中,提摩太后书是最难争辩的,因为其中提到很多人的事。* 冒名信也会提到个人的事(如:戴奥革尼〔Diogenes,译注:犬儒派始祖〕致热撒〔Rhesus〕的信),但数量极少,提摩太后书却为数甚多。冒名信没有什么理由需要提这类细节。

背景状况 罗马境内一般的逼迫状况,参:彼得前书的导论。倘若保罗是作者,而他是被囚在罗马等待处死时写提摩太后书,就是要提摩太赶紧到他那里来,免得为时已晚(四21)。保罗在使徒行传二十八章所记的监禁之后,可能得到释放(见:徒二十八30的注释),并进行了提摩太后书所影射的宣教旅程;后来他又被补,这次是在尼罗对基督徒大事逼迫的浪潮中。他可能于主后六十四年被尼罗斩首。

  保罗的对敌分布在亚西亚省,整个局势比他写提摩太前书之时更糟(提后一15)。保罗可以灰心,就像 * 旧约的杰里迈亚一样,因为就在他即将离世之前,神的子民却背弃他,而他活着的日子将见不到自己事奉的果效。然而,他仍有值得安慰之处,就是自己一直向神尽忠(四78),而他劝勉提摩太,无论代价如何,都要效法他的脚踪。(从这封信得以保存,可见提摩太的确坚忍到底。)信中再三提到 * 教会外在受到的逼迫,以及内部出现的错误教导,而保罗对年轻传道人的训诲,是要专注于圣经的话,和其中全备的教导。

以弗所的克里索图书馆遗址



风格 保罗最后的这封信,在许多方面与哲学家写给其 * 门徒的励志信件相仿。但是这既是他死前所写的,就亦与犹太人所谓的「遗言」文件类似,即面临死亡的领袖将他最后的智慧之言传给他的儿子或跟随者,而这些智慧言论对后来的读者也有价值。虽然大部分遗言都是冒名的,而保罗的这封信也可能只是写给提摩太本人的,但以上所提的状况,使提摩太后书也具备遗言的力量,成为保罗对年轻传道人最后的智慧之言。

以弗所古代的香料店


马利亚之屋,相传是耶稣母亲终老之处

17
前言与感恩

12 保罗稍微修改了一般书信的开头写法(作者、写给收信人、问安──这个字与「* 恩典」相关),而以他一贯的基督徒方式来写。* 拉比和哲学家都会称自己的 * 门徒为「儿子」。

3 古代的书信常写到,为收信者向神或神碉感恩,而在感恩的话中会将对方称赞一番。「不住」或「不停」可能意味着在保罗定时祈祷的时候。许多巴勒斯坦犹太人会在圣殿早晨和傍晚献祭的时候祷告;在早上起身、晚上就寝之前,他们也会说特别的祝祷词。巴勒斯坦犹太人算一天,是从日落算到日落,因此「晚上和白天」(和合本:昼夜)的顺序并不一定不自然。当然,对保罗用字的顺序不应当太过强解;同样的顺序不单出现在犹太典籍中,如犹滴书与 * 以斯拉四书,也出现在纯为拉丁文的典籍,如何瑞斯〔Horace,译注:罗马诗人〕、* 昆帝良、和 * 西塞罗的著作中。相对来说,* 约瑟夫和 * 七十士译本,以及罗马作家马提尔〔Martial〕也可以说「昼与夜」,而 * 新约的相关经文并没有一致的说法。「晚上和白天」似乎是十分普通的词组。

4 渴望的话在古代友谊书信中相当常见,表示情谊深厚。(这并不像某位注释家所以为,是对罗马书一11或其他经文的不良模仿!)在东方,用眼泪来表达因故分开,或长时间分离,是很恰当的。

