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七、战争正、反调

跨世纪伦理地图 by 苏颖智

个案讨论

个案一

当伊拉克以百万大军攻打科威特之际,科威特求救于美国,美国立刻差遣精锐部队六十万协助科威特,结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打败伊拉克。

你认为美国出兵打伊拉克是否正确?为什么?

个案二

七十年代美军介入越战是否正确?为什么?

个案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向日本、德国宣战,帮助盟军大规模反击,且一直打到敌方心脏地带,直到对方无条件投降。美国此举又是否正确?为什么?

根据CanadianArmyJournal的统计,自主前3600年以来,人类大小战争至少发生过14,531次,期间只有292年在历史上是无大规范战争的。这些战争一共导致3,640,000,000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共有62,000,000人参战,死去百分之七点五。轴心国动员30,000,000人参战,死去百分之十七。连同平民,这场战争共夺去54,800,000人的生命,财物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内战又如何?下列统计亦使人吃惊。

毫无疑问,战争是残酷的,但人们对战争的态度,简单而言,持正反两大对垒的意见。一派是“反战派”,逢战必反,极力拥护和平;另一派是“鹰派”,主张合宜时出战。在此,首先让我们看看反战者的理由。

反战的理由

1.十诫写明不可杀人,战争乃杀人的举动。

出埃及记二十章13节非常清楚说明“不可杀人”。战争是杀人的举动,不可杀人即等于不可战争。他们认为这条诫命是指出,无论以什么形式杀人都不可,包括死刑、堕胎、战争,全都是草菅人命,全是错的,全都不可。

2.神的心意是各国解除武装,和平共处。

以赛亚书二章4节:“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弥迦书四章3节:“他必在多国的民中施行审判,为远方强盛的国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两段经文都是说同样的信息。耶稣基督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多国的民断定是非。他们解释这段经文时,把它看成是现在式,①即是说,“现在”他在多国施行审判,“现在”他为多国的国民断定是非。因此,“现在”人们就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不能够再学习战事和不可以攻击其它国家。按照他们的诠释,既然这段经文说耶稣要停止战争,人类要和平共处,那么你和我也必须如此行。但我们需要思考,这二处经文是指着现在来说呢?还是指着将来弥赛亚的国度而言?这是问题的关键。

3.神的国度是和谐的国度

以赛亚书十一章6至9节说到神的国度是和谐的。“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契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他们解释神的国度,又是用“现在式”的。所谓“现在式”,就是说:“现在”神的国度已经在地上了;“现在”耶稣基督已经作王,教会已经建立,而教会就是神的国。既是如此,那些刀、剑、战争全部要废除;不但战争要废掉,连一切的走兽也要与人和睦共处,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神国的特色。然而,以上经文是否形容目前的世界,还是指着将来弥亚的国度来说?这亦是问题关键所在!

4.神叫以色列攻打耶利哥,并非靠战争。

约书亚记六章1至21节记述以色列人攻陷耶利哥城,并非靠战争,乃是靠神的大能。反战者还说,如果今天你我也用此方法:第一天走一个圈,第二天又走一个圈,如是者直到第七天,要绕城走七个圈,然后就喧哗大叫,吹号角。如果我们真的这样行就是神在打仗。若非如此就不可以。然而,圣经所载神所命令及容许的战争岂只耶利哥一役?神是否要求以色列人每次打仗都必须这样行?明显可见,这些人是以偏概全。

5.主要我们受欺压时也甘心忍让

马太福音五章38至44节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受欺压时应该忍让。怎样忍让呢?“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不错,上述经文非常清楚地指出门徒要凭爱心行二里路,要忍让,绝不能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这段经文主要是针对我们个人的忍让、饶恕来说的,可是对那些嗜杀无度者,我们是否能视若无睹呢?这样,杀人、侵略之帝国主义者岂不是有恃无恐,继续滥杀无辜?这世界将变成怎样的世界?

6.主宁死于十字架也不用暴力

我们不应该战争,倒该以和平的方式来与人共处,因为耶稣基督被人逼害的时候,宁愿死在十字架上也不用任何暴力反抗,所以我们亦须学习耶稣基督的样式,不可以“以牙还牙”,或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然而,主有否要求世人不能打仗?发动防卫性的战争又如何?我们对这问题必须有全面的了解。

7.主警告动刀者必死刀下

马太福音廿六章51至53节记载,耶稣基督曾经警告过――凡动刀的人,必死在刀下。当彼得看见犹大带着一班兵丁来捉拿耶稣,便立即拿起刀来砍人,将大祭司仆人的一个耳朵砍掉,结果还是要耶稣替那人治好耳朵。然后耶稣就警告彼得,“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既然耶稣基督如此警告,明显他是反战的。

纵观上述七点反战理由,我们不禁问几个问题:(一)“十诫”里所写的“不可杀人”,是否等于不可有战争和死刑呢?(二)神要各国解除武装是指现在呢?还是将来?若是将来,这将来又是指什么时候?(三)以赛亚书十一章6至9节是否说在教会时期弥赛亚国度已经来临?还是说弥赛亚国度根本尚未临到,要等耶稣基督再来,建立千禧年国度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见到真正和谐与和平?(四)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不错是用一种非暴力的方式,由神帮助他们打胜仗,但我们必须问:是否所有以色列人的战役都是这样呢?攻打艾城是否如此?攻打迦南地各个不同的要塞又是否都用这种方式呢?并不!事实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打仗,只有耶利哥一役是如此,并没有第二次。不但如此,进城以后,神还吩咐以色列人用刀杀死全城的人,一个不留(参书六21)。的确,耶稣基督是要我们在受欺压时忍让,但他并没有保证从此世上就不再有战争。很明显,从解经角度来看,反战者的圣经根据是无法成立的。

