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个体、群体与立体
一个人的人格与他的人际关系是息息相关的。所谓人格是人之为人基本定义,是指里面生命的质素,明确来说就是价值观、自我观及人生观的问题。而所谓「观」又不只是思想看法,也包含生活态度、选择取舍。
有人说西方的「人」是以自我为独立的个体,而中国人的「人」是靠社会关系来体现的。所以西方人讲求个人主义,凡事以自我为尺度,流于自私自利,缺乏群体观念,人情淡薄。而中国人由于没有个体,(或说个体没有合法性),只有群体,结果也流于寄生群体,不敢负责任,鲜「有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的独立自主人格。
其实以上的看法都只是片面性的,西方社会不错「个人主义」泛滥,产生许多人际关系问题,但他们所强调的个人自主,却是良好的人际关系很基本的要素。爱是肯负责任的委身,运用自由主动的去关怀对方,延伸自己。一个人若没有自己,又如何主动?不能自主,又如何产生自觉,有自觉,才能反求诸己,反省改善自己,发挥仁爱。
中国人的群体生活如家庭、国家虽然常剥削个体的自主与成长,所谓「挟群体以自重」,但《论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教导以个人自立为立人的先决条件。问题是实际生活及文化结构并不真正鼓励个体独立,而常以群体的需要与压力来取代个人成长的过程。
西方强调个人,是「点」的特征,可惜这些点无法连接起来,因此人与人之间有很深的疏离感。中国文化则有「面」的特征,可惜因为「点」不强,这些文化则有「面」其实很脆弱,不过靠少数的几个强人来支撑,更多时候沦落为「面子」的面,产生许多流弊。圣经指出神创造个体,也设立了群体,两者各有特色,又同向这位超然的神负责,成为一种「立体」的关系。
圣经强调个人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林后五10),做基督徒的第一步也是先解决个人罪性的问题,经历重生,在基督里做一个新人。然后这种人格的再造必须延伸到人际关系里面。圣经重视基督徒在一起的生活,以身体上的肢体互相配搭作比喻(林前十二),甚至认为一个人的人际关系出问题,很可能他人格再造的功夫不够彻底,必须自省,在主面前悔改认罪。
「个体」与「群体」只有在这种「立体」的关系里面能互补,而不互抵销。
咀嚼生命粮:约十四15-21
穿上走路鞋:
1.你那一方面比较强?那一方面比较弱?
__个体自主__群体关系__立体关系
2.计划怎样去改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