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一、作者:那鸿
二、时间:主前630年
三、主题:《尼尼微遭毁灭》
四、背景
本 卷 先 知 书 用 不 长 的 篇 幅 讲 述 了 尼 尼 微 即 将 面 临 的 毁 灭。 作 者 名 字 的 意 思 为 " 安 慰 "。 先 知 那 鸿 来 自 一 个 地 理 位 置 不 明 的 城 镇 伊 勒 歌 斯 (1:1), 除 此 之 外, 我 们 对 他 一 无 所 知。早 期 教 父 耶 柔 米 (Jerome) 认 为 伊 勒 歌 斯 靠 近 加 利 利 的 拉 玛,有 人 认 为 它 紧 挨 着 迦 百 农, 还 有 人 认 为 它 位 于 南 部 的 犹 大。 那 鸿 最 有 可 能 是 犹 大 的 先 知;因 为 本 书 成 书 之 时,北 国 以 色 列 已 经 灭 亡。
尼 尼 微 于 主 前 612 年 倾 覆, 那 鸿 在 这 之 前 宣 讲 预 言。 在 本 卷 书3:8~11 节 中, 那 鸿 提 到 了 挪 亚 们 这 座 城 的 覆 灭 (主 前 663 年), 并 将 其 当 做 已 发 生 的 事 件。 因 此,那 鸿 预 言 的 时 间 应 在 主 前 663~612 年 之 间, 很 有 可 能 更 接 近 后 一 个 时 间; 那 时 约 西 亚 做 王, 正 在 推 行 改 革 (主 前630~620 年)。
在 古 代, 亚 述 人 因 对 被 其 征 服 的 民 族 极 端 残 酷 而 臭 名 昭 著。 每 攻 陷 一 个 城 市, 他 们 便 大 肆 杀 戮 成 百 上 千 的 民 众, 并 将 剩 余 的 百 姓 掳 到 亚 述 帝 国 的 其 它 地 区。 许 多 人 因 经 受 不 了 流 放 途 中 非 人 的 折 磨 而 死 亡 (比 较 3:3)。 被 征 服 城 市 或 国 家 的 领 袖 们 先 是 遭 受 酷 刑 的 摧 残, 最 后 被 处 死。 一 个 世 纪 以 前, 约 拿 曾 被 派 往 亚 述 的 京 城 尼 尼 微, 在 那 里 传 道。 此 后 的 一 个 短 暂 时 期 里, 亚 述 人 曾 对 自 己 的 罪 恶 行 径 有 所 悔 改, 但 他 们 很 快 又 转 去 行 恶。 神 曾 使 用 邪 恶 的 亚 述 人 做 为 他 施 行 惩 罚 的 工 具, 摧 毁 了 以 色 列 的 首 都 撒 玛 利 亚, 并 掳 走 了 北 国 的 百 姓, 使 他 们 流 亡 异 乡。 此 时, 亚 述 自 己 受 审 判 的 日 子 已 经 临 近 了。
五、分段:
第一段:神的审判 1章
第二段:尼尼微倾覆 2章
第三段:倾覆的原因 3章
六、目的:
双重目的
1、 神借那鸿之口宣告,邪恶残酷的亚述人的京城尼尼微即将被毁灭,所有与亚述人一样的邪恶国家也逃脱不了神的惩罚
2、 同时那鸿向神的选民传达了一条安慰的信息,这安慰不是因看见敌人付出血的代价,而是因为得知神将在世上建立公义并最终建立和平的国度。
正文:
【那鸿书】 第一章:
一、 神发烈怒 鸿1:1-15节
1、 报应尼尼微
【鸿1:1-6节】
1:1论尼尼微的默示,就是伊勒歌斯人那鸿所得的默示。
1:2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忿怒。向他的敌人施报,向他的仇敌怀怒。
1:3耶和华不轻易发怒,大有能力,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乘旋风和暴风而来,云彩为他脚下的尘土。
1:4他斥责海,使海干了,使一切江河干涸。巴珊和迦密的树林衰残,利巴嫩的花草也衰残了。
1:5大山因他震动,小山也都消化。大地在他面前突起,世界和住在其间的,也都如此。
1:6他发忿恨,谁能立得住呢?他发烈怒,谁能当得起呢?他的忿怒如火倾倒,磐石因他崩裂。
【分段标题】
(1) 神是忌邪施报的神
(2) 向敌人施报
(3) 不以有罪的为无罪
(4) 他发怒谁能当的起呢?
【分节详解】
先知预言亚述京城尼尼微的倾覆,在一百多年前,尼尼微曾因约拿传道有过悔改,但后来他的民众又恢复偶像崇拜及残暴压迫的恶行,此时亚述已经征服了北国以色列,还在不断的侵犯犹大某些地区,主前612年,玛代人攻陷尼尼微城,尼尼微从此毁灭。
神热心保护她的子民,对那些抵挡神的话和神国度的人,神必照他们的罪刑,足足的报应他们。
1:1
尼 尼 微: 那 鸿 在 主 前 663 至 612 年 之 间 的 某 个 时 候 宣 讲 预 言, 他 预 告 了 亚 述 京 城 尼 尼 微 的 倾 覆 (参 本 卷 书 简 介)。 一 百 多 年 前, 尼 尼 微 曾 因 约 拿 所 传 的 道 有 过 悔 改, 但 后 来 它 的 民 众 又 恢 复 了 偶 像 崇 拜 以 及 残 暴 和 压 迫 的 恶 行。 此 时, 亚 述 已 经 征 服 了 北 国 以 色 列, 并 不 断 进 犯 犹 大 的 某 些 地 区。 那 鸿 安 慰 神 的 选 民, 告 诉 他 们 神 即 将 毁 灭 亚 述。 主 前 612 年, 巴 比 伦 人、 玛 代 人 和 西 古 提 人 的 联 军 攻 陷 尼 尼 微 城;尼 尼 微 从 此 覆 灭。
1:2
耶 和 华 是 忌 邪 施 报 的 神: " 忌 邪 " 在 这 里 的 意 思 是, 神 热 心 保 护 他 的 子 民 (比 较 申 4:24; 5:9); 对 那 些 抵 挡 他 话 语 和 国 度 的 人, 神 必 照 着 他 们 所 怀 的 仇 恨 和 所 犯 的 罪 行,足 足 地 报 应 他 们 (参申 32:35, 41)。
1:3
耶 和 华 不 轻 易 发 怒: 神 愿 意 给 罪 人 悔 改 的 机 会 (彼 后3:9), 但 神 的 宽 容 和 忍 耐 是 有 限 度 的; 神 的 忿 怒 迟 早 会 临 到 那 些 在 罪 中 执 迷 不 悟 的 人 (比 较 罗11:22)。
尼尼微听了约拿的预言后不是悔改了吗?怎么──
1:1 公元前663至612年,先知那鸿象约拿一样向亚述的首府尼尼微发出预言,约在一世纪前,约拿目睹尼尼微人悔改归正(参拿3:5-10),但如今,此城市又堕落到邪恶当中。这个统辖整片肥沃半月弯的强国亚述,似乎是人无法抵御的。他们冷酷凶残的兵士,已经摧毁北国以色列,现在又向犹大逼进。因此,那鸿宣告神向亚述发怒:在未来的数十年之内,这强大的亚述帝国要被巴比伦倾覆。
伊勒歌斯在何处?
1:1 "默示"是从神而来的信息。"伊勒歌斯"是一个村庄,有人认为这村庄位于犹大国的西南部。
神要施报,目的是──
1:2 惟独神有权利"忌邪"(原意作妒恨)和"施报"(原意作复仇)。"妒恨"和"复仇"似乎不会跟神拉上关系,因为人的妒恨和复仇往往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但神是要确保我们对他忠贞,所以他惩罚不知悔改的恶人是合理的,也是公义的。他"忌邪"和"施报"的目的只是为除去罪恶,恢复世界的和平(参申4:24;5:9),并不含有自私的成分。
世上的坏人未必都得到了治裁,神怎么让他们逍遥法外呢?
1:3 神不轻易发怒,但当他定意惩罚时,连大地也战栗。很多时候,人不愿意相信神,因为他们看到世上有奸恶之徒,甚至连教会中也有伪善之辈。然而,他们并不理解,正因为神不轻易发怒,才可让跟随他的人有机会、有时间和罪人分享神的爱和真道。不过,审判最终必会临到,神必不容许罪恶永远消遥法外。假若有人质问神为何不立刻遏止罪恶,就请他们不要忘记,若神果真动怒,必无一人可以存活。其实,我们该感谢神让人有机会归向他。
1:4 巴珊和迦密是土地非常肥沃的地区。
神发怒,无人能敌挡,好人也受连累,这我倒没想到……
1:6 公然对抗全能创造主的人,必不能安稳度日。这位神不单掌管太阳月亮、各银河星系以及无边无际的宇宙,更决定著各国各族的兴衰。一个只在世上瞬间出现的王国如亚述,即使强大无敌,又岂能挑战神那可畏可惧的权柄?假若亚述能预见未来,必然见到其国土将来只剩颓垣败瓦、荒芜遍野;至于神,却是永立不倒,永远掌权的。切记不要敌挡神,因为他永远坚立,即使各国联合,也不可能动他分毫。
(一1节a)
预言的形式是默示(NIV、JB、RSV;AV 作"负担";见导论,17页)或宣告,这是用来指关于非以色列人之启示的术语(如:赛十三11,十五1,另参:亚十二1;玛一1,见耶二十三34~40)。在此,默示的主题是尼尼微,并延伸至亚述,从西拿基立时代(主前八世纪初叶)至主前六一二年被巴比伦毁灭为止,尼尼微都是亚述的首都。虽然字面上是指尼尼微城,但它也可能有象征式的弦外之音,代表所有敌挡神和祂的工作之人(见约拿书;路十一30),正如稍后巴比伦帝国的首都巴比伦城所代表的一样(参:启十八2、10、21)。
(一1节b)
预言的形式是属于文件或书籍,最可能是用书卷的形式(耶三十六2;参:结三1~3),其中包含从其终极源头──神──而来的"启示"(参:赛一1;俄1);这是惟一一卷被称为"书"的预言,以致有人认为,它原先可能是玛拿西统治时,受亚述压迫期间暗中流传的小册13。先知是"伊勒歌斯人那鸿",伊勒歌斯可能是他的家乡,也有人认为是亚述、加利利或犹大。虽然最后的那个建议似乎是较有可能,但确切的地点仍无法肯定(见导论,15页)。
13 见 Rudolph, p. 148;参 Keil, p. 9, Van der Woude, 'Book of Nahum', p. 122,提议说:这预言原先是写给(或来自)被掳之以色列人的一封"信"。
(一2~8)
这一段的形式是一首叙述诗,描述耶和华的本质和属性(参:诗二十九,三十三,一○三,一○四;路一46~55),生动地描绘了神向祂的仇敌,以及祂百姓的仇敌所发的合理忿怒。这首开卷之诗不受时空的限制,透过亚述帝国的例子,成为本书在神学上的背景──神宇宙性的能力与公义14。作者首先用普世性的词汇(2~6节),然后从较为个人的层面(7~8节)来呈现出神的属性与能力。
神的属性(一2~3节a)
һ2.