5 虽然父亲对儿子的教育有责任,但犹太教和希腊罗马的贵族希望母亲也有知识,可以教导她们的小孩。犹太教并没有让妇女在* 律法上受高深的教育;希腊罗马社会一般只让男人接受 * 修辞和哲学的训练。即使如此,以上的情形仍然属实。罗马男孩子到七岁之前,主要都在母亲的影响之下。许多人以为,孩子在七岁之前不应该学习阅读,但是另有人希望提早教,甚至从三岁就开始。犹太人的圣经教育从五、六岁开始,不过这类教育一般强调记忆、背诵,而不太教导阅读。
  提摩太母亲与外祖母的「信」是犹太人的信仰。保罗遇见她们时,她们已是犹太基督徒(徒十六1)。犹太人的父亲有责任教导儿子律法,但提摩太的父亲是 * 外邦人(徒十六13),而倘若父亲没有宗教信仰或已过世,而(外)祖母仍然活着,孩子也可以从她们受教导(参:多比雅书一8)。
  大部分教育都包括体罚,不过有些古代的教育专家却强调鼓励孩子,使他们有成就感,用竞争来刺激学习,及使得学习成为愉快的经验(* 昆帝良)。究竟公开授课的教师较好,还是家里自己请人教学较好,古代的作者看法不一,只要前者的班级人数少到可以个别指导,或许就与后者不相上下。

6 按手是赋予职位的典礼(参:提前四14的注释)。这一节的比方可能是将火「重新点燃」(NRSV)(参:耶二十9),不过「点燃」(NASB)一字在这个时期常被用来当作象征,因此读者心中是否认为这里具有「火」的含义,并不清楚。

7 * 爱色尼人的典籍有时将恶行与邪恶的灵相连,不过,希腊人讲「……的灵」通常只是指「……的态度」。不要惧怕的劝勉,是圣经里神对向人提出保证时最常用的话(如:创二十六24;耶一8),也是人对人保证时惯说的话(创四十三23)。虽然提摩太可能会「胆怯」,但切莫以为这是他特有的问题(徒十八9;林前二3──尽管有些诠释者有这样的看法。

814
继续保罗的任务
  提摩太必须持守他的根基(一37),为了所交托他们的 * 福音,而与保罗同受苦难。

8 * 门徒受到呼召,要追随教师的脚步。保罗在此的苦难特别指他受囚禁,以及即将被处决。

911 「召」的用语为 * 旧约和犹太人所专用,而「显现」和「不朽」则是希腊人专用的话(不过 * 散居的犹太人早已采用),而 * 救主则是两者都用的词。保罗对这两种文化都十分精通,这并不让人意外;大部分 * 散居的犹太人和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都认为忠于旧约和使用自己成长文化的语言,两者毫无冲突。

1214 「所托付的款项」(一1214)原来是指金钱,不过其他作者也曾用它来指教导;若有人托付钱财给某人保管,他有责任要保存好,或使其生利。犹太教师感到,他们传交给门徒的,乃是神圣之物,而他们的门徒应当继续再去传给其他的人(参二2)。

1518
亚西亚的好友与敌人
  提摩太既在亚西亚事奉,保罗便简短地提到他们曾在那里受到的反对。

15 「亚西亚」是指罗马的西小亚细亚省,以弗所是那里最著名的城市(参:提前一3)。「凡」并不包括一章1618节的家庭;古时一般的说法都富弹性,所以这里的意思是「大多数」。许多犹太教师预言末时到处都有背道的事,甚至有人觉得这是他们当代的光景,而他们对此都感哀痛。倘若这封信是后来 * 假冒保罗之名的人所写,讲到保罗末后的事奉,他绝不至于编造这样的状况。后期写 * 圣徒传的人,有时会描述他们的英雄遭人拒绝,但是这样的 * 故事通常也会记载;凡背道而拒绝他们的人,都遭受严厉的审判。

16 「阿尼西母」(门10)可能是「阿尼色弗」的简写,但是保罗在此所描述的人,不太像是最近得释放的奴隶。由于保罗讲到「阿尼色弗一家的人」,所以他指的人可能拥有奴隶,还有其他投靠的人。「使畅快」是描述好客的话,包括接待旅客到家里住;阿尼色弗的家一定很大,每次保罗到以弗所的时候,都接他到家里住。对提摩太而言,他是「不以为耻」的好例子(一812,二15)。