主战的理由

1.神是“万军之耶和华”,表明战争并非邪恶。

神的名又叫“万军之耶和华”。什么是“军”?就是军队。军队用来做什么呢?是用来打仗的!“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约200次,既然军队是用来打仗,而神的名又称为“万军之耶和华”,证明他并不觉得战争是邪恶。②

2.以色列人以战争征服迦南,主要是靠神争战。

出埃及记十五章3节说以色列人发动争战来征服迦南地,主要是倚靠神。既然是靠着神来争战,那么就证明神并非绝对反战。他既发动战争,又或是鼓励某些战争,那就证明战争未必一定是邪恶。出埃及记十五章3节说:“耶和华是战士;他的名是耶和华。”申命记一章30节:“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这段圣经清楚说明,神在迦南地为以色列人争战,好象在埃及地为他们争战,又象在旷野为他们争战一样。这证明神,并不是绝对反战。

3.主洁净圣殿时也用暴力

约翰福音二章13至15节说:“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耶稣洁净圣殿的手法,有暴力成分,比方说用绳子作鞭子来赶走牛羊,并推翻商人的摊档等,这些都证明他有“义”怒,需要时会严厉管教,甚至是惩罚性。③

4.主吩咐人纳税给该撒,显示他赞成军队的存在。

主耶稣吩咐人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可十二17)既然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可见他赞成公民该纳税。罗马书十三章7节也命令我们一定要纳税。主称纳税为“归还给该撒”,什么是“归还”呢?即是说这些钱本来是属于他的,我们需要归还,这就象神的物当归还给神,因这本来是他的。当时罗马政府大约把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税收用在军事用途上,耶稣知道却仍说该纳税给该撒,这就证明最低限度他是接纳政府在军费方面的开支。④

5.主门徒中有革命党人,但主从未说过他们是错。

在耶稣基督的门徒中,有一些是革命分子,这包括西门和犹大。犹大是“奋锐党”的成员,这党是当时一个地下组织,属激进革命派。不少人会问:“为什么犹大要出卖及害死耶稣呢?其后他又为何要自杀呢?”二者好象互相矛盾,一方面出卖耶稣,另一方面却又自杀。有解经家认为,可能犹大最初的原意并不是要置耶稣于死地,而是想逼耶稣发挥他的本领行神迹。若他被罗马人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就只有行神迹大能,好叫犹太人趁机独立。可惜耶稣十分顺服,完全没有反抗就让人钉死。耶稣被钉死后,犹大就极后悔了,因为他原不是要置耶稣于死地,只希望他能令以色列复国而已,所以后来他十分懊悔,自杀了。如此解经是否正确,未有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明知他的门徒中有“奋锐党”、“革命党”或是地下组织的人,却从来没有说过他们是错的。换言之,耶稣从来没有说参加革命是错的。⑤

6.保罗也认可罗马官员佩剑杀人之权柄是神赐的

罗马书十三章4节:“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保罗似乎认可那些罗马官佩剑杀人的权柄是神赐的,因当时“佩剑”的意思,就是那佩剑的人可操生杀权。既有佩剑,就有权处死他人,这乃是佩剑者的权威。既然罗马官员佩剑可操生杀权,而保罗仍说这是神所认可的,那就是说,就算那些官员用佩剑杀人,这都是神所认可的。⑥

7.新约多处以战争形容门徒生活

以弗所书六章10至20节说,门徒须穿上全套军装,这些军装全部都是和打仗有关的。虽然这是一种喻意式的表达,但同时亦可以看到,圣经从来都没有避开有关战争的话题,甚至门徒在日常生活的属灵争战,有时也需要象真实的血肉战争一样来看待。如战争真的是邪恶,神绝对不会在圣经里用一种那么邪恶的东西来形容门徒的生活,因他曾说过,污秽的、邪恶的及不合神心意的,连一句也不可出口。既然神容许他们把这些记载在圣经内,就证明了战争本身并非绝对邪恶。

8.羔羊最后亦与敌基督者争战

羔羊来到世上建立千禧年国度的时候,他将不会用谈判的方式来结束这世界。那他是用什么方法呢?启示录十九章11至16节说:“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可以击杀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原来是利用“他口中的剑”。“他口中的剑”根本不是什么剑,而是神的说话、神的道。神口中的道,就如圣灵的宝剑,话语一出,说“倒下”,敌基督者和假先知就全都倒下,就如他对着那棵无花果树说“枯萎”,树就立即连根都枯萎了。他一开口就成了。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只要他的话语一出,一切都要成就。主再来时要发动一场战争,击杀地上的霸主、敌基督者及他的众军队。⑦

辨别的智慧

既然我们看到两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那到底圣经是主张可以战争还是绝对不可以战争?从圣经的启示看来,我们发现有些战争是可以的,有些是绝对不可以的。有些战争是神发动的,有些情况是他命令要杀的。但我们必须十分小心来处理,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各种藉口来发动战争。记得波斯湾战争吗?伊拉克进攻科威特的时候,说那是一场“圣战”,而科威特亦说他们是发动圣战来驱逐伊拉克军入侵。二十年前两伊战争时,伊朗和伊拉克都说自己在发动圣战,两国作战十年,最后连美国都说要发动一次圣战来停止这场圣战,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分辨,到底那种战争才是圣经容许的正义之战呢?

