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作者:约珥
二、日期:主前835~830(?)
三、背景
约珥其名意为"耶和华是神",他自称为"毗土珥的儿子"(1:1)。他在书中多处提及锡安及圣殿的事奉,表明他是一位面向犹大和耶路撒冷的先知。有些人因为约珥对祭司的熟悉而认为他是"祭司般的"先知(比较耶28:1,5),是传讲耶和华真言的。
因为约珥未提及任何君王或可供参考的历史事件,所以他发预言或作工事奉的时间都无法确知。有些人认为约珥是在被掳的犹大人归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之后开始工作的(约主前510~400年)。那时犹大没有王,而最重要的属灵领袖就是祭司。另有一些人认为约珥的信息是在年轻的约阿施做王早期所发的(主前835~830年)。约阿施年方七岁就登基做犹大王(王下11:21),并且少年期间一直在祭司耶和耶大的辅佐之下执政;这种情形便能解释为什么约珥表现出卓越的祭司才能以及书中未提及任何君王的原因。与回归后的先知哈该、撒迦利亚及玛拉基相比,约珥预言的主题和文风更接近于主前八世纪的先知阿摩司、弥迦和以赛亚。这些情况,再加上其它一些事实都倾向于支持本书写于主前九世纪这一观点。
与本书直接相关的事件是极为严重的蝗灾和旱灾,这两灾相并,几乎使犹大上下各个阶层的人都濒临绝境。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中东一带都有被大批蝗虫侵犯、以至于方圆几十公里寸绿不存的灾情记载。
四、目的
约珥是因为国民所经受的两场自然灾害以及敌军即将入侵犹大而宣告并写下此预言的。他有三重目的:1.召集全民到耶和华神的面前,宣告严肃会(1:14;2:15~16);2.劝勉百姓悔改并自卑归向耶和华神,禁食、痛哭、哀号,来求神的怜悯(2:12~17);3.记录神向他所有诚实悔改的子民所发的预言(2:18~3:21)。
五、题目:《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
六、分段
第一段:预言神刑罚(1:1-2:17节)
第二段:预言神复兴(2:18-3:21节)
【约珥书】第一章:《面临灾祸》
一、要侧耳而听珥1:1-3节
二、要清醒哭泣珥1:4-10节
三、要惭愧哀号珥1:11-14节
四、因快乐止息珥1:15-20节
一、要侧耳而听
【珥1:1-3节】
1:1耶和华的话临到毗土珥的儿子约珥。
1:2老年人哪,当听我的话。国中的居民哪,都要侧耳而听。在你们的日子,或你们列祖的日子,曾有这样的事吗?
1:3你们要将这事传与子,子传与孙,孙传与后代。
【分段标题】
1、要听的人
(1).老年人要听
(2).国中居民要听
2、要回想
(1).在你们的日子(有这事吗?)
(2).在列祖的日子(有这事吗?)
3.要传扬
(1).父传子
(2).子传孙
(3).孙传后代
【分节详解】
神要所有的人,无论大小都要侧耳而听,要我们回想在我们的日子,有这样的灾祸吗?并且要传下1:1
耶和华的话:先知指出他的信息是耶和华亲自晓谕他的。因此,这些话与任何时代的信徒都切实相关。
1:2
老年人哪!当听我的话:神的百姓已深深陷入一场极大的灾难中。在约珥看来,这危难是神降下的,因此老年人和众百姓都当转向耶和华,并呼求他的帮助。
去。
先知约珥的信息是……
1:1 约珥是南国犹大的先知。约珥书中并没有提到约珥是哪个时期的人,但一般认为,他是在约阿施作王期间(公元前835-796年)作先知的。无论如何,约珥书的写作日期是次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其恒久不变的信息:罪必定招致神的审判,但神的怜恤也必定随著他的公义而来。
教导子女是父母的责任,汲取长辈的教训是晚辈的福分。你的想法是……
1:3 神劝喻作父母的,要把自己民族的历史传与后代,并要他们将学到的教训,反覆讲给子孙听。对年轻一代而言,长辈的生活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它能帮助他们重走前辈的成功之路并避免重蹈失败的覆辙。
(一1)
作者以预言启示中的公式用语"耶和华的话临到"(字面意思"是,成为")作开场白。参何西阿书一1;弥迦书一1;西番雅书一1;亦参:撒迦利亚书一1。以上各经卷也标明启示的日期,但是约珥(意思很可能是"耶和华是神"),却与俄巴底亚、约拿、那鸿、哈巴谷、玛拉基一样,没有提到年代。先知的名字(旧约中有好几个约珥;参Williamson,ISBE,rev.,II,p.1076)与他的父亲毘土珥写在这里,却没有交代他们的个人历史。简短的前言将读者的注意力从先知转移到预言,并且凸显出,不论是耶和华实际以"我"发言(参二2、19~20、24~30,三1~12、21),或是先知听见话语(赛六8),或看见异象(摩七1及下,八1及下,九1)的方式领受的确切话语,都是出自神。
(一2~4)
约珥在第2节呼吁全国要全神贯注于他反问的问题。在旧约圣经,听也常常含有记念的意思(例如:创四23;赛一2、10;弥一2)。老年人(zqenim)在此大概不是特别指"长老"(参一14),而是泛指年长的,并非强调他们的位分、阶级。特别提及老年人,是因为他们见多识广,并且熟悉历代祖先对蝗灾有什么看法,所以有资格对目前的问题提出正确的解决之道(参:出十6、14;哀一12记载前所未见的毁灭)。先知对这地所有的居民(新译:"犹大";和合:"国中的居民")说话,尽量从更多的听众得到预期的答案,并且确保第3节的命令得以执行。侧耳(ha~zinu)与"听"(sama)是同义字,可以说是诗体专门用字,相较之下,其他字就普遍多了(参:何五1)。
һ3.
这空前的事件虽然还不具名称,神却要百姓将这事"传与"(sapperu),可见是对后人详细传述。德莱维(Driver)指出,"通常是耶和华的拯救作为,由父亲追述给儿子听……此处要追述的却是前所未见的灾难"22。在希伯来经文,这事置于句首,强调重点是灾难。这不仅是物界的灾难,也与耶和华的日子相关(参一5,二1),因此使得这事令人长久难忘。
二、要清醒哭泣
【珥1:4-10节】
1:4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蝗虫剩下的,蝻子来吃。蝻子剩下的,蚂蚱来吃。
1:5酒醉的人哪,要清醒哭泣。好酒的人哪,都要为甜酒哀号。因为从你们的口中断绝了。
1:6有一队蝗虫(原文是民)又强盛又无数,侵犯我的地。它的牙齿如狮子的牙齿,大牙如母狮的大牙。
1:7它毁坏我的葡萄树,剥了我无花果树的皮,剥尽而丢弃,使枝条露白。
1:8我的民哪,你当哀号,像处女腰束麻布,为幼年的丈夫哀号。
1:9素祭和奠祭从耶和华的殿中断绝。事奉耶和华的祭司都悲哀。
1:10田荒凉,地悲哀,因为五谷毁坏,新酒干竭,油也缺乏。
【分段标题】
1.灾祸来临
(1).剪虫剩下的,蝗虫来吃
(2).蝗虫剩下的,蝻子来吃
(3).蝻子剩下的,蚂蚱来吃
2.受提醒
(1).不要像醉酒的人
(2).要哀号
3.灾祸的可怕
(1).蝗虫强盛又无数
(2).毁坏葡萄园
(3).剥树皮
4.田荒凉、地悲哀
(1).五谷毁坏
(2).新酒干竭
(3).油也缺乏
【分节详解】
灾祸来临五谷毁坏,我们当清醒,不要象糊涂人,要在神前哀号
1:4
蝗虫:这是一场扫荡了犹大全地的蝗灾;广大乡村和所有植物均被毁坏无遗,民众正面临着一场严重的饥荒。这里用以描述蝗虫的四个词的精确意义无法确定,他们可能代表蝗虫成长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1:5
酒醉的人哪!要清醒哭泣:醉酒是约珥书中所提到的惟一的罪。也许提到这一点暗示着百姓在道义上已丧失了对罪和邪恶的敏感,以至于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已冒犯了神的圣洁。教会务要谨慎,不可因渐渐接纳世俗之道而变得漫不经心,使圣灵担忧(参弗4:30,注;参"信徒的属灵分别"一文)。
1:6
一队蝗虫(原文做"民"):在此蝗虫被比做一个强国的大军,拥有无数的战士。
蝗虫灾害,不是对付埃及人的吗?怎么……
1:4 蝗虫造成的灾害,简直就象遭入侵军队蹂躏一样可怕。它们集结成群,数不胜数(1:6),在距地数公尺以上飞过时,阳光都被遮住变成黑暗(2:2)。当它们停在地上,便会完全掩盖所经之地(2:9),并且吃尽所有的草木(1:7-12)。
蝗灾真的临到犹大了吗?
1:4 约珥详尽的描述,让不少人相信他指的是一场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蝗虫灾害;另一派意见则认为蝗虫象徵入侵的敌军。其实二者皆是可以预知的。蝗虫代表毁坏,约珥意在指出神要因人的罪施刑罚,他称这审判为"耶和华的日子"。
要清醒,且要哭泣。为甚么要如此?我今天生活挺好的……
1:5 百姓的身体与道德意志都已衰颓,他们对罪已没有了知觉。约珥催促他们要从得意忘形中觉醒,并且趁早承认己过;否则,一切都要被毁坏,就连使他们醉倒的葡萄也必遭毁。今天,安逸丰富的生活可使我们丧失警觉性,故此,我们切不可让物质的丰裕阻碍我们灵命的更新。
只剩得大地白茫茫真乾净……
1:9 因为全地被毁,已无上好的面粉及酒作素祭和奠祭。(有关此两祭的详情,请参利1-2章)。
һ4.
到目前为止,先知刻意保持悬疑,没有提到这绝无仅有的现象是什么。他单以泛泛的"这事"称之,吸引听众注意,然后揭晓他的信息意所何指。
解释第4节与其平行经文二章25节,主要有两派说法。第一派(Credner)主张:描述蝗虫的四个词代表蝗虫发展的四个不同阶段──幼虫、蛹等等23。反对的人认为,虽然用了四个词,在一般人眼里,其实只有三个生长阶段──幼虫、蛹、长翅膀的昆虫。何况,~arbeh这个泛指蝗虫的字,列于第二(在二25列于首位)。如果这四个字描述的是生长阶段,该字一定是指未成熟的昆虫。另一因素是二章25节的字序与一章4节不同。还有一种反对生长阶段理论的说法,就是蝗虫群会飞到各处,所以生长阶段不会在同一地点。第二种解释似乎更切题,也就是主张这四个(旧约圣经还有另外五个)形容蝗虫的字其实代表一波又一波的昆虫来袭,而且环环相扣(sorites)的笔法凸显出灾难的惨重(参:何八7,九11~12)。重复是希伯来文学用来强调的标准手法:注意用了三次的名词"剩下"与动词"来吃"(参:何二12,五7,七7,希伯来文~kl意谓在审判里"吞吃")。
第一种昆虫(gazam),由其闪文字根来看是剪虫,能够造成难以言喻的灾劫(参摩四9)。以成群的蝗虫(~arbeh是希伯来文普通的蝗虫名,也常见于乌加列文与亚喀得文)翻译第二个字,可能是因为
(一5~14)
先知引起百姓注意,而且描述了毁坏之彻底,在此对国中各阶层人士发言,让他们看出自己在这场灾难首当其冲。约珥是诗人。他不只满足于以散文体叙述灾祸,更以诗的万钧笔力呼吁各阶层的人为可怕的灾祸哀挽(Bewer,p.77)。约珥不只是诗人,也是敬拜耶和华的人,所以知道惟一的解救之道在于悔罪与谦卑的请求。这段经文的目的就是要列出何以必须如此作的动机。
һ5.
约珥出人意表地首先呼吁酒醉的人,而非谴责他们。他们会首当其害,因为他们快活的来源就是树上的果子。不是从沉睡中,而是从醉酒的愚昧中清醒,所以七十士译本加了句"自他们的酒中",可能是受了创世记九24"挪亚醒了酒"一句的影响。甜酒(asis)是把葡萄在阳光下短时间晒一晒,然后让它发酵五到七天,而不是一般的九天(Driver,p.225;摩九13;参徒二13、5的"新酒")。哀号(参何七14)取代了饮酒通常有的快乐之情。
一6~7.
这两节经文强调蝗虫的数目浩繁,以及令人称奇的毁灭力量。他们的人数像整个"国家"(RSV,参吕译;和合:一队蝗虫)那么多(参:诗三十25~27)25。我的地,单数代名词大概以先知代表全体百姓,因为在这一章耶和华多数以第三人称出现(9、13节等),此处好比摘取了一段神亲口说的话,显出那些被毁灭的属于耶和华(见第7节,我的葡萄树与我的无花果树)。约珥用了几次强盛,描述蝗虫的数目与能力(二2、5、11;参:摩五12)。这个字在旧约常出现,描述强国(例:申二十六5;赛六十22;弥四7)。无数,一词在诗篇一○五34也用于埃及的蝗灾。
见过蝗虫群的旅人常以军团来描述。蒲西(E.B.Pusey)26、德莱维,还有其他注释作者花了很长的篇幅描述中东的蝗虫来袭。德莱维引述一篇报告,讲到蝗虫群覆盖了两千平方哩,一共有两亿四千多万昆虫。三十多年前,一群蚱蜢侵袭加州,报纸的形容字眼令人联想到约珥书。其中有一个县,"二十万亩的地被昆虫覆盖得严严实实,有些地方甚至多得堆了起来"。
蝗虫下口的凶猛,比作狮子的牙齿(~aryeh;参:摩五19)与母狮的(labi~,只用在诗中;参:民二十三24;申三十三20)大牙(参:诗五十八6;箴三十14)。这些蝗虫贪得无厌,而牙齿又这么有力,没有任何水果、树叶、树枝或树皮能幸免于它们的攻击;连幼虫也加入蹂躏的行列(Wolff,p.27)。启示录描绘末世的蝗虫群(启九4),部分亦取材自这段经文。
葡萄树与无花果树通常种在一起,在此特别提出来(7节)代表上等的水果产品,象征巴勒斯坦地的丰饶(王上四25;王下十八31;弥四4;亚三10)。两种产品不论是晒干或酿酒,一年中任何时候都能取用。旧约列举主食,多把葡萄树包括在内(何二2),因为作物特别重要,尤其此处论及醉酒的人所受的困厄。灾祸不止于葡萄或树叶被糟塌(参:何五9,samma,耶利米爱用的字眼;例二15,四7,十八16,十九8),无花果树也被折断(参新译;何十7用同字根qsp);树干的皮被剥弃置,光秃的枝条呈白色。有一加州农业官员记道:"蚱蜢把不吃的作物咬断为乐。"他也说,蝗虫过境的田地,像"光秃秃的地板",苹果树的叶子全剥尽,玫瑰花也被吃到只剩下枝干。在那次蝗灾中,有个农夫种满了豆子的百亩田,被蚱蜢"清得一乾二净",令他心痛不已。约珥的记载并不夸大,而是记实的27。
һ8.
这里没有提国名(以阴性单数),却是对正在承受苦难的整个国家发言。希伯来人知道两种哀号的惨例:(1)订婚女子的未来丈夫(幼年的丈夫,亦即女孩在小时候许配,但未正式成亲的对象,见:何二15)。在两人未尝鱼水之欢前就过世,同时没有留后,丈夫的名字就此断绝;(2)延续家室的独生子死亡(参:摩八10)。束麻布(通常以黑山羊的羊毛织成)是居丧的记号(赛三24;摩八10)。(描述国家为处女,参:耶十四17;哀一15;摩五12)。
一9~10.
