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正确的态度。
主耶稣并不是绝对禁止我们对别人提出批评,他乃是提醒我们,谨防我们那些出于败坏天性的批评。
善意的、正确的批评,是祂所喜悦的,实际上也是爱心的必有行动。
怎样才能有正确的批评呢?
(1)当先鉴察自己。
我们对别人的某些缺点敏感,常常是因为我们自己有那缺点,所以我们应当先省察自己,纠正自己。
再者,神对待人的方法,常常是“慈爱的人,你以慈爱待他;完全的人,你以完全待他……乖僻的人,你以弯曲待他”(诗18:25-26)。
所以我们应当将别人的缺点,视同神给我们的镜子(不是靶子),来照出我们的本相,这样我们便不会自大自义,别人也不会受到我们无理的伤害了。
(2)当真诚助人。
要达到帮助人的目的,至少必须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就是“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其二,就是对别人要“看得清楚”。
“先去掉自己的梁木”,不仅使我们容易获得别人的尊敬,也能使我们免去自义。
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对别人的缺点和需要,有深入的了解,以致能给予最恰当的帮助。
所以那些最能帮助别人的人(特别是传道人),常常是那些认识自我的人。
从前曾有人问法国的一位传道人:“为什么你的讲道总是那么扣人心弦?
其秘诀在哪里?”
他回答说:“秘诀在我自己的心里!”
有一次法国皇帝路易十四听他讲道之后,大受感动地对他说:“我听了许多伟大演说家的演讲之后,使我对他们都会产生好感;但是惟独每一次听你讲道之后,都使我厌恶自己!”
路易十四究竟是从谁的话得着了帮助呢?
岂不是从那位深深认识自己并且以真诚的心去帮助别人的传道人吗?
所以让我们都能有以赛亚先知同样的祷告:求“主耶和华赐我受教者的舌头,使我知道怎样用言语扶助疲乏的人。
主每早晨提醒、提醒我的耳朵,使我能听,像受教者一样”(赛50:4)。
(二)对亵渎者——不要温情(6节)
主提醒我们不要论断人,但是祂也不愿我们在待人接物上陷入“温情主义”的错误中。
这个比喻中所说的“狗”和“猪”并不是指外邦人说的。
从上下文的内容看,显然是指那些坚决与神为敌、且不洁净的人说的;换言之,即亵渎之人。
向他们传神的真理(圣物、珍珠),非但不被接受,反而会使他们更加亵渎和作恶。
所以对这样的人,以保持距离为妙。
总之,待人是一门很难学习的功课,主耶稣要我们以审慎的态度去学习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