正义之战的条件

1.防卫而非侵略

神容许的战争,乃是一些防卫性而非侵略性的战争。有人说,以色列人分明是进侵迦南地,又怎能说是防卫战呢?但我们可以从圣经里看到,神原是吩咐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之后,先与当地居民说和睦的话,他们若听,便不必杀他们;若是拒绝,以色列人才可攻城杀其男丁(参申二十10-15)。此外,还有什么情况神会吩咐他的子民把敌人杀绝呢?就是当他知道有些敌人存心要将整个以色列族灭绝,如在申命记廿五章17至19节记载,当时那些亚玛力人要将跟在后面的以色列妇嬬孩子全部赶尽杀绝,所以神吩咐以色列人不要放过他们,甚至要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地上除灭。还有,对那些道德败坏不堪,随时会污染以色列人及其它人者,或是对那些暴虐不仁的民族,神会根据“二害取其轻”(Lesseroftwoevils)的原则,命令把这些人全然毁灭,一个不留,免得他们如人体内之癌细胞一样,影响全身(参书廿三6-13)。

不过,有一点值得紧记,无论我们的理据为何,一个正义的战争,必须是防御性而不是侵略性的,但所谓防御性的战争,未必是说只可以守在自己的地方拒敌。比方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日本及意大利这三个轴心国,野心勃勃要攻占整个世界,若与他们打防御战,是否等于法国只须将德军赶出自己的国土以外,又或其它国家只须将入侵的日军或意军赶出自己国土就足够呢?如果真是这样,这场仗肯定不会结束。所谓防御战,就是要把对手的战斗或侵略能力摧毁,直至他再没有能力侵略他人为止。防御性的战争是专用来对付侵略者的,举例来说,如你看见一个匪徒拿着来复枪在街道上胡乱扫射,你是一个警察,又有配枪在身,你会怎样做呢?你若向他开枪,阻止他杀人,那你岂不是“杀人”吗?不错!是,但这种“杀人”的抉择,我们称之为“两恶取其轻”,⑧意思是在两个恶的选择当中,选出一个伤害性较少的。这是在今天的道德伦理上,我们必须留意及学习的一门功课。

2.由国家最高权威来宣战⑨

对以色列人来说,最保险的作战方法,是由神来发施号令。但其它人又从何得知这场战事是由神发动呢?那我们不妨看看这场战争是否得到国际的支持。如波斯湾战争期间,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普遍获得国际舆论支持,我们可称它为正义的战争,因它是在帮助一个国家防御外侵,免致生灵涂炭或被毁灭。另一方面,那战事是由联合国来发动的。

3.没有和谈余地

我们须尽一切努力寻求和平,只有当一切和谈及对话都无效后,才选择开战,否则尽量不要选择这种途径。⑩

4.只摧毁军事力量,不滥杀平民。

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战争伤及平民,绝对为神所不容,但若我们的战争是要摧毁对方的大炮、军火库或其它杀人武器,这乃是神所容许的。即使从世人的观点看,如某国在战争中刻意对付敌方的平民百姓或投降战俘,这是要接受国际法庭审讯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德国要接受国际法庭审讯呢?是因为她违背了所有国际公约:希特拉单方面发动侵略,事前没有对话,也没有任何警告。另外,他们所屠杀的大部分是平民,轰炸的也是平民区,滥杀那些已投降的平民或士兵,最残忍的是毒杀那六百万手无寸铁的犹太人,所作所为实在过分。日本人更甚,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可以看到日本军兵的残酷不仁。要是我们看见这些暴行却无动于衷,那就象眼见一个狂魔不断杀人而自己竟袖手旁观一样,可说是“无人性”,所以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本分来摧毁侵略者的军事力量,防止暴力继续曼延。

5.若无胜仗把握,不值一战。

有人说,若要发动正义之战,必须考虑战胜的把握。若无胜利把握,甚至如以卵击石,倒不如不战,⑾否则只会带来更大伤亡。但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是没有选择余地的。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中国非抗战不可。若要计算胜利的把握,当年中国就绝不会与日本开战了。中国的军队大部分是民兵,怎能与日本军抗衡呢?但很多时候,被侵略的国家明知强弱悬殊,没有胜仗的把握,但在无法忍受屈辱的情况下,就会宁死也起来反抗。战死总比屈辱而死来得好。有时,这种情形反而激发起人民的斗志,结果奇迹地打胜仗。

6.若战胜亦得不偿失,不如不战。

说到底,开战与否,始终是由当事人去决定。如果他计算代价,发现即使战胜还是要损失,那就不如不战。⑿然而,笔者觉得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若各国以此来衡量是否参战,那很多国家都不会参战了。又例如美国若重视这一点,她会否出兵波斯湾呢?表面看来,美国出兵肯定是亏本的生意,但问题在他们打仗,固然是亏本,若不打仗,亦是亏本,哪一样亏本较多呢?谁晓得!要是美国不出兵,伊拉克就会攻占整个科威特,控制中东的石油价格,那差不多是等于控制超过半个世界的经济命脉。美国出兵,最低限度打击了伊拉克的野心,暂时维持着中东的均势。但是,美国当然是要承担即时的损失了(包括所有的军费、武器等)。所以,做决定不容易,我个人相信衡量正义之战的标准主要是上述1至4点。

还看当代战争

现在让我们看看下列的战争,究竟是正义之战还是非正义之战:

1.伊拉克攻科威特

答:绝对不是。

一、伊拉克是侵略邻国,是霸权主义的行为。

第二、她抹杀对话的机会,先发制人。

第三、她心怀不轨,想霸占别国的油田、口岸和土地。

2.美军及盟军出兵攻打伊拉克

答:表面看来,美国出兵是为了帮助科威特,是扶弱锄强,抵抗侵略者的正义之战。但美国出兵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什么波斯尼亚那么多人死亡,美国按兵不动,而科威特被侵略她就那么紧张,遗派六十万大军去参战呢?是为了石油。要是没有石油利益,美国的反应一定不会那么迅速。其它的利益就是兴旺了军火生意。经过那一场仗,全球的军火交易,美国占了四分之三。这场仗对美国来说,就如军火市场中的一项推销性表演、一个武器展览(WeaponShow),藉以展示她的高科技武器。展览过后,大有收获,军用武器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美国的就业人数亦因此上升。难怪邓小平说,波斯湾之战其实是大霸(美国)欺负小霸(伊拉克)。不过,话得说回来,这场仗始终是联合国认可的,美国也总算将侵略者赶出科威特,解救了这国家。所以虽有私心,笔者仍觉得它勉强仍属于正义之战。

3.二次大战时,美向德、意、日国宣战。

答:绝对是!