17 第一世纪有许多人到罗马去旅行;阿尼色弗既是亚西亚名城以弗所一位富裕的 * 庇护人,很自然也能这样做。「找」保罗,可能主要是找到当地的基督徒,他们可以告诉他到哪里去找保罗,无论是他从前被拘留的时期(徒二十八30),或现今较严重的下监。如果保罗是指后者,他对亚西亚近况的了解(一15)便可能来自阿尼色弗。

在平台上的以弗所房屋


18 由于保罗在四章19节问候阿尼色弗的「一家」,有些作者便主张,阿尼色弗已经去世,而保罗此处是为他所留下的家人能得救祷告。不过上下文清楚指出,阿尼色弗本人是基督徒。犹太教常提及过世的英雄为「可称颂的回忆」,后期有些义人的墓碑上刻着怀念的话,如「愿他(或她)永远被人记念」。有时在人死后会为他们献上 * 赎罪祭,不过为死人的「得救」祷告,在第一世纪的犹太教似乎极少有人作,甚至可说根本没有。更何况阿尼色弗是否过世,并不明确;保罗自己亦正在等候受审判的日子(一12,四8)。保罗讲到某人的「一家」,可以包括那人在内,而该人也仍活着(如:林前十六1517)。

113
坚持到底
12 * 法利赛派非常强调神圣传统的传承;第二世纪的 * 拉比十分注重将传统从一代传到下一代,并说,这种过程在他们之前早就开始。在希腊哲学派别中也有这样交付传统的作法,不过他们通常强调创办者的观点,并不太注重交棒者本人的想法。

34 哲学家常强调,作为一个真的哲学家,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他们也会将自己的任务与军人上战场,或运动员的竞赛相比。军人在服役的时候,甚至不可以结婚。不过他们驻扎在外时,常会在当地养女人,而他们的兵役时间会长达二十余年;大约只有一半的人可以活到退休年龄。

5 哲学家常将自己的任务与运动员相比,运动员要受严格的训练,作万全的准备,这是人尽皆知的。在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之前,运动员要宣誓,愿意接受长可达十个月的这种训练。得胜者的奖赏是一顶花冠;参看:哥林多前书九2425的注释。

6 正如二章4节(叫召他的喜悦)和二章5节(得着冠冕),这里所强调的既是殷勤的工作,也是未来的奖赏;为神劳苦的,在神审判的日子将得奖赏。
  有些注释家认为,保罗在二章46节是要传道人单单接受自己会众的供应,好像一些哲学家是由 * 庇护人供应,而不需要打工维生;但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九章的立场却明明与此相反,在那里,他主张两种供应方式都可以;因此若这真是他的看法,便太出人意外了。

裹着手的摔跤运动员


7 作者偶尔会劝读者要「思想」(KJVNASB)而有所领悟(参:太二十四15;启十三18)。

8 古代的道德训诲常会举例说明,这是主要的劝勉方式之一。保罗在此以耶稣为例,他虽然受尽痛苦,但却得到了永远的荣耀(参二1012)。

910 保罗用自己作例子,这也是古代哲学家和道德作者常用的一种劝勉方式(参二8)。

1113 虽然神的特性是永不改变,但惦对待人,则是看他们对惦的反应为何(代下十五2;诗十八2527)。神对惦的约忠信如一,并不会因不忠之人的违约而更改;可是凡违背圣约的个人,绝不会得救(参:罗三3的注释)。

1426
坚守到底与卑贱的器皿
  以弗所基督徒必须遵守「这些事」,就是保罗在二章313节所提到的,也是二章1113节所总结的。他们必须坚守到底,防备在以弗所勃兴的假教训(二1423),若是可能,总要纠正落入严重错误的人(二2426)。

14 许多职业演说家会吹毛求疵,注重无关紧要的双关语、俏皮话;有些哲学家则坚信,最重要的事莫过于确保话语的逻辑无误;许多犹太教师为求忠于 * 律法的文字,也有同样的精神(对于拼音的一点差异,或重音标示的各种可能,都非常看重)。但是另有人却批评这种作法(参:提前一6的注释)。