我们在此发现,第8节所描述的惨痛是出于什么原因。首要、也是令人痛苦有加的肇因是:表达与神相交的素祭与奠祭,不得不中止。提这两种祭,而没有提牲畜祭物,因为前两种直接受蝗虫影响。利未记第二章规定的素祭(minha;摩五22、25),包括了细面、油与盐,然后浇上乳香。一部分烧于祭坛,一部分给祭司吃。素祭与奠祭(酒)要随着每天早晚不断要献的燔祭一起(出二十九38及下;民二十八1及下)。这些祭是神与祂子民相会的条件(出二十九42~43)。这些一直要献的祭,在被掳后的以色列人当中也很重要。尼希米记十33记载,省长与其他同工都立誓要发扬这些礼仪。"小角"与"北方的王"给人招来的悲剧,也类似:不断要献的燔祭(但八11,十一31)却中断了。凯尔总结得好:"如今以色列每日的献祭中止,没有比此更大的灾祸了,因为根本就是中止了约的关系──神弃绝祂子民的记号"(Keil,I,p.184)。
祭司每日的职责被削减(参:结四十四15~31),也是受害者,在此特别提出:他们悲哀(参:何四3,十5;摩一2,八8,九5),而不是在耶和华面前欢喜(参:申十六11,二十六11)。在此处与二章17节祭司被称为事奉耶和华的,在一章13节则被称作"伺候祭坛的"。"事奉……的"或"伺候……的"意指特别随从或助手。
第10节28道出素祭与奠祭中断的原因:(LXX附加hoti"因为",更清楚)田地一片荒凉(希伯来文sdd;参:何十2、14),其上的五谷被掳掠净尽。约珥的诗才在此发挥到极致。他采用了不同手法,让他的信息更活形活现:拟人化(田野、地、五谷以人视之)、押头韵或取谐音(suddad,sadeh;~abla,~dama),以及简洁的文笔。史密斯(G.A.Smith)的描述非常贴切(II,p.405):"文句载满了约珥想得出的最沉重的字眼,而且一句接一句,一而再、再而三重复同样沉重的字眼,似乎要使那些不经心的百姓,震慑于灾难的惨重……"。巴勒斯坦的三样主食──谷类、新酒、橄榄油(食用以外也作医药、卫生用品)──也是素祭与奠祭的三种主要成分29。先知将谷物拟人化的特色,特别见于新酒失败一词(hobistiros;和合:"新酒干竭"),可直译为"新酒显出羞耻或失望之情"。该原文动词是约珥喜用的字,亦见于一章11、12节(两次)、17节30。衰残(~umlal,吕译;和合:"缺乏")在一章12节用来描述谷物或树木的枯萎(参:赛十六8,二十四7也有与约珥类似的拟人化笔法;何四3;鸿一4)。
三、要惭愧哀号
【珥1:11-14节】
1:11农夫阿,你们要惭愧,修理葡萄园的阿,你们要哀号,因为大麦小麦,与田间的庄稼,都灭绝了。
1:12葡萄树枯干,无花果树衰残。石榴树,棕树,苹果树,连田野一切的树木,也都枯干。众人的喜乐尽都消灭。
1:13祭司阿,你们当腰束麻布痛哭。伺候祭坛的阿,你们要哀号。事奉我神的阿,你们要来披上麻布过夜。因为素祭,和奠祭,从你们神的殿中断绝了。
1:14你们要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严肃会,招聚长老,和国中的一切居民,到耶和华你们神的殿,向耶和华哀求。
【分段标题】
1.农夫惭愧
2.修园者哀号
3.祭司痛哭
【分节详解】
原因;因庄稼灭绝,众树木枯干,众人喜乐消失,素祭断绝了,应当招聚国中一切居民到我们神的殿向神祈求。
1:14
禁食的日子……哀求:因着地上的荒凉惨景以及神百姓所遭受的痛苦忧伤,约珥呼吁他们要更加哀恸,以昼夜不息的禁食和祷告来祈求神,并要悔改转离一切的罪。当今,神子民也许从未经历过真正的蝗灾,然而他们和他们的教会却可能被苦难、罪恶和疾病之灾所压倒,一个又一个的家庭被连连吞没(比较林前11:30~32)。圣经教导我们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首先是要传道人和众信徒都认识到他们多么缺乏神的帮助、大能和祝福,然后他们必须像约珥所描述的那样诚实迫切地悔改祈祷来归向神(13~14节;2:12~17)。
1:13 麻布是丧服;在此是悔改的象徵。
禁食可不是为了减肥,而是──
1:14 禁食的日子,是百姓不吃东西,以谦卑、为罪忧伤的心灵迫切祷告来寻求神的一段时间。旧约时代,百姓会在灾难临到时禁食,好使他们能定睛仰望神,并以此显示他们内心的改变,及对神真正的委身(参士20:26;王上21:27;拉8:21;拿3:5)。严肃会是个公开的宗教活动,让所有人都能在神面前悔改,祈求神的怜恤。
11~12. 第10节提及重要农作物,先知就向出产农作物的人发言:耕地的人(吕译;或指务农,但没有自己田地的农夫;参:代下二十六10;赛六十一5;摩五16)要惭愧,因为每天用来作面包的基本农作物──大麦(参:创三十14;路二23)、小麦(参:路一22,二17、23,三2、15、17;何三2)──收成前已经被摧毁,因此公然表示失望之情。
修理葡萄园的,此处的用法较广,也包括看果树园的,因为从第12节来看,有多种水果在他们的照管下(哀号一词,见一5)。在此,除了最重要的水果(葡萄与无花果)之外,还提及石榴(巴勒斯坦盛产,但很受人看重,民十三23,二十二5;申八8)、棕树(今天并不常见,不过在圣经时代很普遍,特别是耶利哥,曾叫作"棕树之城";申三十四3;士一16,三13;代下二十八15)、苹果树(上等果树,歌二3)。原文单数名词应视为集体名词。田野一切的树木也要枯干(希伯来文yabes),显出前面的列单并不齐全,只是代表性的,并且与总结的句子──田间的庄稼都灭绝了(11节)──为对称。经文的高峰见于强调性的字眼(希伯来文ki)──"必然"(NIV)、"是的"(NAB)──归结这一切对所有人的影响(众人;参:诗十二1、8):原先借着盛大的年度节庆,诸如:初熟节(申二十六1~12)、五旬节(申十六9~12)、住棚节(申十六13~15),表达收成水果的喜乐(希伯来文sason;参:传八16~17;赛五十一3、11),也遭受第10节令新酒懊恼的羞辱(希伯来文bos)。
13~14. 先知终于转向祭司,呼吁他们也要加入举国哀号的行列(腰束麻布,亦即在胯间缠条布;参:第8节;赛三十二11),因为他们也直接痛受这些灾祸波及。先知命令祭司去圣殿(进去,新译)披上麻布过夜(撒下十二16;王上二十一27);由此看来,情况非常危急。象征性的悔过并不管用。每天献的祭中止,因为祭物已经断绝(希伯来文mn;参:摩四7、9),这不啻与丧失心爱的人一样惨重,也引起同样的悲痛之情。事奉我神的似乎表示是先知一直在发言,而不是神。
但是祭司的哀号也不够,全体人民必须悔改。第13节的"麻布"是悔改、也是哀伤的装束(参:尼九1;拿三5~6),所以已经隐含悔改的意念。祭司受命呼吁人禁食,求神眷顾(参:士二十26;撒上七6)。先知没有提出任何具体的罪,但是显然他把蝗灾看为神的审判,临到犯罪的百姓。约珥的预言是在灾祸蒸腾当中形成的。即使在他发言的当儿,神的手依然重重降罚于土地;因此,目前的急迫问题是谋求解决之道,而不是寻找肇因。
祈使语气的分定(希伯来文qds是强调语字干;参二15~16,三9),带出这次禁食的圣洁意味。禁食可能为期一天(士二十26;撒上十四24),所有参与的人都要全神投入。严肃会用于此处与二章15节,泛指停下所有工作(民二十九35),参加宗教性集会(参:利二十三36;赛一13;摩五21;参Driver,p.186)。长老在此可能是专有名词,指"统治者"或"官员",相对于第2节,同样的字却译为老年人。灾难是全面的,影响全体人口、影响生活的所有层面,所以悔改也要是全面的:不仅是居要位的人要悔改,而且是国中的一切居民(参2节)都要悔改。重复提两种听众(老年人与居民)用来划分2~14节──呼吁人哀号(诉怨),与15~20节的陈诉内容。大声强行向耶和华哀求(希伯来文zq;何七14,八2),为要得怜悯、赦免、拯救。如此,耶和华是审判的来源,也是盼望与拯救的来源。"所以,特别是最后诗节,是围绕着神而写的"(Prinsloo,p.27)。
四、快乐止息
【珥1:15-20节】
1:15哀哉,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这日来到,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
1:16粮食不是在我们眼前断绝了吗?欢喜快乐不是从我们神的殿中止息了吗?
1:17谷种在土块下朽烂。仓也荒凉,廪也破坏。因为五谷枯干了。
1:18牲畜哀鸣,牛群混乱,因为无草。羊群也受了困苦。
1:19耶和华阿,我向你求告。因为火烧灭旷野的草场,火焰烧尽田野的树木。
1:20田野的走兽向你发喘。因为溪水干涸,火也烧灭旷野的草场。
【分段标题】
1.毁灭来到
2.粮食断绝
3.谷种朽烂
4.牛群混乱
5.火烧草场
【分节详解】
因为犯罪粮食断绝,五谷枯干,快乐至息了,先知求告神,因为火烧尽树木草场。
1:15
耶和华的日子:这个"日子"是约珥书的重要主题(比较2:1,11,31;3:14);它有两重含义:
1.指神当前对他的百姓或对外邦列国的审判。
2.神在末日对一切罪恶的审判,其中包括七年大灾难,以及基督再来,在地上执掌王权(参帖前5:2注)。在本章中,尽管它也是对将来那日的提醒,但主要还是指神当前的审判。约珥在接下来的两章中才更多论到主末后的日子。
耶和华的日子,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1:15 "耶和华的日子"是旧约常见的句子,尤见于约珥书(参2:1,11,31;3:14),均是指一些特别事件发生的日子。这些事件可能是眼前的事,如蝗虫之灾;也可能是将要发生的事,如耶路撒冷被毁或敌国被打败;还可能是末后的事,如历史终结时,神要击败一切邪恶的势力。
即使耶和华的日子是指现在发生的事,也实在预示著末日。历史终结之时,将有两件事情发生:(1)一切罪恶要受最后的审判;(2)一切忠贞的信徒要得最后的奖赏。公义与真理必然得胜,但在此之前却必多有苦难(参亚14:1-3)。我们信靠神,这末日就为我们带来希望,因为到那日,所有坚信神的人必要相聚,直到永远。
耶和华的日子,我怕吗?其实,打雷我都怕……
1:15-19 没有神,毁灭是必然的结局。那些还没有接受神为个人救主、领受他的慈爱和赦免的人,将要在神面前接受审判。因此,当趁我们还有机会的时候,寻求神的爱和怜恤(2:32)。
(一15~20)
第14节与15节的关联并不十分明显。15节究竟是替前一节悔罪的哀求加上实质内容,还是先知的另一句叙述?可能两者兼具(Allen,p.59)。显然,15~20节同时包含了群体与个人的陈诉。16节两次用到我们,而19节,耶和华啊,我向祢求告,似乎是先知为自己说的。所以,16节应该是群体发言,而19节是个人发言。然而困难在于决定群体的呼求止于何处,然后开始个人的哀告。或许,鉴于16节神的殿似乎与前一段的脉络更相近,17节才是转折点,而17~18节对本章最后两节描绘的旱灾与饥荒,也提供了描写的素材。
鉴于15~16节有群体的陈诉,因此把这两节经文当作14节悔改呼求的总结,应该很恰当31。换句话说,先知在这里不仅要百姓悔改,并且把悔罪祷告的实质内容给了他们(参:何十四1~3)。他们要在这场灾难体认到,比蝗虫更严重的危险:神在义怒中伸出断定的手。承认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也就间接承认了是因为罪招致这日子。约珥似乎借助于阿摩司的诠释(见五18~20;参:亚一14~18)。阿摩司告诉当代的人,那日子有黑暗没有光明、有危险没有安全,藉此矫正他们错误的看法。(对照向犹大发出的大限已到的信息,以及在以赛亚书十三16与以西结书三十2~3对万国的审判宣告。)
һ15.
哀哉(在LXX与Vulg.重复了三次)这日,几乎完全一样地出现于以西结书三十2;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一字不差地用于约珥书三14;俄巴底亚书15;西番雅书一7;以赛亚书十三6。最后还有一句"好像毁灭从全能者来到"。这句话可能是借自其他文学作品,但先知采用了先知圈里时下的用法,可能性更大。不论对sadday"全能者"的字源作什么最后定论,由其巧妙运用ksod一字(动词sdd,参一10;sodmissadday,见何七13,九6,十14,十二1),希伯来人显然将这名称与能力和毁灭连在一起。32德莱维(Driver,pp.81~81)译为"像从大力者来的大力",设法把原文的力道注入英文翻译,而史密斯则提出"像从猛烈者来的猛烈"的译法。
һ16.
哀号取反问句的形式继续下去,为要引起耶和华注意:人们哀叹献祭的粮食缺乏(字面意思:断绝)。每日献祭中止,神的家就不再有欢喜快乐(参一12)。在我们眼前,一词在原文居于强调语气的位置,生动表达出急难发生之突然与严重。
一17~18.
悲哀的音符又增加了一项形容:贫瘠的土地、空洞的谷仓、瘦削的牛群。17节的首行大概是约珥书最难懂的一句,因为四个字里面有三个,在旧约圣经只出现这一次。从该节下半段的平行句来看,应该是与谷类被毁有关。根据阿拉伯文同源字,希伯来文动词(bs)可译为"已萎缩"或"枯干"。希伯来文主词(prudot)可能是"种子"的罕见用字,因为字根可意谓"分散"(但是KB却读为"无花果干")。最后一个字(希伯来文megrpotehem)问题更多,或读为"土块"(RSV、NIV、NAB;Wolff,p.19;Bic,p.33;Keller,p.117),或读为"铲子"(Allen,p.56;KB,p.494)。笔者将该句译为"谷种在铲子底下都萎缩了"。希腊文与拉丁文版本没什么帮助,因为这些经文与马索拉版本相当不同。英译本与和合本保留了土块,因为更适合于经文脉络,可是在语文学上,"铲子"的翻译远为站得住脚33。不过我们不敢确定,铲子是用来灌溉分水,或是挖土看种子发芽的情况。尽管有这些困难,经文的主题思想很清楚:没有农作物能在目前的光景下生长。
用来储存酒、油、谷物(代上二十七27~28;尼十三13)的仓(字面意思为"宝库";参:何十三15)与廪(mammgurot,可能是mgurot一字的误拼;参:该二18)也因为弃置不顾,致使脆弱的建筑倒塌〔字面意思:"使之荒废"(希伯来文smm)、"拆毁"(希伯来文hrs);参耶三十一40〕,不得存留。所有的谷类作物都毁了(hobis=使之羞愧,参10节)。
粮食严重短缺,对家畜的影响很可怕(18节)。先知在诗中把动物拟人化,描述更见生动,也显出希伯来人的信念,那就是:整个造物界的生机都是耶和华的特别恩典。哀鸣的牲畜(bhema一集体名词)包括牛群(乳牛、肉牛)与羊群34。动词哀鸣(ne~enha)在他处并没有用来描述动物的叫声,但是也不需因此就修改读法,因为整段经文充斥拟人化的笔法。困苦("饿倒";Wolff,p.20)的译法是认为该字源出于samam(参17下;在哀四5则用来描述挨饿的人),而不是马索拉经文的ne~samu(希伯来字根~sm;参何四15,十三1),不过很难处理(旧约惟一的被动用法,Niphal)。如果这是正确读法,那么ne~samu的意思一定是"受罚"、"算为有罪"。主词羊群也的言下之意是:羊虽然不像牛吃得多,而且可以受得了不甚丰沃的草原,然而连牠们也饥饿。
一19~20.
先知以希伯来祷告的传统用语(参:诗二十八1,三十8,八十六3;Allen,p.63),在主面前呈上他的个人诉求,就像他呼吁百姓发出的怨声,以及他所预期的呼叫"哀哉那日子"一样(参15上)。蝗灾之外,又遭逢火焰,烧毁了草原与树木(以火作为属天审判的手段,参:何八14;摩一4、7、10、14,二2、5;诗五十3,九十七3)。由于这里的火也波及溪水,所以大概不是指蝗灾的寓意手法,而是指火焰带来的干涸。很多观察蝗灾的人发现,蝗虫若是在热得不寻常的夏季来袭,结果更糟糕(Bewer,p.89)。所以,"火"一定是指太阳的酷热造成的干旱,或是指在光秃的草野上真的引起一场大火。从整个脉络来看,前者的可能性较高,因为经文强调所有的绿色植物悉数被毁,因此没剩下什么草可以烧了(旱灾的审判,参:摩七4)。旷野的草场(20节)不修剪、不围篱,但不一定是贫瘠的土地。"大草原"、或是美国的"牧场"倒是更正确的描述字眼。田野的树木,其外皮被蝗虫剥落净尽(9节),现在又受旱灾的热气烤炙。
第20节的走兽(字面意思:"野地间的兽";参二22;诗八7)因为没有水草,也加入哀号呼求(tarog,和合:"发喘")的行列,向耶和华发出强烈的愿望。此节经文应该与诗篇四十二1鹿渴慕(tarog)溪水作一对照。在约珥书,动物因为没有溪水喝,而向神渴求。约珥拟人笔法描述的这幅画面,同时捕捉了苦难的极致与神的权柄范畴之广:祂能降灾,也能止灾。除此之外,以下的推论当属中肯:连野兽都呼求耶和华的帮助,那些受召要禁食祷告的百姓岂不更应该如此行吗?
31G.A.Smith,I.Engnell(inKapelrud,p.4,n.5),与钦定本的标点,interalios,支持这种解释。凯尔则反对这种看法。
32sadday一字来源的不同理论(山神;多乳房女神;充足的;毁灭者;邪魔的灵;无所不能者),见KB,p.950,而结论如下:"没有任何圆满的解释。"
33学者对这一句建议的修正可谓多得不其计数。Kapelrud(p.65)猜测tahat"底下"一字,应该从tehat改为hatat,因此将这一句译为"谷物萎缩了,铲子也灰心了。"虽然这种译法没有更动子音,也避免了土块一字的麻烦,但是动词的未完成语态在一连串完成语态中,显得极不搭调。
34七十士译本译作"我们应该放什么在里面",虽然为某些注释作者所接受(如:A.SmithandBewer),但是德莱维指出,加在17节的"五谷枯干"之后太弱了。
【约珥书】第二章:《愿民归正》
一、民犯罪,神警告珥2:1-11节
二、劝民悔改珥2:12-17节
三、应许赐福珥2:18-27节
四、圣灵浇灌珥2:28-30节
一、民犯罪,神警告
【珥2:1-11节】
2:1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在我圣山吹出大声。国中的居民,都要发颤。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将到,已经临近。
2:2那日是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好像晨光铺满山岭。有一队蝗虫(原文作民)又大又强。从来没有这样的,以后直到万代,也必没有。
2:3他们前面如火烧灭,后面如火焰烧尽。未到以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以后,成了荒凉的旷野。没有一样能躲避他们的。
2:4他们的形状如马,奔跑如马兵。
2:5在山顶蹦跳的响声,如车辆的响声,又如火焰烧碎秸的响声,好像强盛的民摆阵预备打仗。
2:6他们一来,众民伤恸,脸都变色。
2:7他们如勇士奔跑,像战士爬城,各都步行,不乱队伍。
2:8彼此并不拥挤,向前各行其路。直闯兵器,不偏左右。
2:9他们蹦上城,蹿上墙,爬上房屋,进入窗户如同盗贼。
2:10他们一来地震天动,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2:11耶和华在他军旅前发声。他的队伍甚大。成就他命的,是强盛者。因为耶和华的日子大而可畏。谁能当得起呢?
【分段标题】
1.灾祸日子将到珥2:1-3节
(1).民要发颤
(2).那日黑暗
(3).敌军强盛
因灾祸的日子临近了,那日子是乌黑的日子,有一队蝗虫,又大又强盛,他们前如火烧灭后如火烧尽,他们未到之前,地如伊甸园,过去之后,成了荒场。
2.众民脸变色珥2:4-9
(1).蝗虫如勇士
(2).蝗虫的凶猛
因以色列人犯罪,引来蝗虫的攻击,它们列队准备打仗,强盛准备攻城,这是神对以色列人的警告!