第一、因为珍珠港被袭,美国的利益受损,所以算是防御性战争。

第二、她得到国际的支持。

第三、她是在制止轴心国继续侵略,滥杀无辜。

第四、和谈已是不可行,因德国、日本已向美国及世界宣战。

其实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军伤亡惨重,特别是在诺曼第战役,他们的伤亡率十分高。要是他们当年只反击日本的侵略,肯定较轻松,但他们却要兼顾欧洲战场,代价便很大了。美国愿意那样做,在某程度上予人一个好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对美国的态度是正面积极的,因为在大战期间,要是美国不参与或出兵,盟军就算不惨败,也会更艰苦。在美国出兵之后,德国、日本及意大利这三个轴心国才开始节节败退。因此,一般人都认为美国所打的是一场正义之战。

4.联合国部队出兵波斯尼亚及韩国

答:联合国部队在波斯湾根本不是出战,只不过是维持和平罢了。韩战又如何呢?很多人都认为这场仗不太正义,因为对南韩来说,当年遭北韩节节进逼,要是美国袖手旁观,如今可能整个朝鲜半岛已落在北韩手中。说到越南,当年情况也是差不多。我们发觉每当有国家插手干预别国的内战,肯定会吃力不讨好。过去的例子已证明,发生内战的国家无论是中国、越南、韩国或是阿富汗,任何外国势力插手都一定不讨好。其实美国过去在这方面已经吃尽不少苦头,即使在小小的国家如卢旺达,她也踫得一鼻子灰。这也容易理解,因为看见外国军队进驻,本地居民的感觉就是外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打自己的同胞,难免会憎恨那些外来者。所以,干涉别国内政,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若某国有问题也最好任由他们自己内部去协调解决。要是他们不能达到共识,也只得任由他们,外人能做的,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外围影响,例如经济制裁,或停止军火和武器供应等有效方法。

但问题是,现今太多国家为着自己的利益而乐意供应军火武器,所以每当有游击队与政府军作战时,有些国家就会帮助游击队,另一些国家则支持政府军,不断提供先进的武器。当事人甚至不须即时付钱,因那些军火供应商通常都愿意先免费供应武器,待日后(当然是希望战胜后)才慢慢收钱。这亦导致那些小国,在族与族、派与派之间继续不断打仗,而且愈打愈激烈。本来只动用简单的轻型武器,后来就动用到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了。这些武器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由那些先进国家供应的。所以回想起来,导致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和问题,美国和前苏联(即现今的俄罗斯)实在难辞其咎,要负上部分责任。

注释

1.参St.Augustine,CityofGod(London:St.AugustinePress,1948).该书理解这些预言性经文是指现在的事。

2.NormanGeisler,ChristianEthics:OptionsandIssues(GrandRapids,MI:BakerBookHouse,1989),243.

3.罗秉祥,《黑白分明──基督教伦理纵横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2,第130页。

4.Geisler,243.

5.Geisler,244.

6.罗秉祥,第131页。

7.苏颖智、邓英善、梁作荣,《最后的胜利》,香港:圣经信息协会,1995,第237页。

8.苏颖智,《新生命、新生活》(增修版),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1997,第165页。

9.罗秉祥,第116页。

10.同上。

11.同上。

12.同上。

参考书目

1.NormanGeisler,ChristianEthics:OptionsandIssues(GrandRapids,MI:BakerBookHouse,1989.)

2.St.Augustine,CityofGod(London:St.AugustinePress,1948.)

3.JohnHowardYoder,WhenWarisUnjust:BeingHonestinJust-WarThinking(Minneapolis,MN:Augsburg,1984.)

4.RolandH.Bainton,ChristianAttitudesTowardWarandPeace:AHistoricalSurveyandCriticalRe-evaluation(Nashville,USA:Abington,1968.)