15 除了军人、运动员和农夫(二46)之外,保罗现在又加上一个常见的例子,就是工人,或许他想到自己的工匠背景。犹太读者读到要殷勤陈明「真理的道」,会以为这样的劝勉是要他们努力研究神的律法,因为那是惦话语的所在(参:诗一一九43),这样的领会是正确的。虽然钻研圣经原本即是保罗的前提(三1417),不过这里他要强调的,却是正确的表达* 福音,和二章14节及16节的空谈作对比。

16 参二章14节的注释。

17 其他作者也用过灵性或道德长毒疮的比方;毒疮的基本特色是,它会蔓延开来,将毒散布到全身,如果不割除,最后身体就会因之而死。许米乃已经正式从教会中除名(提前一20),可能腓理徒也包括在内,但是他们仍有不少影响力,或许跟随的人也颇多。当时和今天一样,只要有人敢讲,就会有人听,因为熟悉圣经的人很少,大部分人不知如何分辨真假,只能倚赖别人的教导。

18 未来身体的 * 复活,这种概念与希腊的思想搭不上线,不过信徒在基督里已可预尝灵性的复活,这个说法倒是颇合希腊人的胃口。有些假教师,如许米乃和腓理徒,显然将 * 福音「去神话化」,来配合他们的文化(参:林前十五12;帖后二2)。

19 一栋建筑即使有一些石头被移动,根基石或是房角石总是固定不动的。印记是用来保证一份证件或某种商品的原样,没有遭到改动;此处的印记是指房角石上的碑文,由屋主或建筑者所刻。

2021 保罗转到另一个比方。在古代文学里,「器皿」(KJVNASB)可以用来象征人(或他们的身体,即装灵魂之器具,不过与此处无关)。贵重的器皿是特殊场合才用的,如宴会时;最便宜的器皿是消费品,在犹太人当中,若它沾染了不洁,就会被打碎。
  「洁净自己脱离这些事」(NASB)可以从两种角度来解释。一个角度为,保罗在此或许是将义人与恶人区分出来(如:罗九2223);义人,就像在一个屋子里要留作尊贵用途的器皿一样,必须与作卑贱用途的器皿分开来摆(参二1718的注释)。另一个角度为,一般人常会清洗重要的器皿,不让它堆积尘埃,就宗教而言,则是不让它受玷污(如异端的讲论,二16)。(保罗可能包含这两种意思在内;按照犹太律法,在某些状况之下,一个洁净的器皿若是碰到了不洁净之物,包括不洁净的器皿,就必须重新洁净。)

22 道德家常会劝勉读者,要「逃避」恶行。有些情欲特别和「年轻」有关(提摩太可能仍属于这个年龄层;参:提前四12的注释)。

23 为琐碎之事争论,见二章14节的注释。

24 犹太教师和哲学家,如 * 斯多亚派,也劝告人,在指教别人时要有耐心;相反的,有些道德家,如 * 犬儒派,会用他们的「智慧」来责备过路的人。哲学家总是会嘲讽没有学问的人(参二23;「无知的」,NASBTEV;「愚蠢的」,NIV)缺乏智慧,因为他们不肯追求知识。

2526 犹太教强调存谦卑来指正别人,且先私下进行,不要立刻在众人面前指责,希望能挽回那人,走上正路。

113
末日的邪恶
  犹太教一般认为末世将充满混乱、背道,罪恶与压迫也与日俱增。这种看法广为流传,但同时他们也期望,所有以色列人都将回头,过更圣洁的生活,引进末时和以色列的复兴;有些人(参 * 死海古卷)相信,惟有公义的以色列人才能在审判之后仍然存留。保罗和大多数犹太作者一样,不期待今世会达到完全公义的光景,只有神的日子临到时,公义才会实现。

1 保罗所谓的「末世」,是包括他在世的时间(参:提前四1);他此处无疑是隐指犹太人的观念,就是在这个世代结束之前的一段大灾难时期,即后来所谓的 * 弥赛亚之祸。这段时期有多长,凡论到这事的犹太典籍看法皆不相同;在犹太传统内并没有一个固定的时期。

