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章 传承孤独?

父亲,男人最可爱的名字 by 李鸿志

第二章 传承孤独?



分赃了百分之百


蓝图的重要对孩子而言,好像是他们施工的工程与建造的计画书一样,因此父亲拥有修正过的蓝图及合格的施工品质,对孩子就是一种祝福。

在某一期读者文摘中,我曾读到一个笑话,这笑话说到,有一位市长跟他的朋友吹嘘:「你有没有看到前面那座地下人行道,你知道吗?我在当中偷工减料了一下,从中拿了百分之五的工程款,才有今天让你们羨慕的身分地位。」他的朋友都以羨慕的眼光看着他。大言不惭的市长,接着又指著另一个地方,对他朋友炫耀说:「你有没有看到前面那段宏伟的地下铁工程?」他朋友说:「哪里?哪里?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位市长说:「对了,你们应该什么都没看见,因为那座地下铁早应该盖在那里,但同样地,它又被我动了手脚,我和市府官员从中分赃了百分之百的工程款,才有今天市府旺盛的团队精神。」

这虽是个笑话,但身为父亲,我们是否在建造孩子的工程上也动了手脚呢?希望建设孩子的工程款,我们都全数用在孩子身上,没被分赃了百分之百。


身为父亲,您有传承的责任


政府之于百姓,如同父亲之于孩子,身为市长,当看自己在任期结束后,留给市民的是什么?是永续经营的基业呢?还是不可见人的分赃与贪污?身为父亲也是如此,有否可能当我们还在夸耀自己很不错的时候,还有另一些人,就是我们的孩子,正在忍受着无尽的伤害。

父亲应该知道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父亲在旁给予管教的手,随时引导、保护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十分需要父亲,但父亲是否太忙碌了,而置孩子于不闻不问中呢?父亲若适时的扶孩子一把,也给予他们善意的引导,那么父亲就在塑造孩子上没有偷工减料了。如果父亲本来就很有智慧的善待孩子,很可能每天一点一滴正确的累积,都将造成孩子永难忘怀且心存感恩。他不会像刚刚那位吹嘘的市长一样,把孩子整个地下铁都贪污掉,因为他明白身为父亲,有传承的宝贵责任。


良好工程已被动了手脚


传承需要花父亲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若能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项既定的计画,在完成的过程里,他就已经把智慧与经验传承给孩子了。我相信无论父亲给孩子什么,他永远在教导某种榜样。然而孩子成长中的「生命」是一项严肃的目标,亟待父亲去传承。假如孩子没有从父亲得到生命良好的榜样与传承,有一天当别人跟孩子讲到一些正确的生命品格时,孩子会不会问:「哪里?哪里?我怎么都没看见?」是的,孩子生命中的地下铁在哪里?他们最美的建造在哪里?如果父亲已诚实的面对孩子,他应该说:「可怜的孩子,按照施工计画,多年前它们应该在那里,但它们已被我的工作、应酬、忙碌……所吞灭掉了,实在很对不起,今天这些良好的生命工程,已不可能出现在你们身上。」是的,这本书就是要提醒你提早防范这错误发生,不要让孩子在日后发出后悔的叹息!


良好的传承,就是正确生命的延伸


「生命」本身就是传承,它受之于父母,也传之于孩子,因此孩子整个活着的过程,就是父亲要传承给孩子的过程。在活着的意义上,明白传承意义的父亲会告诉孩子究竟为何而活?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此被正确传承的孩子,其生命意义一定会活得很踏实,因为孩子的生命从出生开始,有其父亲传承给他们「意义」作为开始。因此,父亲当重视生命的传承关系,对孩子这肯定是正确的行动!这种重视传承的观念,如同用正确的蓝图建造孩子一样,不仅工程不会偷工减料,而且会是货真价实的建造。


唯有耶稣的爱,才是他最需要的


对于生命意义,我有一个特别的经验。以前每逢星期天,我都要开车去接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伯伯来教会聚会。有一天载他时,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要来教会?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以前不来,现在才来呢?」他告诉我,以前他喜欢玩,根本没想到要来教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衰退,他心里好孤单。他真正要找一个爱他的人,但在这世上却未曾找到过。过去这些「喜欢之物」,若不是浪费了他的精力,就是只喜爱他的金钱,直到老了、膝下无子的他发现,唯有耶稣的爱,才是他最需要的。


孤单的浪子


生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位八旬的老伯而言,似乎生命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回顾与寻觅。这位老伯经历了一生,最后发现一个事实——他是一个孤单的人。从前还没认识上帝之前,他就在孤单中,一直等候爱他的人出现,但都没等到,直到最后,他寻找到爱他的上帝,上帝就成为他生命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人会在年老时感到孤单呢?难道认识上帝真能使人不孤单吗?难道人用以前的方式,不能使自己不孤单吗?当我继续再想下去时,仿佛我看到人的一生,就像圣经描写离家的浪子一样,当他累了、玩够了、找不到栖身之处,最后所想的还是想要回家。