3.日子可畏珥2:10-11
(1).地大震动
(2).日月昏暗
(3).星宿无光
【分节详解】
蝗虫来袭击时,地震天动,是神的威严人当畏惧,先知把蝗虫描写为神的军旅,听神的差遣,在那日谁能站得住呢?
2:1
1~2吹角:约珥以代表审判和毁灭的"黑暗、幽冥"进一步加强了他的警告,对神的审判大日应当存惧怕、战兢的心。
吹角声起,定有所示……
2章 约珥继续描述蝗虫所造成的破坏(参2:25)。角声显示灾难已迫在眉睫。约珥更指出蝗灾只是先头部队,若百姓还不离罪悔改,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地如伊甸,那时还有伊甸园?
2:3 伊甸园是神为亚当和夏娃造的第一个居所(参创2:8),以美丽闻名,此处用作形容大地受破坏前的美丽。
毁灭的军旅(二1~11)
整个情景变成军事场面,而又不止于此,因为作者逐渐在10~11节掌握到宇宙性的含义。吹(希伯来文ta;何五8)shofar,或是羊角(1节),表示哨兵──耶和华自己──在城墙上警告有敌人来袭(何八1;耶四5,六1),或是其他灾难临头(例摩三6),其中包括耶和华的日子(番一16)。先知在此提及我圣山(先知替耶和华发言)──锡安──是由于其高度;是由于祭司住在那里,他们有发出警报的职责(民十5及下);是由于其中的居民会误以为这里有圣殿保护,永不受侵犯(耶七)。居民(参一2、14)受到警报惊吓而发颤(摩三6,希伯来文rgz;字面意思为"震动";参二10;摩八8)。面临如此可畏、不乐观的事件,只能说耶和华的日子(参:摩五18~20)将到(希伯来文qarob是绝对不定词,单单强调动作,而不是时间或主词)。
将第1节与第2节分开(Syriac;Wolff,p.37)的主张可不予理会,如此第1节尾与第2节开头合起来,读作因为有一黑暗(希伯来文hosek;参:创十五12;撒下二十二12;诗十八11)、幽冥(希伯来文~pela;参:申二十八29;番一15)、密云(希伯来文anan单数集体名词;出十六10;申一33;亚一15),与乌黑(希伯来文rapel;出二十21;亚一15)的日子临近了。这些用语表示神临到祂的子民当中,遮蔽了一切光芒,所以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于神36。"好像晨光"一词(NIV;希伯来文sahar;RSV、现中:好像黑暗,sahor,是不必要的修改)是指阳光在蝗虫翅膀反射的亮眼光芒。如同晨光与黑暗交战,一束束光芒穿透厚黑的虫堆,在耶路撒冷群山投下威严的光亮。昆虫再次比作人(参一16),并且以更夸张的措词,强调灾劫的空前与绝后。
二3.
在他们面前(新译)一词用来引人注目,带出约珥书二3~11新的灾害描述(参3、6、10节。和合本在后两节译为"他们一来")。在一幕颇见力道的对照笔法,丰茂的葱翠变为荒凉的(smama;参一17,二20,三19;何二12;摩七9,九14)旷野(一19~20)。伊甸园一如在以西结书三十六35,象征葱翠遍野,与本节的描述成一对比。(比较创十三10;赛五十一3"耶和华的园子",与结三十一9、16、18"伊甸园中的树"。)最后一个子句以gam加强语气:"没有一样能躲避他们的(希伯来文pleta,讲的是战争生还;撒下十五14;代下二十24)。"
二4~5.
蝗虫的外观(参:启九7)、迅速与军事用处(参:何十四3;摩六12)以马作比较。意大利文cavalletta与德文Heupferd都是蝗虫的意思,反映出两者确有相似之处(马如蝗虫跳跃,参:伯三十九20)。由平行结构来看,战马(新译;NIV作"骑士")是正确的翻译(paras可指动物或骑的人)。成群的昆虫在山顶大吃特吃,声音与他们的外观一样令人惊心,如车辆的响声(参:启九9),亦如火焰烧碎稓的响声(见Driver,pp.50~51,第一手记载蝗虫攻袭的声响。最近有位在苏丹长大的朋友,将蝗虫拍翅的声响比作喷射机引擎的声响)。翅膀挥动,与咀嚼作响的两种声音,令在旁观看的人打从心底恐惧。他们好像看到强盛的(又是asum;参一6,二2、11)军队(希伯来文am,指军旅里的一个部队,参赛三十六11。和合:"民"),列队出战,攻击他们的时候遍聚山上。
二6.
描述的重点在于对受害人的影响,特别是耶路撒冷的居民,因此多少与一章8~10节相呼应。在他们面前(新译;和合:"他们一来"),或可作"因为他们"(mippanayw,可说是和盘托出因果关系)。众民,亦即所有的群体或一群群的人〔不过也可能指国际间,或是"众国"(NIV);以东、亚扪、摩押可能都受到侵害〕经历产难一样的痛苦(hyl;参:赛十三8,也是耶和华日子的一瞥)。下一个子句(希伯来文qibbesupa~rur;参:鸿二11)很难翻译,因为我们一定要在"面红泛光"与"愈见苍白"两者间择其一。前者的理解(Allen,p.65;Keller,p.121;Wolff,p.38;KB,p.750)似乎将问题重重又少见的pa~rur与parur"锅"(民十一8;士六19;撒上二14)连在一起,然后从烧热的锅这幅画面衍生出"泛光"的意思。后者(RSV、NEB、NIV、NAB;Bic,p.47)采取德莱维、凯尔与其他学者的建议,将该词组译为"收取美丽"(pa~rur衍生于p~r,参tip~ara,"美丽",赛三18,二十八25),意即脸上的光彩色泽都消退,所以变得苍白。
二7~9.
蝗虫无休止地一波又一波前进,没有任何防御或敌手能中止牠们的凶猛。这些昆虫并不满足于田间与果树的出产(二3),还要攻击城市之地。第7节的最后一句有经文上的问题。动词yeabbtun通常意谓"从……拿抵押品"(参申二十四10),但是用在这里根本读不通,因为与其平行的句子应该是"各都步行"(7b节)。与其把bt的读法修改为"编织"(参:弥七3),或是wt"使之弯曲"(Piel,参:传七13),更好的主张是认为:马索拉版本的bt源自阿拉伯语根意义的"破坏正规"或"扰乱次序"37。按此翻译,得"层级分明"(NEB),或"路线不重迭"(Allen,p.65;和合本作"不乱队伍")的意思。任何事情都不能分散它们的攻势(参8b节;箴三十27)38。
二第8节的最后一个句子也很难翻译。动词"跌倒"可按字意解:有些蝗虫死亡,但是大军仍然继续前进,无从制止。或者意译为"突围"(RSV)、"直闯"(和合;Allen,p.66)、"纵身进入"(NIV)。而关键性的名词(希伯来文selah),意思更不明确,可读作"兵器"(和合、RSV、NIV;Wolff,p.38),诸如标枪,或其他类似武器(代下二十三10,三十二5;尼四11、17);或可读作"水道"或"沟渠"(NEB;Allen,p.66;参:尼三15)。第二种读法似乎比较好,因为标枪不可能用来驱赶蝗虫,而整个经文脉络讲的是长驱直入渗透各城市。利用水道进入──例如西罗亚下水道(赛八6)──是更有效、出人意外的途径。第9节用一连串短促、断音式的句子,描述昆虫到了城市。该节经文的名词──城、墙、房屋、窗户──置于动词之前,强调没有任何的建筑物可以成为荫庇处。蝗虫队从格子窗户像贼一样进去,挨家挨户洗劫(参:出十6)。速度(希伯来文rus,"奔";和合:"蹿";4、7、9节)、灵活(希伯来文lh,"爬";7、9节)、秩序(7~8节),是牠们军事行动成功的基本因素。
二10~11.
蝗灾的图画在此与耶和华的日子融合在一起(参一5,二1~2)。震动的大地(参:摩一1,二13,八8,九1)与摇撼的天空,变黑的日月与无光的星辰(参三15),是耶和华亲自与蝗虫军旅一起来临、执行审判的证据。这里的用语令人想起旧约他处描绘耶和华震怒的显现(参:赛十三10、13;耶十10;鸿一5~6)。变黑的天空,像以赛亚书一3,讲的是哀悼。这些征兆不仅是诗体描述的灾害影响,也是伴随耶和华的日子而来的征兆(参二30~31,有更惊惧的情景)。约珥再一次(参一15)借重阿摩司记述的耶和华的日子,亦即灾祸黑暗、而非平安光明的日子(摩五18~20)。
耶和华的声音,一如诗篇十八13所说的,像雷声一样,给11节的图画平添惊恐的意味。因为蝗虫是在执行神的审判,履行祂的话,所以被称作祂的军旅、祂的队伍(mahneh,"营",也可指那些扎营的人,也就是军队)。最后一个子句令人想起诗篇一四八8,讲到自然界完成神的命令。由平行结构可见,强盛者是蝗虫军旅──不是耶和华──成就神的话(参NIV相较于RSV)。第11节的结语似乎替整段经文作了总结,发出了只能以否定回答的问题:这日子(参二31;玛四5)以及在其中行事的神(参:申七21,十2)如此大而可畏(引起惧怕),没有一个人能当得起(或是安然处之,或是克服;参:何十二4;珥十10;玛三2)。
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二1-11)
现在先知宣布一个从 神而来关于将来的晓谕;在这个晓谕里,他把可怕的过去和黑暗的将来编在一起。这一段的主题是耶和华的日子;这个主题在开头的两节(1-2节)中,在晓谕一开始就托了出来,又在这一段的最后一节(11节)中陈述。但是这一段的中心内容,仍然回到蝗灾的话题上(3-10节);然而,进一步仔细考察发现,先知用以讲论他们最近经历的蝗灾的言词,现在已经转用于生动的描写即将来临审判的日子。
这样,在第一节开始的吹角警告,是指着将来,而不是指过去。先知小心地选择用词,去绘画一座即将被围攻的城市。这座城市就是耶路撒冷,或者锡安;这座城的守望者奉命去吹他们的角,藉以警告所有居民,敌人进攻的危险迫在眼前。但是在这里吹角发出警告进攻这座城市的,不是敌人的军队,而是一队天使天军,他们的来到表示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已经临近了。这个日子被描写成黑暗和幽冥,大队的联军迫近包围耶路撒冷的密云乌黑的日子。这一个事件被启示为独一无二,从来没有发生过,并且以后也永不再会有的(2节下半)。
逐渐地,先知语气改变了,他一方面继续去描述即将来临的天军,另一方面唤起人们想起最近发生的蝗灾。这样,过去的可怕经历和将来审判的联系,在先知的教导中变得十分清楚。最近的蝗虫入侵,本身是十分恐怖的,但只是未来更加可怕的事件的阴影;如果过去所有的灾难,只是将来的一种象征,那么,耶和华的日子就的确是更加大而可畏了。
把耶和华的日子来临时的情形,描述比喻为蝗灾,用意是说其全面的毁灭和不可改变的进程。在三至十节中所用的语言,是为了使人想起蝗虫的强烈破坏情形。牠们的蹂躝好像火焰,强烈而迅速地向前弥漫,留下火焰烧过的大地成为荒凉的旷野。正如一队蝗虫,行进菜园良田,使之变为不长蔬菜的荒芜之地,末世的天军经过之处,亦尽施毁灭。先知继续描述下去,他感到那是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有次序且不吉祥,直闯整个大地,没有一个地方能幸免,没有一样能逃避,它胜过所有的防寨,致使整个的宇宙都震撼起来,日月无光,天昏地暗!
先知讲的信息的强而有力,不仅在于他使诗的语言贯穿他所讲的,而且唤起听众联想将来、回忆过去。他们最近经历蝗虫的毁灭,现在,藉着警告有更可怕的灾难,耶和华的日子临近,它将突然改变以后的时间和历史!正像先知所描述的那样,那日将具有末世的特征,它不像他们最近遭遇的蝗灾,它将远比蝗灾严重得多,远超过人的语言所能说明。
先知除了警告那日不可避免一定要来到以外,在这段开始时,先知也提供一线的希望,虽然没有举出具体的内容,但在第一节吹角响起大声时,如果听者接受这种警告,也许还不致太迟。因为既然来临的是耶和华的日子,惟独耶和华自己定了这个日子,祂也能使之转移。
当我们在先知传讲这段信息之后这么多世纪重温这些警告,更感到它的迫切和为期不远。耶和华的日子总是要来到,它总是威胁着全人类,总是催促我们对它的显现,不可有丝毫迟延或松懈。几百年以后,使徒约翰在他奥秘的著作里,他同样用蝗灾来预告天使降灾的情形(启九1-10)。看来这不像是一种比喻,用来字面上解释和形容将来要发生的事;它是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必将发生的大灾难的投影。做为人类的一个成员,我们已经看到这个世代发展到如此邪恶,人类的行为已如启示录所预言的那样,我们囤积武器如启示录所预言,只等待魔鬼一引诱,就会令其发出威力。先知所预言的,已不是遥远将来的事,而是近在眼前。耶和华的日子即将来到,'耶和华的日子'是我们人类可以参与的:对于那些追随邪恶的人,他们的确要使这个日子成为'乌黑的日子';但是对于那些仰望 神怜悯和忍耐的人,却存在着希望。 神将永不会改变,虽然人类的罪必使预言实现,但是只要人能醒悟,是可以依靠 神的怜悯使自己的命运改变过来。这是约珥希望传达给他那个世代的信息,对于先知以后的世代,这些信息同样重要。
二、劝民悔改
【珥2:12-17节】
2:12耶和华说,虽然如此。你们应当禁食,哭泣,悲哀,一心归向我。
2:13你们要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因为他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有丰盛的慈爱,并且后悔不降所说的灾。
2:14或者他转意后悔,留下余福,就是留下献给耶和华你们神的素祭,和奠祭,也未可知。
2:15你们要在锡安吹角,分定禁食的日子,宣告严肃会。
2:16聚集众民,使会众自洁,招聚老者,聚集孩童,和吃奶的。使新郎出离洞房,新妇出离内室。
2:17事奉耶和华的祭司,要在廊子和祭坛中间哭泣,说,耶和华阿,求你顾惜你的百姓,不要使你的产业受羞辱,列邦管辖他们。为何容列国的人说,他们的神在哪里呢?
【分段标题】
1.应当禁食2:12-13
2.神有慈爱2:13-14
3.众民自洁2:15-17
1.应当禁食2:12-13
(1).哭泣
(2).撕裂心肠
(3).归向你的神
虽然灾祸临近,但神告诉我们,要禁食祷告,一心归向你的神。
2.神有慈爱2:13-14
(1).不轻易发怒
(2).有丰盛的怜悯
(3).后悔、不降灾
只要"我们"从心里悔改,归向我们的神,神有丰盛的慈爱,就后悔不降灾。
3.众民自洁2:15-17
(1).聚集众民
(2).招聚长老
(3).聚集孩童和吃奶的
(4).新郎出洞房
(5).新妇出内室
【分节详解】
侍奉神的祭司,要带领神的众百姓,从老到小,从祭司到长老,都要来到神的面前,祷告认罪自洁,神就怜悯我们,除去我们的羞辱。
2:13
你们要撕裂心肠:先知呼吁百姓们要心灵忧伤痛悔(诗51:17)。若他们肯离弃罪,归向神,神就必怜悯他们。照着神的性情,他必怜悯并体恤一切诚实悔改的子民(参"神的属性"一文)。
2:17
事奉耶和华的:当事奉神的人及教会领袖发现神的百姓中间有伤害和败坏之事时,他们应当率先哭泣哀求,恳切祷告,以痛悔的心带领大家归向神。神期望他们迫切代求,好救他的百姓脱离肉体和灵性的灾祸;还期望他们日日夜夜恳求神以恩惠和圣灵来浇灌百姓(18~29节)。只有这样,神子民爱神和献身与神的心才能得以复兴和更新。
事情宜早不宜迟,──尚有大把时间?我敢这么夸口吗?
2:12,13 神告诉百姓当趁还有时间时离罪归向他,因为毁灭将至。对我们而言,时间也正在消逝,因为无人能知生命何时终结,所以要尽早相信并且顺服神,别让任何事情阻挠你归向神的心。
悔罪得捶胸顿足不可?还是──
2:13 撕裂衣服是人彻底懊悔的表现。但神所要的,不是没有内涵和实质、虚有其表的悔罪(参撒上16:7;太23:1-36)。因此,要检讨自己对神的态度是否正确,而非只注重外在的表现。
得救的盼望(二12~17)
审判虽然来临,但是悔改仍不嫌迟。耶和华亲自发出恩慈的呼声(约珥惟一使用神谕格式之处;参:何二13;摩三15),带有祂的权柄标志。在毁灭的军旅之前发声如雷的耶和华(二11),也提出得救的盼望。悔改就是回转、转向神(参sub在何三5,六1,十四1~2)。这样的回转不是装腔作势,或是空洞的礼仪行为,一定要是全心,亦即以所有的道德信念发出的心声。当然也会有外表的流露──禁食、哭泣、哀挽(叛逆神无异于死)。但是这一定要代表真挚、破碎的心,愿意全然臣服于神的要求(参:何四11的"心")。
二13.
撕裂心肠,不撕裂衣服,是希伯来式的说法,意谓内心的悔意远比外表的伤痛重要,因为外在的表现可能不是出于真心。撕裂衣服往往是大祸临头的表示(创三十七29、34;王上二十一27;王下十九1;斯四1)。心是做出道德与属灵决定的所在,应该优先面对处理。邪恶的念头也是在那里酝酿滋生的。撕裂心肠的意思是"改变整个心态",结果就像诗篇五十一17所说的忧伤痛悔的心,以及十章16节与耶利米书四4所说的受过割礼的心(参吕译)。约珥一再重复、充分阐明耶和华的命令:"归向耶和华你们的神"(参:耶七23;何五4,浓厚的约的意味),道出这里说的改变究竟是指什么。同时表明了专一的关系。但是只有借着恩典彰显出的神的属性,百姓才得以归向神,或与祂有专一的关系。恩典的描述依循一个旧约常见的模式(出二十四6;诗八十六15,一○三8;拿四2),可能是崇拜时定规用在赞美与诉求的。神的慈爱、不愿意定罪,而情愿回心转意,都和祂"丰盛的慈爱"有关联,也就是祂信守(hesed)自己的约(参:何二19,四1,六4)。
神的后悔,通常是响应人类的悔改(耶十八5~12;拿三10),但是在出埃及记三十二12~14,神的后悔是想起了约;在阿摩司书七3、6(见227~228页的解释),则是因为替百姓说情,求神怜悯的结果。神公然改变作为,特别是收回后果不堪的审判(此处称作"恶",和合:"灾";参:摩三6),在本节与约拿书四2,根本就成了神的属性。约珥从没有具体列出百姓的罪;在紧急关头,他所顾虑的是如何照管这些百姓,而不是历数他们的征状。
二14.