与以色列有关系的、盟约的神"耶和华"(JB;参:出六2~4),在此被描述为具有忌邪的特征,因为神在祂的圣洁里绝不容许有敌对者(出二十5;书二十四19;亚八2)。这是约的术语,说明神和祂百姓建立关系时,双方其他所有的关系都必须排除掉(出六7;参:何一9,二23)15。祂既是公义的神,就对任何不义(申三十二35;参:罗十二19)施行报复(NIV、RSV),神对罪(无论是祂百姓的罪或其他人的罪)的任何审判,都不是立基在任性或不可控制的忿怒之上,而是立基在神不变的圣洁属性上。神对一个行动──无论好坏──必有适当的反应,绝不太少,也不太多。尼尼微正是显出神这种圣洁特性的例子,在同一节中一连三次重复提及神施报的行动,就强调了这一点。在结构上,神的忌邪与祂的忿怒是平行的16,这忿怒是圣洁的神对罪──异教徒的罪或以色列人的罪(罗一18)──的反应。神施报的对象是祂的敌人,祂向他们怀(怒)(虽然希伯来文没有括号内的受词;参:利十九18;耶三5、12)。这动词是指"护卫"或"保守",暗示神保留祂的怒气到合适的时机(见3a节),或神持续生气。另一个可能是根本不需要加上直接受词,而将此动词解释为"怀怒",像它在亚喀得文一样(参:摩一11;耶三5)17,神对那些敌人"怀怒"。
一3节a.
神的"恒久忍耐"(long-suffering,中译"不轻易"。出三十四6~7;民十四18;参:箴十四17相对的希伯来文词组)并没有否定前一节的说法,反倒显出祂等候某种公义的耐性;既然祂不以有罪的为无罪,祂的等候就不是没有穷尽的。忍耐与"大能"(RSV)连在一起,显出神那两面互补的特性,这在旧约圣经中也有平行的例子(民十四17~18;尼九17)。
16 这结构在形式上是 ABB1A1的交错句或倒转平行句,即:
A 神是忌邪的,
B 耶和华是施报者。
B1 耶和华是施报者,
A1 (神是)忿怒的。
神的能力(一3节b ~6节)
一3节b ~5节.
在受造的次序中,神的能力是借着祂与这大能的彰显──旋风和暴风──(参:诗八十三15;赛二十九6)间密切的关联而显明的。神以旋风和暴风开路(和合本作"祂乘旋风和暴风而来"),用祂的脚激起云彩,就像以色列人在行路时激起尘土一般。祂的能力也借着祂能使创造逆转而显明出来,就如:使河海干涸(参:赛四十二15,五十2;耶五十一36;启二十一1)、使著名的肥沃之地(外约但的巴珊、北以色列的迦密和利巴嫩;参:赛三十三9)衰残(赛十六8,二十四4,三十三9;珥一10、12)。地球本身的根基则因神大能的临在而震动(诗四十六3;耶四24)和消化(诗四十六6;摩九5;参:摩九13,"流"带有积极的含义);结果是大地和其上一切受造之物都"荒废"18(RSV;和合本作"突起"),显明神建造与毁坏之完整并宇宙性的能力。正如神从混沌中创造(创一2),照样,祂能毁坏祂的创造而使之归回混沌。
һ6.
神的忿怒可用四个希伯来文同义词来表达:义愤(和合本译作"发愤恨";参:赛十5;耶十10)、发烈怒(由两个希伯来文组成,每个字都分别用来指忿怒,出十五7;结七12与出三十二12;尼九17)与忿怒(2节;诗五十九13;赛六十三5),以致没有人能在祂的忿怒之前站立(AV,和合本译作"站立得住"),甚至连生性残暴之人也不能(参:耶四26;玛三2)。强调语气不仅借着同义词的堆砌来表达,也借着使用修辞疑问句(谁……呢?谁……呢?)来强化此一宣告:"没有人能在神的忿怒之前站立得住"(参见下面的增注)。
18 这译法是由当代几位注释家从一较不重要之版本修正而得,有叙利亚译本及拉丁通俗(或译武加大)译本支持;此一修正包括:用 s 取代 s,稍微移动一个小点,用"荒废"(watisa~;参:赛六11,十七12~13)取代了较难解释的译法"兴起"(watissa~;AV 作"焚烧")。
2、 使尼尼微全然毁灭
【鸿1:7-10节】
1:7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
1:8但他必以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又驱逐仇敌进入黑暗。
1:9尼尼微人哪,设何谋攻击耶和华呢?他必将你们灭绝净尽。灾难不再兴起。
1:10你们像丛杂的荆棘,像喝醉了的人,又如枯干的碎秸全然烧灭。
【分段标题】
(1) 洪水淹没尼尼微
(2) 将尼尼微灭绝净尽
(3) 使他们进入黑暗
(4) 却作投靠他人的保障
【分节详解】
亚述人想千方百计的摧毁耶路撒冷犹大国,但神必不让他们的计谋得逞,神要用涨溢的洪水,淹没尼尼微大城,又要把他们灭绝净尽,使他们进入黑暗。
神却因自己的良善,怜悯在患难中投靠他的人,神认识他们并作他们的保障。
1:9
设 何 谋 攻 击 耶 和 华 呢:亚 述 人 千 方 百 计 想 要 摧 毁 耶 路 撒 冷 和 犹 大 国, 但 神 绝 不 会 让 他 们 的 阴 谋 得 逞。
熊熊烈火,滔滔洪水,是为敌对神的人准备的;我嘛,我要作投靠他的人……
1:6-8 拒绝相信神的人,神的惩罚就如熊熊烈火,无法抵受;但对爱神的人而言,神就如避难所,他的供应必不缺乏;至于与神为敌的人,神就如涨溢的洪水把他们淹没、冲去。与神的关系如何,乃是出于我们自己的选择。你要选哪一种呢?
体现神的属性与能力
(一7~8)
与神忿怒中的能力并列的是:读者再一次面对神的忍耐与恩典(参2节)。耶和华仁慈的属性,显示给那些在"压迫"(患难)中寻求祂作保障胜过倚靠自己谋略之人(参:撒下二十二31、33;诗三十七39~40;对比申三十二37;赛三十1~3)20。相反的,神的仇敌必要经历黑暗21与洪水,将"它的地方"(和合本译作"尼尼微",NIV 也是如此,因为这很明显是指着尼尼微说的,参1节)22,带到尽头。
20 有人用第8节头两个希伯来文来结束第7节:"那些在涨溢的洪水中投靠祂的人"(Cathcart, p. 31; Rudolph, p. 152),但第8节开头的连接词"但",使这种提议在语法上不成立。
21 在句法上,主词有两个可能:或者是神,以"黑暗"作地点或方向的直接受格(G-K 118, d-g;参 Cathcart, p. 31),或者以"黑暗"为文法上的主词(LXX, Vulg., Syr.)。
22 有些注释家认为一章1节的尼尼微是后人所加上,这样看却使第8节的代名词(即"使它结束",和合本与 NIV 皆作"尼尼微")没有了前置词;他们任意将 mqomah 修改为 bqamaw,提议"祂的仇敌"作动词的受词,参:诗五十九1;见 LXX; BHS; Cathcart. D. T. Tsumura, 'Janus Parallelism in Nah 1:8', JBL 102 (1983) pp. 109~111指出:从现存子音抄本的读法,mqawma 可以不更动子音而得出"背叛"的意义。他提议:既然上面这个字中的m和b("在……里面")两个子音都是唇音,相近的发音即足够使一个字同时表达两个可能的意义,与第8a 节相连构成综合平行句,即为"它的地方",与第8c 节的"仇敌"构成同义平行句则为"在背叛中"。在某些例子,希伯来文的"地方"意味着"神仇敌的地方",带有对立或压迫之意(参:诗三十七10),也证实了这一点。
神人格化的忿怒
(一9~11)
一9. 文风现在变了。作者直接称亚述为"你们"(见 RSV,希伯来文动词是第二人称复数)。无论亚述"设下甚么计谋"(RSV;参:但十一24;何七15)攻击耶和华,神必要将之灭绝净尽(见8节)。这结局是如此彻底,以致亚述不再受搅扰,也不再造成别人的搅扰,因为它不再存在了。
һ10.
原文与句法上的困难,使本节成为旧约中最难解释的经文之一。本节为9节所记亚述的毁灭提供了细节,也为那节中神干预的宣告提供了根基或基础23,这从"因为"(中文未译)所要陈述之事可以看出。这语助词通常可以理解为强调本节中之光景必然会发生,因而译作"诚然"24,虽然这个罕见的用法似乎较不可能。神刑罚之程度被描绘为:亚述受罚要"到一个地步"25,即像荆棘缠绕在一起(中译"丛杂";参:创二十二13;赛九18);荆棘是极易被火烧毁的(传七6;参:士九15;赛九18,十17等,"荆棘"一词用了不同的希伯来文)。亚述无法使自己逃脱神烈怒的审判,必要被毁坏或烧毁(出三2)"净尽"26,就像火将枯干的碎稓全然烧毁一样。枯干的碎稓素以易燃(出十五7;赛五24;俄18)及无用(伯十三25)著称,就像荆棘(士九15)一样。在此用另一个暗喻来强调面对神忿怒时的无能为力,就是将他们比作"喝醉了的人"(参:箴二十三20)27。这种酩酊大醉的光景可能导因于亚述喝尽了神忿怒的杯(参:耶二十五27,五十一57)。火与醉酒这两个暗喻混合使用,原文的句法使这个对比真正的性质模糊不清,导致了不同译法之间的变异28,但神刑罚的必然性,却清楚地在此描绘出来。
3、 剪除尼尼微
【鸿1:11节】
1:11有一人从你那里出来,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
【分段标题】
(1) 虽势力充足,也被剪除
(2) 虽人数繁多,也被剪除
【分节详解】
尼尼微人用恶计攻击神子民,就是攻击耶和华,神借先知预言他们虽人数多,势力大,但也要被神剪除
这图谋邪恶的人是──
1:11 那一个"图谋邪恶,设恶计攻击耶和华"的可能是:(1)亚述巴尼帕(公元前669-627年),在那鸿在世期间作亚述的王,也是他把亚述的国势推至顶峰。(2)西拿基立(公元前705-681年),曾公然敌挡神(参王下18:13-15),也是悖逆神之人的缩影。(3)并不指某一个特定的王,乃是指整个邪恶的亚述帝国。经文重点乃在指出尼尼微被毁是因悖逆神。
һ11.
