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弥迦书】圣经分段分节查经系列:

分段分节生命查经 by 张保罗

  绪论:

  一、作者:弥迦

  二、时间:740-710年

  三、背景

  先知弥迦出自犹大南部的小镇摩利设迦特(1:14),该地物产丰富,距离耶路撒冷西南约40公里。与先知阿摩司一样,弥迦也来自乡村,很可能是来自贫寒卑微的家庭。当时在耶路撒冷事奉的以赛亚主要针对君王和一些国际事务发话,而弥迦这位乡村先知则大胆谴责犹大败坏的首领、假先知、不义的祭司、诡诈的商人及收受贿赂的审判官。他有力地抨击了他们行事不公、欺压人民、贪婪无度、道德败坏和拜偶像的罪,严正警告民众和首领继续偏行邪恶之道的可怕后果,清楚地预言了以色列及其京城撒玛利亚(1:6~7)和犹大及其京城耶路撒冷(1:9~16;3:9~12)的倾覆。

  弥迦在以下3位犹大君王在位期间从事先知的事奉:约坦(主前751~736年)、亚哈斯(主前736~716年)和希西家(主前716~687年)。尽管弥迦有些预言是在希西家王在位时期发出的(比较耶26:18),但大多数预言反映的却是希西家王开始宗教改革之前约坦和亚哈斯在位时的情形。毫无疑问,弥迦和以赛亚的事奉促成了义王希西家统治时期的宗教复兴和改革运动。

  四、分段:

  第一段:以色列犹大受审1:1节-3:12节

  第二段:充满盼望的信息4:1节-5:15节

  第三段:神施怜悯赐祝福6:1节-7:20节

  五、目的:

  目的是为了警戒整个以色列民族,遭受审判,明确的指出他们的罪,预言了主前722年,以列倾覆并预言犹大任意妄为的罪遭受毁灭,本书是巴比伦攻击犹大之前最后一代人保存了弥迦发出的预言信息,本书为旧约圣经,有关将来弥赛亚的全备启示作了重要贡献。

  六、主题:《审判和拯救》

  正文:

  一、因罪受审1章-3章

  【弥迦书】第一章:

  (一)遭毁灭(撒玛利亚耶路撒冷)弥1:1-16节

  撒玛利亚--是以色列的京城

  耶路撒冷--是犹大的京城因背道而受审

  1、神见证人的不是

  【弥1:1-4节】

  1:1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

  1:2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他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

  1:3看哪,耶和华出了他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1:4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分段标题】

  (1)众民当听

  (2)众山消化

  (3)诸谷崩裂

  【分节详解】

  当约旦、亚哈斯、希西家在犹大作王时"弥迦"得神的默示,神向弥迦论以列与犹大,神亲自见证人的不是,因为人犯罪神出了他的居所,众山见神都在消化,诸谷见神都在崩裂

  1:1

  弥迦:弥迦来自犹大南部,在主前750~687年间的某段时间里从事先知侍奉。他与以赛亚(比较赛1:1)和何西阿(比较何1:1;参本书简介)属于同时代的先知。虽然他从神得到一些关于北国以色列的启示,但是他的信息主要针对南国犹大。弥迦书最突出的主题是审判,然而他也十分强调神子民将来的复兴。

  1:1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撒玛利亚是以色列的京城,耶路撒冷则是犹大的京城。这两个都城都代表即将遭到神审判的背道民族(5~7节)。

  先知弥迦生活在甚么年代?

  1:1 弥迦和以赛亚生活在同一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50-680年。毫无疑问,他们彼此都听说过对方。弥迦的信息主要是说给南国犹大听的,但他也对北国以色列讲了话。犹大此时正值繁荣时期。在所提到的三个国王当中,约坦(公元前750-732年)和希西家(公元前715-686年)曾跟随过神(参王下15:32-38;18-20),但亚哈斯(735-715)是犹大国王当中最邪恶的一位(参王下16章)。摩利沙是犹大的一个村庄,靠近非利士边界上的迦特。

  神往"高处去",做甚么呢?

  1:3 "高处"可能就是指"山顶",或者是指为各种偶像献祭的祭坛,这些祭坛往往立在山上(参1:5)。

  (一1)

  序言的重点在于弥迦书乃是出于神。作者借着提到神的默示,而非先知的话(参:赛一1;耶一1;摩一1),以及说明此事时不用述词,来强调本书出处之重要。至此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来看这卷书。作者用两个形容子句(参NEB)来呈现默示临到先知的历史背景(见导论,153~159页)。(译注:注释者系以NIV为据,但NIV与和合本略有出入,其一章1节中译如下: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摩利沙人弥迦,论他看见有关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异象。)临到意即"发生了"强大有力、雷霆万钧的事件。被耶和华的灵所充满的弥迦(三8),向他的对象宣告自神而来的信息,这位神便是创造宇宙并一直引导以色列历史的那一位。弥迦以南国诸王来表达他信息的年代,却绝口不提北国诸王,因为北国众王不得先知的认可(何八4)。弥迦不想提及这些自封为王者,免得助长其气焰。看见(AV、RSV;希伯来文,haza)指的是听见,虽然它也可能有异象伴之而来22。弥迦书是神的话语。

  审判和拯救(一2~二13)

  撒玛利亚将倾覆(一2~7)

  弥迦宣告撒玛利亚灭亡的神谕共包含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可再细分为两小部分:(1)先知召聚万国出席审判(2a节),身分是被告(2b节)。(2)耶和华为要施罚,将显现降临(3节),全地都将震动(4节)。(3)撒玛利亚(5a节)和耶路撒冷(5b节)被控违背与神所立的约。(4)神的审判是撒玛利亚将会倾覆(6节),且该城的偶像必被摧毁(7节)。

  一2

  . 神对以色列施行惩罚是典型的例子,万民中若有为偶像而偏离永生神者,均将遭到同样的审判。讽刺的是,被选召为祭司国度的以色列,现在却成为对万民的警告(参:利十八28)。耶和华全面的法则在此借着都(两次),和"主"(NIV),分别明白及微妙地强调。神借着晓谕预言来宣示这法则,而这些预言在道德层面、明确程度及涵盖范围,都是无与伦比的(参:赛四十一21~29)23。殿更妥切地说,应是"宫殿"(希伯来文hekal),亦即审判宝座的所在。有关另一幕审判,见六章1~2节。

  一3~4

  . 在6~7节所有景象的背后,弥迦看到了是神在行进。高处和诸谷(译为"平原"更佳),象征全地──所有高和平稳的事物,在神之下均将瓦解。只要神留在天上,人便觉得安全;但当神降临地上审判时,人才惊恐地了解到,他们必须亲自面对圣洁的神。如果人敬畏神,而非彼此敬畏,那他们其实也就无可畏惧

  2、都因人的罪过

  【弥1:5-7节】

  1:5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丘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1:6所以,我必使撒玛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她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

