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耶稣传道前的准备

基督生平和言训 by 文牧

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路3:1-20;太3:1-12;可1:2-8;约1:19-28;3:22-30)

四卷福音书皆一致认为福音的"前奏"(prelude)是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初早期教会也肯定这看见(徒10:37)。约翰的工作有二大特色:他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他以先知身份预言弥赛亚的来临。

〖路3:1-6:〗

该撒提庇留(Tiberius)在位十五年应该是公元29年。该撒亚古士督(2:1)死于公元14年8月19日。后来提庇留接位。如果耶稣是出生于公元前4年,这时他应该是33岁。如果是出生在公元前1年,那耶稣应该是31岁。这里所提起的希律就是希律安提帕(路23:12)。他是杀人王大希律(太2:16)的儿子。这段经文中出现那么多的名字目的要说明路加是以当时历史学家的手法详细正确(路1:1-4)记述所发生的事。

「撒迦利亚的儿子话临到他」就如其它旧约先知开始事奉时的记述一样(耶1:1;何1:1;珥1:1),指明有神的印证,也是犹太人接纳先知身份的印证。

亚那是在公元6至15年作大祭司。该亚法才是当时在位的大祭司,该亚法也是亚那的女婿。在这里,以及在徒4:6,提起这位退休许久的大祭司的名字有意说明他才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大祭司,在幕后控制大权。

各福音书都有记录约翰所传的道理∶路加和马可记录一致。说∶「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赧」,马太却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明显地,各福音书作者都确实知道约翰是传「悔改」的道。悔改(repentance)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是指"心意的回转",也就是把远离神的心意,或是对俗世的追求或是拜偶像的心意,回转专心事奉神。并不含有基督教"向罪悔改"的意思。

「传讲」(kerusso)也就是"讲道"。耶稣和门徒的宣讲也用同一个字眼来形容(路4:18,44;8:1,39;9:2;12:3;24:47)。约翰福音使用「见证」来形容施洗约翰的传道。传道的地方是在「犹太的旷野」(马太),约但河旁(马可,路加),伯大尼的地方(约翰),相信都是同一个地点,只不过使用不同的字眼。约翰传「道」的内容是悔改,形式是洗礼。对犹太人来说,洗礼是洁净(污秽,罪)的外表形式。悔改说明洗礼的功效在于内心。相信约翰所说的「赦罪」是这意思。洗礼,或是犹太人所说的洁净礼,是犹太人的宗教习惯,凡是犯了律法,或是接触了污秽的事情,皆可以要求祭司去执行。约翰所施的洗礼虽然含有以上的意思,也是一个特别记号,目的是比较耶稣将要带来的圣灵如火的洗(太3:11;可1:8;路3:16)。

约翰的工作被视为是应验了以赛亚先知书40:3-5的预言。路加把整句经文直接引用出来。其它的福音书只是简略的引用(太3:3;可1:3;约1:23)。马可的引用稍为奇异∶前半节是从玛3:1或出23:20而来,却说是从以赛亚书而来。相信马可把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都归给以赛亚书,因这卷书是预言弥赛亚最多的先知书。后半节是引用自赛40:3。

「修直主的路」是一种诗歌式的表达。说明约翰先准备了许多悔改的人,致使他们更容易归向主基督。

可1:6;太3:4指施洗约翰的装份如同以利亚(王下1:8)。蝗虫和野蜜不只是旷野的食物,也说明他是一位不吃肉类的虔诚人。当时的旷野住有一些以圣洁自居的犹太人,例如在死海边的昆兰人,在旷野的爱色尼人等。一般圣经学者认为约翰喜欢住在旷野,并不是表示说他就是一位喜欢住在旷野的爱色尼人(Essenees)。

〖路3:7-9(太3:7-10)∶〗

以上两段经文的资料是一样的。圣经学者相信是来自同一个源头,或是互相依赖资料。这段谈话似乎是针对着一班想受洗却没有悔改心的犹太人。

路加用「众人」,马太特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法利赛人是当时解释律法的人物。撒都该人多数是贵族,在当时多任职祭司或政府官员。他们皆自认为是得了亚伯拉罕的祝福必然得救(约8:39;罗4:12;路13:16;16:22;加4:22-31;来2:16)。他们代表当时的犹太人。马太常描述这两类人为反对耶稣的人物(太16:1,6,11)。