白冰冰的孤独


去年白冰冰在联合晚报的投稿中,提到她失去女儿后的孤独感,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更体会她在孤单中的真实感受。那篇文章白冰冰描述每次回到家后,她总是质疑那算是回家吗?冰冷的房子,没有人可以对话、没有人可以关怀,这算是她生命的归属吗?世上谁能有她如此深刻的丧女之痛呢?陈进兴所犯的过错,迫使她要面对这孤单。

在普通人看来,失去的是自己唯一的独生女,又是发生在单亲的母亲身上,这岂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情感破坏吗?是的,对她而言,唯一的生命连系,却变成永恒的隔绝,那是生命中最大的孤独。


孤独是事实


孤独对某些人而言,虽是难以忍受的伤痛,但对某些人,若他已发现自己是孤独的,那也是他对生命真实的领悟。因为人本来就是孤独无有的,并非要等到丧子之后才能明白。生命中的孤独是真实的,想想看,出生后没人爱的弃婴不孤独吗?不,当他们还不认识什么是孤独时,就已活在被人拒绝的孤独之中了。不被人接受的弃婴、畸型儿,他们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敏锐何为孤独,他们能了解自己处身在孤独无助中,并进而热切的发出对真爱的渴求与需要。对弃婴而言,他们从父母得来的乃是拒绝之手、冷漠之手;弃婴的痛苦虽没有像丧失亲人之痛那样,但弃婴所遭受的拒绝,其孤独并不亚于他们。然而解决人性孤独所需的不只是物资支援而已,而是真实的爱与接纳。相信在每个受伤的心灵中,如果已找到上帝的爱,被真爱所填满,那么,这样的孤独不会令他们的心灵都死亡。心灵的孤独真是苦啊!因为在灾难中活着的人呼天抢地的痛,绝不比死去的人略逊一筹。


罪性的遗传


人的生命中有恒切的需要——被爱。但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份爱,或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爱,如果有,相信那是上帝独特的恩典安排。如果没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罪」。然而「罪」是什么?我们有「罪」吗?我对「罪」的定义是:罪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一切活动。人的生命本来就会传承,但我们不可忽略生命中「罪性」传承的部分。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罪吧!有位母亲急切的想要生孩子,如果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孤独,那么,拥有孩子背后的动机就跟自我为中心有关了,因为她根本的需要,不是为了「爱孩子」而生孩子,而是为了「爱自己」避免孤独,才去拥有一个孩子。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幸生出了残障、畸型儿时,她对孩子所考虑的是什么?很可能就是拒绝孩子了。这跟当初她想生孩子的期望大大相反。如此一来,被生下的孩子就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者,并且母亲得到畸型儿后,不但没有解决她的孤独,反而又制造了另一个不幸的孤独。然而畸型儿的出生,不该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乃是被亲人遗弃所致,如此的孤独就是「罪性遗传」的结果。


别让孩子成为「罪的帮凶」


我相信孤独就是「罪」的产物。但生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已被许多「罪的帮凶」所朦蔽,而不能了解自己是孤独的事实。什么是「罪的帮凶」?第四台电视就是「罪的帮凶」,因为它迷惑许多人了解孤独的事实。试想某一个电视儿童回家没事做,他的眼睛马上被电视所迷惑,看电视的眼睛就像吸了毒一样,一小时、两小时的看,置身在电视的刺激下,他不会觉得自己原来是孤独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的时间用尽了、累了、老了,病奄奄的躺在床上、四肢无力、什么也不能做时,那时「罪」的狰狞面目才会浮现出来,躺在病床上的他才会发现,自己竟是这么孤独、软弱的人。

孤独并不在丧失体力或悲伤时才发生,孤独是当人一出生后,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人的本质若不能让人爱他,也没有某些吸引人的能耐,用以得到别人关爱的眼神,那么这就显出人的本相本来就很孤独。只是当人慢慢长大后,似乎可以改善一点点,因为他能凭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追求自己所喜爱之物来填满空虚,如此,他就让许多「虚假的帮凶」朦蔽了自己孤独的事实。人确实能拥有电视,但拥有电视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满足。如果把电视当作能取代孤独的替换品,如此电视才会成为人「罪的帮凶」;同样,如果把孩子当作能解决自己孤独的替代品,那么孩子就成了人「罪的帮凶」,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让这些「虚假的企图」朦蔽了自己孤独的事实。

不,孤独绝不能如此被朦蔽。因为「罪」会在人自由意志最脆弱无能时浮现出来。那时,当人发现自己是这么软弱无助时,那一刻只能痛不欲生的哀号,甚至会后悔从母腹出生。因为「罪」是使人孤独的根本原因,而「罪的帮凶」更是陷人于麻木无知之中,直到「软弱」把自我保护的城墙拆毁时,那一刻正是人最明白什么是孤独的时候。