  1:7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

  【分段标题】

  (1)雅各罪过在(撒玛利亚)

  (2)犹大罪过在(耶路撒冷)

  (3)罪过的结局

  ①变为乱堆

  ②石头倒在谷中

  ③偶像被打碎

  ④财物被火烧

  【分节详解】

  神是公义的,只因人不听神的话,以至于犯罪得罪神,他们的罪过见证他们的不是,雅各家,犹大家都在犯罪,惹神发怒,刑罚临到撒玛利亚,在主前722年,亚述人彻底毁灭了撒玛利亚城,从而应验了这个预言(王下17:1-5)这事发生在弥迦预言不久

  1:5

  罪过……罪恶:民众将亲眼看见自己的罪受到审判,特别是他们拜偶像(7节)、道德败坏、作恶和不义的罪(2:1~2)。京城中肆虐蔓延的罪正是整个民族犯罪作恶的典型写照。

  1:6

  撒玛利亚……田野的乱堆:主前722年亚述人彻底毁灭了撒玛利亚城从而应验了这个预言(参王下17:1~5),这事发生在弥迦发出预言以后不久。

  雅各代表谁?犹大又代表谁?

  1:3-7 耶路撒冷是南国犹大的首都;撒马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被毁灭是在公元前722年(参王下17:1-18),也就是在弥迦生活的时代发生的,而且跟他所预言的一样。

  北国和南国都犯了些甚么罪?

  1:5 在弥迦的信息中,有两种罪被指了出来:对敬拜的滥用(1:7;3:5-7,11;5:12-13)和对他人的不公义(2:1-2,8-9;9-11;7:2-6)。这些罪恶在首都中蔓延,渗透并影响了整个国家。

  一5.

  弥迦指控雅各(=北国)和以色列(=全以色列)犯了罪过(=违背神的约)和罪恶(=没有遵守约中的规定)。耶和华和以色列的关系并非普通的契约,而是神圣的约,神要求的是真心诚意的忠于祂。伴随着对神毁约而来的不道德行径,在二~三章及六章9~12节将详细陈述。神对犹大的审判,将见于一章8~16节。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这两个转喻,分别代表北国和南国腐败的领导阶层。

  一6~7

  . 所以显示了判决和罪行相称。此处判决的"倾倒"(RSV、AV、NEB),和神发怒亲临施罚意思相连。偶像是撒玛利亚异教世界观的具体象征,从这种世界观衍生了该城扭曲的价值系统及不道德的行径(罗一18~31)。这些诱人的偶像对血肉之躯深具吸吸力,而且不要求人道德正直,诱使撒玛利亚的领袖们毁弃与神所立的约,并犯下许多罪行,正如今日的性和毒品诱使人犯罪一样。用金子打造的偶像虽颇具金钱价值,但在属灵及政治上却一文不值。这些偶像是用庙妓的雇价而造的(参NIV),征服撒玛利亚的人必将偶像打碎,并将其用为庙妓的雇价。只有腐败者的心才可能去敬拜那样的神!

  3、先知为民哀号

  【弥1:8-9节】

  1:8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1:9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分段标题】

  (1)大声哀号(为民忧伤)

  (2)赤脚而行

  (3)呼号如野狗

  (4)哀鸣如鸵鸟

  (5)哀号的因由

  ①撒玛利亚伤痕无法医治

  ②罪过延及耶路撒冷城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弥迦当他看到撒玛利亚因罪过伤痕无法医治时,就为撒玛利亚倾覆而哀痛,以色列人却也背弃神,将遭到审判,先知弥迦因此而哀痛

  今天教会求神兴起为民祷告,为民哀号的时代先知,因教会罪恶之大,像撒玛利亚,人总在犯罪,求神赦免改变医治,栽培,养育,带领,使用。

  1:8

  8~9我必大声哀号:弥迦为着撒玛利亚的倾覆而哀痛(比较6节)。以色列人弃绝了神,必将遭到神的审判,弥迦为此而伤心痛苦。当我们看到别人顽固地犯罪得罪神并且渐渐走向灭亡时,我们是否也会感到忧伤痛悔呢?

  1:9

  延及犹大:犹大同样因着犯罪和悖逆神而罪责难逃。弥迦特别呼吁犹大的一些城邑(10~16节)为着他们即将灭亡的厄运哀痛。当亚述王西拿基立攻取犹大的坚固城邑时,这个预言得到应验(王下18:13)。根据亚述人的文献记载,他们共夺取了46个犹大城邑。

  罪是会传染的,要小心预防啊!

  1:9 撒马利亚的罪已病入膏肓,神对它的审判已经开始。这罪不像仅仅是皮肤上的一道伤痕,倒像是重要器官上的刺伤。这刺伤足以致命(撒马利亚在弥迦事奉的初期已遭毁灭)。可悲的是,撒马利亚的罪已传染给耶路撒冷了,而且审判已经临到门前。这可能说的是公元前701年西拿基立对该城的围攻(见王下18-19章)。

  一8~9

  . 和某些敲打讲台、传讲烈火与毁灭的现代传道人不同,弥迦传讲审判的信息是出于无比的爱,也因着爱,他为他的听众哀哭。有关以色列哀悼的风俗,见创世记五十10;耶利米书六26;以西结书二十四17。

  被译为她的伤痕(和合本作"撒玛利亚的伤痕"。)的字(希伯来文是makkoteyha),很可能隐含了原文的缩写(makkatyah="从耶和华而来的打击"),因为随后被译为"临到"(和合本作延及,希伯来文是naga)的动词,令人意外地以阳性形式出现。若真是如此,那么第9b、c节应为"它〔=打击〕临到犹大,祂〔=耶和华〕临到我民的城门"(参AV和NIV边注)。先知再次把当时的国际危机,解释为神的责罚(参12、15节)。

  4、不要报告这事

  【弥1:10-16节】

  1:10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

  1:11沙斐的居民哪,你们要赤身蒙羞过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来。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们无处可站。

  1:12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好处,因为灾祸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1: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民(民原文作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1:14犹大阿,你要将礼物送给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1:15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尊贵人(原文作荣耀)必到亚杜兰。

  1:16犹大阿,要为你所喜爱的儿女剪除你的头发,使头光秃。要大大地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为犹大诸城哀哭(一8~16)

  弥迦为犹大诸城哀哭共含三部分:(1)引言,陈述他哀悼的意图(8~9节),(2)哀歌,以文字游戏来纪念犹大各要塞的倾覆(10~15节),以及(3)结论,呼吁大卫家一同哀哭,因为它将被掳。此处的哀歌和以赛亚书十24~32一样,特色是城名和其将来临的灭亡之间的文字游戏。规则的头韵、从一城迅速跳接至另一城、意象并置相对(13节除外),再加上命令语句及对仗,给予这首哀歌强而有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我们在可怕的敌军来到前,已经感受到其震撼。