「毒蛇的种类」代表撒旦的子孙(约8:44);是犯罪的子民,和亚伯拉罕的子孙相对。

路3:10-14∶这里记录施洗约翰教导的伦理内容。内容乃是强调爱和公义。这记述只有在路加福音出现。

「结果子」指好/坏行为(诗1:3;耶17:8;使26:20)。「好果子」的意思是好行为或有爱心的行为。不结果子的树就自然会被砍掉。也说明了受审判的迫切性。耶稣也使用同一个比方(太7:19)指明信徒必须结好果子。石头(原文∶盘石)中出亚伯拉罕的子孙,可参考赛51:1。「好果子」在这里是指「爱你的怜舍」;如同旧约教导(利19:18)一样。

当时的犹太人税吏只是罗马官长的代理人。常以长官的命令来向农民和小商人收过多的税,以图中饱私囊。军士们也常用暴力协助税吏收税。

〖路3:15-17(太3:11-12;可1:7-8;约1:19-22,25-28)∶〗

约翰的行为引起许多人-百姓(路加),从耶路撒冷来的祭司和利末人(约1:19)-心里猜疑他可能是基督。各人用「基督」(翻译旧约的弥赛亚(受膏者)),可见当时的人是等待弥赛亚的出现。约翰福音清楚记述施洗约翰的回答(约1:17-22)∶「我不是基督」,「我不是[以利亚]」,「我不是[那先知](申18:15)」。犹太人相信以利亚会回来(玛3:1)。

犹太传统里也相信有一位先知会回来帮助他们(马加比一书4:46;14:41;以斯拉四书2:18)。

圣灵与火的洗(马可、约翰没有记录「用火」)也是旧约所预言的洗礼(珥2:28)。「火」在犹太人的观念里常含有审判的意思(珥2:28;赛4:4;29:6;31:9;结38:22),我们相信「火」在这里也含有这个意思,因此马太和路加有意说明耶稣的到来不只是以水施洗,也将会带来审判的工作。耶稣的审判就如糠被不灭的火烧尽了,或是不结好果子的树被砍下来丢在火里。

〖路3:18-20(可6:14-29)∶〗

路加和马可似乎要说明约翰(代表旧约时代)的事奉工作须要停止以后(约翰下监)耶稣(代表新约的开始)才出来工作。

施洗约翰,按当时犹太人的律法,指责当时巴勒斯坦地(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3:1)。希律是娶了(公元26年)他的兄弟腓力(可6:17)的妻子希罗底,是不合理的行为(可6:18),因此约翰被收在监里。约翰也因为这事而使希罗底怀恨在心,后来借机会斩了约翰的人头(可6:14-29)。

「另添了一件」恶事,约翰指出安提帕把施洗约翰收监也是一件恶事。

约翰福音另外记录了一些关于施洗约翰的事迹∶

「解鞋带也不配」这是当时奴仆必须为主人做的工作。施洗约翰是表明他的谦卑态度。

「看哪!神的羔羊」不知这观念从何而来,相信是从赛53:6-7归纳得来。

这羔羊的意义可指耶稣把自己当着是逾越节的羔羊(出12:3),为世人的罪代死。

「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施洗约翰承认基督的先存性(约1:15)。

〖约3:22-30(施洗约翰最后的见证)∶〗

「耶稣施洗」只有第四福音书记录耶稣"施洗"。当然,耶稣并没有亲自施洗,约4:2指明是他的门徒施洗。

「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施洗约翰以此比喻来表达他与耶稣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施洗约翰作为新郎的朋友应该为他所服侍的新郎耶稣而高兴。这比喻多次被旧约(赛62:4-5;耶2:2;何2:16-20)及新约(可2:19;林后11:2;弗5:25-27;启21:2,9;22:17)取来应用。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施洗约翰愿意谦卑地接受这事实。