2 其他的道德学者也用「恶行清单」(参:罗一2832)。「专爱自己」(即:只顾自己的人),是一些哲学家都定罪的表现,如穆苏尼.鲁弗(Musonius Rufus,斯多亚派学者)、* 伊比德图、* 斐罗;道德家* 蒲鲁他克警告读者,连似乎有自爱倾向的人,也要避免结交。对父母的爱与顺服是古代最重要的美德(参:弗六13的注释)。

34 斐罗与其他哲学家,尤其是 * 斯多亚派,不断定罪「贪爱享乐」;在哲学家当中,只有 * 以彼古罗派追求享乐(他们定义为,没有痛苦或烦恼),而他们的影响力并不大。斐罗甚至曾列出一长条邪恶清单,名为「贪爱享乐之人」,并以享乐与德性为敌。

5 犹太教和希腊哲学都定罪假作虔诚、内心与生活却不符合口头认信的人。对保罗而言,若没有神的能力来改变人的心,宗教是毫无益处的。

6 妇女通常没有受过教育,因此他们比男人更容易上假教训的当(参:提前二1112的注释)。妇女在宗教上善变的倾向,遭讽刺作家* 犹文拿里(Juvenal)的讥刺,也触怒了保守的罗马人。根据资料,不少妇女转去相信基督教、犹太教,和崇拜伊西斯、塞拉庇斯等神碉的宗教,数目远超过男人;到了第二世纪,妇女更受到许多异端的吸引。她们在传统宗教上所受的教育既然不多,社会地位又低,无所谓失去颜面,因此更容易改变信仰,有时愈改愈好,有时却愈改愈糟。
  假教师必须进入人的家,因为他们在公开场合不容易接触到妇女。在希腊社会中,已婚妇女处于半隔离状态。一旦他们有办法进入一个家庭,那一家的善男信女就会供应他们财务,并提供其他的帮助。希腊和罗马的男人通常认为妇女很容易被情感和情绪牵着走;许多人或许的确如此,因为她们在教育和文化上都十分贫乏。但保罗在此是向特定的妇女说话,并不是向所有的人。

7 哲学家强调,知识会带来改变,而要得到知识,便必须向他们学习。这些妇女去学习,可是所学的是错谬的事,内容是要引动她们的情感;保罗说,被如此掳去的人,若要得释放,必须 * 悔改,不单只是学习而已(二2526)。

8 保罗在此采用的犹太传统说法,没有记在* 旧约里。有一流传甚广的犹太典籍(其内容各部分出现于 * 假斐罗、* 死海古卷、* 拉比等著作中),描述雅尼和他的兄弟佯庇是法老的术士,他们在出埃及记七11的故事中敌挡摩西。
  异教的文献(长老普利尼和 * 亚普类乌)也记载,他们是摩西时代的术士。由于保罗的反对者援用犹太的神话(提前一4;提后四4;多一14),他也引用这类故事,将这些人物加上名字。

9 「进展」(NASBNRSV)可能是一个专有名词,指在某学派中的学习有所长进,但此处它可能只是指敌方行动的进展。雅尼与佯庇最后无法与摩西的神迹较量(根据出埃及记和大半后期的犹太典籍);到了时候,神也同样会阻挡这个异端的行动(提前五24)。

10 哲学家的 * 门徒必须跟随、效法教师的言行举止。古代有些道德学家也自然会用「但你」一语,来作道德的对比(亦参三14、四5;提前六11)。提摩太知道保罗在安提阿、以哥念、路司得所受的苦难(徒十三50~十四19),这显然是指他的家最初接触基督教信息的时期,当时他还没有开始和保罗一同旅行(徒十六13)。

11 参:使徒行传十三至十四章的注释。提摩太来自小亚细亚的这一带(徒十六1)。

12 许多犹太人都认定异教徒会逼迫他们,尤其是在末时,但保罗则告诉每一个过圣洁生活的基督徒,他们必定会遭逼迫(参:约十五20等)。

13 保罗显然同意犹太教的末世观,那时邪恶当道,罪人会更加放肆无度(参:耶九3)。惟有神最后的忿怒才能让他们住手(参:创六1113)。
  此处译为「骗子」或「欺哄人的」(KJV;和合本:迷惑人的)的希腊字,常加在会害人或骗人的术士(参三8)之前,作为轻蔑的称号。