亚述被指控为:有一人出来、设恶计攻击耶和华(见9节),这或者广泛地指所有亚述君王,或者特别指主前七○一年入侵犹大的西拿基立(王下十八13~十九36)。这个人也图谋邪恶,或者把第二个字读作人名,如有人所提议的作彼列,就是一个鬼魔,甚至是撒但本身(参15节;林后六15;11Q Melch;1QS1:18、24与各处)。亚述受毁灭的特殊原因,与神严厉的属性(2~6节)并行的是:恶人攻击神和祂的百姓,而不是以色列民族狂热的民族主义。
4、 搭救犹大
【鸿1:12-13节】
1:12耶和华如此说,尼尼微虽然势力充足,人数繁多,也被剪除,归于无有。犹大阿,我虽然使你受苦,却不再使你受苦。
1:13现在我必从你颈项上折断他的轭,扭开他的绳索。
【分段标题】
(1) 虽受苦,却不再受苦
(2) 折断轭,脱离捆锁
【分节详解】
神报应仇敌,却怜悯搭救犹大人,犹大人虽受苦,神却使他们不再受苦,并且神要折断敌人在他们颈项上的轭,使他们脱离苦难。
(一12~13)
给犹大的头一篇信息,乃是盼望的信息;她的仇敌将被打败,她将要得着释放。准确的读法是难以理解的29,但所表达的理念是:亚述无论在势力或人数如何,都不能战胜。他们沉重的暴政(轭,参:耶二十八10~14;结三十18;绳索,参:耶二20,三十8)将被挪开,亚述将成过去。从犹大的观点来看,她将从早期的受压中得释放。
29 七十士译本对12节的子音,因经文的分法不同,而遗漏了四个字母,故译作"一个管理众水之人",而非"虽然他们又强又多"(RSV;参 Syr., BHS)。
神是释放者(12-13节)
在这本书的开始几节(2-11节),包含了先知对施报应的 神的描写,现在那鸿宣告 神自己对犹大人民所讲的话。这个信息由许多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彼此相关联。(甲)尽管犹大的敌人似乎是所向披靡的,亚述必将最终被打败,并从人类的历史舞台上消失。(乙)虽然过去 神曾使用亚述,作为祂审判选民的工具,那种忧伤不久就将结束。(丙) 神毁灭亚述将要同时释放犹大。那鸿向他的同胞宣布的信息,是一篇古老的信息,可追溯到希伯来人在埃及当奴隶的时代: 神将要从人的枷锁中释放祂的选民。但是虽然这个信息是古老的,曾被无数的先知在过去数百年中宣告过,那鸿仍向他自己的世代和他自己的人民宣告。在每一时代,当 神的百姓再次回到被捆绑当奴隶的经历时,释放的信息必须也再次被宣告。
因此那鸿坚定地秉承了圣经信仰其中一个伟大的传统。他宣告从 神而来的释放之言。 神永不会停止憎恨残忍、压迫,和人类捆绑同类的锁链。虽然 神曾经一段时间对被压迫的哀哭保持沉默,但最终祂的先知会站出来,并再次宣告释放即将来临,而压迫者必须回答他们所犯的罪恶。可悲的是,包含希望的释放信息,必须从这代到另一代一再地重复。今天甚至比那鸿的时代更需要宣告 神释放的信息,因为仍有许多的受压迫者存在于世界上。
5、 耶和华出令
【鸿1:14节】
1:14耶和华已经出令,指着尼尼微说,你名下的人必不留后。我必从你神的庙中,除灭雕刻的偶像,和铸造的偶像。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
【分段标题】
(1) 尼尼微人必不留后
(2) 除灭偶像
(3) 使他归于坟墓
【分节详解】
神在发命令,指着罪恶之城说,他们不得留后人在世上,而要全然灭绝归于坟墓,并且除灭一切偶像之物
亚述:家系的结束(一14)
在耶和华的命令中,亚述将要达到尽头,因为没有后裔30(参:撒上二十四21;赛十四20~22),并且将被埋葬,如同一件受轻蔑、毫无价值的东西所受的处置一样(参:创十六4~6)。亚述怎样亵渎所征服的殿宇(王下十八33~35,参二十五9;代下三十六7;拉一7),他们的庙宇和偶像也必照样被除灭。
神是审判官(14节)
十四节再一次述说 神直接对亚述首都尼尼微讲的话;这些话好像死刑的宣判。尼尼微的名字将不再继续下去;她的神,她的能力和权势的记号,必不再被敬拜,因为那座伟大的庙宇将被毁灭。'我必因你鄙陋使你归于坟墓':那位赐人类生命者,宣布城市的死亡,在那城市里强暴曾灭绝怜悯,邪恶曾战胜善良。 神的讲话究竟为谁敲起丧钟,这点是毋容置疑的;因预言一开始(一1)指出尼尼微。她必须死亡!
在先知开始的话里, 神两种互相补足的面貌就这样并列出来。 神恩眷一面反映出释放者的同情心;另一方面, 神对压迫者表现强烈的憎恨,他们使 神必须不断介入人类生活,释放他们。那鸿所持的是一种强韧的神学,绝不是向脆弱者和畏缩者而说的。我们乐于肯定 神是释放者,但却不太愿意肯定释放也涉及审判。而那审判则表现 神因公义而生的愤怒,针对那些以为他们的残忍可以不受惩罚的恶人。
6、 报平安的信息
【鸿1:15节】
1:15看哪,有报好信传平安之人的脚登山,说,犹大阿,可以守你的节期,还你所许的愿吧。因为那恶人不再从你中间经过。他已灭绝净尽了。
【分段标题】
(1) 犹大守节期
(2) 敌人不再经过
【分节详解】
犹大得到一个平安的好信息,亚述人被彻底灭尽了,他们可以好好的守节期,并没有敌人再来扰乱。
同样 新约也有一个更好的信息,就是主耶稣把他的儿女从罪中解救出来,可以坦然无惧的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得神的恩典。
1:15
好 信:这 一 段 与 以 赛 亚 书 52:7 节 (参 此 节 注 释) 遥 相 呼 应。
1.犹 大 国 得 到 一 个 好 消 息, 亚 述 人 将 被 彻 底 消 灭, 不 会 再 攻 击 他 们 的 城 市。
2.同 样, 新 约 时 代 的 传 道 人 也 带 来 了 好 消 息, 即 借 着 对 主 耶 稣 基 督 的 信 心, 我 们 便 能 从 罪 的 捆 绑 和 撒 但 的 权 势 中 得 释 放 (罗10:15)。 到 将 来 所 定 的 日 子, 所 有 的 疾 病、 痛 苦、以 及 这 个 不 敬 虔 的 世 界 和 撒 但 自 己 都 将 被 彻 底 除 灭 (参启19~21 章)。
犹大人因罪受罚,也因神的信实蒙拯救──
1:12-15 有好信息临到被亚述欺压的犹大:那攻击和折腾犹大的将会遭受毁灭,而且永不复兴。果不其然,尼尼微被完全摧毁了。直至1845年,其遗址才被发掘出来。
犹大:好消息(一15)31
此处与以赛亚书五十二7的弥赛亚信息十分相似(参:赛四十9),犹大专心倾听平安与幸福的消息,是由一个"使者"(希腊文,中译作"报好信息的")所传扬的,这使者带来了受欢迎的消息。这消息起因自她的压迫者(指明为"彼列"或恶人,参11节)的败落,亚述将要被"剪除"(中译"灭绝")净尽,不再成为威胁。犹大现在可以节期的形式尽她在宗教上的义务,这些节期是他们所受的命令(参:民二十八~二十九),也是他们所许的神圣誓愿(参:民三十;申二十三21~23)。
神是平安的希望(15节)。这一段的结尾令人想起以赛亚(四十9)。一位使者将要来到犹大报好消息:战争之后随着必有和平,因为他们的宿敌不久要被打败。他们可再次庆祝犹太信仰上的节期和节日,因为那些中止了他们庆典的外邦国家,将不再是犹大的统治者。这样,虽然那鸿讲论尼尼微的失败是在事情未发生之前,他的信心已超出他那个时代的实况。一位报好消息的差使,不久有一天必定要来,而他的信息必将是平安。
尽管这篇神谕的内容是灰暗和可怕的,那鸿在此期待着福音。他深情地对那些长久处于专制压迫下的人民讲话;虽然他们在绝望中,他叫他们扬起头来,并且仰望那位带来自由、新生命和重新表扬信心的消息者。同样地,福音的好消息也向那些被压迫和在绝望中的人传讲。这是一个平安的信息,免除外来的压迫而得的平安,就是与 神──生命的赐与者──同在一起的新平安
【那鸿书】第二章:
二、 刑罚尼尼微 鸿2:1-13节
1、 尼尼微被攻击
【鸿2:1-2节】
2:1尼尼微阿,那打碎邦国的上来攻击你。你要看守保障,谨防道路,使腰强壮,大大勉力。
2:2耶和华复兴雅各的荣华,好像以色列的荣华一样。因为使地空虚的,已经使雅各和以色列空虚,将他们的葡萄枝毁坏了。
【分段标题】
(1) 打碎邦国的攻击
(2) 雅各家却复兴
【分节详解】
神借玛代人攻打尼尼微,也就是那打碎邦国的起来攻击罪恶之城,就在主前612年,先知语带讽刺要好战的亚述做好准备,就是看守保障,使腰强壮,做好被攻击的准备,另一面却是神要复兴犹大的时刻,使过去已毁之城成为荣华之城。
2:1
1~13 那 打 碎 邦 国 的:本 章 对 主 前612 年 巴 比 伦 联 军 攻 打 并 摧 毁 尼 尼 微 一 事 做 了 详 细 的 预 言。
第2章所说的预言结果如何?
2章 这章经文的预言在公元前612年应验了,那时候,巴比伦及米甸的联军攻陷了这个看来坚固的尼尼微。
"雅各和以色列",不是同一个人吗,怎么──
2:2 亚述已经夺取甚至捣毁北国以色列,并在公元前722年将其子民掳走(参王下17:3-6;18:9-11);如今亚述又攻击南国(在此作"雅各"),并强迫他们进贡。
亚述:预备作战
(二1)
亚述长久以来都是侵略别人的,现在却要面临被"那打碎邦国的"32攻击,这是指玛代与巴比伦联军说的(见导论,17页)。亚述讽刺地被呼召看守堡垒、谨防道路,以预备自己作战(三14;耶四十六3~6)。然而,无论她如何预备,都无法抵挡猛烈的攻击,因为攻击她的刀是神。预备作战的这个题旨,结束了对亚述的判决,将本段与下面生动的争战景象连在一起(二3~10);这题旨将在下一段中再次论及,得到发挥。
32 这个句子的主词可以解作"打散者"或"驱散军队者"(参:撒下二十二15;诗十八14;赛二十四1)或"使……粉碎者"(参 RSV;耶五十一20),全看人将这字读作 mepits(MT)或 mepets。
犹大:从荒凉中复兴
(二2)
耶和华复兴犹大(MT 作"雅各")的荣华33,这希望是与复兴北方的以色列并行的。神的所有百姓需要重建,因为他们已经完全被亚述和巴比伦"掳掠"了(参:赛二十四1、3)。因此,甚至在北国已经败亡之后,国家仍需要一次完全的复兴(参:结三十七15~23;亚十6~12),虽然这样的复兴尚未以复原、联合国家的形态出现。新约解释阿摩司书九11~12中一段类似的经文时(徒十五13~19),将外邦人包括在神的百姓中,作为该段经文的应验;所以教会身为再结合的以色列国(参:雅一1),也是本节经文的实现。
33 有人以"葡萄树"代替"荣华"(参本节稍后的"葡萄枝"),但并没有经文的支持,而且在常用重复语句的希伯来诗歌体中也没有必要。
2、 敌军的威武
【鸿2:3-5节】
2:3他勇士的盾牌是红的,精兵都穿朱红衣服。在他预备争战的日子,战车上的钢铁闪烁如火,柏木把的枪也抡起来了。
2:4车辆在街上(或作城外)急行,在宽阔处奔来奔去,形状如火把,飞跑如闪电。
2:5尼尼微王招聚他的贵胄。他们步行绊跌。速上城墙,预备挡牌。
【分段标题】
(1) 勇士精兵(敌军)
(2) 急行飞跑(亚述准备迎战)
(3) 招聚贵胄(精锐部队出发)
【分节详解】
神要刑罚,是借玛代强国作工具来攻击打败尼尼微,玛代人好像勇士如精兵,玛代人特别威武要攻击尼尼微,尼尼微准备迎敌,他们急速而行,飞跑如闪电,是遇强敌而惧怕战兢
2:3
他 勇 士 的 盾 牌:攻 打 者 的 阵 容 (1 节) 使 人 惧 怕。
2:5
尼 尼 微 王 招 聚 他 的 贵 胄:尼 尼 微 王 即 亚 述 王, 他 召 集 军 兵 抵 抗 来 犯 之 敌。
攻击(二3~5)
二3~4.