神介入的谕令(12节)由先知再扩充(13b~14节)。由第一人称转至第三人称,可以看出先知深信自己是神的传信使者,奉祂的名在说话。也未可知是以谦卑的态度提出盼望。这不是乱猜测的时刻,而是期待的时刻,但有感于神的全权而抑制自己的表达(参:撒下十二22;拿三9。同样的想法,但用另一希伯来文"~ulay,或许"表达,见于王下十九4;摩五15)。在约拿书,盼望是消极的:扭转审判。在约珥书却是积极的:领受祝福。百姓再得丰收,圣殿的祭仪也得以恢复。素祭和奠祭表示,蝗虫造成的破坏已经修复(珥一9、13)。百姓归向神(二12),神也相对地归向他们。祂已经定意要审判,如今却以恩典向他们回转,留下可见的余福迹象──当重新恢复每日的献祭,作为祭物的农产品表达了神人修复的关系。这一节的教训千万不可错过:神所赐的物质丰足,是为了子民的安舒,同样也是为了帮助他们事奉神。
二15~16.
先知听到盼望的话颇得安慰,就发出命令,要众领袖──可能是祭司──召开大会。呼吁大家聚集禁食,或是准备攻城,都要吹角(sopar,参二1;民十1~3)。由于审判似乎已经逐渐消失、得救愈见有望,召唤百姓集会的语气,比起一章14节更急迫,内容也更详尽。使会众自洁(16节),意谓按照律法与传统的具体条例"举行庄严神圣的宗教集会"。神权政治是政教不分家的。从整段经文的脉络来看,政治、经济、社会问题,都视为宗教问题。如一章2节,老者指的不是领袖级人物,而是年长的人,与孩童和吃奶的成为对比。这个呼召涵盖社会各层面,可见其急迫,也可见百姓的罪是集体性的罪。每个人都要到场。新郎平常有些职责可以免除,以确保新娘可以受孕,给他留后(申二十7,二十四5),但是这次集会一定要参加。因为罪的集体性,未断奶的孩子即使没有直接犯错,也有罪责(参书七25,亚干犯罪,祸及全家;出三十四6~7;耶三十一29~30)。尤有甚者,婴孩在场更增加了呼求怜悯的力量,这从神看待尼尼微的孩子可见一斑(拿四11)。洞房与内室可说是完全一样,皆指新婚夫妇圆房的帐篷。押沙龙与大卫的妾在帐棚里会面,也是指这一点(撒下十六22)39。
二17.
先知继续对祭司发出指令(事奉耶和华的,参一13)。廊子是一处二十肘长、十肘宽的地方,位于圣殿东端(王上六3)。祭坛是圣殿门口献燔祭的大坛(王上八64;代下八12)。以西结提到二十五个人背向圣殿拜日头(结八6),就是这里(近于内院的圣所入口)。但祭司毫无疑问是面向圣殿,同时会众在院内聚集在他们身后。
哭泣,令人想起以色列早期有一次举国哀哭(士二4)。神出于祂的恩典,完全主动地重建百姓,现在又给他们祷告的内容,与诗篇四十四、七十九、八十、八十九,以及耶利米哀歌三40以下,五章1~22节类似的群体陈诉。以色列的赞美与祷告通常有固定的形式,取决于信仰生活中如何使用。群体陈诉用于全国性的灾难,诸如外敌来侵、饥荒、灾害临头之际。其特点是:以第一人称复数呼求拯救;诉诸神的名字的尊贵。约珥描绘的祭司与会众聚集在圣殿院内向神诉求,对于了解诗篇在以色列的生活扮演的角色,是份很珍贵的参考。
诉求的语气(怜悯与慈爱地顾惜;参:尼十三22;耶十三14;拿四10~11)很明显:被拣选的百姓(参:何一9;你的产业,亦即神将祂的计划前景托付的对象,见王上八53;弥七18)的命运与下场,直接反映在神的荣耀与尊贵。从宗教背景来看,每个国家信奉自己的神,也从神寻求福祉,所以国运困厄之际,就会解作他们的国神无能为力。耶和华拒不为子民挺身介入,会受到以色列邻邦的严重曲解(出三十二12;民十四13~16;申九28),认为耶和华不灵验了。而他们讥讽以色列的话就引用在这里:"你们的神在哪里呢?"(参:诗四十二10,七十九10;弥七10)。百姓的耻辱成了耶和华的耻辱。从诗篇的平行经文(四十四13,七十九4,八十九41)可以看出,群体陈诉的祷告一直存在,而且有各种表达方式(亦参:结二十二4,三十六30)。笑谈(新译,希伯来文masal;参:诗四十四14,六十九11)指的是谚语式的话,或是问题,用来嘲笑敌人(参:赛十四4)。敌人会不时以激烈的言词毫不留情地嘲笑以色列人,说他们的神不管用。就好像扫罗说预言,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有人以此大肆讥笑那些先知学徒(撒上十12)40。
约珥书的前半部分,以情词迫切的呼求与可怕的惩罚告一段落,不过是以盼望,而不是以威吓作结束。整段经文以祷告推至高峰,而这祷告不是基于灾祸的可怕,而是基于神名字的荣耀。没有比此更崇高、更恢宏的诉求动机了。
呼唤悔改(二12-17)
在前面几节的经文中,先知绘画了一幅迫在眼前不幸命运的图画;他警告人们有一支可怕的军队临近耶路撒冷,决心要实行毁坏。这种趋势看来不可躲避,唯一的希望先知提及的,是藉着守望者大声疾呼,警告城中的人们,或许有一线希望。现在先知更进一步从积极方面来阐述,他号召人们悔改,因为这样也许是唯一可避免灾难威胁的方法。当一个读者或者听众悔改,最重要的是记住呼召发出的背景,因为正是豫感到一种威胁,使之觉得危难临头,并且考虑悔改。我们在研读的这一段经文,可以看到先知教导悔改的三个步骤(或者三幅图画):
(一)悔改的邀请(12-14节)。信息一开始,就引用 神自己的话,说:'你们应当……一心归向我。'(12节)然后先知加上他自己的告诫,敦促百姓悔改归向 神。注意这里的先后次序是很重要的。早些时候,约珥警告人们,耶和华的日子即将来到了;现在,正是这位耶和华,默示预言的主,祂开始向祂的百姓发出邀请,要他们离开罪恶的道路,归向独一真神。而先知自己鼓励的话随在后面,是基于以下不寻常的理由:因为 神有恩典,有怜悯,不轻易发怒,并且对祂的百姓有丰盛的慈爱。审判是百姓倔强、反叛的结果,他们坚决拒绝归向 神;这常常是他们自己造成的。要公义的 神消除祂的愤怒,只有当他们悔改归向祂,走信心的道路。他们甚么时候悔改, 神也要'懊悔';那就是说,祂将要止息愤怒和审判,并再一次施行怜悯。当这种情形出现之时,正常生活的祝福也将重新恢复起来,百姓也将有足够的供物,献给耶和华作各种感恩祭(14节下半)。
在这里,先知告诉我们 神最基本的性情。虽然我们从旧约的先知那里听到许多关于 神施行审判的事,但是聪明的人都可以看见,这些 神的审判都不是祂所愿意的,都违背了祂基本的特性,那就是慈爱和怜悯。 神的心在祂呼唤人们悔改中表明出来;祂这样做并不是责任催促,乃是因为强烈的爱的缘故。在人类稍后的历史上,正是这种爱和怜悯,使 神差遗基督到世上来;基督体会 神的心,也发出同样邀请人悔改归向 神的呼唤,因为祂有恩典、有怜悯!
(二)悔改的行动(15-16节)。先知清楚知道,单单邀请人悔改是不够的,必须有悔改的行动表现出来,藉以激励他们真实的悔改。因此祂再一次要求锡安吹角。这一次吹角不是警告一支神秘的军队临近(见二1),而是呼召百姓聚集,宣告一个严肃的国民大会。
这个国家(经文中只用耶路撒冷居民的称呼)现在召集了一个公众的大会;在会上宣布禁食,因为这次会议将要产生和决定公开的悔改行动。藉着行洗濯之礼,百姓人人自洁;外表的清洁表明内心有清洁的愿望。所有的人都要出席这次会议,包括长老(中文圣经译作'老者'──译者注),他们是百姓的领袖;还有孩童和吃奶的婴儿,他们也被带来参加。他们虽然难以对国家面临的危险,负任何责任,但是他们的将来却与国家的命运密切相关。就是那些新婚的,他们似乎比别人更有理由不出席会议,然而却都参加了;因为他们有没有希望成为未来的丈夫或妻子,完全取决于这次严肃会禁食的结果。
从先知号召聚会采取行动,我们再学到一点:很多时候我宁愿把宗教信仰当作个人的事;不错,悔改的确是个人的事。然而聚会使个人对危机的程度产生新的觉醒。对群众个人来说,谁犯罪必须悔改。然而社会整体的行动,必出现共同的罪恶;犯罪的人,并不只是个别的,而是整个社会,因此整个社会都必须悔改。不但如此,共同在一起,能出现一种新的觉醒:如果都希望有前途,如果希望审判能够除掉,所有的人都必须行动起来。他们共同犯罪,共同被饥饿引起的痛苦抓住,共同造成了目前的危机,因此也需要共同的行动,而不是个人坐在屋里的悔改,才能控制局势,有把握解决面对的问题。因此,我们中间那些宁愿自己孤军作战,不喜欢集体和群众的力量的,必须意识到,在一个伟大的集体中所能得到的见识,所能采取的行动,绝不是个人努力所能达到的。
(三)悔改的祷告(17节)。最后,先知做了一个祷告;在这个祷告里,约珥用了第一人称,像是直接向 神发出的,但事实上却是教导祭司在悔改的大会上发出的。祷告可分为两部分:(甲)首先,他们恳求主顾惜、宽恕祂的百姓,也就是施行祂的怜悯,放弃审判,作为对百姓悔改行动的响应。(乙)其次,先知进一步陈明 神要施怜悯的原因,它是为了免得百姓在列邦中成为'羞辱'。这个祷告的第二部分,不是简单的只是祈求 神顾惜他们,免得他们在外邦人的眼中蒙羞辱;这个第二部分的祷告,它是暗指以色列存在的目的: 神的选民是祂藉以向其他国家启示祂自己的工具。如果,在审判中他们垮台了,别人将要问:' 神在那里呢?'他们要以为以色列的 神不存在,这样, 神在世界上的目的将受到阻碍。
所有悔改的祷告都必须有两部分,如果它是真诚的和健全的,都要具有这两方面。当悔改的时候,我们祷告 神怜悯宽恕我们;但是这样祷告容易变成太自私,故我们也要为更大的目标来祷告,那就是藉着 神顾惜、宽容我们,使 神的旨意能持续下去。正像 神的旨意是要藉着以色列向所有的国家启示祂自己那样,祂的怜悯也要藉着那些蒙祂赦免的人的生活彰显出来。
三、应许赐福
【珥2:18-27节】
2:18耶和华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怜恤他的百姓。
2:19耶和华应允他的百姓,说,我必赐给你们五谷,新酒,和油,使你们饱足。我也不再使你们受列国的羞辱。
2:20却要使北方来的军队远离你们,将他们赶到干旱荒废之地,前队赶入东海,后队赶入西海。因为他们所行的大恶(原文是事),臭气上升,腥味腾空。
2:21地土阿,不要惧怕,要欢喜快乐。因为耶和华行了大事。
2:22田野的走兽阿,不要惧怕。因为旷野的草发生,树木结果,无花果树。葡萄树也都效力。
2:23锡安的民哪,你们要快乐,为耶和华你们的神欢喜。因他赐给你们合宜的秋雨,为你们降下甘霖,就是秋雨,春雨,和先前一样。
2:24禾场必满了麦子,酒榨与油榨必有新酒和油盈溢。
2:25我打发到你们中间的大军队,就是蝗虫,蝻子,蚂蚱,剪虫,那些年所吃的,我要补还你们。
2:26你们必多吃,而得饱足,就赞美为你们行奇妙事之耶和华你们神的名。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
2:27你们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间,又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
【分段标题】
1.怜恤百姓2:18-20
2.神行大事2:21-25
3.民要赞美2:26-27
1.怜恤百姓2:18-20
(1).赐五谷新酒
(2).不再受羞辱
(3).使敌人远离
我们的神有丰盛的慈爱,不轻易发怒,只要我们悔改,神应许我们必怜恤我们,除去我们的羞辱,赶除敌人离开,赐我们丰富。
2.神行大事2:21-25
(1).地要欢喜
(2).走兽有草
(3).秋雨合宜
(4).麦子满溢
只要人听神的话,神就降合时雨滋润地,使地长出丰富土产,并且满溢,使人欢喜快乐。
3.民要赞美2:26-27
(1).吃的饱足
(2).神在中间
(3).不至羞愧
(4).是我的神
【分节详解】
神真奇妙,我们要赞美神的名,因神使我们不但多吃而且吃饱足,他使我们不至羞愧,神真在我们中间。阿门!
2:18
怜恤他的百姓:当神的百姓自卑,祷告寻求他的面并转离他们的恶行时(参代下7:14,注),神必从天上垂听,改变他暂时所施的审判,并要更新那地,倾倒他的福分(18~20节)。换句话说,当神的百姓怀着悔改之心谦卑祷告时,神必要应允。另外,恒切祈求复兴必使神的百姓得到圣灵的浇灌(参28~32节)。
2:26
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这句为神的恒心谦卑信实的百姓所赐的应许是有条件的。若他们再一次傲慢,转向恶道,神就会收回他的祝福,并审判他们。
审判──让人绝望;甚么?还有赦免的可能?只要……
2:18 这是约珥所发出预言的转捩点:从预言神发出审判,转到神赐赦免和恩福。可是,后者只会在百姓离弃罪恶,过神所喜悦的生活时才临到。事实上,有悔改的地方就有盼望。约珥书这部分所提到的就是盼望,没有这部分,整个预言只会带来绝望和无奈。在此,赦免的应许鼓励人作出悔改的回应。
2:20 约珥见有攻击从北方的亚述和巴比伦而来,并以蝗虫作预示。
审判──灭亡,赦免──喜乐,选择哪一个是不言而喻的吧……
2:21 约珥将神审判所引发的恐惧(2:1),与他介入所带来的喜乐做对比。在耶和华的日子,罪要带来审判,只有神的赦免才会带来喜乐。除非你已悔改,否则你的罪只有招致审判。因此,让神进入你的生命吧!这样,到那日你必定喜乐,不再恐惧。往昔是禁食、灾难和挽歌,将来则有筵席、丰收和颂赞。当神作王的时候,神的重建工作便会完成。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谨记,神并没有应许他所有的跟随者在世上都会倍享荣华;神赦免我们,我们可以与他重建关系,但这并不意味个人会因此发大财。神的应许是要满足爱他之人最深切的需要:爱我们、赦免我们、赐我们生命的意义,并给我们一个互相关爱的社群。
"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据我所知不是这样的呀……
2:26,27 假如按经文所说,犹大人将永不再经历象蝗虫灾害那样的毁灭("必永远不至羞愧"),那么,我们当如何解释他们被掳到巴比伦、在希腊及罗马人手下作奴隶、以及遭希特勒大屠杀等等的事件?我们须谨记一点,解经切不可断章取义。这经文是约珥预言中"赐福"的部分,即说只有当百姓真心悔改,才可避免像约珥所描述那般的灾难。神的恩福只应许赐给真诚恒久地跟随他的人。不过,神的确应许在最后审判之后,他的选民永远不再经历这样的苦难(参亚14:9-11;启21:1-27)。
灾毁复原(二18~27)
第18节是全书的转折点。从一章2节~二章11节,蝗虫入侵,带着令人惊恐的耶和华的日子的色彩,是书中主题。二章12~17节神赐恩典,已经显出从审判到复兴的转变。在第18节,先知的叙述介绍了19节以下耶和华的救恩讲词,首先描述神的复兴有何地方性与寰宇性、现在与未来的结果。从17~18节来看,我们揣测12~17节的命令与邀请已经为百姓接受并遵守了。
二18.
想象重建当时的场面:老幼群集于圣殿的廊子(17节),祭司迫切地恳求神为自己名的缘故,除去地上的抢劫虫队。见到百姓的悔罪与哭泣,耶和华感动先知,就是约珥本人,以耶和华的口气道出救恩的应许(诗篇中此类神谕,见十二5,六十6~8;类似的场面亦见于何十四1~8)。神已经为了自己的地与祂的百姓开始行事。两者在复兴的开头就被提及,因为两者都受到灾祸危害,同时也是守约的条件。百姓在祷告中(17节)诉诸神的"忌邪"(和合:"热心",他处则译为"忌邪"),作为复兴成就的动机之一。忌邪(希伯来文qn)在人类语言中,是描述小气、怨恨的个性,但是在此用来形容神热切关注自己的荣耀。人若是在神的独一无二这点上妥协,就会引起祂的怒气;但是在敬拜与顺服中响应神的独特性,就会引发祂的爱怜。当人怀疑祂的能力,或转而尊奉他神,神的忌邪就会显出来(申四24,三十二21;赛四十二8;番三8)。那些嘲讽、剥削神的子民与其土地的人,也会引起神的忌邪,表现在对仇敌的审判,与对尊崇祂的人所发的怜悯(赛九7,三十七32;结三十六5~6)。这基本原则在出埃及记二十5~6扼要地勾勒出来;这两节经文也是了解神忌邪的关键。在本节经文,神的忌邪是指祂热心关切属祂的地(参:亚一14)与子民,"表现出一个忌妒的人所怀的狂热与占有意念"(Kapelrud,p.89)。至于怜恤(hml)的意思,法老女儿看到刚从河里被救上来、满面泪水的婴儿摩西,就是一个例子(出二6)。因为忌邪充满着爱,因此可与怜恤并提。
二19.
