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论:
一、执笔者:何西阿名字意为:拯救
二、时间:约公元前715年。所记载的事件约发生在公元前753至715年间
三、背景:
何西阿开始事奉时,正值耶罗波安二世统治的晚期,人民物质丰富,但道德堕落。上层社会尽享福乐,却压迫穷人。何西阿讲预言的时间,稍稍延续到公元前722年撒马利亚沦陷后。
四、主要教训:
以色列人犯罪得罪神,就如一个不贞的妇人背叛丈夫一样。审判必将临到,因为他们蔑视神,践踏同胞。以色列于公元前722年被亚述征服。
我们的罪切断了我们与神的关系,破坏了我们对神的忠诚。虽然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罪向神交待,但是那些寻求神宽恕的人将可免去永恒的审判
五、目的:
先知为要显明神对那犯罪与悖逆的百姓之爱,他娶了不忠的妻子为象征,描写以色列也犯了灵性上的奸淫。先知恳求人民悔改,从他们不敬虔的路上转回,以至在被掳之中,神的怜悯将再度彰显。
六、主题《刑罚与救赎》
【何西阿书】第一章:神与何西阿说话
【何:1:1-2节】
1:1当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作犹大王,约阿施的儿子耶罗波安,作以色列王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备利的儿子何西阿。
1:2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对他说,你去娶淫妇为妻,也收那从淫乱所生的儿女,因为这地大行淫乱,离弃耶和华。
【分段标题】
一、娶淫妇为妻
1、因这地大行淫乱
2、离弃耶和华
【分节详解】
1:1何西阿约于公元前753至715年作北国以色列的先知。在耶罗波安王的统治下,北国虽物资丰富,灵性却败坏了。人们贪婪,道德沉沦,并随从迦南人崇拜偶像。
何西阿的使命是要显明以色列人对神──他们的"丈夫"和供应者是多么的不忠,竟"嫁"给巴力和迦南的众神。他警告百姓,除非悔罪归向神,否则只有灭亡。同时,何西阿把神的属性告诉他们,让他们体验神有力的爱和强烈的公义,并改变自己的生命,回转归向神。可惜,他们硬是违背与神所立的约,所以神要按他所说的惩罚他们(参申27-28章)。
1:2
娶淫妇为妻: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常常被比做婚姻之约(如赛54:5;耶3:14;比较弗5:22~32);因此,当以色列为了拜偶像而"离弃耶和华"时,神视之为灵性的不贞或淫行。何西阿的婚姻是给不忠的北国一个实例教训。歌篾可能在初婚时并不是妓女,而后来却转去行淫,也许是在巴力神庙里做庙妓。她如此离弃神,不仅使她陷入虚妄的敬拜中,也使自己的道德光景凄凉低下。如今无论何处,当神子民离弃他们的神,不再向他忠心委身守约时,也会落入同样的败坏淫行中(参箴5:3注)。
【何:1:3-9节】
1:3于是,何西阿去娶了滴拉音的女儿歌篾。这妇人怀孕,给他生了一个儿子。
1:4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他起名叫耶斯列,因为再过片时,我必讨耶户家在耶斯列杀人流血的罪,也必使以色列家的国灭绝。
1:5到那日,我必在耶斯列平原折断以色列的弓。
1:6歌篾又怀孕生了一个女儿,耶和华对何西阿说,给她起名叫罗路哈玛(就是不蒙怜悯的意思),因为我必不再怜悯以色列家,决不赦免他们。
1:7我却要怜悯犹大家,使他们靠耶和华他们的神得救,不使他们靠弓,刀,争战,马匹,与马兵得救。
1:8歌篾给罗路哈玛断奶以后,又怀孕生了一个儿子。
1:9耶和华说,给他起名叫罗阿米(就是非我民的意思),因为你们不作我的子民,我也不作你们的神。
【分段标题】
二、何西阿的反映
1、娶了歌篾为妻何1:3节
【分节详解】
神初次指示何西阿就命他娶淫妇
1:2-3神果真命令他的先知去娶一个淫妇吗?有些人不能相信神这样要求何西阿,他们认为这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而非史实。然而,许多人相信这件事是真实的,理由是:(1)根据神的律法,祭司是不得与妓女或离了婚的女人结婚(参利21:7)的,但何西阿并非祭司。(2)另一种可能是,当何西亚娶歌篾时,她还不是淫妇;只是神让何西阿预先知道她将来会不守贞操,甚至卖淫。无论是哪一种情况,何西阿都预知他的妻子将会对他不忠,而他们的婚姻生活就成为北国邪淫犯罪的生动写照。何西阿娶不贞的女人为妻喻示著神与那背弃他的北国以色列的关系。
顺服神的结果竟是受苦受辱?若是如此,我能接受吗?
1:2-3很难想像当神要何西阿去娶一个将对他不忠的女子时,他会有甚么感觉。他也许不情愿,但却顺服了神的旨意。神常会要求他的先知们在非常时刻格外地顺服。神也可能让你去做一些困难或特别的事,若真如此,你将如何回应?你愿顺服他,并相信这位无所不知的神如此要求定有其美意吗?你愿意自己顺服受苦,使你所服事的人受益吗?
【分段标题】
2、代表罪何1:4-9节
①他妻子给他生了个儿子,
神命起名为"耶斯列",因为神要追讨杀人流血的罪,灭绝以列家
②生第二个孩子(女儿)
名为罗路哈玛,"罗路哈玛"―名字意义(不蒙怜悯)
神不再怜悯以色列人,因为罪"不赦免他,他却怜悯犹大家,使他们靠耶和华得救"
③生第三个儿子
名为罗阿米―名字意义:"非我民",是因为以列人不作神的子民,神也不作以色列人的神
【分节详解】
1:4
再过片时,我必讨耶户家……的罪:这节经文很可能指耶户屠杀亚哈王的70个儿子一事(王下10:1~8)。虽然耶户因对亚哈家施行公义审判而受到神的称赞,但他一些行事却不符神意(王下10:30~31)。
1:4
使以色列家的国灭绝:神立刻就要审判并毁灭北国以色列。何西阿也许还亲眼目睹了这一预言在主前722年的应验。那时亚述人攻取了撒玛利亚,掳走了大约10%的人口,并且使剩下的人做了亚述帝国行省的臣民。
执行神的命令要完全并恰到好处,否则……
1:4-5以利亚曾预言,因以色列王亚哈的恶行,他的家族将被剪除(参王上21:20-22)。但是耶户在执行神这个旨意时却做得过火,与神的原意相距甚远(参王下10:1-11)。耶户的王朝也因此受到惩罚,且就在耶斯列谷──耶户屠杀亚哈家族的地方。神说的终止以色列国("折断以色列的弓")的话,在二十五年后应验了──亚述人征服了北国以色列,并将人民掳至亚述。
1:6
我必不再怜悯:"罗路哈玛"(意为"不蒙怜悯")这个名字意味着神因着他的圣洁向一群犯罪悖逆的百姓宣告说,时候已到,他的忍耐将要止息,他必审判他们。
1:7
我却要……使他们……得救:南国(犹大)没有和北国(以色列)一同灭绝。因为希西家王正以悔改和信靠神的心领导自己的国民,所以神那时救他们脱离了撒玛利亚的毁灭之灾(王下19:32~36;赛37:36)。此后犹大王国又延续了136年。
如果神说"你不是我的子民","也不蒙怜悯"时,怎么办?
1:6,8早前歌篾给何西阿生了一个儿子(参1:3),这里她又生了两个孩子,但并未说明何西阿是孩子们的生父,某些圣经译本更暗示何西阿不是这两个孩子的亲生父亲。不管这两个孩子是不是何西亚的,此处的重点在于神为孩子们所取的名字,以表明他对以色列背逆的反应。神对背逆、不忠的态度至今不变,他要求我们完全的献身。
1:9
你们不作我的子民:歌篾的第三个孩子是个男孩,取名"罗阿米"(意为"非我民"),一般认为他不是何西阿的儿子。这个孩子的名字象征着因为不断犯罪、悖逆神并拜偶像,导致与神的立约关系已经破裂了;北国的国民不可能再指望神祝福他们并拯救他们的国家。何西阿借着自己所经历的痛苦而体会到神为他百姓所犯的罪何等痛心。
第一幕:娶淫妇为妻(一2~3a)
第一句话也许是神对先知一系列命令的总题:"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LXX、Vulg.、AV、NEB、Jeremias、Mays、Wolff),或者是一个时间副词子句:"耶和华初次与何西阿说话的时候"。何西阿具体在何时蒙召作先知,我们不知道,书中没有类似其他先知被差遣的记录,如以赛亚(六章)、耶利米(一章)及以西结(一~三章)。据我们所知,当时父系宗族的社会,和一些犹大君王与他们长子的年龄间的关系,可推断何西阿当时很可能还是少年,因亚们和约西亚十四岁就已经结婚(王下二十一19,二十二1,二十三31)45。何西阿正值少年,其经历与耶利米相似,他对神命令的悄然顺服,就显得更突出。
神的话是借着或被(希伯来文为带b的dbr"说话",表示何西阿是信息的代理人)何西阿传递。这一系列的命令不是专对先知个人说的话,而是透过先知向整个耶户家(第二幕)、南北国(第三幕)以及全地和全民(第一、四幕)发话。"去娶妻"是当时婚姻的标准表达形式(参:创四19;出三十四16),第3节中重复的动词,是为了表明何西阿遵行神话语;迅速坚决、完全彻底。这里没有提到恋爱(参二14~15)或聘订(二19~21)的过程,二者在后来再婚信息中有重要作用。何西阿实行神命令时的感受和具体步骤,都隐略未记;只有神大有功效的话语在动工,违逆不顺从祂的话是无法想象的(摩三8,七14~15)。
成婚和随后的生儿育女在第一幕中被当作一件事。原文子句中只有去和娶(收)两个动词,没有其他怀孕或生育的词。虽然妻子和儿女在一章4~9节简述怀孕和生育的过程中出场先后不同,却构成一个完整的启示事件:显示以色列叛逆其立约丈夫耶和华神的恶行。"淫妇"或"淫乱"(原文中用复数形式,表示这种背信不贞是何等反复不断、根深蒂固)最好是依据"从淫乱所生的儿女"这句话来解释。这两点都不是说过去,而是未来。母亲乃至全民的堕落都会殃及所生的孩子。当何西阿娶歌篾时,她极可能是贞洁的,但后来屈服于邪欲,这个起初的命令是后来事实的写照。
第2节用因为引出神自己的解释,即妻子和儿女是全地的表记──既包括北国又包括南国,正如第三幕(一6~7)所言。以这地为大行淫乱、随从偶像者,其意义深长。这地使人记起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创十二、十五、十七章),以及摩西、约书亚和士师带领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占领迦南美地,并定居为业的往事。以色列的地土是神的恩赐,是庆祝圣约的所在,只应全然忠守;这些记忆深深刺痛以色列人的良心。如今这地,连同其上的民众都肆无忌惮地(原文用独立不定词带限定动词的形式,表示极度和过分的行为:大行淫乱)陷入灵性的淫乱中。
第2节藉淫乱一词引伸出双重意思,其中之一确定了一至三章的主题,亦即全书的主题:(1)淫乱可指字面的、由不当私欲引发的行为,常带有金钱或物质收益(参二5,提到所爱之人为放荡的人提供好处);(2)淫乱也可指宗教行为上的不忠,放弃对独一真神的敬拜,随从偶像和外邦宗教的虚无荒诞习俗。何西阿的时代最明显的就是巴力崇拜,这种宗教信仰上的悖逆不忠,才是全书清楚谴责的(参四12、18,五3~4)。
"淫乱"一词字面和宗教两种含义间的关联不容忽视,何西阿信息的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的:(1)妻子实际生活中的淫乱,是以色列灵性生活偏邪堕落的长期实例;的确,二章2~13节审判的信息以呼吁妻子悔改开始(二2),又以生动描述以色列宗教信仰的堕落淫乱(二10~13)结束;(2)在那些宗教节期,肉体的淫乱成了宗教礼仪的一部分,想以此感动使以色列所仰赖之土地富饶的巴力假神(二12;参四12~15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
何西阿对第一个命令毫无疑惑地顺服(3节),是完全地响应神的命令:去、娶(2节;娶,希伯来文为lqh,是选择新娘的意思,参:创四19,六2,十一29,十二19)。有人主张歌篾这名字是一个字根gmr的变体,意为"完成"或"达到",但此说没有获得学者一致认同,也无助于我们对故事的理解。滴拉音一名也是如此,极有可能是歌篾父亲的名字,而不是她家乡的名字。这些名字和三个儿女的名字之间的差别很大:给儿女取名的本意就是要象征审判,也是后面三幕剧的注释。书中对歌篾和她父亲的名字没有加上任何解释,只单单表明一点:故事是真实可信的──何西阿娶了一个身世不详的以色列女子为妻,其名字却深深刻在这声名狼藉的民族中。
第二幕:预表审判的儿子(一3b~5)
故事的情节迅速转而描述神第二部分的命令成就(2节)──歌篾怀孕和第一个儿子出生(3b节)。所有其他细节都从略不记,甚至连希伯来文表达夫妻同房的传统方式"那人和他妻同房"(原文为"他认识她",创四1、17),或"他进入她里面"(同样译为"他和她同房",创十六4)也未出现。
第二幕到第四幕的焦点集中在名字上,人名在耶和华给何西阿的每个命令中,都是直接受词:"叫(原文为阳性单数命令式)他/她名为……",经文解释了第一个名字耶斯列的意思:(1)这是耶户肆行杀戮,强夺以色列政权的地方(王下九21~28、30~37,十1~10),被称为耶斯列流血之地(希伯来文中"血"一词用的是复数,译为"杀人流血";参:创四10~11,哈二8、17);(2)是根据以牙还牙的惩罚之法选定的地方,在这里实施审判,并使惩罚与罪行相当(审判原文pqd,字义为"光顾",积极的意思为"眷顾"、"照顾",如诗八4;消极的意思即"惩罚"或"复仇",如二13,四9、14,八13,九9,十二2)。耶斯列是撒玛利亚和加利利地群山之间的平坦峡谷,临近米吉多峡谷,是巴勒斯坦最重要的战场之一,也是少有几个能布满战车、骑兵、士兵阵容的地方之一(参:士六33,基甸在这里击败米甸人);这里是折断以色列人的弓的最佳地方──以色列曾愚妄地倚靠军事力量而非神的权能。弓是古代一种最精确而广泛使用的兵器。
虽然耶户的继承以色列王位曾受到先知以利沙祝福,并被认可去击杀恶王以登基(王下九1~10),但很显然耶户(主前约841~814年)和他的继承人做得太过分了:(1)他们热中于放纵无度地杀戮;(2)耶户的野心奢望使他属神的使命感荡然无存;(3)他的统治虽遏制了亚哈和耶洗别大力支持的巴力崇拜,却无助于恢复暗利王朝(主前885~874年)时已式微的独一真神崇拜;并且(4)用列王纪中先知兼历史家的话来总结,便是:"只是耶户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就是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只是耶户不尽心遵行耶和华以色列神的律法"(王下十29、31)。何西阿书和阿摩司书所述动荡混乱的政治、宗教和社会生活,是这一公义判决的充分证据。
到了定期(注意第4节中的再过片时,比较诗篇三十七10中相同的话,暗示忍耐和宽容),耶斯列的审判要成就,它也标志着阿摩司竭力攻击(摩七9)的北国荒废衰落(三十年间六位君王沉浮交替)的开始。耶罗波安统治四十年后(主前约793~753年),他的儿子撒迦利雅王权未稳,就被沙龙背叛击杀(王下十五8~12)。击杀身亡的地方带有深意:以伯莲(根据LXX及其他许多版本的读法),是位于耶斯列西南十三公里的一座小镇,也是耶户击杀亚哈谢的山谷的南端(王下九27)。
耶斯列这名字还有另外两方面的含义值得讨论。首先,这个含义丰富的词是象征审判和复和的最佳表记:"神将分散"可以指吹散糠
第三幕:不蒙怜悯的女儿(一6~7)
这里没有提到"给他"(希伯来文lo),与第3节"给他生"有明显的对比,使我们不得不对这个女儿的合法性产生疑问。何西阿是她的父亲吗?此外,措辞的细微差异(8节也有)是否意味着歌篾已经开始了淫行?我们不能确定。较可能的解释是:作者省略了"给他",以增强描写这四幕剧的力度。
不蒙怜悯(希伯来文Loruhama)这名字比耶斯列更可怕,因其语音清楚明确,不必太多解释,它标志着耶和华对他子民态度的急剧变化。这子民(以色列家指北国)的国权曾因神的怜悯恩慈而得以建立,借着祂像父母般不变的眷顾(诗一○三13),而得享强者对弱者所施的仁慈信义(希伯来文"怜悯"为rhm,与"子宫"和"下腹"有关,表示身体和情感的深厚关系)。这种眷顾关爱的基础,是神奇妙的恩赦(申十三17),如今神藉"不蒙怜悯"这名字宣告收回赦免的应许,使审判显得愈发严峻46。
一般认为第7节中有关犹大家的预言,是在撒玛利亚沦陷(主前721年)后,犹大国倾覆(主前586年)前,由犹大文士编纂经书时补述的47。沃尔夫(9页,批注h;21页)提示我们注意第二幕和第四幕都只字未提犹大家,而第7节是"插入语",鼓励读者"将本章中警告危机的话,当作是针对整个救赎历史而发的",不仅仅指北方王国的衰败。这样,我们就可以明白,为什么依靠弓刀马兵争战的以色列被剪除净尽,而"以耶和华为他们神"的犹大国,在亚述帝国的争战掳掠中得蒙保守。
但是,以色列丧失蒙恩权利,犹大则倚靠"保守神子民延续"(Emmerson,p.94)的神怜悯,而得蒙救赎,预示这两种截然不同命运的人仍可能是何西阿。何西阿的信息记录中,有足够证据表明何西阿面对以色列突出的问题──王朝动荡、巴力崇拜的泛滥,和倚靠军事力量及武器的愚妄(二18,十14,十四3),甚觉悲痛沮丧。第7节末讲论聚集战争和武器所用的词汇,是用最强烈的语气:当神命定败局时,人类智慧所能构思、驾驭或运用的任何手段,都不能得胜(箴二十一31)。
关于原文中第7节的地点和含义,安德生的解释应是最好的。他的观点无懈可击,即认为否定词"不"(希伯来文lo~)涵盖了第6b节和7节的动词,在语义上都加以否定,使第6节和7节的基本关系是平行而非对比:以色列和犹大都将面临同样的命运,只是时间不同而已48。把针对"以色列家"(6节,北国)和"犹大家"(7节,南国)的信息看成是平行的,能为紧接在一章2~9节四幕审判剧之后的救赎信息(一10~二1〔原文二1~3〕)中并列的"犹大人"和"以色列人"预先铺路。如果第7节的语义是否定的,则介系词"靠"(希伯来文b)可译为"脱离";但这里所列举的武器是敌方的,神未曾应允他们脱离这些(Andersen,p.155)。
46原文在以下两方面不够明晰:(1)引导第6节最后一个子句的ki的意思;(2)直译为"我将真正为(或"从")他们除去……"的子句中,该语气强烈动词的受词是什么。由于"罪孽"常被用作"除去"(希伯来文ns~;参:何十四3;弥七18;赛二9;诗九十九8)的受词,最合理的做法就是把它当作这个未写明的受词。整句话解释耶和华所作"我必不再怜悯以色列家"的承诺。这种情形下,ki一定指"却要"或"反而",不是针对前一句话作出解释,而是写出一种鲜明的对比。LXX和Vulg.支持沃尔夫ki理解为对立连接词的观点,除此以外没有提供更多线索。
第四幕:象征离异的儿子(一8~9)
这里提到断奶,可能提示两次生育之间有二~三年的间隔(见撒上一21~28;玛喀比二书七27)。这种时间结构一方面显示何西阿家庭生活的延续,另一方面也提示神的宽容忍耐。虽然祂借着头两个孩子宣告了严厉的审判,却还不断显明祂坚忍的爱。沃尔夫(21页)将作者在此插入"她给(罗路哈玛)断奶",及二章7节和三章5节从事"归回"所需的时间间隔联系起来。
第三个孩子的命名标志着审判到达顶峰。"非我民"表示神与以色列的关系彻底改变,整个民族因偏邪堕落,使圣约失去效力。第三个儿子的名字不仅描绘以色列的行为──他们已明确不属耶和华,同时也宣告神因此而转离他们。
第9节"因为"引入的解释,清楚地表达了这一点。此处的语句是针对以色列脱离埃及这重大事件中的两个关键点说的:(1)它撤消了神给摩西的重大应许,即不仅要救赎以色列人脱离埃及的捆绑,也要以他们为祂的百姓,祂作他们的神(出六6~7);(2)神也收回了祂在首次指示摩西的名字中包含的所有眷顾关爱(出三14),因为第9节最后一句话可直译为"我不是你们的自有永有者"──在出埃及记和何西阿书中用的,都是希伯来文~ehyeh(我是)这个词49。神名字的含义之一,是确认圣约有效;摩西领受的"那自有永有者"(Ehyeh,Iam),表示祂不仅是祖宗,也是包括北国和南国在内的全以色列的未来。神不再认同那名字,这是何等大的危机!那直接坦率表达的信息,使这危机显得更加尖锐。在这一系列的表征中,主神头一次直接向人说话。从一章2节到一章9b节,祂只是在向何西阿谈论以色列;现在祂用第二人称复数的形式,向以色列说话,宣告他们给自己带来的极重灾难,及他们迫使祂所作的公义判决。
【何:1:10节-2:1节】
1:10然而,以色列的人数必如海沙,不可量,不可数。从前在什么地方对他们说,你们不是我的子民,将来在那里必对他们说,你们是永生神的儿子。
1:11犹大人和以色列人,必一同聚集,为自己立一个首领,从这地上去(或作从被掳之地上来),因为耶斯列的日子必为大日。
2:1你们要称你们的弟兄为阿米(就是我民的意思),称你们的姐妹为路哈玛(就是蒙怜悯的意思)。
【分段标题】
三、预言复兴
1、神愿以色列再次复兴何:1:10节
⑴人数加增如海沙
⑵成为永生神的儿子
【分节详解】
1:10
必如海沙:北国作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被神弃绝,这并不意味着神忘记了他曾经为着这片土地和这个国家而赐给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应许。尽管以色列犯了罪,神仍有办法使他们恢复儿子的名份;他必使十二支派合一成为一国,同归于一位君王的统管。这重新合一的应许是指着那将要临到的弥赛亚的国度而言的。
【分段标题】
2、以色列与犹大一同聚集
何:1:11节
⑴立首领
⑵余民归回
【分节详解】
1:11
耶斯列的日子必为大日:耶斯列的意思是"神驱散",用在此节中的意思与4节略有不同。神要"驱散"他的百姓(参4节),但以后却要把他们从散居的各地收聚回来,像农夫撒种一样,再次把他们播散到他们自己的国土上。
【何西阿书】第二章:争辩拦阻与眷爱
【分段标题】
3、称呼显神恩何2:1节
⑴称阿米―我民之意
⑵称路哈马―蒙怜悯之意
【分节详解】
神爱他的子民,不愿他的子民犯罪,总是怜悯他的子民。
(一10~二1)
至此作者叙述的语调发生变化:(1)一章2~9节中耶和华是以其命令占主导地位,但在这里祂不再直接发言,而先知何西阿的话更显著;(2)主题转为积极明亮,悉心传达的信息不再是审判,而是救赎。全书中审判宣言和盼望应许的基本结构交迭更换。尽管这里没有用第一人称表达,没有使用二章14~23节,十一章9节和十四章4~5节中用到的"我必",与何西阿在其他救赎信息中的用词明显不同,但这部分信息仍是为全书其他部分预设节奏50。
复和的应许先是缅怀以色列过去与神立约的情景。首先,10a节的内容讲论神起誓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以及他家族的情况:尽管因着神的审判而屡遭毁灭或击杀,使其人数渐少(参:摩五3,六9~10),但是神定会向祖宗信守誓言,重新使以色列的人数不可数算──如海边的沙一样多(参:创三十二12〔原文13节〕,十五5,二十二17)。沃尔夫(26页)提到当时如果将以色列稀少的人数与邻邦如亚述帝国比较,何西阿的听众必会认定这应许的成就,是神亲自运行的神迹奇事。由于10a节和列王纪上三8措词极其相近,这段信息的第一批听众可能会将这应许视为恢复国强民盛的所罗门王国的规模。
接着的应许可说是补叙和解释这不可思议的神迹:国民人数的剧增是与神重建新关系的结果。何西阿用一个他所发明的词组描述这种关系:永生神的儿子(参:太十六16对耶稣类似的描述,罗九26用来描述外邦基督徒)。我们期待的是"我的子民"一词组,现在却意外地听到这话,这有两个重要含义:(1)永生的神才是运作这奇迹的那一位;(2)二章11~12、16~17节中,神预告偶像巴力的失败,把自足和赐生命的属性归以色列的神,以揭示以色列人所倾心的外邦掌生殖之异教虚枉无力。在什么地方(10b节)不论是按逻辑关系译为"代替……而变为"(Wolff,p.27),还是按地理位置,指公开举行的命名礼仪的地方(Andersen,p.203),都显明何西阿竭力地证实过去和将来有紧密联系:神未来的救赎是以复和及超越昔日的救赎为渠道完成的(参二14~15)。
第11节又再次提醒以色列重回昔日圣约,想念王国统一并重设一个首领,就是撒母耳记下七章(参三5,特别明提大卫王)神藉拿单的口与大卫王立约的事。由于罪孽渗透王国,耶和华收回祂的怜悯(见一6~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1,Name=iii.第三幕︰不蒙憐憫的女兒(一6~7)}),所以虽然神的恩慈和信实将得胜,并重新救赎他们,但对耶户家的审判惩罚(4节)却不可变更。王国统一的信息奇妙地冲击着何西阿本身所见南北两国的尖锐矛盾(主前734年的叙以大战,似乎是五8~七16的背景)。一个首领是常用语,用在这里可能是要回避何西阿书中,诸王统治乏善可陈的消极内涵(如七3、5、7、16,八4,九15,十3、7,十三10、11);这位首领必定是从大卫王朝而来(三5;"首领"="王",见诗十八43〔原文44节〕)。
从这地上去(11节)的准确含义极难辨明。首先,我们可以将"这地"看成是在亚述被掳之地,整段勾画出从被逐流亡之地回归的景象。地(原文~ares)这词不带其他修饰名词的单数形式,在旧约中不用来指外邦。从上下文来看,地必是指只要以色列人忠心信守圣约,神就会赐给他们为家业的"应许之地"51。
其次,我们可将子句,他们从……上去(原文lh),看成是一个指军事占领的术语,意思是"他们将掳掠……的财产"。有学者根据出一章10节作出这种推论52,但是将出一章10节作这样解释的证据不足53。
第三,我们也可将"这地"理解成"地下",指死人的疆域(参:创二6;伯十21、22;诗一三九15;赛四十四23),将全段理解为以色列人脱离被掳和惩罚的死地而复活(参:结三十七1~14,紧接以色列骸骨复活的描述后的,便是在大卫王权统治下,以色列和犹大合而为一的预表)。安德生(见209页)将此处(他认为与何五8~六6相吻合)解释为从被掳之地回归,认为这种理解符合"何西阿擅用多层词义的高度语文能力"。
第四,"上去"曾被译作"涌出"(参:申二十九23〔希伯来文22节〕,此词希伯来文为lh),犹如从地里迸发丰富出产一般。这样理解第11节,则它是响应以色列人无法胜数的状况(10节),又是切切展望那时神丰裕的播种──在提耶斯列时曾暗示过这种时光,二章23节也清楚言明"我必将他种在这地"54。
虽然这些解释不尽相同,却是表达同一个基本意思:在以色列昔日光辉的美景之上,又点燃未来复和统一的荣耀;且它还随着神完结公义的审判,成就复和的大工而荣上加荣,愈发光彩辉煌。第11节最后对这种日渐高涨的复和喜讯欢呼感叹:"啊!耶斯列,那日必为大!"(直译)。根据安德生的理解(见209页),希伯来文中ki(通常译为"因为")是"啊"的意思,而耶斯列是一个独立的呼格,并非用来修饰"日子";第11节末了如果这样直译,更能清楚表达这种高涨的情绪,并且准备直接向弟兄姊妹讲述整段救赎信息的结尾。
从耶斯列(11节)开始,每个孩子的名字都依次由审判的表记转为恩典的表记。神在为这些孩子命名时,已包含它们的双重意义:(1)特使耶斯列的意思模糊不清──表示神将在审判中驱散,又将在复和中撒种(见4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0,Name=ii.第二幕︰預表審判的兒子(一3b~5)});(2)另外两个名字首先以"不"的形式出现,说明他们的消极意义只需涂抹笔划,就可挪去──这点准确无误地发生在二章1节。
虽然这里也有点可能是暗指耶斯列地方(有些人将耶斯列的日子和米甸的日子比较,赛九4〔原文3节〕),但,这是一种词形变化,有欢喜栽种,庄稼喜庆丰收的意思,原文中又不断出现与以色列(Israel)这个词极相似的谐音用法。神因耶户家(4节)和以色列愚妄地仗赖军事力量(5节),而加以审判惩罚,它不可逆转,事实上也无法逆转,除非废弃神在审判上所定的旨意。惟一可以逆转的,是神对待祂子民的方式,对祂曾不得不分散的,祂将重新栽种。
如果这是直接针对耶斯列说的(11节),那么原文真正的断句应从第11节的"从这地上去"开始,而第11节的最后一句应紧接二章1节,其内容是对另外两个孩子发布的耶斯列宣言的引言。这些话都不是以个人的立场发布(见前),而是再次以何西阿的家庭事件冲击听众的心,何西阿的困境所散发的审判征兆,向来是他们所轻忽的。
希伯来文中复数祈使语气的称("你们要称"),和复数名词"弟兄"和"姐妹"(RSV根据LXX而将它们改为单数),应该是指复和统一民族中的公众,而非指何西阿的儿女。这个复数你们的改变从一章9节开始。神向以色列(这里仍称为耶斯列)的一些团体口授命令,要他们用一章6~9节第三幕和第四幕中修改后的名字,向全国男女宣告耶和华神的恩赦。名字的改变预示着地位、特征和命运的改变(如亚伯兰改为亚伯拉罕,创十七5;撒莱改为撒拉,十七15;雅各改为以色列,三十二28),使这种宣告更加有力。
【何2:2-5节】
2:2你们要与你们的母亲大大争辩,因为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叫她除掉脸上的淫像,和胸间的淫态。
2:3免得我剥她的衣服,使她赤体,与才生的时候一样,使她如旷野,如干旱之地,因渴而死。
2:4我必不怜悯她的儿女,因为他们是从淫乱而生的。
2:5他们的母亲行了淫乱,怀他们的母做了可羞耻的事,因为她说,我要随从所爱的,我的饼,水,羊毛,麻,油,酒都是他们给的。
【分段标题】
一、与罪大争辨
1、因她不忠丈夫2:2节
①脸上有淫像
②胸间有淫态
【分节详解】
2:2
2~7与你们的母亲大大争辩:何西阿再一次发出了审判的警告。"争辩"是一个法律术语,意思是对某个人提出指控和谴责。妻子和母亲是指整个国家;而以色列国中的民是她转去拜偶像的儿女,他们必须悔改并离弃他们"所爱的"(2:5),也就是要弃绝迦南地的各样假神。
二2~3.
重复"争辩"或"将案件陈明控告"的命令,标志着悔改的最后机会。歌篾恶行昭彰的罪孽必须受到对付。否定平行句她不是我的妻子,我也不是她的丈夫,是有法律效用的,因为在中东离婚决议是由丈夫一人宣布奏效,妻子被迫接受。但第2节仍存逆转初衷的可能(7节亦然),并且第3节用免得一词,那是引述一种潜在的威吓,不是无可变更的判决。它表明一方只是在酝酿筹划离异,尚未作最后定夺,以此催促孩子与母亲争辩56。
描绘歌篾偏邪不忠的名词,在原文中都是复数形式,可能暗示其恶行深重,屡犯不改(见一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29,Name=i.第一幕︰娶淫婦為妻(一2~3a)}),但更可能是指那些标志淫荡的东西或装饰。她应该从脸上和胸间除掉它们,以此表明内心真实的改变。她实际使用的装饰品或标志,可从耶利米书四30寻得一些经文线索,那里显然在勾画一个衣着、妆饰、打扮过分妖艳的妓女之像。而雅歌一13,佳偶将她良人的拥抱比作"怀中的一袋没药";创世记三十八15,犹大认定他玛是妓女,"因为她蒙着脸"57。这里让她除掉(直译为"让她脱掉",何二2)的东西,可以从二章13节(见注释)中知道可能是环饰(鼻环?)和其他妆饰,这些都是预备挑情淫荡之物。
免得(3节)一词导出歌篾所面对的一系列管教的危机,除非她与淫乱及其网罗清楚决裂,否则将遭致赤身露体,与现今生活的祝福无分,在旷野之地冒死。亚述人对违法行淫妓女的一种处置,就是公开暴露其淫行,并加上体罚58。赤身露体是公开羞辱方式的一部分(参:伯十七6,原文用ysg;另见何二3中的第二个动词,有讥讽奚落之意),正如耶和华在以西结书十六37定意使耶路撒冷蒙羞一样:"我要聚集他们从四围攻击你,以将你的下体露出,使他们看尽了。"(参:结二十三10)。
使她……像她出生之日(思高)既指向从前又面向将来,与我剥她的衣服并列,是将前句复述和强调。这可能与旷野和干旱之地(参:耶二6)有关,那里曾重提以色列人在旷野的干渴经历(如:出十七1~7;民二十2~13)59。关键在于她出生之日有双重意思:(1)歌篾是赤身露体诞生到这世上;(2)以色列的诞生之日,即耶和华使她成为祂的子民,出离埃及,在旷野飘流的时候。从上文下理看,旷野显然是指出埃及(何二14~15),不该是其他任何可能的解释,例如认为旷野指干旱遍布大地的惩罚(Mays,p.38),或是中东地区指民众不能生育的惯用语。她出生之日表明信息焦点从歌篾与何西阿的关系,开始转移到以色列与耶和华的关系(Andersen,pp.225~227),介系词像指"好似在"旷野和干旱之地的意思(参Andersen,pp.225~226)。
【分段标题】
2、对妻的提醒2:3-5节
①免得被剥衣服(羞耻)
②免得如干旱之地(干渴而死)
【分节详解】
2:5-7以色列人崇拜假神,特别崇拜他们相信能控制气候、掌管农业的巴力,而不敬拜供应他们衣、食、住的真神。所以神用荆棘堵塞以色列的道,筑墙挡住他们的路,让崇拜偶像的结果令他们大大失望,藉此使他们归向真神。不管以色列如何叛逆,神仍然信实且满有怜悯。耶和华继续向他的子民展开双臂,甚至在他们恣意妄为的路上阻止他们,使他们回转归向他。
二4~5.
正如神在一章2节清楚指明的,孩子都被缠裹在母亲的罪孽和审判中。以色列作为一个民族(母亲),她的所作所为都会深深烙在每个个人或群体(儿女)身上。"从淫乱所生的儿女"至少有三种含义:(1)儿女的身分不合法,何西阿/耶和华不是他们的父亲;(2)儿女自己也涉足淫乱,注意四章13~14节对祭司和他们女儿行为的描述;或(3)儿女被母亲的淫乱玷污。尽管以上三种含义都有些道理,但第三种的可能性最大,其他两种欠缺具体明证。正如亚干家庭受罚所示的(书七22~26),个人和集体的罪彼此牵连,向来是以色列人的观念。儿女生活的整个背景及生活圈中的主要人物,都身陷邪恶淫乱之中,这种羞耻和罪恶将他们一切福祉剥夺净尽,以致他们的父亲要被迫收回怜悯。审判信息中的明确声明,便是女儿的名字:"不蒙怜悯"(一6)。
在这些谴责声中,没有具体讲到儿女的不良行径:儿女牵涉淫乱的惟一解释,是他们母亲的行为(5节),引述她自己的话语作为指控她的部分证据。她大肆渲染并公开追逐所爱的诸巴力,并坚信是他们赐给她一切生活所需──大麦或小麦作成的饼;灌溉或饮用的水;保暖或作衣物的羊毛和麻;作饭、点灯、医疗、化妆和宗教礼仪用的橄榄油;诸如啤酒或葡萄酒的"酒"精类饮料。
直接引用以色列人偏邪行恶的话,可更清晰地感受到他们恐怖的淫乱行径。以色列人曾追随诸巴力(见二13注释),那是当地人对迦南异族掌生育之神的称呼(直到8节才点明)。他们也曾参与异族的祭祀礼仪,想以淫乱的恶行达到土地丰产的目的;他们又错误地将耶和华在大自然的恩赐归功于诸巴力60。以色列人以分词的形式罗列获得的礼物,那全然是为供奉诸巴力而作的颂赞辞(一段献给耶和华的类似诗句在诗一三六25:"赐粮食给凡有血气的那一位"。)他们将所得的一切恩惠都据为己有,全然显出贪婪无垠,每个名词都加了表示我的的希伯来文后置词。从这一点看出双重错误:他们错认施恩者;并作贪婪自私、逞强霸占的接受者。这段令人胆颤心惊的审判信息中,部分内容便是神亲自修正这两方面的错谬,将永属于祂也本属于祂的夺回(8~9节)。
【何2:6-7节】
2:6因此,我必用荆棘堵塞她的道,筑墙挡住她,使她找不着路。
2:7她必追随所爱的,却追不上,她必寻找他们,却寻不见,便说,我要归回前夫,因我那时的光景比如今还好。
【分段标题】
二、神的拦阻要她归回
1、荆棘堵道2:6节
⑴挡住她
⑵找不着路
【分节详解】
2:6
因此,我必……堵塞她的道:神在此应许要在以色列人的路上设置障碍--不是为了灭他们,而是使他们醒悟,认识到回转归向神是更好的出路。为了我们亲爱的尚未得救的人,我们可以求神给他们一些难处,好使他们认识到,归向主和主的美善远胜过沉沦在罪的痛苦之中。
二6~7.
宣告以色列因贪婪的偏邪追求而遭致的相应惩罚(用因此导入,见九14,十三3),就是将她与所爱的隔离──这是藉挫败来惩罚的一个例子(见五6)。这种惩罚虽然令以色列深感烦闷苦恼,它的目的仍是积极的,且充满慈悲怜悯:(1)这样可将她从任性妄为的冲动中挽回,以免给她自己和儿女带来更深的伤害(6节);(2)这是要冷却她追随诸巴力的热情,以便能回心转意归向耶和华(7节)。神用荆棘和石墙(参四16,神必须用强而有力的手腕方能挽回如此"倔强的母牛")堵塞她通向偶像神龛的道路,并割断她与诸巴力偶像的相会,以此强迫她谨守贞操,预表第五幕第二部分(三3~4)管教和节欲的阶段。从第6节开始的"你们瞧吧!我"(现中)可以看出耶和华坚决地规限、管教以色列;事实上,石墙也是祂所筑的61。
即便如此,以色列偏邪的热情依旧高涨(7节),她追随(直译为"穷追不舍,直至捕获")外邦异教崇拜,并从中寻求满足的欲望依旧强烈。但从神而来的阻碍挫败了她追寻的步伐,最终被剥夺净尽;这时又重引她的原话(5节),现在不再是她有罪的证据,而是她悔改的凭据:"我要归回"(见三5,六1,十四1)。两处直接引语的起始方式都别有用意──用我要去(在希伯来文中,"让我去"或"我想去"语意比"我要去"更重),但又分别去到两个不同的世界:第5节,进到巴力崇拜的狂欢淫荡中;而第7节,进到前夫,即真正的丈夫──永生神的美好光景中。
【分段标题】
2、使她归回前夫2:7节
⑴所爱的得不到
⑵寻找的寻不见
【分节详解】
2:7
正如歌篾可能在认为跟著何西阿会比较幸福时重回丈夫怀抱一样,人也常在无法承受人生的挣扎时归向神。因失意沮丧而归向神总比与神对抗好,但因出于感谢的心而归向神就更好了。
【经文】
何2:8-13节
2:8她不知道是我给她五谷,新酒,和油,又加增她的金银。她却以此供奉(或作制造)巴力。
2:9因此,到了收割的日子,出酒的时候,我必将我的五谷新酒收回,也必将她应当遮体的羊毛和麻,夺回来。
2:10如今我必在她所爱的眼前,显露她的丑态,必无人能救她脱离我的手。
2:11我也必使她的宴乐,节期,月朔,安息日,并她的一切大会,都止息了。
2:12我也必毁坏她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就是她说,这是我所爱的给我为赏赐的,我必使这些树变为荒林,为田野的走兽所吃。
2:13我必追讨她素日给诸巴力烧香的罪,那时她佩带耳环,和别样妆饰,随从她所爱的,却忘记我。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段标题】
三、显露人的丑态
1、因人忘记神赐五谷2:8节
【分节详解】
2:8
不知道:以色列人认为他们五谷丰登的美福是巴力(迦南人的神祗)所赐,却不知实际上是神的怜悯和恩典使他们享受各样的美物。因此我们须随时留意神赐给我们的恩惠和福气,并心存感恩,若我们不如此行,就等于迈出了远离神的第一步。
【分段标题】
2、因人忘记神加增金银2:8节
【分节详解】
2:8在绝大多数社会中,财富丰厚是成功的象徵。当时的以色列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歌篾也许已积蓄了不少金银。然而,歌篾并没意识到所有的财富都是何西阿给她的,就好像以色列人不知道神是赐恩惠者一样。歌篾和以色列都在追求情人和假神时,任意挥霍他们所拥有的财富。你怎样运用你的钱财?是用神赐给我们的财产来荣耀他吗?
