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你会宽恕吗?

关心你的下一代 by 李鸿志

第十章、你会宽恕吗?

既然误解容易发生,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样样都规范清楚,河水不犯井水;另一条则是培养宽恕的能力。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宽恕”的问题。

以第三者来看不可宽恕的争执,有时真的很好笑。 几年前,我和你们的妈妈起了小争执,进而冶战,紧接着彼此分房而睡一个礼拜,过着形同陌路的生活。 别人问我:“你们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是芝麻绿豆的小事,简单说就是妈妈没照我的意思行。

你会不会觉得很好笑? 只因妈妈没照我的意思行,就闹到如此境地,何必呢? 经过一个礼拜冷战后,我受不了了,就主动破冰会谈。 一开始彼此都觉得有理,怎能让步? 但辩来辩去还是于事无补,于是我建议各退一步。 那天,我对妈妈道歉:“我对你的爱永远没变,但我的书行态度不对,我愿修正,”她也对我说:“我也愿意改变,”于是我们又重修旧好了。

回想那个礼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对谈;彼此有夫妻关系,却没有幸福,真像活在地狱里。 像这样,冷战若没有化解,负面情况就会持续延伸。 好比当时,我所想的都是对方的错——“要不是你这样,我就不会那样……”。 亦即在争执中,我怪罪她的本能很强,但认错于己就很钝了。 这证明我实在不懂得宽恕。

若要宽恕,先要明白什么是宽恕? 我查字典,宽恕是“原谅过错”。 以第三者来看我和妈妈的过错,其实并没有大到不可原谅的地步,多半是她侵犯了我事先没讲好的界线,就被我认定是她的错。 但灰色地带本来就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并且容易产生误解。 既然误解容易发生,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样样都规范清楚,河水不犯井水;另一条则是培养宽恕的能力。

界线既已超越了,该怎么辨? 最终还是要学习宽恕。

事实上,没有人能把界线定得多清楚,因为我们总有情感、理智、意志多方面的复杂象度。 譬如别人用理智对我说,而我却用情感去回应,这两条线就永远无法产生交集,这时怎能画清界线呢? 只有在当下,那人凭感觉说:“你超越界线了。” 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已侵犯了对方,否则我们还视之正常、处变不惊,何错之有?

但界线既已超越了,该怎么办? 最终还是要学习宽恕。 因为宽恕对方的同时,我们才能更清楚彼此的界线。

若你是一位被侵犯者,怎能宽恕对方呢? 凭公义法则,你应该对侵犯者执行惩罚才对。 可是执行惩罚,双方关系就会一直僵下去,因为受惩者自认错的起因并不是他,而是你。 他想,是你没讲清楚界线而让他越线了,结果对立就继续持续下去。 这样的僵持,乃说明了两者都还没学会宽恕。

宽恕对方的同时,我们才能更清楚彼此的界线。

另一方面,若我们自觉是一个有公理的人,犯错的那方若没受到惩罚,反而被宽恕,那是对自己不义。 怎能如此不讲公平呢? 但惩罚了对方就是报复,而非宽恕。 如此既要宽恕对方,又要惩罚对方,真是两难的抉择!

然而不论以宽恕或报复来解决,公理已在我们心中——没有公义的宽恕是姑息,没有怜悯的惩罚是报复。 像这样,受伤者怎能对施暴者秉持公义,又富怜悯呢? 再深深地想一想,除非别人从不对我们犯错,否则我们总要面对这难题。

几经思考后,你愿意宽恕了,但所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这对你不义。 只是这里的不义,是你的假设前提(但不一定是对的前提),因为你并非义的化身。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过错,因此这假设就该重新修正。 实情是,我们会犯过错、也曾对人不义。 所以以一个不义者,去宽恕另一个对我们不义的人,这不算不义。

这样的表达看来有点难懂,但解释这场景最具体的地方就在基督身上。 耶稣在十架上说:“父啊! 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参考路加福音23章34节)为何耶稣这样说? 回想一下,耶稣被钉死的原因是祂侵犯了祭司长和文士们的界线,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要杀害耶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祭司长和文士们的权柄若无远弗届,不论谁来到他们的地盘,都可能逾越了他们的界限。 换句话说,面对冲突,可能是耶稣的问题,但更可能是祭司长和文士们把权限扩大到永不可侵犯的境界,所以无论谁踏进来,冲突就会一触即发——这就是罪。 罪可以是别人得罪了我们,也可以是别人扩大了界线,而让我们得罪了他们。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画定“自我保护区”时,我们知道其中的范围多大吗? 相同地,当我们定下界线时,请问我们是否徽求对方的同意,并申明不可侵犯? 可能我们都自认拥有这些权利,对方也自认拥有那些权利。 当这些权利的灰色地带互相重叠时,谁能保证不会彼此侵犯对方呢?