5.罗秉祥《黑白分明――基督教伦理纵横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2。

<p class="pimage"></p>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个案讨论 个案一 当伊拉克以百万大军攻打科威特之际,科威特求救于美国,美国立刻差遣精锐部队六十万协助科威特,结果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法打败伊拉克。 你认为美国出兵打伊拉克是否正确?为什么? 个案二 七十年代美军介入越战是否正确?为什么? 个案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向日本、德国宣战,帮助盟军大规模反击,且一直打到敌方心脏地带,直到对方无条件投降。美国此举又是否正确?为什么? 根据CanadianArmyJournal的统计,自主前3600年以来,人类大小战争至少发生过14,531次,期间只有292年在历史上是无大规范战争的。这些战争一共导致3,640,000,000人死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盟军共有62,000,000人参战,死去百分之七点五。轴心国动员30,000,000人参战,死去百分之十七。连同平民,这场战争共夺去54,800,000人的生命,财物损失更是不计其数。内战又如何?下列统计亦使人吃惊。 毫无疑问,战争是残酷的,但人们对战争的态度,简单而言,持正反两大对垒的意见。一派是“反战派”,逢战必反,极力拥护和平;另一派是“鹰派”,主张合宜时出战。在此,首先让
我们看看反战者的理由。 反战的理由 1.十诫写明不可杀人,战争乃杀人的举动。 出埃及记二十章13节非常清楚说明“不可杀人”。战争是杀人的举动,不可杀人即等于不可战争。他们认为这条诫命是指出,无论以什么形式杀人都不可,包括死刑、堕胎、战争,全都是草菅人命,全是错的,全都不可。 2.神的心意是各国解除武装,和平共处。 以赛亚书二章4节:“他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许多国民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弥迦书四章3节:“他必在多国的民中施行审判,为远方强盛的国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两段经文都是说同样的信息。耶稣基督必在列国中施行审判,为多国的民断定是非。他们解释这段经文时,把它看成是现在式,①即是说,“现在”他在多国施行审判,“现在”他为多国的国民断定是非。因此,“现在”人们就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不能够再学习战事和不可以攻击其它国家。按照他们的诠释,既然这段经文说耶稣要停止战争,人类要和平共处,那么你和我也必须如此行。但我们需要思考,这二处经文是指着现在来
说呢?还是指着将来弥赛亚的国度而言?这是问题的关键。 3.神的国度是和谐的国度 以赛亚书十一章6至9节说到神的国度是和谐的。“豺狼必与绵羊羔同居,豹子与山羊羔同卧;少壮狮子与牛犊并肥畜同群;小孩子要牵引他们。牛必与熊同食;牛犊必与小熊同卧;狮子必吃草,与牛一样。契奶的孩子必玩耍在虺蛇的洞口;断奶的婴儿必按手在毒蛇的穴上。在我圣山的遍处,这一切都不伤人,不害物;因为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要充满遍地,好象水充满洋海一般。”他们解释神的国度,又是用“现在式”的。所谓“现在式”,就是说:“现在”神的国度已经在地上了;“现在”耶稣基督已经作王,教会已经建立,而教会就是神的国。既是如此,那些刀、剑、战争全部要废除;不但战争要废掉,连一切的走兽也要与人和睦共处,和谐地生活在一起,这就是神国的特色。然而,以上经文是否形容目前的世界,还是指着将来弥亚的国度来说?这亦是问题关键所在! 4.神叫以色列攻打耶利哥,并非靠战争。 约书亚记六章1至21节记述以色列人攻陷耶利哥城,并非靠战争,乃是靠神的大能。反战者还说,如果今天你我也用此方法:第一天走一个圈,第二天又走一个圈,如是者直到第七天,要绕城走七个圈,然
后就喧哗大叫,吹号角。如果我们真的这样行就是神在打仗。若非如此就不可以。然而,圣经所载神所命令及容许的战争岂只耶利哥一役?神是否要求以色列人每次打仗都必须这样行?明显可见,这些人是以偏概全。 5.主要我们受欺压时也甘心忍让 马太福音五章38至44节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受欺压时应该忍让。怎样忍让呢?“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不错,上述经文非常清楚地指出门徒要凭爱心行二里路,要忍让,绝不能够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但这段经文主要是针对我们个人的忍让、饶恕来说的,可是对那些嗜杀无度者,我们是否能视若无睹呢?这样,杀人、侵略之帝国主义者岂不是有恃无恐,继续滥杀无辜?这世界将变成怎样的世界? 6.主宁死于十字架也不用暴力 我们不应该战争,倒该以和平的方式来与人共处,因为耶稣基督被人逼害的时候,宁愿死在十字架上也不用任何暴力反抗,