【分段标题】
3、人却供奉巴力
4、神也必毁坏她的葡萄园2:9-12节
【分节详解】
2:11
我也必使她的宴乐……都止息了:神本希望以色列人在各圣日圣会中欢喜快乐,享受他的祝福;而他们却将这种庆贺变成自娱自乐的欢声和空洞无益的笑语。神所定的节期已不再是他的节期,反成了"她"的(也就是以色列的),成了徒有其表的宗教仪式所包裹的纯粹的社交聚会。
2:12以色列人沉迷于崇拜偶像之中,以致他们相信自己的葡萄园和果园("她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都是来自异教之神的。他们忘记了以色列全地都是神所赐的(参申32:49)。今天,许多人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神以外的人和事──幸运、勤奋、聪慧、交际广泛;当你成功时,你归功于谁?
【分段标题】
5、爱已所爱的,却忘记神2:13节
【分节详解】
2:13巴力是迦南诸神中最主要的一个,人们用他的名字来代表所有在以色列领土上的假神。以色列人没有按照神的命令废除偶像和异教的崇拜,反而容忍、甚至参与对巴力的崇拜。百姓敬拜巴力,往往是受了昏君的影响,以色列王亚哈就是其中的带领者。先知以利亚曾与亚哈所雇的先知一决雌雄,证明神的力量远超过巴力(参王上18章)。
【经文】
何2:14-23节
2:14后来我必劝导她,领她到旷野,对她说安慰的话。
2:15她从那里出来。我必赐她葡萄园,又赐她亚割谷作为指望的门,她必在那里应声(或作歌唱),与幼年的日子一样,与从埃及地上来的时候相同。
2:16耶和华说,那日你必称呼我伊施(就是我夫的意思),不再称呼我巴力(就是我主的意思)。
2:17因为我必从我民的口中除掉诸巴力的名号,这名号不再提起。
2:18当那日,我必为我的民,与田野的走兽,和空中的飞鸟,并地上的昆虫立约。又必在国中折断弓刀,止息争战,使他们安然躺卧。
2:19我必聘你永远归我为妻,以仁义,公平,慈爱,怜悯聘你归我。
2:20也以诚实聘你归我,你就必认识我耶和华。
2:21耶和华说,那日我必应允,我必应允天,天必应允地。
2:22地必应允五谷,新酒,和油,这些必应允耶斯列民(耶斯列就是神栽种的意思)。
2:23我必将她种在这地,素不蒙怜悯的,我必怜悯,本非我民的,我必对他说,你是我的民,他必说,你是我的神。
【分段标题】
四、先罚后爱(蒙眷爱)
1、劝导她2:14节
【分节详解】
2:14
后来我必劝导她:何西阿书是把对审判的警告以及对盼望和复兴的应许交织起来而成的信息。前两次的"因此"(6,9节)都论到审判;现在神却展示出一幅伟大奇妙的画面,形成鲜明对比。他仍要照着他的恩典呼召以色列人回转。正如神当年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入旷野,在那里颁布律法,并引导他们进入了应许之地,现在他要再次带领以色列人脱离他们罪的埃及,进入新的旷野,并在那里引导、指教他们,使他们复兴。
【分段标题】
2、安慰她2:14节
3、赐她葡萄园2:15节
4、又赐指望的门
【分节详解】
2:14-15神应许:(1)将以色列民领到旷野,使他们不致分心,以便与他们沟通。(2)将困苦的时光变为希望的时刻。亚割谷(意为"麻烦")是亚干违反神的吩咐,藏起战利品而犯罪的地方(参书7章),因亚干的罪,约书亚的军队在攻打艾城时惨败。神甚至利用惨痛教训来制造机会使人归向他。当你面对困难和考验时,要记住不论在顺境或逆境,神都对你说话。
二14~15.
原先主动提出的审判和盼望的话语间带着张力,现在却软化为爱的语言。劝导她在语义上如此强烈,甚至有诓哄(士十四15,十六5)或引诱(出二十二16)的意思。对她说安慰的话(字义为"在她的心上说"),可用来指浪漫爱意的情景(创三十四3;得二13);以色列对这种爱恋的响应必定是"是的",就像从前在出埃及后的蜜月期一般(参:耶二2)。
在这番爱的话语中,交织着对出埃及往事的怀想:旷野是耶和华用慈爱随同他们的地方,他们将远离树影下献祭崇拜巴力之地(参四13),就如远离在埃及做砖的苦工一样。在旷野沙漠之地应允的新婚聘礼将再出现,并且耶户在迦南地的强暴统治,也将改换一新:耶和华神而非巴力所赐福的新葡萄园将硕果累累。过去近五百年中,在艾城因亚干违命使所有对象被烧的亚割谷(意"连累",书七26),将以一个新名字和新开始来归属以色列──"指望的门"(宽阔敞开的门户,比较耶三十一17;哀三29)71。按何西阿所述,神对旷野经历的记忆是痛苦的(九10,十三5)。最后提到出埃及(Exodus,字义为"上来",参一11"从这地上去"),因为它包括两个历史事件,即旷野的飘流和夺取迦南,突出概括了在这过程中人们曾欢呼颂赞神永恒的爱。
从埃及地这句话预告了埃及在何西阿信息中的重要地位。正如第15节,埃及可能是追念神的慈爱拯救一个受压制民族的标记(十一1,十二9、13,十三4);但对于何西阿信息的听众而言,埃及却相反地隐含着再受压制捆绑的危机,不能再脱离埃及(参七16,八13,九3、6,十一5、11)。除了第一段外,在所有段落中,埃及总是和亚述这个可能征服全地的大国相提并论。作出这种配对的原因从某种意义而言,是将埃及喻指亚述在除灭何细亚的统治(王下十七1、6)前几十年,以色列对亚述及埃及模棱两可的外交政策。何西阿精心挑选一些词,讥讽这种游移不定的政策(七11,十二1)。放弃忠心于耶和华神而投奔任何大国,都必招致灾难。以色列考虑到从前脱离了埃及为奴之地,如今又有再归回埃及的危险,就应遵循更明智的路线,而不应在政治上含糊躲闪。
【分段标题】
5、聘你为妻2:16-19节
6、使你认识神2:20节
【分节详解】
2:16直到犹大人被掳,整个民族才开始醒悟,并放弃偶像归向神;直到神通过弥赛亚耶稣来统治世界,神和他的百姓之间的关系才会恢复。那时,神不再像人的主人,而像个丈夫(参赛54:4-8),神人关系会更深厚、更亲密。虽然我们对这种关系所知有限,却可透过婚姻关系来体会。…
2:19-20总有一天,人不可能再对神不忠,因为神要以他那完美的公义、公平、慈爱、怜悯和信实来坚固我们与他的关系。在何西阿的时代,婚约不只是一纸简单的婚书,而且是一个有约束力的合约,是双方为了未来永久的关系而作出的重大承诺。这里,神应许的是神人关系的一个崭新开始,而不是在陈旧契约里作出的一个临时修改(参耶31:31-34)。
2:19-20神赐给他的子民的结婚礼物,在何西阿时代是丰盛的怜悯,在今日亦然。神原谅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称义,并不是因为我们的优点和功劳,因靠我们的努力根本无法达到神对于道德和属灵生命的最高标准。神仁慈地接纳我们,宽恕我们,把我们引到他的身边,使我们可以和他有个人的、亲密的交通。
2:20
以诚实聘你归我:在旧约时代,订婚是一种立约委身确定关系的形式,与结婚具有一样的效力。神在此应许要以他的救赎大爱聘以色列归他,使他们复兴,并使他们与他亲近,好实实在在地认识他。反过来,神盼望在他的子民身上看到正直、公义、良善、信实和坚定的爱。同样,神也希望我们向他忠心,并向他人有无伪的爱心和体恤。
二16~17.
当巴力崇拜的遗迹从全地除尽之后(见二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巴力偶像的影响),富饶的葡萄园和盼望谷才有可能展现。那日(见一5,二18、21)将这一层意义上的拯救与前面一层联系起来:把清除所有与巴力有关之物当作一次全新的出埃及,它将带来光明的前程,并从耶和华说这个神晓谕的常用形式,而可见其确定无疑(见一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3,Name=v.蒙恩得救的宣言Ⅰ︰指望初現(一10~二1)})。紧密相连第14~15节和16~17节的另一事物是婚姻,神预见甚至命定的,不仅是以色列人不再用巴力("主"或"主人")称呼耶和华,更是要赐给以色列一份礼物,就是更亲近、更温馨地称呼耶和华为我夫〔我(特别)的男人,参二7;创二23~24〕。这后一次的出埃及并夺取应许之地,将比前一次更有荣光。以色列在那日的光明未来中,将比任何时候与神更相亲相爱。
我夫这个新名字驱逐旧名。除掉名号,意味着根除诸巴力任何存在形式及可能带来的影响,使它们的价值扫地,它们本来也虚妄无益72。第17节末了令人回想起总括审判信息的第13节。"而我,他们却忘记"(二13),以色列全心追逐与她所爱的巴力行邪淫,现在却变成"这名号(诸巴力的名号)不再提起"。这句预言按字面意思应验,便是以色列文士有时热中将以色列人名中的"巴力",用另一个表示"羞耻"的近似词"波设"boset代替(参米力巴力,代上八34;米非波设,撒下二十一8;何九10;似乎都作过这种替代,参RSV的边注)。
二18.
审判信息中的两个特别威胁情况,因着确定无疑的圣约而得到逆转,其结局是彻底的安定平稳:(1)以色列人不用再害怕田野的走兽、空中的飞鸟、爬行的毒蛇危害人和庄稼(参二12,定意毁葡萄园的判决;另比较摩五19);(2)神不再容许敌国的军事入侵,所有战争的武器,如弓、箭和其他战具(希伯来文战争,milhama就是这个意思;参一7;诗七十六3;赛三25,二十一15;并见F.Zorell'sLexiconHebraicum)73都将被折断,并远离以色列国土。
当那日,使这一应许、前面的应许及应许中最激动人心的第21节浑然成为一体。野兽的危险和战争的蹂躏,在旧约其他地方也提到(如:伯五19~23;耶十五2~3);战争既意味着荒废重要的田地,又意味着毁坏用来防御动物侵扰的城墙和望楼。地上所有居民("使他们",RSV为了与第19节的代名词保持一致,译作"使你")明显都将饱受这两方面的威胁。此处用第三人称复数代名词(参"我要使他们安然躺卧")将以色列描述成一个无力抵御灾害的个人和家庭的组合,又用第二(19~20节)和第三(17节)人称阴性单数代名词,表示以色列是耶和华的新妇。
毁坏所有战争武器的画面,直接反映了一章4~5节审判宣言的第二幕,以及一章7节不以军事干预手段救拔以色列和犹大的允诺。耶斯列名字中蕴含的审判信息,必然带来战争的入侵──以亚述的弓折断以色列的弓。但现在到了二章18节,神已定意要将亚述人和其各式战争兵器从以色列国土中除净。我们可想见这种应许怎样使以色列人心存欢喜炽热的盼望,从主前七四三年到主前七二一年撒玛利亚最终沦陷,以色列人年年不断地饱受亚述弓箭的螫刺之痛。
何西阿以约的形式表达神的应许,一方面是为了确保其神圣庄严,另一方面也与先前的约首尾呼应。约的价值是一经立约双方认可,就至死生效(参:创十五7~20;耶三十四18~19),"立约"这动作即维护这种效益:"起作用"(或作"生效"、"割",希伯来文krt;见二18,十4,十二1;希伯来文2节)。第18节在圣经中最接近的平行经文,是创世记九9~10和以西结书三十四25。神与祂的创造之物达成一个协议,为其子民提供永久的福祉,受造之物彻底地和睦相处,令人回想到创世记一30的伊甸园,即人类最初叛逆,使和谐美丽变得杂乱无章前的情形(创三15,十七~十九;参:赛十一6~9,三十五9)。
约(希伯来文brit)一词很可能与"结合"或"维系在一起"有关,这方面的含义与何西阿对这个词的另外两种用法不同:(1)指与别国所立不明智或狡诈的盟约或合同〔十4,十二1(希伯来文2节)〕;(2)回述当初耶和华在以色列人立族建邦时颁布的约,及有关条款〔六7,八1;两处都用到"违反"(希伯来文br)一词,描述以色列人若无其事地践踏了义务〕。未来需要有个由耶和华拟定,且因神的主权而确实有效的新约,这也是第18节开始提到的,虽然这一点的确切内容和广泛意义是等到受何西阿的观点和侧重点影响重大的耶利米(耶三十一31~34),才剖析阐明。
二19~20.
代名词从他们转换到你(第二人称阴性单数),又从谈论平安转到谈婚配,都说明这一段与第14~18节和第21~23节的内容有别,虽然内容与前后两段紧密相关:(1)它使第14~15节神和以色列的全新关系变得具体,且这关系与从前因以色列的罪而被破坏的连结关系有分别;(2)它使第16节新名字"我夫"所表征的联合关系更亲密无间,完全彻底;(3)它反映了第18节通过新约而带来的和平安稳的景象;(4)它引入以孩子名字意义更改为重点的第21~23节情节。
第19~20节的焦点集中在表达这种新关系的法律和盟约属性。聘比"去娶"(一2),"去爱"(三1),"说安慰的话"(二14)……或"她将应声"(二14~15)更正式。在以色列人的婚俗中,聘为妻包括与亲戚监护人达成协议(撒下三12~15),其中包括求婚人应交付新娘家庭的恰当聘礼数目(撒下三14)。在聘妻和正式履行婚姻关系之间有一段时间(申二十7,二十八30),但这段时间她在法律上属于未婚夫(申二十二23~27),并且将终身属他(正如:何二19中永远一词的意义;参:出二十一6)。何西阿从三方面使用这个术语,充分显示了耶和华与以色列订婚是坚定、不可更改的。
从语法上看,五个修饰这种关系的名词,可看作是耶和华付给其新妇的聘礼(希伯来文介词,以,撒下三14意义相同),但这在立约的细节方面却不能强作解释,耶和华给谁付这样的聘金?祂是以色列惟一的父母。这些词语要表达的是,耶和华会给予这立约关系所需的一切东西,凡足以称为约的,都有忠诚、正直和爱的印记。按祂彰显的完全丰盛,祂将责无旁贷地成为祂新妇圣洁信实的主。
仁义和公平是这种关系的头两个特点(比较摩五7、24,六12)。仁义表明耶和华将忠诚地扮演祂在约中的角色,就是作为主神和救主所应有的一切,并且以能力、信实和正直待她。原文中用的词是sedeq,指出神属性中的正直(伯三十六3),祂公义的职责(耶十一20),及在敌人攻击(诗三十五24、28)时竭力为新妇申辩或拯救她。公平指耶和华与子民的关系公平廉正,祂的作为既不兴之所至,也非任意妄为。祂子民顺服行正时祂敬重他们,当他们偏邪行恶时祂必管教。原文用的是mispat,表示祂旨意的严正(创十八25),祂仁慈地为哀怨苦情伸冤(赛三十18),及祂热望在全地为受造物寻求最大的利益(诗三十六6)。
慈爱和怜悯是后两个特点。慈爱(原文意为恒常不变的爱)与约的忠信本质相辅相成,表达主在态度和行为上是完全自由地向祂子民立誓。希伯来语hesed一词指主神的带领和保守(出十五13),定意拯救(诗六4),施恩赦罪(诗二十五7)或信守约定(申七9、12;弥七20)。怜悯一词闪烁着温柔、仁慈之光,特别是向软弱、困难和受压制的人显示怜悯之恩。希伯来语中用rahmim一词,令人联想起同字根的女儿的名字(一6~7,二1;参二23)。这是个极有感染力的词,与子宫一词有关(创四十九25;何九14),并且传达出一种母爱似的深沈情感;旧约圣经常用这种情感描绘耶和华神(如撒下二十四14;赛六十三7、15;耶十六5),多过指人(箴十二10;摩一11)。
诚实是订婚的最后一样聘礼,表达耶和华所有话语和行动,特别是圣约中应许的完全可靠和真实。希伯来语~muna用于审判后的复和(哀三21及下),祂作为的纯全(诗三十三4),祂信实难以测度的高深(诗三十六5)和长阔(诗一○○5)。何西阿对神属性特点的五重修饰,与以色列赞美诗中的用词一模一样,后者没有提到怜悯(如:诗三十三3~4,三十六5~6,八十九14)。
整段信息以一句干净利落的应许推向高潮:你就认识我耶和华(20节)。虽然认识指婚姻关系中的亲密无间(创四1),这里更意味着新妇将以新郎那样对盟约条款热情忠诚的委身之心来回应新郎。何西阿在二章8、13节已说过以色列目前对神缺乏忠心,在四章1、6节,五章4节,六章6节有进一步的论述。认识耶和华的核心,就是对圣约忠诚和顺服,而这些特点也借着神对婚姻所承诺的应许,准确地表现出来。神向以色列所允准供给的,正是神向以色列所求的忠实委身:公义就是以色列能够持守圣约的所有要求,且神人之间都相互持守约定(十12);公平指保障团体中每位成员的权利(十二6);慈爱指将圣约的恩惠扩展到那些耶和华神也同样对之心怀善念的外邦人(四1,六6,十12,十二7);怜悯指对人温暖的关切,特别对那些身陷困境之人的关切(何西阿书只在此处提到);以及诚实──恒久不变地信守应许,履行义务和延续正直行为(何西阿书只在此处提及,但比较四1的另一个同词源的词~met,和合本同样译作"诚实")。何西阿与歌篾再婚(三1~2),表明以色列深切需要神的聘礼并认识祂。
【分段标题】
7、与神和好2:21-23节
①不蒙怜悯的必蒙怜悯
②非我民而成子民
③不认神而成为我的神
【分节详解】
2:23
将他种在这地:神带领他的百姓出埃及的目的是为了与他们立约(出19:4);这也是他向全人类素来所存的旨意。新约圣经引用了这节经文的后半部分证明外邦人将要做为新以色列人归入神的教会(罗9:25~26;彼前2:10)。
二21~23.
两个重大的应许使救赎信息(二14~23)荣耀地归结:恢复地里丰裕的出产,并宣告更改孩子姓名所标志的救赎。重提耶斯列之名,将这些应许连结起来(22b节);神从字根上宣告这种丰收,那也是改换新名的新结局之始。表末世的用语那日和表晓谕的表记耶和华说(21节),将这部分和前一部分连结起来(比较一16、18),并且赋予它一种神圣权威,与全天地的信息和再立圣约的应许相称。
地土丰产的应许,令人回想起审判信息中的剥夺净尽(二9、12)。这串应允的连接顺序独具匠心,从何西阿到众雨的来源──"天",又从天到五谷的来源──"地",从地到五谷(五谷、新酒和油,见二8),从五谷到耶斯列──后者和以色列是谐音字,也是在这个万物荣昌都归源于神的世界,对诸巴力一记迎头痛击。全剧的关键在于以色列乐意向神应声,在第15节我们讨论过这一点对整个救赎工作的重要作用。当以色列能够响应耶和华亲切的慈爱时(14节),神就渴慕应允祂百姓而使地土丰产。旷野飘流的阶段已经过去,对葡萄园的应许(15节)就要成就。应声可理解成针对哀哭祈求,而以喊声或手势作出回应。我们甚至可看到这种哀哭祈求之声在上腾──耶斯列(以色列)对谷物,谷物对田地,田地对天,天对耶和华的迫切祈求──神在诸天之上回应了这些祈求。
耶斯列这个名字双关语的用法,在"我将他种在这地"(23节)的应许中仍在继续。代名词"她"从第19~20节都指以色列,耶斯列和以色列(22节)是一对谐音字74。这几节逆转了一章4~5节审判的危机,是一章10节中耶斯列姓名正面意义的用法。除此之外,它也表明耶和华使地土丰裕出产的恩赐(比较民五28,希伯来文zr指怀孕)。不蒙怜悯的名字(参一6~7)毋须任何响应就自行更改,而非我民的名字(参一8~9)的改变,却以百姓的响应为前提,这似乎显示出需要有立约的礼仪(比较耶三十22,三十一1;结三十六28,三十七23;亚二11,八8)。这部分救赎以以色列在旷野的回应开始,亦以此告终(15节)。这一部分将审判信息改变,又提到孩子名字的变更,是一章10节~二章1节的预言盼望信息的扩展(参一10~二1注释之后"预言的应验"{\LinkToBook:TopicID=134,Name=增註︰何西阿預言的應驗}),并且将一章10节~二章23节与一章2~9节连为一体(新约引用更改后的姓名,参:彼前二10和罗九25,见一章10节~二章1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3,Name=v.蒙恩得救的宣言Ⅰ︰指望初現(一10~二1)})。
【何西阿书】第三章:不忠神神还是爱
一、有情人,不忠丈夫
【经文】
何3:1节
3:1耶和华对我说,你再去爱一个淫妇,就是她情人所爱的,好像以色列人。虽然偏向别神,喜爱葡萄饼,耶和华还是爱他们。
【分段标题】
1、偏向别神
2、喜好吃美的
3、神扔不丢弃
【分节详解】
何3:1节
你再去爱一个淫妇:此时何西阿要以新的方式表述神对以色列的爱。显然,歌篾为了再去行邪淫,拜巴力,便离弃了自己的丈夫;然而,何西阿尽管痛苦心碎,却从未放弃对她的爱。他一定要再去找回她,倾述自己对她的关爱之情。同样,尽管以色列因偏向别神,喜爱"祭祀的葡萄饼"而令神的心极其伤痛,但神仍恒久地爱着他们。
二、买赎回来(归丈夫)
【何3:2-5节】
3:2我便用银子十五舍客勒,大麦一贺梅珥半,买她归我。
3:3我对她说,你当多日为我独居,不可行淫,不可归别人为妻,我向你也必这样。
3:4以色列人也必多日独居,无君王,无首领,无祭祀,无柱像,无以弗得,无家中的神像。
3:5后来以色列人必归回(或作回心转意),寻求他们的神耶和华,和他们的王大卫。在末后的日子,必以敬畏的心归向耶和华,领受他的恩惠。
【分段标题】
1、要为丈夫独居(以色列人独居无君王)
2、不可行淫(以色列人归回)
3、不可归别人为妻(以色列为归向神)
⑴存敬畏的心
⑵领受恩惠
【分节详解】
何3:2节
买她归我:歌篾很可能负债累累,照着律法所许可的,她沦落到卖身为奴的地步;然而,何西阿却以极昂贵的赎价把她买了回来。何西阿此举正表明了神对罪人的救赎大爱。罪人无法自赎、自拔或自救;我们惟一的指望就是神的恩典。
3:2歌篾显然自己生活了一段时间。为了谋生,她也许卖身为奴,也许给别的男人作妾。无论哪种情况,何西阿都要将她赎回。赎金低得可怜,可见除了何西阿,歌篾在他人眼里几乎一文不值,但何西阿仍爱著她,犹如神爱以色列一样。无论我们沉沦有多深,神都愿意买赎、拯救我们,使我们靠他重新振作起来。
3:3此后,何西阿再未提及歌篾。歌篾的独居预示了神将如何处理北国(5:6,15)。背叛神是危险的。没有神的慈爱和怜悯,我们将毫无希望。
3:4神要使以色列人远离他们所热衷的拜偶像活动。祭物和供神像是敬拜偶像的一部分;此处的以弗得不是祭司专用的背心,而是假神崇拜中的象徵;神像是外邦家庭的守护者,对耶和华神的选民来说,家中绝对不应摆放。
3:5
后来以色列人必归回:经过多年没有君王、没有献祭的岁月,以色列人必将回转归向神,并归向他们大卫家的王,即弥赛亚。他们必会谦卑己心,敬虔懊悔(林后7:10),并承认自己真需要救主耶稣。
【何西阿书】第四章:神责罚以色列人的罪
一、神与人争辨
【何4:1节】
4:1以色列人哪,你们当听耶和华的话。耶和华与这地的居民争辩,因这地上无诚实,无良善,无人认识神。
【分段标题】
1、因人无诚实
2、无良善
3、无人认识神
【分节详解】
4:1
争辩:从本章以后,作者开始详细地论述以色列的罪。其罪的根源就是不认识神、不明白经上的话(参下一条注释),罪恶暴行空前猖獗,恐惧悲哀笼罩遍地(2节)。任何一个民族若不尊神和他的话为至大权柄,就必要遭受罪恶暴力日渐猖狂的侵袭。
二、人的罪性
【何4:2-3节】
4:2但起假誓,不践前言,杀害,偷盗,奸淫,行强暴,杀人流血,接连不断。
4:3因此,这地悲哀,其上的民,田野的兽,空中的鸟,必都衰微,海中的鱼也必消灭。
【分段标题】
1、起假誓
2、杀害
3、偷盗
4、奸淫
5、行强暴
6、罪恶不断
【分节详解】
何4:2节
这节经文暗示了在何西阿时代,以色列王将被杀害。沙龙杀了撒迦利雅,篡夺了王位;接著,米拿现杀了沙龙,并因百姓拒绝接受他作王而毁了整座城(参王下15:8-16)。神在这里指出,在当时的以色列,连谋杀都成了平常事。
何4:1-3节
神说明以色列遭受磨难的原因。他们目无法纪的行为带来双重的审判:暴力事件和生态危机的不断增加。我们的行为与面临的问题不一定有直接的因果关系。然而,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应认真自问:"我是否犯了罪或做了不负责任的事而遭此大难?"如果觉察自己做错了事,即使是很小的错,都要设法纠正,然后神才会帮助我们。
三、被神忘记
【何4:4-6节】
4:4然而,人都不必争辩,也不必指责,因为这民与抗拒祭司的人一样。
4:5你这祭司必日间跌倒,先知也必夜间与你一同跌倒。我必灭绝你的母亲。
4:6我的民因无知识而灭亡。你弃掉知识,我也必弃掉你,使你不再给我作祭司。你既忘了你神的律法,我也必忘记你的儿女。
【分段标题】
1、因弃掉知识
2、因忘记律法
【分节详解】
4:6
你弃掉知识:神的百姓因缺乏个人对神的认识而遭灭亡,但这却不是因为他们得不到知识,而是他们故意弃绝了神借众先知和圣经所写的话语而传给他们的真道。就是在今天的教会中,也有人因为不认识神和他所默示的道而随从了这世界的恶道,灭亡在其中。
四、荣耀变为羞辱
【何4:7-10节】
4:7祭司越发增多,就越发得罪我。我必使他们的荣耀变为羞辱。
4:8他们吃我民的赎罪祭,满心愿意我民犯罪。
4:9将来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我必因他们所行的惩罚他们,照他们所做的报应他们。
4:10他们吃,却不得饱。行淫,而不得立后。因为他们离弃耶和华,不遵他的命。
【分段标题】
1、祭司越发得罪神
⑴吃民的赎罪祭
⑵却愿意民犯罪
2、神刑罚罪
⑴吃却吃不饱
⑵行淫不得立后
⑶只因不听神的命
【分节详解】
4:6-9神责备这些宗教领袖不让百姓认识他("因无知识而灭亡")。他们本是百姓的属灵领袖,却带头做恶事。人们会彼此议论:"祭司也这样做,那肯定不会错。"属灵上的领袖责任是很重大的,我们无论是执教于教会学校、担任教会职务或者带领查经,都不可轻视肩负的责任,要做一个把人带到神面前的领袖。
4:8
祭司喜欢百姓犯罪!因为每当一个人献上赎罪祭,祭司便可分到一份,犯罪的人越多,祭司获取的也越多。他们自己享用不完,便卖给他人或送给亲戚。祭司因著人们不断地犯罪而获利,也因此在百姓中获得权力和地位。所以他们非但不设法引导人们远离罪恶,反而鼓励人们犯罪以增加自己的财富。
4:9
民如何,祭司也必如何:祭司们不但没有领导百姓行真理的义路,反而附和百姓,讲他们爱听的话,并不再斥责他们的罪。因此,神要为着这些邪恶,一同责罚百姓和他们的属灵领袖。
五、迷失求问偶像(木偶)
【何4:11-19节】
4:11奸淫和酒,并新酒,夺去人的心。
4:12我的民求问木偶,以为木杖能指示他们,因为他们的淫心使他们失迷,他们就行淫离弃神,不守约束。
4:13在各山顶,各高冈的橡树,杨树,栗树之下,献祭烧香,因为树影美好。所以,你们的女儿淫乱,你们的新妇(或作儿妇下同)行淫。
4:14你们的女儿淫乱,你们的新妇行淫,我却不惩罚她们,因为你们自己离群与娼妓同居,与妓女一同献祭。这无知的民必致倾倒。
4:15以色列阿,你虽然行淫,犹大却不可犯罪。不要往吉甲去,不要上到伯亚文,也不要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
4:16以色列倔强,犹如倔强的母牛。现在耶和华要放他们,如同放羊羔在宽阔之地。
4:17以法莲亲近偶像,任凭他吧。
4:18他们所喝的已经发酸。他们时常行淫,他们的官长最爱羞耻的事。
4:19风把他们裹在翅膀里。他们因所献的祭必致蒙羞。
【分段标题】
1、失去人的心
2、淫心使他们失迷
【分节详解】
4:11
酒,并新酒:奸淫的灵无论和陈酒新酒相联合,都能使人丧失正确的判断力,不能明辨神的道。没有发酵的新酒(即tirosh)本身是一种祝福(参赛65:8注),但当它同奸淫、拜偶像之类的恶行伴随时,便不再有祝福(12节;参"旧约中的酒"一文)。
【分段标题】
3、以为木偶能指示他们4:12上
4、离弃神不守约束:4:12下
5、神任凭他们:4:17节
6、他们必致蒙羞4:19节
【分节详解】
4:10-12巴力和亚舍拉是两个主要的迦南神:代表了生育和繁殖的能力。在他们的敬拜仪式中,常有淫荡的性活动。男性崇拜者与庙妓或女祭司发生性关系,希望怀孕的青年女子则与男祭司发生性关系。但是神说过,他们想要提高生育能力的努力不会成功。
…
4:12"木杖"或"圣杖",是用来预示未来的工具。远离了神设立的耶路撒冷这个权威的敬拜中心,北国居民实际上已与神的道和赦免无缘了。妄想摆脱束缚将会使我们完全脱离神的旨意。
4:15
永生的耶和华:祭司们用看似虔诚的宗教术语蒙骗百姓,使他们偏离了对耶和华真实的敬拜。假教师善于用圣经中的言语来播散与圣经相违背的教训。所以当我们听人讲道时要细细察验,看他们所讲的观点是不是正确分解了神的话语(参"假师傅"一文)。
4:15神警告南国犹大的祭司不可像以色列祭司那样。以色列祭司丢掉了信仰的传统,把自己全然卖给了巴力。他们提倡崇拜偶像和淫乱的仪式。以色列将难逃惩罚,但若犹大能拒步以色列的后尘,则可免遭惩罚。
以法莲就是以色列?
4:17以法莲是北国以色列的别称,因为以法莲是北国十个支派中最强大的;同样,南国亦因强大的犹大支派命名为犹大国。
四11~14.
开头是箴言式语句(11节),结尾也是箴言,将内容包裹其内83。夺去人的心("夺去我民的认识",在BHS、LXX、NEB、NIV中第12节的ammi,是第11节的结尾;Andersen、Wolff、Jeremias)与我的民无知同义。第一句话讲述他们在异教秋收喜庆时贪图葡萄树的果子(希伯来文tiros,指各种谷物,本是耶和华恩赐的象征,却被归功于巴力偶像,参二8、9、22,七14,九2)84;最后一部分讲到他们将遭致毁灭(字义为"倾倒",箴十8、10,此处是旧约中这用法另外的惟一出处)。
中间的内容是显明以色列狂妄无耻的三个实例。首先,他们向木偶寻求启示(12节)。木偶可能是一根柱子(或许有男性生殖器的象征)或一棵献祭的树(13节);木杖可能是削来作骰子或签子的小木块,或是用来旋转或扔掷的稍大一点的木杖,以其落地的方向代表神谕信息──一种称为棍卜的活动。这些活动都涉及巫术和偶像,引发神的烈怒(申十八1~14),事实上,他们需要求问(希伯来文s~l,参:士一1;撒下二1;结二十一26)神,惟有祂知晓未来,并能够指示(希伯来文ngd)。这些举动是在弃绝真正的启示(参九7的详解{\LinkToBook:TopicID=162,Name=v.不蒙悅納的宗教節期(九1~9)})。
其次,以色列人如此沈迷于偶像崇拜,甘心情愿地接受邪灵(其本性就是要使他们最终迷失在淫乱的行为中,12节)的统治,而不愿接受那位被他们离弃(希伯来文使用介系词mittahat,有"脱离某一主权"的意思,相当于另一个词me~ahrrey,"脱离所跟从的",一2)的耶和华的统治。邪灵接近于鬼魔的势力,表明以色列与诸巴力行淫的行为罪责难逃(参四19,五4)。这部经文遍布"淫行"一词,与主题经句一章2节,以及二章2~13节和三章1~2节中所述歌篾/以色列淫乱的行径紧密相连(参四10、12、13、14、15、18,五3、4)。
第13a节把以色列人奉行异教的方式和地点,作出最清晰的交代。他们最主要的两大宗教活动,是宰杀和吞吃祭物(希伯来文zbh,何西阿总是用作贬意,象征异教活动的堕落;参四14,八13,十一2,十二12,十三2),以及烧香和献祭(有关希伯来文qtr的资料,参二13{\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十一2{\LinkToBook:TopicID=167,Name=iv.蒙愛的孩子(十一1~11)}的注释)。举行这些活动的地方都在看似更接近天堂的高处,和以色列人分别为圣的树影下面。橡树(希伯来文~allon)可能有表示从这种异教崇拜中能获取能力的意思(参:赛二13;摩二9);杨树(希伯来文libneh)只在这里出现(虽然十四5也许也提到),另外雅各也曾用它来提高羊群繁殖力(创三十37);栗树(希伯来文~ela)的特点不太清楚,旧约中常用这个词描述高大树木(参:传二十四6),有宗教方面的含义(参:创三十五4;士六11、19;赛五十七5;RSV在这些地方都译作橡树;但以赛亚书六13中橡树和栗树同时出现)。这些树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树影美好,何西阿是否在借此讽刺这些行为,我们不大清楚。在炎热的地方,高大的树木很早就会被砍伐作建房材料,树影美丽的树林就显得特别珍贵(参十四7)。何西阿极力嘲讽在这些地方进行的异教活动,他们敬拜惟一显著的好处,便是可以躲避夏天太阳的炽热85。
第三,祭司对神不忠的一个悲惨结果(注意13e节所以),就是自己的女儿和新妇(希伯来文kalla,"新娘"的意思,既可指女儿,也可指儿媳,直到结婚前仍保持童贞的人;参Wolff,pp.86~87)也深陷各种肉体的淫乱中86。邪荡的异教已将他们玩弄在手,在上面所描绘的这些美好的树影下,他们全都在行淫通奸。对于另一个平行词汇"淫乱"和"奸淫",可参二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
第14节中神大大谴责祭司团体中的男性成员,因为他们为民众树立败坏的榜样,脱离(希伯来文prd,"分离")人群来到树荫的空地,与娼妓交媾,与殿里的妓女狂欢,并将此视为神恩赐他们的厚礼。在那里他们可以享受人拿来献祭的食物(仍用zbh,另见八13;关于异教妓女,参一1~三5引言中的前提三{\LinkToBook:TopicID=126,Name=Ⅰ何西阿的經歷(一1~三5)})。如果连祭司都缺乏属灵的领悟和智慧(希伯来文byn,用于智慧文学中,参:伯二十八23;箴一2、6,八5,十四8),就很容易理解民众如何无法分辨他们当代生活的真正目的,以及遭致灾难的原因。
四15.
信息由以民众为中心(14e节)转为对包括以色列和犹大在内的整个民族的一系列劝诫。要理解这段难解的经文,最简单的方法是跟从RSV的译法,将重点集中在犹大国,劝诫犹大国远离异教崇拜的中心,不要效法以色列肉身和灵性淫乱的邪恶榜样87。阿摩司在伯特利的经历,以及书中提到位于别是巴最南端的圣地(摩五5,七13,八14),都证明到圣地朝圣的行动吸引南方人前往北方,北方人前往南方(Jacob,p.43)。劝诫犹大的话语另也具讽刺意味:敦促犹大远离以色列污秽的罪孽,以此显示以色列崇拜异教罪大恶极(Mays,p.77)。从一章11节以来都未提到犹大,如今提到,预示着犹大在下面这一主体部分中(五8~七16)是一个重要角色。
祈使命令──不要进入、不要上、不要起誓,希伯来文用的都是复数形式,表明这些命令或是针对犹大(15a节中用单数形式)的每个个体,或者是针对南北两国的全体居民,催促他们摒弃异教朝圣的传统风俗。进入(希伯来文bo~)是朝圣的一个典型动词(赛一12;摩四4,五5;参:何九4、10);上去(希伯来文~lh)与伯特利高山地形相符(参后面);起誓是何西阿攻击异教的一个新点──以色列人惯于轻忽神的名字,常指着它发出他们不能或不打算守的誓言和承诺(参四2;摩八14;番一5)。何西阿这段痛斥宗教朝圣旅程的内容,显然受了阿摩司以斥责圣地为主要事奉的〔摩二8,三14,四4~5,五4~5(最贴近何四15),五21~27,七9、10~17,八3、14,九1〕影响。阿摩司和何西阿都针对以吉甲和伯特利为代表的以色列88,攻击他们热中到圣地朝圣的习俗,其言词在当时定被看作旁道邪说。主因其子民的不忠而伤痛,何西阿深被这情感所震动;为了能重伸公义,这些不义的传统定要消声匿迹。
四16~19.