让对方因着你的宽恕,重新再末一次吧!

更进一步来想,要是谁踏进这“灰色地带”,岂有不轻易误闯界限而惨死的吗? 这就是耶稣来到世上的结局,祂非死不可。 正如约翰福音1章11节所说:“祂(耶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 结局就是耶稣必死。 但耶稣的死为要宽恕我们的罪,好让世人能把毫无限制的“自我中心”界线取消掉。

因着耶稣的赦免,医治了所有不能宽恕的人,这是我们能宽恕别人的重要源头。 此时,让对方因着你的宽恕,重新再来一次吧! 这是学效耶稣宽恕的开始,也是关系蜕变的新契机。

宽恕很难吗? 事实上,知难行易。 当你真的靠主去行,就会宽恕了。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人际关系中,最深、最久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 因为有这层关系,才显出最多和最细的问题来。 有问题发生是正常,然而有伤害时,不知你选择解决,还是逃避呢?

因着伤害而选择逃避的人很多,但若不逃避,我们就要正视宽恕了。 事实上,人是没有宽恕的能力。 若有,只能说被宽恕的事太小,而不能说他的能力太大。 想想,若有个绝不能宽恕的人站在我们面前,好比希特勒(Adolf Hitler)站在死去的犹太人家属面前。 这时,要家属去宽恕希特勒,会显出他的宽恕能力实在很薄弱。

能宽恕的秘诀只有一个,必先经历主的宽恕。 亦即? 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世上便没有一个人是不能被宽恕的。