以别神代替耶和华,愁苦必加增


「罪的帮凶」正是膺品,拦阻人对孤独事实的发现。它替代了上帝的真爱,使人陷在罪恶之中。正如圣经所说:「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篇十六篇4节)圣经本来就提到人有真实的需要,但在此需要中,人却错误的寻求「别神」来满足自己。需要是真实的,但那却不是靠「别神」可以取代,倘若我们如此取代了真神,愁苦必定会加增。因为人的私欲,永远无法被物质所填满。当人在物欲中有了较低层次的满足,相信他绝不会停留于此而自足,反而他会以此作为基地,继续向前追求更高的私欲满足。你知道吗?这些「欲望物」就是圣经所说的「别神」,要靠这些「欲望物」来满足自我,这些「欲望物」反倒会成为我们愁苦加增的原因。

有一个孤独的父亲,一生最大的盼望就是要拥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会令他满足吗?如果孩子没有健康,他还是不会满足。有了健康之后呢?难道他就满足了吗?如果孩子没有平安,他还是不会满足。但孩子有了平安之后,他就满足了吗?如果孩子不听话,他还是不会满足。有了听话的孩子,他就满足了吗?……不满足的项目可以无止尽的推演下去。如此,一个孤独的父亲,若只为拥有孩子作自己孤独的替代品,那么,后面所衍生的问题将使他产生更大的愁苦。


「罪」的外在形式就是孤独


孤独是需要解决的,但解决之道,决非用自己的方法去克服,如果用自己的方法能克服,结果一定会使后来的愁苦更加增。然而解决孤独的方法不是用自我保护、筑墙的方法,而是要用上帝的方法,亦即,先解决「罪」的问题。除非「罪」被解决,否则你我的孤独不可能被根治。


孤独是「罪」造成的


回到圣经来看耶稣的例子吧!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祂向上帝呼喊著:「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廿七章46节)耶稣是上帝的独生爱子,祂原是与上帝合一的,但那一刻祂为世人的罪无辜受死时,却承受了与上帝永远隔绝的孤独。「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正是耶稣与天父分开所产生最深层孤独的呐喊。试想当时如果没有耶稣代替我们接受惩罚,相信今日我们的「罪」也必使我们付出这种与上帝隔绝的代价——继续孤独下去。你知道吗?世上的痛苦都是因为人们试图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中,为寻找欢乐、化解孤独而产生的,但在找到欢乐的那一刻,也正是人们更大痛苦发现的时刻,因为欢乐不久即将逝去。


上帝就是爱


上帝是爱的源头,也是我们本质里最需要的。上帝就是爱,圣经说:「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上帝就是爱。」(约翰台书四章7、8节)因此我们的本质中若有上帝的爱,就会知道空虚乃是「罪」造成的,那是我们孤独的根本原因。


两个更孤独的人


在灾难中期盼死人复生是人最大的盼望,虽然期望死人真能复活,但其实人们最大的需要乃是上帝的爱。因为孤独的人所需要的不仅是自己的孩子能陪在他身边,以解决他的孤独。是,这是他所需要的,但拥有孩子只是暂时解除孤独的问题而已,却不是根治孤独的方法。因为有一天孩子还是会离开他,即使不离开,等到父亲老了、死了,他还是会离开自己的孩子。在单亲的亲子关系中,不论以怎样形式的离开,都将造成两个更孤独的人,因此人最后真正的需要乃是上帝的爱与同在。


要正视自己被爱的问题


人虽为万物之灵,虽很聪明,但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孤独的困境,相信困境永难解决。因为人根本的需要乃是被爱,人应该正视这问题,而不要被有没有电视,有没有孩子模糊了焦点。我们之所以为人,实在需要有一个不爱我们钱财,不爱我们外表,但却真实爱我们的人,以尊重人的方式来待我们。这样的人,在世上几乎不可能被碰到,正如白冰冰所形容的,要找到这样的人,机会比借种生子还难,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五。所以,与其为一个爱我们的人,求而不可得,很自然的,我们就退而求其次为自己去生一个孩子,让孩子的「再生」成为我们孤独之痛的解决。


上帝有办法解决我们的孤独


我们需要被爱,但「靠自己」、「为自己」的方法永远行不通。因为孩子的有无不是解决我们孤独的方法,上帝才是。我们必须接受上帝成为我们的上帝,才是孤独问题的正确解答。上帝若要解决,首先祂会让我们了解——祂了解人的伤痛。因为上帝曾一度为爱世人的缘故,将祂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并且为拯救世人的缘故,与自己的独生爱子隔绝,这行动使祂深深知道世人被隔绝的孤独感受。一个深交朋友的定义,乃在于他们彼此间能了解对方的伤痛有多深来衡量,然而能充分了解我们的上帝,实在有资格作我们最深交的朋友。如果我们愿意尝试,以敞开的心和上帝做朋友,相信上帝一定会让我们经历祂的爱,并且祂会继续引导我们明白祂自己,明白以前祂所作的是什么,而我们所作的又是什么!上帝为世人所作的是付出祂自己,上帝为爱我们世上每个人,牺牲了祂的爱子。祂不愿我们在「自我为中心的活动」中,继续孤独下去,所以耶稣为我们承受了「罪」所带来永远孤独的痛苦,这正是上帝为我们所作的。然而我们呢?我们所作的竟是透过一切的管道对世人发出渴求被爱的讯息,我们希望被爱、被尊重,使我们在爱中不再孤独。所得到的又是什么?相反的,竟是更大的孤独。因为世人中,爱我们的人不但极少被遇到,而且正如白冰冰所言要借种生子,也不一定会成功,然而孤独却在漫漫的时日中继续不断折磨我们。