这部分结束了对祭司和被诱偏邪之民众定罪的信息。这里没有新添的信息,而是用生动的语言概括前面所说,以法莲愚蒙沈迷于偶像(17节),和异教狂饮淫荡(18节)的情形。它就像第11和14节一样,勾画出以色列所行所为招致的不可避免的悲惨结局(19节)。
整段开始(16节)用的是动物/家畜的比喻──以色列像倔强的母牛(参十11),定意要违抗主人的命令(申二十一18用顽梗),却指望得到受宠羊羔的待遇。何西阿用农业景象和野外生活讽喻以色列的愚顽:她是"愚蠢无知的鸽子"(七11),是"野驴"(八9),是"驯良的母牛"(十11),将被击杀,直到变成战兢恐惧的"雀鸟"(十一11),最终回应神的呼召。第16节的第二部分最好理解成修辞疑问句(RSV、NEB、JB、NASB、NIV、Andersen,p.377。将此译为陈述句,其中的牧人和"喂养"是作反语用法),是为一句未作记录的申辩作反问(参4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申辩的人企图不理会何西阿的指控,强调以色列的清白和耶和华对她的偏爱(Wolff持此看法,90~91页)。修辞疑问句是旧约辩论中常用的一种,能迫使听众提出合理的答案(参:摩三3~8,六12),何西阿在此处的回答是"不!"。任何对动物略有了解的人都会赞成,倔强的母牛不能受到和良善的羔羊同样温和的待遇,抗拒轭的限制便无法得到更多饲料(关于以色列的顽梗,参:亚七11~12)。无论神怎样乐意用智慧带领以色列,由于她长久的顽梗悖逆,神必须待她像不配合主人的蠢笨动物那样。
以法莲(17节)是何西阿最爱用来称呼以色列的名称之一,这里第一次出现。严格地说,以法莲也是北国支派中最有影响力的(参:书十六5~10,这块地最初是划分给约瑟这个儿子的后裔为业,创四十八1~7),它所占据的山地领域很可能是何西阿家庭所在地。"以法莲"这个词在单独使用,或与以色列并用时,看来都是指全体北国民众(参十一1、3、8、9,十二8);其他时候则专指这个重要支派本身(如十三1),当以法莲、以色列、犹大并列时(如六10~11a,十一12),则可能指她自己的疆域。在段落的结尾处(如七8~10,十二1、14,十三1、12,十四8),以法莲成了指全体民众的最常用名词,用来指称政权设在撒玛利亚的残存王国,她在亚述国吞噬吉甲和北国其他地方之后(参七8~10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4,Name=vii.暗喻審判︰沒有翻過的餅(七8~10)}),仍能保持一点自主权。
以法莲实际与偶像崇拜(参二8,三4)的关联情况我们不得而知。联合(RSV、NASB、NIV;和合本译作"亲近")表示一种"联盟"或"伴侣"关系(希伯来文hbr,六9译为"结党"),当然这种解释在语言学上欠妥,并且使人觉得以法莲与偶像地位平等,而不像四章12、19节,五章4节所言,以法莲完全被偶像辖制掳掠。安德生(378页)提示我们原文hbr的另一层意思,是"以缠结或交织的方式联结在一起",从上下文来看,指施行巫术的咒语或符咒〔申十八11;诗五十八5(希伯来文6节)〕,以法莲被偶像用咒语或符咒所牵制(参十三1,同一个词与偶像连用),才是四章12、19节,五章4节的心字(spirit)的准确意思。
任凭他吧(17b节)是对顽梗、深陷巫术的以色列人的明智反应。这句命令是复数形式的,可能是何西阿对那些同样因民众执迷不误而大感伤痛的忠信同伴发出的(Wolff,p.91)。另一种可能的解释认为,这句话是何西阿喝令祭司停止误导民众的呼声。的确,第18b~19节中用第三人称阳性复数,这是从第4节开始向祭司争辩(参Andersen,p.379)的整部分信息的终结。这种解释对五章1节能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接着就又提示祭司当洗耳恭听。
NASB将前半部分译作:"他们的酒喝尽了,却仍在不断行淫"(希伯来文用独立不定词表示强调,这是较贴切的译法)。醉酒与性放荡之间的关联;从以西结书二十三42中可以看出。当以色列人酒醉心迷、热情高涨,便尽行淫乱、拜偶像的恶事,正如爱字所揭示的。这里和前面(三1)所讲的一样,他们所喜爱的是羞耻的事,或者用沃尔夫(91页)的翻译,是"忝不知耻之人的羞耻",相当于第7节中祭司崇拜诸巴力的羞耻(参NEB和JB的翻译,对原文作了修正,使之更贴近第7节)。这种解释是将这句话最后一个字的字根,看作是源自意为"不顾别人的诋毁指责"的阿拉伯文词汇。在旧约中,这个词曾用来解释另一个包括mgn这三个子音的一个字〔诗四十七9(希伯来文10节);箴六11,二十四34;何四18〕,译作"忝不知耻"或"无耻"(参KB,mgnⅡ,p.494)。NASB及NIV将最后一个字译作"他们的首领"(字义为"盾牌"),并将此当作全句的主语:"他们的首领最爱羞耻的事"(或"羞耻之道",NIV)。这些翻译的作用相同:巴力崇拜是以色列抵挡不住的热情所致,这种热情被祭司大肆鼓动渲染。
第19节中"她"和"他们"交替使用(在RSV中不太分明),最好的解释方法是将"她"当作裹的受词,即指以色列/以法莲──倔强的母牛,整段信息从对她的论述开始。他们的"祭"(或祭坛)的所有者是指祭司,他们最终的分就是在这些发泄邪情私欲的淫行中彻底蒙羞。这一节的另外两种解释值得注意,其中几个词影射性方面的含义:羞耻可能代表女性生殖器官(耶十三26;鸿三5);"灵"可能指情欲;翅膀用来指隐蔽的情爱(得三9;结十六8)。整个场景是扩充描述四章13~14节宗教礼仪的纵情淫乱89。这里令人不解的阴性代名词,可能是隐指一位未提名的生育女神,她的淫荡成了神审判攻击的题目90。
根据上下文(参四12,五4),我们更倾向于将原文ruah译作灵而不是风,这个词的原意既指风又指灵(用作风,参八7,十二1,十三15,这些四19毫无关系),然而在前(四12)后(五4)两处原文中,淫乱都用来修饰灵(和合本译作"淫心"),像第6节和第1节一样,"神"用来修饰认识。在各段中淫乱的灵的用法略有不同──使他们失迷(12节),在他们里面(五4),把她(以法莲)裹在翅膀里(19节),即完全控制并荫蔽了她(这个译法看来是最好的解决方法,虽然希伯来文中"灵"是阴性名词,而动词裹却是阳性形式)。总而言之,这些语句所要极力传达的中心思想就是:以色列已完全被异教偶像牢牢辖制。
我们不必一定把"祭"理解成"祭坛"(MT、Vulg.、AV、NEB、NASB、NIV),这些祭就是何西阿在第13节所特别攻击的(参该节注释,这些祭物在何西阿书中的重要地位)。祭司和民众都离弃认识神,陷入虚妄崇拜人手所造偶像的羞耻中。
【何西阿书】第五章:因罪受审判
一、要听,神在说话
【何5:1节】
5:1众祭司阿,要听我的话,以色列家阿,要留心听。王家阿,要侧耳而听。审判要临到你们,因你们在米斯巴如网罗,在他泊山如铺张的网。
【分段标题】
1、众祭司要听
2、以色列要留心听
3、五家要侧耳听
【分节详解】
5:1
你们……如网罗:那些本当领百姓归向耶和华的宗教、政治领袖们反而铺网罗,挖陷井,使百姓们落入拜偶像的罪中
二、原因
【何5:2-3节】
5:2这些悖逆的人,肆行杀戮,罪孽极深。我却斥责他们众人。
5:3以法莲为我所知,以色列不能向我隐藏。以法莲哪,现在你行淫了,以色列被玷污了。
【分段标题】
1、他们悖逆
2、他们杀戮
3、罪孽极深
【分节详解】
5:1-2
米斯巴和他泊是敬拜假神巴力的主要地点,领袖甚至教唆百姓在这些地方犯罪。朝野腐败堕落令人失望,以色列的百姓可说是没甚么指望了。他们仰望领袖引导时应有此发现。今日,我们常可选择自己的领导人,但仍须注意他们是在带领我们接近还是远离神。神要求人为自己所做的事负责,同样,他也要我们为自己的行为和抉择负责。
五3~4.
这两节经文首尾呼应:我(耶和华;参2节)认识你,3a节中的以法莲(参后面的呼唤词)与上句平行对应,4c节却说他们不认识耶和华。在以色列和以法莲(国土的东西地区)与神的关系中,他们对神轻忽并弃绝,这与耶和华对他们的行淫/拜偶像了如指掌极不相称。我们同意安德生的见解(390页),第3节的前后两部分指着以法莲和以色列二者而言,代名词"你"应该是"我知道"的受词,这样,它与第3b节中以法莲哪,现在你行淫了是平行对应的。动词的形式表明以色列公开犯罪(并非隐藏在暗处),后面淫乱的宗教礼仪和道德的污秽(玷污),应理解成分词。这样,整个第3节变成:
我亲自认识你,以法莲,
而你,以色列,不能向我隐藏;
因为现在你行淫了,以法莲,
你,以色列,已被玷污。
当耶和华的指控之声在第3节已直接指向被告以后,先知在第4节转去向另一些听众讲述更大范围的事,有可能是指着第1节中的祭司讲的。复数代名词他们、他们的、他们(受格)极可能同指以法莲和以色列,即整个北国;他们所行一言道尽他们所有罪孽,又特别突出他们与巴力偶像在灵性上的纵情淫乱(参四9)──以至于不容他们作出"归回"(参二7,三5)这惟一一个神所喜悦的决定。他们因着拜偶像而被鬼魔势力(心)紧紧牢笼,这是他们无能为力的原因,鬼魔正牵引他们离弃因认识耶和华而顺服谨守圣约的方向,反引之背道而行。何西阿以这样的方式向祭司谈论民众,对这些宗教领袖是令人惊恐的审判,他们的神圣天职本是悉心教导民众神的知识(参四6)。
三、神转去离开
【何5:4-7节】
5:4他们所行的使他们不能归向神,因有淫心在他们里面,他们也不认识耶和华。
5:5以色列的骄傲当面见证自己。故此,以色列和以法莲必因自己的罪孽跌倒,犹大也必与他们一同跌倒。
5:6他们必牵着牛羊去寻求耶和华,却寻不见,他已经转去离开他们。
5:7他们向耶和华行事诡诈,生了私子。到了月朔,他们与他们的地业必被吞灭。
【分段标题】
1、因他们所行的(有淫心)
2、因他们骄傲(犯罪跌倒)
3、因行事诡诈(寻不见神)
【分节详解】
5:4
持续不断地犯罪使人心变得刚硬、不易悔改。故意选择跟神对抗使人的良心麻木,犯了一次罪,下次就更易再犯。要尽量远离罪恶的行为,避免让它在你里面留下轨迹。
5:6
他已经转去离开他们:以色列人牵着他们的牛羊牲畜来献祭,寻求耶和华,但他们却寻不见,因着他们的恶行,神已经转离他们。他们的心中没有爱,没有信心,没有忠心,也没有真实的悔改,反而被各样邪情私欲所占据。人想寻求神的帮助却寻不到,往往都是因为他们对世界上各样败坏罪恶的诱惑恋恋不舍而造成的(比较雅4:1~4;参"有功效的祷告"一文)。
五5~7.
先知继续向祭司论及百姓,但没有明确地提到祭司这名称。这里用具有法律意义的词语见证(字义为"回答",5节),意思是对法庭上的问讯提供证词(参七10)。这里的被告是全体以色列民,被唤出庭见证自己的不是;法官的判决("将跌倒",参四5对先知和祭司的判决)不仅针对以法莲和以色列,更包括犹大在内。后面进一步的罪证是指控北国和南国全体民众,判决的部分内容是:神要从他们的礼仪中,他们原以为可寻见耶和华之处(6节)"撤回"(字义为"挪开",就像人脱去衣服一般,参:申二十五9~10;另参五15,属灵撤退的另一种表达形式)。背信弃义/淫乱不忠(行事不守信义,希伯来文bgd,参六7)是所列的最后一条罪行,也是全部罪行的总结(7节)。最后一句用现在(相当于"因此"),引出最后的判决和惩罚(参1~2节)。
开头对以色列的指控是(以色列的骄傲,5节)他们自以为是,没有完全依靠神。最后的指控(7节)概括他们的属灵叛逆(参六7),其证据全然显明在由淫乱茍合而生的属灵和实际的私子这事实中,何西阿在四章13~14节对此猛烈抨击。中间的经文描述异教的虚枉无益,和祭物的不胜数算,其中用两个词羊群(小的山羊和绵羊)和牛群(大的公牛和母牛)表达。用拦阻的方式挫败恶行的审判法,早在二章7节中对歌篾/以色列的审判中已看到,却没有使民众真正悔改转回;用拦阻来挫败到最后(7c节)就变成灾难性的挫败,神将吞灭他们的地业(动词所带的惟一受格),使众巴力陷入无能无力的羞耻中,剥夺以色列所穿戴和食用的五谷(参二9、12)。指称以色列人或私子的"他们"(7b节)应去掉,希伯来文中m更常用作动词的强调附加词(所谓的前接成分mem),而不是第三人称的阳性复数代名词的后置词(安德生持此看法,396页)。如果耶和华是主词,月朔应该指一个特定的时间,即"新月的时候",只要在这个词前面加一个元音a,就变成这种意思。新月不再是欢庆节期的开始(参二11),却是末后的时候。新月是何西阿书五1~7中,民众聚集进行宗教礼仪活动的时间和环境。
四、神等人自觉有罪
【何5:8-15节】
5:8你们当在基比亚吹角,在拉玛吹号,在伯亚文吹出大声,说,便雅悯哪,有仇敌在你后头。
5:9在责罚的日子,以法莲必变为荒场。我在以色列支派中。指示将来必成的事。
5:10犹大的首领如同挪移地界的人,我必将忿怒倒在他们身上,如水一般。
5:11以法莲因乐从人的命令,就受欺压,被审判压碎。
5:12我使以法莲如虫蛀之物,使犹大家如朽烂之木。
5:13以法莲见自己有病,犹大见自己有伤,他们就打发人往亚述去见耶雷布王,他却不能医治你们,不能治好你们的伤。
5:14我必向以法莲如狮子,向犹大家如少壮狮子。我必撕裂而去,我要夺去,无人搭救。
5:15我要回到原处,等他们自觉有罪(或作承认己罪),寻求我面,他们在急难的时候,必切切寻求我。
【分段标题】
1、将忿怒倒在他们身上何5:8-12节
①使以法莲如虫蛀之物
②使犹大如朽烂之木
【分节详解】
5:8
基比亚和拉玛是离耶路撒冷不远的以色列的城。何西阿预言这两座城将要吹响审判将至的警号。
5:10
移动地界是严重的罪行(参申27:17)。何西阿在这里指责犹大首领如同那些移动地界石来欺骗百姓的人(参申19:14)。
5:10
挪移地界的人:挪移邻舍地产的界石就等于偷窃他的一片土地(申19:14;27:17)。
5:12
如虫蛀之物……如朽烂之木:因为百姓的悖逆,神会降疾病在他们身上,以法莲(北国以色列)和犹大都会朽坏。是罪招来了神的审判;除了神所预备的救法--耶稣的宝血之外,再无别的赦罪之途。
五8~9.
作者从这里骤然把我们的眼光从对异教的指责(四4~五7),转向一幅战场的画面;先知作为守望之人(参九8,八1),吹响了战争的号角。他使用了两种号──公羊角号(参:书六章;撒下二28,二十22;摩三6)和银号(民十2),发出危险的信号,召唤所有哨兵高声报警(参:书六5)。这些警报可能与四章4节至五章7节的谴责祭司有关,因为当时的祭司团体和随军祭司中,部分成员的职责就是警告险情来临(参:耶六1)。那些人没有谨守职责教导律法(四6),现在宣告违背律法所带来的毁灭。
这里提到的三个城巿,座落在耶路撒冷正北方,正好伸展在一条在线。它们排列的顺序表明侵略大军从南方而来:基比亚(参九9{\LinkToBook:TopicID=162,Name=v.不蒙悅納的宗教節期(九1~9)},十9{\LinkToBook:TopicID=165,Name=ii.茂盛的葡萄樹(十1~10)}注释;士十九12~16,何西阿影射过发生在这里的污秽故事;另参基比亚与扫罗的关系,撒上十10),即现在的Tel-el-Ful,离耶路撒冷五公里;拉玛(撒母耳的家乡,撒上一1a),即现在的er-Ram,离耶路撒冷八公里;伯特利∕伯亚文(参四15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是现在的Beitin,离耶路撒冷十八公里。下文(10节)接着就提示侵略者是犹大的军事首领(希伯来文用王子一词)。如果由艾尔特(A.Alt)首先提出,被沃尔夫(111~112页)引用,后来被汤普逊(M.E.W.Thompson)修正的理论成立,这里的情形指的正是叙以大战(参考前面"历史背景辅参"{\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增註︰歷史背景輔參})。当撒玛利亚忙于应付提革拉毗列色的军队时,犹大王亚哈斯出其不意地收复以色列王约阿施从前从犹大强夺的便雅悯支派的地业(王下十四8~14)96。难怪便雅悯合城严加防范,充满"在你后头"的喊声(RSV边注,参:士五14),仿佛危险从后面临近。
第9节透露对以法莲不利的战争结果。以法莲这片曾骄傲狂妄的领土,在提革拉毗列色的侵袭中变成一片荒场,在神这位审判官所预定的时间,完全衰败颓废,遭到应受的刑罚──这个时间便是公开宣告的"责罚的日子"或"责打"(惩罚),这个词只在这里用到(参:王下十九3;诗一四九7;赛三十七3,同一个希伯来字的其他用法)。审判宣言句句定准,神亲自断定刑罚不可更改(必然发生),使判决的正规有效性显而易见──或许这一点与前面的部分一脉相承(参四1,五1)。第9节中的以色列一定指整个民族,通过后面针对犹大的判语(10节),将审判的信息与以法莲紧密相连。
五10~11.
这两节经文指明南北两国的罪行,为第12~15节神严厉而尖刻的审判铺路。犹大的罪行看来是第8节中的战争言辞所描绘的强夺地土。因着不甘受挫和投机心态的激动,促使犹大向北征伐,夺回失地,并明显抢占许多领土。在古代的以色列,以暴力或欺诈的手段挪移地界、扩展地业,是不能容忍的犯法行为(申二十七17)。神在烈怒中施行审判,表明神深切关注并维护他人的合法权力。犹大也曾作过神忿怒的工具,但只要神所用的工具肆无忌惮、残酷暴戾地执行神的审判,他们自己亦难逃神的忿怒(参:赛十5~19)。
神因着自己公正的本性(参一6~7,四15,五5、12~13,六10~11a注释),也指明以法莲的命运,就是要深受亚述人的欺压掠夺、践踏蹂躏之苦,连犹大的军事领袖也有一些参与。欺压和压碎是两个描述社会不公平的词汇,是以法莲的罪责所在(摩四1)。神清楚指明遭受惩罚的原因:以法莲竭尽全力追逐污秽邪淫的事(希伯来文saw从sw演变而来,意思是"恶臭",后又衍生出"粪便"这个词,参:赛二十八10、13)。安德生(399、410页)认为这个词是一个神灵("污秽")的名字,但从上下文来看,它主要内容是与亚述的外交关系,这个词描述他们与外邦亚兰人注定失败的联盟关系,或者指他们与亚述国既爱又恨的关系。
【分段标题】
2、他们找人却不得医治何5:13-15节
① 神在撕裂
② 神在夺去
【分节详解】
5:13
在米拿现和何细亚统治年间,以色列向亚述求助(参王下15:19-20;17:3-4)。但即使是当时的世界强国也不能帮以色列的忙,因为神已决意要审判这个国家。如果我们轻视神对我们发出的悔罪的呼召,又怎能逃过他的审判呢?(参来2:3)
5:15
我要回到原处:神要直等到以色列人承认己罪,担当了刑罚,并诚心寻求他的帮助时,才会垂听他们的祷告。下一章记录了对将来悔改的一代人所作祷告的预言(6:1~3)。
五12~15.
这段信息奇异非常的结论,把耶和华神刻画成携带灾病的人(12节),和杀伤力极强的好战者(14节)。神审判的顺序值得注意:(1)以法莲和犹大受到因内战引起的灾病脓烂的刑罚(12节);(2)他们并未转向神,却转向亚述寻求医治──结果徒劳无益(13节);(3)神对他们纠缠仰仗外力做法的反应,更加激烈可怕──祂撕裂他们以致无法修补,抢夺他们远离所有救助(14节);(4)然后,神将犹如狮子返回窝穴一样,要转离(参五6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等待他们因愁苦刺透而转回悔改(15节)。神迅速奇异地为亚述和叙以大战给两国带来的军事损伤承担责任(12节),祂是"脓肿"(这种解释比虫蛀更贴近上下文)和"溃烂"(这种腐烂影响人体,参:哈三16;箴十二4,这种病侵蚀骨头;疾病和腐烂是对悖逆之人的审判,参:赛一5~6)的明喻中所述,耗尽精力之灾病的源头。
第12、13和14节中以法莲和犹大平行的对比手法,应延续到第13b节:以法莲往亚述,而(犹大)往大君之处(和合本译作:"以法莲……犹大……往亚述去见耶雷布王。")这显然指南北两国对殖民地位的屈服──亚哈斯王很可能哀求亚述帮助抵抗撒玛利亚-大马色联盟的进攻,而何细亚在比加王被击杀身亡以后,成了奴颜十足的傀儡。去或"走去"不是指离开,而是屈膝跪拜地谄媚奉承;打发(呈送)很可能是有"贡物"那样的受词。只要将后面的两个希伯来字分开(melekyareb,和合本译作"耶雷布王",一个争竞的王),就可得到大君王这个词,这种说法至少在一份亚兰碑文中得到证明97,也从亚述官方文件中得到确认(Andersen,p.414)。这样,我们避免了七十士译本(参NASB)将此译作鲜为人知的耶雷布王的难题。如果一定要保留原文原来字词的分隔,可能产生的一种意思是"庇护之王"98。犹大的伤有助于我们理解第12节:这是个用来指受感染的流脓痛疮的专门词汇。在李斯忒(Lister)发现抗菌素之前,这种创伤都是致命的,显然亚述人也没有任何有效的药膏。人们通常认为古代的大君王可得到魔法和神奇的力量,但亚述这个显赫一时的独裁大国,也没有任何灵丹妙药,可治愈以法莲和犹大的病痛。代名词你们和你们的应该涵盖南北两国。
第14节中的狮子和少壮狮子不应该有什么区别,而是同义词,用来加强彼此的语气,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残暴惊惧的画面(参:摩五19)。何西阿使用狮子的明喻,既传达复和的信息(十一10~11),又包含审判的信息(十三7~8,这一段也同样用到第14节中的重要动词撕裂)。代名词"我"的反复使用,是为了消除听众心头的疑团,知道审判的来源,并突出强调其重大不可逃避的特性,及真正的目的。施行严厉审判的目的,在第15节中讲得很明白,神圣之狮的审判,最终要促使民众真心悔改,脱离邪恶的异教,寻求独一真神(希伯来文bqs,"切切寻求"这个词在智慧文学中的用法,与异教的崇拜未有牵连,参:伯七21,八5,二十四5;诗六十三1,七十八34;箴一28,七15,八7)。
【何西阿书】第六章:务要认识耶和华
一、他滋润我们如甘霖
【何6:1-3节】
6:1来吧,我们归向耶和华。他撕裂我们,也必医治。他打伤我们,也必缠裹。
6:2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第三天他必使我们兴起,我们就在他面前得以存活。
6:3我们务要认识耶和华,竭力追求认识他。他出现确如晨光,他必临到我们像甘雨,像滋润田地的春雨。
【分段标题】
1、要归向神何6:1-2节
⑴神医治
⑵神缠裹
⑶神苏醒
⑷神兴起
【分节详解】
6:1
也必医治:当何西阿再一次呼吁百姓悔改时,他保证说,神虽然定意要审判罪,他却总愿医治,并使他们兴起。
6:2
2~3过两天他必使我们苏醒:神的百姓若诚实悔改,就必得着灵命的更新。当他们更深入地认识耶和华时,他就要如雨降临,以更丰沛的属灵生命和祝福浇灌他们。水常用来象征或预表圣灵(参约7:37~39;参诗1:3注)。春雨降于耕田播种的时节;它象征旧约时代圣灵的运行(参"旧约中的圣灵"一文)。冬雨降于收割季节,它象征教会时代圣灵的工作。
(六1~3)
这是召唤民众归向耶和华的呼声,也是祭司本当带领民众做的,神可能在引用他们的原话,如同在二章7节中引用以色列的原话一样。使用"让我们"这样的集合形式,说明这首歌不是何西阿本人呼吁人回归,书中别无他例证实何西阿用这种方式对民众说话。这段话中有几个动词是在回应五章12~15节:(1)来(希伯来文hlk)这个动词令人想起以法莲往亚述求援(13节),和耶和华的转离不见(14~15节);(2)撕裂与第14节中撕裂的威胁相对应;(3)必医治我们是对亚述无能为力之事的确实把握(13节);(4)在他面前(2节)与我面(15节)并列;(5)苏醒(1节)与第15节中寻求的字根相同。这些相似点表明,忏悔之歌是根据五章15节神的条例精心作成的。另外,其中突出"归向"(1节)和"认识耶和华"(3节)的重要,让我们断定祭司现在正催促民众弥补对圣约(四1、6,五4)所缺欠的忠心。
然而这样还远远不足,最关键的要求"承认己罪"(15节)被忽略了。他们已面对自己的伤痛(2节;参五12~13),却未正视他们的偏离正道。他们寻求医治,甚至寻求复活,却没有特别提到任何罪。这段忏悔诗中没有悔改之意,并未提名认罪,与何西阿最后所做的忏悔诗(十四1~3)相比大不相同。神在后面的谴责(4~5节)似乎表明祂驳回这首有所欠缺的忏悔诗,以色列最后的忏悔之歌带来的,则是耶和华慈爱和医治的应许,以及祂的一首情歌(十四4~7)。第1节中的第二和第三句话,应该看作让步副词子句,都用"虽然"开始(希伯来文kl的最佳意思),因为神撕裂和重击的刑罚妨碍了他们回归(Andersen,p.418)。以色列倚靠神救助的信心,不是从祂施行的审判中产生的,而是从祂提出要救拔他们而产生的(五15,参:伯五18;结三十21)。
这伤痛是致命的(2节),在这期间身体已开始彻底衰败分解(参:拿二1;约十一39)。动词使我们苏醒(参:撒上二6)和使我们兴起(参:赛二十六19),在圣经中常用来表达苏醒和复活。这些语言预示以色列整个民族行过流亡生活的死荫幽谷,或经历以西结书三十七章和但以理书十二1~2中所描绘的压制逼迫之后,将有复活兴起的光明前景。有人认为保罗谈论复活时(林前十五4)曾引用了何西阿书六2的概念:"又照着圣经所说,第三天复活了",然而我们没有在特土良(Tertullian)以前的使徒,或早期教父著作中找到任何第一手记录数据,证实这一点符合圣经原文(Wolff,p.118)。如果这里的恢复是疾病的康复,而不是从死里复活(沃尔夫亦持此观点,117页),那时间架构就显得微不足道。三天就能痊愈的疾病,在远古时代是不值一提的小事。人们翘首以待的全民复活的结局,就是在耶和华面前欢喜快乐(诗十六11),并且时常以颂赞报答祂(诗六5,三十9,八十八10~12)的生活。第3节中的第一个词很可能应该紧接第2节,作为谈论结局的第五部分:"并且我们将要认识耶和华"(BHS;Andersen,p.422)99。这句话与二章20节类似,把前面一节推向令人欢欣鼓舞的高潮。
忏悔歌(3节)呼吁民众要追求(加紧关注,希伯来文rdp)认识耶和华,以弥补他们所严重缺乏的(参四1、6,五4),并取代对巴力的狂热追求(二7),以及政局动荡变迁导致人沮丧的追风之举(十二1)。孜孜不倦的追逐者相信诉愿必将成功,因为他们不顾神在五章15节已定意转回原处,仍指望神会伸手干预局势的发展,这一点的准确意义还模糊不清,不过却表达于具有双重意义的比喻:恒常的"日头"(黎明,参:玛四2)和春雨(参:珥二23注释{\LinkToBook:BookID=259,TopicID=132,Name=A災毀復原(二18~27)})的滋润。对于何西阿,后一个比喻显得更重要,因为审判的形式之一就是旱灾(参二12,五7,七14,九2,十四7)。
【分段标题】
2、竭力追求何6:3节
⑴甘霖浇灌
⑵春雨滋润
【分节详解】
何6:1-3节
这是以色列人的假设,而不是真正的忏悔。百姓不明白自己所犯的罪有多严重,他们没有远离偶像,也不认罪痛改前非。他们认为神的愤怒持续几天就会过去,却没料到以色列人马上就要被掳。以色列只对神提供的物质利益感兴趣,却不看重由敬拜真神而来的永恒的好处。然而,在批判以色列之前,请先来看看我们自己的态度。你希望从信仰中得到甚么?你是否轻言忏悔,却从未认真思考生命中所需要的改变?
二、神喜爱人认识神
【何6:4-11节】
6:4主说,以法莲哪,我可向你怎样行呢?犹大阿,我可向你怎样做呢?因为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
6:5因此,我借先知砍伐他们,以我口中的话杀戮他们,我施行的审判如光发出。
6:6我喜爱良善(或作怜恤),不喜爱祭祀,喜爱认识神,胜于燔祭。
6:7他们却如亚当背约,在境内向我行事诡诈。
6:8基列是作孽之人的城。被血沾染。
6:9强盗成群,怎样埋伏杀人。祭司结党,也照样在示剑的路上杀戮,行了邪恶。
6:10在以色列家,我见了可憎的事。在以法莲那里有淫行,以色列被玷污。
6:11犹大阿,我使被掳之民归回的时候,必有为你所命定的收场。
【分段标题】
1、人的光景何6:4-5节
⑴良善如云雾(短暂而过)
⑵神施行审判(快如光照)
【分节详解】
6:4
你们的良善,如同早晨的云雾:"良善"(希伯来文hesed)在此指守约之爱,是圣洁、坚定而忠实的。以色列人自称深爱神,但他们的爱却像早晨的云雾,又如晨露,见热就速速消散了,因为他们的爱肤浅而自私。所以我们务要常常省察自己是否对耶稣基督忠心委身,信守他公义的道,并遵行他在地上的旨意,以此试验我们是否真心爱神。
6:4
耶和华回答他的子民,指出他们效忠的表白犹如云雾和甘露,转眼消散,毫无实质意义。对神表面委身而无真诚的忠心是轻松又容易的。若要宣誓忠于神,就用行动来支持你的宣言吧!
6:4-6
如果以色列人的悔改是诚心实意的,我们就会看到神救赎的应许(参十四4)。期待忏悔之歌(1~3节)能起作用的想法,随着耶和华对以法莲和犹大的抱怨(参五10~14)而落空:耶和华伸手干预的比喻(3节),远远不及表达以色列人违约行事的比喻更有力──他们像早晨(渐消)的云雾和速散的甘露(4节),谨守忠于圣约和竭力追求认识神(3节)的高谈阔论一文不值。当异教邪淫之风横行,争斗敌对之事日益升温时,以法莲和犹大的行为乏善可陈:他们不再像耶和华爱他们那样(参二1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以"圣约(永远)的爱"彼此相待,也不再爱惜他们的同胞手足。对于这片倚赖春雨按时降下,常得甘露滋润的土地,这样的比喻大有能力。第4节中尖锐的设问,是直到十一章8~9节才结束的一长串责备中的主要环节。
因此(5节)后面的话是解释已透过神的代言人传达的审判(开始的两个动词用的是过去式),这些人就是忠实并放胆传达神口中所出毁灭信息的先知。这些先知和神之间的关系如此亲密,以致他们口中发出的审判信息,竟构成以色列该得的"砍伐"和"杀戮"的报应行为。
何西阿的话语寓意深广,涵盖从摩西和撒母耳(参十二章注释{\LinkToBook:TopicID=170,Name=B先前和如今的雅各──心高氣傲、自以為是(十二2~14)}),贯穿以利亚和以利沙,直到阿摩司和何西阿的所有先知。第6节相似撒母耳责备扫罗的话(撒上十五22),提醒人想起以色列的第一位先知兼士师。希伯来文中的后置词他们紧跟在动词我已经杀戮之后,应看作是我已经砍伐的受词,大多数的译本都如此处理。简略概述审判的历史,显明以法莲和犹大的变化无常并非新事,而是历世历代先知反复攻击的主要重点。最后一句话(5c节)严正警告审判将延续不断。原文的词语应重新划分,使"你的审判"的最后一个字母k与光连在一起,使原文的子音,变成我的审判如同日光(或"日头",参:士五31;哈三4;Andersen,p.429)发出,这句话比第3节中他出现确如晨光更有力。富有讽刺意味的是:以色列以一首软弱无力的悔改之歌指望倚靠神医治之能;耶和华反击说:"如拂晓日日来临的,是我的审判"。
第5节是回应第3节,第6节则是第4节的延伸。耶和华永远(圣约)的爱和对神的认识是如此重要,说明了神为什么要施行严厉审判(注意第6节开始的因为一词,希伯来文ki)。礼拜仪式再次成为我们关注的中心。五章6节何西阿指明通过供奉动物祭牲博取神悦纳的作法徒劳无益,他告知我们如下理由:以色列人缺少对神圣约恩惠的忠诚,也不顺服约中的要求,而这些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参二19~20{\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四1{\LinkToBook:TopicID=141,Name=A引言︰對國家的一般控告(四1~3)}、6{\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注释)。献祭本身并不是罪恶,但其价值不及顺服圣约重要(希伯来文min,胜于的含义),后者才是神所喜爱的(喜爱希伯来文为hps,在诗五十一17;赛一11;玛一10有悦纳祭祀的意思)。任何其他将献祭转为神奇活动,试图操纵神的想法都会遭神厌弃。社会的每一层面都罪有应得(六10~11a):犹大曾攻打以法莲(五10);以法莲和犹大都向亚述阿谀奉承(五13);祭司践踏神圣约的条例,设谋杀害无辜,破坏社会安定(六7~9)。
【分段标题】
2、不认识神何6:6-11节
⑴背约
⑵诡诈
⑶作孽
【分节详解】
何6:6节
我喜爱良善……认识神:神真正想从他子民身上看到的是"良善"(希伯来文hesed,比较上一条注释),也就是发出坚定、忠实的爱去回应神的爱;神也希望他的子民切实认识到他是他们的生命之主。神对我们也有同样的期望。
何6:6节
宗教仪式可以帮助人们了解神,并且促进与神的关系,这就是神在旧约中设立割礼和献祭的制度,在新约中设立洗礼和圣餐仪式的原因。然而只有怀著对神的爱和顺从的心,这宗教仪式才对人有助益;如果人的心远离神,履行这礼仪也是空虚徒劳的。神要的不是以色列人的礼仪,而是他们的心。你为何而敬拜?你"祭祀"和献"燔祭"的背后动机是甚么?
何6:7节
何西阿书的主题之一是以色列违反了神与他们在西奈山所立的约(参出19-20章)。神要以色列成为各国的光和祝福(参创12:2-3;赛49:6)。如果神的选民顺服他、在全地传扬他,他就必赐他们特别的福气;若他们背约,就必遭受严厉的惩罚,这是他们应该知道的(参申28:15-68)。可悲的是,以色列人违背圣约,证实了他们对神不忠。你是否也对神不忠?是否忘记了事奉神的诺言?
何6:8-9节
基列(拉米在其范围之内)曾是神圣之地,是逃城;示剑过去也是约书亚指定的逃城(参书20:1-2,7-8)。然而,此时这些地方已变成堕落腐败之所,使人联想起的只是谋杀、犯罪,以及邪恶的祭司结伙埋伏,伺机杀害路人。
何6:11节
何西阿在此插入神关于"收割"的严正警告,使犹大人不因北国的灭亡而窃喜。神的殿在犹大耶路撒冷,犹大人认为发生在以色列的事绝不会降临到他们身上,但当犹大变得极度败坏时,他们也终归被掳(参王下25章)。
(六7~11a)
这些经文引出两个基本问题:(1)这里描述的三种罪行,是指在这三个地方发生(Wolff,pp.121~122持此观点),还是波及这三个地方的一系列相关罪行(Andersen持此观点,pp.435~436)?(2)代名词他们(7节)的先行词是什么?这些杀戮残害的行为是谁干的?第二个问题似乎比较容易回答:是祭司,因为在四章4节(单数形式)和四章7节(复数形式,参五1)中,他们都是先知信息攻击的对象,理当为六章6节谴责的虚妄献祭活动承担责任,六章9节中又被指名提到。至于第一个问题,书中的描写简单明快,除非它们之间有关联,否则极难理解。这种简单扼要的风格,表明这些事件是发生在当代而非远古,何西阿认为听众知道他所指的,而且在以色列的早期记载史料中,也没有符合这些情形的事件(Wolff,p.121;参五1b~2中有我们不知的史实)。
差不多所有释经者(除了NASB、NIV、Vulg.保留"像亚当一样"的译法)都把"亚当"(7节)理解为一个地名,把介系词"像"(希伯来文k)修正为在(希伯来文b,晚期手抄本中形状很像k)。亚当在约书亚记三16中是指一个靠近约但河的城巿(诗七十八60b可能也是指这个地方。RSV译作"在人间"),通常认为它是位于雅博河口的Telled-Damye(Wolff,p.121)。安德生(436页)对第7~9节地理位置的解释比较有道理:杀戮的暴行首先集中在亚当城,后来认定亚当城位于基列境内,在通往示剑的路上,靠近客旅和朝圣者前往示剑时渡过约但河之处,朝向西边或北边。
三个地点紧密排列,与精简的恶行记录相称:(1)这种行为首先以背约的罪名出现,是在亚当(那里)犯下的罪行,然后被控向耶和华行欺骗或诡诈的事(7节;参五7,这里所用的希伯来文bgd,更特指婚姻关系中的不忠);这节的行为与第6节相关,显示以色列人违背盟约,和对神无知的可怕程度;(2)在亚当城犯罪的地点和事实在第8节都清楚交代──"基列的一个城"(原文应为位置格的词,后紧接基列),"充满作孽行恶的人"("作孽的人"在箴三十20指淫妇,在赛三十一2指政治上愚蠢的人,这一段帮助我们理解何西阿的原意),并被血沾染;(3)犯罪分子被揭露是祭司结党(9节),继而被称为匪徒(字义为强盗或"抢劫犯";参七1,这里将这个词与盗贼并行),他们埋伏在去示剑的路上,杀人行恶;(4)他们的恶行在第9节末总称为"邪恶"(Wolff,p.122),丑恶(RSV),"确实令人触目惊心的行为"(JB)──这句话是对第7节践踏圣约和行事诡诈,以及第8节罪恶暴行的总评100。
这些此起彼落的谴责,反映出当时祭司袭击并抢劫旅客的常情。这里很可能隐藏有祭司阴谋联合,蓄意抗拒王家的重大事件。基列地至少发生过一起这样的阴谋:在背叛比加辖的政变中,比加得到"基列的五十个人"的帮助(王下十五25)。如果我们主张五章8节~七章16节是何西阿响应叙以大战和有关事件的观点正确,那么前面这种说法是我们对六章7~9节能得出的最好解释。这样,七章3~7节那个令人费解的烤饼比喻,可能是对同一事件的平行记录,为的是反映这场阴谋在撒玛利亚最终的结局。这种解释方法使书中这部分更加连贯,各小段更明白易懂;如果截然分开,则艰涩难懂。祭司既隶属君王皇室,又甘心倚赖他们的庇护支持,使他们成为支持背叛行动最可能的人。何西阿的信息遍满证据,证实祭司只要弃绝神的律法,就无法防御任何堕落败坏浪潮的侵袭,连杀人流血的罪恶也不例外(四2,五2,七7)。
神这位抱怨者在这部分的结尾总括了全民族的恶行(10~11a节)。以色列家应包括三大组成部分:以法莲是围绕撒玛利亚的一小片领土,尚未完全为亚述军队践踏;以色列主要指已完全隶属亚述殖民统治的约但河东岸地区;而犹大在亚哈斯统治时,迫于叙以两国的进攻,已拱手屈服于亚述的殖民统治,以求取援助。神亲自见证(我见了,10节;参:传三10、16,四1等)他们淫行的"可憎"(参:耶五30,十八13,对祭司和先知错谬领导的结局,作类似的描述)。
淫行首先集中在以法莲,后来污秽蔓延到以色列(参五3),这里不仅指上下文所述在异教邱坛崇拜巴力的淫乱;第10节的场景表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导致其首领与亚述狼狈为奸,共同针对他们的首都撒玛利亚煽动人反叛,这也是淫乱的一种含义。他们没有依靠神求得保护,也没有尊重为维护社会安定而设立的律法(参6节)。
犹大的收场(11a节)包含了审判的宣告──收场(即"收割",与太十三24~30、39同义),审判不仅针对犹大,也针对以法莲和以色列,它们在这时同样受到谴责,却未受到审判的威胁。三个平行句的排列如下:
以法莲的淫行在那里,
以色列被玷污,
至于你,犹大,已为你命定一个收场。
我们明显看见这三者都有分于政治上堕落的淫行。在五章10~14节和六章4节,以法莲和犹大都是有足够自由主动采取愚蠢的政治策略;东岸的以色列则深受亚述的辖制,丧失自主权力,被以法莲的淫乱玷污。这三者要一同承受神所预定的审判。
【何西阿书】第七章:神惩罚罪恶
一、他们被罪缠绕
【何7:1-7节】
7:1我想医治以色列的时候,以法莲的罪孽,和撒玛利亚的罪恶,就显露出来。他们行事虚谎,内有贼人入室偷窃,外有强盗成群骚扰。
7:2他们心里并不思想我记念他们的一切恶,他们所行的现在缠绕他们,都在我面前。
7:3他们行恶使君王欢喜,说谎使首领喜乐。
7:4他们都是行淫的,像火炉被烤饼的烧热,从抟面到发面的时候,暂不使火着旺。
7:5在我们王宴乐的日子,首领因酒的烈性成病。王与亵慢人拉手。
7:6首领埋伏的时候,心中热如火炉,就如烤饼的整夜睡卧,到了早晨火气炎炎。
7:7众民也热如火炉,烧灭他们的官长。他们的君王都仆倒而死。他们中间无一人求告我。
【分段标题】
1、神无法医治何7:1-2节
⑴他们罪被显露
⑵他们行事虚谎
⑶他们不想神恨罪
【分节详解】
7:1-2
神是无所不见,无所不知的。我们常忘记这点,如同以色列人一样。"无人知道"、"无人看见"这类想法使我们企图掩饰罪行。若你在面对极大诱惑时提醒自己:"神正注视著我,"就不致屈服受诱。遇有犯罪的机会时,切记神的眼目遍察全地。
7:2
一切恶……都在我面前:我们必须记住,神查看我们的一切心思和言行,并要记在他的册子上。若我们深深晓得神怎样地关注着我们,我们就会远离罪恶。与此相反,撒但的目的就是使我们忘记神时常在鉴察我们。
【分段标题】
2、无人求告神何7:3-7节
⑴犯罪讨人欢喜何7:3节
⑵因罪仆倒而死何7:4-7节
【分节详解】
7:3-7节
有四条线索可帮助我们理解这段疑难的信息。首先,祭司仍然是从事这些行为的人,好像四章4节和六章7节(参六9)以后的信息一样。文中的他们、他们的和他们(受格)都一致指向祭司,他们是阴谋暴行的核心力量。
其次,按字面解释(3、5、7b~d节),火炉与烤饼的比喻,即掌握了解释这个比喻的关键。它们表达了以下几点:(1)一个新王和他的朝廷(曾废除先王的祭司,以虚谎使首领喜乐,3节);(2)在王加冕的日子醉酒淫逸,使整个朝廷昏昧愚妄,王与那些轻慢王权的人随伙结伴(5节);(3)谋反者从未寻求耶和华的旨意和帮助,以残暴废除一个又一个首领(7b~d节)。
第三,比喻的关键要素火炉(4、6、7节),说明祭司的背信弃义(4节中把他们称为行淫的,以示政治和宗教的不忠行为;参:耶九2)和权力欲望(6~7a节),使他们的内心激荡火热。烤饼之人的身分极难确定(4、6节),后面的经节里,一些注释家和版本把希伯来文加上不同的元音而把它解释成"他们的怒气",因此他的存在并不明显(安德生却持不同意见,见447、449~454页)。两次提到烤饼之人的工作都有闲懒渎职、没有果效的意思,使谋反叛乱得以成功。如果闲懒有消极、忽略己任的意思,则烤饼之人指王宫中保护君王安全的重要官员;如果闲懒是指恶毒的蓄意阴谋,则可能指大祭司(参四4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2,Name=B聖約被毀(四4~五7)}),他们利用自己的职位骗取君王的信任,内心却隐藏谋反背叛的实意。这些经文的意思模糊不清,任何解释都不是定论。
第四,这段信息从君王欢喜(3节)转变为君王败落(7节),这种骤然急变因为有酒(5节)的因素而顺理成章;酒是以色列人背叛的成因与标志,最终导致政治谋反的阴谋得逞。这种变迁又是从某个特定事件开始──一个君王因虚谎的祭司而欢喜,末了却是更大范围的败落──所有的君王都仆倒而死(7节)。这寓意深刻的譬喻描绘的是某个特别的事件,却又喻指许多类似的情形:沙龙谋反,击杀在位仅六个月的亚撒利雅(王下十五8~12),米拿现一个月之后又背叛沙龙(王下十五13~15),两年后比加推翻比加辖的统治(王下十五23~26),而八年以后何细亚发动政变,背叛比加的独裁统治(王下十五30)。有些学者认为比加在基列曾称王执政十二年,那时正值米拿现和比加辖在撒玛利亚统治──约主前七五二至七四○年101。这段信息开始讲到的事件(3节),通常被认为是指最后两次政变之一,结束时描绘的普遍堕落情形表明,祭司与王室一同堕落,是一种根深柢固的恶习,而不是偶然的过失。
七3.