1417
圣经的装备
1415 「圣书」(NASBNRSV)也用来指异教的宗教经典(如:伊西斯教),不过在用希腊文的犹太文献中,这个字乃是用来称当时的圣经的,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 * 旧约。其中的经卷虽有不同的计算法,但从 * 约瑟夫的清单(Apion 1.8, 39-40),以及后期的清单来看,这些经卷与我们的旧约 * 正典相符。通行的 * 七十士译本修订本也包括我们所谓的 * 伪经在内,不过 * 拉比和约瑟夫似乎也接受这些材料,视为是圣经的一部分。
  至少在虔诚的巴勒斯坦犹太人家中,孩子大约五岁开始,就要学习「圣书」;旧约规定要教导孩子圣经(申六7;参如:诗七十一17,七十八57)。其他民族常很希奇,犹太人的孩子对祖宗的传统学得那么好。

1617 古代地中海一带,许多人相信* 预言是出于灵的感动(和合本:默示),而诗和音乐亦然(不过通常含义稍有不同)。当然,他们对先知书会存这样的信念,而旧约大部分是由先知所写。保罗说圣经是出于灵的感动,与旧约称律法和神的预言为「神的话」相符。全球各地的犹太教都和保罗一样,接受旧约为神的话。
  保罗所列「各样的善事」(三17)的例子清单,是采用古代教育的标准词汇(三16);「训练」尤其是希腊教育的特色(* 七十士译本常用这个字来指操练)。责备在犹太教里特别重要,一开始应当在私底下、用温和的方式进行。这类工作所根据的权威、来源和内容,都应以圣经为准。「属神的男人」(这是就提摩太而言;一般的说法是「属神的人」),参:提摩太前书六11的注释。

18
务要传道
  在提醒提摩太,圣经(当时是指 * 旧约;见三1417;参:提前四13)乃是他的权威之后,保罗要他努力去做让人从圣经得到益处的工作(三16~四2)。

1 指着神碉或诸神起的誓,被视为极具约束力,一旦违背,后果不堪设想;同样,指着神碉或诸神所作的吩咐,也是神圣无比,不可违背。若违反誓言,就等于侵犯该神碉之名,必会遭到报复;犹太人和基督徒认为,最后的审判将在主来的日子临到。

2 此处和保罗书信其他地方一样,「道」总是指耶稣的信息,这便是神的信息,就像从前的律法书和先知书一样(三16)。希腊罗马的道德家常讨论发言的「合宜」时间为何,尤其是讲坦白话的时间;保罗说,提摩太必须宣讲他的信息,无论别人是否愿意听(四3)。虽然保罗借用了希腊罗马的哲学词汇,不过这个观念在旧约里也到处可见;先知必须不断宣讲,无论反对的势力多大(出六913;耶六11,二十89)。

3 在希腊罗马社会里,政治家、演说家和哲学家当中,说讨人欢心之言的谄媚者比比皆是,而在* 旧约里也有不少假先知(讲百姓喜欢听的话之人,通常是冒牌的;参:耶六14,八11;结十三1016;弥三5;亦见:路六26的注释)。「耳朵发痒」意思是只想听让自己感到愉快的话;路西安(Lucian)用这类词汇来描写喜欢听诽谤话的人。

45 译为「神话」(和合本:荒渺的言语)之词,是用来指假故事的轻蔑语;参:提摩太前书一4的注释。

6 一个生命被倾倒出来,彷佛奠酒,或饮料之祭,参:腓立比书二17的注释。有些犹太典籍,尤其 * 马喀比四书,认为殉道士的死有赎罪的价值,因此具有祭的意味;当时代许多犹太人的教导,都认为苦难可以赎罪,而殉道士可以将神对人的忿怒完全挪开。但是这里是否有此观念,则不清楚。