所以我们亦须学习耶稣基督的样式,不可以“以牙还牙”,或用战争来解决问题。然而,主有否要求世人不能打仗?发动防卫性的战争又如何?我们对这问题必须有全面的了解。 7.主警告动刀者必死刀下 马太福音廿六章51至53节记载,耶稣基督曾经警告过――凡动刀的人,必死在刀下。当彼得看见犹大带着一班兵丁来捉拿耶稣,便立即拿起刀来砍人,将大祭司仆人的一个耳朵砍掉,结果还是要耶稣替那人治好耳朵。然后耶稣就警告彼得,“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既然耶稣基督如此警告,明显他是反战的。 纵观上述七点反战理由,我们不禁问几个问题:(一)“十诫”里所写的“不可杀人”,是否等于不可有战争和死刑呢?(二)神要各国解除武装是指现在呢?还是将来?若是将来,这将来又是指什么时候?(三)以赛亚书十一章6至9节是否说在教会时期弥赛亚国度已经来临?还是说弥赛亚国度根本尚未临到,要等耶稣基督再来,建立千禧年国度的时候,我们才可以见到真正和谐与和平?(四)以色列人攻打耶利哥城,不错是用一种非暴力的方式,由神帮助他们打胜仗,但我们必须问:是否所有以色列人的战役都是这样呢?攻打艾城是否如此?攻打迦南地各个不同的要塞又是否都用这种方式呢?
并不!事实告诉我们,以色列人打仗,只有耶利哥一役是如此,并没有第二次。不但如此,进城以后,神还吩咐以色列人用刀杀死全城的人,一个不留(参书六21)。的确,耶稣基督是要我们在受欺压时忍让,但他并没有保证从此世上就不再有战争。很明显,从解经角度来看,反战者的圣经根据是无法成立的。 主战的理由 1.神是“万军之耶和华”,表明战争并非邪恶。 神的名又叫“万军之耶和华”。什么是“军”?就是军队。军队用来做什么呢?是用来打仗的!“万军之耶和华”的名在旧约圣经中出现了约200次,既然军队是用来打仗,而神的名又称为“万军之耶和华”,证明他并不觉得战争是邪恶。② 2.以色列人以战争征服迦南,主要是靠神争战。 出埃及记十五章3节说以色列人发动争战来征服迦南地,主要是倚靠神。既然是靠着神来争战,那么就证明神并非绝对反战。他既发动战争,又或是鼓励某些战争,那就证明战争未必一定是邪恶。出埃及记十五章3节说:“耶和华是战士;他的名是耶和华。”申命记一章30节:“在你们前面行的耶和华──你们的神,必为你们争战,正如他在埃及和旷野,在你们眼前所行的一样。”这段圣经清楚说明,神在迦南地为以色列人争战,好象在埃
及地为他们争战,又象在旷野为他们争战一样。这证明神,并不是绝对反战。 3.主洁净圣殿时也用暴力 约翰福音二章13至15节说:“犹太人的逾越节近了,耶稣就上耶路撒冷去。看见殿里有卖牛、羊、鸽子的,并有兑换银钱的人坐在那里,耶稣就拿绳子做成鞭子,把牛羊都赶出殿去,倒出兑换银钱之人的银钱,推翻他们的桌子。”耶稣洁净圣殿的手法,有暴力成分,比方说用绳子作鞭子来赶走牛羊,并推翻商人的摊档等,这些都证明他有“义”怒,需要时会严厉管教,甚至是惩罚性。③ 4.主吩咐人纳税给该撒,显示他赞成军队的存在。 主耶稣吩咐人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可十二17)既然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可见他赞成公民该纳税。罗马书十三章7节也命令我们一定要纳税。主称纳税为“归还给该撒”,什么是“归还”呢?即是说这些钱本来是属于他的,我们需要归还,这就象神的物当归还给神,因这本来是他的。当时罗马政府大约把四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的税收用在军事用途上,耶稣知道却仍说该纳税给该撒,这就证明最低限度他是接纳政府在军费方面的开支。④ 5.主门徒中有革命党人,但主从未说过他们是错。 在耶稣基督的门徒中,有一些是革
命分子,这包括西门和犹大。犹大是“奋锐党”的成员,这党是当时一个地下组织,属激进革命派。不少人会问:“为什么犹大要出卖及害死耶稣呢?其后他又为何要自杀呢?”二者好象互相矛盾,一方面出卖耶稣,另一方面却又自杀。有解经家认为,可能犹大最初的原意并不是要置耶稣于死地,而是想逼耶稣发挥他的本领行神迹。若他被罗马人逼得走投无路,最后就只有行神迹大能,好叫犹太人趁机独立。可惜耶稣十分顺服,完全没有反抗就让人钉死。耶稣被钉死后,犹大就极后悔了,因为他原不是要置耶稣于死地,只希望他能令以色列复国而已,所以后来他十分懊悔,自杀了。如此解经是否正确,未有定论,但值得注意的是,耶稣明知他的门徒中有“奋锐党”、“革命党”或是地下组织的人,却从来没有说过他们是错的。换言之,耶稣从来没有说参加革命是错的。⑤ 6.保罗也认可罗马官员佩剑杀人之权柄是神赐的 罗马书十三章4节:“因为他是神的用人,是与你有益的。你若作恶,却当惧怕,因为他不是空空地佩剑,他是神的用人,是伸冤的,刑罚那作恶的。”保罗似乎认可那些罗马官佩剑杀人的权柄是神赐的,因当时“佩剑”的意思,就是那佩剑的人可操生杀权。既有佩剑,就有权处死他人,这乃是
佩剑者的权威。既然罗马官员佩剑可操生杀权,而保罗仍说这是神所认可的,那就是说,就算那些官员用佩剑杀人,这都是神所认可的。⑥ 7.新约多处以战争形容门徒生活 以弗所书六章10至20节说,门徒须穿上全套军装,这些军装全部都是和打仗有关的。虽然这是一种喻意式的表达,但同时亦可以看到,圣经从来都没有避开有关战争的话题,甚至门徒在日常生活的属灵争战,有时也需要象真实的血肉战争一样来看待。如战争真的是邪恶,神绝对不会在圣经里用一种那么邪恶的东西来形容门徒的生活,因他曾说过,污秽的、邪恶的及不合神心意的,连一句也不可出口。既然神容许他们把这些记载在圣经内,就证明了战争本身并非绝对邪恶。 8.羔羊最后亦与敌基督者争战 羔羊来到世上建立千禧年国度的时候,他将不会用谈判的方式来结束这世界。那他是用什么方法呢?启示录十九章11至16节说:“我观看,见天开了。有一匹白马,骑在马上的称为诚信真实,他审判、争战,都按着公义。他的眼睛如火焰,他头上戴着许多冠冕,又有写着的名字,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知道。他穿着溅了血的衣服,他的名称为神之道。在天上的众军骑着白马,穿着细麻衣,又白又洁,跟随他。有利剑从他口中出来,