  【分段标题】

  (1)先知滚在灰尘中

  (2)居民赤身蒙羞

  (3)你们无处可站

  (4)灾祸从神而来

  (5)众族用诡诈待以色列

  (6)使头光秃

  (7)因众民将被掳去

  【分节详解】

  先知弥迦着重强调一个原则,神子民必须承担背弃神的可怕后果,行恶离弃神,都当面临神的离弃,而降祸,不要报告这事,是先知为民哀痛,是民的羞耻,因犯罪不改,才招来祸患,要他们使头大大光秃,是让人从内心为自己的罪,而忧伤哀痛的外在表现,纵然众民都要被掳去,众族都要用诡诈待他们

  我们当过圣洁的生活,以民众的罪作为我们的警戒,当回转归正神里面。

  1:16

  剪除你的头发:剪除头发是人内心忧伤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弥迦呼吁神子民与他一同悲哀。

  1.神的审判是严厉的,他们的儿女将被夺去,流亡异乡。这里,弥迦着重强调的一个原则就是子民必须承担背离神的可怕后果。

  2.所有离弃神和他的话语,与世俗为友并且贪行罪恶之道的人都将发现神抵挡他们,甚至可能使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灾难。

  蒙羞、忧急、哀哭、夺取、被掳……这就是审判来到后的景象──

  1:10-16 因为人们的罪,弥迦宣告神的审判就要临到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在1章10至13节的希伯来原文中,弥迦使用了几个绝妙的双关语,痛苦地谴责了每一座城市的罪。在希伯来文中,"沙斐"的发音很像"快乐";"玛律"的发音很像"痛苦";"撒南"的发音很像动词"出来"。若是大声朗读1章11节,再换上每一座城市名称的双关词,我们就会明白弥迦选择字眼儿的效果。虽然我们并不确实知道每一个城市的位置,但知拉吉就在非利士界边上,亚述人入侵时它首当其冲。

  拉吉人为甚么要用快马套车?逃跑吗?

  1:13 拉吉的百姓使许多人学了他们的坏榜样。他们可以说是"罪恶的起始"。其实在我们犯罪的时候常常也在做同样的事。不管我们是否把自己看成领袖,也不管我们知道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或许都有人在观察和仿效。

  弥迦从这里来的──

  1:14 摩利设迦特(摩利沙的迦特)是弥迦的故乡(1:1)。

  亚杜兰洞,不是大卫王躲避追杀的地方吗?如今也……

  1:15 亚杜兰周围有许多洞穴。弥迦警告说,敌人一逼近,犹大所有骄傲的王侯就都要被迫出逃,藏在这些洞中。

  剪除头发,是悲伤的表示吗?

  1:16 弥迦描绘了一幅父母寻找被带到远方为奴儿女的悲伤画面。这在以色列和犹大是经常发生的。在以色列和犹大分别在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遭到彻底毁灭时,情形就更为凄惨了。

  一10

  . 锡安之民不应在非利士的迦特表现其忧伤,而应在自己的伯亚弗拉。第10节一开始就是bgat~al-taggidu/bako~altibku: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注意两边韵脚休止后的起始子音,都是b,~,t;而结尾动词的元音模式,都是a,i,u。与随后的城巿(亚杜兰除外,15节)不同的是,和迦特押类韵的,并非迦特的毁灭,而是它将弥迦的哀哭与大卫的哀哭连结在一起。大卫在类似的情况下,哀悼扫罗和约拿单──以色列的首位君王和其明显的继承人──之死(撒下一20)。此一借自他处的命令语句,预示了大卫后裔的挫败及死亡,我们在第15b~16节可看见这清楚的警告。若有人因以色列的挫败而窃笑,便是误解历史、贬损神且高举了暴君,而且是幸灾乐祸的行为。伯亚弗拉("灰尘之家")与对锡安之民(原文作锡安的女子=耶路撒冷的统治者)所发出的阴性单数命令语句──辊于灰尘之中──是双关语。辊于灰尘之中是在遭逢屈辱的挫败时,强烈表达悲伤的方式(书七6;撒上四12;伯十六15;耶六26)。

  一11

  . 沙斐意即"美丽之城"。曾一度自豪于其光辉的沙斐,却将要成为俘虏,赤身蒙羞。撒南即"前进之城",它将会畏缩在其城墙之后,而非勇敢地前进作战。伯以薛的意思是"收回之家",它将"收回它的地位"(=它对于犹大的护卫),因为敌人已将其并吞。你们(以阳性复数的形式出现)指的可能是沙斐和撒南,以及/或是犹大全地。

  一12

  . 马尔意即"苦"。所有在苦中的人都希望处境好转,"苦城"的居民也忧急(RSV)切望,盼望能从他们认为可获得援助之处,得到好处(NIV作"慰藉"),但却不然(参AV);亚述大军长驱直入一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一13

  . 拉吉的发音与larekes相近,意思是"马"(RSV、NEB)。这里是个尖刻的讽刺,因为先知正命令拉吉把战车套在快马上(参AV和RSV)。以色列的罪起自拉吉,因为偶像崇拜以该城为据点,随即迅速蔓延到全以色列。拉吉在以色列的属灵角色,令人想到助长淫乱的好莱坞在今日所扮演的角色。

  一14

  . 犹大在失却了防守要塞拉吉之后,犹大王必须准备要纳贡(参:王下十八14~16)。这里的你是阴性单数,指的是锡安之民。摩利设可能与yaras有关,意即"拥有/剥夺",或是与m~orasa有关,意思是"许配"。如果采取后者,那么更明白的意思"妆奁",显然较礼物为佳(参:王上九16)。这样的连结使得本节经文成为尖锐讽刺的文字游戏。犹大的领袖必须把那曾许配给他们、如今却抵押给敌人的城,当作妆奁(=不情愿的贡物)送出。当我们不能为神胜过世界,我们会发现反而是世界征服了我们。亚革悉意即"欺骗"。有的译本不用城(NIV),而用"房屋"(AV、RSV,和合:众族),更明确的说,是"工厂"(参:代上四21~23;耶十八2,吕译)25。犹大王的岁入在两方面减少了:他必须纳那可恨的贡物,而且现在已落入敌人之手的亚革悉,亦不再向王缴税。一度向百姓巧取豪夺的领袖(三2),现今却被亚述人抢夺。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

  一15

  . 征服者(参新译,希伯来文是hayyores,和合本作夺取你的)其实就是"夺取他人产业者"(="继承人"、"新业主",参:耶八10),此处指的便是西拿基立。"玛利沙的居民"(RSV;希伯来文是yosebetmaresa)发音与yores("征服者")近似。依照民间语源追溯,玛利沙可能与动词"夺取"有关。新的继承人将会夺取犹大的古老传承。先知为亚杜兰而发的哀哭,并不比迦特的多。这两个城巿都引发了有关大卫家的文学、历史暗喻。正如大卫在被膏之初,为躲避扫罗的追杀,逃到亚杜兰(撒上二十二1;撒下二十三13),以色列在国祚终结时,其尊贵人也将同样被敌国君王俘虏离开自己的土地。尊贵人(NIV、RSV、NEB;参:撒下一19~20)指的是"有高位、权贵的人"(参:赛五13,NIV)。