结论∶施洗约翰,作为旧约传统里最后和最大的一位先知(路7:28),清楚他的身份和应该扮演的角色,在耶稣出现后,愿意谦卑接受自己的角色,并退下这历史的演台。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路3:1-20;太3:1-12;可1:2-8;约1:19-28;3:22-30) 四卷福音书皆一致认为福音的前奏(prelude)是施洗约翰的传道工作。初早期教会也肯定这看见(徒10:37)。约翰的工作有二大特色:他应验了旧约先知的预言;他以先知身份预言弥赛亚的来临。 〖路3:1-6:〗 该撒提庇留(Tiberius)在位十五年应该是公元29年。该撒亚古士督(2:1)死于公元14年8月19日。后来提庇留接位。如果耶稣是出生于公元前4年,这时他应该是33岁。如果是出生在公元前1年,那耶稣应该是31岁。这里所提起的希律就是希律安提帕(路23:12)。他是杀人王大希律(太2:16)的儿子。这段经文中出现那么多的名字目的要说明路加是以当时历史学家的手法详细正确(路1:1-4)记述所发生的事。 「撒迦利亚的儿子话临到他」就如其它旧约先知开始事奉时的记述一样(耶1:1;何1:1;珥1:1),指明有神的印证,也是犹太人接纳先知身份的印证。 亚那是在公元6至15年作大祭司。该亚法才是当时在位的大祭司,该亚法也是亚那的女婿。在这里,以及在徒4:6,提起这位退休许久的大祭司的
名字有意说明他才是当时有影响力的大祭司,在幕后控制大权。 各福音书都有记录约翰所传的道理∶路加和马可记录一致。说∶「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赧」,马太却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明显地,各福音书作者都确实知道约翰是传「悔改」的道。悔改(repentance)对当时的犹太人来说是指心意的回转,也就是把远离神的心意,或是对俗世的追求或是拜偶像的心意,回转专心事奉神。并不含有基督教向罪悔改的意思。 「传讲」(kerusso)也就是讲道。耶稣和门徒的宣讲也用同一个字眼来形容(路4:18,44;8:1,39;9:2;12:3;24:47)。约翰福音使用「见证」来形容施洗约翰的传道。传道的地方是在「犹太的旷野」(马太),约但河旁(马可,路加),伯大尼的地方(约翰),相信都是同一个地点,只不过使用不同的字眼。约翰传「道」的内容是悔改,形式是洗礼。对犹太人来说,洗礼是洁净(污秽,罪)的外表形式。悔改说明洗礼的功效在于内心。相信约翰所说的「赦罪」是这意思。洗礼,或是犹太人所说的洁净礼,是犹太人的宗教习惯,凡是犯了律法,或是接触了污秽的事情,皆可以要求祭司去执行。约翰所施的洗礼虽然含有以上的意思,也是
一个特别记号,目的是比较耶稣将要带来的圣灵如火的洗(太3:11;可1:8;路3:16)。 约翰的工作被视为是应验了以赛亚先知书40:3-5的预言。路加把整句经文直接引用出来。其它的福音书只是简略的引用(太3:3;可1:3;约1:23)。马可的引用稍为奇异∶前半节是从玛3:1或出23:20而来,却说是从以赛亚书而来。相信马可把关于弥赛亚的预言都归给以赛亚书,因这卷书是预言弥赛亚最多的先知书。后半节是引用自赛40:3。 「修直主的路」是一种诗歌式的表达。说明约翰先准备了许多悔改的人,致使他们更容易归向主基督。 可1:6;太3:4指施洗约翰的装份如同以利亚(王下1:8)。蝗虫和野蜜不只是旷野的食物,也说明他是一位不吃肉类的虔诚人。当时的旷野住有一些以圣洁自居的犹太人,例如在死海边的昆兰人,在旷野的爱色尼人等。一般圣经学者认为约翰喜欢住在旷野,并不是表示说他就是一位喜欢住在旷野的爱色尼人(Essenees)。 〖路3:7-9(太3:7-10)∶〗 以上两段经文的资料是一样的。圣经学者相信是来自同一个源头,或是互相依赖资料。这段谈话似乎是针对着一班想受洗却没有悔改心的犹太人。 路加用