能宽恕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上帝。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能宽恕对方“七十个七次”,绝无例外。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十章、你会宽恕吗? 既然误解容易发生,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样样都规范清楚,河水不犯井水;另一条则是培养宽恕的能力。 亲爱的李洁、李勤:收信平安! 这一封信是要跟你们谈有关“宽恕”的问题。 以第三者来看不可宽恕的争执,有时真的很好笑。 几年前,我和你们的妈妈起了小争执,进而冶战,紧接着彼此分房而睡一个礼拜,过着形同陌路的生活。 别人问我:“你们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是芝麻绿豆的小事,简单说就是妈妈没照我的意思行。 你会不会觉得很好笑? 只因妈妈没照我的意思行,就闹到如此境地,何必呢? 经过一个礼拜冷战后,我受不了了,就主动破冰会谈。 一开始彼此都觉得有理,怎能让步? 但辩来辩去还是于事无补,于是我建议各退一步。 那天,我对妈妈道歉:“我对你的爱永远没变,但我的书行态度不对,我愿修正,”她也对我说:“我也愿意改变,”于是我们又重修旧好了。 回想那个礼拜,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却没有对谈;彼此有夫妻关系,却没有幸福,真像活在地狱里。 像这样,冷战若没有化解,负面情况就会持续延伸。 好比当时,我所想的都是对方的错——“要不是你这样,我就不会那样……”。 亦即在争执中,我怪罪她的本能很
强,但认错于己就很钝了。 这证明我实在不懂得宽恕。 若要宽恕,先要明白什么是宽恕? 我查字典,宽恕是“原谅过错”。 以第三者来看我和妈妈的过错,其实并没有大到不可原谅的地步,多半是她侵犯了我事先没讲好的界线,就被我认定是她的错。 但灰色地带本来就有很多讨论的空间,并且容易产生误解。 既然误解容易发生,只有两条路可选择,一条是样样都规范清楚,河水不犯井水;另一条则是培养宽恕的能力。 界线既已超越了,该怎么辨? 最终还是要学习宽恕。 事实上,没有人能把界线定得多清楚,因为我们总有情感、理智、意志多方面的复杂象度。 譬如别人用理智对我说,而我却用情感去回应,这两条线就永远无法产生交集,这时怎能画清界线呢? 只有在当下,那人凭感觉说:“你超越界线了。” 之后我们才知道自己已侵犯了对方,否则我们还视之正常、处变不惊,何错之有? 但界线既已超越了,该怎么办? 最终还是要学习宽恕。 因为宽恕对方的同时,我们才能更清楚彼此的界线。 若你是一位被侵犯者,怎能宽恕对方呢? 凭公义法则,你应该对侵犯者执行惩罚才对。 可是执行惩罚,双方关系就会一直僵下去,因为受惩者自认错的起因并不是他,而是你。 他想,是你没
讲清楚界线而让他越线了,结果对立就继续持续下去。 这样的僵持,乃说明了两者都还没学会宽恕。 宽恕对方的同时,我们才能更清楚彼此的界线。 另一方面,若我们自觉是一个有公理的人,犯错的那方若没受到惩罚,反而被宽恕,那是对自己不义。 怎能如此不讲公平呢? 但惩罚了对方就是报复,而非宽恕。 如此既要宽恕对方,又要惩罚对方,真是两难的抉择! 然而不论以宽恕或报复来解决,公理已在我们心中——没有公义的宽恕是姑息,没有怜悯的惩罚是报复。 像这样,受伤者怎能对施暴者秉持公义,又富怜悯呢? 再深深地想一想,除非别人从不对我们犯错,否则我们总要面对这难题。 几经思考后,你愿意宽恕了,但所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是,这对你不义。 只是这里的不义,是你的假设前提(但不一定是对的前提),因为你并非义的化身。 我们每个人都会犯过错,因此这假设就该重新修正。 实情是,我们会犯过错、也曾对人不义。 所以以一个不义者,去宽恕另一个对我们不义的人,这不算不义。 这样的表达看来有点难懂,但解释这场景最具体的地方就在基督身上。 耶稣在十架上说:“父啊! 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 (参考路加福音23章34节)为何耶稣这
样说? 回想一下,耶稣被钉死的原因是祂侵犯了祭司长和文士们的界线,所以他们想尽办法要杀害耶稣。 但从另一个角度看,祭司长和文士们的权柄若无远弗届,不论谁来到他们的地盘,都可能逾越了他们的界限。 换句话说,面对冲突,可能是耶稣的问题,但更可能是祭司长和文士们把权限扩大到永不可侵犯的境界,所以无论谁踏进来,冲突就会一触即发——这就是罪。 罪可以是别人得罪了我们,也可以是别人扩大了界线,而让我们得罪了他们。 这意思是说,当我们画定“自我保护区”时,我们知道其中的范围多大吗? 相同地,当我们定下界线时,请问我们是否徽求对方的同意,并申明不可侵犯? 可能我们都自认拥有这些权利,对方也自认拥有那些权利。 当这些权利的灰色地带互相重叠时,谁能保证不会彼此侵犯对方呢? 让对方因着你的宽恕,重新再末一次吧! 更进一步来想,要是谁踏进这“灰色地带”,岂有不轻易误闯界限而惨死的吗? 这就是耶稣来到世上的结局,祂非死不可。 正如约翰福音1章11节所说:“祂(耶稣)到自己的地方来,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 结局就是耶稣必死。 但耶稣的死为要宽恕我们的罪,好让世人能把毫无限制的“自我中心”界线取消掉。 因着耶稣的赦
免,医治了所有不能宽恕的人,这是我们能宽恕别人的重要源头。 此时,让对方因着你的宽恕,重新再来一次吧! 这是学效耶稣宽恕的开始,也是关系蜕变的新契机。 宽恕很难吗? 事实上,知难行易。 当你真的靠主去行,就会宽恕了。 祝 真心爱主、永远爱主 爱你们的爸爸 亲切的小叮咛 人际关系中,最深、最久的关系就是夫妻关系。 因为有这层关系,才显出最多和最细的问题来。 有问题发生是正常,然而有伤害时,不知你选择解决,还是逃避呢? 因着伤害而选择逃避的人很多,但若不逃避,我们就要正视宽恕了。 事实上,人是没有宽恕的能力。 若有,只能说被宽恕的事太小,而不能说他的能力太大。 想想,若有个绝不能宽恕的人站在我们面前,好比希特勒(Adolf Hitler)站在死去的犹太人家属面前。 这时,要家属去宽恕希特勒,会显出他的宽恕能力实在很薄弱。 能宽恕的秘诀只有一个,必先经历主的宽恕。 亦即? 仰望十字架上的耶稣,世上便没有一个人是不能被宽恕的。 能宽恕不是靠自己,而是靠上帝。 因为我们没有一个能宽恕对方“七十个七次”,绝无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