  一16

  . 此处的命令语句全以阴性单数的形式出现,再度针对锡安之民而言。锡安被掳的儿女都是贵族。秃鹰的颈项和头都没有羽毛。耶和华给予以色列应得的罪的工价,乃是灾难、挫败和死亡──的确是很高的代价。

  【弥迦书】第二章:

  (二)降灾祸弥2:1-13节

  1、床上图谋的罪

  【弥2:1-2节】

  2:1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2:2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分段标题】

  (1)天亮行恶

  (2)占据田地

  (3)夺取房屋

  (4)欺压霸占

  【分节详解】

  祸哉:这些恶人睡在床上,思想谋划怎么犯罪,怎么行恶,想好了就在天亮之时,出去行恶,他们占据别人的田地,夺取别人的房屋,他们霸道,欺压人,他们为自己抢夺财物,他们心底已经败坏,丝毫不顾别人的痛苦

  2:1

  1~5祸哉……图谋罪孽:弥迦向那些借自己的权势压榨他人以谋取私利的人宣告他们的厄运。

  1.这些人是一些土地恶霸,他们不断收购或抢占农田,毫无顾忌地欺凌贫弱,为自己掠夺更多的财富。他们的心地己经败坏,贪婪无度,丝毫不顾人的痛苦。

  2.神在这样的人身上也有计划,他们将自食其果。神将差遣亚述人夺走他们的田地,使他们被掳流亡异乡。

  3.我们也应当谨慎,不可贪婪和恶待他人,以得到更多金钱或资财(参"贫与富"一文)。

  贪心会变为行动!在我也是这样吗?

  2:1-2 弥迦的话是针对那些在夜间计划恶行,早上一起来就去干的人。一个人的思想和计划能够反映出他的品格。当我们躺下时会想些甚么?是不是满脑子的贪念或想踩著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邪恶的想法会引致邪恶的行动。

  二1~2

  . 先知们有时可能会用哀哉,来表示为那些被耶和华判死刑的人而悲伤(参:王上十三30;耶二十二18,三十四5;摩五16~17)27;但此处和以赛亚书二十九15,三十三1一样,先知用的是"祸哉",而非"哀哉"。先知带着批评和轻蔑的态度,指控地主们贪婪,并详述耶和华的判决──他们将被掳并承受永远的灭亡。惟利是图的地主们在夜间图谋以暴力致富。罪孽伴随着恶势力和欺骗而来。

  天一发亮是个讽刺。盗贼通常以夜间的黑暗来掩藏其见不得人的行径。在古时的近东,法庭要日出之后才开审,因为这象征着驱散了掩盖罪行的黑暗(参:伯三十八12~13)。然而,被弥迦痛斥的"藉法律之名,行压榨之实的人",却是在破晓时,以扭曲法律制度来进行欺诈的勾当。今天在许多国家,律师教导罪犯钻法律漏洞,并嘲弄法律。犯罪者得获无罪开释,而证人却只能在狱中焦虑。

  贪图直指人类属灵疾病及不道德行为等问题的核心(参:出二十17;申五21;罗七8)。2a节较佳的译文是:"只要他们贪图田地,他们就占据",显示这种背信的行为不断发生。

  霸占即是较强者直接或间接取走较弱者的努力和成果,且不付出任何代价与其交换。它可能是借着诡诈的天平(何十二7~8),以诉诸暴力(赛五十二4;耶五十33),或操纵法律制度(与下列经文所说的相对:利六2,六4,十九13;申一17,十七8~13),敲诈勒索来达到目的,阿摩司书的相应经文五7、10~17显示,此处指操纵法律制度。他们抢夺的,是以色列老实的百姓的田地和房屋(亦见8~9节)。

  人的希伯来文是geber(2c节),用以形容人最为称职、能干的程度。田地(2a节)则代表属天的托付。在那种农业经济的社会中,人的生活和自由完全有赖于拥有田地。若没有了田地,他最好不过成为日薪劳工;最不济的情形,便是沦为奴隶。

  2、神筹划降灾

  【弥2:3-5节】

  2:3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2:4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2:5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分段标题】

  (1)这灾不能解脱

  (2)不能昂首而行

  (3)唱悲惨的哀歌

  (4)全然败落

  (5)所得的份归别人

  【分节详解】

  神指着犯罪的民族如此说:要降灾于这民族,使犯罪民族不得脱离这灾祸,他们也不能昂首而行,他们所得的份,被归别人,神将差亚述人夺走他们的田地,使他们被掳流亡他乡,他们全然败落了

  我们当远离罪,蒙神祝福在床上常思想神

  分地跟我有关系吗?原来是……

  2:5 那些压迫别人的人会发现,自己搬起的石头砸的原来是自己的脚。到最后分土地的时候,也没有他们的分,因为他们连一个活著的亲戚都没有了。

  惟利是图的地主被判遭掳(二1~5)

  奥古斯丁认为世上的人分属两个城巿,这两个城巿是"由两种爱组成:属世之城由对自己的爱形成,甚至轻看神;属神之城由对神的爱形成,甚至轻看自己"26。弥迦在这个审判的神谕中宣告,那些在属世之城"成功"的人,将永远失去他们在属神之城当得之分。第一章针对撒玛利亚和犹大所发的神谕,大致论及他们的悖逆及罪,并强调立即的政治倾覆。此处的神谕则明确指出他们的罪行,并强调永恒的、与神国有关的惩罚。

  毁灭的神谕共分三部分:(1)弥迦借着指控,向死者说话(1~2节)。(2)耶和华判决他们将要屈辱、难堪地被掳(3节),以及将在属灵上灭绝(4节)。(3)弥迦的结论将谋夺他人土地者,交付永恒的属灵灭绝,也唤起了其他人的希望(5节)。控告和判决的主题,在此以两种表达方式连结:那些图谋罪孽的(ra),和我筹划灾祸(ra)相对照;以及他们贪图田地,和"他划分我们的田地"(AV)相对照。文字游戏再次反映了"以眼还眼"(lextalionis)的原则。

  二3.

  所以再一次(参一8)显示判决与罪行相称。耶和华再度亲自降灾。灾祸是以"入侵的亚述大军队"之方式临到以色列。"家"(RSV,和合:族)表示以色列是个因血脉、圣约和历史而结合的共同体。因为是一体,全"家"都会因其中个人的罪而受累,尤其是领袖的罪(参:书七;撒下二十四17)。NIV的"你们不能自救于……",改写了"这〔轭〕(参:耶二十八14)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RSV)。NIV的译文很明白,灾祸是必然的,但却隐藏了另一层意义──灾祸同时也是屈辱的。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为惩罚更添几分羞辱。

  二4.

