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我不是」与「我是」
一个人知道自己「不是」什么与知道自己「是」什么是同样的重要。这种认识能帮助他度过人际关系的难关。
耶稣未出来传道以先,施洗约翰在约旦河一带传道,有许多人从耶路撒冷和犹大全地来听他讲道,连当时的宗教领袖也来要受他的洗。耶稣出来后,不少人就转去祂那里。约翰的门徒因为失势便去找师傅论计,谁知师傅若无其事,还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他说:「他必兴旺,我必哀微。」一场可能引起勾心斗角的人际战争,就这样无疾而终。
原来约翰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他刚出道的时候,曾有人问他是谁。是基督么?他说不是。是先知以利亚么?也不是。是这个先知,那个先知么?都不是。问的人把他与这些伟人同列,乃是一种高度的荣誉。但是约翰竟无动于衷。
这种的修养在今天注重「形象」的社会尤其难能可贵。人要衣装,物要包装,连总统也得研究如何在萤光幕前亮相,投射最吸引选民的形象,要挤身现代的政治舞台,这是很重要的本钱。前人说三分姿色,七分打扮,现在打已不够应付时麾的「形像赛」,改容术成了新兴的潮流,连十七、八岁的少年人也趋之若惊。
这趋势反映一个心态:人对自己愈来愈没有把握,愈来愈缺乏自尊,必须制造「假我」来壮大自己的安全感。这些有吸引力的形象又是怎样来的呢?是纽约麦得逊街那些聪明的广告商为了赚钱想出来的锦囊妙计,他们看穿现代人的弱点,标榜几个成功人士,拋出一套简单易学的公式,利用传媒大吹大擂,制造气氛与潮流,跟着就可以看见群众争相仿效,蔚为风气。
这种「形象敏感」带进人际关系就会造成「打肿脸子充胖子」的陋习,或社会上「先敬罗衣后敬人」的怀风气,朋友相处不能肝胆相照,只有愈来愈孤单。
施洗约翰能清晰地知道他「不是」什么,是因为他知道自己「是」什么。别人追问他到底是谁,他说他是一个声音,一个预备人心归向基督的声音。他说他是新郎的朋友,为新郎(基督)娶新妇而感到高兴。他知道自己责任是扮演好神所交付的角色,至于得失却不是他份内的事,那是神的事。他说:「若不是从天上赐,人就不能得什么。」(约三27)
咀嚼生命粮:创廿七1-45
穿上走路鞋:
1.列出你的「所是」与「所不是」,并感谢神。
2.回想你过去遇到的人际问题,有多少与「形像敏感」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