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跨近改教运动的门槛
三百多年之久,教会在许多方面遭到强烈摧残。
有亚尔比根派与瓦勒度派;也有十四世纪波尼法修八世的被辱;七十年的“巴比伦被掳”;又有教皇制“大分裂”。
在英国,有威克里夫及罗拉得派所造成的骚动。
在波希米亚,有胡司及胡司派所掀起的振荡。
道明会及方济会掌握教会大权;异教裁判所的设立;异端者被焚,他们的家产被毁。
十五世纪前期,连开三次大公会议。
土耳其人征服东罗马帝国,攻取君士坦丁堡,使伟大的圣苏菲亚教堂变成回教寺,教堂顶上的十字架被回教的半月标志所取代,希腊东方正教被迫伦入假先知的轭下。
十二世纪后期,教皇们沉迷在异教化的文艺复兴之中;同时,共同生活弟兄派栽培了韦索的约翰、伊拉斯姆这批人。
从五旬节教会诞生以来,教会的习俗和崇拜仪式经过多次变迁。
有些改变是基于自然的趋势,例如礼拜仪式等;有些改变则具关键性,如:教义的改变,以及对教会使命和地位的看法等。
一般人开始把教会看成是一个圣品人员的阶级组织,从驻堂神甫到主教,到红衣主教,再到教皇,层层相属;而且是一群统治者不但统治整个“教会组织”,也统治整个世界。
他们自认是上帝和人的居间者,由前者指挥,让后者遵命。
从这样的立场,他们不但担任这个组织的行政人员,也假定自己有权更改或创立新的教义。
于是产生了许多圣经中找不到的教导,这些教导只是根据所谓的“神圣博统”及教皇所宣布的信条,其中包括化质说、赎罪券、教皇是使徒彼得直接继承人等。
文艺复兴时代,人们开始回顾历史,研读早期教父的著作,他们发现早期教父根本没有接受过这许多额外的教导。
研究圣经原文的结果,也发现有许多教会所宣布的基要真理,竟然与圣经本身完全抵触。
于是许多人心中产生强烈的怀疑,特别是那些大学的学者。
他们经常表达对教会无法苟同的看法;但这种行为,往往需要冒相当的危险,因为教会有一支锋利的宝剑,并非作为装饰,乃是真正用来杀伐;凡持异议的人,不一会就可以感受到异教裁判所的剑锋。
改教运动爆发之际,正是欧洲在社会、政治、文化各方面都预备好接受改变的时机。
就在这关键的一刻,马丁路德跃上了舞台,掀起了风潮云涌的运动,把教会从根基震憾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