  在以赛亚书中,到那日一词总出现在神谕的开始或结尾,以表明事件的结果28。此处"到那日"一词引进一个新起点,以解释神的判决将造成的后果。这个司法判决的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严厉:他们将丧失圣地!我们全然败落了(希伯来文:sadodnsaddunu)的发音与我们的田地(sadenu)近似,这是另一个以文字游戏来反映以眼还眼的例子。正如以色列强而有势的人强夺别人田地、作贱别人,现在比他们更强的人同样要强夺他们的田地──"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十六52)。分(希伯来文:heleq)是个半专门的用语,把生活中十分必须的肥沃土地与给予者和收受者连结在一起,而施受双方都一样看重土地。身为拥有人的耶和华,藉拈神圣的

  二5.

  在未来末世的会中重新分配土地时,夺取别人田地的将不得参与。此一判决着重于远超乎被掳时期的未来(见4节),亦即这些人将遭受灵里永恒的毁灭。这判决也为其他的人带来了希望(参:创十七8;申三十1~10)。

  3、假先知拦阻说预言

  【弥2:6-11节】

  2:6他们(或作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

  2:7雅各家阿,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或作心肠狭窄吗)?这些事是他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2:8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2:9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2:10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或作地)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2:11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分段标题】

  (1)认为是羞辱

  (2)认为神心狭窄

  (3)污秽使人毁灭

  ①他们与神为仇

  ②从安乐家赶出妇女

  ③夺取神的荣耀

  ④神不在做人"安息之所"

  (4)假先知说谎言的预言

  【分节详解】

  由于弥迦传讲审判的预言,所以遭到假先知的攻击(赛30:10)他们认为神是慈爱,不向他们将怒的神,认为他们不会受审判受羞耻

  他们传讲表面乐观的信息,使民沉在罪中,我们不要轻忽神的公义,圣洁,不可忽略原则,神是公义之神,当传讲神时代信息,带领民脱离罪与神和好,荣耀归神,住在主里面。

  2:6

  你们不可说预言:由于弥迦传讲的是审判的信息,所以他遭到了犹大的假先知的攻击(比较赛30:10)。

  1.这些假先知拒绝接受幽暗毁灭的预言,坚持认为自己必定不会遭受如此的羞辱,因为神是一位满有慈爱、赦免罪过并且不降怒于他们的神。

  2.他们传讲那些表面积极乐观的信息使得民众继续藐视神的公义原则而沉溺在罪恶之中。

  3.教会也会因坚持强调神的慈爱、怜悯和赦罪的正面信息而忽略了神的公义原则和他要求人务要圣洁的呼召。任何姑息容忍会众罪恶的教会都应当再次聆听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比较林前5~6章)清楚传达的信息。

  2:11

  清酒和浓酒:弥迦讥讽说,即使犹大的假先知向民众预言他们将会有丰富充足的酒来满足他们,他们也会迫不急待地接纳这样的先知。今天仍有一些教会牧师拒绝警戒神子民有关随从社会风气狂饮滥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参"旧约中的酒"一文)。

  埋怨神,我有时也会……

  2:6-7 这些信息看来很严厉,但请记住,神并不是要报复以色列,而是要使他们回转归向神。百姓排斥真理和正义,所以要受到严厉的教训。儿童常认为老师太严厉了,殊不知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只想听神安慰的信息,我们就会失去神给我们的东西。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就要听。有时候的信息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还是要听。

  是爱听悦耳的假话,还是刺耳的真话,这──

  2:11 假先知只讲百姓喜欢听的话,所以百姓很喜欢他们。弥迦的话就是针对那些鼓励人们享受罪中之乐的假先知的。讲员若在讲道中不提信徒要按神旨意去行,反而说贪心和淫念甚至对人有好处,他兴许反会受欢迎。但一位真正属神的教师,不管听众喜欢听甚么,他都只讲真理。

  与假先知辩驳(二6~11)

  弥迦责备那些在听见真预言之后,仍旧因为拒绝悔改而自傲的人。(1)在引言中,弥迦断然拒绝他们"停止预言"的命令(6节);(2)在起诉的主文中,耶和华纠正假先知(7节)、控诉有权势者剥削软弱无力的人(8~9节),并判决他们被掳(10节);(3)在结论中,弥迦讽刺地描述百姓愿听从的那一种先知(11节)。

  二6.

  你们不可说预言用的是复数主词,可能是将弥迦和其同时代的先知何西阿、以赛亚,以及真先知的门徒(参:赛八16)一视同仁。就如在以利亚的时代一样,耶和华在各时代总是留下属祂的余民(罗十一1~6)。大众的声音借着他们的先知(和合本作"他们")──公认的神学者──得以表达。这些事物(和合本作这些人)将本段辩驳与之前的斥责连结在一起。真先知不断传讲信息斥责谎言,人们就是借着这些谎言来为自己的生活形态寻求正当的理由。透过真先知两刃的剑,神的国度将降临在人心中(参:王上二十二8~27;耶十一22;摩二12,七12~13;徒四1~21)。最后一个子句应该读作:"羞辱不会消失"(NAB)。以色列的荣耀会离去,它的羞辱(即失却田地及遭受永恒的灭亡)却将永存。

  二7.

  此处再次引述假先知的话并予以驳斥。弥迦书中的雅各家,指的是全以色列(参三1)。"心灵忿怒"(NIV)意即心不忍耐(参NEB;士十六16;伯二十一4)。假先知们可能将他们的神学观念,建立在出埃及记三十四6上面,即独独强调神的爱。这种观念在两方面有谬误。其一,它只有一半是真实的(参:出三十四7)。完全的真理是:神会实现祂在约中向以色列国所说的应许,祂的言语也的确有益,但只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其二,他们滥用了经文(参:箴二十六9;路四10~11)。今日的假教师也同样将救恩的确据滥用于背弃神的人身上,而没有带领他们从罪中悔改(参:太七24~27,十二50;林前六9~11;加五21;提后二12)。

  二8~9.