相信当我们在夜阑人静时,思想上帝所作的,有一天一定会看到上帝所作的都是付出、都是爱;我们呢?我们世人所努力表达的,都是想从其他人的身上得到爱,却从未真实得到过。在此时刻,当我们将心灵敞开与上帝相遇时,你会发现上帝早已为世人的益处付出了祂自己,而我们则是时刻为自己的被爱而请求于人,当这两种心意在我们心中相汇合时,一定会大大冲击我们。


祈求上帝的赦免


过去某一个时刻的我,就是如此。孤独的我,亟盼心灵有个归属,像风浪中的船期待停靠避风港一样。但在这世界中寻寻觅觅,我却从未成功的找到可以倚靠的港口。倘若我没找到上帝,也没有从上帝这面镜子照到我的本像,我将永远没法发现自己的本质竟是如此孤独。没遇见上帝的我不会知道这一生的写照,竟是处处为求得自己被满足,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罪。这种「认识自己的罪」是一段煎熬的历程,虽然「罪」是从上帝那里最痛苦的发现,但却也是我学习凭信心祈求上帝赦免的开始,从被赦免开始,我与上帝隔绝的关系,便奇妙的被上帝所修复,而隔绝的修复,正是孤独被医治的新盼望。这里所说:「祈求上帝的赦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当我明白「罪」是不讨上帝喜悦之后,我便承认为私欲而活及以「别神」代替耶和华是不对的,我决定放弃这种思想与生活方式。当我愿意回转过来,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这些因着上帝改变的行动就是我祈求上帝赦免的意义。


除去孤独与拥有真爱


对我而言,这是上帝医治我生命孤独的第一课。当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式过日子时,不自我为中心的眼目使我能看到比我更孤独的人的存在。从前在我最低潮时,我看自己是世上最孤独的人,我觉得世上所有的人都比我幸福,所以没必要付出自己给他们。但现在我被上帝医治和赦免了,像瞎子复见光明一样,能看到别人的需要,因而也能转移注意力在别人身上。这时,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比我幸福,他们也有许多缺乏,这些缺乏正是平常我所丰富拥有的。当我发现有人比我不幸时,和他们相比,我实在太富足了,此刻,我若能不吝惜的把自己奉献出来,那付出的同时,我的生命也奇妙的变成了一个不孤独且快乐的人。

过去的我对世人渴求爱,对世界要求爱,但不管如何努力,总得不到。这就是「罪中人」的真实写照。如今,我已被上帝改变,生命更新,一切都重新开始。正如圣经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当我回头看,从前在基督里所走过的路,都是充满我所付出爱的足迹,也是我新生命的见证。上帝挪走我的孤独,祂又赐给我新生命的第二课——真爱的拥有,也是我拥有丰盛生命的起头。试想难道上帝对我的爱,就仅止于此吗?不,当然不是,我相信倚靠上帝的我,会有更美的发展。上帝的爱将源源不绝的倾倒于我身上,直到我成为祂丰富生命的传承者,继续传承祂的爱给别人。拥有如此丰富生命的我,有时真的不需藉著「说」,别人才会知道,因为丰盛生命的本身就在说话。但与此相反的是,如果这一生我从未有机会遇到上帝,明白自己孤独的处境,也从未祈求上帝的赦免,相信这两课「孤独的除去」与「真爱的拥有」将永远与我擦肩而过。因为「罪的隔绝」是人性最大的弱点,「罪的存在」让我选择逃避上帝的恩典。此时的情况将会如何?没有上帝的我还是会在自己的孤独中,继续期盼真爱的临到,然而孤独永没除去的我,最后只能带着失望走完这一生孤苦的路程。


把上帝的爱传承给孩子吧!