这里引述了耶和华对百姓请愿的回应。本卷书后半段以神发言为主,与前半段描述的灾祸一样充满力道。本节至第27节是一段神谕,应许将要修复灾祸造成的损毁,并且一步步扭转一章4节~二章11节的损坏局面。看哪(新译,和合未译)用来吸引注意力,确保百姓细心听,或者也可能是暗示请求的"答案"(参:赛五十八9,六十五1;Wolff,p.58)。我必赐给的原文是现在分词,意指应许马上要成就。特别提出五谷、新酒,和油,代表民生食品,也代表一章10节的毁坏局面确实会扭转。饱足(希伯来文sb也用于审判的文意脉络;参:何四10,十三6)讲的是复原之丰饶(参24、26节)。百姓祷告中的说理(17节)显然发生作用,因为本节与27节都保证必定除去他们在列国前所受的羞辱(希伯来文herpa;参:何十二14)。
二20.
犹大的农作物恢复生产,下一步就要消除吞噬大地的毁灭者。虽然如耶柔米很久前所注意,蝗虫群多从南方或东方侵袭巴勒斯坦,这里的蝗虫却被称作北方来的。有下列几个原因:第一,有可能这一次风是从北方吹来,从东北部的叙利亚沙漠带来蝗虫。第二,耶利米描写来自北方的恐怖袭击(耶一13~15,四6)──指巴比伦〔或可能是锡厄西(Scythian)军队〕──或许影响此处,所以北方来的可能意谓摧毁的军旅。二章1~11节已经用过详细的军事模拟手法,而且重现于二章25节,称蝗虫为"大军队"。第三,虽然反证的理论也很强(例:Wolff,pp.62~63),经文脉络似乎很清楚,北方来的确是指蝗虫而言:前后经节都在明言灾毁的复原。北方一词用作山神的居处(赛十四13),也是歌革攻打以色列的场所(结三十八6、15,三十九2),北方来的或许有末世意味,不过应该不是如此解。经文脉络的意思很明显,不该着墨于末世因素,而北方来的,是以凸显的笔法,描述蝗虫是准备大肆其虐的一群凶恶的掳掠军队41。
因为他们所行的大事,同时强调全面的毁灭以及目中无人的傲慢态度。神发出了严厉的审判,他们完全罪有应得。干旱(希伯来文siyya;参:何二3)荒废(smama;参二3,三19)之地没有昆虫赖以为生的绿叶,牠们被赶进的两处海也没有。正如牠们把犹大变成无从居住的地方,自己现在也要面临一样可怕的环境。前(字面意思"脸")与后应视为军事用语:"前锋"与"后卫"(JB)。东海可能是死海(参:申十一24)。希伯来人真的是以东方为方位点。他们朝东,称之为"前面"。西方在身后,如~ahron一字所示。北方通常称为"左",而南方为"右",该词一直存留到Yeman这个名字。他们犹如面向东方而活,因为先祖是受到耶和华的呼召,从那里开始了探索之旅。他们身后的海当然也不是什么好地方。
审判的局面是入侵的蝗虫被击溃,好像神用楔子(希伯来文ndh,常用来描述神赶散祂的子民;参:申三十1;耶八3,十六15,二十三8)直捣蝗虫行伍,将主力驱赶到沙漠,将侧翼军力驱赶到东海与西海。这一幕以臭气收尾(军队被杀造成的臭气,参摩四10)。淹死的蝗虫被冲到岸边,腐烂的尸体会发出恶臭(Driver,p.60)。蝗虫造成一片疮夷,如今牠们也遭到同等的毁灭,罪有应得。审判的景象有时从史实转移为末世性的描述,因为蝗虫的袭击,就是耶和华日子的前兆(参二1~11)。敌人被称为北方来的,审判的景象遍及各地,从大海到大海,所以增添了末世的气息(参:亚十四8,在弥赛亚时代,从耶路撒冷流出的活水直到东海与西海)。而且,蝗虫不知情地完成神的目的,却似乎要为自己的行动承担责任。神对待入侵的外敌,不论是亚述(赛十5~19),或是巴比伦(哈二6~19),也是如此。
二21.
约珥像在圣殿敬拜的领袖一样,向着三种受蝗灾危害不浅的对象发言:地土(21节)、动物(22节)、耶路撒冷的居民(23节)。这些经文是对那些请求耶和华住手的人发出完全保证(参:诗一一八5、23;赛四十一14~16;Wolff,p.58)。先前悲哀的地土(一10),如今先知命令要以喜乐代替惧怕(参一16;与此相反的命令,参何九1)。不要惧怕,是救恩应许中常见的一点(赛十24,四十一10、14;路二10)。理由是:"因为耶和华成就了大事"(参:诗一二六2~3),与严厉审判蝗虫的原因一模一样(20节),但是昆虫傲慢的滔天罪行,不足与神恩慈的拯救作为相比拟。此处与22、23节采用的文学形式,令人想起一些感恩诗篇的模式(例:诗一一七,一三五):(1)都以命令或勉励开始;(2)然后是对人的称呼,或是物体发言;(3)以因为(ki)一词道出命令的原因;(4)原因归诸神的作为或属性。这里再次显出,约珥对礼仪模式真的是耳熟能详。
二22.
然后呼吁家畜(诸如牛、羊)也要撇开惧怕。大地丰饶的景象扭转了第一章几处经文描述的损害:动物受害(一18、20);田野荒芜(一10);无花果与葡萄(一19)、树木(一10),还有旷野的草场(一19~20),都受到灾害之苦。发青了(新译;吕译;和合:"发生")与创世记一11呼应(旧约惟一另一处用ds,作动词),显出新创造的蓬勃。也都效力的字面意思是"他们的力量"(希伯来文hayil,在二11译为"军旅")。耶和华使树木得力反击,它们的出产胜过了蝗虫队造成的损害。动物与土地的拟人化,是以生动的手法表达灾祸的影响、拯救,也是语重心长的提醒:受造物之间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动态与静态,或是动物与植物、矿物间的差别,希伯来人分得不是那么清楚。他们认为所有的东西都是神所恩赐的,带有神的能力,也受祂维系照管。
二23.
在一章16节被断绝的快乐与欢喜,再次成了选民的心情,他们在此被称为"锡安的民",也就是生活以圣殿为中心的人(参:诗一四九2)。他们高兴的原因是雨水丰足。赐给了(新译)是完成式,显出神的应许真确无比。早雨或是"秋雨"(和合、JB)通常是十月底与十二月初之间下的雨,特别受人期盼,因为可以终止夏旱。这里用的字(moreh;注意Wolff,p.55,按照LXX、Vulg.、Syr.,读作ma~kal,"食物")只出现于本节与诗篇八十四7,具有"秋雨"的意思。更普遍的形式是yoreh(申十一14;耶五24)。与moreh成对的lisdaqa(字面意思:"为了公义"),有不同的解释:(1)"合宜"(和合;AV),亦即"不多不少";(2)"为你伸张"(RSV),亦即神已经承诺百姓,如今为他们介入拯救;(3)"既然他是公正的"(JB),指神的公义借着击败敌人、护卫百姓彰显出来;(4)"公义的教师",将moreh读为"教师"(参:伯三十六22;箴五13;赛三十20)。武加大译本(作:doctoremjustitiae)与他尔根(Targum)采取了颇为吸引人的第四种看法,特别是在昆兰古卷发现有所谓的"公义教师"。但是,经文脉络令我们不得不排除这种可能。没有预告或后续,绝不会如此简略、突兀地提说一个弥赛亚式的人物。从18~27节的整段经文,中心在于昆虫的损害与谷物的复原。至于其他选择,第二种似乎较可取,因为最能捕捉到经文脉络中拯救与胜利的气息(Keller,p.138;Kaperlrud,p.116;参Allen,p.86:"祂赐下秋雨,以表约之和谐")。晚雨(malqos,和合:"春雨")是通常在三、四月间下的春雨,防止谷物枯干,有助于确保收成。和先前一样("一如起初")的译法是假设原初的介系词是k(LXX、Vulg、RSV、JB;Wolff,p.55;Allen,p.86),而不是b(MT、AV)。重点不在于春雨是否按时降下("在开始的当儿"或是"在第一个月的当儿"),而在于春雨秋雨之降临,恢复了往昔的定规与滋润果效(参25节)。
二24.
一章10节描述的损害在此破解了。有关禾场与醡,见何西阿书九1~2。神是如此慷慨丰盛地伸张公义,因虫害而空荡的粮仓,如今竟然多得满了出来(希伯来文swq,参:诗六十五9;珥三13,过满的粮仓是审判即临的象征)。
二25.
拯救的神谕是直接向百姓发出的(向你们),继续以第一人称发言,相对于21、24节,以第二人称发出勉励,以第三人称称呼神,一如诗篇中的集体感谢诗常用的形式。"复原"(希伯来文slm是强调词干;参:何十四2)的字面意思就是补还("补偿";JB),是赔偿损坏的法律用语(参:出二十二3~5)。那些年可解作"收成或生产年间"(Gesenius-Buhl;Kapelrud,p.119),说明了"蝗虫那些年间吃尽的"这句话(参:新译)。"年"的复数形式似乎表示,蝗虫入侵拖到一年以上。经文本身意思已经很清楚(参LXX、Vulg.),不必把hassanim("年")修改为misneh("加倍"),一如耶利米书十六18(Delcor,p.163)。由经文脉络来看,是指完全的修复,而不是数量加倍。约珥再次用了一章4节描述昆虫的所有名称,如此将复原的情景与损毁的情景连接起来。他这么作是要弄清楚,虽然第二章有浓厚的末世意味,但是实际发生的蝗灾一直是他的叙事背景。大军队令人想起第二章首段经文描绘战争般的惨烈,尤其是11节,毁灭的军旅明显带有耶和华的标记,将经文推至高点。神一清二楚地表明,是祂降下的审判,藉此发出无言的警告:百姓万不可以为,复兴的恩典是理当该有的。阿摩司同时强调神介入审判,也强调若是想要免除更大的灾劫,当汲取什么教训(三6,四6~12)。
二26.
饥饿的人重享食物(参一7~12、16~20),是基于神的恩典,百姓只要以赞美(希伯来文hll,字面意思是"唱赞美诗篇",与先前的陈情诉怨正好成对比;参一14,二12~17)回应即可。奇妙(pl~为役使字干;参:赛二十九14以及与诗篇三十一21,神守约的爱与拯救的关联)形容复原的速度与范畴确是奇迹。由于神的名或声誉有被犹大仇敌毁谤之虞(二17),所以得拯救就要赞美祂的名。神的名得到应有的尊崇,百姓就不用怕在仇敌面前丢脸(希伯来文bws,"羞辱",于虫害的描述里有吃重的角色;参一10~12、17)。有些学者,诸如布尔(Bewer)与戴科尔(Delcor),省略了"我的百姓必永远不至羞愧",他们认为那句话原属27节,挪过来作为批注。但是这句话的含义从第12节起,在整段经文都很明显,所以重复使用完全合乎经文脉络。优良的农作物、满溢的粮仓、饱足的肚腹,这些现象本身不是最终目的。它们乃要作为记号,表示先前似乎抛弃百姓、任他们遭受灾害之苦的神,如今为着他们介入行事了。
二27.
作为本段的高潮(二18~27),与下一段的预备(二28~三21),耶和华一方面呼吁百姓体认祂在他们中间(表达体认之句型你们必知道……;参:结二5,五13,六7、10、13~14等),一方面以专有的用语向百姓介绍自己(自我介绍之句型: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参:赛四十五5~6、18、22,四十六9;何十二9,十三4;在我以外并无别神则声称神的全权)。
神的独特以及祂与百姓同在,是只有锡安子民才得以享受的真实喜乐与永久珍宝(参:何十一9;番三15、17)。你们的神与我的百姓连在一起,意味着约的关系已完全恢复(参何二23;摩九14~15)。知道这些事,意谓按这些条件生活,让这真理掌握、管理自己的生命(参:结三十九22~28)。神清楚显明了祂的无上主权,消除了百姓挥之不去的羞辱感。神拯救的应许的第一部分,在这盼望的回响中告一段落。
垂听应允祷告(二18-27)
在前一段经文中,先知呼召他的人民集合,开一个全国的悲哀大会。最近的蝗灾对先知暗示了一个更可怕的威胁,那就是耶和华的日子临近了;耶和华的日子将是审判选民罪恶的日子。在召集的全国大会中,先知迫切要求他的人民向 神祈求顾惜,在审判中怜悯他们,除去他们的灾难。到了十八节,一个崭新的局面开始了!在这两段经文之间,假设存在着一个不详的中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先知的警告被大家所接受,全国的大会也召集了,祭司也向 神祷告祈求宽恕。约珥书的其余部分,包括了一系列先知的晓谕,其中也有 神响应他们的祷告。换句话说,参加聚会的人真正的悔改了,使得审判的日子的直接威胁得以防止了。但是 神回应悔改的祷告,就像这本先知书中经常遇见的那样,它不只是指在不久的将来,而是在较远的将来。本章十八至廿七节所讲的,是不久将来的情形;但是在这以后,在更远的将来,还有一个暗淡的轮廓浮现。
很可能在十八至廿七节中(也许以下的一些章节也包含在内) 神藉着先知所晓谕的,是他在召集的全国大会中所实际传讲的。在悔改和悲伤之后, 神藉着先知的口在大会中向百姓宣讲这样一些应许的话,这种情况也是很普通的。如果是这种情形的话,我们可以清楚地觉察到, 神答应百姓的祷告,是一种应许:欢乐和祝福必将来到,在这种情形下百姓将不再惧怕,而要欢喜快乐。 神对百姓悲哀的响应,说明了在 神与祂百姓之间的关系中,祷告极重要的几方面:
(一)耶和华应允祂百姓的祷告(19节)。这句话特别引在这里,表示 神响应了约珥教导祭司在全国大会中的祷告(17节)。但是注意到祷告蒙应允之前所发生的变化过程,是十分重要的。最有意义的改变,是在 神方面,正如十七节所描述的那样;同是这位 神,是祂藉着先知警告百姓迫在眉睫的恶运,现在怜悯了他们。十八节描写 神的'嫉妒'的爱和深切的怜悯(英文圣经把十八节译为:'上主欣羡祂的地,并怜悯祂的百姓。'──译者注)。 神在态度上的转变,反过来又促进了百姓的转变,具体表现在全国大会上的悔改行动中。
以色列人的信仰本质上是建立在他们与 神的立约关系上;祷告是表示这种关系的一种方式。当关系破坏了,信仰也就在崩溃的危险中;正像约珥清楚说过的那样,以色列人的罪恶,招致 神的审判。他们的悔改行动是一种自觉弃邪恶归向真神的行动。只有再次寻求与 神建立亲密的关系,祷告才能再次进行;因为祷告是向 神说话,只有关系重新建立起来,祷告才能蒙垂听。
基于以上的反省,我们清楚看到 神要应允祷告,必须有人的转变作为先决条件。虽然 神一直爱祂的百姓,但是如果他们背离祂,只会招来怒气。当他们回转来归向祂,再次寻求已经失去的与祂之间的亲密关系,他们将要再次发现 神总是有恩典有怜悯的 神。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祷告。祷告是一种沟通的形式,一个人只能向着他的心所归向的 神祷告;祷告的必然结果是要 神响应,这只有在关系建立起来时才可能。这样,百姓的悔改和请求与 神恢复关系,是祷告蒙垂听的基础。
(二) 神响应的内容。 神应允祂的百姓的祷告,祂响应的内容列在十九至二十节,以及二十四至二十七节中。在读这些经文时,留意 神应允的样式,和人民所遭遇的危机,把它们平行起来看,是有益的。五谷、新酒和油在蝗灾中已经被毁坏了(一10),因此,这里的五谷、新酒和油必定是重新赐给的(二19)。他们祷告祈求不要使他们在列邦中受羞辱(二17),同样,这里应许不再使他们受列国的羞辱(二19下半)。二十节所提到的'北方'可能有两种含意,一是指从前经历过的蝗灾,另一是预言外国军队的入侵这座城市。在约珥那个时代,蝗灾可能来自北方(就像一九一五年的蝗灾那样),从北方,先知肯定有一支神秘的军队必将来临,就像其他在他以前的先知所预言的那样(参耶四6)。这种来自北方的威胁,无论它是蝗虫或者军队,将要被移去和毁灭(20节)。在蝗灾期间损失的收成(一10-17),将来要用丰收补还,就是获得更丰富的五谷、新酒和油(24-25节)。那些从前缺乏粮食的人(一26),将要'多吃而得饱足'(26节)。因此,作为 神应允祷告的结果,从前被蝗虫所吃的将得到补还,而更重要的是审判的阴影也将得以避免。
这样详尽地记载 神应允祂的百姓的祷告,最重要的方面不在于这里所列出将来的祝福,而在于它们所含的意义。 神垂听祷告,因为 神与他们立约所带来的幸福生活已恢复,人将要知道 神在以色列中间。最后这种情形,是整个应允最有意义的部分。生活上的丰富和见到 神的祝福是好的;但是与 神恢复关系,感觉到祂的同在,才是最好最有意义的。抓住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如果我们的祷告不小心,很奇能降低到成为购物式的,向 神提出一系列的东西,要求批准和赐予。如果 神宽宏大量地应允我们这样的祷告,这就更加促使我们为物质丰富而祷告。然而,从根本上讲,祷告蒙应允是 神同在的恩赐,它表明 神在我们中间。我们从古代以色列人的经历中,可以学到这种教导。
(三)对祷告的回应(21-23节)。在 神应允百姓的祷告中,加进这样一段短诗,记述百姓对 神宽容的回应。这几节经文一方面进一步详述 神的祝福,但主要的是邀请三方面对 神听祷告作出响应。从字面下看,是对'地土'(21节),对'田野的走兽'(22节),和对'锡安的民'(23节)讲的。(甲)地土,它从前曾被蝗虫蹂躝(一10),现在被邀请来转变惧怕为欢喜快乐,因为 神已经采取行动,使得它恢复原来的丰富。(乙)田野的走兽,牠们曾经惊慌和混乱(一18),现在也被呼唤不要惧怕,因为牧场将要再繁茂起来。(丙)锡安的民(用以表示实际参加全国的悔改大会的百姓)也要欢喜快乐,因为生命的雨水已经降下,依靠它使得粮食能成长的及时雨,已经赐下正如从前一样。藉着诗的语言,先知向整个国家,无论动物或者非动物界宣布;因为所有这一切都受过苦,故都要再次蒙福,并特别回应以感恩和欢乐。