虽然在五章1节中王室连同祭司和人民是何西阿信息攻击的对象,但以色列的君王首次从这里开始成了何西阿信息的焦点──上下文都在强调祭司的罪恶(是一个重复强调,把第3节和第1~2节联系起来)和虚谎(再次突出第1节中的行事虚谎,希伯来文用的却是不同的词),以及"君王的幼稚愚蠢"。如果六章7~10节所讲的亚当──基列──示剑阴谋,就是指七章3~7节所讲的背叛事件,则比加辖是其中的受害者,比加连同祭司是同谋(王下十五25);如果这两处经文指说不同事件,那么就是祭司反对比加的罪恶虚谎行径,使得何细亚及其王朝满心欢喜(王下十五30)。这两种说法都缺乏足够的证据证实,但无论怎样,七章3~7节描述的场景,使祭司的狡诈和君王皇室的轻信无谋显露无遗,终究无一人真正得胜。
首领(希伯来文sarim;参三4{\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五10{\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注释)在这里首次提到,在先知后面的谴责信息中继续占有一定地位(参七16,八4、10,九15,十三10),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是君王的随从,实施君王的愚蠢外交政策,并兼任军事指挥者,执行那些受何西阿猛烈攻击的徒劳无益的战略(十13~15,十三9~11;参后面几段中有关原文难题的解释)。王室的罪恶愚顽,使我们重新关注何西阿早先有关管教性审判(三4)和复和前景(三5)的预言。那些喜欢祭司虚谎残暴恶行的王室乌合之众,都应被束之高阁,代之以合神心意的新王102。
七4.
行淫(参六10中以法莲的淫行)一词将祭司玩弄权术的虚谎诡诈描述得淋漓尽致。他们心中熊熊燃烧的私欲,使他们竭力践踏冒犯他们从祖宗沿袭,本应遵行的圣约,这在火炉和烤饼人的比喻中就很清楚。烤饼人没有看好火炉,以致正在发面时也任凭它燃烧,结果令人难以容忍:本应好好监护看顾君王的人却让他毫无防御能力,直至叛乱的阴谋犹如炙烈的炉子将他烧焦灭尽。
七5.
这里暂停使用比喻,先知回顾第3节中所述君王和祭司的关系。经文背景可能是一次节庆、王的生日,或更可能是王加冕的周年纪念日。这句经文如果要与其他经文(3、7节)对应一致,则主要动词"使他们患病"(希伯来文用使役形式)的主词必定是祭司,这里还被称为亵慢人,生动表达他们对王权轻慢嘲弄的态度,这种态度也曾不只一次刺伤过先知本人(参:赛二十八14,君王被称作"亵慢的人")。还有谁会讥诮说"作先知的是愚昧,受灵感的是狂妄"?首领因酒的烈性昏睡跌倒,君王也因欢宴纵情,丧失清醒的判断力,与那些心怀阴谋诡计的祭司拉手(即表示志同道合的亲密关系)。所有这些都表明首领是轻忽职守的烤饼人,贪饮杯中之物而昏睡不醒,暗中隐藏的叛乱暴动之火已愈烧愈烈。他们的君王已软弱无力,立时便会列入那些跌倒而永无翻身之日的君王之中(7节)。
七6.
火炉的比喻被炙热的火焰推至高潮。这里剧情的主角仍是祭司,这节难解经文可逐字直译成:
当他们(祭司)靠近的时候
他们的心热如火炉。
他们整夜埋伏,
他们的烤饼人却睡卧直到早晨。
它(他们的心)是燃烧的烈焰。
"他们靠近"〔不将"靠近"(希伯来文qrb)判读为"燃烧"(希伯来文qdh);参LXX、RSV、NEB、Wolff〕暗示他们在执行谋杀计划。这句话应该从连接词"当……时"开始,原文ki可以译成这种意思,且更符合上下文理。至此他们的心被罪恶的意念猛烈烧灼,完全达到火炉的高温极限。当他们整夜忙于策画阴谋诡计时(字义是"埋伏";参:士十六2迦萨人设计谋害参孙),他们的烤饼人(参照Vulg.理解MT、AV;Andersen;与大多数其他译本不同,改变了希伯来文在这里的断句,读作"愤怒"或其他意义相近的词)却睡卧到早晨。他们的昏睡烂醉使王权岌岌可危,完全听从谋反者的摆布,谋反之人的心是"犹如烈焰一般燃烧着"这句话所隐含的主词(参Andersen,pp.447~461,我选用并认同这段话)。另一处与这里类似的先知信息在以赛亚书二十八1~4、7~13,反映首领官长昏醉痴迷的情形。
七7.
第三次(参4、6节)用火炉的比喻描述祭司野心勃勃的热望,第4节中称他们都是行淫的。但这里他们爆发出猛兽般咆哮的怒气,吞噬(字义为"吃掉";参二12,五7)了他们的"士师"(和合本译作"官长")。士师(即统治者)是描述君王的一个更贴切的词,因为"君王"的职责就是秉行公义,实施公正裁决(参五1),在急难时寻求神的帮助,像古时以色列的士师那样带领民众信靠神。但在这段信息中,"士师"这个词更可能指首领,即那些执行君王公义命令,以此加强圣约效力的朝臣。那些未能在信仰或人身安全上保护君王免受亏损的人,也照样成了叛军的牺牲品(另一处讲到他们被杀身亡的经文是七章16节)。他们的君王是参照他珥根译本中第5节的译法,这些君王被反叛集团拥立在位,后又靠支持他们以博得他们的拥戴。无论神还是先知本人,都无意对这种任意妄为的独裁政权尽忠效力(参八4)。跌倒是轻描淡写十二年间四次谋杀篡位的历史──接二连三的君王坟墓,标志着君王无力开创和平、安定、稳妥的社会局面。
"然而"一词导出的内容,是从五章8节以来一直酝酿、呼之欲出的谴责信息,没有一位祭司向耶和华呼吁,寻求真正的解决办法。所有其他权宜之计都尝试过,而大受挫败阻挠──军事侵略(五8~12),依附权势的外交应变(五13),虚张声势的悔改(六1~3)和诡诈的谋杀暴行(六7~9,七3~7)。从七章2节起尚未直接发言的神,面对这种极端的轻慢羞辱,发出了道明内心剧痛和愤怒的怨声。当宗教领袖依靠连续犯罪,而无能的愚妄人期望获得拯救,随而梦想破灭,杀机顿起,民众会变得如何?只会变得"罪大恶极",就是"他们离弃耶和华偏行己路"103。
7:7
"热如火炉"喻指领袖们心中燃烧著对权利和诈骗的欲望。何西阿一生看见三个以色列王被谋杀,他们是亚撒利雅、沙龙和比加辖(参王下15:8-26),他们的内政外交都陷于瘫痪,因他们忽视了神和他的话语。
二、神必刑罚
【何7:8-16节】
7:8以法莲与列邦人搀杂。以法莲是没有翻过的饼。
7:9外邦人吞吃他劳力得来的,他却不知道,头发斑白,他也不觉得。
7:10以色列的骄傲当面见证自己,虽遭遇这一切,他们仍不归向耶和华他们的神,也不寻求他。
7:11以法莲好像鸽子愚蠢无知。他们求告埃及,投奔亚述。
7:12他们去的时候,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们身上,我要打下他们,如同空中的鸟。我必按他们会众所听见的惩罚他们。
7:13他们因离弃我,必定有祸,因违背我,必被毁灭。我虽要救赎他们,他们却向我说谎。
7:14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乃在床上呼号。他们为求五谷新酒聚集,仍然悖逆我。
7:15我虽教导他们,坚固他们的膀臂,他们竟图谋抗拒我。
7:16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他们如同翻背的弓。他们的首领必因舌头的狂傲倒在刀下,这在埃及地必作人的讥笑。
【分段标题】
1、与外邦挽杂何7:8-13节
⑴自己劳力的被别人吞吃
⑵遭遇一切扔不归向神
⑶投奔亚述必定有祸
【分节详解】
7:8
与列邦人搀杂:以色列人与不信的外邦人关系密切,并随从了他们的道路;结果,现在他们就像一块半生不熟的饼一样毫无价值。的确,神呼召我们向失迷的人作见证,并尽可能帮助他们,然而我们却不可与世界紧密联合,因为这样我们就极有近墨染身的危险,随从他们的道,效法他们的心态,以致犯罪远离神(比较犹23节;参"信徒的属灵分别"一文及"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一文)。
7:8以色列人与外邦人通婚并学他们行邪恶的事。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我们工作、生活或娱乐当中与非信徒交往时,要小心提防他们可能对我们产生的不良影响;看看能否从正面善诱他们,把他们引向神,而不要随波逐流、染上恶习。
7:10骄傲使人远离神,使人觉得自己不需要神或他人的帮助,甚至使人在其他方面的罪得到强化,因为若不首先去掉骄傲,我们就无法悔改。
7:11以色列王米拿现曾买通亚述王帮他巩固王位(参王下15:19-20),后来何细亚王反叛亚述、投奔埃及(参王下17:4)。在应该投靠神的时候,以色列的王却周旋于各国间,寻求结盟。
7:13
13~16他们因离弃我:以色列人拒绝回转求告神作他们的帮助,因而得罪了神;他们以为埃及和亚述比耶和华他们的神更能给他们保障(11节)。今天,当人们不寻求神的旨意和话语,只追求财富的增加、各种娱乐活动和罪中的享乐时,就是犯了与以色列人一样的罪。
(七8~10)
这段内容仍沉浸在叙以大战的阴影中,虽然犹大已不在我们的视野之内,但以法莲仍是关注焦点(8、11节)。更为醒目的是,从四章4节以后一直占中心地位的祭司,在这里悄然消失,将一直隐藏直到十章5节〔即便那时也被称为喜爱牛犊的祭司(希伯来文kmarim),而不是常言所说的祭司,希伯来文kohnim〕,九章4~6节已宣告他们惨遭挫败阻挠,那时耶和华将剥夺他们的节期事奉,并使他们流离失所,客死他乡。因设谋背叛王室而双手沾满鲜血的祭司不再出场,信息内容从描述以法莲内在混乱迷茫的状况,转为描述其模棱两可、妥协让步的外交事务。他们这些外交行为显得如此愚拙,以致何西阿采用一系列讽喻夸张的手法表达:没有翻过的饼(8节)、发霉的饼(9节)、愚蠢无知的鸽子(11节)、翻背的弓(16节)、绝收的农业(八7)、无用的器皿(八8)、野驴(八9)、追赶东风(十二1)。先知借用这些令人忍俊不已的日常生活经历或事物,充分展示以色列的外交政策不仅不符合神的旨意,还违背常理。
七8.
我们认为以法莲指北国,因为当时以色列的剩余领地,已成亚述帝国的殖民地。只有位于撒玛利亚附近的山地,从前约瑟的儿子以法莲支派的部分领土,还在名义上拥有政治上的自由(参增注中的"历史背景辅参"{\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增註︰歷史背景輔參}及六7~1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1,Name=iv.背棄聖約的標記(六7~11a)})。以法莲的余民已完全与外邦民族混杂,其中与亚兰人、埃及人和亚述人的混杂尤为突出(11、16节;参五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中对此的描述),以致他们作为神选民的独特身分渐渐失去。在第3~7节的烤饼譬喻中,神可能暗示以法莲是搀杂在外邦面粉中的油脂,但事实上这个譬喻应该从这节经文的第二个子句开始,而第一个子句字义更直接,解明后面譬喻的含义。第9节也采用这种写作方式,而第11节的句子顺序则相反:譬喻在前,含义的解释在后。
第8b和3~7节一样,都是借用烤饼的譬喻展开论述,但这里直接提说的是饼,而不是炉子。紧贴炉壁放着烘烤的饼,没有被烤饼的人翻过来,结果饼的一面仍是生面层,而另一面却是被烤焦的硬壳。我们不能牵强地主张这个譬喻表达以法莲转去附和外邦的那一面已经烧焦,而标志着对耶和华忠诚的另一面尚未烤好。
七9.
以法莲的愚拙显露无遗,"他也不知道":(1)他的农业和经济力量其实已被外邦人(外人,五7用来描述在邪淫异教活动中生出的私生子)以纳奉贡礼的方式蚕食耗尽,因祭司们已吞灭了以法莲的士师(7节);(2)他的整个生活已腐化堕落,犹如过期的食物生发霉烂,长出令人厌恶的灰白茸毛(和合本译为"头发斑白")。这样解释这譬喻(参Andersen,pp.467~468)可以保持其食物暗喻,并能避免白发的消极含义,因为在圣经里,白发通常是一种蒙福的表记(箴二十29)。沃尔夫(126页)将白发当作恐惧的同义词。用来描述白发初长(希伯来文zrq)的动词通常被译为"喷洒",很可能是从"变得花白∕明亮",或"爬上∕偷偷上到"的两个阿拉伯语字根中的一个衍变来的104。后面这个意思在这里更贴切,着重表现以色列的愚蠢无知,令人羞愧难当(参二8所论不知道的情况{\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可能荒宴醉酒使他们的知觉愚钝(参四11)。
七10.
这一节中先知概括的谴责显得强劲有力,第一句与五章5节字字对应(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最后两句重申以色列仍不归回(参三5{\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五4{\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六1{\LinkToBook:TopicID=149,Name=ii.略顯悔意的懺悔詩(六1~3)}注释)和寻求(参三5{\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五6{\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注释)那称为耶和华他们神的主,这是两个非常熟悉的话题。这较长的名字(参一7,三5,十二9,十三4,十四1)提醒人应向谁持守忠心。这部分信息的重要主题,就是以色列人没有对神作出恰当的反应:
他们中间无一人求告我(7节),
他却不知道(9节两次),
虽遭遇这一切,也不寻求祂(10节),
他们却向我说谎(13节),
他们并不诚心哀求我(14节)
他们仍然悖逆我(14节),
他们竟图谋抗拒我(15节)。
毋怪乎神要不断提高祂要审判的声浪,审判的刑罚隐含在为(在)这一切遭遇这句话中,直到审判刑罚的强度足以引起以色列的关注。只有当审判使整个国家遭受令人恐惧战兢的巨大毁灭,人民也饱受流离失散之苦时,寻求和回归神的美好景象才可能出现(三5,十一10,十四1~2)。
(七11~12)
尽管譬喻从日常生活中的厨房用语变为鸟类学和捕猎的用语,但传达的信息却一样:以法莲倚仗外交关系寻求安定稳妥的举动,足显其愚拙无知。他们举棋不定的矛盾心理,促使他们从米所波大米飞奔往尼罗河岸寻求盟国的援助,不论是因为恐惧难当还是轻信无知(希伯来文pth,意为愚笨,意思是轻易受诱惑,参二14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或两者皆有(有关心中迷惑,申十一16)。这种作法都是"轻浮草率之举"。无知字义为"无心",即缺乏作出正确选择的能力和判断力,容易受到一些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参四11关于心的评析{\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他们求告埃及的作法,与"不求告神"(7节)的作法对比强烈,而他们投奔亚述的行为,使他们无法回归神(10节)。沃尔夫(127页)认为这些经文以叙以大战为背景,且先知传达这些信息的时间是主前七三三年(参增注:历史背景辅参{\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增註︰歷史背景輔參})。
不能食用的食物(未翻过的饼,8~9节)的生动画面,表明审判是一种因果关系:愚蠢的行为带来灾难的后果(参:加六7)。和第7节一样,耶和华在第12节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发言,宣称神将以灾难直接干预子民的悖逆行径。如果以法莲是鸽子,耶和华将是机敏的猎手。如果以法莲将与外邦缔结盟约,照神所宣告的,"我将根据他们的盟约的叙述严惩他们"(安德生的译文,461页)。
第12节最后一句话可能在直接解释捕鸟譬喻,虽然譬喻的准确意思令人不解。很多注释家(如Wolff,p.107)将最后一个词修订为"他们的罪恶"(用希伯来文的raatam,代替MT的adatam),并且将动词理解为惩罚或"管教"(希伯来文ysr;参五2)。这种解释使这句话有威吓的意思,再次提到前面重点强调的罪恶一词(1、2、3节),反复强调在五章2节以后神意图以审判刑罚来施行管教。安德生的注释(471页)清楚阐明五章13节和七章11节所提到与外邦建立盟约的具体背景。他以"他们的盟约"取代MT译本中"他们聚众"(希伯来文edutam,字根是wd,取代了字根为yd的adatam),强调以法莲用与外邦订盟约的具体形式叛逆神,这种罪在十二章1节受到直接抨击,在该处何西阿再次回到七章8~16节的主题。
【分段标题】
2、神救赎,人扔悖逆何7;14-16节
⑴因离弃,必有祸
⑵因违背,必毁灭
⑶说谎,而不诚心
⑷悖逆,而抗拒神
【分节详解】
7:16
"翻背的弓"就是有毛病的弓,是靠不住的。在战斗中射出的箭偏离目标,弓箭手就容易被敌人攻击。没有神的生命就如同翻背的弓;没有神的指引,我们的思想便充满了情欲、欺骗、自私和虚伪。长期被罪缠身的人很难有真正美好的将来。
7:16
人们到处追求快乐、满足、财产、活力和人际关系,就是不亲近神。事实上,只有神才能满足灵魂深处的需求。人首先要仰望上天,向至高神求,神必满足你灵魂上的需要,而非物质上的需求。
(七13~16)
第13节和15节中神明显发出怨责,这是四章16节开始的连串责备中的一部分,到十一章8~9节为最高潮(参六4~5{\LinkToBook:TopicID=150,Name=iii.神抱怨約民變化無常(六4~6)}和六11b~七2{\LinkToBook:TopicID=152,Name=v.神抱怨約民虛謊詭詐(六11b~七2)}注释)。这些责怨之声都表明神的心意是训练、坚固和挽救,而偏行己路、虚谎(13节)和悖逆(14节)却是以色列的一贯作风。以色列愚蠢的外交政策仍是这段经文的主题(注意这部分信息在第16节以谈论埃及告终,而五章13节却以亚述开始),并且继续成为其公开冒犯羞辱神的实据。"离弃我"、"违背我"、"向我说谎"(13节),"不诚心哀求我"、"悖逆我"(14节)和"图谋抗拒我"(15节)等众多词汇,都一针见血地揭示出这一点。
七13.
用祸(参:民二十一29;赛三9;耶十三27;结十六23;何九12,其中的祸是指向别人而非说话人本身,所以有"恐吓、警告"之意,BDB,17页)和毁灭(希伯来文sod;参十二2;摩三10,五9)的形式表达审判的危机,感叹语气强烈,显示神急切施行审判。指控以法莲和犹大的案件,因着接连不断的控诉和指责而渐渐明朗,真凭实据数不胜数。南北双方的邪恶争战(五8~12),向亚述妥协求和的劣迹(五13),虚情假意的悔改(六1~3),祭司聚集图谋暴行(六7~10,七3~7),以法莲模棱两可的愚蠢外交政策(七8~12)──这些使耶和华神别无选择,只好强忍内心极度的伤痛和悲哀,宣告祂公义审判的来临。
以色列忘恩负义的行为可用以下三个词概括:(1)离弃或"逃离"更确切(希伯来文ndd;参:耶四25),指故意和定意尝试逃避耶和华神的主权;(2)违背(希伯来文ps)可用来指政变、兵变和少年犯罪(王上十二19;赛一2),以及违反伦理常情(摩一3、6、9、11、13,二1),同样也可指对抗神的圣约规定(参:何八1,十四9;摩二4、6,四4);(3)说谎(希伯来文kzabim,意为"虚假",参十一12)突出以色列行为中欺诈虚谎的成分(参五7行事诡诈;七1行事虚谎;七16翻背的弓)。追根究柢,这可能指以法莲的偶像崇拜(参:摩二4,这里的虚假就指偶像),这是对神终极的谎言;从这种虚假中衍生出其他更多虚假──虚假的悔改(六1~3),坚持依靠自己的努力维持国内安定的政局(六7~10,七3~7),并深信神不能帮助他们抵御强大的敌人(七8~11)。这段从神发出的怨责信息,生动透彻地对比出耶和华乐施拯救(希伯来文pdh,指"赎金","支付代价赎回")的热望,与以色列屡次拒绝神一切努力的顽梗。这种对比因着希伯来文中代名词我和他们的强调使用,而更加强烈突出:"在我这方面,我要……;而在他们那方面,他们却……"。当耶和华再次提及救赎时,却有一个悲哀消极的诘问句出现:我要救赎他们脱离阴间吗?(十三14)其中隐含的答案是"不"。
七14.
向耶和华神缺乏诚意的祷告──"呼求"祂本是完全合宜的(参八2;珥一14),但他们的心却不在其中(参六1~3)。"心"是他们作出全心全意选择并完全忠心的地方(参11节,这里讲到他们无"心",〔丧失理智〕),这可媲美他们做任何其他宗教活动的那种热心:他们在悲痛或绝望中哀号(参:赛十四31;耶四8;珥一11、13、15;摩八3),是异教活动中的一部分内容,因为他们遭受较长时期的干旱,加上贪婪凶猛的入侵者对他们收成的五谷劫掠蹂躏(参9节),他们有可能声嘶力竭地哀悼巴力之死。这里清楚暗示了哀求呼号的异教背景:(1)在床上或"寝处",这些是在山顶邱坛躺下,行邪淫、乱伦生育活动的地方(参:弥二1);(2)提到五谷和新酒(参二8、9{\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22{\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注释;特别是四11注释,那里讲到新酒夺去人的心),这两者是巴力赐福的主要象征,也是异教活动中向巴力或耶和华神供奉的礼物(参:珥一10);(3)行使有自残行为的宗教礼仪来增强祷告的效力(参:王上十八28;耶十六6;律法禁止这种自残行为,申十四1);LXX在这里提到"砍伤"或"割伤"(参RSV、NEB、JB),并且认为这动词是希伯来文字根gdd衍生而来,而不是从MT译本认为的grr而来,这很显然是一种手抄的笔误,在希伯来文字母中r和d在很多发展的阶段中极相近。
最后一句话他们仍然悖逆我,理解成"他们仍转离我"更好,将介系词b看成描述一种分离状况,相当于介系词"从"的含义;参考NEB、NASB、NIV;而且阿摩司书六7用到意为"转离"的希伯来字根swr,也是以赛亚(赛三十11)和耶利米(耶五23,六28,十七5)用来描述背道的一个关键词。这段针对以色列人向耶和华神顽梗悖逆的概述,不仅是第13~14节的总结,更是五章8节以后的整段信息的总结。
七15.
对以色列的第二重责备针对她的过去(参十一3),而第一重责备则针对她的现在(13节)。这时的用语极像父母在告诫儿女:神曾孜孜不倦想借着管教(希伯来文字根为ysr,参五2,七12)来磨炼以色列,使她具有坚强的属灵和道德力量──坚固他们的膀臂不仅是指身体的健康;但他们用尽所有计谋,包括倚靠自己的势力和诡计(希伯来文hsb的加强语意字干意为图谋,即"算计"的意思,利二十五27、50、52,或作"设立计谋",鸿一9),尽行违背神旨意的恶事,最终招致更大亏损,使神徒添许多忧愁。罪恶(希伯来文ra)是对所有"带来痛苦的错误"的总称:可以指人所犯的罪(参七1、3),或因犯罪给他们自己带来伤害(参:摩三6)。当神是遭受这种悖逆不忠行为的对象时,这两种意思都交织在一起:人类犯罪使这位被何西阿喻为丈夫和父母的神遭受巨大的伤害。第14和15节之间以一对谐音字紧密相关:第14节用希伯来文swr表达悖逆的意思,第15节用希伯来文ysr讲述神的恩惠的锻炼。这对谐音字提示我们,以色列的所作所为,与神心目中合情合理的期盼恰恰相反。
七16.
解脱这种悖逆行径的惟一措施就是"回归"(参三5{\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六1{\LinkToBook:TopicID=149,Name=ii.略顯悔意的懺悔詩(六1~3)}注释),然而以法莲的回归和她在这一章中的其他行为一样,都是错误的。第一句话的含义稍嫌模糊,会让人产生许多不同的解释;但仔细查考上下文却很清楚,这里是在指控以法莲的错谬:以法莲好似"松弦的"或"翻背的"弓(诗七十八57)一样不可靠。这句话的最后一个希伯来字al令人费解。一种处理方法是把它修正为"巴力":他们转向巴力(RSV、JB);另一种方法则将它理解为"至上",指耶和华神而言:"他们归向,却不归向至上者"(AV、NIV);第三种更佳的可能,是将lo~al解释为"非神",可指巴力(参八6),也可指其他任何迦南人崇拜的神灵(参:申三十二17、21),安德生(477页)也持这种看法,把al与eli和elyon的含义看作等同,指那些被尊崇或高举的神灵,这种解释得到LXX的支持,后者将这个子句译为"他们归向虚无)(参Jeremias,将此译为"无能无为之辈",91页)。
首领必死(倾倒)于刀下的断言,是对他们势必消亡的独裁统治(七3~7)的补充。他们任凭他们的君王都仆倒而死,他们也必遭此厄运;未必是死于宫廷阴谋中,可能死于敌国来进攻的战场上;他们心高气傲的舌头迎来神夺取他们性命的预告(五10、12~14,六5,九8)。埃及(参11节)看到以法莲亲善亚述的政策一败涂地,将对这些政治投机分子极力嘲笑讥讽(讥刺,参:结二十三32,三十四7,三十六4)。由于何西阿珍视出埃及时神所彰显的丰盛恩典(十三4~5),并且期盼以色列重新回应神的呼召,再次开始新出埃及记的经历(二14~15),这部分信息(五8~七16)的结尾是重提埃及地,必然让他痛心疾首
【何西阿书】第八章:违背圣约
一、干犯神的律法
【何8:1-2节】
8:1你用口吹角吧。敌人如鹰来攻打耶和华的家,因为这民违背我的约,干犯我的律法。
8:2他们必呼叫我说,我的神阿,我们以色列认识你了。
【分段标题】
1、引来敌人攻击
2、自认为认识神
【分节详解】
8:2
2~3他们必呼叫我:以色列必会不断呼求神,并且口称要事奉他,然而他们的宣称却于他们毫无益处。他们对神的敬拜被自己属世而罪恶的生活所败坏。他们赞美神的同时却弃绝了他公义的道。
8:1-4"敌人如鹰来攻打耶和华的家"意指亚述攻击以色列,掳掠百姓(参王下15:28-29)。以色列人向神求助,却为时已晚,因他们一直顽固地拒绝离弃偶像。我们也常常像以色列人一样求神减轻苦难,却不愿意他改变我们的品行,到了罪所带来的痛苦后果已经不可避免时才向神忏悔。
(八1~3)
虽然la节令我们不解,但很显然这几句话是对以色列违背圣约规定的悖逆行径,发出指责和判决(1b节),审判的宣告中预示以色列将被仇敌追逐(3b节)。我们参考1b节传统的解释──可将"鹰"比喻作来势凶猛的侵略军,那么这三节经文就成为一段首尾对应的完整信息:
宣告仇敌入侵的判决(1a节)
指责干犯律法(1b节)
扩展指责内容(2节)
总括指责内容(3a节)
宣告仇敌追逼的判决(3b节)
这三句经文结构的关键,在于1b节"因为"(希伯来文yaan)的意义。安德生(486~489页)断言因为引导的是起始子句,其主要子句在第3节中。由于以下提到一些理由,我们应该采纳安德生对于因为一词用法的主要观点,却不会完全接受他将第1~3节作如下的翻译:
因为这民违背我的约,并干犯我的律法──(虽然)他们不断向我呼叫说:"我的神啊,我们认识你,我们以色列"
以色列丢弃良善,仇敌必追逼他。
字里行间圣约一直是中心:(1)一开始就提到它,作为整段责备信息的基调(参六7);(2)隐含在律法一词中("训词",希伯来文tora;参四6),以立约历史和要求为核心(论违背,参七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6,Name=ix.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七13~16)});(3)呼吁(参七14,此处讲到"无诚心的哀求")我们认识你,是表明对圣约的谨守忠诚,因为何西阿所用的认识一词(希伯来文yd,参二20,四1、6,五4,六3、6),自始至终含义都不变;(4)以色列丢弃良善与"他们竟图谋(罪恶)抗拒我"(七15),是一种对偶的表达手法,表明两者所存邪僻的心态相同,整段信息强调神人之间当存的和睦共荣的立约关系106;(5)遭受仇敌追逼,是破坏盟约(圣约)必然带来的一种明确惩罚形式,即主神撤去祂超然的护庇,使悖逆的附庸国暴露在仇敌的攻击中。
这里没有明确陈明仇敌(3b节)所指的对象,但上下文提示我们,仇敌和鹰(1a节;参:哈一8;哀四19,都提到仇敌的追赶如鹰一般勇猛快捷,希伯来文nsr指兀鹰或老鹰)都喻指同一对象107。1a节中没有动词,语言如此精炼,使我们只能猜测它真正的意思,比较可能是在呼吁先知向民众发出警告,如同哨兵吹响号角一般(参五8;摩三6,虽然1a节中没有"吹"这动词)。虽然一些现代版本把这里译作"嘴唇",但希伯来文字面的意思是"腭",在经文中通常与"嘴唇"和"口"并列(箴五3,八7;歌五16,七9)。先知发出警告的原因陈明在下一句话中:"(敌人)如鹰来攻打耶和华的家",古老的Targum版本把如鹰的敌人译作亚述。上下文也支持这种看法:如七章16节中因凶暴导致首领仆倒,八章7~8节中以色列被外邦人鲸吞,在八章9节特别提到亚述,八章14节和九章5~6节影射以色列军事力量的败落,和民众流离失所的结局。鹰是对巴比伦和埃及武力入侵的比拟手法,参以西结的比喻(十七1~14)。仇敌(3节)和朋党(9节;希伯来文分别为~oyeb和~oheb,后者字义为所爱的人)之间的谐音字用法,更肯定了上面这种解释:以色列苦心追随的"朋党"(盟国)如鹰一般转向他,意欲吞食这个可怜的猎物,像秃鹰吞吃尸体108,"仇敌"虎视眈眈侵吞的地方,是耶和华的家(1a节),并非指耶路撒冷的圣殿或崇拜巴力的邱坛(除非这个词是个讽喻的反语),而是指耶和华神恩赐祂子民的整个以色列地(参九3~4)。
二、丢弃福分
【何8:3-4节】
8:3以色列丢弃良善(或作福分),仇敌必追逼他。
8:4他们立君王,却不由我,他们立首领,我却不认。他们用金银为自己制造偶像,以致被剪除。
【分段标题】
1、自己立王(不出于神)
2、自立首领(神不承认)
3、为自己立偶像
【分节详解】
8:4
立君王却不由我:百姓们随心所欲地选立神不赞许的人做他们的领袖。使徒保罗警告说,到了时候,教会也会推选一些不符合神公义标准的人做牧者(参提后4:3~4注;参"监督的道德要求"一文)。
三、神的怒气发作
【何8:5-10节】
8:5撒玛利亚阿,耶和华已经丢弃你的牛犊。我的怒气向拜牛犊的人发作。他们到几时方能无罪呢?
8:6这牛犊出于以色列,是匠人所造的,并不是神。撒玛利亚的牛犊必被打碎。
8:7他们所种的是风,所收的是暴风,所种的不成禾稼,就是发苗也不结实。即便结实,外邦人必吞吃。
8:8以色列被吞吃,现今在列国中,好像人不喜悦的器皿。
8:9他们投奔亚述,如同独行的野驴。以法莲贿买朋党。
8:10他们虽在列邦中贿买人,现在我却要聚集惩罚他们。他们因君王和首领所加的重担,日渐衰微。
【分段标题】
⑴牛犊被打碎
⑵禾稼被别人吞吃
⑶神要刑罚
⑷因重担日渐衰微
【分节详解】
8:5
撒马利亚是北国的首都,有时也用来代表北国。耶罗波安一世在伯特利和但铸造金牛犊,并鼓励百姓崇拜这偶像(参王上12:25-33)。以色列民因此不拜创造主,而拜人造的牲畜偶像。
8:7
农作物有好收成是由于好种撒在好土里,再加上适当的阳光、水分和肥料;一粒种子在好的条件下自然会多结果子。然而,以色列将属灵的种子撒在风里,到头来是一场空,如同来去无踪的风。以色列崇拜偶像、与外邦结盟,并未带来任何保护,反而因寻求自保、背离神而为自己带来灭亡。神的审判──亚述的入侵要如同猛烈的旋风般临到以色列。如果我们靠寻求神以外的任何东西来得到平安,就会使自己处于更加危险的境地。没有神,就没有恒久的平安。
8:7
所种的是风,所收的是暴风:以色列人所种的是犯罪和拜偶像之风;所收的是亚述人攻打他们的暴风。我们一定要切记,恶行和恶心所播下的种子只会在我们的生命中结出邪恶的果子(参伯4:8;加6:7;比较诗126:5~6;箴11:18;林后9:6)。
(八7~10)
作者用三部分的箴言(7节)这特别文学形式继续烘托审判的危机。箴言能改变笔调,引人深思,能引发并深化论证──他们种什么就收什么(参:加六7~8),但其恶果却未立时向读者显明。只有读到第9节提到"亚述"时,我们才会清楚看见何西阿在回顾先前信息的主题(参五13,七8~16):依靠外邦联盟将极其危险,不但虚枉无益(7ab节),更极具毁灭性(7c~8a节)。
箴言的文学效果表现在:(1)第一句话的字音相近──他们种,希伯来文是yizrau(又能回应耶斯列的名字;参一4~5、11,二22),他们收,希伯来文是yiqsoru;(2)第二句话中的两个字原文押韵──禾稼是semah,面是qemah;(3)三句话的语义呈连锁递进的趋势──种的不好,收的会更糟(7a节),而好不容易发苗的庄稼,结出极少可吃的果实(7b节),所剩无几的果实,还被凶暴劫掠的外邦人吞吃(7c节)。这种复合三段论式(参:珥一4)的连锁论证,强烈突出以色列的愚昧无知,并显出其影响深广的结局(另一种把第7节解释为咒诅而非箴言的作法,参Andersen,p.497)。
风(7节)是变化无常和虚浮无益的象征(参十二1,再次提到外交政策的愚昧;伯七7;箴十一29;传一14、17)。"暴风"(参Stuart,p.127)表现毁坏情景的升级(参:诗八十三15;伯二十九20~23,讲到恐惧暴风引起的灾难);其后果不仅显得愚拙,甚至更可悲。外邦人(参五7,七9,八13注释)指本身没有拥有土地,而需要靠掠夺别人财产赖以生存者,游牧抢劫者曾是古代中东定居农户时常面临的威胁。这段信息预示到全球的列强将强行干预,第8节提到列国(goyim),第9节提到亚述,都使这一点变得更清楚。
吞吃(8a节;吞灭,RSV,7c节)使这箴言的含义与起初对它作的解释紧密相连,并使这部分信息变得颇具讽刺意味:以色列不仅是个愚昧、无获的农夫,更是不属圣约范畴的外邦人,特别是亚述和埃及等列国鲸吞的食物。"现今"(8节;RSV作已经)一词应非表明时间的概念,很可能是表达以色列的愚蠢顽梗,将使她被列国吞灭(参五7对这个词相近用法的解释)。无用的器皿(8节;和合本作"不喜悦的器皿",字义为"毫无价值";耶二十二28,四十八38)通常用来描绘破碎的器具或损坏的武器,是另一种表示以色列愚拙无力的生动比拟(参七8、11,八9)。投奔(字义为"上行",9节)暗示以色列曾北上行至大马色,并顺沿幼发拉底河的水道东行,避开直接东行沙漠的危险,投奔亚述求援。亚述在何西阿书中一直扮演着双重的角色(参五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她诱惑以色列违背与神所立的约,同时又随时等候向以色列施行审判的刑罚,从加利利和基列在主前七三三年叙以大战中的经历可见一斑(见增注:历史背景辅参{\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增註︰歷史背景輔參})。
以法莲如同野驴(或作"斑马",9节;这里有谐音字的可能,~pr是"以法莲"一词的开头三个子音,与野驴的子音pr~只有细微的差别,参十三章15节,十四章8节中提到"以法莲"的其他谐音字)这种表达方式,应该是另一个句子的开始,这一点与MT及其他大多数版本意见相反。这个喻词不像七章11节中"愚蠢鸽子"那样,单单体现以色列愚蠢的一面,更通过分词偏离闲逛(参:赛十四31;诗一○二7),和指"她自己"的冠词lo,以及约伯记(三十九5~8)所述,生性喜爱在"干旱旷野"和"盐地"生活的野驴的比喻,表达她孤独的情形。这里讲到以法莲贿买朋党(所爱之人,参二12),显然这已是一群无分无缘于圣约的孤独子民,他们已不再拥有任何魅力〔参8节不喜悦(无用)的器皿〕,反而需要贿买外人给予他们所切望的青睐(参:鸿三4,把尼尼微刻画成一个诡诈的淫妇)。这正是耶利米后来描绘犹大邪淫奢欲的生动画面:
你是野驴惯在旷野,
欲心发动就吸风,
起性的时候谁能使它转去呢?(耶二24)
既然何西阿通晓以色列的远古历史,"野驴"也可能暗指以此命名的以实玛利(创十六12)。
按着第7节语意连贯递进的手法,第10节也是第9节的引伸:以色列在偏邪无援的时候贿买外邦,但这种贿买行为(这个动词反复出现,看来是从字根tnh衍生而来,与二章14节和九章11节用到的雇佣用品有关──~etna和~etnan)有害无益,因为以法莲的地位掌握在神的手中,而神的意向却是聚集祂的百姓,即九章6节所用的字根qbs(聚集),显明招聚他们是为了施行审判的惩罚(参:珥三2;番三8)。
我们浏览一下现有的不同版本,就会发现原文第10b节的意思多么深奥难解。整段信息似乎是在显明审判的危机,因此排除了高抬偶像的宗教游行活动的解释:"他们将完全停止携带君王首领的形像"(Jacob,p.60;参:摩五26,可能也提到以色列宗教活动中这种宗教游行仪式)。另外一种解释能更贴切表现岌岌可危的形势:"这将使受膏君王和首领的统治很快完结"(JB;参NEB)。虽然这种解释能得到权威的LXX支持,但却要把重担(希伯来文massa~)修正为"受膏"(希伯来文msoah;参BHS),并突然引入八章4节的主题。第三种解释则把这句话的意思看成是宣称以色列不断承受痛苦,要向亚述君王朝廷纳贡〔即向她所爱之人交纳贡物,9~10节;参五13,把亚述统治者称为大君;首领(希伯来文sarim)可能是亚喀得文sarrani"诸王"的引伸,试图重组众所周知的君尊称谓"万王之王"。沃尔夫的解释(133页)集众家之长:"不久他们将因君王的重担而痛苦不安"〕。他们依靠外援的习性,已使他们自己苦不堪言,以法莲的经历不幸正为栽种和收割的妙语所言中。
四、神要追讨罪恶
【何8:11-14节】
8:11以法莲增添祭坛取罪,因此,祭坛使他犯罪。
8:12我为他写了律法万条,他却以为与他毫无关涉。
8:13至于献给我的祭物,他们自食其肉,耶和华却不悦纳他们。现在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他们必归回埃及。
8:14以色列忘记造他的主,建造宫殿。犹大多造坚固城,我却要降火焚烧他的城邑,烧灭其中的宫殿。
【分段标题】
1、以色列人认为律法与他们毫无关涉
2、献祭是为自己吃肉(神不悦纳)
3、忘记造他的"神"(神要焚烧他们城邑)
【分节详解】
8:11
祭坛使他犯罪:北国以色列人所建的祭坛不是神所吩咐的;所以他们献祭正表明了他们的私欲和妄想。我们务要本着经上的教训,并随着新约教会的脚踪来敬拜主。虚假的敬拜看似美好,也可以使我们快乐,但却是犯罪,因为它以世俗的敬拜方式取代了在神的灵里的真实敬拜(比较约4:23~24;参"敬拜"一文)。
8:12
律法……毫无关涉:远在何西阿时代之先,神就已将他的律法和诫命赐给了以色列人。然而他们却把神的话当作于己毫不相干的事。当今教会中的许多人也是极少读圣经,并且不珍惜神的律法;他们也不遵行神的诫命,因为他们对罪仍然眷恋顾惜。
8:11
因为祭坛被误用来敬拜巴力,本是消罪的祭坛反增添了人的罪。
8:12虽然律法是为以色列人定的,以色列人却认为事不关己。我们在听道或读圣经时很容易想到认识的一些人,觉得他们应该听这道,并照圣经的教导去做。以色列人时常把神给他们的律法应用在别人而非自己的身上,这实际上是歪曲神的旨意,逃避自己生命中所须的改变。当我们想到别人应照我们所听到和读到的去做时,应先看看这是否同样适用于自己。要把所学到的功课首先实践于自己的生命中,因为我们在别人身上所看到的缺点往往正是我们自己的缺点。
8:13百姓的献祭已变得仅仅是仪式,所以神拒绝接受。我们也有许多宗教礼仪,比如参加教会聚会、灵修、纪念基督教节日和饭前祷告。在千变万化的世界中,这些礼仪给我们安全感,使神的教诲能在我们心中深深扎根。然而,礼仪也可能被误用,如果发现自己遵守宗教礼仪是出于以下原因就该警惕:(1)为取得团体的认同;(2)为避免与他人不同;(3)取代人的思想;(4)替代人际关系;(5)掩饰恶行;(6)赚取神的恩宠。我们不应摒弃礼仪,但必须要谨慎思考行这些仪典的原因。我们应以敬畏神的态度来行这些礼仪。
8:13以色列人曾在埃及为奴(参出1:11)。这节经文并不是说他们必回归埃及,而是要分散到亚述帝国各地重新沦落为奴。
8:14以色列也像今日许多国家一样,将信心放在军事力量、强大的国防和稳定的经济上,却忽视人们内在的道德观。人的败坏使这些外在的力量来源失去了作用。今日许多国家都有这种倾向,要从日常生活中除去神。但如果一个国家忘记了神是创造者,他们面临的考验会证明这些力量对他们是毫无帮助的。
【何西阿书】第九章:以色列受处罚
一、因行淫离弃神
【何9:1-5节】
9:1以色列阿,不要像外邦人欢喜快乐,因为你行邪淫离弃你的神,在各谷场上如妓女喜爱赏赐。
9:2谷场和酒榨,都不够以色列人使用,新酒也必缺乏。
9:3他们必不得住耶和华的地,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必在亚述吃不洁净的食物。
9:4他们必不得向耶和华奠酒,即便奠酒也不蒙悦纳。他们的祭物,必如居丧者的食物,凡吃的必被玷污,因他们的食物,只为自己的口腹,必不奉入耶和华的殿。
9:5在大会的日子,到耶和华的节期,你们怎样行呢?