作一个父亲,在传承生命中,我们实在有责任把「如何除去孤独」与「真爱的拥有」教导孩子。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这些真理,谁敢说孩子将来有一天,在认识孤独的真相后能不孤独呢?谁敢说他们到时能凭著自己的力量,正确的解决这些困惑呢?作个传承的父亲,在我看来,其意义就是把上帝的爱传给孩子而已。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二章 传承孤独? 分赃了百分之百 蓝图的重要对孩子而言,好像是他们施工的工程与建造的计画书一样,因此父亲拥有修正过的蓝图及合格的施工品质,对孩子就是一种祝福。 在某一期读者文摘中,我曾读到一个笑话,这笑话说到,有一位市长跟他的朋友吹嘘:「你有没有看到前面那座地下人行道,你知道吗?我在当中偷工减料了一下,从中拿了百分之五的工程款,才有今天让你们羨慕的身分地位。」他的朋友都以羨慕的眼光看着他。大言不惭的市长,接着又指著另一个地方,对他朋友炫耀说:「你有没有看到前面那段宏伟的地下铁工程?」他朋友说:「哪里?哪里?我什么都没看见?」那位市长说:「对了,你们应该什么都没看见,因为那座地下铁早应该盖在那里,但同样地,它又被我动了手脚,我和市府官员从中分赃了百分之百的工程款,才有今天市府旺盛的团队精神。」 这虽是个笑话,但身为父亲,我们是否在建造孩子的工程上也动了手脚呢?希望建设孩子的工程款,我们都全数用在孩子身上,没被分赃了百分之百。 身为父亲,您有传承的责任 政府之于百姓,如同父亲之于孩子,身为市长,当看自
己在任期结束后,留给市民的是什么?是永续经营的基业呢?还是不可见人的分赃与贪污?身为父亲也是如此,有否可能当我们还在夸耀自己很不错的时候,还有另一些人,就是我们的孩子,正在忍受着无尽的伤害。 父亲应该知道孩子的需要。孩子需要父亲在旁给予管教的手,随时引导、保护他们;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他们十分需要父亲,但父亲是否太忙碌了,而置孩子于不闻不问中呢?父亲若适时的扶孩子一把,也给予他们善意的引导,那么父亲就在塑造孩子上没有偷工减料了。如果父亲本来就很有智慧的善待孩子,很可能每天一点一滴正确的累积,都将造成孩子永难忘怀且心存感恩。他不会像刚刚那位吹嘘的市长一样,把孩子整个地下铁都贪污掉,因为他明白身为父亲,有传承的宝贵责任。 良好工程已被动了手脚 传承需要花父亲的时间和精力。在孩子小的时候,父亲若能和孩子共同完成一项既定的计画,在完成的过程里,他就已经把智慧与经验传承给孩子了。我相信无论父亲给孩子什么,他永远在教导某种榜样。然而孩子成长中的「生命」是一项严肃的目标,亟待父亲去传承。假如孩子没有从父亲得到生命良好的榜样与传承,有一天当别人跟孩子讲到一些正确的生命品格
时,孩子会不会问:「哪里?哪里?我怎么都没看见?」是的,孩子生命中的地下铁在哪里?他们最美的建造在哪里?如果父亲已诚实的面对孩子,他应该说:「可怜的孩子,按照施工计画,多年前它们应该在那里,但它们已被我的工作、应酬、忙碌……所吞灭掉了,实在很对不起,今天这些良好的生命工程,已不可能出现在你们身上。」是的,这本书就是要提醒你提早防范这错误发生,不要让孩子在日后发出后悔的叹息! 良好的传承,就是正确生命的延伸 「生命」本身就是传承,它受之于父母,也传之于孩子,因此孩子整个活着的过程,就是父亲要传承给孩子的过程。在活着的意义上,明白传承意义的父亲会告诉孩子究竟为何而活?生命的意义何在?如此被正确传承的孩子,其生命意义一定会活得很踏实,因为孩子的生命从出生开始,有其父亲传承给他们「意义」作为开始。因此,父亲当重视生命的传承关系,对孩子这肯定是正确的行动!这种重视传承的观念,如同用正确的蓝图建造孩子一样,不仅工程不会偷工减料,而且会是货真价实的建造。 唯有耶稣的爱,才是他最需要的 对于生命意义,我有一个特别的经验。以前每逢星期天,我都要开车
去接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伯伯来教会聚会。有一天载他时,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为什么他要来教会?于是我问他:「为什么以前不来,现在才来呢?」他告诉我,以前他喜欢玩,根本没想到要来教会,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体力的衰退,他心里好孤单。他真正要找一个爱他的人,但在这世上却未曾找到过。过去这些「喜欢之物」,若不是浪费了他的精力,就是只喜爱他的金钱,直到老了、膝下无子的他发现,唯有耶稣的爱,才是他最需要的。 孤单的浪子 生命活着的意义是什么?对这位八旬的老伯而言,似乎生命就是他一生真实的回顾与寻觅。这位老伯经历了一生,最后发现一个事实——他是一个孤单的人。从前还没认识上帝之前,他就在孤单中,一直等候爱他的人出现,但都没等到,直到最后,他寻找到爱他的上帝,上帝就成为他生命的重要意义。 为什么人会在年老时感到孤单呢?难道认识上帝真能使人不孤单吗?难道人用以前的方式,不能使自己不孤单吗?当我继续再想下去时,仿佛我看到人的一生,就像圣经描写离家的浪子一样,当他累了、玩够了、找不到栖身之处,最后所想的还是想要回家。 白冰冰的孤独 去年白冰冰在联合晚报的投稿