争战的主题是取自第1节,至此却增加了细节。彩色的制服与闪烁的兵器构成了一幅生动的图画,而隆隆的车轮声与飞奔的战车更使它跃然纸上,有些译本将车上的钢铁(3节)译作"火把"(AV、RSV;参4节),这是将两个希伯来文字母交换位置而成的;然而经文的证据却证明现在的读法更可信。沦起的柏木(AV 作"枞树")可能是指用这种木头作成的叉矛或其他武器(NIV 亦然),而不是指这树木本身(如 AV)。
二5.
首领所招聚的士兵,因着要快速爬上城墙而绊跌;他们在城墙那里预备了挡牌("弹盾",RSV),这是一种轻便可携式的遮盖物,用以保护攻城之人免于受围攻之城墙上抛下的物品伤害。有些解经家认为这是指保护的力量(如 AV);但根据文法,这应是指着招聚之人说的(NIV 作"他招聚"),其前置词是第1节中的"那打碎邦国的"34。
34 RSV 跟随七十士译本,更改了本节经文第一个动词的元音,将它读作复数的被动式,也就是:"军兵被招聚"。
3、 命定尼尼微败亡
【鸿2:6-8节】
2:6河闸开放,宫殿冲没。
2:7王后蒙羞,被人掳去,宫女捶胸,哀鸣如鸽。此乃命定之事。
2:8尼尼微自古以来充满人民。如同聚水的池子,现在居民却都逃跑。虽有人呼喊说,站住,站住,却无人回顾。
【分段标题】
(1) 宫殿冲没
(2) 城中蒙羞
(3) 居民逃跑
【分节详解】
尼尼微人在河道上没水闸,控制水源防卫京城,敌人攻占此水闸,放水冲没城墙,王后蒙羞指亚述京城尼尼微城中大大蒙羞,他们本身人数众多如聚水的池子,但因作恶犯罪,以至于刑罚来到,居民也都逃跑,虽有人在喊叫说站住,站住,国民却都战兢不敢回头,罪恶之果。
警戒我们不可犯罪,与神为友。
2:6
河 闸 开 放:这 些 河 闸 显 然 是 用 于 控 制 科 泽 河 (Khoser) 水 的 泄 洪 闸 或 水 坝, 而 科 泽 河 穿 过 尼 尼 微 城。 这 些 河 闸 有 可 能 已 经 被 关 闭, 积 蓄 了 大 量 的 水, 放 水 则 可 冲 毁 城 墙。
2:8
如 同 聚 水 的 池 子:许 多 评 注 者 认 为, 这 里 将 出 逃 的 人 流 比 做 倾 泻 的 池 水, 极 其 生 动 传 神。
河闸开放"是真有其事,还是……
2:6 经文提到河闸开放,可用作形容敌人蜂拥而进,彷佛洪水决堤(1:8),或真指一次洪水泛滥。有学者指出,考古发掘出的那河闸乃是用来堵截河水的。所以,假若有大量河水积聚,河闸又被打开的话,河水便会泛滥,淹没尼尼微。
(二6.)
河闸这字较难确认,可能是运河或水道系统的一部分,导引水经过城巿。有人认为城的败落是因洪水导致宫殿"溶化"(和合本译作"冲没")35,这是诸多原因之一。然而,这种说法并没有经外文献支持,因为巴比伦编年史关于尼尼微覆败的记载是残缺不全的36。"溶化"这动词也用来暗喻"消化"(如:赛十四31;结二十一15;亦参 RSV)。
二7.
这是神所"立"的(创二十八12;参 NIV 的命定)37,是神所决定的,要使尼尼微被人掳去,要忍受亚述先前加在其征服地,包括以色列在内的同样命运(参:王下十七)。亚述的覆亡,借着"宫女"的搥胸和哀鸣而更加强调,显出了她们的痛苦。
二8
尼尼微自古以来充满人民 自古以来是"从她的日子以来",也许可以说"自从尼尼微建国以来。充满人民边上有"……",表示原文无此四字,不过从下面如同聚水的池子,想必是形容有许多人民了。这是一句十分难译的句子,因为原文不明。
如同聚水的池子 和合本的了解是正像池子中都是水,尼尼微也充满了人民。但是也可以解释作尼尼微自古以来代代相传,正像池水一般水平如镜,也有解释作预言尼尼微将因河水泛滥而遭淹没。我们依照和合本解释作人民的众多。
现在居民却都逃跑 居民应是"他们",因为前面已加上充满人民,"他们"当然可翻成居民。如果"他们"是"水"的话,那么也可以说:"流水一去不回头"。
虽有人呼喊说 和合本六个字边上都有"…"记号,但是诗体中,这些字可以取销。那么肯定地把每一个字都写出来反而不像诗了。
站住!站住! 叫水站住,叫逃跑的居民站住,这要看你怎样解释了。和合本是叫居民站住。
却无人回顾 回顾是有人叫站住时很自然的反应,然而尼尼微居民是在逃跑,跑得越快越好,谁也阻止不了他们。
4、 尼尼微荒凉
【鸿2:9-10节】
2:9你们抢掠金银吧。因为所积蓄的无穷,华美的宝器无数。
2:10尼尼微现在空虚荒凉,人心消化,双膝相碰,腰都疼痛,脸都变色。
【分段标题】
(1) 人心消化
(2) 双膝相碰
(3) 腰都疼痛
(4) 脸都变色
【分节详解】
神命定罪恶大城要败亡荒凉,他们的人心都消化没有力量,双膝相碰,是因惧怕,腰都疼痛是不打自败,脸都变色,是失败凄凉的境况,而敌人却在忙于抢夺财物、掳去了大批的财物。
二8~9.
现在以尼尼微作为描述整个景象的主词。它的军队在此暗喻为灌溉用(传二6)的、聚水的池子,但这池子的水38却都流走,表现出它无用的光景。亚述大军的溃败,甚至无法以"站住"的呼喊来遏止。所有人都逃跑了,无人回顾。结果亚述的仇敌现在可以抢掠并掳去那一度骄傲的城巿。她自己过去曾抢掠别人,所以财富无穷。
二10.
受击打后的尼尼微显得极为可怕,在此以恐惧时的生理表现生动地描绘出来。更用了三个希伯来文来强调它的"荒凉"与"消化"39。
(二9)
你们抢劫金银罢 抢劫是命令式,尤其指夺获战利品,原文是抢劫金,抢劫银。叫侵略者去抢劫。
因为所积蓄的无穷 因为尼尼微的"宝藏"没有止境,所以尽管去抢劫金银。
华美的宝器无数 无数是"丰富","那里有丰富的宝贝"。
二10
尼尼微现在空虚荒凉 尼尼微现在都是和合本填上去的,但它们也的确需要,第一个字是空虚,指尼尼微已被抢劫一空,第二个字和第一个字是相同的字,不过程度较严重,是"荒芜"的意思。当时的诗是读的,原先是先知的证道词,一定有很好的效果。第三个字是被蹂躏后的城市的一片"荒废"的现象。原文中的每一字的字尾都是同音,十分美。我们姑且译成:"荒凉、荒芜、荒废。"
人心消化 人心害怕,吓昏了。
双膝相碰 中文的双膝可以说妙极了,因为希伯来文及中文都有双数,而其他文字都只有"多"数。双膝占了文字之光,翻得太好了。相碰似为动词,实际上是名词,或名词当作形容词,解释作"蹒跚"。敌人来了,吓得路也走不动了。
腰都疼痛 腰同样是"双"数,也许可以译成"两腰",这里腰是力量储藏所,例如打架时先束紧腰带。这里的腰是疼痛的极处。疼痛描写最大的痛若,几乎像产妇生产一般的疼痛。
脸都变色 变色也许是无可奈何中最好的译法,因为这句话应译为"红色都到了脸上来了。"这是难为情的表示,所以有人解释为相反的,"红色都从脸上褪掉了。"后者就成为,"脸变土灰色",或"脸无人色",那是惊慌失措以后,毫无血色了。
5、 强盛变荒凉
【鸿2:11-12节】
2:11狮子的洞和少壮狮子喂养之处在哪里呢?公狮母狮小狮游行,无人惊吓之地在哪里呢?
2:12公狮为小狮撕碎许多食物,为母狮掐死活物,把撕碎的,掐死的充满它的洞穴。
【分段标题】
(1) 如少壮狮子强盛
(2) 无人惊吓之强盛
(3) 掐死活物之强盛
(4) 充满洞穴之强盛
【分节详解】
昔日繁华大城,如今一片死寂,昔日如狮子凶残横暴,如今归于无有,昔日抢夺财物收藏,如今财物被人抢去,都因罪的缘故,凶残而不悔改,悖逆而不转身,自招祸患。
我们当回转归正,时刻与神同行
2:11
11~12 狮 子 的 洞:亚 述 人 曾 无 情 地 对 其 它 国 家 进 行 掠 夺, 像 狮 子 撕 碎 猎 物。 他 们 对 别 国 的 人 民 从 未 施 以 同 情 和 怜 悯; 现 在 他 们 自 己 却 要 遭 受 劫 掠 和 杀 戮 了 (10 节)。 耶 稣 曾 明 确 地 表 明 了 这 一 原 则:" 凡 动 刀 的,必 死 在 刀 下 " (太 26:52;比 较 启13:10)。
二11~12.
