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叁 在家乡受恶待(3)

基督生平 by 焦源濂

二、乡人的恶待

拿撒勒的乡亲们听见主耶稣所作的宣告后,最后的反应十分兴奋和美好,他们都“定睛看他”,又“称赞他”,因为主耶稣——他们的同乡,已成了加利利成千上万的人热烈欢迎和跟随的人物;祂所说的“恩言”也使他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忽然醒悟到祂“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他们不信的恶心就不禁油然而生了。 从此不但好感全消,反而认为主的宣告是狂妄自大,不能忍受。 为什么他们有不信的恶心?

(一)被成见所惑(22节) 他们对主耶稣的认识,只凭外貌,一直停留在过去外表的印象中。 他们又自认为对主耶稣的认识已绝对正确,没有错误。 “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祂怎么会摇身一变,突然宣告自己是神所膏的基督呢? 成见使他们不顾主到处工作显赫的事实,成见消灭了他们听道时圣灵的感动。

(二)被私欲所迷(23节) 主耶稣所给他们的只是“恩言”,却没有像祂在迦百农那里一样,在他们中间也行一些奇事神迹,所以他们向祂挑战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的家乡里!” 他们发现,主的工作不合他们的需要;而他们所要的,主却不作。 他们暗想,究竟是祂不肯呢? 抑或是祂不能呢? 若是不肯,祂对乡亲都不爱,祂的爱心在哪里? 若是不能,祂的宣告岂不是骗人的谎言?

(三)被天性所害(24-27节) 人的天性总是有两个败坏的倾向:第一就是嫉妒,第二就是糊涂。 这两点在那些与我们关系最亲近的人之间,显得特别突出。 我们不大会嫉妒远处或与我们无关的人,但是对我们四周有关的人,却往往会因一点小事而生出强烈的嫉妒! 我们又会对眼前事物的好处,或是关系密切之人的优点,习以为常,或是视若无睹;但是对远方事物的好处,或是关系疏远之人的优点,往往会赞赏不已、视若珍宝! 所以人与人难以平安相处,人对神的大恩大爱也不会珍惜,反而会时时埋怨不信! 主耶稣对拿撒勒人的这个败坏天性,感到痛心,所以祂特别引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同样事例来警戒他们。 可是结果“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不但将祂赶出会堂,“起来撵他出城”,并且还把祂带到山崖,要将祂推下山去,使祂粉身碎骨而死! 拿撒勒人的情绪变化是多么难测、多么可怕啊!

在今日礼拜堂中聚会的人,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听众呢? 最要紧的是,我们应当自问:“我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的听道者呢?”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二、乡人的恶待 拿撒勒的乡亲们听见主耶稣所作的宣告后,最后的反应十分兴奋和美好,他们都“定睛看他”,又“称赞他”,因为主耶稣——他们的同乡,已成了加利利成千上万的人热烈欢迎和跟随的人物;祂所说的“恩言”也使他们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 但是不久之后,他们忽然醒悟到祂“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他们不信的恶心就不禁油然而生了。 从此不但好感全消,反而认为主的宣告是狂妄自大,不能忍受。 为什么他们有不信的恶心? (一)被成见所惑(22节) 他们对主耶稣的认识,只凭外貌,一直停留在过去外表的印象中。 他们又自认为对主耶稣的认识已绝对正确,没有错误。 “这不是约瑟的儿子吗?” 祂怎么会摇身一变,突然宣告自己是神所膏的基督呢? 成见使他们不顾主到处工作显赫的事实,成见消灭了他们听道时圣灵的感动。 (二)被私欲所迷(23节) 主耶稣所给他们的只是“恩言”,却没有像祂在迦百农那里一样,在他们中间也行一些奇事神迹,所以他们向祂挑战说:“医生,你医治自己吧……你在迦百农所行的事,也当行在你自己的家乡里!” 他们发现,主的工作不合他们的需要;而他们所要的,主却不作。 他们暗想,究竟是祂不肯呢? 抑或是祂不能呢?
若是不肯,祂对乡亲都不爱,祂的爱心在哪里? 若是不能,祂的宣告岂不是骗人的谎言? (三)被天性所害(24-27节) 人的天性总是有两个败坏的倾向:第一就是嫉妒,第二就是糊涂。 这两点在那些与我们关系最亲近的人之间,显得特别突出。 我们不大会嫉妒远处或与我们无关的人,但是对我们四周有关的人,却往往会因一点小事而生出强烈的嫉妒! 我们又会对眼前事物的好处,或是关系密切之人的优点,习以为常,或是视若无睹;但是对远方事物的好处,或是关系疏远之人的优点,往往会赞赏不已、视若珍宝! 所以人与人难以平安相处,人对神的大恩大爱也不会珍惜,反而会时时埋怨不信! 主耶稣对拿撒勒人的这个败坏天性,感到痛心,所以祂特别引用旧约时代以色列人的同样事例来警戒他们。 可是结果“会堂里的人听见这话,都怒气满胸”,不但将祂赶出会堂,“起来撵他出城”,并且还把祂带到山崖,要将祂推下山去,使祂粉身碎骨而死! 拿撒勒人的情绪变化是多么难测、多么可怕啊! 在今日礼拜堂中聚会的人,是否也会有这样的听众呢? 最要紧的是,我们应当自问:“我自己是否也是这样的听道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