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三章 教皇最高权力之增展

基督教思想史 by 萧江祥

第一节教皇主权之建立

当罗马帝国权势趋向衰微时,罗马天主教会之权柄反而增强。其情势有如德国国立教会之建立。在大贵钩利教皇时代,大贵钩利还不能将全部新设立的教会使之即和罗马教会联合起来。直至第八世纪以后,加罗林诸王和罗马教会发生密切的关系。遂即先产生了一种帝王的神权政治,而不是一种教皇的专制统治。不过当加罗林诸王的王权崩溃之时,罗马教会即取得和基督徒人民的密切的连系关系,而不再和一般人民(指非基督徒)有连系关系。因此,教皇之主权便能顺利的被建立起来。教皇高过皇帝的观念,虽然在这时还没构成教义,但却是成为教会法规所要求的,而且成为中世纪发展之潮流。

第二节伪伊西多尔文献考(Thepseudo-IsidoreanDecretals)增强教皇最高权力

伊西多尔(Isidor)原为西班牙的大主教,逝世于主后六三六年。在他的著作里,他论述许多事,并阐明初代诸教父的许多原则。他是一位富有声望并权威的著者。在第九世纪时,有人假藉他的名义,作了下列虚伪的宣布:伊西多尔曾写了一部初代教会大会之文献考。这些文献考被认为是从主后三三五至六OO年之间的初代教会大会的决议录。这部伪文献考曾被描写为「历史上最大胆,最堂皇的伪造物。」它有三方面的目的:

(1)注重教皇之最高权力。(2)压抑大主教的权势而增加主教和低级教牧的威望,藉以使教皇有更大的权力。(3)改良教会的道德生活和属灵的生活。

这部伪文献考的出版年代,大约在主后八四四年至八五七年之间。著者可能是一位名叫欧特卡的大主教。伪文献考详细内容如下:

(1)教皇所有属灵的权力比皇帝和王侯的属世的权力高到无限。(2)主教对教皇之关系正如其它使徒对彼得的关系一样。(3)各省的大会若不经教皇召集,就不能举行,而且大会的谕令必须经教皇批准以后才有效力。(4)教牧职者组织「神圣家庭」而为「属灵的人」,然而平信徒却是「属肉体的」。(5)没有一个教牧可以被传到国家法庭去受审;一个平信徒连神父也不可控告,至少必须有七十二个可靠的见证人才可证实一个主教的一种罪。

公布伪伊西多尔文献考当时,曾有大主教加以反对。大主教兴克马尔因它是伪书而加以拒绝,并称它为「捉省主教的捕鼠机。」但是,教皇尼哥拉第一(Nicholas1)在主后八六四年早已正式利用它,直到中世纪末期还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库萨努(Cusa)的红衣主教尼哥在第十五世纪曾有关于它为伪书的暗示;到了第十七世纪,改教的神学家布伦得尔(Blondel)也证明它是假的。然而在这时候它业已大有贡献于罗马教会。在一个迫切需要的时候,他们曾在某种教理和常规上假借昔日的使徒和初期罗马教的权威,直到这些教理和常规深深的隐藏于罗马教之中无法动摇或灭没为止。

第三节克吕尼的教会改革运动反而增强了教皇的权力

在天主教会里隐藏着许多需要改革的弱点。在第十世纪时,兴起了克吕尼的改革运动。起初他只要改革修道院。但后来却逐惭拓展为一般性的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攻击修道院的不道德之事,神父的婚姻和教职之买卖等。当时有一段时期是国家控制着教会。但教会因着克吕尼的攻击力争脱离政府的辖制,不再让政府任命主教,乃要由教皇任命主教。此举终于成功地增加了教皇的权柄。