  耶和华以愈见加强的语气,指责以色列的领袖剥去男子的外衣、占据妇人华丽的房屋,且将小孩子的荣耀尽行夺去。外衣代表男子的尊严。以色列的百姓安居在其土地上,好像解甲归田的战士一样。但以色列的领袖却把他们自己的职位,当作赢来的奖品,而非服事百姓的机会,竟然尽情掳掠百姓。祝福较佳的翻译是荣耀,指的是耶和华赐予以色列的丰盛(参:结十六9~14)。这些控诉也间接地让我们了解,以色列在倾覆时的财力。

  二10

  . 耶和华再一次依罪施罚。罪犯从前如何将被害人赶离其田地,神也如何将罪犯驱离。安息之所带有属灵福分的意义。污秽指的是不洁之物,因此不见容于神,必须从耶和华的面前除去。

  二11

  . 弥迦指责假先知们和他的听众。以赛亚同样以贬损的口气,用民来指称其顽梗的百姓(诸如赛六10等)。不法牟利者根本懒于查证所谓的先知孰真孰假,因为他们一点也不惊讶或生气这些传道人和他们一样贪婪与惟利是图。

  5、神聚集引导

  【弥2:12-13节】

  2:12雅各家阿,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2:13开路的(或作破城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分段标题】

  (1)招聚剩下的人

  (2)安置在一处

  (3)民数众多

  (4)神在前面开路

  【分节详解】

  神因爱以色列人,行审判当中,也带着怜悯使以色列剩下的人,神亲自招聚起来,安置在一处,神来爱护重得应许之地,神在他们前面给他们开路,带领他们引导他们,作他们的王。

  我们当时常蒙神带领引导,让神作我们的王,归到神里面,享受神的恩典。

  2:12

  12~13以色列剩下的人:弥迦又加上了一段满有盼望的信息,他宣告说神将赦免以色列和犹大的余民;使他们重返应许之地(参赛6:13注;10:20注;17:7注),那地将重新充满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群。

  "他们的王"是地上的君王,还是……

  2:12-13 弥迦预言了两件大事:犹大从受禁锢的巴比伦中获释放;当弥赛亚再来的时候,所有的信徒要相聚。神给了他各种未来事件的异象,但并不一定给他觉察这些事件何时发生的能力。举例来说,他看不到从被掳至巴比伦到弥赛亚来临之间有多长时间,但却清楚地看到弥赛亚将要来临。这个预言的目的并不在于预告这事件究竟何时发生,而是说这事件一定要发生。这个预言给了人们希望,并帮助他们脱离罪恶。

  余民存留于锡安(二12~13)

  弥迦书的第一部分以神的应许终结──以色列的牧羊人君王将招聚祂的羊群至安全之处(12节),并拯救他们(13节)。在此,发言者由耶和华(12节)换为弥迦(13节);而以色列则先被视为一集体单数(剩下的人、羊群),之后成为个体复数。这一幕从招聚以色列进羊圈,演变为耶和华亲自将以色列领出羊圈。

  多数学者认为这则神谕是指以色列获拯救离开巴比伦,故而此神谕必出于被掳时期或被掳归回后的先知之口。然而,艾伦(242、244及301页)却提供了较合理的解释。他认为这则神谕是隐喻,指耶路撒冷获拯救脱离西拿基立之封锁。此种解释不仅为本段经文与列王纪下十九31间动词的关联所证实(即"剩下的人"和"出来"),而且其背景亦与经文的描述与弥迦的情况均十分吻合。城门是耶路撒冷的城门(参一9、12),而羊圈,根据魏利思(207页),则指锡安(和合本此处作波斯拉)。梅兹(Mays,pp.74f.)指出:"第13节形容的是被墙围住的地方,显然是城巿;雅巍(即耶和华)将带领祂的百姓离开那里。"奇怪的是,梅兹只想到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前面审判神谕中所透出的微弱曙光──以色列将有余剩之民(见一9、12及二5),在此详尽说明。

  二12

  . 被译为众多的字,在诗篇五十五2的意思是"发声唉哼";而NIV的with,较佳的翻译应是因为(希伯来文直译是"从")。因此,扰攘并非耶路撒冷城内的百姓所造成,而是来自在城外威胁百姓的人(即围城的亚述大军)。

  二13

  . 耶路撒冷的救赎分三个阶段发生:以色列的牧羊人君王上去开路,打开被封锁的城门;群众直闯已开的出路;他们的君王在前面引导他们。以色列地上的王落败;在天上的君王则将得胜。

  【弥迦书】第三章:

  (三)刑罚官长弥3:1-12节

  1、不应允他们

  【弥3:1-4节】

  3:1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阿,你们要听。你们不当知道公平吗?

  3:2你们恶善好恶。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

  3:3吃我民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分成块子像要下锅,又像釜中的肉。

  3:4到了遭灾的时候,这些人必哀求耶和华,他却不应允他们。那时他必照他们所行的恶事,向他们掩面。

  【分段标题】

  (1)没有公平(首领宫长)

  (2)好行恶恨恶善

  (3)从人身上剥皮

  (4)打折他们的骨头

  (5)因行恶遭灾祸

  【分节详解】

  神在责备以色列的首领官长,因他们心中没有公平公义,离弃了神启示的敬虔原则,自己设立法律规条,与神相对,神喜悦人行善,他们却恨恶善,不爱神爱的百姓,反而折磨百姓,残酷压迫剥削百姓,因他们行恶,神无法应允他们,他们自找神的弃绝。

  3:1

  1~12雅各的首领:在这段经文中先知发出预言攻击统治阶层的残酷(1~4节),假先知的虚谎(5~7节)和犹大背道首领,祭司和先知的弯曲败坏(9~12节)。神将依据各人的行为施行审判。

  3:2

  恶善好恶:国中的首领离弃了神从前启示的敬虔原则,代之以他们自己设立的法律规条。为了追逐物质利益,他们故意崇尚邪恶和不义。神对我们的要求却与此相反;要恶恶好善(参摩5:15;罗12:9;来1:9)。

  3:3

  吃我民的肉:此语生动地反映了当权者对普通百姓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3:4

  他却不应允他们:民中首领邪恶残酷的行为使得神无法应允他们的祷告,他们自己最终必遭神的弃绝。

  领袖的权力大,责任更大!

  3章 弥迦谴责了领袖、祭司和先知("雅各的领袖"和"统治者")的罪。他们的责任应是教导人们弃恶从善,可是他们占尽了他们本应服事的百姓的便宜。所有的罪都是恶的,但导致别人步入歧途就更罪加一等。

  这些领袖在干甚么?!他们还记得有神吗──

  3:2-4 这些领袖毫不怜悯和尊重他们本应服事的百姓,反而苦待他们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然而一旦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又向神求助。我们不要像他们那样,把神当成电灯开关,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打开。我们不能这样,要始终如一地信靠神。

  牧人成为食人者(三1~4)

  接下来的三个审判神谕,不仅长度一样(4节),而且形式亦相同:一开始是一个称呼,接着是以'who'(中译为"他们"或"你们")起首的控诉(2、5、9节),最后是以"到了……时候"(4节)或"所以"(6、12节)为始的判决。前两个神谕逐渐堆筑至第三个神谕的高潮。至于被控告的,包括领袖(1节)、先知(5节)和祭司(参11a节)。此处责备这三种人都利用神学观念来为自己的罪行找借口,好让自己觉得平安,觉得不会受神惩罚(11b节)。司法的判决则由神的静默(4节),到祂的静默加上黑暗(6~7节),又到殿毁灭,神的离去(12节)。

