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王权复兴时代
公元1658年九月三日,克伦威尔去世,由他的儿子理查(Richard)继承父亲的遗缺。
英国人民普遍对严厉的清教徒主义所施的重轭感到不满;于是从国外将查理一世的儿子请回英国,并加冕为为查理二世。
这次司都亚王朝(House of Stuart)重得王权,在历史上称为“公元1660年复辟”(Restoration of 1660)。
复辟后国会做的第一件事是,宽赦所有在内战时与查理一世交战的人,但最高司法院的委员们除外,因为他们将查理一世送上断头台。
公元1662年五月,国会(现在是强烈的安立甘派)通过一项新的“教会统一条例”,将“崇拜指南”(或称公祷书)修改了六百处之多,目的在脱离清教徒主义;并且宣告不许使用修订本以外的任何崇拜仪式。
约有二千名长老派教牧人员,因拒绝接受而被免职,过着穷苦的生活。
苏格兰国会在逼迫信徒上,可与英国逼迫不同意者的方式媲美。
苏格兰复原教徒称为“立约派”(Covenanters),他们像鹿一样被人到处追赶,甚至那些躲在山洞里秘密聚会的信徒,也被拉出来淹死。
在英国为信仰受苦的大批圣徒中,有一位可怜的思想家,名叫本仁约翰(John Bunyan);内战中曾服役于敌对国王的军队中,后来他接受清教徒主义而成为一个游行讲员。
他因“不参加聚会”的罪名被捕,关进百得福狱——一间肮脏的地窖中;在苟延残喘的十二年监狱生活中,他完成了伟大的著作“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
另一位清教徒,名叫弥尔顿(John Milton);出生贵族世家、受过高等教育、并具罕有才华;他在眼睛、孤单、贫苦中,写下了伟大的基督教史诗“失乐园”(Paradise Lost)。
逼迫的结果,使清教徒不得不脱离英国教会。
过去他们曾希望留在教会中,从内部改革教会,现在他们被迫采取分离派的立场,他们也成了“不同意者”。
查理二世的一生,都摇摆在不信和迷信天主教之间。
公元1685年,在临终前,他接受了罗马天主教信仰。
他的兄弟詹姆士二世(James Ⅱ)继任国王,是个热诚的天主教徒,一心要在英国恢复天主教。
于是他与废除“南特诏谕”的法王路易十四(Louis XIV)合谋,以达成心愿。
到这时,宗教和政治的自由都面临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