中,提到她失去女儿后的孤独感,读完这篇文章让我更体会她在孤单中的真实感受。那篇文章白冰冰描述每次回到家后,她总是质疑那算是回家吗?冰冷的房子,没有人可以对话、没有人可以关怀,这算是她生命的归属吗?世上谁能有她如此深刻的丧女之痛呢?陈进兴所犯的过错,迫使她要面对这孤单。 在普通人看来,失去的是自己唯一的独生女,又是发生在单亲的母亲身上,这岂不是世界上最大的情感破坏吗?是的,对她而言,唯一的生命连系,却变成永恒的隔绝,那是生命中最大的孤独。 孤独是事实 孤独对某些人而言,虽是难以忍受的伤痛,但对某些人,若他已发现自己是孤独的,那也是他对生命真实的领悟。因为人本来就是孤独无有的,并非要等到丧子之后才能明白。生命中的孤独是真实的,想想看,出生后没人爱的弃婴不孤独吗?不,当他们还不认识什么是孤独时,就已活在被人拒绝的孤独之中了。不被人接受的弃婴、畸型儿,他们反而比正常人更加敏锐何为孤独,他们能了解自己处身在孤独无助中,并进而热切的发出对真爱的渴求与需要。对弃婴而言,他们从父母得来的乃是拒绝之手、冷漠之手;弃婴的痛苦虽没有像丧失亲人之痛那样,但弃婴所遭受的拒绝,其孤独
并不亚于他们。然而解决人性孤独所需的不只是物资支援而已,而是真实的爱与接纳。相信在每个受伤的心灵中,如果已找到上帝的爱,被真爱所填满,那么,这样的孤独不会令他们的心灵都死亡。心灵的孤独真是苦啊!因为在灾难中活着的人呼天抢地的痛,绝不比死去的人略逊一筹。 罪性的遗传 人的生命中有恒切的需要——被爱。但世上并不是每个人都明白这份爱,或每个孩子都能得到父母的爱,如果有,相信那是上帝独特的恩典安排。如果没有,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人的「罪」。然而「罪」是什么?我们有「罪」吗?我对「罪」的定义是:罪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产生的一切活动。人的生命本来就会传承,但我们不可忽略生命中「罪性」传承的部分。让我用一个例子来说明罪吧!有位母亲急切的想要生孩子,如果其目的是为了解决自己的孤独,那么,拥有孩子背后的动机就跟自我为中心有关了,因为她根本的需要,不是为了「爱孩子」而生孩子,而是为了「爱自己」避免孤独,才去拥有一个孩子。 在此情况下如果不幸生出了残障、畸型儿时,她对孩子所考虑的是什么?很可能就是拒绝孩子了。这跟当初她想生孩子的期望大大相反。如此一来,被生下的孩子就可能成为无辜的受害
者,并且母亲得到畸型儿后,不但没有解决她的孤独,反而又制造了另一个不幸的孤独。然而畸型儿的出生,不该是孤独的。他的孤独,乃是被亲人遗弃所致,如此的孤独就是「罪性遗传」的结果。 别让孩子成为「罪的帮凶」 我相信孤独就是「罪」的产物。但生在今天的时代,我们已被许多「罪的帮凶」所朦蔽,而不能了解自己是孤独的事实。什么是「罪的帮凶」?第四台电视就是「罪的帮凶」,因为它迷惑许多人了解孤独的事实。试想某一个电视儿童回家没事做,他的眼睛马上被电视所迷惑,看电视的眼睛就像吸了毒一样,一小时、两小时的看,置身在电视的刺激下,他不会觉得自己原来是孤独的人,直到有一天他的时间用尽了、累了、老了,病奄奄的躺在床上、四肢无力、什么也不能做时,那时「罪」的狰狞面目才会浮现出来,躺在病床上的他才会发现,自己竟是这么孤独、软弱的人。 孤独并不在丧失体力或悲伤时才发生,孤独是当人一出生后,他就是一个孤独的人。因为人的本质若不能让人爱他,也没有某些吸引人的能耐,用以得到别人关爱的眼神,那么这就显出人的本相本来就很孤独。只是当人慢慢长大后,似乎可以改善一点点,因为他能凭著自己的自由意志,去追求