  三1

  . 有关于我说,见导论(161页)。弥迦首先带上被告席的是官长们,他们在古时的以色列,也同时担任审判官。伸张公理正义的责任,最终由王承担(撒下十五3;代下十九4~11)。我们已经知道雅各和以色列包括犹大在内(参三12)。公平指的是神的律法中的裁定(参:出二十一1~二十三19)、法庭其他的判决(参:申十七8~11),以及公正地裁决案件(参:王上三28,七7)。知道指的不仅是知识上了解律法或法律的需要,还包括个人的体验。故而审判官出于怜悯受害人而惩罚罪犯,并在他的权限范围内扶弱济贫。

  三2~3

  . 正直的领袖喜爱神的律法(参:诗一2,十九7~11),但弥迦那时的领袖却蔑视它(参:赛一17、21~23、26,五7~8)。弥迦直视他们邪恶的心,看到产生邪恶的出处。这恶摧毁了与神立约的人中间所应有的司法公正及同胞手足之情。除了重生之后所产生的新渴慕(约三3~8),再也没有别的方法能去除道德之沦丧。主耶稣基督审判人并非依照肤浅的表面,而是按着祂对人心的认知以及按着真理(参:赛十一1~5;约五19~30;罗二5~8)。以色列的官长不用他们的特权职位来护卫软弱无力的人,反倒滥用律法、钻其漏洞,好教自己能奢华地享用那些被其欺压无力反抗的人劳苦的成果。贫者既因景况难捱而提早结束生命,先知在此便以巧妙的暗喻,形容应为这种现象负责的官长为食人者。此一怪诞的画面旨在唤醒恶人的良知。

  三4.

  假设完全毁灭的判决已经宣告(一9~16,二3~5),这里又说即使他们呼求拯救,神也必不留情。正如审判官掩耳不听贫者的呼求,他们自己在无助时,神也同样掩耳不听其呼声。落在忿怒的神手中,是件令人恐惧的事(参:箴一26;太二十五11~13;路十六26;林后六2;来十31,十二17)。

  2、领差路的先知

  【弥3:5-7节】

  3:5论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预备攻击他或作说必遭遇刀兵)耶和华如此说,

  3:6你们必遭遇黑夜,以致不见异象。又必遭遇幽暗,以致不能占卜。日头必向你们沉落,白昼变为黑暗。

  3:7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都必捂着嘴唇,因为神不应允他们。

  【分段标题】

  (1)领民走差路

  (2)不供吃就攻击

  (3)先知受遭遇

  ①不见异象

  ②遭遇幽暗

  ③日头沉落

  ④白昼黑暗

  ⑤先知抱愧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是借先知把民领到神面前,领到真理中,但先知却把民的路领差了,这些假先知对此却毫不在意,扔向人传讲,大有盼望,平安稳妥的虚假信息,自己不抵挡罪,还领别人去犯,神将弃绝这些不领民归义路的假先知,使他们遭遇黑暗,也不见异象,使他们抱愧蒙羞。

  提醒我们做神圣工的神仆,要把神托付的民,领到义路上,得神喜悦。

  3:5

  5~7论到……先知:神切望引领他的子民回到公义和真理之中,假先知对此却毫不在意。他们向人传讲大有盼望、平安稳妥的虚假信息,以致他们既使生活在罪恶当中仍然感到安舒惬意。他们非但没有毫不妥协地在神子民当中抵挡罪恶,反而推波助澜,鼓励罪恶。神将弃绝这些不愿领神子民回归义路的假先知。

  有利可图就说好话,我还不至于──肯定吗?

  3:5-7 弥迦信守神对他的呼召,去宣讲神的话语。相形之下,那些假先知所讲的信息只同他们得到的好处密切相联。并不是所有宣称有从神而来的信息的人说的都是真话。弥迦预言说,终有一天假先知将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先知为利发预言(三5~8)

  弥迦在痛斥了贪心的领袖后,再度责难贪婪的先知(参二1~5、6~11)。宗教和司法两大制度狼狈为奸,竟保护罪犯而让受害人任其摆布。正如他们说的,这是公开的秘密。

  三5.

  神的使者常用的格式耶和华如此说,和弥迦的自传式介绍(8节),强调弥迦对抗假先知的权柄并非出于己身,而是出自神。"至于"(NIV)较佳的译文应是论到(和合、AV、RSV、NEB),而我民中的我,指的是弥迦而非耶和华(参一9)。故而,上引号应放在第6节而非第5节(和NIV相反)。和其他审判的宣告一样,耶和华自己宣判。这些先知是假先知,因为他们带领民众偏离了正确的教义(申十三1~5),用卜卦(申十八14;弥三6~7a),而且借着从耶和华来的谎言的灵说假预言(参:申十八21~22;王上二十二19~28;弥三7b)。假先知出卖自己的恩赐以迎合王的喜好,并收受可观的报酬(民二十二7、17,二十四11;尼六12;结十三19)。他们并不缺属灵的恩赐;他们所缺的是道德信念及力量。我们从巴兰的经验得知(参:民二十二15~34),神顺着先知堕落的心,给他们谎言的异象。译为喂养(希伯来文nasak;AV作"咬")的动词,出现在圣经他处计十一次,其中十次与蛇有关。假先知就像恶毒危险的蛇一样,他们杀害别人为的是喂养自己。第11节说得很明白,对这些邪恶的先知而言,"钱财远比神来得重要"(Mays,p.83)。

  三6.

  所以。耶和华的判决正中假先知的要害。祂取走他们的恩赐(参:士十六20;撒下十七14),也就等于是除去他们不义之财的来源。幽暗在第6a节是字面的意思,──梦和异象通常在夜间临到先知(参:民十二6;但二9,七1;珥二28;亚一8)──在第6b节则是比喻说法。其他的诗人把失去知识比喻为黑暗(参:诗八十二5,六十九23),弥迦则将假先知之失去超常洞察力比拟为日头沉落。他们的"水晶球"将变黑。

  三7

  . 弥迦又指出,耶和华的判决还有别的后果,即假先知将因其不洁而公然蒙羞。当先知被发现他其实是骗子时,便被视为不洁净(参:哀四13~15)。就像麻疯病患者,他们无论到何处都必须摀着髭(NIV作"掩着脸";希伯来文系sapam),亦即他们滥用恩赐之处。到审判那时,"他们的行业将和他们说的神谕一样空洞不切实际"(Mays,p.84)。

  3、先知谴责以色列之罪

  【弥3:8-12节】

  3:8至于我,我借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3:9雅各家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阿,当听我的话。你们厌恶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

  3:10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

  3:11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他们却倚赖耶和华,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吗?灾祸必不临到我们。

