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贵钩利到查理曼(Charlemagne)时代为止,西方神学的进步很少;查理曼在主后七八八年获得大权。教会在第七和第八世纪当中,亚流主义为亚他那修主义所击败。亚流主义曾经在德国很盛行,但由于德国人归向罗马教会,因此不久亚流主义就被消灭。
查理曼是一位能干的皇帝,也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他占有其父两倍的领土。他曾经统治过整个法国、比利时、荷兰、德国的一半和奥大利的一半、匈牙利、及意大利的一半和西班牙的北部。他也运用大权管理教会的事务。他关注教会的纪律及崇拜仪式、牧师之教育、教会艺术、监督之任命和教皇之谕令等。他亦关心教理。他处事慎谋能断,重实际,讲效率。他不空谈,不唱高调,做事不拖泥带水。当时他关切下列四大争论。第一、是在西班牙发生的嗣子论之争。第二、发生在东方教会的图像敬拜之论。第三、是尼西亚信经的圣灵发自父和子的问题。第四、是童女神奇生子的争论。在查理曼以后的几位执政者的统治下,又有两件争论引起法兰克诸神学家之关心,即哥特沙勒克(Gottschalk)所主倡的双重预定论,以及由拉波他斯(Radbertus)所教导的圣餐化质说。
第一节嗣子论之争
嗣子论之争起源于西班牙,是为解决三位一体的问题。有一名叫密几底乌(Migetius)的说,上帝在一种三面的形式里显明他自已;上帝在大卫身上显为圣父,在基督身上显为圣子,在保罗身上显为圣灵。乌几利斯的监督腓力(BishopFelisofUrgellis)赞成他的看法。这学说论到上帝的儿子取为或——被认养为人子。这种认养是在受怀孕时发生的。此说意图坚守神之单一。主倡基督以被认养的身份受苦,并以他受认养的肉身被埋葬。这种嗣子论引起强烈的反对。在查理曼王所主持的三次大会中,此学说被斥为谬论。查理曼王不仅要做国王统治全国,同时亦要作教会的保护者。教皇哈德良第一(PoPeHadrian1)也赞成查理曼王对这件争论所作的处理。
第二节图像敬拜之论
在几次有关图像敬拜的争论中,诸教皇都喜欢敬拜图像。法国教会亦赞成敬拜图像。在主后七八七年尼西亚会议中,哈德良教皇曾派几位代表列席赴会,并终亦议决图像有受尊敬的地位。但另方面查理曼王大不以为然;他发号施令说,只有上帝配得敬拜,圣徒仅可受或深或浅的尊敬。图像之意义,在于美化教堂,并唤醒以往的回忆,又可藉以帮助文盲者明白圣经的意思之用。因此,敬拜图像是愚蠢的。很可惜的是,当时对尊仰和敬拜这两个字没有加以详细的解释和严格的区分。然而到了主后七九四年在福兰克富召开的会议时,即议决禁止一切图像敬拜的行为。再者,主后七八七年的尼西亚会议终亦议决,大会应斥责图像敬拜学说为谬论。可惜,这群加罗林诸王失势之后,罗马教会和教皇便又摈弃这种福音派的观点,又再准许教会敬拜图像。现今的罗马天主教仍然继续行图像的敬拜。
第三节圣灵发自父和子的争论
这个特殊的教理,引起东西双方教会更大的分裂。依据亚他那修信经,西方教会认为圣灵是发自圣父和圣子。当时西方诸著作者都支持这种看法。主后八O九年的亚秦大会也采纳这种主张。因此,西方教会便正式加以承认。但东方教会却不采纳这种看法,并强烈加以斥责。奥古斯丁则很清楚地说,圣灵发自父和子。西方教会随从奥氏的思想。大贵钩利在其著作里,亦赞同奥氏的看法。查理曼王亦命令诸神学家教导奥氏的主张。
第四节耶稣神奇出生之争论