在此以一修辞疑问句(参一6,三7~8,以及29页"增注:修辞疑问句")来嘲笑狮子,牠们先前曾在无人惊吓的住处昂首阔步地游行,又有餧养之处40。那骄傲的狮子在此杀了掠物,为自己预备了充足的维生食物。
二11
狮子的洞和少壮狮子餧养之处在哪里呢 第11节中忽然有狮子出现并不偶然,因为在亚述的许多遗留下来的雕刻中都有狮子。狮子二字倒不见得描写亚述人的残暴凶猛,而是亚述人自己感到在他们的世界中可以称霸,好像百兽之王。狮子的洞是牠们的家。这一句问句是修辞学的技巧,不一定要真正回答洞在哪里,而是表示亚述人已经家破人亡,没有居所。少壮狮子的出现是希伯来诗体的对仗句子,也就是描写大大小小所有的亚述人。餧养之处是很难解释的句子,它应该解释为"草原"或"牧场",但是少壮狮子不是"牛羊",除非是动物园,没有人把牠们放在牧场上的。许多解经家,甚至译经家都认为这是"穴",在原文中只是两个字母的倒置。但是一改为"穴"后,希伯来文的对仗就非常工整了。不过,也有人认为尼尼微城中的皇室动物园中有狮子和少壮狮子,那里有洞和餧养之处就不显得唐突了。
公狮母狮小狮游行无人惊吓之地在哪里呢 紧接着问第二个不必回答,而是令人深思的问题。公狮、母狮、小狮是连接上文而来。上句说明大小狮子,本句是以性别来分;这些是诗人的技巧和想象力。游行在今日的中文是指一群人在马路上成群结队有目的地步行,这一个动词要表达的仅是"走走","进进出出",或"到处行走"的意思。无人惊吓是人看见了公狮母狮小狮……惊吓,还是公狮母狮小狮看见了人……惊吓。依照常识判断公狮母狮不会见了人惊吓,而小狮见了人是会惊吓的。现在的动物园常有人把小狮子拿出来跟人一起摄影,而小狮子倒是真的怕人的。因此,这句句子的重组是公狮母狮游行,小狮无人惊吓之地在哪里呢?这一句仍是描写以往亚述人肆无忌惮,"而今安在哉?"
二12
公狮为小狮撕碎许多食物 许多食物是"足够的小块",这里"足够"可以解释成小狮所需要,因此,就是食物了。公狮为小狮显然是指亚述王每次出征的时候,掳获了许多战利品,回来以后赏给臣仆和有功人士。
为母狮掐死活物 活物是和合本译者加上去的,但是所掐死的一定是活物(猎物)。这一句也是和上一句对称。
把撕碎的、掐死的充满他的洞穴 撕碎的、掐死的是照应前面的句子,事实也是如此。原文的翻译是"洞里充满着猎物"。这句话形容在以往尼尼微南征北讨夺获了许多战利品。
6、 神与他为敌
【鸿2:13节】
2:13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必将你的车辆焚烧成烟,刀剑也必吞灭你的少壮狮子。我必从地上除灭你所撕碎的,你使者的声音必不再听见。
【分段标题】
(1) 将你焚烧
(2) 刀剑吞灭
(3) 从地上除灭
【分节详解】
过去使各国战兢亚述使者的声音,现今消而无踪,亚述真正被毁的力量,是耶和华神的作为,而非外来的军队与大水,是神与尼尼微城为敌,神不容罪的存在,而要彻底焚烧,吞灭罪恶的痕迹。
2:13
我 与 你 为 敌:神 亲 自 与 尼 尼 微 为 敌。 尼 尼 微 暴 虐、 残 忍 和 野 蛮 的 罪 恶 行 径 已 无 以 复 加, 全 能 的 神、 宇 宙 的 主 宰 现 今 亲 自 向 他 们 宣 战; 他 们 已 错 过 悔 改 的 时 机, 现 在 将 要 承 受 应 得 的 惩 罚 和 痛 苦 (比 较 启18:6~8)。
公狮、母狮──亚述,把它的洞穴充满──战利品,可怕……
2:12-3:1 亚述财富的主要来源乃是从别国抢夺回来的掳物。他们为了过奢侈的生活,掠夺无辜人的财物,以致贫者愈贫,富者愈富。这种"劫贫济富"的行为,是令神生气的罪恶。因此,作为基督徒,我们必须站稳立场,反对这种恶行。
毁灭来时再悔改,还来得及吗?
2:13 神曾给尼尼微城居民一个悔改的机会,他们也委实因听了约拿的警告而抓住这机会悔改了。但如今他们重蹈覆辙,结果带来毁灭。无论是人、城市还是国家都有一个界限,若是逾越而过,便无回头之路;亚述就是超过了这个界限,因此招来神的毁灭。所以,我们必须警戒人,趁著还有时间便当悔改。
(二13.)
用一个默示来宣告耶和华向尼尼微的敌对态度(参:罗八31鲜明的对比)。这暗喻交织着"少壮的狮子"被吞灭的景象,连牠的掠物也"被剪除"(RSV,中译作"除灭你所撕碎的"),又有前面战车被焚毁的景象(3~10节),军事使者被毁灭时的声音也不再听见。如此,这节经文在结构上将整章链接起来,而带入结论。
二13节
万军之耶和华说 到现在为止,虽然在第一章中不断描写耶和华,仅有一次先知最常用的"公式──耶和华如此说"(一12)另一次在一14有耶和华已经出令。这一次耶和华上加了万军来表示他是统帅,天上、地下一切的军队都在他掌握之中,尤其要对付一度将多兵众、武备充足的尼尼微,用万军之耶和华来对他们说话,更加适当。说有"宣告"的意思。
我与你为敌 在这句话前有唤起注意的惊叹词。我与你为敌是很加重语气的话,尤其在原文中非常短,这种快速的句子更增强了为敌的口气。
必将你的车辆焚烧为烟 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主动地要使焚烧的行动完成,而且有要烧光的意思。车辆这一名词在二3出现是战车,在二4中出现是车辆,其实都是同一个字,它们不是普通车辆,而是战车。二3及4描写尼尼微敌人的车辆,这里是尼尼微的车辆(战车)。焚烧成烟是真正的烧起来,而且还有烟呢!
刀剑也必吞灭你的少壮狮子 吞灭是"吃掉"。焚烧的"火"和刀剑是万军之耶和华选择责罚尼尼微的工具。少壮狮子仍是二11、12的名词,连少壮狮子也"吃光"了,其他就不必说了。
我必从地上除灭你所撕碎的 除灭在一14中曾出现,那里是除灭偶像,是毁灭的意思。如果这里要除灭你所撕碎,而尼尼微所撕碎的都是弱小民族(见二12),万军之耶和华要除灭他们,也就是除灭那些弱小民族,不是与他的神性不合吗?除灭也能解释作"割断关系",这就表示尼尼微再也不能奴役那些以往蹂躏过的弱小民族了。
你使者的声音 你使者是尼尼微派遣出去的大使以及特殊使节团。以往尼尼微是强国,在冲锋陷阵的时候,那些使者的声音很响;在外交折冲的时候,他们的声音很响;在占领对方领土以后,他们的声音更响。
必不再听见 既然那些被侵略者已跟尼尼微断绝来往,而且尼尼微已经自顾不暇,自己都被人打垮了,当然他们使者的声音不能再耀武扬威,早已经逃之夭夭,再也听不见他们们的声音了。我们深信当那鸿在描述这一段话的时候,一定还记得当年那些使者的疯狂,拉伯沙基就曾经讲了许多侮辱耶和华和侮辱希西家王及犹大的话。(参阅王下十八19及以下,十九9以下,赛卅六4及以下)
【那鸿书】 第三章:
三、 因罪受罚 3:1-19节
1、 多有淫行
【鸿3:1-4节】
3:1祸哉,这流人血的城,充满谎诈和强暴。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3:2鞭声响亮,车轮轰轰,马匹踢跳,车辆奔腾,
3:3马兵争先,刀剑发光,枪矛闪烁,被杀的甚多,尸首成了大堆,尸骸无数,人碰着而跌倒。
3:4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惯行邪术,借淫行诱惑列国,用邪术诱惑多族(诱惑原文作卖)。
【分段标题】
(1) 流血的城
(2) 充满诡诈
(3) 抢夺不止
(4) 惯性邪术
(5) 诱惑列国
【分节详解】
尼尼微大城被列为流血的城是残酷大批的杀人流血,他们外表好,但实际却满了淫乱,诡诈,抢夺,诱惑,被罪所缠,不得自拔,此乃必受刑罚。
3:1
这 流 人 血 的 城:尼 尼 微 因 残 杀 过 大 批 他 们 所 征 服 的 民 众 而 被 称 做 " 流 人 血 的 城 "。
3:4
都 因 那 美 貌 的 妓 女 多 有 淫 行, 惯 行 邪 术:罪 恶 总 是 结 伴 而 行。 亚 述 人 不 但 暴 虐 残 忍, 而 且 道 德 也 极 度 败 坏。
1.从 外 表 看, 尼 尼 微 颇 有 吸 引 人 之 处, 但 实 际 上 里 面 满 了 庙 妓 邪 淫、 道 德 败 坏 及 色 情 活 动, 城 中 也 充 斥 着 巫 术、 魔 法 和 招 魂 术 等 邪 术; 其 民 众 的 生 活 已 被 魔 鬼 和 邪 灵 所 辖 制。
2.以 上 两 种 罪 恶 之 间 的 关 系 是 显 而 易 见 的。 那 些 迷 恋 罪 和 败 坏 的 人 就 已 经 向 邪 灵 敞 开 了 自 己 的 生 命, 也 必 被 邪 灵 辖 制。
美丽的外表常能迷惑人,我有没有一双慧眼……
3:4 尼尼微利用自己的繁华、尊荣和势力引诱列邦,其手段就像妓女一样。她假意与列国建立邦交,让他们疏于防范,把她看为真盟友,但时机一到,便大举抢掠和毁坏。尼尼微外表虽然美丽吸引,内里却充满奸恶谎诈。美丽的面纱背后往往隐藏著引诱和杀机。无论是政府机构、团体或个人,切勿因其外表有吸引力,就被他们引诱而降低个人的道德标准,或作出妥协。
尼尼微的恶行、被围,及沦陷
三1~4
这四节经文包罗万象,有述说尼尼微的恶行,有被围、攻打的景象,也有为何尼尼微沦陷的理由。从表面上看,第三章的内容与第二章相仿。不过原文是诗体,乃以另一种体裁的方式来描述。
三1
祸哉这流人血的城 祸哉之祸声音倒很像原文,英文就是把音译出来的。这里是一个惊叹词有宣告审判的意义。现代中文译本译"惨啦!"这一代的人比较容易明白。这流人血的城是血城,也就是这城的最大特色是血,流人的血。这里以血一个字来描写这城,十分生动。原文只有三个字,非常有力。
充满谎诈和强暴 整个国家都是谎,仍然在说尼尼微,全国都是谎。这大概是指征服弱小国家时候,曾给了他们许多承诺,而最后一个承诺也不能兑现;也可能在出兵时候,政府当局告诉自己百姓出兵的理由就是谎言,哪一个侵略国出兵打仗,不振振有词、有一些说谎的理由?也可能政府应承百姓的利益没有实现。反正上下里外都是谎。和强暴在诗体中该是另一行,充满着强暴,强暴指抢夺来的掳掠物。二12
抢夺的事,总不止息 抢夺的事在二12两次出现,译作撕碎……(的食物)。总不止息指在尼尼微城中都是抢劫来的东西,从来没有一个时候没有掠物。
三2
鞭声响亮 鞭子,这里特别指马鞭。马鞭的声音是骑士挥马鞭的声音。
车轮轰轰 轰轰是车轮震动的声音。"震动"的动词曾在一5中出现。
马匹踢跳 踢跳是马在奔驰。
车辆奔腾 战车跳动。它冲得太快了,使战车在路上颠簸。上面这些都是描写敌人进攻的境况。
三3
马兵争先 争先是一个十分难解的字,原意是"往高处去",所以争先是一个可能的意思;现代中文译本翻为"冲锋";有的翻为马兵穿上盔甲,连马也披上铁甲;有的翻马骑往高处;有的马兵挺直身子;有的因翻马跑得太快,"口吐白沫";有的翻马兵举起发光的刀剑,这是与下一句经文合并处理。本注释作者认为是骑兵带着战马"往上冲"。
