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英国教会的光景
约翰卫斯理漫长的一生几乎涵盖了整个十八世纪。
这期间,英国和法国为了争夺领导地位而陷入长期、痛苦的竞争之中;也在这世纪中,大英帝国的势力伸张到印度、北美、澳洲和南非。
在工业革命之下,新机器发明、生产加强、大都市兴起、英国的农业社会起了改变;工业时代导致英国人民生活全面的变化。
这段时期,英国的教会光景是可悲的。
无论是安立甘教会,或不同意者所设立的长老派、公理派、浸礼派教会都受到苏西尼主义及亚米纽斯主义的影响。
大部份讲道缺乏热诚,都是一些枯躁乏味的道德论调。
除了少数例外,大部份牧师都不做超过本份的工作,所做的也是例行公事而已。
教会的高薪职员有低薪助手可以为他们做事;许多传道人不但忽略自己的本份,反而忙于亲睦地主,陪乡绅们打猎、喝酒、打牌。
十八世纪前叶,英国的道德光景尤其低落,对神普遍的不信,加上粗俗和强暴,使公共娱乐变成非常低级,酗酒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
然而,十八世纪也不尽全然黑暗:安立甘教会的柏克莱主教(Bishop Berkeley)是一位充满宣教热诚的人,他前往罗得岛(Rhode lsland)宣教。
罗威廉(William Law)写了一本影响约翰卫斯理极深的书,书名是:“忠诚与圣洁生活的呼召”。
直到这时,讲英文的信徒仍然反对在崇拜中唱圣诗,除非是唱诗篇经文。
公元1707年,华滋(lsaac Watts)的圣诗集出版后,大家的态度才改变。
公元1719年,华滋又出版一本大卫之诗圣诗集。
他的诗歌充满对神深度敬虔的表达,无愧是“英国近代圣诗的鼻祖”。
在英国有许多祷告、读经及灵命追求的会社(societies)。
布锐(Bray)牧师鉴于人们对圣经与基督教文字的需要,而于公元1699年成立了“基督教知识促进会”,该会又导致公元1701年“海外福音广宣会”的成立,后者发展成一个强大的宣道团体。
这两个团体均属于圣公宗安立甘教会,他们不断扩展工作,一直继续到今天。
英国当时是经济和军事成长,宗教与道德衰退,就在这种光景中,约翰卫斯理和他弟弟查理及朋友怀特腓德(George Whitefield)开始了伟大的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