自己所喜爱之物来填满空虚,如此,他就让许多「虚假的帮凶」朦蔽了自己孤独的事实。人确实能拥有电视,但拥有电视的满足并不是真正的满足。如果把电视当作能取代孤独的替换品,如此电视才会成为人「罪的帮凶」;同样,如果把孩子当作能解决自己孤独的替代品,那么孩子就成了人「罪的帮凶」,因为自我为中心的人会让这些「虚假的企图」朦蔽了自己孤独的事实。 不,孤独绝不能如此被朦蔽。因为「罪」会在人自由意志最脆弱无能时浮现出来。那时,当人发现自己是这么软弱无助时,那一刻只能痛不欲生的哀号,甚至会后悔从母腹出生。因为「罪」是使人孤独的根本原因,而「罪的帮凶」更是陷人于麻木无知之中,直到「软弱」把自我保护的城墙拆毁时,那一刻正是人最明白什么是孤独的时候。 以别神代替耶和华,愁苦必加增 「罪的帮凶」正是膺品,拦阻人对孤独事实的发现。它替代了上帝的真爱,使人陷在罪恶之中。正如圣经所说:「以别神代替耶和华的,他们的愁苦必加增。」(诗篇十六篇4节)圣经本来就提到人有真实的需要,但在此需要中,人却错误的寻求「别神」来满足自己。需要是真实的,但那却不是靠「别神」可以取代,倘若我们如此取代了真神,愁
苦必定会加增。因为人的私欲,永远无法被物质所填满。当人在物欲中有了较低层次的满足,相信他绝不会停留于此而自足,反而他会以此作为基地,继续向前追求更高的私欲满足。你知道吗?这些「欲望物」就是圣经所说的「别神」,要靠这些「欲望物」来满足自我,这些「欲望物」反倒会成为我们愁苦加增的原因。 有一个孤独的父亲,一生最大的盼望就是要拥有自己的孩子,有了孩子会令他满足吗?如果孩子没有健康,他还是不会满足。有了健康之后呢?难道他就满足了吗?如果孩子没有平安,他还是不会满足。但孩子有了平安之后,他就满足了吗?如果孩子不听话,他还是不会满足。有了听话的孩子,他就满足了吗?……不满足的项目可以无止尽的推演下去。如此,一个孤独的父亲,若只为拥有孩子作自己孤独的替代品,那么,后面所衍生的问题将使他产生更大的愁苦。 「罪」的外在形式就是孤独 孤独是需要解决的,但解决之道,决非用自己的方法去克服,如果用自己的方法能克服,结果一定会使后来的愁苦更加增。然而解决孤独的方法不是用自我保护、筑墙的方法,而是要用上帝的方法,亦即,先解决「罪」的问题。除非「罪」被解决,否则你我的孤独不可能被根治。
孤独是「罪」造成的 回到圣经来看耶稣的例子吧!当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祂向上帝呼喊著:「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马太福音廿七章46节)耶稣是上帝的独生爱子,祂原是与上帝合一的,但那一刻祂为世人的罪无辜受死时,却承受了与上帝永远隔绝的孤独。「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正是耶稣与天父分开所产生最深层孤独的呐喊。试想当时如果没有耶稣代替我们接受惩罚,相信今日我们的「罪」也必使我们付出这种与上帝隔绝的代价——继续孤独下去。你知道吗?世上的痛苦都是因为人们试图在没有上帝的情况中,为寻找欢乐、化解孤独而产生的,但在找到欢乐的那一刻,也正是人们更大痛苦发现的时刻,因为欢乐不久即将逝去。 上帝就是爱 上帝是爱的源头,也是我们本质里最需要的。上帝就是爱,圣经说:「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上帝就是爱。」(约翰台书四章7、8节)因此我们的本质中若有上帝的爱,就会知道空虚乃是「罪」造成的,那是我们孤独的根本原因。 两个更孤独的人 在灾难中期盼死人复生是人最大的盼望,虽然期望死人真能复活,但其实人们最大的
需要乃是上帝的爱。因为孤独的人所需要的不仅是自己的孩子能陪在他身边,以解决他的孤独。是,这是他所需要的,但拥有孩子只是暂时解除孤独的问题而已,却不是根治孤独的方法。因为有一天孩子还是会离开他,即使不离开,等到父亲老了、死了,他还是会离开自己的孩子。在单亲的亲子关系中,不论以怎样形式的离开,都将造成两个更孤独的人,因此人最后真正的需要乃是上帝的爱与同在。 要正视自己被爱的问题 人虽为万物之灵,虽很聪明,但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孤独的困境,相信困境永难解决。因为人根本的需要乃是被爱,人应该正视这问题,而不要被有没有电视,有没有孩子模糊了焦点。我们之所以为人,实在需要有一个不爱我们钱财,不爱我们外表,但却真实爱我们的人,以尊重人的方式来待我们。这样的人,在世上几乎不可能被碰到,正如白冰冰所形容的,要找到这样的人,机会比借种生子还难,成功率不到百分之五。所以,与其为一个爱我们的人,求而不可得,很自然的,我们就退而求其次为自己去生一个孩子,让孩子的「再生」成为我们孤独之痛的解决。 上帝有办法解决我们的孤独 我们需要被爱,但「靠自己」、「为自己」