感恩和欢乐是对 神丰富的赐予最基本的响应,因为它们表示生命的丰富,并使得 神也可以高兴。鲁益师(C.S.Lewis)有一次这样写道:'除非 神是像贪慕虚荣的妇人要求称赞,或者沽名钓誉的作家向从未认识他的人推荐他的新书',否则 神是不需要祂的百姓感谢祂。感恩是来自得蒙 神赐福的丰盛生命,发自与 神有亲密关系者的口中。
四、圣灵浇灌
【珥2:28-32节】
2:28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作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
2:29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
2:30在天上地下,我要显出奇事,有血有火,有烟柱。
2:31日头要变为黑暗,月亮要变为血,这都在耶和华大而可畏的日子未到以前。
2:32到那时候,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因为照耶和华所说的,在锡安山耶路撒冷必有逃脱的人,在剩下的人中必有耶和华所召的。
【分段标题】
1.浇灌的人-凡有血气的2:28-32
2.浇灌的目的-为主作见证使1:8
3.得蒙浇灌-听而祷告的人使2:1-4
1.浇灌的人-凡有血气的2:28-32
(1).儿女
(2).老年人
(3).少年人
(4).仆人
(5).使女
神愿降下圣灵,充满一切凡有血气的人,从老至小都要被圣灵充满。
2.浇灌的目的-为主作见证使1:8
(1).圣灵降临
(2).得着能力
(3).作主见证
为主做工必须被圣灵充满,被圣灵统管,被圣灵引导,得着内在的能力,为主作那美好的见证。
3.得蒙浇灌-听而祷告的人使2:1-4
(1).听从
(2).等候
(3).恒切祷告
(4).圣灵充满
【分节详解】
耶稣复活之后.40天之久向门徒显现,嘱咐不要离开,要等候圣灵,门徒顺从、祷告、等候,五旬节他们都被圣灵充满。
2:28
28~29将我的灵浇灌:约珥预言说,有一天,神要将他的灵浇灌"凡求告耶和华名的"人(32节)。这样的浇灌必使预言的灵在神的百姓中大有能力地不断涌现。彼得在五旬节引用了这段经文,证明那天圣灵的浇灌是约珥预言应验的开端(徒2:14~21)。这预言是赐给凡接受基督为救主之人常新的应许,因为所有信徒都能够、也应当被圣灵充满(比较徒2:38~39;10:44~48;11:15~18;参"圣灵浸"一文)。关于圣灵的更多讲解,参"旧约中的圣灵"一文及"圣灵"一文)。
2:28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约珥预见到圣灵浇灌产生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人要领受并释放说预言的恩赐。圣灵借这种恩赐运行,使人晓得神与他百姓同在。使徒保罗曾宣讲说,若教会说预言,一个不信的人进来就会被感动而说:"神真是在你们中间了!"(林前14:24~25)。
专题论文33:旧约中的圣灵
珥2:28~29"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作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
圣灵是三位一体真神中的一个位格(参可1:11注;参"圣灵"一文)。虽然圣灵的大能直到主耶稣开始事奉(参"耶稣和圣灵"一文)和五旬节(参徒2章)以后才向神子民完全彰显出来,但是旧约圣经早已提到圣灵及其工作。本文旨在探讨旧约中有关圣灵的教导。
有关圣灵的不同用语
"圣灵"的希伯来文中是ruah,有时也可译为"风"和"气息"。所以,旧约圣经中所说的神的气息或从神吹来的风(如创2:7;结37:9~10,14)都可喻指神的灵的工作。
旧约中圣灵的工作
圣经描述了圣灵在旧约时代的各种作为。
1.圣灵积极参与了神的创造大工。圣经卷首的第2节经文即陈明:"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创1:2),为神用口中的话语创造万有预备条件。神的道(即三位一体真神中的第2个位格)和神的灵都是创造大工中必不可少的动因(参伯26:13;诗33:6;参"创造"一文)。圣灵还是生命的泉源,当神创造亚当时,神向他鼻孔中所吹的生气(即"灵")就是生命的气息(创2:7;比较伯27:3),此后神借着圣灵又不断将生命赐给神的受造之物(伯33:4;诗104:30)。
2.圣灵积极地向神子民传达神的信息。圣灵曾经在旷野教导以色列人(尼9:20);以色列诗人借着神的灵歌唱(撒下23:2;比较徒1:16,20);同样,众先知们也都因受到圣灵的感动而向神的百姓宣讲神的话语(民11:29;撒上10:5~6,10;代下20:14;24:19~20;尼9:30;赛61:1~3;弥3:8;亚7:12;比较彼后1:20~21)。先知以西结指出假先知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们随从自己的心意('灵')"而不是神的灵发预言(结13:2~3)。然而我们应当注意,神的灵有时也可能临到某些与神关系不正常的人身上,其目的是要这样的人讲说关乎神子民的真实信息(参民24:2注)。
3.圣灵曾经使神在旧约中为以色列人兴起的领袖大大得力。摩西就是一位满有神的灵同在的人,以至于他能够以神的心为心,不仅与神一同忧伤而且也一同为罪深感愤怒(参出33:11注;比较出32:19);当摩西顺命挑选70个长老和他一同管理以色列人时,神把降在摩西身上的灵又分赐给他们(民11:16~17;参11:12注)。同样,当约书亚奉命接续摩西的领导职位时,耶和华神指示摩西"他是心中有圣灵的"(民27:18,参注释)。同一位圣灵也曾经降临在基甸(士6:34)、大卫(撒上16:13)和所罗巴伯(亚4:6)身上。换句话说,旧约中担负领导重任的人必须具备的一个首要条件就是有圣灵的同在。
4.神的灵也会降到某些个人身上,帮助他们成就一些特别的事奉。值得注意的一个旧约实例就是约瑟,神的灵与他同在,使他能胜任法老宰相的要职(创41:38)。同样,神的灵也曾充满比撒列和亚何利亚伯,以使他们在制造会幕时能够作各样巧工,并且还能教导别人(参出31:1~11;35:30~35)。这里所说的"被圣灵充满"与新约中的受圣灵浸不尽相同(参"圣灵浸"一文)。在旧约中,圣灵只会降到少数蒙神拣选担任特别事工的人身上(参出31:3注)。圣灵曾经降到许多士师身上,诸如俄陀聂(士3:9~10)、基甸(士6:34)、耶弗他(士11:29)和参孙(士14:5~6;15:14~16)。从以上这些旧约例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神的一条永恒法则,即圣灵必要降在那些蒙神拣选要被他大大使用的人身上。
5.从旧约圣经中我们可以看到,圣灵切望引导人活出公义的生活。大卫的一些诗篇可以证实这一点(诗51:10~13;143:10)。如果神子民拒绝听从神而偏行己路,他们就是在抗拒圣灵的带领(参创16:2注)。任何没能顺从圣灵而活的人都将无可避免地遭到神不同形式的审判(参民14:29注;申1:26注)。
6.我们应当注意,在旧约时代中,圣灵只是临到或充满少数人,赐给他们成就特别事工或说预言的能力。但是,圣灵从未普遍浇灌整个以色列民(比较珥2:28~29;徒2:4,16~18);直到五旬节那个伟大的时刻,圣灵才开始大规模地浇灌在人身上(徒2章)。
圣灵彰显全备大能的应许
整个旧约时代对即将来临的圣灵时代(新约时代)都翘首以待。
1.旧约先知们曾经多次预告圣灵在弥赛亚生命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先知以赛亚特别预告说圣灵将以独特的方式住在这位即将来临的君王和神的仆人身上(参赛11:1~2;42:1;61:1~3)。后来,当主耶稣在他的家乡拿撒勒的会堂中诵读以赛亚书61章时,他的结束语就是:"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4:21)。
2.别的一些旧约预言也展示了圣灵普遍浇灌在神子民身上的美好未来。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约珥书2:28~29,后来使徒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中特别引用了这一段经文(徒2:17~18);以赛亚书32:15~17;44:3~5;59:20~21和以西结书11:19~20;36:26~27;37:14;39:29也都预告了同样的信息。神亲自应允说,当圣灵的生命和能力临到他的子民时,他们将要说预言、见异象、作异梦,活出顺服、圣洁、公义的生活,并且还要大能力地见证主名。因此旧约先知们早已预见并且预言了弥赛亚时代的来临。那时圣灵将普遍浇灌,并且充满人心,这一切正好在五旬节那个圣日应验了(即耶稣升天后的第10天),随之而来的是众多失丧灵魂得救的一次大丰收(比较珥2:28,32;徒2:41;4:4;13:44,48~49)。
2:30
30~31在天上……奇事:当圣灵的浇灌得以完全应验、并且普天下的人都得知救恩的时候,宇宙间的末日奇事异象就必显现,"耶和华的日子"也必临到(比较太24:29~31)。那时,神的仇敌要饱尝他的烈怒(比较启6:12~17)。当我们照着经上所启示的预言察验时便会发现,全世界都有迹象表明,这末后的日子就要来到了(参"敌基督时代"一文)。
神的灵要浇灌在人身上,我身上也有吗?若真是如此……
2:28-32 彼得曾引述这段经文(参徒2:16-21)。约珥预言神要将圣灵浇灌在人身上,这事在圣灵降临时(五旬节)已应验了。过去,神的灵似乎只临到列王、先知及士师身上,但约珥预见将来圣灵必要临到每一位信徒。以西结也曾提及圣灵浇灌的事(参结39:28-29)。如今,凡信神的人必有圣灵在他身上(2:32)。
2:30 这些"奇事"会稍稍呈现将至的景象。
在耶路撒冷路上必有逃脱的人!他们是……
2:31,32 在此,"耶和华的日子"是用以描述神审判万邦的特定时刻(参1:15注释)。审判与怜悯是不可分割的。约珥曾指出,只要肯悔改,神必要从审判中把人拯救出来(参2:12-14)。所以,在审判和大灾难的日子,仍会有人得救。神的心意并非要破坏,而是要医治和拯救;然而我们必须接受救恩才可幸免于难,否则必要和那些不悔改的人一同灭亡。
圣灵的浇灌(二28~32;希伯来圣经三1~5)
救恩的神谕自二章19节开始,在此仍然继续下去。耶和华让百姓的眼光超越灾害中的复原,望向祝福更大的日子。在希伯来文,这段经文是第三章。
二28~29.
(三1~2) 以后,不一定是指末时,而是在两阶段的祝福中间,建立时间次序。(在那些日子,29节,指的是28节的以后,同时也给这几节经文一些末世色彩;参三1;耶三16、18。)两阶段之不同不在于第一阶段是物质的,而第二阶段是属灵的;其不同在于第一阶段是修复先前的损坏,第二阶段是迎接神以新的方式对待子民的新时代。物质与属灵祝福的不同,从经文脉络来看,没什么道理可言,因为物质祝福本身就是属灵更新、子民真心悔改的证据与记号。生活与土地如此密不可分,无论是灾难或祝福,有着唇亡齿寒的关系(参:赛三十二9~20)。
第二阶段祝福之丰富与广阔,以几种手法凸显出来:第一,浇灌亦可作"泼撒"(创九6;出四9),可见神并不吝啬(参:结三十九29;亚十三10)。第二,我的灵42就是神的能力与生命力,作为祝福的管道,显出额外的力道。在创造时运行,将混沌转为次序的灵(创一2),使参孙得力、赤手杀死狮子的灵(士十四6),使比撒列"有智能、聪明、知识,能作各样的工的"灵(出三十五31),现在要在神的子民中行事。各大先知预见圣灵在新时代的工作,约珥在此也添上他的一笔:圣灵的行迹可包含(1)正义与公平(赛三十二15~20);(2)富饶与坚贞(赛四十四3~5);(3)安息与复苏(赛六十三10~11);(4)顺服(结三十六22~28)。在约珥书,重点放在与神的团契,以及传达神的话语及作为,一如书中的预言、异象所示。
第三,凡有血气的,显出以色列全体有分于其中。代名词你们意谓,这里是对以色列、而不是对全世界说的。先前,灵的恩赐只限于被拣选的领袖,如基甸(士六34)、早期君王扫罗与大卫(撒上十6,十六13),或先知弥迦(弥三8)。如今,神的所有百姓都要成为先知,摩西的愿望也得以实现:"但愿耶和华的人民都是先知,但愿耶和华把祂的灵降在他们身上"(民十一29)。凡有血气的定义尽量无所不包:儿子与女儿、老年人(参一2、14,二16)、少年人(字面意思"优质的人";参:申三十二25;耶三十一13)、仆人和使女。无人因着性别、年龄,或社会地位被排除(参保罗于加三28将门户大开,令人振奋)43。这些类别的差异对照,就是举隅对比法(merisms),囊括了各年龄层、各社会阶层,其成员可与受召悔改的群众相似(二6)。灵的恩赐对正义与群体造成冲击,也是能力的展现;让人准备面临新的合一时代,表面的差异被搁置一旁,甚至连蝗虫也成为神的新团契中的一员(结三十九29)。这段经节中血气与灵的关联,令人想起以赛亚所作的灵与肉的尖锐对比:"埃及人不过是人,并不是神。他们的马不过是血肉,并不是灵"(赛三十一3)。"凡有血气的"若任其自主,就"尽都如草"(赛四十6),灵的浇灌才是需要的改变44。
第四,神的恩典在大量的先知活动中流露出来。跌倒、扭曲、起舞、吟哦、言语模糊,这些狂恍经历对旧约先知并不陌生,尤其是在早期(参:民二十四1~4的巴兰;撒上十6~10,十九23~24的扫罗);然而,我们也不需要像柯培儒(Kapelrud)等人一样,过于强调这段预言的狂恍性质。例如:阿摩司的经历就显出,异象可以在没有更激烈的狂恍情境中发生(异象一词,参:摩一1;预言,摩七12~15)。这里的重点一定是对神有更深的认识,也就是二章27节应许的一种更丰盛的关系(参:耶三十一33~34)。假先知滥用这些启示模式,特别是滥用异梦(参:耶二十三25,二十七9,二十九8),无碍于在神的灵完全浇灌的新时代采用这些途径。新约圣经在五旬节之前,在这方面就有了足够的证据(例太一20,二12)。异梦(希伯来文hlom;参:创二十3、6;民十二6;但二1~3)与异象(希伯来文hizzayon;参:撒下七17;赛二十二1、5)最基本的差异在于:作梦的人通常已入睡,而见异象的人是在醒着的时候领受启示。我们也要注意到,我们所注重的,并非启示的各种媒介。此处提到各种方式,只是为了让诗体的对称结构更见丰富。对神真正的认识(27节)以及分享这知识的能力,才是先知约珥想要强调的重点(参:民十二6~8)。
第五,灵的应许在28~29节开始并且结束,形成所谓的"包裹结构",用来强调这些宽宏的应许,同时增添了匀称与平衡的效果。中心主题是耶和华主动差遣祂的灵,而不是圣灵的特殊工作。
二30~31.
(三3、4) 我们要把二章30节~三章2节当作诗歌(参:NIV、NAB、NEB;Wolff,p.56;Allen,pp.97,105~106),而不是散文(RSV)来了解。灵的祝福伴之以奇事(希伯来文mopet)、强烈的兆头,必定会应验,斩钉断铁地表示出神在工作。其寰宇性的范畴(天上地下)凸显出超凡的特质。此处具体说到血、火、烟柱(或是"蘑蕈";Wolff,p.56,与tamar"枣椰"相连,读作"树状的"或"蕈云"状的火山爆发),有几种功用:(1)让我们想起神在出埃及的作为;埃及的审判代表了以色列的解放(出七17,尼罗河水变成血;出九24,冰雹与火降到地上;出十九18,西乃山笼罩在耶和华降临的烟云中;有关出埃及奇事的描述,参:诗七十八43,一○五5、27,一三五9);(2)显出了战火的烟硝味:耶和华向祂的仇敌发动战争,身后留下重创的军旅、焚烧的城市,与烟气腾腾的砾堆(参赛三十四5~10;结三十二6~7,三十八22,以火与血描述以东、埃及、歌革的被毁);(3)描述神的审判是个普世性的祭,为祂的圣洁而献:邦国轻看神的荣耀,成了燔祭。其上的血、火、烟,在在见证着他们可悲的错误(参:赛三十四6,耶和华在波斯拿着沾血的剑献祭;亦参:赛三十四10,以东的烟气上腾,永不止息;亦参:士二十40,基比亚像被全部献上的燔祭一样,全城落入熊熊火焰)。变黑的日头与变为血的月亮,令人想起二章10节蝗虫遮蔽的情景。但是这里的文意脉络清楚指向末时〔二28的以后,二29的在那些日子,以及三1的当那些日子、那时候(吕译)〕。约珥书的这类预言经文,或是以赛亚书十三10,对马可福音十三24与启示录六12描述基督再来的经文影响极为显著。不过,我们还是不要把约珥的经文视为弥赛亚降临的描述,而视为戏剧化的笔法,描述战争中的浓烟弥漫,甚至遮掩了天光。大而可畏的日子,见二章1节的注释。
二32.