可以击杀列国。他必用铁杖辖管他们,并要踹全能神烈怒的酒醡。在他衣服和大腿上有名写着说:‘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原来是利用“他口中的剑”。“他口中的剑”根本不是什么剑,而是神的说话、神的道。神口中的道,就如圣灵的宝剑,话语一出,说“倒下”,敌基督者和假先知就全都倒下,就如他对着那棵无花果树说“枯萎”,树就立即连根都枯萎了。他一开口就成了。他“说有就有,命立就立。”只要他的话语一出,一切都要成就。主再来时要发动一场战争,击杀地上的霸主、敌基督者及他的众军队。⑦ 辨别的智慧 既然我们看到两方面都有不同的意见,那到底圣经是主张可以战争还是绝对不可以战争?从圣经的启示看来,我们发现有些战争是可以的,有些是绝对不可以的。有些战争是神发动的,有些情况是他命令要杀的。但我们必须十分小心来处理,否则任何人都可以利用各种藉口来发动战争。记得波斯湾战争吗?伊拉克进攻科威特的时候,说那是一场“圣战”,而科威特亦说他们是发动圣战来驱逐伊拉克军入侵。二十年前两伊战争时,伊朗和伊拉克都说自己在发动圣战,两国作战十年,最后连美国都说要发动一次圣战来停止这场圣战,所以我们必须小心分辨,到底那种战争才是圣经容许的正
义之战呢? 正义之战的条件 1.防卫而非侵略 神容许的战争,乃是一些防卫性而非侵略性的战争。有人说,以色列人分明是进侵迦南地,又怎能说是防卫战呢?但我们可以从圣经里看到,神原是吩咐以色列人到了迦南之后,先与当地居民说和睦的话,他们若听,便不必杀他们;若是拒绝,以色列人才可攻城杀其男丁(参申二十10-15)。此外,还有什么情况神会吩咐他的子民把敌人杀绝呢?就是当他知道有些敌人存心要将整个以色列族灭绝,如在申命记廿五章17至19节记载,当时那些亚玛力人要将跟在后面的以色列妇嬬孩子全部赶尽杀绝,所以神吩咐以色列人不要放过他们,甚至要将亚玛力人的名号从地上除灭。还有,对那些道德败坏不堪,随时会污染以色列人及其它人者,或是对那些暴虐不仁的民族,神会根据“二害取其轻”(Lesseroftwoevils)的原则,命令把这些人全然毁灭,一个不留,免得他们如人体内之癌细胞一样,影响全身(参书廿三6-13)。 不过,有一点值得紧记,无论我们的理据为何,一个正义的战争,必须是防御性而不是侵略性的,但所谓防御性的战争,未必是说只可以守在自己的地方拒敌。比方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德国、日本及意大利这三
个轴心国,野心勃勃要攻占整个世界,若与他们打防御战,是否等于法国只须将德军赶出自己的国土以外,又或其它国家只须将入侵的日军或意军赶出自己国土就足够呢?如果真是这样,这场仗肯定不会结束。所谓防御战,就是要把对手的战斗或侵略能力摧毁,直至他再没有能力侵略他人为止。防御性的战争是专用来对付侵略者的,举例来说,如你看见一个匪徒拿着来复枪在街道上胡乱扫射,你是一个警察,又有配枪在身,你会怎样做呢?你若向他开枪,阻止他杀人,那你岂不是“杀人”吗?不错!是,但这种“杀人”的抉择,我们称之为“两恶取其轻”,⑧意思是在两个恶的选择当中,选出一个伤害性较少的。这是在今天的道德伦理上,我们必须留意及学习的一门功课。 2.由国家最高权威来宣战⑨ 对以色列人来说,最保险的作战方法,是由神来发施号令。但其它人又从何得知这场战事是由神发动呢?那我们不妨看看这场战争是否得到国际的支持。如波斯湾战争期间,美国出兵攻打伊拉克,普遍获得国际舆论支持,我们可称它为正义的战争,因它是在帮助一个国家防御外侵,免致生灵涂炭或被毁灭。另一方面,那战事是由联合国来发动的。 3.没有和谈余地 我们须尽一切努力寻求和平,只有当一切
和谈及对话都无效后,才选择开战,否则尽量不要选择这种途径。⑩ 4.只摧毁军事力量,不滥杀平民。 这点非常重要,如果我们的战争伤及平民,绝对为神所不容,但若我们的战争是要摧毁对方的大炮、军火库或其它杀人武器,这乃是神所容许的。即使从世人的观点看,如某国在战争中刻意对付敌方的平民百姓或投降战俘,这是要接受国际法庭审讯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什么德国要接受国际法庭审讯呢?是因为她违背了所有国际公约:希特拉单方面发动侵略,事前没有对话,也没有任何警告。另外,他们所屠杀的大部分是平民,轰炸的也是平民区,滥杀那些已投降的平民或士兵,最残忍的是毒杀那六百万手无寸铁的犹太人,所作所为实在过分。日本人更甚,从“南京大屠杀”的资料可以看到日本军兵的残酷不仁。要是我们看见这些暴行却无动于衷,那就象眼见一个狂魔不断杀人而自己竟袖手旁观一样,可说是“无人性”,所以我们必须尽自己的本分来摧毁侵略者的军事力量,防止暴力继续曼延。 5.若无胜仗把握,不值一战。 有人说,若要发动正义之战,必须考虑战胜的把握。若无胜利把握,甚至如以卵击石,倒不如不战,⑾否则只会带来更大伤亡。但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是没有选择余地
的。就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为例,中国非抗战不可。若要计算胜利的把握,当年中国就绝不会与日本开战了。中国的军队大部分是民兵,怎能与日本军抗衡呢?但很多时候,被侵略的国家明知强弱悬殊,没有胜仗的把握,但在无法忍受屈辱的情况下,就会宁死也起来反抗。战死总比屈辱而死来得好。有时,这种情形反而激发起人民的斗志,结果奇迹地打胜仗。 6.若战胜亦得不偿失,不如不战。 说到底,开战与否,始终是由当事人去决定。如果他计算代价,发现即使战胜还是要损失,那就不如不战。⑿然而,笔者觉得在第二次大战期间,若各国以此来衡量是否参战,那很多国家都不会参战了。又例如美国若重视这一点,她会否出兵波斯湾呢?表面看来,美国出兵肯定是亏本的生意,但问题在他们打仗,固然是亏本,若不打仗,亦是亏本,哪一样亏本较多呢?谁晓得!要是美国不出兵,伊拉克就会攻占整个科威特,控制中东的石油价格,那差不多是等于控制超过半个世界的经济命脉。美国出兵,最低限度打击了伊拉克的野心,暂时维持着中东的均势。但是,美国当然是要承担即时的损失了(包括所有的军费、武器等)。所以,做决定不容易,我个人相信衡量正义之战的标准主要是上述1至4点。 还看当代战争