「众人」,马太特指「法利赛人和撒都该人」。法利赛人是当时解释律法的人物。撒都该人多数是贵族,在当时多任职祭司或政府官员。他们皆自认为是得了亚伯拉罕的祝福必然得救(约8:39;罗4:12;路13:16;16:22;加4:22-31;来2:16)。他们代表当时的犹太人。马太常描述这两类人为反对耶稣的人物(太16:1,6,11)。 「毒蛇的种类」代表撒旦的子孙(约8:44);是犯罪的子民,和亚伯拉罕的子孙相对。 路3:10-14∶这里记录施洗约翰教导的伦理内容。内容乃是强调爱和公义。这记述只有在路加福音出现。 「结果子」指好坏行为(诗1:3;耶17:8;使26:20)。「好果子」的意思是好行为或有爱心的行为。不结果子的树就自然会被砍掉。也说明了受审判的迫切性。耶稣也使用同一个比方(太7:19)指明信徒必须结好果子。石头(原文∶盘石)中出亚伯拉罕的子孙,可参考赛51:1。「好果子」在这里是指「爱你的怜舍」;如同旧约教导(利19:18)一样。 当时的犹太人税吏只是罗马官长的代理人。常以长官的命令来向农民和小商人收过多的税,以图中饱私囊。军士们也常用暴力协助税吏收税。 〖路3:15-17
(太3:11-12;可1:7-8;约1:19-22,25-28)∶〗 约翰的行为引起许多人-百姓(路加),从耶路撒冷来的祭司和利末人(约1:19)-心里猜疑他可能是基督。各人用「基督」(翻译旧约的弥赛亚(受膏者)),可见当时的人是等待弥赛亚的出现。约翰福音清楚记述施洗约翰的回答(约1:17-22)∶「我不是基督」,「我不是[以利亚]」,「我不是[那先知](申18:15)」。犹太人相信以利亚会回来(玛3:1)。 犹太传统里也相信有一位先知会回来帮助他们(马加比一书4:46;14:41;以斯拉四书2:18)。 圣灵与火的洗(马可、约翰没有记录「用火」)也是旧约所预言的洗礼(珥2:28)。「火」在犹太人的观念里常含有审判的意思(珥2:28;赛4:4;29:6;31:9;结38:22),我们相信「火」在这里也含有这个意思,因此马太和路加有意说明耶稣的到来不只是以水施洗,也将会带来审判的工作。耶稣的审判就如糠被不灭的火烧尽了,或是不结好果子的树被砍下来丢在火里。 〖路3:18-20(可6:14-29)∶〗 路加和马可似乎要说明约翰(代表旧约时代)的事奉工作须要停止以后(约翰下监)耶稣(
代表新约的开始)才出来工作。 施洗约翰,按当时犹太人的律法,指责当时巴勒斯坦地(加利利)的分封王希律安提帕(3:1)。希律是娶了(公元26年)他的兄弟腓力(可6:17)的妻子希罗底,是不合理的行为(可6:18),因此约翰被收在监里。约翰也因为这事而使希罗底怀恨在心,后来借机会斩了约翰的人头(可6:14-29)。 「另添了一件」恶事,约翰指出安提帕把施洗约翰收监也是一件恶事。 约翰福音另外记录了一些关于施洗约翰的事迹∶ 「解鞋带也不配」这是当时奴仆必须为主人做的工作。施洗约翰是表明他的谦卑态度。 「看哪!神的羔羊」不知这观念从何而来,相信是从赛53:6-7归纳得来。 这羔羊的意义可指耶稣把自己当着是逾越节的羔羊(出12:3),为世人的罪代死。 「因他本来在我以前」施洗约翰承认基督的先存性(约1:15)。 〖约3:22-30(施洗约翰最后的见证)∶〗 「耶稣施洗」只有第四福音书记录耶稣施洗。当然,耶稣并没有亲自施洗,约4:2指明是他的门徒施洗。 「新郎的朋友站着听见新郎的声音」施洗约翰以此比喻来表达他与耶稣不同的身份和角色。施洗约翰作为新郎的朋友应该为他所服侍的新郎耶稣
而高兴。这比喻多次被旧约(赛62:4-5;耶2:2;何2:16-20)及新约(可2:19;林后11:2;弗5:25-27;启21:2,9;22:17)取来应用。 「他必兴旺,我必衰微」施洗约翰愿意谦卑地接受这事实。 结论∶施洗约翰,作为旧约传统里最后和最大的一位先知(路7:28),清楚他的身份和应该扮演的角色,在耶稣出现后,愿意谦卑接受自己的角色,并退下这历史的演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