(三5) 耶和华预备了从蝗灾中的得救方法,也在最终的浩劫中发出拯救的誓言(希伯来文mlt;参:摩二14~15,九1,使用这个字发出负面的威胁)。祂应许"我的民将不再受羞愧"(二17),然后在此道出持守应许的方法:求告耶和华的名。任何模棱两可的神论都不被接受。单单忠于耶和华以色列的神,是这句话的意思。在公众或是个人敬拜,百姓要呼求、单单呼求祂的名(参:创十二8,亚伯拉罕的例子;王上十八24,以利亚的例子;亦参诗五十15,九十一15)。如诗歌所说:"向祂,全心向祂,不容有二心"(JosephHart,1712~1768,ComeYeSinnersPoorandNeedy)。锡安山与耶路撒冷,在约珥讨论圣殿(一13~16,二17)与犹大首都时(二1、7~9、15~16)隐约提及,在此处显然被认为是神同在的场所、祂的能力核心、约的宝座,也是旧约启示中,祂的荣光最灿烂之处(诗九十九,一一○,一二二,一二五,一二六,一二八,一三四,一四六,一四七篇)。逃脱的人(希伯来文pleta,表示集体逃脱以及逃脱的行动,也令人想起二3无从逃避的情景),与剩下的人(希伯来文sarid指大难不死的人;申二34,三3)形成对照,同时加强神救援的观念。有些编者(例JB、NEB)修改在耶路撒冷一词,与"剩下的人"连在一起,如此两句约莫成为平行句:"在锡安山将有逃脱的人……在耶路撒冷将有剩下的人……"(JB),这样的变更可以,但是没必要。经文兼具散文与诗的特性,所以不必修饰得比原先的结构更匀称。
照耶和华所说的,是基于神先前的承诺,通常是指俄巴底亚书17节。但是约珥与俄巴底亚都可能取材自一个大家熟知的神谕,保存在犹太人的口传传统。拯救的应许以求告开始,也以呼召结束(英译皆作call)。两次使用该字有力地表达出神以爱和恩典拣选人,以及人以敬拜与顺服回应,两者之间的关联:那些求告神名字的人,就是千真万确被神呼召的人(与"指定"、"拣选"几乎同义;赛五十一2)。约珥在他所描述的耶和华的日子里,带我们穿越笼罩着阿摩司书(五18~20)与西番雅书(一14~18)的黑暗,进入灿烂的荣光。他与俄巴底亚一样(15~21节),在日子之上看见另一日子,就是以色列的罪受审的日子(如借着蝗灾),而耶和华也准备随时保全、更新祂的百姓,同时审判其他国家(珥三1~21)。
当彼得在五旬节引用这段经文(二28~32),他不仅用了有关神的灵浇灌的经节,也用了描述天地间有奇事的经节(徒二17~21)。彼得勾勒出约珥预见来临的"那些日子",并且认为灵的浇灌作为教会形成的因素,以及彰显神子民的特质,就是应验了这些话。五旬节激发了一连串事件,从教会诞生开始、扩展世界宣道,赋予了"凡有血气的"一词(亦即以色列全体)更广的意义,也就是说不论犹太人或外邦人,所有信徒都成为新以色列的一分子(罗一16,十12;加三6~9,六16;弗二11~22),并且一步步迈向最后结局:神审判祂的仇敌,为真正信靠祂的人伸张公义。约珥书二23的重要词句"凡求告耶和华名的就必得救",是彼得对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发出呼声的关键经文(徒二21),而保罗也以此为重要依据,讨论信心而非律法,才是领受救恩的要义(罗十13)。经文本身连同其原先的含义,都与保罗的论点非常贴切:"希伯来人一词原本意谓……忠于耶和华的以色列人,因此对保罗而言,也就是'称自己是基督徒'的人"(参:徒九14、21,二十二16;林前一2;提后二22)45。
42笔者在这一段全部用小写的spirit,而没有用大写的Spirit,以防读者误解:在神子耶稣的启示与五旬节降临前,人对神的三位一体已有全面的认识。
43Hanson(pp.313~314)从约珥的兼容并蓄看到"早期雅巍主义的平等特色",并且可与"灵的自由运行"相提并论,后者从雅巍的先知惯常可见。Hanson从这一切认为,约珥表达了"反对既有体系的看法与末世心态",为要抗衡主前四世纪,撒督家祭司固守的僵化体制。Hanson当然也认为本书是该时期的作品。由此我们想到,时代背景与解读的方式的确息息相关。
44Wolff(p.66)与Watts(pp.38~39)引述一首昆兰赞美诗,关于神的灵的句子:"主啊,我感谢你,因你以自己的能力支撑我,以你的圣灵浇灌我,好叫我不致失脚。与恶者争战前,你已加给我力量。"(1QH7.6-7)这段话虽然有力,比起彼得与约珥(徒二17~21)所展现的源远流长的圣灵事工,防卫的味道太浓了点。
【约珥书】第三章:《重建以色列》
一、被掳的归回珥3:1-8节
二、毁灭仇敌珥3:9-16节
三、神作保障珥3:17-21节
一、被掳的归回
【珥3:1-8节】
3:1到那日,我使犹大和耶路撒冷被掳之人归回的时候,
3:2我要聚集万民,带他们下到约沙法谷。在那里施行审判,因为他们将我的百姓,就是我的产业以色列,分散在列国中,又分取我的地土,
3:3且为我的百姓拈阄,将童子换妓女,卖童女买酒喝。
3:4推罗,西顿,和非利士四境的人哪,你们与我何干。你们要报复我吗?若报复我,我必使报应速速归到你们的头上。
3:5你们既然夺取我的金银,又将我可爱的宝物带入你们宫殿,(或作庙中),
3:6并将犹大人,和耶路撒冷人,卖给希腊人(原文是雅完人),使他们远离自己的境界。
3:7我必激动他们离开你们所卖到之地,又必使报应归到你们的头上。
3:8我必将你们的儿女卖在犹大人的手中,他们必卖给远方示巴国的人。这是耶和华说的。
【分段标题】
1.神审判列帮3:1-3
2.报应仇敌3:4-8
1.神审判列邦3:1-3
审判原因:
(约沙法谷-意为耶和华审判之谷)
(1).分散神子民
(2).分取神地土
(3).将童子换妓女
神领以色列被掳的归回,要审判列邦,因为列邦分散神的子民,他们为神的百姓拈阄,换取钱财而享乐。
2.报应仇敌3:4-8
神与仇敌无干:
(1).夺了神的金银
(2).卖了神的百姓
神激动犹大:
(3).出离被卖之地
(4).将敌人儿女卖掉
【分节详解】
神宣告与仇敌无干,并且速速报应仇敌,因为他们将神子民卖给希腊人,使他们离开自己的境界。
3:1
1~21到那日:这一章论到神在将来要如何复兴重建以色列,以及他对列邦列族的审判;这审判包括了基督再来在地上执掌王权之前要发生的哈米吉多顿大战(参启16:16注)。
3:2
约沙法谷:约沙法谷的意思是"耶和华审判之谷",也被称为"断定谷"(14节);它很可能是位于巴勒斯坦中北部的米吉多谷。然而,此处所表达的信息远比其地理位置更重要,就是有一天神必要摧毁一切的邪恶,拯救他忠心的子民,并为他们伸冤。
3:3
为我的百姓拈阄:任何行残暴,把人当做财产来换取钱财和享乐的国家,都必遭到神的审判。我们务要谨慎待人,因为在审判日,神要我们负恶待他人的责任(参西3:25注)。
3:4
4~8推罗、西顿:此处,神向那些曾极其残酷地恶待以色列的城市和地区发话。这段关于审判的预言至少已经部分应验了——这些地方曾于4世纪先后被亚历山大大帝和安提阿哥三世征服(参赛23章;结26~28章;摩1:9~10)。
"我要聚集万民",好像不单是指以色列人了……
3:1,2 "到那日"是指凡求告耶和华者都得救的日子(2:32)。神对信徒的祝福,不单是供应他们所需,还包括摧毁地上一切邪恶并终止一切苦难。这预言的应验分三个层面:即时的、未来的与终极的。即时的应验是指约沙法王与列国(包括摩押和亚扪)之战(参代下20:1-37);未来的应验是指百姓从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终极的应验是指弥赛亚统治全地前的大争战(参启20:7-9)。
"约沙法谷",究竟在哪里?
3:2 约沙法谷的地理位置尚不能确定,有人说这谷只是象徵神审判之处,有的却认为此谷可能是在弥赛亚再来之时,由橄榄山分裂而成的(参亚14:4)。对我们而言,约沙法谷最重要之处,是其名称的意义──"神施行审判"。
推罗和西顿是在──
3:4 推罗和西顿是腓尼基的大城,位于以色列西北;非利士则处于犹大的西南。腓尼基和非利士这两个小国,曾于犹大和以色列失陷时窃喜,因为它们以为从此可独享日渐繁盛的贸易成果。因为这种错误的态度,神要审判他们。
犹大人被卖给希腊人,指的是被掳之事吗?
3:6 犹大人被卖给希腊人──外邦不洁之民。有人因此认为约珥生于被掳之后,即公元前586年(参3:1),希腊文化开始发达之时。但考古研究证实,早于公元前800年,希腊已与腓尼基通商;而推罗、西顿和非利士(参3:4),是在犹大人被掳之前与犹大同期存在的城市。
示巴,好熟悉的,在哪儿听过?
3:8 示巴是阿拉伯西南的一个国家。早在一个世纪前,示巴女王曾探访所罗门(参王上10:1-13),示巴人一直都控制著东方贸易的通道。
三1~3.
若不对付致使神的百姓受苦有加的敌人,百姓就不算真正得救。以色列的救恩神谕经常回响着审判邻邦的声音(参:摩一~二章;俄;鸿;哈二~三)。耶和华首先讲到审判的时间。到了那些日子,在那个时期(新译),将二章28~29节提及的未来事件连在一起(参耶三十三15,五十4、20双重句)。在即将来临的适当时机(时候在旧约常具有这些含义),耶和华不仅以祂的灵浇灌以色列(二28~29),并且以寰宇性的神迹奇事拯救他们(二30~32),更要恢复他们的产业(比和合本"使……被掳之人归回"的翻译要好;参:伯四十二10;何六11;番三20)。重得整全的复兴,将整个人类历史推至更高点,同时与彼得所说的"万物复兴……就是……借着圣先知的口所说的"时代(徒三21)连在一起,应该不会太离题。此处正如整章圣经,焦点在于犹大和耶路撒冷。在此不见提及北国,然而以色列是指整个国家(三2、16)。
接受审判的是列国(新译;和合:"万民"),然而经文脉络却提出具体的罪行或某些地名(三4:推罗、西顿、非利士;三19:埃及与以东),似乎是要对这个词设个界限。因此焦点在于所有骚扰过以色列的邻邦;他们不受惩罚,犹大的拯救就不算完整。寰宇性的措词(参三9、12称列国为"外邦人"或"异族"),使得这里的情景具有普世性的含义。
审判地点则找不到。约沙法谷最好不要从犹大王的名字,或是具体地点来解释,而是要从它的语源──"耶和华已经审判"──来看,与其对称的"断定谷"(三14)似乎证实这种看法。重点在于审判的法律性质,而不在于其地理位置。这里用的动词颇有启发性:聚集(希伯来文qbs是强调词干)常用于属天审判的经文脉络(例赛六十六18;何八10,九6;弥四12);带……下(希伯来文yrd是使役词干),有"叩拜"、"翻倒"、"羞辱"之意(例:诗五十六7;赛十13;摩三11)。耶和华要亲自以起诉者的身分控告,并以法官的身分作裁决。
有些先知提到谷(适于众多人聚集,或军事冲突──审判的一种方式──的区域;参9~12节),那是实施审判的地方。不过他们的描述则不一而足:欣嫩子谷(耶七31及下,十九7);异象谷(赛二十二5);旅人谷(和合:"所经过的谷",结三十九11);橄榄山分裂而成的谷(亚十四4~5)。
耶和华施行审判(希伯来文spt是反身词干;参:赛六十六16;耶二35;结十七20)的根据是列国蹂躏我的地土(希伯来文hlq是强调词干,意谓"划分",好像是他们,而不是耶和华全权拥有地土;参:书十三7;诗二十二19;赛五十二12),以及犹大人民。后者是神忌邪的对象(二18),也表现出与神特别的关系──"我的百姓"、"我的产业"、"我的地土"。因为列国分散了(希伯来文pzr;在斯三8;耶五十17用在以色列的分散与隔离)耶和华的百姓以及地土上的所有物(产业与百姓并提,参二17;诗二十八9,七十八62、71,九十四5,一○六40;赛四十七6;弥七14),侵犯了耶和华的拥有权。
当耶和华描述自己的百姓在奴隶买卖中像抵押品一样,祂要审判的理由就更充足了。不人道恐怕是最难令神释怀的罪恶。人像物品一样,用拈阄的方式对待(参:俄11;鸿三10),也以低得可笑的价钱交易(参:摩二6,八6),只是为了供人作乐片时──与妓女过一夜(希伯来文zona;参:何四14),或是换一袋酒(摩四1)。这里的受害人是犹大国的孩童,但是阿摩司书一至二章外邦国家被羞辱,或是申命记二十一14禁止贩卖俘虏来的军人;这些不人道、泯没人性的行径同样受到严厉谴责。
三4~6.
先知将注意力转至推罗(参:尼十三16;赛二十三8;耶四十七4;结二十七32,二十八1、11),西顿(参:创十15、19;书十一8;士十八28;赛二十三4;耶四十七4;结二十八21~23),与非利士四境(书十三2)的五大城(迦萨、亚实突、亚实基伦、迦特、以革伦),或许因为这些地中海港口都是贩奴中心。非利士与腓尼基是以色列的世仇,有时以色列也不很放心地与后者结盟(例如:所罗门时代,王上七12~14,九10~14),不过阿摩司与其他先知讲的都是两国间的敌意是多么久远(摩一6、9;赛九11,十四28~32;耶四十七4;番二1~5)。这些异族城邦的行径极其残忍粗暴,耶和华问他们,他们这样做是否因为先前错待他们,所以现在来一泄积怨?措词用语是嘲讽性的,但意思很清楚:如果是为了报复〔希伯来文gml意谓"全然以待"(BDB),或是"了结一桩交易"(例:何一8的"断奶");名词gmul与swb或是slm一起,意谓"悉数偿还";参:代下三十二25;诗二十八4;耶五十一6;俄15〕,他们可是要知道,他们的对象是报复的主宰(参二25的slm,用法是正面的)。"我与你们何干"在此处的经文脉络(三4)意谓:"我对你们做了什么,竟敢如此待我?"(参:何十四8)。
列国的罪名主要有二:掳掠财宝(很可能出自耶路撒冷的宫殿与圣殿;有关金银,见:何二8;有关丰富的财宝,字面意思为"可爱的宝物",见:何九6、16),以及贩卖奴隶给希腊人。哈该看到将来有一天,神要撼动所有国家,以财宝充满祂的殿(该二7)。但是此处发生的情况正好相反。推罗人从事贩奴,见阿摩司书一9。希腊人(三6)更正确的翻译应该是"雅完人"(希伯来文ywanim),就是爱琴海两岸的居民。雅完人早在主前八世纪就与亚述帝国有来往,并有完整的历史记载。以西结描述推罗与雅完人的贸易,可作为本段经文的批注:"他们用人口和铜器,兑换你的货物"(结二十七13)。
三7~8.
指控罪名后,接着就是宣告惩罚;这一类的神谕都是如此。惩罚包括解救(希伯来文wr是役使词干,意谓"激动"、"激发行动";通常描述神的特别介入,赛十三17,四十一2、25,四十五13)犹太奴隶,然后以其人之道,还其人之身(措词与第4节完全相同),使奴贩的儿女为奴。提示巴的名字,使惩罚更见尖锐。示巴人与示巴女王(王上十1~13)为同国人,也就是阿拉伯南部远方的……国,居住海岸的奴贩住在那里会很不习惯。尤有甚者,示巴人喜欢周游作生意,也就是说被卖的人最后会分散到从印度洋到东非海岸的任何地方。神的报复正好与他们的罪相当:希伯来人不喜欢海,却被卖给海岸居民;非利士与腓尼基的人是惯常出海的,却被卖给居住沙漠的示巴人。反讽意味可说是很尖刻:如今犹太人是买卖经手人,而不是非利士与腓尼基人。救恩神谕看起来更像散文,而不像诗(RSV、NIV、Moffatt),以由神鉴定权威的公式语结束:"这是耶和华说的"(参赛一2,二十二25,二十五8)。亚达薛西三世使西顿沦为奴役(主前343年),亚历山大则终结了推罗与迦萨的下场(主前332年)。
二、毁灭仇敌
【珥3:9-15节】
3:9当在万民中宣告说,要预备打仗。激动勇士。使一切战士上前来。
3:10要将犁头打成刀剑,将镰刀打成戈矛。软弱的要说,我有勇力。
3:11四围的列国阿,你们要速速地来,一同聚集。耶和华阿,求你使你的大能者降临。
3:12万民都当兴起,上到约沙法谷。因为我必坐在那里,审判四围的列国。
3:13开镰吧。因为庄稼熟了。践踏吧。因为酒榨满了,酒池盈溢。他们的罪恶甚大。
3:14许多许多的人在断定谷。因为耶和华的日子临近断定谷。
3:15日月昏暗,星宿无光。
【分段标题】
1.与仇敌争战3:9-11
2.审判列国3:12-15
1.与仇敌争战3:9-11
(1).激动勇士
(2).战士前来
(3).软弱的有力
(4).神的大能
大能者降临,要激动勇士,软弱的也有力上阵,神在作战。
2.审判列国3:12-15
【分节详解】
他们罪恶甚大:
神坐在审判谷,审判四围的列国,因他们罪恶甚大,审判临到如同庄稼熟了,将要收割。
3:9
9~16预备打仗:列邦列国都蒙指示要预备打仗,因为神要以大毁灭来攻击他们。那些抵挡神和神话语的人必为他们的罪受审(参启14:19注;16:16注;比较启19:11~21)。信徒们当牢记,凡不敬虔的、枉法的和一切邪恶都只能一时得逞,而神的百姓终必承受地土(比较诗37:11;太5:5)。
3:13
庄稼熟了:如同庄稼成熟待收一样,神审判万民的时机即将来到,因为"他们的罪恶甚大"。当人罪恶满盈的时候,就难逃审判(比较创15:16)。
"断定谷"──受审判的地方?
3:14 约珥描述有许多人在"断定谷"(即"约沙法谷",参3:2,12)等候。地上有数以亿计的人,无论是已死的、尚在生的或将要生的,每一个均要面对审判。环顾周围与你一起工作和生活的人,他们已经接受了神的赦罪吗?他们知道犯罪的结局吗?如果我们明白神最后的审判是何等的严厉,就会希望把救恩的盼望带给每一个自己所认识的人。
三9~10.