7 保罗头一个比方是运动员的竞赛,可能是在竞技场中比斗;道德家常借用这个比方来描写为美德而作的奋斗(参:提前六12的注释)。
  「当跑的路已经跑尽」是指赛跑,这也是流行的运动员比方。「守住信仰」是希腊人对忠诚的说法,类似希伯来人所说忠于圣约,而在某些情况下,则是指维护真信仰(因此这里用「这信」)。

8 「冠冕」的比方,是指希腊运动会中颁给得胜者的花冠(四7)。

918
故友旧识
  有些朋友不再忠诚,还有些朋友保罗必须打发出去;然而神总是信实如一(四1718)。

9 参四章21节的注释。在一个人过世之前,亲密朋友最后一次的探视是很重要的,作儿子的──包括领养的或法定的儿子在内(一2──尤其应当遵守这个原则。儿子通常负责埋葬父亲,不过在把保罗的身体交给提摩太之事上,政府官员可能很谨慎。对保罗而言,在他死之前能和提摩太相聚,是格外重要的事;这可与苏格拉底相较,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好友都陪伴在他身旁。

10 大部分犹太教将现今邪恶的世代(加一4)与未来的世代作对比,他们常坚称,太过看重这个世代的人,便无份于未来的世代。保罗从前在帖撒罗尼迦所遭遇的逼迫,当时可能已不复存在,底马(可能是底米丢的简称,但保罗始终如此称他)或许认为,到那里去比留下来陪保罗,受的苦较少。

以弗所的胜利女神手中拿着花冠


  革勒士(拉丁名)和提多行事的动机未遭批评。「加拉太」可能是指小亚细亚的加拉太,保罗曾向那里的人写《加拉太书》。这个地名也可能指北边的高卢一带,就是现今的法国,那是最初的「加拉太」。若是如此,这里就成了* 新约中惟一一处提到地中海以外的欧洲地区。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
  提多往挞马太去,那地方靠近尼哥波立,他从前曾(或曾想)在那里与保罗碰面(多三12)。如果提摩太千里迢迢来看保罗(提后四13),他可能至少会经过帖撒罗尼迦和挞马太(后者在亚得里亚海的岸边),而保罗事先让他知道,他在那一带可能会遇到旧日的同工。

11 虽然「马可」是很普通的名字,但保罗的亲密同工人数不多,几乎可以肯定这位就是使徒行传的约翰.马可,正如歌罗西书四10一样。除了路加,罗马还有别人在(提后四21),不过路加是惟一与他和提摩太一起旅行的;也可能只有他特别在罗马陪伴保罗。

12 推基古是带这封信的人(参:提前一3),他也曾与保罗和提摩太结伴旅行(徒二十4;西四7)。罗马惟一的邮政服务,是皇家信差,专为政府工作,而一般人的信件只能靠旅行的人带去。

13 此处提到的外衣,是像一条毯子,有一个洞,让头露出来;因为它容易穿,所以旅行的人很爱用。这种外衣只适合冷天或雨天;保罗显然是因为天气变热了,而将它留在特罗亚,后来没有机会去取。如今在监狱里,保罗感到有些冷,而且等提摩太来到之后,冬天就快到了(参四21)。有些注释家认为,此处所用的名词不是指外衣,而是指包书的对象;虽然这个字可能有此含义,不过大部分引证的文字,源头乃是出于对这一节的注释!
  有些注释家认为,「羊皮纸」是指证书(如:证明保罗的公民身分),但是在这个时期,这类文件的可靠证据并不普遍。然而,这个词汇当时已经用来指手抄本(蒲草纸作的册子,有封面,与书卷不同),这种型式的书本原来就存在,而基督徒使它更为普及。最早它被拿来作笔记本、账本等非文学性的用途;基督徒很快开始用它来写圣经。保罗可能是指他研究圣经的笔记;另外的「书」应该是蒲草纸卷,即该段时期最普通的写作用纸。
  保罗显然希望提摩太往北走到特罗亚,从那里过海到马其顿,再经由通过帖撒罗尼迦的罗马大道到挞马太,从那里航海到意大利(不过参四21)。