刀剑发光 刀剑在中文是两件事,所以用一种已够,发光指刀锋的快利。当然也可指武器的总称。
枪矛闪烁 闪烁在二4译为闪电。这里形容枪头,以闪烁较佳。
被杀的甚多 许多人被"刀剑""枪矛"所杀。
尸首成了大堆 被杀的甚多,造成了大堆尸首。
尸骸无数 尸骸是身体,不过这里所说的是死人的身体,数点不清。
人碰着而跌倒 街道上都是尸首,走路的时候都给他们绊跌。描写城里伤亡惨重。
三4
都因那美貌的妓女多有淫行 都因说出上面遭遇的原因。尼尼微之沦陷跟妓女的淫行有关。美貌可能译为"人见人爱"。即使是"人见人爱"或"倾国倾城"都是短暂的。本节与第一节切切相关,第一节形容尼尼微的残忍,凶暴,欺诈,谎言,本节描写她的光荣仅是短暂的,以淫行来描写这城,表示不论外表是怎样光荣,实际上邪荡、丑恶的。
惯行邪术 应为"行巫术的太太",干脆是"巫婆"。
藉淫行诱惑列国 正好像妓女会使人走入灭亡之道,尼尼微曾出卖她的魅功,使列国信任。尼尼微当年确有种种的诱惑力。
用邪术诱惑多族 邪术是跟着上面的惯行邪术。在当年社会中的确相信妓女有巫术,使男人疯狂着迷,这里是借用过来,说明许多国家都出卖了自己。多族原文是"家",当年许多国家本来就是"家天下",一个"家"就控制了一个国。妓女、淫行、邪术都曾用到"异教"信仰上,但是我们没有看到亚述曾用他们的宗教来压迫属国,所以我们没有用"宗教"来处理这个字。我们在二7的王后也当作领袖的夫人,而没有把她当作异教的女神。
三1~4
尼尼微是一个血城,因为它不断地流人之血,杀戮无辜,以武力征服他国,以谎言来收买人心。尼尼微每征服一个地方就大肆抢掠,把战利品带回国内,以致到处都看到战利品。这里所描述的是尼尼微的残酷、欺诈、谎言,和不可靠。实际上他们是外强中干,所以到邻国来攻打的时候,无从抵抗。敌军进城,只听到阵阵马鞭声音,战车横冲直撞,骑兵到处奔驰,如入无人之境。敌人的刀锋非常锐利,日光照耀得闪闪发光,枪头也十分尖锐,杀得尼尼微人没有招架的能力,满城都堆满了尸首,连走路都会被尸首绊倒。那鸿把尼尼微比作妓女,她用种种方法去勾引万国万邦,她是巫婆,用不正当的手段诱惑世人,大家都被尼尼微迷倒了。
2、 神与你为敌
【鸿3:5-7节】
3:5万军之耶和华说,我与你为敌。我必揭起你的衣襟,蒙在你脸上,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
3:6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辱没你,为众目所观。
3:7凡看见你的,都必逃跑离开你,说,尼尼微荒凉了。有谁为你悲伤呢?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分段标题】
(1) 列国看你赤体
(2) 列邦看你丑陋
(3) 众目看你辱没
(4) 不得安慰的你
【分节详解】
耶和华神说,要与尼尼微为敌,神与罪永不联合,神要让列国人看见尼尼微的羞耻,并且辱没尼尼微,使众目都观看,看见尼尼微荒凉的人,却无人能安慰尼尼微罪恶的大城。
3:5
我 与 你 为 敌:由 于 尼 尼 微 罪 大 恶 极, 神 必 亲 自 揭 露 其 民 众 的 堕 落, 除 灭 他 们。 若 神 定 意 要 毁 灭 一 个 国 家, 世 上 就 没 有 任 何 力 量 能 够 庇 护 它。 无 论 哪 个 社 会, 只 要 其 罪 孽 达 到 一 定 程 度, 神 就 会 除 去 它 所 有 的 保 障, 使 其 民 众 蒙 受 羞 辱; 这 个 社 会 即 告 灭 亡。
尼尼微的惩罚 三5~7
尼尼微遭敌人蹂躏,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耶和华处罚它。 神以尼尼微对付别人的方法来对付尼尼微。
三5
万军之耶和华说 参阅二13。如果第三章开始是另一体裁的诗,那么这句话还是第一次出现。这句话越少应用,就越显得有力。
我与你为敌 参阅二13。
我必揭起你的衣襟 衣襟被揭起,看见的赤体(下半节)并不严重。衣襟是"裙子",裙子被揭起才真正严重。字典和许多译本几乎千篇一律是用"裙子"。
蒙在你脸上 揭起你的"裙子"蒙在你脸上,才是"下体"完全露出来。这是对淫行最好的惩罚。这就是亚述人对待女俘的方法。这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列国看见你的赤体 因为尼尼微曾经看过列国的赤体,现在反过来列国看尼尼微的赤体了。
使列邦观看你的丑陋 丑陋是丑态,仍是指上面的事。当列邦看见尼尼微的卑下和失败的时候,他们已经获得报应了;被侵略国也获得了报偿。
三6
我必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你身上 可憎污秽之物是礼仪上的污秽,这词原来可用在祭偶像之物。对以色列人来讲,礼仪上的污秽比真的不卫生的东西还要可憎。这里可能就是真的垃圾,因为礼仪上可憎污秽之物对亚述人不见得有多大反应。这里仍尼尼微当作妓女,她在当街受人的侮辱,耶和华亲自夹在人群中侮辱尼尼微,这是耶和华的惩罚。这不见得真的耶和华做这件事,但是处罚是真的。
辱没你 这动词原来解释作"做愚蠢或无意义的事",这一个动词的用法在这里是"以无礼的举动相待"。
为众目所观 "我把你让人当作把戏。"
三7
凡看见你的 不一定是特别来访尼尼微的,这时候已经没有人特别来访问尼尼微,或来经商的。凡看见你的大概仅是些过路的人而已。
都必逃跑离开你 逃跑是因为看见尼尼微凄惨的情形,使人触目惊心,不愿意片刻停留在尼尼微,都认为这种倒霉的地方越早离开越好。
有谁为你悲伤呢 这里悲伤似乎还嫌不够,应该是"为死人哀哭"的意思。这当然是一句叹息的问句。
我何处寻得安慰你的人呢 尼尼微人作恶多端没有人同情,死了没有人"哀哭",还活着的人也没有人去安慰。
(三5~7)
在本章中,以万军之统帅的名义来宣告,增强了宣告的份量。侵略的国家固然是尼尼微的仇敌,可是,耶和华却看作是他亲自出马,他亲自要敌对尼尼微。耶和华要揭起尼尼微的裙子,来遮在尼尼微的脸上。尼尼微是妓女的形象还没有取销。这看上去是野蛮的动作,可是尼尼微对人更野蛮。裙子揭起来当然是露了下体,遮住了脸,又是她的羞耻。这是当年很普遍的对付女俘的方法,使列邦列国都笑话他们。耶和华要亲自把污秽的东西扔在那妓女的脸上来污辱她,让别人取笑她,当作把戏,这并不是耶和华真正像那些世人一样地来对付她,最主要是心灵的惩罚。在诗人的笔下描素得十分生动。尼尼微的境况是十分悲惨的,甚至路过的人也不敢多看它一眼,更不要说停留在那里了。他们都逃得远远的,深怕尼尼微的咒诅要临到他们的头上。他们要说:"尼尼微亡国了!"尼尼微是恶贯满盈,没有人为死者哀悼,也没有人去安慰活人。
三5~6.节
在另一个默示形式的对质中,使用了与"二章13节神谕的开头"相同的字眼,驱使人明白神审判之确实。耶和华扭转了亚述的局势。因为她像妓女一样,曾热切地暴露她的赤体,作为交易的一部分,所以她也要在周围列国面前暴露出她的丑态(参:赛四十七3;耶十三22、26;结十六37~39;何二3、9)。他们要将可憎污秽之物抛在娼妓身上,藉以表示他们的憎恶(玛二3;参:王下十27);并要使她成为一场戏景,被经过之人屈辱,与较近代所用之示众台和头手枷(译注:将罪犯的头和两手挟住示众的古刑具)相近。
三7.节
"凡看见的人"(ro~ayik,与6节的"为众目所观",kro~iy 是字技游戏)必因憎嫌而转身离开她。有个人被问到有谁会悲伤,就像这类问句经常有的否定答案──"没有人"(参一6,二11,三8,及29页"增注:修辞疑问句"):没有人悲伤,也没有人安慰。不怜悯人的也必得不着怜悯。
3、 被火焚烧
【鸿3:8-17节】
3:8你岂比挪亚们强呢?挪亚们坐落在众河之间,周围有水。海作她的濠沟(海指尼罗河),又作她的城墙。
3:9古实和埃及是她无穷的力量。弗人和路比族是她的帮手。
3:10但她被迁移,被掳去。她的婴孩在各市口上也被摔死。人为她的尊贵人拈阄,她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
3:11你也必喝醉,必被埋藏。并因仇敌的缘故寻求避难所。
3:12你一切保障,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若一摇撼,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3:13你地上的人民,如同妇女。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3:14你要打水预备受困。要坚固你的保障。踹土和泥,修补砖窑。
3:15在那里,火必烧灭你,刀必杀戮你,吞灭你如同蝻子。任你加增人数多如蝻子,多如蝗虫吧。
3:16你增添商贾,多过天上的星。蝻子吃尽而去。
3:17你的首领,多如蝗虫,你的军长,仿佛成群的蚂蚱,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日头一出便都飞去,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分段标题】
(1) 岂比别邦强吗? 3:8-10
(2) 如果子被摇撼而落3:11:-12节
(3) 你要预备受苦 3;13-14节
(4) 必被杀戮 3:15节
(5) 依靠势力归于无有 3:16-17节
【分节详解】
"挪亚们"指底比斯城,是上埃及的首都,而就在主前663年,被亚述歼灭,尼尼微自认为坚不可灭,最后还被灭绝。
他们如酒醉之人已经没有抗拒之力,没有坚固保障,人打败他们如收取果子那么容易,虽然人多但都如妇女没有战斗力量,他们军长首领虽多,但也无济于事,都四散如飞而去,火必烧灭此城。
3:8
你 岂 比 挪 亚 们 强 呢: 如 果 尼 尼 微 认 为 自 己 坚 不 可 摧, 那 它 应 该 记 得 神 如 何 毁 灭 其 它 一 些 强 大 的 城 邦, 如 埃 及 的 提 比 斯 城 就 是 亚 述 人 在 主 前 663 年 攻 陷 的。
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3:8-10 "挪亚们"是埃及的名城。昔日,埃及也属强国,曾阻挡了亚述势力向南伸展;但在此预言发出前五十一年,挪亚们已被亚述攻陷。犹大也被亚述南北围绕,看来已绝望了。然而,神说发生在挪亚们的种种惨剧,也必重现于尼尼微。
国家的保障在哪里?个人的呢?