第四节贵钩利第七(主后一○七三年-一○八五年)之宣言

教皇贵钩利第七宣布说,教会起源于上帝。但国家却基于那有罪的世界条令之上。教皇是普世教会的元首。主教是教皇的代表,仅对教皇负责。教皇有天堂钥匙之权柄。诸王隶属于教皇。皇帝从教皇领受荣耀犹如月亮从太阳领受光辉一般。教皇可免职诸王及皇帝。但没有任何人有权柄可免教皇之职。贵钩利第七(Gregory7)自称是上帝所呼召的,上帝住在他里面,并为他着想和动工,并要藉着他在地上建立天国。他和皇帝亨利第四(Henry4)之冲突是富有戏剧性的。贵钩利第七逝世后,改革运动便走向低潮。教会对以前的声明开始妥协,并在主后一一二二年和皇帝订立了沃木斯的康科尔大特(ConcordatofWorms)。这是教皇和皇帝所缔结之约。其内容如下:(1)一切主教与修道院院长之选举都应当按着教会法规施行,但须在皇帝的监督之下;(2)戒指与手指所代表属灵的受衣礼之权柄属于教皇;(3)皇帝应藉那作为属世权力的表征王杖之一触,而实行受衣礼之权。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第一节教皇主权之建立 当罗马帝国权势趋向衰微时,罗马天主教会之权柄反而增强。其情势有如德国国立教会之建立。在大贵钩利教皇时代,大贵钩利还不能将全部新设立的教会使之即和罗马教会联合起来。直至第八世纪以后,加罗林诸王和罗马教会发生密切的关系。遂即先产生了一种帝王的神权政治,而不是一种教皇的专制统治。不过当加罗林诸王的王权崩溃之时,罗马教会即取得和基督徒人民的密切的连系关系,而不再和一般人民(指非基督徒)有连系关系。因此,教皇之主权便能顺利的被建立起来。教皇高过皇帝的观念,虽然在这时还没构成教义,但却是成为教会法规所要求的,而且成为中世纪发展之潮流。 第二节伪伊西多尔文献考(Thepseudo-IsidoreanDecretals)增强教皇最高权力 伊西多尔(Isidor)原为西班牙的大主教,逝世于主后六三六年。在他的著作里,他论述许多事,并阐明初代诸教父的许多原则。他是一位富有声望并权威的著者。在第九世纪时,有人假藉他的名义,作了下列虚伪的宣布:伊西多尔曾写了一部初代教会大会之文献考。这些文献考被认为是从主后三三五至六OO年之间的初代教会大会的决议录。这部伪文献考曾被描写为「历史上最
大胆,最堂皇的伪造物。」它有三方面的目的: (1)注重教皇之最高权力。(2)压抑大主教的权势而增加主教和低级教牧的威望,藉以使教皇有更大的权力。(3)改良教会的道德生活和属灵的生活。 这部伪文献考的出版年代,大约在主后八四四年至八五七年之间。著者可能是一位名叫欧特卡的大主教。伪文献考详细内容如下: (1)教皇所有属灵的权力比皇帝和王侯的属世的权力高到无限。(2)主教对教皇之关系正如其它使徒对彼得的关系一样。(3)各省的大会若不经教皇召集,就不能举行,而且大会的谕令必须经教皇批准以后才有效力。(4)教牧职者组织「神圣家庭」而为「属灵的人」,然而平信徒却是「属肉体的」。(5)没有一个教牧可以被传到国家法庭去受审;一个平信徒连神父也不可控告,至少必须有七十二个可靠的见证人才可证实一个主教的一种罪。 公布伪伊西多尔文献考当时,曾有大主教加以反对。大主教兴克马尔因它是伪书而加以拒绝,并称它为「捉省主教的捕鼠机。」但是,教皇尼哥拉第一(Nicholas1)在主后八六四年早已正式利用它,直到中世纪末期还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库萨努(Cusa)的红衣主教尼哥在第十五世纪曾有关于它为伪书的暗示;
到了第十七世纪,改教的神学家布伦得尔(Blondel)也证明它是假的。然而在这时候它业已大有贡献于罗马教会。在一个迫切需要的时候,他们曾在某种教理和常规上假借昔日的使徒和初期罗马教的权威,直到这些教理和常规深深的隐藏于罗马教之中无法动摇或灭没为止。 第三节克吕尼的教会改革运动反而增强了教皇的权力 在天主教会里隐藏着许多需要改革的弱点。在第十世纪时,兴起了克吕尼的改革运动。起初他只要改革修道院。但后来却逐惭拓展为一般性的改革运动。克吕尼运动攻击修道院的不道德之事,神父的婚姻和教职之买卖等。当时有一段时期是国家控制着教会。但教会因着克吕尼的攻击力争脱离政府的辖制,不再让政府任命主教,乃要由教皇任命主教。此举终于成功地增加了教皇的权柄。 第四节贵钩利第七(主后一○七三年-一○八五年)之宣言 教皇贵钩利第七宣布说,教会起源于上帝。但国家却基于那有罪的世界条令之上。教皇是普世教会的元首。主教是教皇的代表,仅对教皇负责。教皇有天堂钥匙之权柄。诸王隶属于教皇。皇帝从教皇领受荣耀犹如月亮从太阳领受光辉一般。教皇可免职诸王及皇帝。但没有任何人有权柄可免教皇之职。贵钩利第七(Gregory7)自称
是上帝所呼召的,上帝住在他里面,并为他着想和动工,并要藉着他在地上建立天国。他和皇帝亨利第四(Henry4)之冲突是富有戏剧性的。贵钩利第七逝世后,改革运动便走向低潮。教会对以前的声明开始妥协,并在主后一一二二年和皇帝订立了沃木斯的康科尔大特(ConcordatofWorms)。这是教皇和皇帝所缔结之约。其内容如下:(1)一切主教与修道院院长之选举都应当按着教会法规施行,但须在皇帝的监督之下;(2)戒指与手指所代表属灵的受衣礼之权柄属于教皇;(3)皇帝应藉那作为属世权力的表征王杖之一触,而实行受衣礼之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