【分段标题】
1、谷场新洒必缺乏
2、不得住神的地、"吃"不洁之物
3、所献的祭物、使凡吃的人都沾污
【分节详解】
9:1
谷场为一块平地,常在山顶的平川上,农民在那里打麦脱粒。男人通常在谷场通宵守候,以便保护收成,妓女会趁机到那里寻客。因谷场在山顶上,以色列人就开始在那里向假神献祭。
9:3
以法莲却要归回埃及:何西阿在此预言以法莲(即北国)将被流放他乡。埃及代表以色列人曾受过的奴役和欺压;而现在他们将去的埃及就是亚述(参11:5注)。
9:1~2.
两个否定命令句"不要欢喜"(参:赛九3,描述一次丰收节期时欢呼喜庆的场面)和"不要快乐"(参:赛四十一16,讲到另一次更大丰收喜庆的场面),如同倾盆大雨冲击着以色列欢庆跳跃的游行队伍112。这不仅大大冷却朝圣者的热情,还威胁到他们得救的指望。因为欢喜快乐本身就是救赎应许的部分内容,是引出奇妙喜讯的前言(参:赛二十五9,六十六10,太五12),如今却是在宣告他们必荒凉败落。
诚然,诸如埃及和亚述的外邦人(3节),也许仍可继续陷在生殖异教的罪中之乐里,但受过神藉其特殊历史调教的以色列,却不应该与他们携手同行。他们的异教邪淫活动已使人忍无可忍:他们不是在敬拜,而是在淫乱(参一2{\LinkToBook:TopicID=129,Name=i.第一幕︰娶淫婦為妻(一2~3a)},二2、5、12{\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注释);五谷庄稼的收成是妓女所得的赏赐(参八9~10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iii.虛妄無益的外交聯盟(八7~10)},以色列用这样的工价贿买亚述)。安德生(523页)认为喜爱是指做爱,与嫖妓同义,这解释值得注意。赏赐在句中是作受词:"至于赏赐"或"以换取赏赐"。"谷物"(Grain)(参二8~9{\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七14{\LinkToBook:TopicID=156,Name=ix.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七13~16)}注释)是包含在第1节中的最后一个词"各谷场上",在RSV和NIV版本中都没有译出,可能和赏赐是同位语,进一步解明淫乱所得工价的性质。虽然这里看不出有任何明显高抬巴力偶像之举,但先前对迦南生殖之神恶行的谴责,在这里都适用(参二13):巴力偶像被当作以色列物质祝福的来源,而这种祝福是透过与祭司和女祭司在邱坛进行宗教的淫乱仪式产生的,这里提到的谷场就与这一点有关。除了有一些供农夫个人或少许几个人打谷的场地,还有一些更加商业化、更公共的大型打谷场,通常处于风口之地,便于扬糠之用。这种地方在犹大有不少,大卫在属于耶布斯人亚劳拿的禾场上曾筑过一座坛(撒下二十四18~23),后来所罗门在那里建造神的殿(代上二十二);亚哈和约沙法曾在以色列撒玛利亚城门前的空地上,和以色列的先知会晤(王上二十二10)。这两节经文中都提到谷场有一些宗教用途。在庆贺丰收的时候,谷场上堆积如山的谷物,是神施恩祝福的左证,并且宽阔的谷场为民众举行节期活动,提供足够的场地。即使是在以色列的早期历史中,欢筵节期也常伴随有性活动(参:士二十一16~24;得三6~14)。
从第2节中我们可听到攻击淫乱堕落节期活动的审判信息。他们富足丰裕的象征──谷场和酒醡(是一种双层的压酒地方,葡萄在上层挤压,而下层出来的就是汁液),将不能给他们提供足够的食物。新酒(参二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将败坏("欺诱"他们倚靠它,然后却流尽,参:哈三17)他们,使他们不能再真正地喜乐(MT译本保留阴性的代名词,没有将此修正为"他们";这是将以色列视为"淫妇",1节;Wolff,p.149)。
9:3~4.
继续解释食物短缺的原因,是被掳而非庄稼欠收(参二9、12)。外邦入侵以后,接着来的是本族民众的流亡生活,其中每一阶段都是灾难:外邦敌军在侵略中吞吃了所有食物;百姓在被掳生活中也被迫远离家产,并且失去劳动生产的机会。耶和华的地令人苦涩地想起,以色列领受为业之地是神恩赐的象征,神赐福给他们表示祂信守圣约,而祂收回所赐之地,则是祂施行审判的具体行动(见八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8,Name=i.干犯律法(八1~3)})。
归回埃及(见八13)暗示以色列流亡亚述是与神的应许相反,因为她污秽不洁。以色列在起先已因她在性行为的淫乱和政治上的诡诈,被定为玷污的(五3,六10)。八章13节开始谈到吃的主题,在这里得到进一步拓展。行淫乱的妓女将被定罪,生活在不能用任何规条来选择或预备食物的地方。至于那些看重洁净和俗物分别(利十8~11)的祭司(即使他们曾经违背圣约,参四4~6,六7~10),在那里吃不洁净的食物,无异于遭受灭顶之灾(参:摩七17)。
被掳生活带来的更大损失,是没有了酒的祭奠(4节;参:出二十九38~41;利二十三13;民十五1~12)和牲畜的"献祭"(参四13、19{\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五6{\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注释)113。下一个子句应理解为"的确(把希伯来文的ki改为k,意为'正如'),居丧者(或'偶像';参Andersen,pp.526~27)的饼(或'食物',即他们所吃的祭物)属于他们自己"。根据洁净的律法,任何吃了死尸食物的人都是不洁净的(参:民五1~2)。受亚述的异教玷污,无异就是与死亡打交道。无论敬拜者的本意如何,这样的食物(饼)对于神毫无意义,只是为了他们的"肚腹"(饥饿的需要)而已(参四8)。整个活动如此败坏亵渎,以致以色列人(是来的主词,而非饼)无一能够重返圣地,即这里所说的耶和华的家,亦指耶和华的地(3节)和以色列的地土(参八1,九15)。
9:5~6.
修辞疑问句(5节)敲定整段争辩:在被玷污的流亡生活环境中,不可能再举行任何重大的宗教节期活动。节期(参二11)和这里的耶和华的节期,极可能是同义词,指秋收的喜庆活动,这似乎是整段信息产生的背景(参:撒上一3、19~20;王上八2,十二32)。
第6节中讲到更多被掳生活带来的影响:(1)有些人试图逃脱亚述凶残掳掠的灾难,而投奔埃及寻求护庇,不仅没能寻得片刻安宁,反而要被聚集(参八10"我却要聚集……他们"),并被埋葬在摩弗(埃及北部的一座城巿,在尼罗河三角洲南部二十公里左右),在那里有大片的坟地和古代金字塔;(2)他们逃亡时将丢弃那些异教活动的用具,包括镀银的贵重偶像,上面都将长满蒺藜和荆棘(参二8,八4,提到银的特殊价值),以及他们在邱坛做暂时居所的帐棚。
二、降罚的日子临近
【何9:6-9节】
9:6看哪,他们逃避灾难,埃及人必收殓他们的尸首,摩弗人必葬埋他们的骸骨。他们用银子做的美物上必长蒺藜,他们的帐棚中必生荆棘。
9:7以色列人必知道降罚的日子临近,报应的时候来到。(民说,作先知的是愚昧,受灵感的是狂妄皆因他们多多作孽,大怀怨恨。
9:8以法莲曾作我神守望的,至于先知,在他一切的道上作为捕鸟人的网罗,在他神的家中怀怨恨。
9:9以法莲深深地败坏,如在基比亚的日子一样,耶和华必记念他们的罪孽,追讨他们的罪恶。
【分段标题】
1、他们逃避灾难
2、美物上长蒺藜
3、帐棚中生荆棘
4、以法莲"守望者"败坏
5、先知、"代言人"成为网罗
6、神必记念人的罪孽
【分节详解】
9:6
以色列的首领在与亚述还是与埃及结盟的事上摇摆不定。何西阿在这里指出与这两国结盟都是错误的。中止与不可靠的亚述联盟而跑去求助同样不可靠的埃及,并不能阻止以色列灭亡,他们惟一的希望在于归向神。
9:7以色列人开始体验到犯罪的恶果。他们不再听信神的使者,拒听真理,对于先知明讲他们的罪更是充耳不闻;他们也听不到神将来审判的警告。我们总是有选择性地听或读──取己所好、弃己所恶,这样做可能会错过我们最需要的忠告。要倾听他人的批评、听取不同观点的意见,并且问自己:"神是否在通过他人向我说话?我有甚么地方尚待改进?"
9:7
作先知的是愚昧:许多以色列人都以神的先知为愚昧或癫狂(比较王下9:1~3,11)。他们仇视任何一位斥责他们的罪并警示神的审判来临的先知。现在,那些致力于鞭策信徒改变生活方式并责备他们效法世界的传道人,在教会中也常常遭到一些人的嘲讽。
9:9
士师时代,有一利未人带著妾行至基比亚过夜,住处被一群恶棍包围,恶棍要求男人出来与他们行淫,男人便将其妾交出。众匪徒终夜轮奸、蹂躏这女子,并弃尸门旁(参士19:14-30)。这可怕的行径暴露出以色列人堕落的程度。基比亚因其恶行被消灭(参士20:8-48),何西阿指责整个以色列像基比亚一样邪恶,亦将难逃惩罚。
九7~9.
何西阿明确指出审判来临的时间是现在,并且已经来临──原文用过去时态,指神的"来访"(即惩罚;参一4{\LinkToBook:TopicID=130,Name=ii.第二幕︰預表審判的兒子(一3b~5)},八13{\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九9{\LinkToBook:TopicID=162,Name=v.不蒙悅納的宗教節期(九1~9)}注释);耶和华的审判随着提革拉毘列色王率领亚述人的入侵纷沓而至。国土开始分裂是由于神的工作(参五8~七16的增注{\LinkToBook:TopicID=147,Name=增註︰歷史背景輔參}),这种审判仍属于一种"公义的报应"("报偿",希伯来文sillum;参:赛三十四8;弥七3)。
第7节中的第三句话还可能理解成劝戒而非预言的语气:"以色列(应当)知道!",不仅加深审判的危机,更为以色列对何西阿第7c~d节的信息刚愎偏执的反应铺路;此外,它也与八章2节以色列发出的哀号:我的神啊,我们以色列认识你了,形成极具讽刺意味的对比。以色列口口声声宣称自己认识神,事实上并非如此。先知何西阿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神的审判已经来临,并且现在就是时候了。
何西阿审判的宣告得到的反应事与愿违──他也亲自引述这种响应,目的是要大大驳斥这种说法。先知描绘的整个被掳生活,对于以色列人是如此荒谬无理,以致他们断定先知是愚昧的(即喋喋不休而头脑发昏;参:箴十8),甚至疯狂或痴妄的(即痴语绵绵;参:王下九11;耶二十九26)。这里先知相当于有灵的人,这里含有贬抑而非褒扬的意思(虽然圣灵曾一直运行在以色列历代的先知身上──以利亚,参:王上十八12;米该雅,参:王上二十二21;以利沙,参:王下二9),因为何西阿一直用"灵"描绘以色列人被异教邪淫崇拜牢笼、辖制的状态(四12、19,五4)。信口开河地空说闲话,发出并非智慧或神谕的话语──是普遍对先知的评价。这些话是公众对何西阿的反应,从上下文看,显然不是他对假先知的责备(参四5;弥三5~8;耶二十三9~23),与第8节阐述的角度不同,后者所描述的事实,与先知的神圣职责完全吻合(六5,九8,十二13)。
第7节的最后一句话不像是以色列批评先知的内容(Andersen,p.515持反调),而是在简明指证以色列出言不逊的根源:是因为他们罪孽(参八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深重,难以自拔,以致心中的恨毒〔"敌意";希伯来文mastema,用在昆兰古卷和禧年书中,表示神仇敌(包括撒但)的作为;KBSuppl,p.169,8节〕"积蓄充满"(两个名词都用这个词修饰,表示数量和程度的加增──希伯来文rb;参四7{\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八11{\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注释)。这是一种人类行为的典型特征,当我们不愿承认自己内心的愧疚,可能会对指责我们的人怀怨积恨。他们如此尖刻刁钻地响应先知何西阿的指责,并非是他们认为他错,反而在内心深处知道他所说的句句属实。
何西阿的驳斥(8节)描绘出先知的真正职责:以法莲的守望者(参:耶六17;结三17,三十三2、6、7,都沿用何西阿这种说法)。既然先知早已吹响警号(五8,八1),那么"守望者"的头衔是合宜的,因为借着神的启示,先知反复不断地讲到即将来临的灾难,并对神的子民不断发出警告。我们普遍采纳MT"作我神的"译法,没有必要重释作作我神子民的(RSV、NEB),强调指出守望者是神的器皿,在神面前做他当做的事。这里可能有线索表明先知曾直接参与神的会议,并且听到耶和华亲自谕示的话语(参:王上二十二;赛六;耶二十三)。令人悲哀的是守望者不能全心警觉国民面临的危险,却要小心自己的脚踪,以色列已为他布置下捕鸟人的网罗(参五1{\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七12{\LinkToBook:TopicID=155,Name=viii.明喻審判︰愚蠢無知的鴿子(七11~12)}注释),并且在称为神的家的这地上(参八1,九4、15)充满了对他的怨恨(参7节)。他是耶和华的检察官──留意第7节的判决及第9节中判决内容的先后次序,──是个被作了记号的人。
除了倍增的这个重点,何西阿还在第9节用到一个表达程度加增的词深深地(参五2),以色列败坏的行为(希伯来文sht)因为动词"使加深"(希伯来文hemiq)的使用,显得更加突出。这里逐渐加深的,是以色列因自己的恶行而招致的伤害,他们拒绝先知为他们从无底深渊指明道路的努力,偏行己路,到了自己的尽头。如在基比亚的日子一样,这历史的模拟隐含着四层用意:(1)强调在以色列远古历史中,就有与他们目前行为相似的前例,他们这样大逆不道的背叛行径,与四个世纪前所发生的极其相似,这种犯罪的本性,似乎存在他们的基因中;(2)把以色列目前属灵生活的混乱,与他们在旧约中最污秽的历史相比较:基比亚邪淫的匪徒轮奸并残害利未人的妾(士十九~二十一;关于基比亚,见五8{\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十9{\LinkToBook:TopicID=165,Name=ii.茂盛的葡萄樹(十1~10)}注释);(3)在语言和背景的某些细节上与九章1~9节相关:a.将这个妾丢弃给基比亚的便雅悯老人在以法莲长大(士十九16、25;参:何九3、8);b.米斯巴即"守望塔",与这里的守望者意义相关,有比较重要的作用(士二十1、3;参:何九8);c."伯特利",极有可能是何西阿发出九章1~9节信息的背景地,是那个故事的主要活动场地(士二十26,二十一2);d.那个故事反映的基本思想,就是基比亚人遭受难以逃脱的审判(士二十29~48;参:何九9);e.整个故事的结尾,是在示罗一年一度的耶和华的节期上,葡萄园中示罗女子狂欢下流的舞蹈(士二十一19;参:何九1~2,以及注释中讲到在以色列的秋收喜庆节期,性活动是其中一部分);f.士师记二十一25的总结经文,同样适用于何西阿时代王朝变化无常(参八4),基本法律尽遭蹂躏的情形(参四2~3);(4)沃尔夫(158页)指出,在何西阿抨击当时祭司建制的时候,可能将利未人算作与自己站在同一立场的盟友,看重这段故事的部分原因,是利未人有时也忍受不公正的待遇。这些都是何西阿还要重复的主题(十9)。
这部分最后神审判的总结,是重复八章13节中间的部分内容,并且暗示这里已为审判罗列足够的理由。如在基比亚的日子一样,使整段争辩达到最顶峰,并且对以色列的指控也暂行告终。
112原文这两个词都不是命令式,但意义上都是否定命令句:第一个是命令词,用~al加以否定:第二个很可能是独立不定词,按照平行句的原则,仍可理解为命令句。MT中相当于"unto"的~el应该是~al,虽然伯三22显明MT读为"就快乐"("untojoy")是可能的。
113希伯来文rb或指"供奉",在乌加列文中相当于"祭牲";或指"悦纳",如此,他们的祭物应该是子句的主词而非受词;参:耶六20。
三、被神离弃
【何9:10-14节】
9:10主说,我遇见以色列如葡萄在旷野,我看见你们的列祖如无花果树上春季初熟的果子。他们却来到巴力毗珥专拜那可羞耻的,就成为可憎恶的,与他们所爱的一样。
9:11至于以法莲人,他们的荣耀必如鸟飞去,必不生产,不怀胎,不成孕。
9:12纵然养大儿女,我却必使他们丧子,甚至不留一个。我离弃他们,他们就有祸了。
9:13我看以法莲如推罗栽于美地。以法莲却要将自己的儿女带出来,交与行杀戮的人。
9:14耶和华阿,求你加给他们加什么呢?要使他们胎坠乳干。
【分段标题】
1、他们拜可羞耻的(成为可憎恶)
2、失去荣耀
⑴不生产
⑵不怀胎
⑶不成子女
⑷儿女养大、却丧子
⑸使他们胎坠乳干
【分节详解】
9:10
巴力□珥是□珥的神,□珥是摩押的一座山。以色列人经过摩押平原时,摩押王巴勒请来先知巴兰咒诅他们(参民22章)。摩押人引诱以色列人去拜巴力、行淫乱,不久以色列人就变得像他们所拜的假神一样败坏。人喜欢甚么,就会变得像甚么。你崇拜甚么?你是变得像神,还是像其他东西?
9:11~12.
这里宣告的审判,是他们造成这一切失败所当受的:以法莲关注果实的问题──延续他们种族的下一代会被剪除。以法莲不是第11节的主词,只是一个主格形式:"至于以法莲……"(参NASB),他们的荣耀才是主词;既不是指耶和华同在的荣耀(参:结八),也不是指以色列崇拜那位虚设应许的巴力偶像的荣耀(参四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乃是指以法莲的子孙后代,所有得子续后的指望如惊弓之鸟飞逝而去(参:箴二十三4~5)。后面并列了三个词组,表达丧失荣耀的具体含义──不(字义为"远离",也可指"没有")生产,不怀胎(字义为"子宫")和不受孕,它们的排列顺序与生命正常发展顺序相反。以法莲的未来将是荒凉贫瘠的不毛之地,任何其他措施都不会再带来民族复苏的生机──没有生产,连怀胎都没有,不,连受孕都不会有。这一系列如咒诅般的争辩(参八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0,Name=iii.虛妄無益的外交聯盟(八7~10)},这两处的立论和论点都很相似),因下面更深入的争辩而达到顶峰,就是:即使他们幸存任何落网的儿女(注意原文改用复数形式的动词,就是囊括所有个别家庭在内),他们想养育长大,神必使他们一个也不(字义为"没有一人";参:赛六11)得存活(12节;参16节,耶和华神的主动干预显得更清楚)。雀鸟的模拟将第10节和11~12节联系在一起,因为雀鸟也是庄稼果实的大敌,可以完全破坏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的出产。
耶和华神在最后又加上一句简短的有祸(参七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6,Name=ix.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七13~16)};摩五18,六1),其中没有提到他们任何罪,因为第10节已详细提过,只是宣告以色列将要哀号,因为祂将离弃他们,收回祂的慈爱和恩惠,并以此证明前面审判的宣告字字确凿,无可更改。那个主动剥夺他们孩子性命(12a节)的作法,和"离弃"(MT用字根swr,"离开";参:歌四8,这里用swr指"下来")他们是同一个举动。耶和华神亲自同在才能有生命周而复始的循环,祂的离弃无疑就是宣判死亡。
9;13~14.
这两节经文生动展现以法莲因儿女丧尽而消灭的画面。大多数释经家和译者对于第13节第一句话的意思持以下四种意见之一。有的依循LXX译法及捕猎的意象:"以法莲依我所见,已将其儿女变成猎人手下的猎物"(Mays,p.131;参Wolff,p.160;NEB、JB),暗指在叙以(Syro-Ephraimite)大战中对抗亚述人的战争危险;这种与死亡打交道的虚谎愚蠢,给他们带来审判中更血腥的杀戮场面(13b节)。另有一些人把令人费解的lsor当作腓尼基的城巿推罗:"我所看见的以法莲,如推罗栽于美地"(NASB;参Vulg.、NIV);这样强调以法莲的昔日(参10节)和未来有天壤之别,因为她的儿女将被杀戮。有一些古代文献如Theodotion和Akhmimic(柯普提文),讲到以法莲是栽种在"盘石"上(希伯来文lswr),从而编造出另一个表达贫瘠荒凉的意象,即他们是干硬不结果的土地(参Wolff,pp.160~61)。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法,是耶利米亚(Jeremias)根据希里格(Hitzig)和鲁道夫(Rudolph)的建议而作的提示(119页),把lsor当作"一棵栽于美地的棕榈树"(阿拉伯语和后期的希伯来语sawr),是神昔日照顾和关爱以法莲的象征,与他们将面临的"杀戮"(字义为"宰杀",即被亚述军队吞灭)灭净前景对比鲜明。
令人欣慰的是,第14节里所有字词含义清楚,风格明确──是先知向神所发的祷告,即使他故意延迟指明动词"加给"的受词,藉以带出悬疑,那也是一种常见的诗词修饰手法(参:诗二十九1)。但先知如此写作的用意却不得而知,他是否是在"催促耶和华施行那最严厉的惩罚"(Andersen,p.544)?或许是这样,别的地方也无任何迹象表明何西阿害怕审判临到。换个角度来看,他可能不是在祈求敌人的侵略加速行进,或他们的利剑飞快挥舞,而是祈求停止一切生产和哺育的活动。因此,许多解经家(Wolff,p.166;Jeremias,p.123;Mays,pp.134~135)曾将这段祷告当成是效法阿摩司(摩七2、5)或以赛亚的"代求"。以赛亚在审判宣告完毕以后,曾呼问说:"主啊!这到几时为止呢?"(赛六11)。他们把这点理解成无可奈何的悲惨祷告,宁愿孩子因胎堕乳干而死,也不要因战争的杀戮而灭净(参:伯三11~19;路二十二29)。不管祷告当中包含怎样的语气,我们都能清楚看见,何西阿没有推脱审判的必要,反而对于那些以巴力而非耶和华为成孕和哺乳者的百姓而言,用这样的词语祷告是合宜的。
9:14当何西阿预见以色列的罪将带来毁灭(参王下17:7-23)时,他做了这个祷告。以色列恐怖的命运异像驱使何西阿祈求女人不要怀孕,婴孩早早夭折,以免他们遭受未来巨大的折磨与痛苦。
四、神憎恶他们
【何9:15-16节】
9:15耶和华说,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吉甲,我在那里憎恶他们,因他们所行的恶,我必从我地上赶出他们去,不再怜爱他们,他们的首领都是悖逆的。
9:16以法莲受责罚,根本枯干,必不能结果,即或生产,我必杀他们所生的爱子。
【分段标题】
1、因悖逆行恶
2、被赶出去
3、不蒙怜爱
4、不能结果
5、所生的被杀
【分节详解】
9:15以色列政治、宗教上的失败始于吉甲,在那里人们开始以偶像来替代神。扫罗在吉甲被立为统一王国的首位国王(参撒上11:15),到了何西阿时代,敬拜巴力在吉甲已泛滥成灾(参4:15;12:11)。
9:15
我……不再怜爱他们:神不会无条件地怜爱那些屡屡弃绝他的恩典和话语的人。那种认为无论我们如何作恶,神仍永远爱我们的教训是不符合圣经启示的
9;16~17.
第16节重返以法莲支派灭绝的话题,先知作完了将他们连根除掉的祷告(14节)后,又增添个人一些有关审判的总结。第10和13节中的园艺用语,是在描述以法莲末后厄运的高潮,以法莲像一棵根部严重创伤的树,不再可能开花结果。以法莲这个名字的本义是生养众多(希伯来文字根prh),是神应允雅各(创四十八3~6),雅各给约瑟的祝福(创四十九22),现在神却撤回这祝福。何西阿喜爱把以法莲这个名字用作双关语,既可指审判(见此处及八9),又可指复和(参十四8)。
第12节中清楚陈明耶和华要亲自击杀婴儿;更严重的威胁,就是一切出生孩子都要灭尽。"怜爱"("珍爱",NIV;"宝贵",NASB)或爱是同一个字,在九章6节用来指珍爱银身的偶像。由于他们视虚枉无益的为珍宝,就失去了真正的无价之宝。如果我们能正确意识到,杀童献祭活动可能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参五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那么神的审判其实是对这种恶行的咒诅和遏止。这些孩子本属于祂,祂就会竭尽全力阻止他们不被供奉给迦南诸神作祭物。这是一段腥风血雨的信息,可能是经文中最强悍有力的一部分,以此表明神对罪恶的深恶痛绝之心,以及祂将不惜一切代价洁净祂子民的决心。而当我们的罪需要受到审判,又需要赦罪大功时,祂甚至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没有顾惜(罗八32)。
"我的神"(17节)这话看出先知与耶和华神亲密无间,神子民却远离祂,成为明显对比(参八2,九8)。动词"弃绝"(丢弃他们)使人想起四章6节中对祭司的弃绝;不仅如此,更追溯到先知撒母耳弃绝扫罗王的事件:
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
耶和华必厌弃你作王(撒上十五23)。
当何西阿陈明弃绝的理由之后,这一段话与扫罗王的关联就更加紧密:"因为他们不听从祂"。扫罗犯罪的根源,在于拒绝听从耶和华的声音(希伯来文sm,用在何九17和撒上十五22)。当我们回忆起扫罗是在吉甲遭弃绝的(参15节注释),就有更充分的理由解释前面讲的"一切的恶事"(15节),是指起初王权统治的建立,以及此后连续不断的放荡妄行。
第17b节中的最后宣告,是在概述绝后(16节)和被掳(3节)的主题,以色列最终的分就是要飘流在列国中。他们早因投奔埃及和亚述求助而远离神(七13);现在却要流荡在那些他们曾努力仿效(九1),并以此为自己生活方式(参八9,如同独行的野驴)的外邦列国中。从何西阿宣告审判危机直到现在,许许多多以色列人的儿孙后代,都以散居在外的犹太人(Diaspora)为自己的籍贯身分。
五、神必弃绝
【何9:17节】
9:17我的神必弃绝他们,因为他们不听从他,他们也必飘流在列国中。
【分段标题】
1、因不听从
2、飘流列国中
【分节详解】
9:17
他们也必飘流:以色列人因为不听从神借众先知给他们的警告,最终被遣散,成为一群群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这正应验了申命记28:65~66中的预言。
九16~17.
第16节重返以法莲支派灭绝的话题,先知作完了将他们连根除掉的祷告(14节)后,又增添个人一些有关审判的总结。第10和13节中的园艺用语,是在描述以法莲末后厄运的高潮,以法莲像一棵根部严重创伤的树,不再可能开花结果。以法莲这个名字的本义是生养众多(希伯来文字根prh),是神应允雅各(创四十八3~6),雅各给约瑟的祝福(创四十九22),现在神却撤回这祝福。何西阿喜爱把以法莲这个名字用作双关语,既可指审判(见此处及八9),又可指复和(参十四8)。
第12节中清楚陈明耶和华要亲自击杀婴儿;更严重的威胁,就是一切出生孩子都要灭尽。"怜爱"("珍爱",NIV;"宝贵",NASB)或爱是同一个字,在九章6节用来指珍爱银身的偶像。由于他们视虚枉无益的为珍宝,就失去了真正的无价之宝。如果我们能正确意识到,杀童献祭活动可能是古代近东地区的一种宗教习俗(参五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那么神的审判其实是对这种恶行的咒诅和遏止。这些孩子本属于祂,祂就会竭尽全力阻止他们不被供奉给迦南诸神作祭物。这是一段腥风血雨的信息,可能是经文中最强悍有力的一部分,以此表明神对罪恶的深恶痛绝之心,以及祂将不惜一切代价洁净祂子民的决心。而当我们的罪需要受到审判,又需要赦罪大功时,祂甚至连自己儿子的性命都没有顾惜(罗八32)。
"我的神"(17节)这话看出先知与耶和华神亲密无间,神子民却远离祂,成为明显对比(参八2,九8)。动词"弃绝"(丢弃他们)使人想起四章6节中对祭司的弃绝;不仅如此,更追溯到先知撒母耳弃绝扫罗王的事件:
你既厌弃耶和华的命令,
耶和华必厌弃你作王(撒上十五23)。
当何西阿陈明弃绝的理由之后,这一段话与扫罗王的关联就更加紧密:"因为他们不听从祂"。扫罗犯罪的根源,在于拒绝听从耶和华的声音(希伯来文sm,用在何九17和撒上十五22)。当我们回忆起扫罗是在吉甲遭弃绝的(参15节注释),就有更充分的理由解释前面讲的"一切的恶事"(15节),是指起初王权统治的建立,以及此后连续不断的放荡妄行。
第17b节中的最后宣告,是在概述绝后(16节)和被掳(3节)的主题,以色列最终的分就是要飘流在列国中。他们早因投奔埃及和亚述求助而远离神(七13);现在却要流荡在那些他们曾努力仿效(九1),并以此为自己生活方式(参八9,如同独行的野驴)的外邦列国中。从何西阿宣告审判危机直到现在,许许多多以色列人的儿孙后代,都以散居在外的犹太人(Diaspora)为自己的籍贯身分
【何西阿书】第十章:犯罪遭毁灭
一、他们心怀二意
【何10:1-2节】
10:1以色列是茂盛的葡萄树,结果繁多,果子越多,就越增添祭坛。地土越肥美,就越造美丽的柱像。
10:2他们心怀二意,现今要定为有罪。耶和华必拆毁他们的祭坛,毁坏他们的柱像。
【分段标题】
1、神拆毁他们祭坛
2、神毁坏他们柱橡
【分节详解】
10:1
果子越多:以色列人的土地越肥美,出产越丰盛,他们就越沉迷于偶像崇拜中。可见,富裕亨通并不一定是祝福。有些人越有钱,就越为自己多花钱;他们会忘记神和天国的需要,变得以自己为中心,不以神为他们的中心。
10:1
在耶罗波安二世统治下,以色列在军事和经济上强盛起来。然而,国家越繁荣,拜偶像之风就越盛行,就好像神赐得越多,我们花费得越大一样。我们要更大的房屋、更好的汽车和衣著,但这世上的荣华富贵是一条通向灭亡之路。当你生活富裕时,想想你的金钱用在何处,是用在了神的事工上,还是全用在了自己身上?
二、他们不敬畏神
【何10:3-4节】
10:3他们必说,我们没有王,因为我们不敬畏耶和华。王能为我们做什么呢?
10:4他们为立约说谎言,起假誓,因此,灾罚如苦菜滋生在田间的犁沟中。
【分段标题】
1、说谎言
2、起假誓
【分节详解】
10:4
耶和华因以色列人发假誓而愤怒。人们不守诺言产生了很多纠纷和诉讼。尽管人背信弃义,但神却始终信守承诺。你的承诺对人或神是否都是真实可靠的?如果不是,就要求神的宽恕和帮助,使你回到正道上来。除非确定自己能信守誓言,否则不要轻易起誓
十1~4.
这里插入描绘的一片丰收果实的景象,与前面这部分末尾五谷绝产的预言(参九16)对比极其鲜明。茂盛可能是希伯来文难解字词boqeq的最佳译法,这个词可能是源于阿拉伯字根"分枝"或"蔓延"的一个分词。最主要的区别是果实一词的含义:九章16节指人类的繁衍,是民族存亡的关键;十章1节指物质的丰裕和农业昌盛。如果我们采纳安德生的建议(547页),认为茂盛是一个动词,即"变得茂盛",主词是耶和华,也是接在后面一个动词"使出产"〔希伯来文swh,通常指"放"或"放置";但将swh作出变更这一点,没有一致意见(见KB,pp.915,954将它改为sgh,如诗九十二13,七十三12)〕的主词,而swh(可能与阿拉伯文的"成熟"一词有关;参Jeremias,p.126)这个词很可能与更常用的"生长"或"结果"一词〔sh(参九16)〕同义,那么我们就看到耶和华神和以色列心中各怀志向,神丰盛的恩典也被人肆意践踏枉费(1b节):
神加增以色列的果子,
以色列却在加增(参八11)他们祭坛(上的柱像)。
耶和华神使地土肥美,
以色列却建造更佳美的柱像114。
加增的主题(参四7{\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八11{\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注释)在这里从两方面得到推广:(1)神主动加增以色列的祝福;而以色列作出的反应是完全相悖的;(2)递进的手法是在希伯来文字根tb"肥美"("恩惠",参三5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的基础上作的,这个词确定了这段信息的内容,即耶和华在竭尽全力努力提高土地的丰产能力,但这一切肥美和恩惠,却被以色列全部浇奠给在何西阿时代已成为极大异端的柱像崇拜和祭祀(参三4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
以色列是神亲自栽种、培植和保守,以期能结出公义和公平善果的葡萄树,这一点已在九章10节讨论过。耶稣对祂与父神及教会的关系所作的比喻(约十五章),其背景与何西阿书十1相似:父是栽种的人;教会是枝子,是耶稣生命和事奉的丰富延伸,肩负着结出爱果的重任;耶稣是葡萄树,要借着更新的以色列彻底成全神的旨意;相反地,旧以色列却因不忠于呼召,而违反神的心意。
第2节中何西阿使用虚假(希伯来文htq)这个词语,来描绘以色列的诡诈和虚谎(四2,五7,六7,七1、13、16,十13,十二1),字面的含义就是"圆滑"、"灵活"或"狡滑";诗人曾用这个词来描述他狡诈的同伴:"他的口如奶油光滑,他的心却怀着争战"(诗五十五21)。对于心,可参看四章11节。虚假的心突出了罪恶的深重──行恶不是偶然的,而是蓄谋已久的,它一切工作详细记录在第4节。接下来是神的指控:现今(即"因此";参五7{\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八13{\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注释)要定为罪(参四15{\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五15{\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十三1{\LinkToBook:TopicID=175,Name=i.以法蓮的急劇衰敗(十三1~3)}、16{\LinkToBook:TopicID=179,Name=v.撒瑪利亞致命的悖逆(十三15~16)}注释)。大多数译本认为神是第2b节中动词的主词,因为代名词他(希伯来文hu~)是一个指代神灵的词,后来在犹太文献中用来取代不能言明的神的名字(参Jacob,p.74,昆兰古卷中的文献)。拆毁这个词常用在异教的背景中,指折断动物的颈项(出十三13,三十四20;申二十一4、6;赛六十六3),这里可能指在审判的惩罚中,把祭坛上祭物的角或其他装饰品除去(参Wolff,p.174;另见摩三14),何西阿最喜欢使用的另一个同义词是毁坏(参七13,九6,十14)。只要神的指控发出,不论是增添祭坛还是建造美物的行动,都不能使这些异教物品免受摧毁。
现今(希伯来文kiatta)把第3节和1~2节联系在一起:当异教的用品要遭受可怕的毁坏时(这在亚述最后一次攻击撒玛利亚时发生,参5~8节),他们将说:"我们没有王了。"王和其他软弱无能的战犯一样死了。高呼"新王万岁"的口号也无济于事,没有神的帮助,王也会同样软弱无能。只有对于那些敬畏、信靠并顺服神的人,才能得到神的帮助。以色列人知道他们不符合这条件,只能知趣地提出一个答案:"不能作任何事情!"的反诘问句。这里是何西阿第一次用到敬畏(希伯来文yr~)这个常用词,但用意仍然相同,就是要以色列归回到耶和华神这位真正有能有力的王面前,如三章5节所讲的一样。我们假定第3节是预言以色列在撒玛利亚攻陷时荒芜凄凉的景况,而不是指何西阿发言时仍有王坐在撒玛利亚宫殿掌权的景况。安德生(553页)把王理解成"属天的王",也就是耶和华神的同义词,这样就使原文的解释变得更复杂。这样翻译也难以指向以色列将来的悔改和回归,因为他们或许已承认没有神的祝福,君王也变得无能(参八4)。
第2节的虚谎的心在第4节中进一步描述,并成为以色列人缺乏对神的敬畏的证据。他们以空谈佯装忠诚,用交叉的手指,空洞的誓言(参四2关于无意义誓言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1,Name=A引言︰對國家的一般控告(四1~3)}),表示要忠于盟约(参六7,八1;参二18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中所论的"立约")。这样,第4节就不是第3节中反诘问句的回答,而是对整个民族欺诈行为及其后果的描述,主词是他们,指民众;而不是他,指君王(参Mays,p.140;Jeremias,p.129,有相反意见)。这里的约不是指与耶和华神所立的约(参六7,八1),而是一个王和民众所立的盟约(Mays,p.140;Wolff,p.175;参:撒下三21,五3),或是百姓和盟国所立的约(参十二1)。在后面两种情形中都是冒犯了神的圣约:王和民众之间立约,贬抑了神权政体中神的地位;而在签署国际盟约时,又需要向外邦假神起誓表示公证。这种三心二意,表里不一的结果,就是整个调整公民权力的机制(mispat在这里和二19都是指"公义"而不是"审判",参Wolff,p.170;Jeremias,p.126;Mays,p.138)都丧失了,不再能在公义中建立民众,反而使毒草(和合本作"苦菜")在准备栽种庄稼的犁沟(参十二11,犁沟的另外一种用法)中滋生(希伯来文prh~在这里用作贬义词,可能是为后来耶和华神吟唱情歌中的褒义用法作准备,十四5、7;参:歌六11,七13)。何西阿描述公平转为苦毒的用语,可能与阿摩司的相互呼应(参:摩六12)。
三、因罪被毁灭
【何10:5-8节】
10:5撒玛利亚的居民,必因伯亚文的牛犊惊恐,崇拜牛犊的民,和喜爱牛犊的祭司,都必因荣耀离开他,为他悲哀。
10:6人必将牛犊带到亚述当作礼物,献给耶雷布王。以法莲必蒙羞,以色列必因自己的计谋惭愧。
10:7至于撒玛利亚,她的王必灭没,如水面的沫子一样。
10:8伯亚文的丘坛就是以色列取罪的地方,必被毁灭,荆棘和蒺藜必长在他们的祭坛上,他们必对大山说,遮盖我们,对小山说,倒在我们身上。
【分段标题】
1、拜牛犊
2、以法莲蒙羞
3、以列人因计谋渐愧
4、取罪之地被毁灭
【分节详解】
10:5
伯亚文是"邪恶之所"的意思,即是指进行偶像崇拜的伯特利("神之所")。如果以色列的偶像是真神,它们应该可以保护百姓,但人们竟要担心这些假神的安危,这是何等的讽剌!(有关牛犊偶像的详情,请参3:4-5;和8:5注释。)
10:8
遮盖我们:当神的审判来临时,那些信靠假神、随从外邦邪风异俗的人将会呼求大山小山倒在他们身上,好遮盖他们,使他们躲过神的忿怒。在现今世界的体制彻底崩溃的那天,人们将看见神向这个世界倾泄他的忿怒;那时,凡退后沉沦的以及与神和他子民为敌的人最终也会像以色列人一样哀号(参路23:30;启6:16;参"大灾难"一文)。
十5~8.