3:8-10 世上根本没有任何力量可保护人免受神的审判,或代替神在我们生活中的位置。挪亚们及亚述把他们的信心寄托在和约及军事势力上,但历史证明,这一切并不足以发生效力。所以,切勿单凭个人的经验行事,反而要从历史中汲取教训,把信心建基于神过于一切,蒙保护之路只此一条。
无敌的亚述?──讽刺诗(三8~17)
在此提出另一首都(埃及的挪亚们──英译作"底比斯")的力量不能救自己免于毁灭的先例,以刺痛那已经堕落的亚述首都。与底比斯相比,尼尼微是软弱的。整个景象倒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实际的攻击之前(参二3~10,三2~3),而在准备这个攻击。
坚城底比斯被毁(三8~10)
三8~9. 底比斯(中译挪亚们,希伯来文是 no~ ~amon),虽有天然的河海41屏障,也与衣索匹亚(古实,参:番二12)、弗(创十6)和路比族(代下十二3)有军事联盟,却仍归于无有(见赛十一11,十九~二十;亦见导论,16页)。尼尼微再次被修辞疑问句问到:她是否自认为比底比斯强呢?答案仍然是"不"(参一6,二11,三7)。
三10. 描写底比斯最后结局的词句,令人想起米所波大米人带给别国的灾难:被迁移(王下十七6,十八11,二十四15);被掳去〔代下三十9(参:代下三十6b);赛二十4;耶四十一10;俄11〕;婴孩遭屠杀(何十14,十三16;参:王下八12;诗一三七9;赛十三16);人为他的尊贵人拈
41 底比斯座落在尼罗河运河间,水在底比斯人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通常认为这城巿位于内陆,这里提及海为她屏障的一部分,因为希伯来文 yam 在别处常用在主要河川上,如尼罗河(如:赛十八1~2;结三十二2)和幼发拉底河(耶五十一36)。
亚述的不够格(三11~13)
前面提及尼尼微和底比斯的对比(8~10节),这里更明确的指出尼尼微将遭受类似的命运。
三11. "也"(gam)这个平行语助词描绘了底比斯的命运;这字在第10节用了两次(中文未译),在本节又用了两次。亚述的光景被描写为从神忿怒的杯喝得酩酊大醉而摇晃蹒跚(耶二十五15~17;俄16;哈二16),并因仇敌而退缩、惧怕。
三12. 亚述受创的光景,在此很适切地用了成熟待采之果子的隐喻来描绘,这果子落入了那些摇晃果树之人张开的口中。这可能是响应贪婪之亚述狮子(二12)。
三13. 亚述的强盛受到满眼鄙视。这强盛是基于她的军队42,其力量和残忍仅像妇女,而在两性之中,妇女是较软弱的一方(参:赛十九16;耶五十37,五十一30)。亚述的强盛也建立在虚假的保护上,因为国中的关口(英译"门")是向仇敌敞开的,门闩也都被火烧毁(参:申三5;士十六3)。这些屏障都发挥不了保障的功用,安全已经消逝。
42 希伯来文 am 首先是指一般的"人民"(中文即如此译),但在较限定的层面上,也用来指"军队"(民二十20,二十一23)。
徒然的预备(三14~17)
三14~16. 在此讽刺地命令亚述要储备军需、坚固保障,为围城作准备;但火(参:赛一7;耶四十九27;摩七4)要烧灭她,刀(参:伯一15~17;结三十八21~22)也必杀戮她。全然的毁灭给比拟成蝗虫(见诗七十八46;珥一4),所经之处将一切全都吞尽。此处提及亚述的商贾(结十七4,二十七;启十八11~20),甚至远至小亚细亚的加帕多家43,都有历史记载亚述的商贾多得利润。这里从反面来描绘这些商贾,将其贪欲与短暂比作成群的蝗虫。
三17. 前一节提及蝗虫的特性──疾飞而去──在此也用来描写亚述的首领和军长44,因一些细微的借口即消失不见。亚述依靠的经济(16节)和军事(17节)官僚制度,并不能提供预期的支持,这些官僚反倒在敌人入侵时惊慌逃逸。
尼尼微的攻破和灭亡 三8~17
那鸿告诉读者无论怎样坚强的城市都可能毁灭;尼尼微虽自以为强大,能防御,但是还是不敌而沦亡。
三8
你岂比挪亚们强呢 挪亚们在哪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因为这个名字是古名词。虽然那鸿曾给予地理和历史上的提示,仍然很难确定。也许我们也可以说,正因为那鸿提供了太多的线索,使我们更难找到这个城。"难道你尼尼微比你们的国王曾征服过的挪亚们还要强吗?"现在的学者大多数同意挪亚们是底比斯(Thebes)。挪亚们是两个字凑合的:挪解释"城",埃及人简称"底比斯"为"城"──众城之"城",最大的"城",因为它是首都。亚们是埃及人神明之名,古人常把一个城献给某一神明。除此以外,底比斯比较适合那鸿所给历史中的提示:亚述王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 ── 约主前六六九-六二六)曾在主前六六三年远征到底比斯。
坐落在众河之间 众河的中文可以指任何的几条河,但是这个名词是从埃及借来的,基本上只能指尼罗河,多数指尼罗支河或尼罗河。因此,那鸿给予我们地理上的指示,底比斯跟所有埃及的城市一样在尼罗河的边上,因为埃及的文化,无论政治、经济、运输都集中在这一主流边上。
周围有水 这是显而易见的,既然在众河之间一定周围有水。
海作他的壕沟 壕沟是防御物。海(地中海)离开底比斯有好远一段距离,怎能作他的壕沟?这就是上面所说那鸿给了太多线索困惑。不过从北方打过来的敌人,尤其底比斯是首都的话,地中海当然是第一条防线。另一个解释:尼罗河泛滥的时候就像海一样,大有一片汪洋的感觉,何况诗人笔下稍有夸张也未始不可。
又作他的城墙 原文应是"众水作他的城墙"。"众水"指尼罗河的支流,围在底比斯旁。但是尼罗河到底能不能做他的城墙?据说尼罗河泛滥、涨潮的时候能抵达卡纳克庙(Temple of Karnak)的墙外好几尺呢?以致"众水"作他的城墙的说法不是不可能。从今天的眼光来看,尼罗河并没有国防价值,但这是今天的看法,在古代小小的河流都可当作要塞防守,更何况尼罗河呢?
三9
古实和埃及是他无穷的力量 古实的名字一改再改,现在的名字是"苏丹"。这句子的翻译应该是"古实是他的力量,埃及也是。"底比斯被侵略的时候,正当是"二十五王朝",为古实人所控制,因此,先知说古实是他的力量,当然全埃及也是他的后盾。无穷的力量是"没有止境"的意思:这可能是力量没有止境,所以和合本译无穷的力量,但是"没有止境"也可以描写没有疆界,表示它版图之大。
弗人和路比族是他的帮手 弗人不肯定是哪一族?路比族是利比亚。反正当亚述来攻打的时候,底比斯有埃及本身的力量,南方有古实作后盾,利比亚在西方,更有弗人,一起来作帮手。
三10
但他被迁移 迁移是"流放"的意思。迁移甚至逃难都是主动的,可是流放却是被侵略国赶出去的,中间有着轻重厚薄之分。
被掳去 迁移是俘掳的结果,敌人不准他们留在当地。
他的婴孩在各市口也被摔死 这是多么残忍的事,然而在早期的历史,尤其在闪族人中似乎常见这些事情,连以色列人也做过这样的事。市口是十字路口上。
人为他的尊贵人拈阄 他们拈阄来决定谁可以得到某一个贵族作奴隶。这些被掳的人命运真惨,尤其是国家的贵族,竟这样地被人分配。
他所有的大人,都被链子锁着,大人不一定是对婴孩而言,他们是跟尊贵人作对仗,因此他们是大人物。历史上曾记载亚述巴尼帕得胜以后,把一些附近联盟的小国君主(他们是大人)都锁着牵到尼尼微去。
三11
你也必喝醉 也必喝醉是指底比斯已经喝醉了,这不是指醉后的糊里胡涂,而是喝了 神惩罚的杯。那鸿写底比斯为的是衬托亚述的沦陷情况。
必被埋藏 埋藏不知何解,各人解释不一,原意是"隐藏",但可解作"知觉迷糊",似乎是跟着喝醉而来,可是这里又不是真的喝醉。我们只好解释作"败得昏头昏脑,惶惶如丧家之犬。"
并因仇敌的缘故 仇敌是 神的工具,实际上是 神的惩罚。
寻求避难所 过去他们是侵略者,现在他们是被侵略者了;过去他们是追击者,现在是被追击了;他们要找避难所了。
三12
你一切的保障 保障是防御工事。
必像无花果树上初熟的无花果 这一个比喻告诉我们甚么?这里一定要有一个与一切的保障有相同或相类之点。初熟的无花果也许不像在树上结了比较长时期的果子较为容易采摘,不过正因为是初熟的无花果大家更喜欢去摘。好久没有吃到新鲜的无花果了大家快去采啊,把这比喻应用到尼尼微来,也许是大家等报仇的机会已经久了,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大家都拥上去采了。
若一摇撼 摇动无花果树。这不是形容无花果的长得不好,而是描写想吃无花果的人摇撼得猛烈,于是它抵受不了,只得让无花果掉下来了。
就落在想吃之人的口中 就是那群想吃无花果的人在起哄,是他们在摇树,所以他们就先吃到无花果了。
三13
你地上的人民 人民是原文词的本意,但这名词也可指"武装的义士",下面一句话是如同妇女,应译作"有妇女在你们里面",人民当然有妇女,不必大惊小怪,值得写出来,但是"战士"中如果有妇女,那就糟了,表示亚述的军队软弱,没有勇气。
如同妇女 在上一句已讨论。这句话其实是有问题的,根据历史这一仗打得很出色勇敢。我们可以有两个解释:一是不论亚述打得如何勇敢,那鸿都认为他们如同妇女;另一可能是那鸿在讲本书信息的时候是预言,将来真正打的时候可能会有出入。
你国中的关口向仇敌敞开 关口原解释为"门",国中的关口是"地上的门"。我国古时的关口也是防敌人的,好像山海关,不是用来抽税的。这些重要的关口都向仇敌敞开了,可见得军无斗志,有妇女在里面了。
你的门闩被火焚烧 门闩是指城门的门闩,敌人大概善用火攻,在敌人猛烈的火攻中门闩着火了,这是敌人攻进城的第一步。
三14
你要打水预备受困 被围以前要打足水。许多城水源一断就会投降。开始的时候,尼尼微全靠雨水,后来从山头上接管子进城。总之水是非常重要的关头。
要坚固你的保障 本节的保障和三12的保障是同一个字,加强防御工事。