的方法永远行不通。因为孩子的有无不是解决我们孤独的方法,上帝才是。我们必须接受上帝成为我们的上帝,才是孤独问题的正确解答。上帝若要解决,首先祂会让我们了解——祂了解人的伤痛。因为上帝曾一度为爱世人的缘故,将祂的独生爱子赐给我们,并且为拯救世人的缘故,与自己的独生爱子隔绝,这行动使祂深深知道世人被隔绝的孤独感受。一个深交朋友的定义,乃在于他们彼此间能了解对方的伤痛有多深来衡量,然而能充分了解我们的上帝,实在有资格作我们最深交的朋友。如果我们愿意尝试,以敞开的心和上帝做朋友,相信上帝一定会让我们经历祂的爱,并且祂会继续引导我们明白祂自己,明白以前祂所作的是什么,而我们所作的又是什么!上帝为世人所作的是付出祂自己,上帝为爱我们世上每个人,牺牲了祂的爱子。祂不愿我们在「自我为中心的活动」中,继续孤独下去,所以耶稣为我们承受了「罪」所带来永远孤独的痛苦,这正是上帝为我们所作的。然而我们呢?我们所作的竟是透过一切的管道对世人发出渴求被爱的讯息,我们希望被爱、被尊重,使我们在爱中不再孤独。所得到的又是什么?相反的,竟是更大的孤独。因为世人中,爱我们的人不但极少被遇到,而且正如白冰冰所言要借种生子,也
不一定会成功,然而孤独却在漫漫的时日中继续不断折磨我们。 相信当我们在夜阑人静时,思想上帝所作的,有一天一定会看到上帝所作的都是付出、都是爱;我们呢?我们世人所努力表达的,都是想从其他人的身上得到爱,却从未真实得到过。在此时刻,当我们将心灵敞开与上帝相遇时,你会发现上帝早已为世人的益处付出了祂自己,而我们则是时刻为自己的被爱而请求于人,当这两种心意在我们心中相汇合时,一定会大大冲击我们。 祈求上帝的赦免 过去某一个时刻的我,就是如此。孤独的我,亟盼心灵有个归属,像风浪中的船期待停靠避风港一样。但在这世界中寻寻觅觅,我却从未成功的找到可以倚靠的港口。倘若我没找到上帝,也没有从上帝这面镜子照到我的本像,我将永远没法发现自己的本质竟是如此孤独。没遇见上帝的我不会知道这一生的写照,竟是处处为求得自己被满足,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罪。这种「认识自己的罪」是一段煎熬的历程,虽然「罪」是从上帝那里最痛苦的发现,但却也是我学习凭信心祈求上帝赦免的开始,从被赦免开始,我与上帝隔绝的关系,便奇妙的被上帝所修复,而隔绝的修复,正是孤独被医治的新盼望。这里所说:「祈求上帝的赦免」是什
么意思呢?就是当我明白「罪」是不讨上帝喜悦之后,我便承认为私欲而活及以「别神」代替耶和华是不对的,我决定放弃这种思想与生活方式。当我愿意回转过来,不再以自我为中心时,这些因着上帝改变的行动就是我祈求上帝赦免的意义。 除去孤独与拥有真爱 对我而言,这是上帝医治我生命孤独的第一课。当我不再以自我为中心的样式过日子时,不自我为中心的眼目使我能看到比我更孤独的人的存在。从前在我最低潮时,我看自己是世上最孤独的人,我觉得世上所有的人都比我幸福,所以没必要付出自己给他们。但现在我被上帝医治和赦免了,像瞎子复见光明一样,能看到别人的需要,因而也能转移注意力在别人身上。这时,我发现不是每个人都比我幸福,他们也有许多缺乏,这些缺乏正是平常我所丰富拥有的。当我发现有人比我不幸时,和他们相比,我实在太富足了,此刻,我若能不吝惜的把自己奉献出来,那付出的同时,我的生命也奇妙的变成了一个不孤独且快乐的人。 过去的我对世人渴求爱,对世界要求爱,但不管如何努力,总得不到。这就是「罪中人」的真实写照。如今,我已被上帝改变,生命更新,一切都重新开始。正如圣经所说:「若有人在基督里,他就是新
造的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当我回头看,从前在基督里所走过的路,都是充满我所付出爱的足迹,也是我新生命的见证。上帝挪走我的孤独,祂又赐给我新生命的第二课——真爱的拥有,也是我拥有丰盛生命的起头。试想难道上帝对我的爱,就仅止于此吗?不,当然不是,我相信倚靠上帝的我,会有更美的发展。上帝的爱将源源不绝的倾倒于我身上,直到我成为祂丰富生命的传承者,继续传承祂的爱给别人。拥有如此丰富生命的我,有时真的不需藉著「说」,别人才会知道,因为丰盛生命的本身就在说话。但与此相反的是,如果这一生我从未有机会遇到上帝,明白自己孤独的处境,也从未祈求上帝的赦免,相信这两课「孤独的除去」与「真爱的拥有」将永远与我擦肩而过。因为「罪的隔绝」是人性最大的弱点,「罪的存在」让我选择逃避上帝的恩典。此时的情况将会如何?没有上帝的我还是会在自己的孤独中,继续期盼真爱的临到,然而孤独永没除去的我,最后只能带着失望走完这一生孤苦的路程。 把上帝的爱传承给孩子吧! 作一个父亲,在传承生命中,我们实在有责任把「如何除去孤独」与「真爱的拥有」教导孩子。如果我们不告诉他们这些
真理,谁敢说孩子将来有一天,在认识孤独的真相后能不孤独呢?谁敢说他们到时能凭著自己的力量,正确的解决这些困惑呢?作个传承的父亲,在我看来,其意义就是把上帝的爱传给孩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