这里的中心是伯特利的牛犊偶像将被挪移到亚述。王走了,牛犊也没有了,邱坛破烂不堪,民众顿时失去了盼望和目标。他们绝望求死的呼声(8节),回荡在大山小山间,这些地方曾充满邪淫乱伦的哀哼和尖叫声(四11~14),色情虐待的呼求声(七14)和他们张冠李戴的感恩吟唱(二8)。
把一些专家的建议综合起来,在对原文做最少修正的前提下得到更合理的解释,似乎是解决原文中第5节难处的最好办法:(1)第一个主要动词是复数形式的,其主词应该是全体民众,也就是第4节中他们说中的他们。若采纳安德生(555页)的意见,可把这个动词与字根"激起"(希伯来文qwr,BDB,p.158,引述其用法,如赛五十四15和诗五十六7;参:箴十五18,二十八25,二十九22中的grh)联系起来,译为"他们被惊醒"或"激动";(2)动词前后的词都是它的受词,指同样的东西──牛犊,可能是从民众对神灵表示敬畏的"众多至尊者"一词中提及(另外一种拼法是将它变成抽象名词,eglut,字义就是"牛犊";参Jeremias,p.127),后被谑称为撒玛利亚居民的偶像居所,将受到即刻改变的危险;(3)动词要悲哀有两个主词:其民(即伯亚文的民众)和牛犊的祭司(希伯来文kmarim;参:王下二十三5;番一4),他们的生活和地位都因流亡而受威胁;(4)这两群人也是动词yagilu的主词,意思不是"喜乐"(除非完全是尖刻讽刺的意思)而是"陷在悲哀中"(参Andersen,pp.556~567,讨论到用词的倾向,旋转踏步动作既可表示喜乐又可表示悲痛;参:诗二11;何西阿对gyl的褒义用法,见九1);(5)"他的荣耀"指伯亚文的牛犊,荣耀指崇拜者对它表示的敬意(参四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6)动词"离开"(RSV译作已经离开)为第6节具体描述"除去牛犊"铺路;这也是何西阿第一次用标准动词glh描绘将临的迁移。
结果我们得到如下译法:
撒玛利亚的居民──伯亚文的牛犊使他们身陷骚乱之中,
其〔伯亚文的〕民和牛犊祭司都为此悲哀。
因为荣耀已经离弃它〔伯亚文〕,
他们为其〔伯亚文的〕荣耀悲哀。
第6节把以色列人悲哀的原因讲明。这里明确指出流亡之地是亚述(参五13,七11,八9,九3);而挪移偶像的目的,是作为"礼物"(即供物;参十二1中把油作为供奉之礼送往埃及)送给大君王──即亚述之王(参五13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撒幔以色五世带兵攻打撒玛利亚,撒珥根王最终攻陷(参:王下十七3~6)。第6节中第一句话的语法很棘手,指代"牛犊"的"它"被放在句首作动词的直接受词,显得特别突出,而动词将被带到用的是被动形式,通常不会带直接受词。这种奇怪的句法可能是作者有意制造的,特别指明牛犊偶像不过是一个东西、一件物品,或一件可憎的人工制品(参八5~6),必须被人背去。它又会是何种神灵呢?偶像的被动和神的主动位格(参2节中以"祂"指代其名)之间,有何等鲜明的对比。
所有这一切的结果,是以法莲和以色列都蒙受极大的羞辱。何西阿反复指证说,牛犊偶像除了是一堆贵重物质以外,毫无价值(二8,八5~6;九6)。由于以色列最终不得不放弃偶像,所以外表真金的包裹仍一文不值,而何西阿恰当地把这种牛犊称为"木偶"。这种解释(参NIV)比更常见的翻译"计谋"或"见解"(希伯来文esa)更切合原文,从耶利米书六6"树"或"木"的阴性名词用法得到进一步证实。无论牛犊偶像表面怎样金光照人,在面对亚述一次次摧毁以色列的强大攻势面前,偶像默不作声,软弱无力地竖立在那里,显得如此平淡无奇,无可夸耀。以色列曾矜夸的辉煌荣耀,成了她的奇耻大辱(四7)!
第7节中的撒玛利亚看来是一个主格词组:"至于撒玛利亚,她的王(不是指当时暂时执政的王,而是指第5节中称为撒玛利亚的居民的牛犊神灵)必灭没"(这里希伯来文用的动词是dmh的被动分词形式;参四5~6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对牛犊带来的所有败坏(四5~6),它自己也作出了罪有应得的补偿。这里用一个漂浮在水面上的树枝和木屑(希伯来文qesep,是珥一7用的阴性名词的阳性形式)来比喻牛犊偶像的无助与无用,也可能指变化莫测的历史浪潮将完全吞噬以色列。
先知不仅讽喻牛犊偶像,而且也把偶像那受尊敬的所在地伯特利,谑称为伯亚文或亚文(参四15;摩一5),指证说它们统统都要被毁灭(8节)。smd是旧约中表达毁坏最强烈的词语之一,何西阿只在这里用到,阿摩司却常用到,并且总是以耶和华神为主词(摩二9,九8)。伯特利是发生破坏的地方,但准确的攻击地点是地的高处(希伯来文bamot;参:摩四13,七9),山顶的邱坛是腐败异教的中心。这些地方是如此重要,以致何西阿直率地标示出这就是以色列的罪孽;它们也是以色列偏离神圣真理、放纵私欲、崇拜偶像的缩影(希伯来文ht~;参四7{\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八11{\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十三2{\LinkToBook:TopicID=175,Name=i.以法蓮的急劇衰敗(十三1~3)}、12{\LinkToBook:TopicID=178,Name=iv.以法蓮的愚頑固執(十三12~14)}注释)。这里提到的罪,与讲到基比亚的9~10节相关联。伯特利和基比亚是两座古老的历史名城,最终却因它们的罪而闻名。这些邱坛遭受的终极审判就是咒诅。荆棘和蒺藜是一对仅出现在创世记三18的咒诅,创世记记载由于亚当和夏娃的悖逆,大地遭到了这样的咒诅。以色列在伯特利的堕落,与亚当在伊甸园的堕落一样,邱坛遭到敌人的侵略、蹂躏和强占,以此表明他们不蒙神的喜悦。他们的祭坛也成了荆棘和蒺藜遍布蔓延的地方(参四19,八11,十1~2;参九6讲到圣地的帐棚上生满荆棘)。
向大山小山所发的呼喊(参四11~14),是绝望中垂死的呼求。以色列和以法莲所蒙的羞辱(6节)、民众生活的崩溃,和害怕饥荒带来慢性死亡,使他们陷入穷途末路。这种惊恐是揭开第六印的预表(启六15~16),在末后我们看到地上的君王都藏在山洞里,祈求山脉和岩石倾覆在他们身上,快速离世,以逃避羔羊发出的难以忍受的烈怒(参:路二十三30)。
四、时常犯罪
【何10:9-10节】
10:9以色列阿,你从基比亚的日子以来,时常犯罪。你们的先人曾站在那里,现今住基比亚的人以为攻击罪孽之辈的战事临不到自己。
10:10我必随意惩罚他们。他们为两样的罪所缠,列邦的民必聚集攻击他们。
【分段标题】
1、神的处罚
2、敌人的攻击
【分节详解】
10:9-10
在士师记中,基比亚代表残忍和淫荡。它是扫罗的家乡(参撒上11:4;10:5),在扫罗的日子里,则代表反叛(有关"基比亚的日子",请参9:9注释;士19-20章)。
十9~10.
回顾历史并重游故地,从伯特利转向基比亚(参九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2,Name=v.不蒙悅納的宗教節期(九1~9)}),免得重蹈覆辙。又特别关注她的日子,就是指士师记十九至二十一章里所记,从前发生在基比亚的那些恶名昭彰的事件。这里用第二人称指称以色列,严厉责备他们持续四个世纪之久的罪恶作风。你们时常犯罪和意为"山"的基比亚,将第9节和第8节联系起来。第8节中,伯特利被称为以色列的罪,并且以色列人呼吁群山倾倒在他们身上。
第9节中只有头四个字是对以色列讲的。何西阿以第三人称的形式强烈指责他们的罪恶,并述说连带招致的审判威胁,彷佛他在向另外的人群,可能是门徒讲论以色列115。他们曾站在那里(或"继续"),可能是表示以色列持续背叛圣约:"事情依然如故"(JB)。何西阿这里所指的往事,是指便雅悯窝藏了那些奸辱利未人之妾的人后,整个支派几乎被灭尽的内战。从基比亚在犹大和以法莲之间发起叙以大战之中扮演的角色(参五8~七16),可以看出他们直到何西阿的日子,情况都依旧如故──在这样的争战中,伯特利(参十5~8)、基比亚和便雅悯都受到警告(Ramah持此意见;五8)。是不是他们的敌意促使犹大向北发起大规模进攻?这种罪恶的军事行动基本上是违背圣约,并且破坏神选民的团结合一。审判的威胁直接指向基比亚,并且指出那就是战争。基比亚人在漫长历史中两次遭遇过的劫难,会再次临到他们:"战事将临到(推翻)他们"。作出这种理解的前提,就是把否定词"不"(希伯来文lo~)修正为肯定语助词l,用来强化动词的语势,有"确实"或"肯定"的意思(参Andersen,p.565;Wolff,p.178)。
偏行的民(字义为"罪孽之辈"),这个词组在MT译本中在第9节的末尾,可能应与第10节连在一起(参NEB、RSV),是神再来临惩罚的对象(LXX支持"来临"的说法,并且在原文中也能得到证实,这个词有时可理解为"当我愿意时";参NIV),但也可当作第9节中的一部分来理解,既可把介系词al当作"因为"(使整个词组成为军事入侵的理由)或"针对"(在这种情况下,表明他们是推翻的受词)。罪孽可能是希伯来和亚兰文中一个常见字的变异拼法(alwa代替awla,参13节;撒下三34,七10)。"……的儿子"(即"具有……特征的人",是希伯来文一个标准的习惯用语)是指基比亚匪类的恰当说法,在士师记中称作"无赖之子"(卑鄙之徒,RSV;士十九22,二十13)。何西阿书中这部分的一个特点,就是用强烈的措词描述以色列的过去和现在,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罪恶的标记:
巴力毘珥:以色列变为可憎恶的(九10);
吉甲:他们一切的恶事都在那里(九15);
伯特利:以色列的罪(十8);
基比亚:罪孽之辈的居所(十9)。
神仍在第10节持续的审判威胁中占主导地位。在原文中有争议的四个动词当中,有两个以"我"开头。第一个动词可有以下两种译法:"我来过"或"我来的时候"(如果是前一种,字根应是bw~,衍生出熟知的动词"进入";如果是后一种,字根就是~th,即希伯来和亚兰文中"来"的字根,前面连用介系词b,显明这是个时间子句)。下一个动词的拼写可作轻微改变,意思就变为"我必……惩罚他们"(参五2{\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七12{\LinkToBook:TopicID=155,Name=viii.明喻審判︰愚蠢無知的鴿子(七11~12)}注释)。下一个子句很清楚看到神将用祂外在的方法惩罚以色列──列邦聚集攻击他们(参九1、17),并表明祂是那位聚集列邦的。列邦的聚集暗示何西阿曾迫切预言的以色列重新聚集。最后那个动词重申惩罚讨伐的思想,很可能用作被动不定词的形式,即"当他们被惩罚时"(再次需要把看上去像捆绑的动词~sr,改变为意思是惩罚或管教的动词ysr)。整节经文可译为:
当我来临,我将惩罚他们。
当他们因两样的罪被惩罚时,
列邦的民必将聚集攻击他们。
两样的罪孽(字根是awon,参四8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可能与耶利米用的"两件恶事"一样,是泛指弃绝耶和华并转向偶像(二13)。这也正好总结第9节指控基比亚从前窝藏罪恶并挑起内战,现今酿成血腥的叙以大战的恶行。正如前部分的结尾一样(九17),这段信息也把列邦置于重要的地位。那时列邦是以色列人流离飘流的地方,现在却成了神惩罚以色列的工具。以色列如惊弓之鸟穿梭于两大盟国之间,终于落入既是亚述大君(参十6),又是神(参七12)所设立的网罗。或许可以回到本段信息开头十章1节所用的暗喻,亚述大君率领的列邦是神雇来收割葡萄的人,藉他们的手把以色列人引以自豪的茂盛葡萄树上的一切都剥夺净尽,那是以色列长久用来从事异教活动的。
114这样的理解是认为耶和华是动词不定词结构rob的主词,而受词有两个,即果子和下句中的肥美;并且推测以色列宗教活动的重点,是在祭坛旁边建造柱像,而不是建造祭坛本身(参Andersen,p.551)。
115M.Gilbert和S.Pisano,Bib,61,1980,pp.343~356引用到包括何十9~10;摩九7~8;弥三1~4在内的先知信息,其中责备的信息是以第二人称过去时态表达,宣判却是用第三人称的未来时态表达。
五、神要人转变
【何10:11-12节】
10:11以法莲是驯良的母牛犊,喜爱踹谷,我却将轭加在它肥美的颈项上,我要使以法莲拉套(或作被骑)。犹大必耕田,雅各必耙地。
10:12你们要为自己栽种公义,就能收割慈爱。现今正是寻求耶和华的时候,你们要开垦荒地,等他临到,使公义如雨降在你们身上。
【分段标题】
1、栽种公义―收割慈爱
2、开垦荒地―寻求父神
3、等神临到―公义降下
【分节详解】
10:12
你们要开垦荒地:荒地指长久闲置以至于干硬、无法耕种的土地。从灵性上看,人们的心田已成了荒地(13节)。他们须为罪忧伤,来开垦自己干结的心田,并悔改接受神的话语和旨意;他们必须恳切寻求耶和华,播下公义的种子,好叫他们再次经历神信实的慈爱和怜悯。
10:12
何西阿多次用田地庄稼作比喻,这次他用了一块松好的耕地。这块地松软无石,经过细心料理,已预备好随时有种子撒在其上。你是否已准备好让神在你身上工作?认罪并接受神的宽恕和指引,可翻松我们心灵深处的那片仍未开垦的硬地。
六、因大恶,遭遇全然灭绝
【何10:13-15节】
10:13你们耕种的是奸恶,收割的是罪孽,吃的是谎话的果子。因你倚靠自己的行为,仰赖勇士众多。
10:14所以在这民中必有哄嚷之声,你一切的保障必被拆毁,就如沙勒幔在争战的日子拆毁伯亚比勒,将其中的母子一同摔死。
10:15因他们的大恶,伯特利必使你们遭遇如此。到了黎明,以色列的王必全然灭绝。
【分段标题】
1、耕种奸恶―收割罪孽
2、吃谎话的果子
3、依靠自己行为
4、仰赖勇士众多
【分节详解】
10:13
以色列人相信军事力量可保障安全的谎言。今天的信徒也可能被谎言欺骗。那些想引人入歧途的人往往会把谎言夸大、简单化和重复使用,以增加其"真实"性。为了避免落入圈套,信徒可以自问:(1)我是否为了获取个人利益而信别人的话?(2)我是否忽视了某些重要事实?(3)这些话是否有违圣经真理?(4)圣经中有没有相关经文可帮助我决定相信与否?
10:14
沙勒幔:这个名字可能指撒缦以色(王下17:3),他于主前722年攻取撒玛利亚,使北国以色列成了亚述王国的一个行省。他的儿子撒珥根后来将功据为己有,不过这也许是因为他曾和父亲一同出征作战的缘故。
10:14
有人说沙勒幔是亚述王撒缦以色,也有人说沙勒幔是撒缦努──一个在提革拉□列色碑文中提到的摩押王。公元前740年沙勒幔侵犯基列,摧毁伯亚比勒城并杀戮多人,包括妇女及儿童。这类暴行在古代争战中并不罕见。何西阿预言以色列亦将遭此厄运。
10:15
由于以色列将信心放在军力而非神身上,它终将被军力摧毁,带头拜偶像的以色列王必将首先遭灾。神的审判不一定是立即出现的,但势必来临。
【何西阿书】第十一章:神爱以列人如儿子
一、从幼年就爱他
【何11:1-4节】
11:1以色列年幼的时候,我爱他,就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
11:2先知越发招呼他们,他们越发走开,向诸巴力献祭,给雕刻的偶像烧香。
11:3我原教导以法莲行走,用膀臂抱着他们,他们却不知道是我医治他们。
11:4我用慈绳(慈原文是人的)爱索牵引他们,我待他们如人放松牛的两腮夹板,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分段标题】
1、从埃及召出儿子来
2、借先知招呼儿子
3、教导儿子行走,又抱着他们
4、用慈绳爱索引着他们
5、把粮食放在他们面前
【分节详解】
11:1
从埃及召出我的儿子来:神在此指的是他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并使他们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这段历史。神称他们为"儿子"(比较出4:22),但他们很快就成了顽梗悖逆的孩子(2节)。马太福音2:14~15引用此节来讲述约瑟和马利亚带着耶稣逃往埃及,待希律死后,神又召他们回到巴勒斯坦的经过。
11:3
神一直提供人们所需,但其子民却视而不见,毫无感谢之心。忘恩负义是人的通病。你还记得何时谢过父母的养育之恩、你的牧师为教会的服务、老师对你孩子的培育和天父对你的引导吗?我们今天享受的许多利益和权力都是前人付出爱心的结果,我们要感谢这些因著爱默默付出而使世界更美好的人,但首先要感谢的是赐福的神。
11:4
神对我们的管教有引导也有喂养;慈绳有时紧,有时松。神的管教就是爱,目的是为我们好。在管教孩子、学生、雇员或教会会友时不要僵硬,要根据所希望实现的目标,灵活变化;对不同的人,我们要先问自己:"此人所需的是引导还是培育?"
11:4
爱索:神以慈绳爱索,就是以他神圣的爱和怜悯来牵引自己的百姓,这充分表明了他的慈爱心肠。他是他们的父,又是医生,时常眷顾、医治、并引导他们,然而他们却不承认他的慈爱和祝福。我们实在应当为过去和现在神赐给我们的救赎之恩和诸般的慈爱而感谢神,更应当竭力追求以感恩和爱神之心,来回应神的慈爱。
二、因爱不丢弃以色列人
【何11:5-12节】
11:5他们必不归回埃及地,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因他们不肯归向我。
11:6刀剑必临到他们的城邑,毁坏门闩,把人吞灭,都因他们随从自己的计谋。
11:7我的民偏要背道离开我,众先知虽然招呼他们归向至上的主,却无人尊崇主。
11:8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以色列阿,我怎能弃绝你,我怎能使你如押玛,怎能使你如洗扁,我回心转意,我的怜爱大大发动。
11:9我必不发猛烈的怒气,也不再毁灭以法莲,因我是神,并非世人,是你们中间的圣者,我必不在怒中临到你们。
11:10耶和华必如狮子吼叫,子民必跟随他。他一吼叫,他们就从西方急速而来。
11:11他们必如雀鸟从埃及急速而来,又如鸽子从亚述地来到,我必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这是耶和华说的。
11:12以法莲用谎话,以色列家用诡计围绕我,犹大却靠神掌权,向圣者有忠心。(或作犹大向神,向诚实的圣者犹疑不定)。
【分段标题】
1、以列人却悖逆
何11:5-7节
⑴不肯归向神
⑵背道离开神
⑶无人尊崇神
【分节详解】
11:5
亚述人却要作他们的王:"埃及"代表奴役之地(参9:3注),而北国以色列人因拜偶像之罪而被驱逐所去的埃及就是亚述。当主前722年撒玛利亚被攻取后,他们便被逐离家乡了。从此,北国以色列再也没能复兴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虽然确有少数人得以归回(拉8:35;结47:13)。请注意,新约圣经中的亚拿是北国亚设支派的人(路2:36)。因此,"失落的十支派"之说并不属实;他们并没有失落。在撒玛利亚沦陷之前之后都有些北国人弃绝了以色列的偶像崇拜,归到犹大国(比较代下15:9;34:9;参王下17:18注);而另有一些以色列人与其它民族的人通婚,他们的后代就成了撒玛利亚人(参王下17:24注)。
11:5
自从与耶路撒冷分裂之后,北国只生存了二个世纪。它的属灵和政治领袖没有帮助百姓学习神的道,因此这民族不知悔改。何西阿预言以色列将陷落;公元前722年亚述王撒缦以色征服了以色列,何西阿的预言应验了。犹大也会被掳,但其余民会重回故土。
十一5~7.
耶和华神指控悖逆儿子(1~4节)的案件成立。判决宣告包括:军事入侵(6节)、被掳(5节),和沉重痛苦的外邦奴役(7节)。
MT版本中第5节开头的词lo~("不")应理解为"确实地",是一个加强语气的词,表示他们遭受惩罚是罪有应得。虽然有些以色列难民的确曾逃亡埃及,以躲避他们在主前七三四年和七二七年反抗亚述残暴统治失败,而面临的更悲惨命运,埃及仍应是亚述被掳的象征。对何西阿而言,埃及和亚述是一对连用的词,提到其中一个总免不了要提到另一个,以保持一种对句的诗词效果(参七11;五13开头的"亚述"与七16结尾的"埃及"对称;八9中的"亚述"与九6的"埃及"对应;十一11,十二1)。他们的王这里指亚述,应验了早先发出的首领必全然仆倒的哀叹──"我们没有王"(十3,参十15),而他们忠心事奉的牛犊偶像也败落跌倒──"撒玛利亚的王必灭没"(十7)。遭受这一切厄运的原因,就是以色列背叛了他们真正的王。安德生(584页)作出另一种值得参考的解释:"他自己的王"(字义为"他的王自己")是动词归回的主词,而埃及和亚述可能是归回的目的地。但原文的词序更倾向于传统的解释。拒绝(希伯来文m~n)在何西阿书中仅此一次用到,却是耶利米常用来表达犹大不愿寻求神的面,和行祂旨意的词(参:耶三3,五3,八5,九9,十一10,十三10,十五18,二十五28,三十一15,三十八21,五十33)。至于归回,参三5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
何西阿对遍地作完被掳的宣告以后,继而描述以色列城邑要遭受的前所未有的浩劫(6节)。这些地方即将面临战争的毁灭(刀剑)的两个原因是:他们建立的坚固城邑,可憎地象征他们只靠自己(八14,十14);他们的宫殿成了宗教和政治阴谋(希伯来文mosot,"计谋",参:弥六16;耶七24)、诡计汇集的中心。刀剑可能是三个动词的主词:(1)hala,可能是从hwl衍生,意为"翻动"或"旋转"(NASB、NIV、Wolff,p.192;Mays,p.150);或是从hlh来的,意为"生病、虚弱";安德生(585页)把后一种意思的加强语气形式,译为"将引起损坏"或"损坏";(2)klh的加强语气形式,在这里指"导致完结"、"结束"(参:耶九15,十25,十四12;摩七2);(3)~kl,字义为"吞吃"(参十一4中同一字根的褒义用法),而在一些带有审判意味的段落中指"消毁"或吞食(参二12,五7,七7、9,八14,十三8)。第二个动词的受词令人费解,常可译为门栅(希伯来文baddayw)或类似的东西(RSV、NASB、NIV)。近期的解经学者认为,这些动词的受词是人而非物件:(1)"晓谕民众的祭司"〔Mays,p.150;NEB;参:赛四十四25;耶五十36(RSV"占卜的人")〕;(2)"矜夸的人"(Wolff,p.192),参:赛十六6;(3)"勇士"、"英雄"(Andersen,p.585)。我们时常碰到意思隐晦、模棱两可的词,需要依据上下文作出合适的选择。安德生(585页)把这一节及耶利米书五十36中的战争意味加重,那里用到的baddim(相当于"勇士")与这里的gibborim("战士",参:何十13)遥相呼应。但耶利米书五十35的最后一个词译作"智慧人",以赛亚书四十四25中的同一个词baddim也作此用法,用在讲论口谕的占卜和劝诫的内容,而非军事作战的背景。如果在有关军事战争的段落中用到这个词,是指参与以色列战略部署,共议重大决策的传神旨的祭司或先知,是他们军队组成中不可少的一部分(参:撒下十六23;王上二十二6)。译为"传神旨的祭司"(参W.Holladay,CHALOT,p.33),在这三处(赛四十四25;耶五十36;何十一6)都比较贴切,也是第6节中刀剑临到攻击毁灭的对象,"计谋"或"诡计"(RSV修改为坚固堡垒)指忽略神的旨意,擅自制定的致命政治军事计划,必使他们遭致灭亡。
以色列听信占卜者的荒渺言语,不断作出错谬的决定(参四11~1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是他们持续悖逆神的一种表现120。希伯来文msuba(转离)表示以色列与神要求他们sub("归回")的本意(参5节)背道而驰。他们偏离耶和华神和祂的真理(参:耶二19,三6、22,五6,八5,十四7;结三十七23),转而归向异端邪教的老路,神依然把他们称为我的民,愈发显出他们的顽梗堕落,这使人联想起何西阿第三个孩子的名字(一9),并且为第8节神发出的怨责铺路,对神人恢复关系提出终极的反问。
第7b~c节是对他们悖逆堕落本性的深刻描绘。"归向他们至上的主(指巴力),他们召唤他,他却不能兴起他们"。对于"至上的主"(参NEB;Andersen,p.587),可参七章16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6,Name=ix.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七13~16)},希伯来文al这个词代表巴力。这样理解这节经文,丝毫没有提到轭这个词(RSV),使得第7b~c节成为对以色列提出的指控,而非审判的总结,这样能够避免人通常对al这个词作出许多修正(参JB;Wolff,p.192;Mays,p.160;Notscher,p.32)。"招呼"一词使这段信息与1~2节紧密相联,表现以色列对神的呼召和巴力诱骗的招呼,作了截然不同的回应121。
【分段标题】
2、是神而非世人
何11:8-11节
⑴不舍弃你
⑵不弃绝你
⑶怜爱发动
⑷不发烈怒
⑸是你的圣者
⑹使他们住自己的房屋
【分节详解】
11:8
以法莲哪,我怎能舍弃你:这是圣经中最强有力的几节经文之一,它表达出神对罪人所处的险恶境遇所怀的深切慈爱、怜恤和忧伤。它生动地展示了神慈父般对儿女的深爱和同情(耶31:9)。他不愿舍弃自己顽梗的子民,而当他不得不以惩罚来管教他们时,他的心伤痛无比。
11:9
发猛烈的怒气:以色列人不会经历到神完全的忿怒。当神责罚他们的时候,不会把他们毁灭净尽,却要为他们存留余种,将来好再建立这个民族。
11:8
押玛和洗扁曾是平原上的城镇,与所多玛和蛾摩拉一起被灭(参创14:8;申29:23)。
11:9"
我是神,并非世人。"我们很容易按照自己的期望和作为来定义神。这样构思出来的神只是比人大一点而已。事实上,神无限量地超越人。我们应努力活出神的样子,而不是按自己的想像去再造一个神出来。
十一8~9.
这是第十一章中神第一次以第二人称单数形式称呼以法莲∕以色列(这里仍是同义词;参1、3节注释),把整个北国当作一个单独个体看待,并且使他在审判悖逆儿子的案件中,居于被告的地位(参十一1~11),表达出神已定意施行审判以后心中哀怨之情(怎能,希伯来文是~ek,是一个表示哀叹的词,参:撒下一19、25、27;弥二4),同时语意中亦透露(因"怎能"是一种在自我警戒的疑问下所发出的惊异,参诗一三七4;耶九6,此处的想法及语言与何十一8相近):以色列将遭受无法弥补的毁灭。这里用个人化的语言表示毁灭临到的对象是全体民众,而非城邑(6节),最终的命运就是遭受敌人的辖制,而非遭受刀剑的残害。交付(参:创十四20,当至高的神把敌人交在亚伯兰手中时,祂得到了颂赞和尊荣)和弃绝(参:王上十四16,因耶罗波安的罪,神宣告必定弃绝以色列人)这两个词,在政治军事交迭摇摆的漫长历史中屡见不鲜,表示任由敌人随意处置:杀戮、放逐、奴役、当奴隶贩卖。
这里再次引用饱含历史意义的地名来加强论证的力量。这些地方的突出特点,就是曾经因民众在那里的背叛行为,而遭受到彻底的毁灭,甚至片瓦不留,令人永难忘怀。押玛和洗扁(参:申二十九23;创十四2、8)是与所多玛和蛾摩拉(参:创十19,十九24~29)并提的平原城邑,在亚伯拉罕的日子因神的审判而消失。摩西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毁灭咒诅的可怕:"遍地有硫磺,有盐卤,有火迹,没有耕种,没有出产,连草都不生长"。这四座城邑销毁的情景,与月球表面的情景相差无几。它们的遗迹有待进一步发掘,很可能被湮没在死海南端的深渊中122。
我的心表现神这样选择(参四11,心的解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的深深痛苦;当祂面对重大决策时,心思情感"在祂里面辗转翻腾"(参先知对遭受急难的耶路撒冷心肠忧乱的情形,哀一20;同一字根hpk用来描绘罪恶城邑的倾覆;参:创十九25、29;申二十九23),更重要的是神说"我的怜爱之心(参:赛五十七18;亚一13;字根nhm,表示一种热切希望安慰和引导的心意)已变得更加(参7节对yahad的解释)温暖(希伯来文kmr,用来表达约瑟看见便雅悯时,爱弟之情发动,创四十三30;那妓女为自己的孩子心里急痛的感觉,王上三26;民众因饥饿而皮肤燥热的感受,见哀五10)"。
第9节是这种矛盾心理的最终定论,开头就用到否定词不,说明第9节是个否定判语。这节并非表示神对以色列罪孽的感受发生变化,而是用来描绘祂愤怒之极的心情──我猛烈的怒气(耶利米喜爱用这种表达方式,参:耶四26,十二13,二十五37,二十五38,五十一45;赛十三9、13)转消,神选择不顺势暴发。我们先前已看到过神这种猛烈怒气(八5),稍后将再次碰到(十三11;参:珥二13;摩四10),但至终暴发的对象不是以色列,神医治的慈爱将使祂的怒气向他们转消(十四4)。只要借用亚述的手,已成就必要的审判,神将不再(希伯来文sub,"收回";参BDB,p.998)毁灭(希伯来文sht,用加强语意的字干;参九9中讲到以色列道德和灵性生活在基比亚的泯灭,十三9,耶和华神对以色列的毁灭;参:摩一11,以东撕毁神的怜悯之情)以法莲,即指以色列,整个北国的民众。
神对祂在公义审判之后仍要继续守约的解释(因,希伯来文ki),既充满恩慈怜悯,又一针见血:出于祂独一无二"圣洁"的神性。神的性情和行为非常人可比(希伯来文qados,"分别出来"、"无与伦比"、"独特"),无论是祂施行勇猛报应(参拉麦严厉的报复诗歌,创四23~24),还是遵行以牙还牙的原则,神施行的惩罚总与罪行相当。神和人(希伯来文用~el和~is)之间的绝对差异,是理解圣经事实的基础,无论是神的创造、供应、主权,还是后来的救赎大工,都足见神非世人。在这些方面,神的奇妙工作和大能大力,世人只有望洋兴叹,不敢作出任何类似的宣告或尝试。人无法清楚辨明神人的差异时,便会对外邦异族产生毫不必要的恐惧──"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赛三十一3),或对永生神产生无谓的轻慢骄傲之情──"你(推罗君王)虽然居心自比神,也不过是人,并不是神"(结二十八2)。
你们中间的圣者,是对神的超越与遍在的绝妙总结。以赛亚接受神的差遣时(赛六3),曾深深被这位以色列圣者的能力威荣所震动,后来耶路撒冷的居民欢庆从被掳归回,听到的也是这样的话(赛四十25)。然而就是这位独一无二的圣者,亲自临到祂悖逆子民中,做祂奇妙的工作,掩面不顾他们背道偏离的罪恶(7节),清楚明白地把祂内心深处的感受表露出来,并坚定承诺祂永不断绝的怜悯(8节)。神没有用祂的能力、智慧或权柄来肯定自己独一无二的神性,乃是用一种永远坚定不移的爱,表现祂的与众不同。
这里启示的圣洁,一直指引我们正确理解包括新约在内的整本圣经的精髓,以及教会的核心。以恩惠怜悯行事,是神圣洁本性的彰显(赛四十一17~20),天父的圣名不仅表现在祂国度的降临中,更表现在祂供应我们日用的饮食,赦免我们的罪,保守我们远离试探,救拔我们脱离那恶者的恩惠作为中(太六9~13)。使徒保罗曾为信徒祈求,愿他们的爱心充足,使他们在"圣洁中无可责备"(帖前三12~13);使徒约翰洞察神的本质,说:"神就是爱"(约壹四16)。"圣洁的爱"和"喜爱圣洁"等用语,使我们更清楚地看见应该拥有怎样的属灵品格。除了耶稣基督以外,在这方面无人能比何西阿给我们更多教导。
第9节的最后一个词使我们对这段关键信息的结尾更加困惑。三种最常见的解释是:(1)认为bair一词从字根br而来,意思是"焚烧"或"销灭"(参七4、6;Mays,p.151);(2)这个同源的字根br可译作"挪开"或"毁灭",特别是用加强语气形式时更有此意(参:赛六13;No/tscher,p.32;RSV、JB);(3)把b当做相当于"带着"的介系词,后面的ir理解成"激情"或"忿怒"(参:耶十五8;Wolff,p.193;NASB、NIV)。第四种可能是认同MT版本的做法,把最后一个字句简单译为"我将不临到这城"(参LXX、Vulg.、AV)。城邑遭受审判是何西阿书中的一个常见主题(八14,十14),何西阿可能有意使用前后呼应的包裹段落手法,审判的威胁(6节)和超越审判的蒙恩应许中,都有城邑这个词,以此显明曾被列为神的剑首先要击杀的以色列,如今不再需要为敌人这种残暴入侵感到惊恐123。
十一10~11.
复和的应许隐含在第1~9节的审判信息中:(1)以色列人(用"他们"的主格、受格和所有格表示,指分散各地的子民)被称为"子民"或"孩子"(10节;参1节);(2)他们谨慎恐惧地跟在耶和华神后面走,与早先远离神的景况对比鲜明(10节;参2节);(3)他们恐惧战兢地朝圣(希伯来文用hrd描绘西乃山的颤抖,出十九18),显示他们已真正认识到神要医治他们的本意,这一点正是起先神抱怨他们的重点所在(10~11节;参3节);(4)这里明确提到他们曾被掳的地点:埃及和亚述,以此表明审判必不可少(11节;参5节);(5)重新安居(原文字义为"我要使他们居住")在他们自己的家园(字义为"家",一定包括他们劳苦得来的家产;参安德生有关"产业"的解释,575页),展现出一幅重建被毁城邑的美景(11节;参6节)。
第10~11节用狮子比喻耶和华神(参:摩一2,三4、8;阿摩司的用语何西阿可能知道),而雀鸟和鸽子则喻指以色列。这段信息中用到这些比喻,突出表现神具有完全的权柄,曾遭到以色列悖逆反叛的无情践踏,如今以色列则将顺服地响应祂。任性顽固的孩子可能会不理父母的要求;但雀鸟或鸽子却不会不顾狮子的吼叫。在这里鸽子表现的特性是胆怯畏惧,而不是七章11节讲的愚蠢;又用狮子表现神的至上主权,而不像五章14节和十三章7~8节偏重于狮子的残暴本性。
耶和华说,这句神谕惯用语标志着第10~11节(参二16、21)的救赎应许,它是十一章1~11节的审判场景,又是以色列尚未成全的呼召(九9~十一11),这部分中的第四段主要信息的结束,也是四章1节开始传达审判危机的一系列信息的结尾。全书迄今为止已第二次经历从审判到希望的精妙设计,何西阿总结全部宣告时,将让我们再次回顾这样的希望之路。
117若理解为"从我",就需要对mippnehem"从他们"一词作出新的分隔,变为mippnayhem,而这种解释不太切合上下文:"他们(强调主词)从我面前〔偏离〕"。相近的解释可见NASB;Andersen,p.574.