踹土和泥 多去准备些泥土,踹灰泥。
修补砖窑 把那些缺口,砖已破碎的地方,再多做砖块赶紧补起来。
三15
在那里火必烧灭你 在那里是在被围困的城里,尽管亚述尽上最后的努力,增强国防力量,城还是沦陷了。除了上述敌人的火攻以外,还有可能是亚述人自己放火,所谓焦土政策。火烧灭你有火"吃掉"你的意思,画面更加生动。
刀必杀戮你 破城的时候,敌人进来刀杀戮是意料中事。
吞灭你如同蝻子 蝻子是幼小的蝗虫。这里的问题是刀……如同蝻子去吃农作物,还是稍远一点的主词火……如同蝻子去吃农作物,或者像火去烧蝻子,因为对付幼小蝗虫和蝗虫一个有效的方法是用火。如果我们把蝻子当作是吃农作物的,从文章上读起来,也该是如此,但是下一句又把蝻子当作被吃的亚述人了。也许那鸿故意把蝻子一会儿是吃农作物,一会儿又是被吃的;在当时口讲的时候可能更生动。如此说来,本句应该是蝻子吃农作物了。
任你增加人数多如蝻子 这里指援军的增加,也许连不是军队的商贾等都上前线去作战了,多得像蝻子一样。
多如蝗虫罢 增加到像蝗虫罢。蝗虫是蝻子长成以后的,当然比蝻子厉害,但是也没有效果。
三16
你增添商贾 这里的商贾当然不是在围困的最后一刻还有人要去做生意,而是紧张的一刻,前线人都被火和刀剑杀害了,连不会打仗的商贾也调到前线去作战了。
多过天上的星 这个比喻非常明显,当然是有诗人的夸张在里面,不过读者都懂得他的意思,他把可动员的人都送到了前线。
蝻子吃尽而去 蝻子按照本注释的看法,在三15上是侵略者,三15下是被侵略者,但现在似乎不能又回到侵略者。和合本似乎是这意思。吃尽应解释为"剥光(如脱了衣服──撒上十九24等)",这里"拔掉翅膀"而飞去。没有了翅膀怎么再能"飞(原文中有"飞"字)"?但是习惯上蝻子是飞的。这里所要告诉读者的是虽然亚述人有那么多兵,多到像蝻子一样,仍是被人拔掉翅膀,打败了,不得不退下来。
三17
你的首领多如蝗虫 首领是贵族,有高位的人。
你的军长彷佛成群的蚂蚱 军长也可译为文士,反正是"文武百官"就是了。成群的蚂蚱也可能是成群的"蝗虫",用字不同,故改为蚂蚱,实际上,形容他们的多就是了。
天凉的时候齐落在篱笆上 这是那鸿形容蝗虫的特色,说明尼尼微城人口众多,各行各业的人都集中在这里。首领军长文武百官也都在首都,因此许多商贾也在这里。
日头一出,便都飞去 那鸿再度描写蝗虫,牠们是怕太阳的,太阳一出来,牠们就跑了。
人不知道落在何处 蝗虫之来,不知从何而来,去也不知去向何处。那鸿以这个特色来描写尼尼微,真所谓"树倒猢狲散"了。原先都集中在尼尼微,城破逃得一个也不剩了。
三8~17
亚述王亚述巴尼帕在主前六六三年曾远征到埃及的底比斯,那时底比斯被称为挪,(城),意思是唯一的城,又因为底比斯的"城神"是"亚们",故称为挪亚们。在亚述王远征的时候,刚好的古实,即今之苏丹管辖,因此亚述来犯的时候,苏丹联合了弗及路比族(利比亚)等附近国家,当然也包括了埃及本身的力量组成联军来抵抗,当时这支军队是非常庞大的,底比斯还有地理之便,远处的防线地中海,城又座落在尼罗河的许多条支流的中间,这些都是天然的防线。然而终究还是不敌,打败以后,人民逃亡,许多人都被掳。甚至婴孩被亚述残酷的军人摔死在十字路口;一些贵族由远征军的领袖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他们是属于谁家的命运;很多大人物都被锁着掳去。这些画面对亚述人是非常熟悉的,他们曾不断提起这些事来夸耀他们的战功。但是亚述人该自问,你们现在较之当年的底比斯又如何呢?
底比斯的失败是败在亚述人的手里,但最主要的是 神的惩罚;同样地, 神也要惩罚亚述。亚述要遭遇到相同的厄运。你们(尼尼微)也要慌慌张张,走投无路,去找避难的地方。你们过去所依赖的防御工事,当敌人来抢攻的时候好比无花果树上的无花果,只要人去摇动树身,无花果就会掉在人的口中。你们所依赖的军队,不值一击,没有勇气作战,正好像有妇女在里面一般。一些要塞关口都没有用处,好像开了门欢迎仇敌进来似的。敌人的火攻实在厉害,把城门都烧起来,尼尼微已经失去了作战的能力。
尼尼微虽然早有准备,城里虽有充足的水源,城墙上有缺陷的地方也已尽快的修补,各项的武备充足,然而敌人节节胜利,很快就冲到城下,城外城内只看见一片火光,火焰伸出火舌来吞噬一切的居民,刀剑无情地大量杀戮。敌人的进城好像幼小蝗虫吃农作物一样,一下把城里的民众都杀死了。尼尼微不断增援,一批批的救兵调上去甚至多到像蝗虫一样也没有用处,最后把普通老百姓,甚至商人都送上前线去作战了,连文官也去冲锋了,仍然无效,战事挽回不过来。正像成群的蝗虫一样,一下就不见了,这些士兵也死的死,逃亡的逃亡了,一时作鸟兽散。偌大的帝国竟到一败涂地的景况。
4、 损伤无法医治
【鸿3:18-19节】
3:18亚述王阿,你的牧人睡觉,你的贵胄安歇。你的人民散在山间,无人招聚。
3:19你的损伤无法医治,你的伤痕极其重大。凡听你信息的,必都因此向你拍掌。你所行的恶,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分段标题】
(1) 牧人睡觉
(2) 首领安歇
(3) 伤痕重大
【分节详解】
牧人睡觉,贵胄安歇指首领们都死亡,人民四散,一片凄凉的境况,因他常伤害别人,以至于被毁之时,人都在拍掌庆幸,罪恶之城彻底毁灭,永无复兴之希望。
3:19
你 的 损 伤 无 法 医 治:尼 尼 微 将 被 毁 灭, 且 永 无 复 兴 之 日。 主 前 612 年 它 覆 灭 后, 变 成 了 野 兽 和 飞 鸟 栖 居 的 荒 凉 之 地 (参 番 2:13~15)。
巴结权势,信徒当中有没有……
3:19 列国都憎恨亚述残暴的统治,可是,心里却又渴望能像亚述般强盛、富有和尊贵。所以他们表面仍然追求和亚述建立良好关系。同样,我们不喜欢严厉的统治,然而心底里却渴想得到那分无上的权力,故此我们往往极力跟有权有势的人拉关系。高高在上的感觉会使人飘飘然,权力的诱惑性极大,因此切勿尝试追求权势。贪求权力的,至终只会被权力毁掉,正如亚述帝国一样。
强者何竟败落
(三18~19)
这篇结束的讲词直接指向亚述的君王,他缺乏领袖和人民支持的整个情况,显出国家局势已经无可挽回。
三18. 这里告诉亚述王说,他的牧人──那些肩负着引导和治理百姓任务的人(耶十七16;亚十2~3),和他的贵胄在工作时睡觉。他们对将临的侵略一无帮助,分散的百姓也不能提供帮助。招聚散在山间的百姓原是牧人的责任,但他们却未善尽职责。
三19. 强盛的亚述因一无法医治的损伤而垂死。这都归咎于她自己无尽的残酷行为(中译"所行的恶")和对别国的剥削。人不是带着同情来看她的困境,而是带着喜乐的心,那些听见这信息的都必拍掌欢腾(参:诗四十七1,九十八8;赛五十五12;结二十五6)。最欢喜的乃是犹大,因为这预言的鼓励和扶持是针对犹大人发出的。在本段上下文中,这欢欣并不是为了别人的不幸而幸灾乐祸地窃笑(参:诗二十二17;俄12;启十一10),这种态度是神的百姓不能接受的;它乃是为了神的伸张正义和应许得以成就而高兴。祂持守了祂的公义和圣洁,因为祂不仅施恩赐福给那些悔改归向祂的人,也以公义对待那些向祂和祂百姓犯罪悖逆的人(参:启十一16~18,十五3~4,十六4~7)。个人或国家对神和祂旨意的反应,不论接受或拒绝,都包含祝福或审判的含义
后记──哀歌 三18、19
现在到了结论的时候,那鸿以哀歌的方式来记念亚述的败绩,真是一片凄凉,对亚述而论这是一个很恰当的报应。
三18
亚述王阿 虽然许多学者都认为这称呼是后加的,而且它破坏了希伯来文诗体,但是几乎所有的译经者都接受这句话,而列在经文之中。
你的牧人睡觉 牧人是多数,显然是指亚述王手下的高级官员。睡眠实在有"死"的意思。
你的贵冑安歇 这里的安歇和睡觉一样,恐怕是长眠了,安歇也该是"安息"。贵冑是"贵族"。
你的人民散在山间 人民是城里的居民和官兵,散好像羊没有牧人,因为上面已经说过牧人都死了。
无人招聚 既然没有牧人照顾,羊就在满山遍野乱窜了。
三19
你的损伤无法医治 指尼尼微失败以后的惨状。病人听到无法医治这几个字是多么痛心。损伤是国破家亡,无可挽救。
你的伤痕极其重大 重复上一句的意思。
凡听你信息的 凡听到有关你亡国信息的。
必都因此向你拍掌 尼尼微作恶多端,树立许多仇敌,今天报应来到,大家岂不高兴得拍掌吗?
你所行的恶 恶指残暴的行为,加给人的痛苦,无谓的杀戮等等。亚述过去征服别人的时候,无恶不作。
谁没有时常遭遇呢 亚述东征西讨征服了许多国家,这些被征服国经常遭受到亚述的残暴行为。
三18、19
到结尾的时候那鸿以一首哀歌来结束他的信息。亚述王阿,你现在还有甚么话说,一世的英雄,祖宗的基业而今安在哉。你的部下都安息了,你的贵族都长眠了,你的百姓都四散逃难去了,不再有人照顾,你现在孤单寂寞。你的国家已经灭亡了!这种创伤是无法医治的,你的伤痕实在太大了。可是这些都是罪有应得,过去的显赫、残酷,现在报应来临了。过去多少人受过你们的欺凌,你们亡国的消息一传出去,大家高兴得不得了,都拍掌欢乐,因他们都吃过你的苦,他们都经历过你的蹂躏。
那鸿以一件历史的事迹──尼尼微的被围和沦陷来传扬一个永恒的信息。亚述的遭遇说明一个真理, 神是永恒的,他不会让残暴的国家永享基业,他又是公义的,全世界都在他掌握之中,他要审判。亚述的被围、失败、灭亡就是 神的审判。──
总结:
学习本卷那鸿书,看到神向尼尼微发烈怒,并且攻击尼尼微以至于全然毁灭尼尼微大城,都因他们罪恶重大教训我们不可犯罪,止住罪恶之根,靠神得胜有余。阿门!!!——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 张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