这些经文以诗体开始,直到书的末了。自9~14节,我们听见呼声,要施行1~8节所预言的审判。一位代言人,亦可能是耶和华自己(祈使语气的宣告,字面意思是"呼召"、"呼喊";参:赛四十6;摩三9)呼唤没提名字的使者(天军?),在列国中(新译;参:耶四十六3~6、9~10)发出战争的呼声。列国(11~12节)虽然没有明言是哪些,根据我们主张的被掳后背景,是指先前提及的推罗、西顿、非利士(4节),还有以东与埃及(19节)。如果约珥是从第七世纪的背景发言(参Koch,pp.158~159),就是指亚述。经文的浓厚末世意味,使得我们要小心,不可太具体的指陈列国指的是哪些。耶和华的心意对列国是全然公义的审判,对以色列则是全然保守。
预备的字面意思是"使之为圣"(参一14,二15),让我们记得打仗对古以色列人是宗教事宜,要以祷告与献祭预备(参:撒上七8~9;耶六4,二十二7,五十一27~28)。武士(参二7)受征召服役〔动词激动、近前来(新译)、上去(新译);参:士二十28,二十一5、8〕,意谓每人要准备作战,他们的国家也要总动员。在这战争的呼声中,耶和华刻意颠倒了熟悉的千禧年经文;该处是说战争武器打造成农业(10节;参:赛五十一4;弥四3)用具(希伯来文~et通常译作"犁头",可能是指"锄头";参:撒上十三20~21;Allen,p.326)。从大卫时代,铁器在中东地区就很多,只有穷苦的农夫无力拥有铁制农具。因为是全体动员,而正常的方式完全被颠覆,所以连胆小体弱的(软弱的)也志愿作武士(参摩押人在耶四十八14如何夸口)。这一节刻意制造幽默效果,因为武士(gbr;参:何十13)的字根意思是"强壮"、"有力"。
三11~12.
履行任务的属天使者,命令行国(希伯来文goyim,亦即非犹太国家、外邦人)争战。11节的那里(中文未译)就是约沙法谷(三2、12)。最后一句似乎是使者发出的记号:列国军旅已经准备好作战,而耶和华现在要召集(希伯来文nht"下到"用在攻击性的行动;诗十八35,三十八3;耶二十一13)祂自己的军力与敌人对阵。祂曾发动蝗虫照祂吩咐去做(二11),现在祂的军团也不会缺乏武士(二7),与仇敌的武士旗鼓相当(三9~10)。耶和华的回答(12节)是重复争战的邀约(参9节),并且宣布真正的交战目的:审判。列国虽然率领大军来作战,但是全权主不感到威胁。祂知道谁主宰一切,并且准备坐下审判(坐下是审判的姿态,参:出十八14;诗六十一7;玛三3)敌人。
三13.
耶和华的形像又改变了:既非武士,亦非审判者,而是农夫(可能是种葡萄的;镰可读作"酿酒人的刀";Wolff,p.80),呼喊着如何收成庄稼的指示(参一11呼喊的是无法收成),可能是对着天军说的(战争与农耕的关系,已见于10节)。在已经满溢的酒醡践踏葡萄的命令,是刻意仿效二章24节的昌盛景象。最后一句解释了这个隐喻。列国的罪恶(希伯来文raa,"邪恶";有关此用法,参:何七1~3,九15,十15)甚大,他们受审的时机熟了(希伯来文bsl通常意谓"沸腾",延伸为"成熟",亦即可以使用的意思;参:创四十10),就像熟得正好的葡萄待采一样。庄稼作为审判的隐喻,见于新旧两约(参:赛十七4~6,六十三1~6;何六11a;太十三36~43;启十四14~20尤其借重于此处描写的景象)。罪大恶极,无从避免审判,参创世记十五16"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这句话。
三14.
许多一词的重复,令人感受到形容的极致:聚集的人数多得不能再多了。该字(希伯来文hmonim)也有大批人动乱不安,发出喊叫的意味。就像约珥在此处记载了令人震慑的满坑满谷的景象,其他先知也不止一次地形容敌人如何被召受审(参:结三十九11;赛十七12,二十九5及下,特别是十三1~11,与珥三9~14极为相似,两者都征召列国与神争战)。耶和华的日子让我们重返二章31节,在那里神以恩典与审判大有能力地介入,而神的介入起初是以蝗灾表现出来(见一15,二1、11的注释)。给山谷命名当然也是耶和华的决定。列国已决意与祂相抗,所以现在由祂决定了。"断定谷"与"约沙法谷"(三2、12)的意思,基本上一样:是耶和华执行严厉审判的地方(参:王上二十40;赛十22~23;hrs,"断定",明显具有毁灭性的含义)。
拯救犹大(三15~21;希伯来圣经四15~21)
这里的分段是武断的,因为根本无从知道15节是与14节一起、论耶和华的日子(参RSV),还是与16节一起,作为神拯救工作的序曲(参JB;Allen,p.116;NEB则从17节,神开始发言那里为分野)。从审判列国到拯救犹大的转折,刻意让它不明确,因为如16节与19~21节清楚所示,两者都属于耶和华最终拯救与更新的计划。
三、神作保障
【珥3:16-21节】
3:16耶和华必从锡安吼叫,从耶路撒冷发声。天地就震动。耶和华却要作他百姓的避难所,作以色列人的保障。
3:17你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且又住在锡安我的圣山。那时,耶路撒冷必成为圣,外邦人不再从其中经过。
3:18到那日,大山要滴甜酒。小山要流奶子,犹大溪河都有水流。必有泉源从耶和华的殿中流出来,滋润什亭谷。
3:19埃及必然荒凉,以东变为凄凉的旷野,都因向犹大人所行的强暴,又因在本地流无辜人的血。
3:20但犹大必存到永远,耶路撒冷必存到万代。
3:21我未曾报复(或作洗除下同)流血的罪,现在我要报复。因为耶和华住在锡安。
【分段标题】
1.是你们的神3:17
2.福源开通3:18
3.对待仇敌3:19
4.神国永存3:20-21
1.是你们的神3:17
(1).住在锡安山
(2).使耶路撒冷成圣
我们当知道神是我们的神,他要住在自己的居所,看顾保守自己的子民,不许敌人侵犯。
2.福源开通3:18
(1).大山滴甜酒
(2).小山流奶子
(3).泉源滋润什亭谷
美好的应许,美好的祝福,大山……甜酒;葡萄丰收可制甜酒,小山……流奶;草场茂盛羊群产奶,干涸之地也要被滋润。
3.惩罚仇敌3:19
(1).埃及荒凉
(2).以东凄凉
因埃及以东向神的百姓行强暴,神必惩罚他们,使他们荒凉。
4.神国永存3:20-21
【分节详解】
约珥书以耶路撒冷终必蒙拯救脱离仇敌,并且神子民必将承受他的祝福这一美好应许为结语。这一祝福首先体现神亲自与子民同住,并向他们大施慈爱和眷顾,当神摧毁了列邦不敬虔势力之后,他的国就必得胜。
3:17
17~21住在锡安:约珥书以耶路撒冷终必蒙拯救脱离仇敌,并且神子民必将承受他的祝福这一美好应许为结语。这一祝福首先体现在神亲自与他的子民同住,并向他们大施慈爱和眷顾。当神摧毁了列邦中的不敬虔势力之后,他的国就必得胜。约珥的结语向以色列表明,凡不悔改的人都要面对神的忿怒,而那些悔改并寻求耶和华的人必蒙祝福,并要永永远远住在他的荣耀中。
神的主权涵盖一切!一切吗?我心疑惑……
3:17 最终的审判权是属于神的。在末日,神的主权便要彰显出来。我们无法估计这日何时来临,但可以深信神掌管世上一切事情。世界的历史包括我们的一生,也在神的手中。我们可以在他的爱中得享平安稳妥,并且相信他去引导我们作决定。
"到那日"不但有毁灭,还有……
3:18 这是一幅修复之地的至美图画,就如伊甸园一样。生命的泉源从耶和华的殿中涌出,显示神要赐福。倚靠神的,必永远丰盛(参结47:1-12;启22:1-2)。
埃及、以东代表了──
3:19 长期以来,埃及和以东都是以色列的仇敌,他们代表一切敌对神选民的人。神应许把他们毁灭,就是应许总有一天会把世上一切的邪恶灭绝。
犹大又是指谁?是国家?是……
3:20,21 在此,犹大是指一切属神的人,就是一切求告耶和华之名的人。信神的人,必得胜利与平安(2:32)。
毁灭──重建,在其中,人原是可选择的……
3:21 预言的开首,约珥提到地遭毁灭;在结束时,他提到重建。一开始约珥强调悔改的重要,最后他说到悔改所带来赦罪的应许。约珥催促百姓警醒(1:5),不要再得意忘形,并要醒悟离神而活是何等的危险。对我们来说,他的信息指出我们还有时间和机会,所有呼求主名的人都会得救(2:12-14,32)。凡归向神的,都将享受预言中所提及的福;拒绝神的,则要面对灭亡。
三15~17.
昏暗的天空(参二10,肇因是蝗虫;二31则以昏暗的情景预告拯救的日子将要来临)再此展现属天的作为,其范围是何等广,而又何等剧烈。整个造物界──包括光、时间、方位这些稳健的现象──都因此混乱。这意谓着三章1~14节充分准备好的审判情景不再是主戏。审判这件事实,而不是审判的细节,才是先知的主题关键。在16节,耶和华介入的证据,从现象的强调转为声音的着墨。从锡安发出狮子般的吼叫,也是阿摩司开始发预言的声音(摩一2)。使宇宙成形的声音也有能力以审判与更新撼动宇宙(一如祂的蝗虫在二10所作的)。由经文脉络来看,属天的狮吼是向自己人发出确据的话语,而不是对外人发出的灾祸威胁。
昏暗的天空与震动的宇宙,对神的子民都不算是威胁,因为耶和华会亲自坚垒般保护他们(关于避难所,见:诗十四6,四十六2,六十一4,六十二8~9,七十一7,七十三28,九十一2、9,九十四22,一二四6;有关保障,见:诗二十七1,三十一5,三十七39,五十二9;两者一起出现,见:赛二十五4)。16c~d节的应许很清楚地显出转折,由此进入书中最后的救恩神谕。整个事件的目的,以体认/自我介绍的公式语作一总结(17节;参二27);这在以西结书用得很频繁(参十二15~16、20,十三4)46。
季摩礼(Zimmerli)总结得好:"耶和华与百姓的所有接触,目的无非就是以色列的主向祂的百姓彰显自己,此外也向广大的世界彰显自己"47。在三章17节与二章27节,神的自我彰显之后,就是神确保祂会全然与子民同在,并且保护他们:耶路撒冷的圣洁(例:彻底免于腐化与被袭)由神保证,因为祂不会再容许外族征服者污染这城(17c~d节)。
约珥在结尾形容救恩应许下的保障与昌盛,集中于犹大的神圣首都,亦即耶和华在地上的居所(参:亚十四20~21,更详细地描述了耶路撒冷最终是如何的圣洁)。在卷尾,耶路撒冷/锡安的地理与圣约含义,也是整卷约珥书的核心。耶和华住在锡安这大能的确据(17、19节;参二32注释),盖棺论定地回答了先前在圣殿无祭可献的陈诉(一8~10、13),也认可了神对"分定禁食"(一14,二15)的回应;由此证明神的确"为自己的地发热心"(二18)。
约珥的信息以为锡安伤痛开始,却以对锡安发出确据结束。对一个在约书亚时代分得土地、由大卫与所罗门继承了耶路撒冷与圣殿、被掳后所有的土地被掠夺的民族,最大的应许莫过于先知的形容:耶和华与祂的百姓安然居住在耶路撒冷。
三18~21.
此处以诗体描述丰饶彻底取代了蝗灾的损毁(18节);预言审判要临到世仇埃及与以东(19节);应许犹大与耶路撒冷必存留下去;重复珍贵的确据:忌邪的耶和华惩罚罪有应得的国家,祂也要居住在锡安(20节)。欢唱未来的复兴,于此可说是达到最高潮。
描写太平岁月的诗,以末世性的公式语到那日开头(参:何二16、18、21;摩八9、13,九11),将这段话与前面的经文衔接,呼应其他先知的主题:(1)群山滴下甜酒,也见于阿摩司对未来救恩的观瞻(九13),不过约珥增添了奶一字,可能是回想起先人记述迦南是"流奶与蜜之地"(例:出三8;利二十24;民十三27);(2)灌溉大地的溪水泉源,令人想起以西结书四十八章与撒迦利亚书十四8的预言。不过约珥不只是宣告巴勒斯坦与干旱、歉收的搏斗要终止,他也宣告蝗灾造成的损害已经充分弥补了:酒的供应源源不绝,取代了葡萄树枯萎而断绝供酒的景况(一5、9、12);涌流的奶,意谓牛群不再因缺草而混乱(一18);涨溢的水填满了干涸的溪流(一20)。
耶和华的同在是造成这一切丰饶的惟一原因。审判一旦发挥作用,祂就全心维系并且更新祂的百姓与地土,从祂的家中流出的泉源象征了这一点(参:诗四十六4~5;亚十四8)。耶路撒冷世世代代受水源问题困扰,从西罗亚碑文知道得很清楚。上面记载了希西家挖了一条水道,以保城被围困时有够用的水(参二8注释),但是现在已经成为过去的问题了48。什亭(18节),意谓"洋槐树"(这树的木材是会幕中约柜与祭坛的基本造材,出二十五10、23~24,二十六15,二十七1,三十1,和合译作"皂夹木")。如果要找出实际地点,可能是从汲沦谷起到死海的Wadi-en-Nar。那里一直到今天还有洋槐。以西结生动地形容这股末世的水流,在盐海造成何等更新的果效(结四十七8~9)。旧约中这些物质与属灵祝福相连的景象也延续到新约圣城的景象:那里的恒久丰饶是由神宝座流出的水所灌溉的(启二十二1~2)。
约珥的乐园情景也带有一笔政治批注(19a节)。犹大的两个世仇走向荒凉的下场,而犹大与耶路撒冷则欣欣向荣(20节)。以色列的拯救信息很要紧的一点,就是确定以东与埃及在犹大流无辜人的血,已经受神的报应。文法上来说,"犹大"是"本地"的前置词。这里不仅牵涉到犹大的南方不再有后顾之忧,因为先前那些敌人一定会来毁损;而更彰显出神断定列国的公义(三4、7~8),也显出祂为立约之民发挥的拯救大能(二32,三7)。
这里不需详列以东与埃及的罪状,因为这两个国家是犹大的世仇:埃及除了以"为奴之家"(出十三3)知名外,示撒一世(SheshonqI,约主前925年;王上十四25~26;代下十二2~12),与奥梭冈一世(OsorkonI)和他的衣索匹亚将领谢拉(约主前897年)也不时侵犯犹大边境,造成神子民受害。出埃及以后,以东想要阻止以色列人进入埃及与亚洲间的交通要路──王道(民二十14~21,二十一4;士十一17~18),与扫罗争战(撒上十四47),被大卫征服(撒下八13~14),并且在约沙法时代伙同亚扪与摩押攻击犹大(代下二十1)。
至于更具体的暴行,有何细亚在米吉多死于埃及王尼哥手下(约主前600年;王下二十三28~30),而犹大没有埃及援助,最后称臣于尼布甲尼撒的巴比伦军力之际,以东在旁幸灾乐祸,而且伺机欺侮犹大(诗一三七7;耶四十九7~22;俄10~14)。约珥警告的荒凉(希伯来文smama;参二3、20),是以西结爱用的字眼,也用来描述以东(三十五3~4、7、9、14~15)与埃及(二十九10、12,三十二15),具有浓厚的讽刺意味,因为尼罗河使埃及地常保肥沃,迦南地发生饥荒的时候,族长还到那里避难。先知用无辜人的血(形容冤枉受死的法律字眼;参:申十九10、13,二十一8~9,二十七25;耶二34,七16,二十二3、17),不是影射犹大的罪,而是指外敌来侵造成的生灵涂炭太惨烈了。
第20节应许犹大与耶路撒冷将会长存〔希伯来文teseb,应该译为必存到(参:诗一二一1;弥五3),而不是现代中文、RSV、NIV的"有人居住"〕,又提醒读者:耶和华并没有失去祂远古的能力,保存祂的居所、将百姓从罪与敌人手里救赎出来。之后,救恩神谕又重回三章2节开始的审判列国的主题(希伯来圣经四2)。很可惜,希伯来经文的21a节并不像大部分约珥书那么清楚,因此引起不同的诠释。与19节的关联,因着血一字很明显,因为两处都指对犹大的暴行。所以整段经文一气呵成,不需要作什么修改,是史泰纳的读法(H.Steiner,Allen亦赞同,p.117):"我会不惩罚他们流血的罪吗?只要耶和华住在锡安,我不会坐视的。"问答格式用同样的动词(不过在约珥书是被动的Niphal,而不是加强语气的Piel),见于耶利米书二十五29:"你们能尽免刑罚么?你们必不能免……。"
结束句耶和华住在(希伯来文soken,"继续住在",参:神在出埃及时和旷野时期与人同在;出二十五8,二十九45;民五3,三十五34;参:约翰描述基督道成肉身是"搭帐幕",约一14)锡安(参17节;赛八18)有以下目的:(1)保证报复犹大仇敌的承诺;耶和华同在就是这一切错谬必被纠正的确据;(2)强调耶路撒冷的神圣,以及将来必免除外敌的侵袭,重述了17节的应许;(3)归结了二章18节"耶和华就为自己的地发热心"开始的复兴情景;蝗灾诠释为神不同在的结果:"为何容列国的人说:'他们的神在哪里'呢?"(二17)。
耶和华的日子最大的特色,不在于祂与仇敌在断定谷的争战,也不在于百姓在什亭谷得享的滋润──虽然这是主要因素──而在于耶和华重新恒久与他们同在。以西结看到这一点、重新命名圣城为"耶和华的所在"(结四十八35)。约翰知道这一点,因此为"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约一14)沉醉不已。而当他听到宝座上发出下列的话语,他对此真理了解得更完整:"看哪,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他们要作祂的子民"(启二十一3)。
总结:《约珥书》
约珥书结语向以色列表明:凡不悔改的人都要面对神的忿怒,而那些悔改并归向神的人必蒙祝福,并要永永远远住在神的国度荣耀里。阿门!——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张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