关于童女生子的问题,在当时有几种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一种敬拜马利亚的趋向。拉特兰努(Ratramnus)教导说,马利亚生基督之前后,都是童女。换句话说,马利亚永久为童女。他说,耶稣是真人,藉自然法则出生。并说,马利亚没有其它儿子。她终生都是童女。这种教理不受教会普遍的采纳。
第五节预定论之争论
奥古斯丁曾经附带提及一种双重预定论。但他并没有多着书论述这个教理。由于当时教会的实施与纯奥古斯丁主义发生了冲突,致使教会采纳一种更靠近半伯拉纠主义的看法。但是,到第九世纪时,哥特沙勒克再回复纯奥古斯丁主义。哥氏是俄巴斯修道院的修道士,他的中心思想如下;不变的上帝从永远到永远已明确地确定了世人的方向和命运。拣选和弃绝都是出乎神不更改的谕令。他并没有决定某些人得救、另某些人遭死亡。因为它预知世人将对他的恩典采取何种态度。救恩不是藉着功德,乃是仅藉着恩典而来。基督的工作,仅对拣选者有功效。不过,无人知道谁是被拣选者。哥特沙勒克的反对者们,控告哥氏为一位破坏信心者。他们说,按哥氏逻辑推论的结果,上帝就会变为邪恶的创始者。主后八四八年麦恩斯会议斥责哥氏的教理为谬论,并刑罚他,残酷的鞭打他,又判他无期徒刑。二十年后他死于牢狱。但这事之后,争论逐趋剧烈。有几位神学家拥护哥氏,但另有几位神学家却责备哥氏。反对哥氏者说,哥氏没有为善行留余地,并使圣礼失去意义。因此,主后八五五年在瓦伦斯大会曾作一项妥协的决议,即双方都采纳奥古斯丁双重预定论,并采纳圣礼之效力。几年后,又作了一次的妥协,即双方都同意下列的看法:上帝确实预定人得生命,为要达到此目的,基督就为众人死。人的自由意志虽然因堕落而削弱了,但却没有完全被毁坏。基乎此,他们为了不因着预定论而失去实际生活上的敬虔,就弃绝了纯奥古斯丁主义。
第六节圣餐的争论
初代教会没有创作圣餐的教义。在初代著作中,曾论及两种方法。有些人认为圣餐是一种象征,但另有些人认为基督真正临在于圣餐中。加罗林时期的神学家喜欢强调圣礼的象征特性。拉波他斯在主后八四二至八五三年间,是一位哥贝修道院博学的修道士。他着书论述这个题目。他首次提倡他所谓的一种真正的、内在的、神秘的化质说。他说,在圣餐中有一种上帝无所不能的神迹发生,即基督的身体真正临在于圣餐之中。但反对者们说,人的感官仍然能识别饼和酒的味道和颜色、形质等。根本就没有任何的改变。拉波他斯对此伸辩说,若真正吃人的身体和喝人的血,这是违反人性的;但是对凡相信的人,这种质的改变之信仰是有效的。因此拉波他斯的观念,可视为在圣餐中有象征的意义也有实质的改变。他认为外在的形式存留为一种象征。基督身体之临在为一项真实。不过,只有相信的人方能领受到基督的身体。所以是藉着信心的功劳领受身体的。这种看法全然不符合福音。因此,有些人反对拉波他斯。其中有一个修道士名叫拉特兰努,他作下列的解释:主在象征上和属灵上,临在于圣餐中。饼和酒不变为基督真正的身体和血。仅有基督属灵的身体和属灵的血存于圣餐中。饼和酒都是象征。我们以属灵的意义加以领受。基督藉着属灵的圣餐方式,在属灵上把他分给我们。当时,罗马教会没有正式决定采纳那一种看法。不过,罗马教会比较倾向于接受拉波他斯的看法,过于接受特兰努的看法。过了一段时期之后,罗马教会便正式接受拉波他斯的看法—即所谓的化质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