14 许多铜匠住在地中海东部一带,而铜匠的工作声音太大,亚力山大不可能一边工作一边讲话,像作皮革业的保罗一样。因此白天工作的时候,他不可能聚集很多人(除非他从前是铜匠,现在则以宣讲他的错谬教训维生)。
  亚力山大可能是提摩太前书一1920提到的假师傅,不过这是个很普通的名字。保罗所用的「害我」一词,有时是用来指「控告者」;保罗是否指亚力山大为出卖他,将他交付罗马官府的人,并不清楚。保罗可能不是在以弗所被捕的,因为他前一个冬天是在尼哥波立度过的;当时他可能正在前往罗马,而抵达之时却正好遇到尼罗的逼迫(多三12;参:提后四10)。
  诗篇的作者常求神为自己伸冤,报复仇敌(如:诗十七1314,三十五1826,五十五15,六十九2228)。保罗在此是作预测(未来式),而不是在祈求报应临到(参:诗五十二5,五十五23,六十三910,七十三1720等);然而,他的重点乃是,到了末时,神必会为惦的仆人平复一切事。

16 此处保罗可能不是指使徒行传二十八3031的拘留,那一次的结果对保罗有利;此处是指他被捕之后最近的一次审讯。这可能是初审,在罗马的一位地方官面前(就实际来看,不太可能是皇帝亲审)。

1718 保罗可能隐指旧约中戴维或但以理超凡的信心(撒上十七37;但六27;参:马喀比一书二60);但以理是由国王下圣旨而被送入狮子坑──尽管国王是出于无奈。古代文学常以狮子表征最大的力量,此处用它来指尼罗的法庭甚是合适。保罗死于尼罗的逼迫,当时有些基督徒真的被放入竞技场去喂猛兽,不过保罗用「狮子」却是象征的意思,就像旧约常见的用法(如:诗二十二1321)。
  译为「救出来」的词,是指地上的拯救与保全(17节),但也可以用来指最终的拯救(18节)。在古代的信中,祷告似乎是很自然的事,因为古代人的生活弥漫着宗教的气氛。

1922
结语

19 书信的结尾通常是问安的话。亚居拉和百基拉曾离开以弗所(徒十八2426),到罗马去(罗十六3),后来又回到以弗所工作,可能是最近的事,因为保罗在一章1618节没有提到他们的帮助(提摩太前书二1112亦可与百基拉在使徒行传十八26的事奉作对比);四章1012节和20节只提到和保罗一同旅行的人,可能大半是单身汉。阿尼色弗一家的人,参一章1618节的注释。

20 书信一般都会提到朋友的消息,其中有些人从前曾和提摩太一起旅行(徒十九22,二十4)。保罗对特罗非摩的病可能有的看法,可参:腓立比书二2530的注释。

21 海路冬天是关闭的;从十一月十日到最慢三月十日,船只完全不能通航,不过从九月十五日到十一月十日,以及从三月十一日到五月二十六日,也算是危险的时期。因此,提摩太在冬天不可能从以弗所搭船;即使他取道陆路,绕过希腊北边──保罗似乎如此期待(四13),他也可能需要乘船渡过亚得里亚海,而这段海路冬天也会关闭。如果提摩太耽搁太久,就赶不过来,要等到春天了──而保罗那时可能已经不在世上。保罗或许是在夏天请推基古带这封信去,所以提摩太的时间不多,必须赶紧处理事情,并动身去见他。
  「布田」、「利奴」、「革老底亚」都是拉丁名字。犹太人可能有拉丁名字(「革老底亚」相当合适作在革老丢时代被释放之女奴的名字),但大部分罗马的犹太人都用希腊名字。既然这四个人中有三个是拉丁名字,可能显示基督教已经进入了罗马社会中新的一群人当中。倘若他们是 * 教会领袖(虽然保罗只提到这几个人的名字,但他加上「众弟兄」,应是指特定的一个群体),姊妹的名字在内就显得很重要。第二世纪的传统宣称,利奴接替彼得,成为罗马的第二任主教。

22 最后的「你们」,希腊文是复数;保罗最后的问安对象,包括了与提摩太一同在以弗所服事的人(四19)。

 

顶部 上页 | 下页

           
  
旧约 新约 专题 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