现在让我们看看下列的战争,究竟是正义之战还是非正义之战: 1.伊拉克攻科威特 答:绝对不是。 一、伊拉克是侵略邻国,是霸权主义的行为。 第二、她抹杀对话的机会,先发制人。 第三、她心怀不轨,想霸占别国的油田、口岸和土地。 2.美军及盟军出兵攻打伊拉克 答:表面看来,美国出兵是为了帮助科威特,是扶弱锄强,抵抗侵略者的正义之战。但美国出兵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什么波斯尼亚那么多人死亡,美国按兵不动,而科威特被侵略她就那么紧张,遗派六十万大军去参战呢?是为了石油。要是没有石油利益,美国的反应一定不会那么迅速。其它的利益就是兴旺了军火生意。经过那一场仗,全球的军火交易,美国占了四分之三。这场仗对美国来说,就如军火市场中的一项推销性表演、一个武器展览(WeaponShow),藉以展示她的高科技武器。展览过后,大有收获,军用武器的订单如雪片般飞来,美国的就业人数亦因此上升。难怪邓小平说,波斯湾之战其实是大霸(美国)欺负小霸(伊拉克)。不过,话得说回来,这场仗始终是联合国认可的,美国也总算将侵略者赶出科威特,解救了这国家。所以虽有私心,笔者仍觉得它勉强仍属于正义之战。 3.二次大
战时,美向德、意、日国宣战。 答:绝对是! 第一、因为珍珠港被袭,美国的利益受损,所以算是防御性战争。 第二、她得到国际的支持。 第三、她是在制止轴心国继续侵略,滥杀无辜。 第四、和谈已是不可行,因德国、日本已向美国及世界宣战。 其实第二次大战期间,美军伤亡惨重,特别是在诺曼第战役,他们的伤亡率十分高。要是他们当年只反击日本的侵略,肯定较轻松,但他们却要兼顾欧洲战场,代价便很大了。美国愿意那样做,在某程度上予人一个好印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间对美国的态度是正面积极的,因为在大战期间,要是美国不参与或出兵,盟军就算不惨败,也会更艰苦。在美国出兵之后,德国、日本及意大利这三个轴心国才开始节节败退。因此,一般人都认为美国所打的是一场正义之战。 4.联合国部队出兵波斯尼亚及韩国 答:联合国部队在波斯湾根本不是出战,只不过是维持和平罢了。韩战又如何呢?很多人都认为这场仗不太正义,因为对南韩来说,当年遭北韩节节进逼,要是美国袖手旁观,如今可能整个朝鲜半岛已落在北韩手中。说到越南,当年情况也是差不多。我们发觉每当有国家插手干预别国的内战,肯定会吃力不讨好。过去的例子已证明,发生
内战的国家无论是中国、越南、韩国或是阿富汗,任何外国势力插手都一定不讨好。其实美国过去在这方面已经吃尽不少苦头,即使在小小的国家如卢旺达,她也踫得一鼻子灰。这也容易理解,因为看见外国军队进驻,本地居民的感觉就是外国人在自己的领土上打自己的同胞,难免会憎恨那些外来者。所以,干涉别国内政,肯定是吃力不讨好的事。若某国有问题也最好任由他们自己内部去协调解决。要是他们不能达到共识,也只得任由他们,外人能做的,是利用各种不同的外围影响,例如经济制裁,或停止军火和武器供应等有效方法。 但问题是,现今太多国家为着自己的利益而乐意供应军火武器,所以每当有游击队与政府军作战时,有些国家就会帮助游击队,另一些国家则支持政府军,不断提供先进的武器。当事人甚至不须即时付钱,因那些军火供应商通常都愿意先免费供应武器,待日后(当然是希望战胜后)才慢慢收钱。这亦导致那些小国,在族与族、派与派之间继续不断打仗,而且愈打愈激烈。本来只动用简单的轻型武器,后来就动用到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了。这些武器是从哪里来的呢?都是由那些先进国家供应的。所以回想起来,导致今天世界上有那么多战争和问题,美国和前苏联(即现今的俄罗斯)实
在难辞其咎,要负上部分责任。 注释 1.参St.Augustine,CityofGod(London:St.AugustinePress,1948).该书理解这些预言性经文是指现在的事。 2.NormanGeisler,ChristianEthics:OptionsandIssues(GrandRapids,MI:BakerBookHouse,1989),243. 3.罗秉祥,《黑白分明──基督教伦理纵横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2,第130页。 4.Geisler,243. 5.Geisler,244. 6.罗秉祥,第131页。 7.苏颖智、邓英善、梁作荣,《最后的胜利》,香港:圣经信息协会,1995,第237页。 8.苏颖智,《新生命、新生活》(增修版),香港:学生福音团契出版社,1997,第165页。 9.罗秉祥,第116页。 10.同上。 11.同上。 12.同上。 参考书目 1.NormanGeisler,ChristianEthics:OptionsandIssues(GrandRapids,MI:BakerBookHouse,1989.)
2.St.Augustine,CityofGod(London:St.AugustinePress,1948.) 3.JohnHowardYoder,WhenWarisUnjust:BeingHonestinJust-WarThinking(Minneapolis,MN:Augsburg,1984.) 4.RolandH.Bainton,ChristianAttitudesTowardWarandPeace:AHistoricalSurveyandCriticalRe-evaluation(Nashville,USA:Abington,1968.) 5.罗秉祥《黑白分明――基督教伦理纵横谈》,香港:宣道出版社,1992。 <p class=pimage><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