118值得一提的,是Andersen(p.574)对这段难解经文所作的创新组合和解释。他使我们对神的恩典有更新的认识,描绘出一幅脱离捆绑施行救赎的图画:"我从他手臂上解开人的捆绑"(3a节);"我待他们犹如挪移重轭的人一般";"我留意(他的恳求)并使(他)昌盛"(4b节)。由于他重组一些关键词汇的顺序,并赋予不同的含义(如用"使〔他〕昌盛"代替"给〔他食物〕吃"),他的解释必会引起相当的争议,才有可能取代传统的解释。
【分段标题】
3、人的反映
何11;12节
⑴以法莲用谎话
⑵以色列人用诡计
⑶犹大犹疑不定
【分节详解】
11:12
犹大与以色列不同。犹大有过一些比较好的国王,如亚撒、约沙法、约阿施、亚玛谢、亚撒利雅、乌西亚、约坦,特别是希西家和约西亚。在他们的统治下,神的律法有机会被重新拿出来教导民众;祭司继续在耶路撒冷神指定的殿中服事,神的节日有时也得以纪念。可惜,政治和宗教领袖们未能完全摒弃敬拜偶像和异教礼仪(虽然希西家和约西亚几乎做到了摒弃偶像),这情形反而继续恶化,最后终于蔓延至全国,不可收拾。不管怎样,这些国王的正面影响使犹大国比以色列多存了一百五十多年,也坚定了一部分忠实的犹大人的信仰。这些余民有一天将回归耶路撒冷重建家园和神的殿。
【何西阿书】第十二章:神对罪的报应
一、时常增添罪
【何12:1-2节】
12:1以法莲吃风,且追赶东风。时常增添虚谎和强暴。与亚述立约,把油送到埃及。
12:2耶和华与犹大争辩,必照雅各所行的惩罚他,按他所做的报应他。
【分段标题】
1、虚谎
2、强暴
3、与敌人立约
4、照所行的受刑罚
【分节详解】
12:1
以法莲吃风:吃风或追赶风象征以色列人与埃及和亚述的外交联盟。这种想从敌人那里得到保护的外交策略实在犹如捕风,毫无益处。
二、雅各成长中
【何12:3-5节】
12:3他在腹中抓住哥哥的脚跟,壮年的时候与神较力。
12:4-5与天使较力,并且得胜,哭泣恳求,在伯特利遇见耶和华。耶和华万军之神在那里晓谕我们以色列人,耶和华是他可记念的名。
【分段标题】
1、在母腹中抓哥的脚根
2、在壮年时与神较力
3、在伯特利遇见神
【分节详解】
12:2-5
后来改名为以色列的雅各是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祖先。雅各和他的后裔都行过欺诈,所不同的是雅各一直寻求神,为了得到祝福与天使摔跤,清除家中的外邦神像;而他的子孙却不肯放弃崇拜偶像,并认为他们的福分是自己努力得来的。
(十二2~6)
争辩这个词表明第2节是十一章1~11节的审判过程中作出的宣告(参二2{\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四1{\LinkToBook:TopicID=141,Name=A引言︰對國家的一般控告(四1~3)}、4{\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注释,其中讲到rib是"争辩"、"法律辩论"或"争吵")。虽然十一章12节至十二章1节的指控包含指称被告有罪的话语,但第2节仍是提出证据以前(2b~c节)作出的判语。作者进一步提出的证据,不是引证以色列自己的恶行,而是引证他们的祖宗,亦即这个民族以此命名的雅各的不是(3~4节);以诗歌方式(参:摩四13,五8~9,九6)引出耶和华名字(5节)之举,能加强雅各经历的神圣含义,并且提醒何西阿的听众,那位与他们争辩的神是怎样一位神;第6节中的劝勉或教导,是他们向这位神应尽职责的清楚总结(在论到审判争辩程序的十章12节中,也有类似的劝勉话语,特别是弥六8)。
犹大(2节)是这里首先遭到指控的一方,但很多学者猜想,犹大编纂学者可能有意不将以色列和雅各这两个名字并列,而意欲插入南国的名字,以使何西阿书更多暴露犹大的罪恶(参Moffatt、JB;Ward,p.207;Wolff,p.206;Mays,p.161;Jacob,p.85),就感到应该把以色列的名字代替犹大的名字。犹大的名字(参十一12),反映出全体子民都继承了他们共同祖先的罪恶、愚蠢特性,及神立约应允他们必将重归于一。雅各(2、12节)和以色列(12~13节)表明南北两国拥有共同的祖先,也是指出埃及后幸存的所有支派。这章中的以法莲(8、14节),指与犹大国鼎足对立的整个北国。
第2节说的审判危机在四章9节有过完全一样的宣告:惩罚的字义为"探访",参一4{\LinkToBook:TopicID=130,Name=ii.第二幕︰預表審判的兒子(一3b~5)},二13{\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四9{\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八13{\LinkToBook:TopicID=161,Name=iv.虛浮空洞的宗教熱心(八11~14)},九9{\LinkToBook:TopicID=162,Name=v.不蒙悅納的宗教節期(九1~9)}注释;所行的从上下文看,指"所行的恶道",参四9;所作的是对所有恶行的总称和概括,参四9{\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五4{\LinkToBook:TopicID=145,Name=iii.責備偏離職守的領袖(五1~7)},七2{\LinkToBook:TopicID=152,Name=v.神抱怨約民虛謊詭詐(六11b~七2)},九15{\LinkToBook:TopicID=164,Name=i.曠野的葡萄(九10~17)}注释;报应字义为"使返回",参四9{\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十二14{\LinkToBook:TopicID=173,Name=iii.先知的比喻(十二10~14)}注释;正如阿摩司书一3所说,这里隐含的受词是神的怒气。希伯来文中这句话采用交错呼应的语序:"祂要惩罚雅各,依据他的方式(作恶的方式);依据他的行为,祂要报应他"(直译)。这段判语的开头和结尾都是审判,表明这句话更强调的是审判,而不是他们的罪。
第2、3节之间没有任何过渡,表明雅各仍是这里的主词,并且主题仍是环绕着审判及遭审判之因。第3节使我们回溯到创世记中雅各的故事,特别用两个介系词词组在腹中(参九11、16)和(在)壮年时(雅各曾用到~wn这个词描述他在力量强壮时生长子流便,创四十九3),划分雅各生命中的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雅各出生时的故事,他曾抓住以扫的脚跟(创二十五26);第二阶段可能是指他在雅博曾和天使摔跤,后来给这个地方起名为毘努伊勒(字义为"神的面";参:创三十二30)。以撒儿子的名字有双关意义,这是第3节的核心,动词是理解它的线索。他抓住哥哥的脚跟中的动词,原型是aqab,未完成时态就变成yaqob,正好是"雅各"。何西阿的听众回想创世记二十七36的往事时,能充分感受到这个名字中贬责的含义。以扫曾向以撒抱怨道:"他名雅各岂不是正对吗?因为他欺骗了(希伯来文yaqob)我两次。他从前夺了我长子的名分(参:创二十五29~34);你看,他现在又夺了我的福分。"神给雅各易名为以色列〔原文yisra~el,其中含有sr音节,与"较力"(希伯来文sara)有相同之处〕的根本原因,是他与神与人较力(参:创三十二29),这段故事记载在创世记三十二28中。因此在何西阿看来,以色列的名字中仍保留"较力"的成分,具有消极的意思。抓住哥哥的脚跟和与神较力,都是雅各放肆冒昧本性的表现。虽然毗努伊勒事件最终给易名的以色列带来祝福,但也承受了鲁莽冲动带来的痛苦代价:雅各的大腿窝在摔跤时扭了,后来他瘸着腿去见以扫(创三十二25、31)。
第4节给解经者带来许多难题。这一连串动词的主词是什么?这里没有任何迹象表明主词有改换,第3、4节之间使用连接词"并且"(RSV译文省略),而且重复使用含有子音sr的动词,这一切都表明雅各是这句话的主词,而且第4节是第3b节的延伸。雅各是:(1)与神争斗(或可能"胜过")129的人──希伯来文用~el(面向)和~el很相近,不是一个介系词,而是指神,并且他还胜过天使(参:创三十二28,这里的用语几乎相同);(2)哭泣(或"纠缠祂")130并恳求祂恩惠(字根用hnn,"恩慈的",见创四十二21;申三23;王上八33、47)的人;(3)"在伯特利遇见(希伯来文ms~,遇见的意义之一是敬拜,参五6)耶和华",并且在那里和神说话(LXX和Syriae版本译做祂,而不像MT译做"我们"),许愿要向神持守圣约忠诚,以换取神的引导和供应(创二十八18~22)。至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第4节:
而他(雅各)与神较力,
且胜过天使。
他哭泣恳求祂的恩惠。
他在伯特利遇见(敬拜)耶和华神,
在那里他和祂说话。
这种解释使雅各始终站在主词地位,神(或天使)是受词,就可避免其他解释所要作的更正(RSV中两次在原文增添"神"这个词;Wolff的解释又需要省略天使一词,206页。
何西阿的短评是否能与创世记里的记载吻合?不全吻合!在毗努伊勒,雅各确实恳求过祝福(创三十二26),但没有哭泣的记载。何西阿加上这个词,可能是重名法(在英语是以and将两个名词连接起来,以代替一般的修饰语加一个名词),只是为了加强雅各恳求的热切。这段里惟一提到的名字是伯特利(参十15;何西阿通常用伯亚文谑称这个古老的圣城,四15,五8,十5,十8),而与神秘陌生人摔跤的地方在毗努伊勒。雅各在伯特利与神的使者相遇的奇妙经历(创二十八12~22),被简短地描述成"遇见祂"和"与祂说话"。何西阿可能颠倒了历史事件发生的顺序,把在毗努伊勒发生的事件安放在伯特利遇见神之前,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要使第3节结尾和第4节开头分别使用字根为srh和srr的词语,以保持文学手法上的统一。另外,何西阿可能参阅过一些与创世记记载不同的传统文献131。
在北国垂死挣扎的最后几年中,何西阿怎样把雅各的经历与以色列的现状联系起来?我们谨慎地提出三种解释。首先,雅各因身为以撒之子而拥有的权力和地位,他的狂妄情绪、与以扫对立显出的傲慢不羁,以及拥有圣约继承权的自豪心态,正好与以色列人轻妄的想法相应,就是他们无论怎样仿效迦南外邦的堕落行径,选民的优越地位都稳如泰山(7~9节;参六1~3,八2,他们对神恩惠虚情假意的宣称)。其次,雅各在伯特利遇见耶和华,虽然是一次历史的重要转折点,但却未能保证整个支派从此就完全顺服神,他后来的行为证实了这一点(如:创三十五章中,他的全家都陷在拜偶像的堕落恶行中)。伯特利事件不是使雅各回心转意、持守圣约的彻底解决办法,同样,对于将它作为牛犊偶像敬拜中心的以色列亦然。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就是雅各没有持守在伯特利向神所许的愿,他后代子孙的行为愈发出轨偏邪。当神在伯特利晓谕雅各时,无论立了怎样牢固的盟约,都会因以色列认为持守宗教仪式(参五6),便是履行所有圣约义务的短见而破裂。
关于何西阿写第3~4节的意图,这三种解释能从第5~6节中的诗歌片段,和劝勉话语中得到支持。这段诗歌特别突出耶和华的名字,与第3~4节用的~lohim和~el形成鲜明对比,目的就是为了把以色列的主和救主,与属地的诸神,包括最高称为EL的神区别开来,并显明混淆它们的危险。耶和华万军之神〔即天地万军的元首,(撒下五10),何西阿书中只在此处用到〕这样的称呼,使我们的眼目从关注伯特利这样的地区圣地,转而关注主神超越时空的能力和荣耀。而第5节中用到的"名",也不是常用的sem(参:摩四13,五8,九6),而是zeker,字义就是"值得记念的名号"(参:出三15;何十四7),可能是何西阿要强调认识耶和华神独特地位是至关重要的。
第6节中的劝勉话语,是审判案件时最终提出忠告的典型;它如同弥迦书六8一样,郑重庄严地提醒以色列人当持守的圣约责任。以色列人面对的这位神,定意将圣约之爱(希伯来文hesed;二19,四1,六4、6)和尊重人权(mispat)的问题纳入祂和他们所达成的任何协议中,这一切就成为祂行事的中心(参二1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8,Name=i.蒙恩得救的宣言Ⅱ︰復興的普世意義(二14~\cs1623)})。雅各出生时拥有的狂傲野心就与神的属性相悖(参3节),而他的后代子孙──无论是针对个体还是全体而言(这里用单数你,加强语气),都需要重新得到指引,从他们祖先的悖逆模式中回转(何西阿再次用到这个常用的词,表示真心悔改,引出对圣约的全新责任心;参三5{\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十一5{\LinkToBook:TopicID=167,Name=iv.蒙愛的孩子(十一1~11)}注释)。这里用到的归向,完全没有提到任何明确的目标〔参十四1~2(希伯来文2~3),后面只用到介系词词组向耶和华神,介系词是希伯来文的~ad和~el〕。介系词b和你的神连用,可能表示因着神的帮助(Mays,p.161;RSV、NEB),提示我们即使说悔改,若没有神恩惠的激励也不行。把你的神修正为"你的帐棚"(参Ward,p.207),在希伯来文中很合理(be~loheka变成b~ohaleka),实际上却不太必要过早牵涉到第9节所说,在旷野重建全新关系的信息。归回的果子不仅仅是补上雅各及其后代缺欠的仁爱、公平行为(参7~8节中的以法莲),更重要的是能耐心期盼地信靠神〔希伯来文qwh,意"等待"、"期待";参:诗二十五5,二十七14,三十七34,后者中"等候"和"遵守"(或"谨守",希伯来文smr)是一对平行词,何十二6亦然;参名词tiqwa,指望,何二15(希伯来文二17)〕。雅各在生命的关键时刻和后来都拼命抓攫,以色列和犹大也一样,和挪移地界的人一起扩张疆域(五8~10),与外邦仓皇立约(十4,十二1),并且跪拜哀求巴力偶像(七14~16)。他们现在彻底改变,怀着充足的指望等候他们的救赎主供应他们一切需要。
三、应当归向神
【何12:6节】
12:6所以你当归向你的神,谨守仁爱,公平,常常等候你的神。
【分段标题】
1、谨守仁爱、公平
2、等候你的神
【分节详解】
12:6
归向你的神:尽管神的百姓不忠心,但神仍然告诫他们要归向他,谨守仁爱和公平,并要常常等候他。归向耶和华,为罪懊悔,不仅意味着为罪忧伤,而且还必须照着经上的教训,以慈爱和公义来恳切跟从神,并要恒切祷告,寻求他的面。
12:6
何西阿呼吁以色列人遵守的原则──慈爱和公义,是神的特质中最基本的要素。这对信徒来说也是必不可少的,但人不易在两者之间保持平衡。有些人爱心有余以至宽容错误;有些人则坚持公义以至忘记爱。没有公义的爱,让人置身罪中,因为神的标准未被坚持;没有爱的公义,使人远离神,因为神的爱心未被彰显。重这个、轻那个往往会扭曲我们为神所作的见证。今天的教会也应该跟何西阿时代的以色列一样,同时坚持这两个原则。
四、诡诈的罪
【何12:7-9节】
12:7以法莲是商人,手里有诡诈的天平,爱行欺骗。
12:8以法莲说,我果然成了富足,得了财宝,我所劳碌得来的,人必不见有什么不义,可算为罪的。
12:9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我必使你再住帐棚,如在大会的日子一样。
【分段标题】
1、欺骗
2、得不义之财(还以为无罪)
【分节详解】
12:7
商人:何西阿在此暗示以色列人违背了神要求他们的诚实,反随从了迦南人诡诈的经商手段。同时,那些商人还安然自得,以为将来不必为他们所行的欺诈行为负责。我们要常常警告神子民,如果他们效法世界,行邪恶,神必要审判他们。
12:7-8以诡诈的方法攫取财富在以色列已被认可,那些富裕的以色列人不能想像神会因此视他们为有罪。他们认为富有是神祝福的象徵,却不去考虑钱财是如何得来的。神说以色列的富有并不能掩饰它的罪恶。切记神衡量成功的标准跟人不同。在他眼里,忠诚胜于富有,品格重于钱财。
12:8
富有的人和国家,常声称他们物质上的成就来自于自身的努力进取和聪明才智。应有尽有的物质财富使他们觉得没有必要依靠神。他们认为这些财富属于自己,所以有权随心所欲。若你为自己的成就感到自豪,请切记所有的机会、能力和资源都来自神,我们只是神的管家。
12:9
每逢一年一度的住棚节,以色列人就一个星期住在帐棚中,来纪念祖先出埃及后,漂流旷野的四十年中神的保守(参申1:19-2:1)。这里由于他们的罪,神又罚以色列人住帐棚,但不是过节而是受奴役。
五、惹动神怒
【何12:10-14节】
12:10我已晓谕众先知,并且加增默示,借先知设立比喻。
12:11基列人没有罪孽吗?他们全然是虚假的。人在吉甲献牛犊为祭,他们的祭坛,好像田间犁沟中的乱堆。
12:12从前雅各逃到亚兰地,以色列为得妻服事人,为得妻与人放羊。
12:13耶和华借先知领以色列从埃及上来,以色列也借先知而得保存。
12:14以法莲大大惹动主怒,所以他流血的罪,必归在他身上,主必将那因以法莲所受的羞辱归还他。
【分段标题】
1、全然虚假
2、献祭不蒙悦纳
3、羞辱归还他们
【分节详解】
12:12
何西阿在这里引用雅各之例来指出:"不要忘记从前你卑微的出身,今日你所得到的并非出于自己的努力,乃出于神的恩典。
12:10-14"
神在第9节自我介绍以后,继续描述祂与先知的关系,并指明先知事奉的性质(10、13节)。他们工作的忠心和果效,与雅各及仿效他的以法莲的自私贪婪和愚蠢狂妄,形成鲜明的对比。从点缀着出埃及经历的上下文(9、13节)中,足见先知在创立并保守一个民族存在的重要角色。何西阿在其他地方再没有比这里更有力地捍卫他向民众说话的权力。这些经文的用意,与阿摩司书二11~12,三3~8,七10~17相同:它们都说到先知的职分是神所赐的,不容置疑;在历史的长河中,先知比起先祖诸王或首领都更重要。神向(希伯来文al,意即"在……之上"、"对着"、"在……上方"、"于",在此处是少有的用法,且与最后一个子句的byad不同,byad是"藉"或"透过")他们晓谕审判、引导和救赎的信息,并加增──注意他们所加增的(十二1),与神所要加增的何等不同──默示(希伯来文hazon;先知的默示和信息之间的关系,参:摩一1;"默示"是以赛亚书、俄巴底亚书和那鸿书的标题)。神借着(希伯来文byad,字义为"藉……的手",可能要与持诡诈天平的以法莲的手形成对比,7节)他们设立比喻〔希伯来文dmh,在这里不像四6,十7、15指"灭亡"、"灭绝",而是指"比较","设喻"或"设立模范"(NAB)〕。这个术语在不同文体中各有特殊意义,表明经文信息的内容和表达形式,都是神所赐予的。
如果我们同意第10节提到先知有设立比喻的职责,而后面的经节是实例的话,就不难理解第10节与11~13节之间显得唐突脱节的原因133。(注意从11~14节是以第三人称的口吻提到耶和华神)。这里突然引入基列和吉甲(参四15{\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六8{\LinkToBook:TopicID=151,Name=iv.背棄聖約的標記(六7~11a)},九15{\LinkToBook:TopicID=164,Name=i.曠野的葡萄(九10~17)}注释)的理由如下:(1)以色列的偶像崇拜流行甚广;(2)重提并强调以色列人在宗教和政治上都尽行欺诈和虚谎这一主题,第十二章也是从这一点入手(十一12);(3)解明具有讽刺意义的谐音字,这种谐音手法是神命定先知写书的一种风格,谐音字本身也是神对民众诡诈愚蠢本性作出的部分判决。
在我们深入剖析这些谐音字以前,需要解决第11节的翻译问题。基列引出的这个子句通常有两种解释:条件子句(RSV)──如果基列有罪孽(希伯来文~wn;参3{\LinkToBook:TopicID=171,Name=i.與猶大、以色列的辯論(十二2~6)}、8{\LinkToBook:TopicID=172,Name=ii.以法蓮的自誇必歸虛空(十二7~9)}节注释),或问句(NEB、NASB、NIV)──"基列有罪吗?"把这里提示问句或条件子句的语助词理解成加强语意的词,这句话的意思就会更清楚(JB、NAB;Andersen,pp.594,619)。吉甲和基列之间的平行关系,应该比大多数译本所译的更紧密,最后两个句子应该是平行句,两个地名是两个子句的主词,并且都应译作过去式:
在基列诚然有无用的偶像(~awen),
而吉甲确实有虚空的柱像(saw~)。
他们(向)牛犊献祭,
他们的祭坛就像田间犁沟的乱堆。
这样理解,则最后一个子句不是预言,不能无故指称一句话具有未来的含义。这句话的本质是讽刺而不是预言:他们的祭坛就像农夫清场时(参:赛五2),在沟边堆放的石堆一样无用(关于"田间犁沟",参十4)。在牛犊一词前面是否有个介系词向,是个难以回答的问题,因为吉甲的最后一个字母与介系词向(希伯来文l)相同,原文中可能不慎遗漏,但也有人猜测这个词的意思仍保存下来。这牵涉到何西阿所说的牛犊,到底是指牛犊崇拜,还是指献祭的牛犊(参八11~13,十1,十一2)。
关系到比喻(10节)解释的谐音字,首先是把基列的偶像描述成~wn,这也是第十二章中的关键词,有三种不同意思:壮年,指壮年的男子(3节);财宝(8节);"偶像崇拜"(11节)。寇特(Coote)的结论看来是正确的:"~on一词的眨义,就是要把整章内容当成一个整体来看"134。雅各的争竞、以法莲的贪婪和基列的偶像崇拜三种行为,都显出他们内心的狂妄自大和虚浮愚昧。由于基列、吉甲和石头堆(希伯来文gallim)三个词都有相同的子音gl,所以这种谐音的修饰手法,也把这三个词联系在一起。这些比喻的中心喻意,就是这些地方荒凉无用:基列和吉甲音韵相近,并且都像用来建造祭坛的石头堆一样,毫无生气和意义。
何西阿用来显明先知职分的最后一个比喻在第12~13节中,雅各为得妻所做的服事,正是耶和华神拯救新娘的写照。这两节经文间的关联令人困惑,RSV译本甚至在经句前后加上括号,以示其不兼容,而很多注释者都将这一句移到谈论雅各的第3~4节中。我们把第12~13节的安置看成是有意的:两节经文都述说从外邦中(创二十八5,二十九15~30)迎娶新娘(雅各的案例是多个新娘)的故事。雅各/以色列(这个平行句中平行的两个名字,有利于解释后面动词双关语意,3节)从亚兰人中迎娶他的新娘;而耶和华神也从埃及赎回祂的新妇(参二14~15的迎亲用语)135。这两个事件中有一个动
词是相通的,就是用到"看守"或"保守"(希伯来文smr;RSV作放牧),来描述雅各照顾拉班的羊群(12节),和神引领保守其子民(13节)。
先知这样写的目的不单是进行比较,而是要形成鲜明的对比。雅各为了自己的目的不得不辛苦劳作,神却要借着先知拯救并保守祂的新妇。这段论证信息的高潮,不是揭露以法莲效法雅各的脚踪行恶,虽然这是其中部分内容,但耶和华神再次借着先知作工才是信息的高峰。祂曾启用摩西担任出埃及的先知,撒母耳担任定居迦南时的先知,以色列也借着祂而得以存留。现在另一位先知上台了,就是先前被以色列人视为狂妄(九7)的何西阿。全书从何西阿婚姻和家庭开始,记叙何西阿的先知事奉生涯,并自始至终贯穿其中。归根究底,神呼召的仆人担任重要角色,在神的救赎大工中发挥重大作用。对何西阿而言,其先知身分的传承,比以法莲为雅各后代的血缘关系更重要。这两方面都从先祖延续,而何西阿知道哪一个"支派"会真正依靠神的帮助。
最后结束的句子(14节),使我们明白为什么何西阿这么努力阐述辩明他作为神的代言人的职分。以法莲对抗神的圣言,已到了触怒(希伯来文ks;参:王上十四9;耶七18、19)或怀怨(希伯来文tamrurim,参:耶六26,三十一15)的地步,他们违背圣训罪大恶极的表现,令何西阿和耶和华神都忍无可忍。
何西阿奉命作先知,又亲尝痛楚辛酸,已足够艰难;而所传话语又遭全数抵挡,就更难以忍受了。要救拔一群受奴役的人,并把他们妥当安置在既非他们夺得、又非他们置买的地土上,已经很不容易,最终却发现这是一群忘恩负义、无可救药的人,实在令人怒不可遏。这节经文所用的语言凝重有力,杀人(字义为"流血")算为以法莲人的罪(参一4,四2,六8),神所做的不是纵容化解,而是要他们为此担负全部后果和责任;这种罪行的全部重担应由以法莲自己承担(希伯来文nts,"留给"或"交托";参:撒上十七20)。以法莲的行为使他和他的至高者的尊严大大蒙羞(希伯来文herpa;参:耶十五15;珥二17、19)。由于以法莲自己选择了这样屈辱的命运,神不会为她雪耻伸冤,反而她所当得的一切报应都会倾覆(字义为"使归回";参四9,十二2)到她身上。极其贴切巧妙的,是这一章的最后一个原文字是他的主(希伯来文~donayw,何西阿书只在此处用到,阿摩司书中却常用,如摩一8,三7、8、11,七1、4,九1)。雅各和以法莲都没有深刻认识到神的主宰地位,但最终他们会认识到只有顺从圣约,圣约的恩惠才会临到。像何西阿这样的先知深知这一点,甚至当他们乐于顺从呼召,甘心付上沉重代价时,他们的言语行动就真正表明耶和华神是活神──这一点其他很多人需要经历审判的惩罚才能学会。
【何西阿书】第十三章:神对罪的审判
一、以色列人的景况:
【何13:1-3节】
13:1从前以法莲说话,人都战兢,他在以色列中居处高位,但他在事奉巴力的事上犯罪就死了。
13:2现今他们罪上加罪,用银子为自己铸造偶像,就是照自己的聪明制造。都是匠人的工作,有人论说,献祭的人可以向牛犊亲嘴。
13:3因此,他们必如早晨的云雾,又如速散的甘露,像场上的糠秕被狂风吹去,又像烟气腾于窗外。
【分段标题】
1、从前
⑴说话人都战兢
⑵居高位
2、现今
⑴因拜巴力、犯罪
⑵铸造偶像
⑶象糠秕被风吹去
【分节详解】
13:1
以色列("以法莲")曾经很强盛,但到了何西阿时代,他们背叛了神,并在各国中失去了往日的权威。过去的杰出成就不能保证未来的辉煌。最好是记住神为我们所做和通过我们所做的事;同样重要的是要把我们与神的关系保持在一种生气勃勃的、历久弥新的状态,时时刻刻把自己交托给神。
13:2
罪上加罪:当以色列人转去拜巴力的时候,他们的灵性就已死了。他们变本加厉地犯罪,更深地陷入拜偶像之中。向牛犊亲嘴是反映了他们怎样把对耶和华的假意敬拜和偶像崇拜混杂起来。甘露、糠秕和烟气这三重比喻(3节)强调指出神的审判即将来到,那时百姓必要灭亡。那些与世俗之道结盟而歪曲了对神的敬拜的人,他们的敬拜毫无益处;他们也不能指望神帮助他们。
(十三1~3)
先知是讲说"关于"(而非直接向民众讲)他们的审判信息(1~2节是责备;3节是宣告),基本上是在重复九章10节的故事,只是这先前的一段强调以色列有丰富的潜力遵行神的旨意。以法莲在所有支派中处于尊贵和领导地位──因以法莲的存在和他充当的角色(希伯来文ns~,既可指nissa,即被动语态的分词"举起",又可指nasi~,"主要领导";参:创二十三6,民二和结四十五~四十八中更常见)所导致的战兢(希伯来文rtet,只用在此处;Vulg.译作"恐惧",得到昆兰古卷的印证,IQH4.33),足以反映出他对其他支派的强大影响力。如果以法莲指这个颠峰状态的支派,那么以色列可能指全体民众,而非北部支派。果真如此,这一章就与特别提到犹大(十二2),并且时而关注全体民众的第十二章有更深的联系,第十二章中讲到雅各或出埃及,都是针对全体而言的。随着第十三章的渐渐展开,注意力就从过去转移到现在,以色列指北国(9节),而以法莲指撒玛利亚周围(12、16节)最后才归亚述统治的地区。
如同九章10节一样,巴力(参二13、16~17,十一2)是玷污的根源,带来灾难的后果:以法莲是"可憎恶的"(九10)和死了(1节),在神的计划中不再担任丰产富足的角色,就如何西阿三个孩子的名字所描绘的一样(参一章),因为彻底废除圣约而面临审判的惩罚。标志以法莲荣耀尊贵衰败堕落的特定历史事件,是约两个世纪以前耶罗波安一世夺取北国政权以后,匆忙建立祭坛,与耶路撒冷对立,并开始崇拜金身银面的巴力偶像这一事件(王上十二16、26~30)。
所有这些事,都提醒我们以色列沈溺于巴力偶像的各个阶段:(1)巴力毘珥(九10;民二十五3)提示在摩西的时候就有一些预兆;(2)耶罗波安一世于所罗门死后分裂成南北两国,使偶像崇拜更加白热化;(3)亚哈和耶洗别为巴力崇拜火上加油,直至以利沙和耶户击杀他们,铲除巴力崇拜(王下九~十章);(4)耶罗波安二世和继承人又使巴力崇拜死灰复燃,何西阿用好些篇幅描述这种情形;(5)虽然亚述的侵略和被掳的生活永远改变了北部支派的生活,但巴力崇拜仍存在犹大国,直到尼布甲尼撒王攻破犹大国(主前586年)为止,这一点得到先知耶利米的证实(耶七9,九13,十一13、17,三十二29、35)。何西阿对众牛犊怒不可遏(参八5~6,十5、7,十三2)的部分原因,是它们总是被当作神,甚至在巴力这个名词尚未被用来祈求之前,就引领了民众陷入外邦异教风俗之中。在列王纪下十28~31我们注意到,尽管耶户"在以色列中灭了巴力",但后来仍陷在耶罗波安的罪中,拜伯特利和但的金牛犊。
从耶罗波安一世开始的金牛犊崇拜,得到耶罗波安二世的大力支持,直到何西阿时代,撒玛利亚的居民仍持续狂热地沈溺其间(2节)。先知用犀利明快的笔调,披露这种邪情热望,指证他们的罪(希伯来文ht~,参十二8)有:(1)用他们的银子(新译本)铸造或熔造偶像(希伯来文masseka;何西阿书只在此处提到;参:出三十二4、8,讲到亚伦塑造金牛犊的故事)──银在当时是极高价值的象征,在何西阿时代可能比金子更贵重(参二8);"自己的"表现一种极高傲的心态,因为任何财富都属于神(诗二十四1),都是祂赐福的厚礼(何二8)──他们却把这些用来事奉偶像(希伯来文asab;参四17,八4,十四9;字根的意思是"成形"),以此替代或象征神。事实上永远不可,因为它们无论多么精巧(希伯来文tbunam,可能是tbunatam的缩略形式;BDB,p.108;Wolff,p.219却不认为是从tabnit衍生而来的,后者的意思是"形式"、"形状"或"模型"),都不过是匠人的工作而已(参八6);(2)向偶像说话,即向偶像祷告或代求(Andersen,p.624;大多数注释学者和版本,把这句话当作引导后面引言的子句,这就必须把"那些献祭的人"从分词形式更改成命令语气,并且常常需要颠倒语序);第2节的最后两句话可理解为:
那些以人作贡物献祭,向它们(偶像)说话,
他们与牛犊亲嘴。
(3)从事以人作祭牲的献祭活动──这是一幅既恐怖又荒诞的画面,人向偶像说话的同时,却"用人献祭"(其他提到以人献祭的地方,通常指祭献孩子,何西阿书中参五2,九13);(4)与牛犊亲嘴;牛犊可能指塑造的偶像的外形,亲嘴是一种投入、尊敬或安抚的行为(参:诗二12)。总而言之,这罪就是将价值观完全颠倒。将匠人的作品高抬为神明来崇拜;人类向金属对象祭奉后代子孙,且向这毫无生命气息的模型祈求帮助;人殷勤地拥抱用来耕田犁地的动物的塑像!
面对这种毫无意义的崇拜,无可避免(因此;参二6、8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的审判就是使它变得毫无价值,事实上就是要使它消灭(3节)。何西阿通过重复递进的手法,突出这种消灭的场面,其中用到四重比喻:早晨的云雾用来表现六章4节中以色列的变化无常;糠
二、心高气傲忘记神
【何13:4-8节】
13:4自从你出埃及地以来,我就是耶和华你的神。在我以外,你不可认识别神,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
13:5我曾在旷野干旱之地认识你。
13:6这些民照我所赐的食物得了饱足,既得饱足,心就高傲,忘记了我。
13:7因此,我向他们如狮子,又如豹伏在道旁。
13:8我遇见他们必像丢崽子的母熊,撕裂他们的胸膛(或作心膜),在那里,我必像母狮吞吃他们。野兽必撕裂他们。
【分段标题】
1、神恩待人
⑴作他们的神
⑵认识他们
⑶使他们得饱足
2、人忘记神
⑴心高气傲
⑵忘记神而被撒裂
【分节详解】
13:4-6
当充足的财富使以色列感到自满时,他们就骄傲,并且忘记了神。今天,自满的破坏性与何西阿时代是一样的。你是否觉察到不断地需要神的同在和帮助?要学会在顺境时和逆境中都倚靠神。若你现在一帆风顺,谨防忘记谁给你这好运;不要依靠自己的才能,而要倚赖那位赐才能与我们的神(参申6:10-12;8:7-20)。
13:6
得了饱足:神祝福以色列的地,使他们兴旺昌盛。因着富有和成功,他们十分满足并且自高自大,所以就以为不再需要神和神的话了。同样,当我们满受祝福的时候,也常会受到试探,以为自己不再需要寻求神和神的帮助了。我们的心思意念本来就容易专注世上的事(比较申6:10~15;8:11~20)。所以若我们心高气傲忘记神,神就会像待以色列一样惩诫我们。
(十三4~8)
现在神将说话,并一直持续到14节;然后以先知第15~16节的审判词结束。神自我介绍(参十二9)之后,就把以色列带回颁赐十条诫命的序曲中,并专门引用第一条诫命(出二十2~3)。在我以外没有别神(参:珥二27)是针对第2节中的崇拜偶像而言的,再次提醒以色列,圣约关系具有绝对的排他性(认识是这种关系的象征,参二20,四1、6,六6;以色列人声称认识神,但事实上却在否认神,见五5,六3,八2);"除我以外并没有救主"是定罪以色列依靠外邦联盟,以及无能君王的愚蠢行为(参:撒上十19,撒母耳证明说设立君王就是弃绝神的救主地位;在耶弗他与亚扪人的争战中,以法莲没能成为他们的救主或助手,士十二3),并为第10~11节铺路。在旷野干旱之地认识你(5节)这句话,你是单数形式,指所有出埃及支派的后代,他们因着祖先在五个世纪以前的经历,而拥有共同的品格性情(参未出生的利未也借着祖先亚伯拉罕献了十分之一,来七9~10)。认识描述神恩慈的关顾,是从祂与祂子民的特殊关系产生的。认识这方面的意义,可参诗篇一6;阿摩司书三2。干旱之地(希伯来文tal~ubot,旧约中仅出现这一次,可能与亚喀得文中的"风热"一词有关)与神的供应相对,这个词由于"旷野"的环境而引申出荒凉的内涵(参二3,用到类似的词组,意思是"焦干"或"干旱"之地)。
通过回顾出埃及的经历而发出的强烈谴责,如二章13节一样达到了高潮(6节):因此就忘了我(参四6,八14,何西阿用这个动词表示至终绝对的弃绝──这个词和第5节中表示神的爱和关照的认识一词正好相反)。以色列人的矜夸自恃是他们犯罪的核心,连同他们自设宗教并努力维系的行为,也受到定罪(参二13)。他们肚腹饱足,是导致心高气傲,忘记神的根源。神亲自追溯他们堕落的脚踪:(1)"这些民照我所赐的食物"(希伯来文kmoritim;参NIV、JB;Andersen,p.633),这样的独立分隔语,比MT的译法"照看他们的草场"(参NASB;Ward,p.218;Wolff,p.220)更合理;(2)"得了饱足"(希伯来文sb,四10用作审判宣言的一部分;如果饱足反导致人犯罪,那么最合适的刑罚方式,就是挫败他们);(3)"既得饱足"(两次用到sb这个词,中间没有任何连接词,有重复强调的用意,并表示第二次的用词与后面紧密相关);(4)"心就"(参二14,四11,七2、11、14,十2,十一8)高傲(字义为提起,"高";参十一7用到这个词的加强式使役动词形式,希伯来文rwm);(5)忘记了我。
审判的宣言(7~8节)因着引用凶猛野兽作比喻而显得栩栩如生,耶和华神的烈怒也将如此发作。狮子(希伯来文sahal,是一个表示狮子的罕用词;参五14,有类似的用法)的出现使整个背景变得凶猛残酷,而"豹"(参:耶五6;哈一8)却在路旁伏击,等待掳物(LXX;Vulg.把希伯来文的~swr误以为是指亚述,其实是"我要保持警觉"的意思;十四章8节为同一个动词的正面用法,指耶和华神警醒看顾祂的子民),丢崽子的母熊(参:摩五19注释)描写牠由跟踪至攻击的动作,这是从动词(希伯来文pgs,"遇到"、"扑向")及形容词"丢崽子的"(希伯来文sakkul,参:耶十八21)来推断,她在暴怒当中或者要取回幼熊,或者把侵犯的敌人消灭(参:撒下十七8;箴十七12)──这里进一步用"撕裂(希伯来文qr;参:创三十七29;珥二13)他们的胸膛"描述这样的毁灭。这里的"胸膛"令人联想到第6节,"心高气傲"使他们最终忘记神,而受到刑罚也与罪行相当。狮子(希伯来文labi;参:珥一6)的勇猛形像,再加上动词吞吃(参二12,十一6),副词在那里(就当场吞吃,根本不需要把死尸拖离现场),进而把狮子描绘成"田野的走兽"(参二12),再用最后一个动词"撕裂"(希伯来文bq,用的是加强语气的形式;参:创二十二3;撒上六14),这样生动的用法,大大渲染了凶暴残忍的场面,令人惨不忍睹。
两段信息(1~3、4~8节)中隐含的审判威胁有所不同。对于崇拜偶像的愚昧作法──把匠人的作品当成神明崇拜,遭受的惩罚用自然现象表达,如消逝的云雾、速散的甘露、被狂风吹去的糠
三、与神反对
【何13:9-11节】
13:9以色列阿,你与我反对,就是反对帮助你的,自取败坏。
13:10你曾求我说,给我立王和首领,现在你的王在哪里呢?治理你的在哪里呢?让他在你所有的城中拯救你吧。
13:11我在怒气中将王赐你,又在烈怒中将王废去。
【分段标题】
1、反对的对象―帮助他们的神
2、反对的结果―自取败坏
【分节详解】
13:11当以色列人求有王治理他们时,神就警告他们,国王不会为他们带来福祉。但他答应了他们,把扫罗赐给他们作第一个王(参撒上8:4-22);第二任国王大卫是一个好君王,他的儿子所罗门王也颇有其父之风范。但在以色列分裂成两国后,北国再没有出过好君王。那些邪恶的王把北国领向敬拜偶像和不智的政治结盟中,随著最后一任国王何细亚被亚述人囚禁,北国终于断送在这些恶王的手上(参王下17:1-6)。
(十三9~11)
这里神继续宣告审判的威胁,并且直接提说以色列──我要败坏(希伯来文sht,加强语气用法;参九9,十一9)你,以色列,或者依照更近代的观点,译作"倘若我要毁灭你,以色列,谁将做你的助手?"136以色列人最主要的罪,即最愚昧的一点,就是他们狂傲自恃(参4~8节注释{\LinkToBook:TopicID=176,Name=ii.神烈怒中的審判(十三4~8)}),这不仅表现在信赖人手所造的偶像(1~2节),或愚昧地认定巴力偶像带来五谷丰收,还表现在信赖撒玛利亚的统治政权(10~11节)。这种愚昧的罪行将被暴露,神将撤去一切使以色列人安居的帮助(参:诗三十三20,七十5,一一五9~10,一二一1~2,一二四8)。神将以色列的生活中撤去那块由先知撒母耳设立,取名叫以便以谢的石头──这是用来纪念当日以色列人面对非利士人的骚扰时,不断得到神的帮助,最终全族得以安然存留的帮助之石(撒上七12)。神向祂子民施行审判的可怕一面,就是当祂这样一位救赎主变成复仇之君时,任何帮助都没有用。
第10节的反诘问句突出了主题,神将藉军事手段完成毁灭的刑罚(参16节中的刀)。当外邦军队入侵时,能作出强力抵抗的就是王──"谁能救你",即"给你带来胜利"(希伯来文ys,这个词和以色列最后那位从未赢得任何永久胜利的王何细亚的名字,可能是谐音字),也包括那些称为"治理者"(字义为"审判官";参七7的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3,Name=vi.明喻審判︰燒熱的火爐(七3~7)})和首领(参三4{\LinkToBook:TopicID=139,Name=ii.第五幕︰復和加上約束管教(三1~5)},五10{\LinkToBook:TopicID=148,Name=i.貪婪愚蠢的外交(五8~15)},七3、5{\LinkToBook:TopicID=153,Name=vi.明喻審判︰燒熱的火爐(七3~7)}、16{\LinkToBook:TopicID=156,Name=ix.悖逆抗拒的雙重責備(七13~16)},八10{\LinkToBook:TopicID=160,Name=iii.虛妄無益的外交聯盟(八7~10)},九15{\LinkToBook:TopicID=164,Name=i.曠野的葡萄(九10~17)}注释)的官员。但他们却无处可寻,这真是一个预期的答案,"在你所有的城中"(不必像RSV、JB那样修正原文)使它更具讽喻效果。当神差遣亚述军队来攻打他们时,他们耗资巨大的强大工事也无济于事(参八14,十14~15)。这里求告耶和华神赐王统治的简短引言,是士师治理以色列的末期,撒母耳和民众间对话的总结(撒上八4~9),那时民众令这位年迈的先知撒母耳忧心如焚(撒上八10~20)。神应允了他们立王的恳求(撒上八22),而整个王室都是在暗昧混乱的情况中设立的,这一点愈发惹动神的怒气:他们漠视其中隐藏的一切危机,特要以此对抗神权的统治(撒上八7)。如果我们认为吉甲标志着王权统治轻率开始的观点正确(参九15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4,Name=i.曠野的葡萄(九10~17)}),那么第10~11节是对此所作的进一步评论。动词"赐给"和"废去"用未完成式,表明这里描述的是整个延续的过程,而不单单指加冕或废除一位像扫罗或耶罗波安一世这样的王。第11节概括反映出神利用北国最后三十年的动荡政局(参六11b~七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52,Name=v.神抱怨約民虛謊詭詐(六11b~七2)}),以示警诫和审判,祂在其中实在拥有主权地位。何西阿清楚知道人的悖逆本性(八4),而神能够利用这种悖逆本性控制这种混乱局面(十三11)。
136M.Dahoud,Bib,60(1979),pp.573~574.这种理解的关键,在于把ki当作疑问词谁,既非指明原因,又非加强语气;而bi不是指"反对我"的介词词组(NASB;NICOT),是表示请求的语助词,相当于"请"。
四、人必担当自己的罪
【何13:12-16节】
13:12以法莲的罪孽包裹,他的罪恶收藏。
13:13产妇的疼痛必临到他身上。他是无智慧之子,到了产期不当迟延。
13:14我必救赎他们脱离阴间,救赎他们脱离死亡。死亡阿,你的灾害在哪里呢?阴间哪,你的毁灭在哪里呢?在我眼前绝无后悔之事。
13:15他在弟兄中虽然茂盛,必有东风刮来,就是耶和华的风从旷野上来,他的泉源必干,他的源头必竭,仇敌必掳掠他所积蓄的一切宝器。
13:16撒玛利亚必担当自己的罪,因为悖逆她的神。她必倒在刀下,婴孩必被摔死。孕妇必被剖开。
【分段标题】
1、虽茂盛―必枯干
2、虽积蓄财宝―必被掳去
3、因悖逆―必倒在刀下
4、因悖逆―婴孩被摔死
5、因悖逆―孕妇被剖开
【分节详解】
13:12
以法莲(以色列)的罪被记录在案,以资未来的审判。我们的罪神都知道,在末日审判时都将被显明出来(参林后5:10;启20:11-15)。
罪的工价就是死!那么我们的指望在乎……
13:14使徒保罗曾用这段经文教导有关人将来从死里复活的事情(参林前15:55)。对于相信基督赦罪拯救的人来说,死亡并不带来被毁灭的恐惧。
13:14
救赎他们脱离死亡:神救以色列民族脱离死亡的应许指他要为他们存留余种(参11:5注)。神的旨意并没有更改,他是救赎我们脱离死亡、阴间和地狱的主,他现在随时预备好要施行拯救。我们最终得到拯救是在复活那日。所以,死亡和阴间虽是残忍的暴君,但它们却丝毫不能拦阻神拯救他子民的大计。新约圣经指出,基督的复活正是神得胜的确据(林前15:54~55;参"身体的复活"一文)。
(十三12~14)
第一个比喻中说到"包裹"(希伯来文srr,参四1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44,Name=ii.墮落的宗教生活(四11~19)})和"收藏"(希伯来文spn,参:出二2;书二4)这样的动词,表达保守或珍爱的态度,使人更明确地看到以法莲,即以色列如何定意持守罪恶行径(关于罪孽,希伯来文awon,参四8,五5,七1,八13,九7、9,十二9,十四1、2;关于罪恶,希伯来文hattat,参十二8注释{\LinkToBook:TopicID=172,Name=ii.以法蓮的自誇必歸虛空(十二7~9)}),他们将它包裹隐藏起来,如同对待珍贵古卷或家传珍宝一样;另外一些译法把这个比喻当成记录以色列恶行的审判表记(NIV;Jacob,p.93)。我们根据以法莲是第12节中被动式动词的主词,也是第13节中生育比喻的明确主词,对这句话作出解释。神在亲自说话──这很可能是神的抱怨(Jeremias,p.165),以法莲的愚昧顽梗(12~13节),与神恩惠和救赎的意愿(14节)正好相反;四章16节,六章4~6节,七章13c、15节,八章5b节,九章10节,十章1节,十章11节,十一章1~9节中有类似的比喻,只是此处更关注以色列的现今而非过去。
第二个比喻中,审判来临的时间显得更清楚(13节),其中的完成式动词更应译作未来式,"产痛将临到他身上"而"他将不会自行分娩"。可能神在这里所描述的,不是在面对亚述劲敌大难临头时仍不妥协让步,而是一幅令人难忘的场景:"产痛持续临到,却从未能分娩……"。疼痛(希伯来文hbalim,参:赛十三8;耶十三23)在这里的影响不如时间更令人难熬(希伯来文用et,突出时间),因为这里关注的焦点不是母亲,是需要出生的儿子。在正常的分娩过程中,子宫规律地收缩引起阵痛,能帮助孩子一点一点地从子宫颈和阴道娩出。对于以法莲却不是这样,到了生产的时间──她拒绝依靠神和对神完全忠诚,历史事件和先知的宣告都在强烈而规律地发出信号,但以法莲却丝毫不动──她的顽梗将危及母亲和孩子的性命(参:创三十五16~19;参:赛六十六7~11,描绘轻松愉快的生产过程)。自行分娩(希伯来文md,字义为"站立")很可能指"准备妥当",但也可理解为"不当延迟",因为生产的日期已到(参NASB)。另一个类似的生产比喻,是希西家的抱怨(王下十九3;赛三十七3),犹大已经到了生产的时间,却没有力量把胎儿推出子宫颈(希伯来文masber;可能何十三13用到同一个词,可译作"子宫的口",字义为"突破的地方")生出来。第13节的问题不在于缺乏生产的力量,而在于缺乏智慧──何西阿书中清楚指出以色列的特性(参"愚蠢无知",字义为"缺乏心思",七11;"缺乏理智",字义为"夺去人心",四11;"无知的民",四14,希伯来文yabin;它的一个相当于"智慧"的同源词,通常用在箴言和其他智能文学中)。以色列愚昧的重点,在于无力作出正确的决定──信靠神并归向祂的决定。何西阿书尾声中的关键音符,就是需要这里强调的智慧,其中所传的信息,应延伸到整个信徒团体:谁是智慧人……"(十四9)。
解经学者对第14节中神的抱怨所含的强烈情感有不同意见。大多数人(RSV、NEB、JB;Ward,p.219;Wolff,p.221;Jeremias,p.160;Jacob,p.91)把它们理解成隐含否定答案的反诘问句;沃尔夫则认为,这些问句是在为神干预难产过程(13节)的行动遭到指责而辩驳。由于缺乏明显的问句标记,使得这些解释悬而未决。另外一些人(NASB、NIV)把它理解成应许:"我要赎回"(希伯来文pdh,参七13);"我要救赎"(g~l,字义为拯救的行为,或者是亲族对身陷困境中的人代偿;何西阿书只在此处用到;参:创四十八16;出六6,十五13;赛四十三1;耶三十一11)。这里用的未完成时态支持这种观点,但大胆的拯救承诺在上下文中显得突兀。安德生(625页)把这里的时态当成过去式,他相信这是从前救赎经历的回述(628页),只是没有对其背景或在整章中的角色作任何解释。
如果我们从早先的陈述中看出神有救赎祂子民的热心(七13),那么14a节就是祂恩慈怜悯心愿的具体表达,只是这种心愿一直遭到以法莲愚昧顽梗本性的挫伤:"从阴间(即坟墓,死人的世界;此处指神宣称有绝对权柄掌管的范畴,参:摩九2;诗十六10,一三九8)的手中(即势力;参:摩九2;王下十三5;箴十八21)我要赎回他们;从死亡中〔希伯来文mwt,不仅指死亡的经历,更可能是指迦南异教中掌管死亡和旱灾的神摩特(Mot)〕,我渴望救赎他们。"神具有掌管死亡的至上权柄,却因以法莲不懂得使用祂的权柄而大大受挫,使得母亲的子宫成了葬子的坟墓──这是神在这里责备抱怨的中心(参十一1~9),这段信息也以第14节这含强烈命令口吻的反诘问句结束。第14a节的顺序颠倒,可以看到耶和华神在对着死亡和阴间说话,命令它们在民众遭受瘟疫(参:摩四10;是灾难的标准用语,这个词在这里可能指"荆棘";参:诗九十一3、6)和毒害〔希伯来文qeteb,在申三十二24;诗九十一6;赛二十八2出现过,与瘟疫(deber)并列;在经文中极少出现,语义不明确,没有十分肯定的译法〕的审判刑罚中,完成它们卑贱的工作,有可能指蚊虫类的叮刺或咬伤。安德生(640页)提示说"死亡"和"阴间"这两个术语一起使用,可能含有魔鬼属灵势力的内涵,这一点我们应该记着。
疑问词"哪里?"(希伯来文~hi,参10节)只在何西阿书中用到,可能是表达"哪里?"的标准词~ayyeh的另外一种(方言?)形式,并且不应与表示"成为"的动词hyh(参Ward,p.220)连用。哪里一词在这里的准确意思,有点像"让它们来吧,让这些叮咬侵袭的灾病肆虐横行。我已无法容忍了,放弃了要救赎以法莲的初衷。死亡和阴间啊!(注意这两个词并列使用的威力,启六8),现在就让以法莲承担你们全面的攻击吧!"第14节的最后一句话敲定这事:"怜悯(希伯来文noham,旧约只在此处用到,来自意为"感到歉疚"的nhm;参类似的词nihumim在十一8的用法;LXX和Vulg.都用慰藉来表达这个词)将从我眼前隐藏。"神怨责的高潮就是宣告审判,并将以无可抵挡之势施行出来,新约中利用这些经文混淆的含义,把它们顺势作为得胜而非危机的呼声宣告出来(林前十五55~57)──提醒人耶稣基督所带来的改变。在基督得胜的复活中,神定意赏赐以色列的救赎大工(何十三14a)得以成就,阴间和死亡的权势被击碎。新约中重提时,它们就不再是令人惊恐不已的掳掠者,而是被践踏征服、蒙羞退后的敌人。
(十三15~16)
全书的最后一部分审判信息没有任何责备,全是在显明审判的残酷危机。神倾注烈怒的范畴在缩减,因为这藉敌军入侵和政治的屈服辖制而施行的审判,现在已临到北国大部分领土上。第15节用比喻喻示的攻击对象是以法莲,是亚述军队围困的重点山城;而第16节中遭野蛮攻击的是首都撒玛利亚,又是在外邦敌军的强大攻势中,安然无恙的主要城巿。认清其中文学手法从比喻象征转为记实的演变,是理解这段信息的一个关键。另一个关键就是茂盛一词(希伯来文pr~,其子音与以法莲这个字的主要子音pr相近,可能是更常见的动词形式prh的故意或方言误拼;参:创一22、28中生养众多的命令里所用的更常见形式),与"以法莲"之名谐音所包含的意义。这里描绘的茂盛富足景象,是神藉东风施行审判的序曲,也为十四章8节以法莲名字的最后一个谐音字的使用埋下伏笔。
第三个关键就是重现前面的用词和主题,概括整段信息:(1)曾经与亚述立定盟约关系,追逐东风的以法莲(十二1),现在却要被这同样一股东风所吞噬(15节);(2)旷野是以色列最初(九10),和将要(二14)遇见神的地方,会成为审判的发源地(15节);(3)偶像(二8)和异教的饰物(二13),都是他们重看的珍贵美物(参九6)──本是神的恩赐,却被用来崇拜巴力的一切美物,将遭到被仇敌掳掠的厄运(希伯来文ssh;参:撒上十四48,二十三1,王下十七20;赛四十二22);(4)以法莲靠诡诈欺骗得富足,却仍以圣洁公义自诩(参十二8),这种矜夸自傲随着撒玛利亚罪责(希伯来文~sm;参五15,十2;特别是十三1,以色列崇拜巴力偶像的罪,给她带来死亡的结局)的陈述而瓦解,第15~16节阐明这些罪孽带来的全部恶果;(5)民众遭受婴孩被摔死(参十14),和孕妇被剖开(参:摩一13;在何十三8中,耶和华神是同一个动词bq,"撕裂"的主词)的彻底毁灭,是"非我民"审判(一9)的明确应验,不仅废除了圣约,而且民众本身也被除灭,失丧任何存留的机会──孩子死了,连孕妇也流产;(6)第16节的刀(参一7,七16,十一6;直到刀完成预定的任务,才会被废除折断,二18)暗示第15节东风的声势:这里不是借着自然旱灾施行审判(虽然旧约中常有这样的情形,珥一~二章;摩四6~8);撒缦以色五世率领亚述军队的入侵是东风,而东风和刀剑带来的结果一样──烧杀抢掠,滥杀无辜的军事侵略;(7)撒玛利亚的悖逆(希伯来文mrh,何西阿书只在此处用到;参在旷野的经历,民二十10、24,二十七14)是总括对这首都所发的一系列指责──政治(七1的"罪恶")和宗教(八5~6,十5、7的"牛犊")上的悖逆;(8)以法莲在历史上一直处于北国众支派中卓越尊贵的地位(参十三1),可能就是"在弟兄中茂盛"这句话的意思;把"弟兄"(15a节)修正为芦苇的作法(参RSV、NEB、JB、NASB;Wolff,p.222),并不能叫我们更理解这段信息。
东风(另作耶和华的风,既表明来源,又反映出它吓人的威力)的喻词和实际战争中刀剑之间复杂的关系,使我们对它们分别带来的灾难之间的可能关联产生疑问:东风(15节)毁坏以法莲的泉源,并且掳掠其中一切宝器(字义为"器皿");而报复的刀(16节)击杀所有居民(他们要倒下),然后要特别残暴地攻击婴孩和孕妇。有一种可能就是东风是诗句中的修饰手法,用来比喻并概括刀剑代表的侵略的一切恶果,所以第15节的"物"是第16节的"人"的象征。泉源(希伯来文mayan)曾被用过三次,喻指妻子是生命之源,使丈夫得到更新(箴五16;歌四12、15);孕妇(或婴孩)也可称为泉源,从她们流出整个民族的新鲜活力。宝器字义为"看重渴求的器皿",就是那些令人赏心悦目的器具。这个词可能指柱像、艺术品、珍宝和圣礼器皿(参:耶二十五34;鸿二9),我们应记得何西阿用另一个类似的词组"腹中的喜悦",来描述新生婴儿(九16,爱子,RSV)。不容忽视的是,在拉比的著作中关于性行为的内容,有时用"器皿"(希伯来文kli;希腊文skeuos)比喻女人。保罗劝勉我们保守婚姻圣洁时,可能反映了这种用法,见帖撒罗尼迦前书四4137。
如果在何西阿心中确实要把第15节和16节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我们(1)可以肯定审判信息是连贯一致的;(2)可以有更多例子证明何西阿常先设比喻,再作解释(如一~三章歌篾和以色列之间的相互对应;七3~7烤炉的描述,七8~9、11~12外邦联盟的比喻);(3)可以认定这是神晓谕祂的先知设立比喻的清楚例证(十二10)。
【何西阿书】第十四章:因为"爱"人怒气转消
一、对民的劝告
【何14:1-3节】
14:1以色列阿,你要归向耶和华你的神。你是因自己的罪孽跌倒了。
14:2当归向耶和华,用言语祷告他说,求你除净罪孽,悦纳善行,这样。我们就把嘴唇的祭,代替牛犊献上。
14:3我们不向亚述求救。不骑埃及的马。也不再对我们手所造的说,你是我们的神。因为孤儿在你耶和华那里得蒙怜悯。
【分段标题】
1、"要"归向"你的神"
2、提醒、"跌倒"是因自己的"罪孽"
3、祷告―求神除净罪、悦纳善行
4、不要向人求救
5、不要事奉偶像
6、蒙神怜悯
【分节详解】
14:1
以色列啊,你要归向:尽管以色列是因自己的罪跌倒,但神仍给他们悔改归向他的机会。只是神所期望的不是他们素来所献的毫无意义的牲祭;他希望他们以内里的诚实献上嘴唇的祭,说顺服的话,赞美的话,表明他们改换心志的话,以及完全信靠神的话,这样的话会引导他们行讨神喜悦的事。
14:1-2
百姓可以通过求神赦罪与他和好;同样,我们也可用何西阿的祷文向神祈祷,并明白我们的罪得到了赦免,因为耶稣已为人类的罪死在十字架上(参约3:16)。
当我们知道罪的毁灭性和生命没有神时的虚无,神的宽恕就开始临到我们了。我们必须知道人不能自救,惟有神的怜悯是我们的盼望。我们祈求神的赦免时,要知道我们并不配得,也不能强求神宽恕;我们只可恳求神的爱和怜悯,而不是他的公平原则。然而我们可以确信罪已得赦,因为神有恩典,有慈爱。他要拯救我们,就像他要复兴以色列一样。
诚实的痛悔,真心的感恩与祭物相比神喜爱哪个?
14:2"嘴唇的祭"表示向神献上感恩的祭。神要的是真实的、
发自内心的悔改,而不仅仅是每年的祭祀。
(十四1~3)
呼召中使用的每一个词(1节)都经过挑选,藉以复述并摘录何西阿书信息的要点。归向(希伯来文swb)一直是表达神等候以色列响应的典型词语(二7、9,三5,五4,七10、16,十一5,十二6),在末了的篇章中共享到四次(1、2、4、7节),描绘出以色列归回的真实情景──包括对他们的要求,和产生的后果。这一点特意和以色列早些时候表示的虚假归回(六1~3),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特别指明耶和华是他们归回的终点,因为先知和民众之间发生争论的焦点,就是民众对神的属性,和祂对以色列所拥有的独一主权认识不清(参二16~17,甚至连巴力的名号也要除灭净尽,而使耶和华神的真正主权得到尊崇)。神是他们应该效忠的惟一对象,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你的神这几个字里(参四6,九1,十二6)。耶和华你的神,这种说法在何西阿书中两次出现在神的自我介绍中(十二9,十三4)。以色列在这里可能指全体民众,但由于提到以法莲的名字(8节),所以可能特别指北部支派;先知迫切地呼吁她要归向那位前两章中明确显为主和救主的圣者。
归回的必要浓缩在两个词语中。跌倒包括因民众日益顽梗对抗而带来的一切严重恶果,他们的整个生活──政治、经济或宗教生活都变得动荡不安,摇摇欲墬(四5,五5,十四9),以色列选择了一条无法稳步直行的路。导致他们跌倒的就是罪孽,这个词(希伯来文awon,参四8{\LinkToBook:TopicID=143,Name=i.棄絕律法(四4~10)}和十三12{\LinkToBook:TopicID=178,Name=iv.以法蓮的愚頑固執(十三12~14)}注释,以法莲将它当作无价之宝,紧握不放)准确表达出以色列生活中的悖逆、欺诈、善变和狡猾的特点。何西阿手中有许多精妙的词汇,他却单选中这个词,以深刻描述以色列广泛众多的恶行(2节亦然)。
第2~3节言简意赅地陈述这些关于归回的话语:问题已经很明显,不需要任何冗长的论证;在这利害攸关的时刻,已无暇使用任何隐晦美丽的词藻来装饰问题。先知传话的语气是命令式的,情急而声切,早已到了智穷力竭的地步。就像一位胸有成竹的医生,会果断地迅速预备手术一样,先知率直地要他们用言语祷告。这里的语法由第1节的单数形式变成复数形式,不仅是囊括以色列各个阶段的个人,而且也与神单数的称呼形成对比。第2节中的前三个命令句是复数形式,指着以色列而言;后面两个是单数的命令句,指着神而言。言语包括第2b~3节中的恳求和许愿(参雅各在伯特利与神说话,十二4)。以色列的罪行不仅在于触犯律法,更在于冒犯了神──这位在一~三章中作他们丈夫,而第十一章作他们父母的圣者。这不是靠献燔祭和付罚款解决(参六6;弥六1~8)的;这种个人化的关系,只能靠表达个人忠诚委身的话语建立,这些话语如此重要,以致先知不等待以后的机会,而是明确地将它列在悔改的启应祷文中。
除净(所有)罪孽(2节)这句话,在希伯来文中的结构不同寻常(所有紧接着一个动词,再接着名词,强调以色列罪孽的广度),它可能与第3节中最后一个子句,因为孤儿在你那里得蒙怜悯相连,为临近的祷告誓约(Andersen,p.642)树立框架。这里恳求切望得到的饶恕,正是一章6节中神所否决的,并且只有在审判完成以后才能赐予;没有公义的饶恕是在歪曲神的公义,正如约翰壹书一9所说,"祂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十字架首先是审判的席位,然后是赦罪怜悯的发源地。悦纳善行是恳求神接纳他们悔改的言语,并且起誓确保这些言语的价值,这些话用意纯良,且值得信赖。善行(希伯来文tob)是言语的同义词,见尼希米记六19;诗篇三十九2、5138。另一种可能性不大的说法,就是把良善当成神的性质代名词:"悦纳(我们)吧,良善的一位"(Andersen,p.645)139。
为了与这些基本要求相符,先知呼吁以色列向神作出具体行动的保证。第一句誓言是谨守所有誓言的总括:"我们就把嘴唇的祭〔希伯来文prym,应该理解成果子pri,RSV;参十三15和十四8,而不是牛犊(parim),其中的m是一个与前一个结合的字母,表示强调或格变式的标志,常见于迦南各族的方言中〕献上(希伯来文slm,用作加强语气,意思是'偿还'或'支付',是出埃及后颁布的律例中常用的一个词;参:出二十一34、36;特别是二十二章)",表明要持守所有承诺,包括祷告、敬拜和还愿的义务在内。
第3节中的三个誓言是悔过自新的要素,每一句话中都有一个不字,代表以色列行为的转变。亚述不能救我们,不仅是事实的陈述,更是向神的委身。愚蠢无知的鸽子终于变得理智而聪明,不再纷飞迁移,没有定见(七11);没有翻过的饼终于翻转过来(七8);久病不愈的病人终于决定要更换医生(五13);野驴也寻求要吃驯养人手中的食物(八9);真正的"大君王"终于显现,他的宫殿不在底格里斯河(五13,十6)。我们将不骑马(原文中这里用单数名词,可能是集合名词;关于马匹在军事战争中的重要性,参一7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1,Name=iii.第三幕︰不蒙憐憫的女兒(一6~7)};珥二4),生动地描述他们将拒绝信靠一切使他们存活或拓展的军事强力(参八14,十14)。在何西阿书中,君王和军事首领息息相关,是导致全民软弱或罪恶的根源(七7、16,八4、10,十3,十三9~11),这句誓言隐含着向另一种权柄委身──正是一章11节和三章5节宣称的那样一个王权。也不再……说"我们的神"(LXX用复数,是表达以色列人宗教信仰虚谎易变)──如同二章16~17节和四章2节一样,这里强调使用神名字的重要性。向我们手的工作起誓(和合本译作"对我们手所造的说")──是崇拜偶像愚蠢行为的缩影,正如何西阿所见:人类膜拜比自己低级的东西;他们本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却利用造物主赏赐的创造力,塑造偶像来祷告许愿──造物之人无耻地跪拜所造之物,将现实中的一切颠倒混乱(参二8{\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四2{\LinkToBook:TopicID=141,Name=A引言︰對國家的一般控告(四1~3)},八5~6{\LinkToBook:TopicID=159,Name=ii.不合法的首領和遭咒詛的偶像(八4~6)},十三1~2{\LinkToBook:TopicID=175,Name=i.以法蓮的急劇衰敗(十三1~3)}注释)。令人悲哀的是偶像没有人际交流的能力,我们可以对我们所做的东西说"我们的神";它却永远不会对我们说"我的民"(参二23)。
末尾信靠的宣告(3d节),显然完全了整个祷告,与第一句话"除净罪孽"(希伯来文子句开始的词~ser,可能是代替yaan~ser,"因为";参:王上三19,八33)相关,以最佳理由肯定祷告的权力:神以丰足的怜悯对待那些自认为无助的人(孤儿指没有家族关联,在以色列社会中缺乏身分、权势和关怀的人;参:出二十二21;诗六十八5;赛一17、23)。这句话使我们经过不断的发展,又回到全书的开头;它明言那些"不蒙怜悯"的人,正开始倚靠神的怜悯(希伯来文动词rhm,在这里的字干与女儿名字的字干相同,一6,二23),断绝圣约关系的"非我民",将与神和好,并纳入家庭关系中(一9~10,二23)。
二、神应许
【何14:4-8节】
14:4我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甘心爱他们,因为我的怒气向他们转消。
14:5我必向以色列如甘露,他必如百合花开放,如利巴嫩的树木扎根。
14:6他的枝条必延长,他的荣华如橄榄树,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香柏树。
14:7曾住在他荫下的必归回,发旺如五谷。开花如葡萄树。他的香气如利巴嫩的酒。
14:8以法莲必说,我与偶像还有什么关涉呢?我耶和华回答他,也必顾念他。我如青翠的松树,你的果子从我而得。
【分段标题】
1、必医治他们(背道的病)
2、以列人必"如"百合花开放
3、他的荣华如橄榄树
4、"香气"如香柏树
【分节详解】
14:4
4~7甘心爱他们:当神的百姓受了当受的责罚之后,神必要医治复兴他们,并要像父亲眷顾自己的儿女那样爱他们。那时,他们的人生将美丽如纯洁的百合花;他们将强壮如黎巴嫩的香柏树一样,大受夸赞,并深深扎根于神的话语中。这几节经文中的比喻都显示出神所复兴的子民对他来说是何等宝贵。
14:3-8
当我们意志软弱、思维混乱、良心受责时,别忘了神一直在看顾著我们,他的怜悯永不止息;当亲人、朋友遗弃我们,同事不理解我们,自己也厌倦为善时,神的怜悯却永不止息;当我们前途茫茫、听不到神的声音又缺乏振作的勇气时,神的怜悯却永不止息;当我们被过失和罪恶感压迫时,神的怜悯欲永不止息。
(十四4~8)
这段信息的形式和内容,都清楚显明是神在亲自说话。第4~7节中,祂似乎是在论及以色列,彷佛要告诉先知,祂将怎样响应他们的祷告。第8节似乎是在直接向以法莲说话,第8a节的准确含义我们不十分清楚。从第4节开始的整段信息,是关于沛降慈爱和收回怒气的应许;第5~7节则转为比喻的手法,并充满诗情,神吟唱着在全新爱约关系中,以色列欣欣向荣的未来。但第8a~b节的语言变得朴实无华,只是第8c节神又用比喻描述自己。如果我们把第4~7节当作情歌,而第8节当作神的抱怨的看法是对的,那么我们将再次体会到神悲怆的心情──神经历到事与愿违的紧张痛苦以后,依然深沈而热烈地向祂所爱的以色列民吟唱爱的诗歌。
何西阿将神的审判比作遭受损伤和身患疾病(五12~14,十三7~8),那么复和自然就是医治──是亚述无力给的(五13),是以色列曾虚情假意向神求告而未得的(六1);是仁慈的神切望赐下(七1),却不断遭到以色列抵挡(十一3)的。这里神公开承诺祂将施行医治(4节)──不仅医治审判的创伤,更要治愈审判的根源,就是导致他们悖逆偏行、远离圣约的不忠或"背道"之心。耶和华神在十一章7节中伤痛哀叹的部分内容,就是他们沈溺恶行的癖好,神将亲自医治他们无法治愈的疾病。这种神人的复和是非常个人化的──不是仅限于疾病的医治,更是切望重建更新的关系:我将爱他们。神的这种爱呈现在十一章1节出埃及的经历中,甚至延续到民众背道随从巴力的日子(三1),而以色列却把自己的爱浇奠给异邦假神(二5、7、10、12~13),或浪费在虚谎诡诈的盟国关系中(八9)。自由地(希伯来文ndaba;参:诗五十四6,一一○3)一词表现这种爱约关系中自发、愉悦、欢欣的情愫,神将转眼不顾以色列的悖逆顽梗,甘心情愿地步入复和的美景中。第4节的最后一句话直接道明其中的缘由:神的怒气(参十一9注释{\LinkToBook:TopicID=167,Name=iv.蒙愛的孩子(十一1~11)})已在严峻的审判中成就祂的工作,现在要转离(关于希伯来文swb以怒气为其受格的用法,参:摩一3)以色列(原文为"脱离它",单数形式的集合名词)。
这段情歌扭转了以色列遭受审判的局面,第5~7节和雅歌一样,深深汲饮着情诗爱泉的丰润,涌现出同样令人赏心悦目的激情美辞:(1)甘露(5节)在书中别的地方用来象征以色列的变化无常(六4),终因此而消散(十三3);在这里表现神爱的清新活泼,在雅歌五2中用的是字面意思;(2)开放(5、7节),在十章4节中用来讽喻以色列结满不义恶果的景象;这里用来表现神人和好以后,以色列蒙神恩宠的丰富昌盛前景;在雅歌六11,七13,这个动词用在情窦初开、爱意绵绵的背景中;(3)百合花(5节;又作"莲花")本书仅用到一次,用来描绘新妇的佳形美容(歌二1~2),新妇和良人的丰美嘴唇(歌二16,五13,六3),以及新妇轻盈别致的双乳(歌四5);(4)扎根(5节),在雅歌中没有用到,扭转审判后贫瘠荒芜的景象──"根本枯干"(九16);(5)利巴嫩(5、6、7节),都用在每节的末尾,是树木青葱、生机勃勃的象征,与何西阿时代巴勒斯坦干燥贫瘠、寸草不生的实景,形成强烈的对比,很可能用来修饰两节经文中独立出现的两个名词──"利巴嫩的百合花"(5节)和,"利巴嫩的橄榄树"(6节;参Andersen,p.642);利巴嫩在雅歌中地位显著:是良人佳偶幽会的地方(歌四8),以其清澈的溪水(歌四15)、佳美的树木(歌三9)、挺拔的高山(歌七5;字义为"高塔")、青葱的香柏树(歌五15),以及芬芳的香料(歌四11;参:何十四6)而闻名遐迩;(6)橄榄(6节),因橄榄油的用途(参二5、8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以及丰满的树叶(在此作枝条)而价值昂贵,在雅歌中没有提到,可能在耶利米书十一16用作爱情的比喻,在这段诗歌片段中,神把以色列称为"一棵青橄榄树,又华美又结好果子",参:诗篇五十二8;(7)香气(6节),很可能指利巴嫩橄榄树的宜人气味,是东方爱情诗歌中的主要用语(歌一3,用来表现男人的魅力;一12,四10~11,七8,讲到女人在爱情中激发荡漾的香气;二3,充满春的气息,一个爱情的季节;七13,风茄放香);(8)归回(7节;参十四1~2注释{\LinkToBook:TopicID=181,Name=i.以色列歸回的呼召(十四1~3)}中讨论这个词的神学意义)一词仍可和那些甜美的爱情用语相呼应;参:歌六13(希伯来文七1);也能把"归回"理解成助动词,意思是"再做某事(即居住)"(参Wolff,p.232;Andersen,p.642);(9)那些曾住在祂荫下的人(7节,分词与介系词词组连用,作全句的主词;参:诗二十四1;Andersen,p.642),表现这种亲密的护庇关系,参:雅歌二3;第7节中的祂指神而不是以色列,另一个语法骤变的例子──在第4~5节和(可能)第8节中,神以第一人称"我"表示;(10)五谷(7节;RSV把它修正为"园子",显得不太必要)前面很可能有一个介系词"像",和后面的正如葡萄并列,使以色列作发旺(字义为"重新生长")的主词,焦点集中在领受神丰富的以色列身上,而不是五谷身上(当然,前面的信息中也曾多次谈论五谷的含义;参二8、9、22,七14,九1,信从巴力异教的主要目的,是要确保每年谷物丰收)140;(11)葡萄树(参二12,讲到因着以色列灵性上的淫乱,她的葡萄树将在审判中被毁坏除掉;参十1,将以色列本身比作茂盛的葡萄树)在所罗门的雅歌中,是春天的表记(歌二13),是良人和佳偶爱情激荡,相知相会的地方(六11,七12;两次都把葡萄树和动词开花连用,何十四7也是如此);(12)酒(参七5,九4)是以色列重新恢复自己美好声誉的一个象征(关于"纪念"或"名字",希伯来文zeker,参十二5;不需要像Ward,p.226和RSV那样,把它译作"香气"),它们将如利巴嫩的美酒一般享有盛名,酒在爱情诗篇中,总是价值和欣喜的象征;参雅歌一2、4,二4,四10,五1,七9,八2。
先知身为诗人,以独特的文笔,津津乐道地回顾以色列从前如同青橄榄树和葡萄树一般,与神有亲密无间的关系;字里行间渗透出与他们误以为能赏赐五谷、新酒和油(2章),掌管生产或生育的巴力断绝关系的坚决态度,并不断复述那些精美的爱情诗词,突出反映第十四章的主题:甘心爱他们(4节)。这段幽雅缠绵的乐曲,不仅使我们回想起二章19~23节中,神是他们丈夫的应许,更激起他们鸳梦重温的情思。全书笔锋犀利,结构明快,五章14~15节和十三章7~8节神以猛兽预示审判的残酷凶猛,尔后又以甘露(5节)自称,表达祂温柔怜悯的一面。虽然这里的用词是农家用语,却不像约珥书那样,应许禾场和酒醡在蝗虫吞吃之后将再充满(珥二24);也不像阿摩司那样,宣告以色列的余民将栽种茂盛的葡萄园及果木园(摩九13~14)。农家用语不是表达丰富的物质供应,而是表达一份丰厚的爱;不是农夫般的神在吟唱情歌,而是身为丈夫的耶和华神在吟唱。那位自称为"自有永有"的神("我是",我将是,希伯来文ehyeh,5节),率先唱出这首情歌,其中用到的精美园艺比喻,逆转和超越了首次审判中"我不作(希伯来文lo~ehyeh)你们的神"的宣告(一9)。这里正如要除去孩子名字中的"不"的应许一样(二23),在讲述神作为"丈夫"和"父母"的复和关系,要使得有史以来最高、最亲密的宣称"我是"得以实践(参:出三6;约六35,八12、58,十7、11,十一25,十四6,十五1)。
第8节开头的话可能是以色列∕以法莲说出的;他珥根译本译为:"有些以色列家的人说"。如果真是这样,这第一句话就是以色列严正宣告忠于神而弃绝偶像,也是恰当回应神所唱的情歌。当然,更有可能是神在反问以法莲,其中含有一些责备的意思(参十一8)。如果照此理解,那么先知的时间框架就从欣喜若狂的未来,又转回何西阿时代的现况(参一10~二1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3,Name=v.蒙恩得救的宣言Ⅰ︰指望初現(一10~二1)}),以法莲仍与偶像相伴(参十三1~2)。神再次从祂伤痛破碎的心中,发出全书的主题信息:神透过响应他们的恳求(参二15、22,五5,七10;希伯来文nh),和眷顾他们的需要(参swr,十三7),表明我的爱和顾念是你们惟一的希望。弃绝我相当于自杀,其他任何神都不值得你们用材料去制作141。整个旧约中只在十四章8节把神比作一棵树,祂强烈希望从全地除灭所有生殖异教,这促使祂使用如此强硬甚至大胆的语言。祂借用敌人的刀剑,对祂的子民作出最后的刺击。
这一章对信息作了特别好的总结,整章的精髓是第8节:"你的果子从我而得"。谁是以色列生存繁衍的真正泉源?这是全书的一个主要问题。对这个问题的错误认识,导致灵性生活的淫乱,政治局势的动荡,和外交关系的错综复杂,这些正是何西阿书所要阐明的主题,而神最后这句话才是正确的答案。以法莲这个名字和果子(pri,参八9{\LinkToBook:TopicID=160,Name=iii.虛妄無益的外交聯盟(八7~10)},十三15{\LinkToBook:TopicID=179,Name=v.撒瑪利亞致命的悖逆(十三15~16)}注释)这个词谐音,能加强这个答案的力度。耶和华神的圣约呼召本身,就是要求子民有责任结出顺服的果实(参九10{\LinkToBook:TopicID=164,Name=i.曠野的葡萄(九10~17)},十1{\LinkToBook:TopicID=165,Name=ii.茂盛的葡萄樹(十1~10)}注释);但如果以法莲忘掉这一切果实的真实来源,这种丰收的盛况就不可能出现。
三、神的道是"正直"的
【何14:9节】
14:9谁是智慧人,可以明白这些事,谁是通达人,可以知道这一切。因为,耶和华的道是正直的,义人必在其中行走,罪人却在其上跌倒。
【分段标题】
1、义人在其中行走
2、罪人在其上跌倒
【分节详解】
14:9
谁是智慧人:真正的智慧意味着认识神和他的道。它体现在合乎神公义标准的人生中(申4:3~9;诗111:10;箴1:7;8:10,32~36)。圣经中的智慧从来不是指智力超群,它永远都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并且基于人和神有正确的关系(参箴1:2注)。
14:9
何西阿在此呼吁人们聆听和学习神的话语,并从中受益。对那些透过何西阿接受神的信息的人,这意味著生与死的天壤之别。对于你,何西阿书的读者,选择是相似的:或是听从书中的信息并跟随神,或是拒绝走神的道路。那些藐视神的指引、坚持自行其路的人会"好像幽暗,自己不知因甚么跌倒"(参箴4:19)。如果你迷失了,只要从罪里走出来跟随神就能找到出路。
犯罪受罚,显神公义,受罚却同时显出神的爱,你不相信?尝试看看自己的生命……
14:9
从神与何西阿的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神讲公义,所以他要求人忠诚;神也讲慈爱,所以他宽恕人。忘记神的慈爱而为自己的罪沮丧绝望是错的;但忘记神对罪的忿怒而以为我们无论做甚么神都会继续接受我们也是错的。关键在于宽恕:当神宽恕我们时,他审判罪,却向罪人施慈爱。要前事不计、得著新生命,现在就到神面前来吧!
(十四9)
这句经文的文学手法很像箴言中的警句(参:箴四20~23),通常先用到一个充满智慧和警戒的命令句或命令语气(第三人称的命令,通常用单数形式),然后常用"因为"(希伯来文ki)引出另外一句话阐明原因,支持前面的命令。无论是形式还是用语,都受到智能文学的影响:使用智能(希伯来文hakam;参十三13)、明白(希伯来文bin;参四14)、通达(仍从bin得来)、知道(何西阿书的关键用词;参二8注释{\LinkToBook:TopicID=135,Name=C離異的悲劇︰審判懲罰的宣言Ⅰ(二2~13)})和道(参四9,十13)等词描述品行;又用正直(在箴言中用了二十多次;如二7,三32,八9)、义(希伯来文saddiqim;字义为"无罪";参:摩二6,五12;箴言中用了五十多次,通常是智慧的同义词,与"忠于耶和华神和祂的旨意"意义相近)、行走(是一个行为动词,参五11;箴言中用了约二十次)、罪人(字义为"背叛",希伯来文ps;参七13,八1;名词"罪孽"在箴言中用了约二十次)等词。其中头四个词集中在箴言的引言部分(一1~6),并且散布在书中其他部分中;第五个词(道)出现过大约七十五次。
名词义人和罪人,以及动词行走和跌倒(何四5,五5,十四1;箴四12、19,二十四16~17)之间语意相对,使最后两句话形成对偶。这种诗体结构在箴言中用了数十次(特别是十~十五章),在"智慧"诗篇(如一、三十七篇)中极为常见,强调两种道路的不同,清楚显明顺从和违背神带来绝对不同的后果。新约也用了一些这样的表达方法,耶稣讲到"宽门"和"窄门"(太七13~14),"好果子"和"坏果子"(太七15~18),及"盘石上的房子"和"沙土上的房子"(太七24~27)。
耶利米书中时常引用何西阿书的用语、比喻和观念,并且这节经文的忠告,在撒玛利亚陷落(主前722年)以前就引起了那些信守主道的人注意142。不论这句结语的警句是先知本人所作,还是后来的一位门徒加添的,都是把全书当成神的默示,敦促听众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要留意审判的警告和盼望的应许143。无论当时、现在,还是任何时代,对何西阿的信息不同的反应,都将带出安然行走或惨痛跌倒的不同后果。
总结:
学习何西阿书神以何西阿的妻子对何西阿的不忠,来说明以色列对神的不忠,神以恒久的爱爱以色列人爱我们,我们不能犯罪悖逆神,而要更深的认识神,蒙神圣灵如雨浇灌我们,使我们灵里苏醒,内在复兴,与神联合,与罪断绝,免去神的愤怒。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张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