  3:12所以因你们的缘故,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高处。

  【分段标题】

  (1)借神的灵

  (2)满有力量

  (3)有公义有才能

  (4)指出人的罪

  ①他们厌恶公平

  ②屈枉正直

  ③以人血建锡安

  ④以罪孽建耶路撒冷

  ⑤为贿赂行审判

  ⑥为雇价施训诲

  ⑦为银钱行占卜

  ⑧犯罪还依赖神

  ⑨认为神不降灾

  ⑩耶路撒冷必成乱堆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弥迦,指责以色列人的罪,他满有圣灵的能力,被圣灵催促推行公义,抵挡罪孽,严厉指出人的罪,对待首领、官长、祭司、先知毫不客气指责所犯之罪,并告诉他们在误区里依赖神,犯罪还以为神在他们中间,而不降灾于他们,先知弥迦清楚的预言,耶路撒冷必成为乱堆。

  今天教会牧师长老,应像先知弥迦,严厉的指出人的罪,并带人回转到神面前,自己不断自洁,也带领更多人过圣洁的生活,自己被神灵充满,大有能力,也使更多的人被圣灵充满。

  3:8

  借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弥迦奉召做神的代言人。

  1.他借着圣灵的能力和感动说话(比较耶20:9;弗3:7)。圣灵催促他严厉谴责神家中的罪。他的职责就是彰显神的心意,推行公义,抵挡罪恶。

  2.今天的教会牧师和做先知讲道的也拥有同样的职责。他们坚决不能向教会内在的压力妥协,而效法世界。相反,他们必须成为神真理、敬虔和公义的出口(参"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一文)。

  为神作见证要靠圣灵的力量,我也可以求圣灵作工?我有吗?

  3:8 弥迦把自己在事奉上的能力归功于主的灵。我们的能力也来自同一源泉。耶稣告诉门徒说,当圣灵临到他们时,他们就会得著能力,为他去作见证(参徒1:8)。我们靠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地作见证,因为恐惧会阻止我们去为神说话。只有靠圣灵的能力,我们才能为主而活并作见证。

  "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在神的家中也有这事?

  3:11 弥迦警告他那个时代的领袖、祭司和先知要避免受贿。牧师在今天允许那些奉献最多的人控制教会,这本身就是在受贿。若牧师因害怕失去金钱或会友,而在该伸张正义的时候避口不言的话,这样的教会就危险了。我们应该记住,犹大国就是因为其宗教领袖的行为而遭毁灭的。这也同样在警告有钱人,不要使用金钱来影响或操纵神的仆人,因为这也是贿赂。

  邪恶的领袖受到谴责,百姓呢?

  3:12 1章6节说耶路撒冷会像撒马利亚一样地遭殃,结果该城于公元前586年在尼布甲尼撒挥军前来攻城时被毁(参王下25章)。弥迦谴责腐败的领袖,但这并不是说百姓就是无可指摘的。同样的,他们也没有归向神、寻求公义,而是纵容了腐败。

  三8

  . 至于是一个强烈的反义词,使真先知与假先知对比:他借着灵传讲,而非借着感官;他宣告罪和审判,而非平安;他建立公义而非助长不义。满有力量(即被灵引导的能力及动力;参:结二2,三12、14、24等经节)和才能(即勇气,使他与可怕的对手相当)的弥迦,和其他被灵所感的人,置谨慎谦卑于一边而与人争辩(参:摩七14~15;林后十一16~32)。弥迦被灵充满的证明是他论及公平。梅兹指出(86页),"弥迦着重的是以色列的罪,而非其国民生产毛额,因为有罪的人只有在了解到自己将受神的审判时,才会务实地领悟到他们在历史中会变成何等光景。"

  (三9~12)

  第三章的第三个审判神谕是一高潮(见1~4、5~8节),遵照一贯的格式:力劝其对象聆听(9a节),控诉(9b~11节),以及司法判决(12节)。这则神谕直接针对有过犯者说话,但第11节除外。先知先概括地在第9b节提出指控(他们屈枉公平),而后在第10节更具体地表明(他们透过罪行来建造耶路撒冷),最后以第三人称详细说明(11节)。在第一部分说明,三种领袖(官长、祭司、先知)被指控出卖其职位(11a节);在第二部分,他们被控告以错误的神学观念来作为自己行径的借口(即宣称耶和华在他们当中,11节)。神的判决是耶路撒冷的命运将和背离神的撒玛利亚一样,此一判决使得希西家俯伏在神的面前(王下十八~二十;代下二十九~三十一;耶二十六19)。希西家的悔改,与耶利米书十八8所讲的原则一致,故而神便转意不将惩罚降与他们。由于此一原则的缘故,神司法的判决事实上是警告。虽然神未兑现这则神谕,一百年后以色列提及此事时仍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耶二十六18)。

  三9a.

  雅各家(=全以色列)的首领被以赛亚分为:"勇士和战士,审判官和先知,占卜的和长老、五十夫长和尊贵人,谋士和有巧艺的,以及妙行法术的"(赛三2)。弥迦未提及王的名字,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希西家的改革,故而将神谕略作修改。神的恩典何其奇妙以至于祂甚至还呼吁这些卑劣的罪人聆听祂的信息。

  三9b~10.

  弥迦再度将问题的根源追溯到人不道德的渴求(参2节;箴二22;太十五8~9)。他们不喜爱公义,而且还厌恶(参:赛五20)。他们幽暗的心生出歪曲的行为:他们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色列没有成为神律法统治之下的神权政治,反倒成为暴君统治之下的寡头政治。在圣殿的庇荫之下,耶路撒冷的"高楼"矗立,四处都在大兴土木29。然而,弥迦并未迷失在首都的蓬勃朝气中,而赞赏商人们勇于投资;亦未为耶路撒冷的建筑,褒奖建筑师精致的工程及高尚的品味。相反地,弥迦看到这一切的经济基础都是来自于剥削"贫者"(参10节,二2、9,以及三2~3)。十诫保障所有的人均享有四种权利:生存的权利("不可杀人")、家庭的权利("不可奸淫")、财产的权利("不可偷盗")、名誉的权利("不可作假见证")。以色列的领袖应该赋予民众这些权利,但却侵犯了它们。人血指的是侵犯了第一项权利,且应该提醒了弥迦的听众,神要求人偿还(参:创四10,九6;民三十五33;申十九11~13,二十一9;撒下一16,四11;王上二31~33;王下九7;哈二12)。罪孽则包括了其他三种权利之侵犯。

  三11.

  神的话借着三种器皿向以色列这属神的国传达:贤哲之士(通常是统治阶层),及他们的谋士;祭司,有律法(参:申十七10,三十三10;王下十二2;何四6;玛二7);先知,有自神而来的信息。这三种职位的人,都被万恶之根──贪财,而腐化了(提前六10)。只要价钱适当,他们不但不尊重真理,反而还危害它。此外,他们倚赖耶和华,也就是说他们以一半的真理──耶和华的同在会保守以色列的平安(参:出十七7,三十三14~16,三十四9;民十四42;申七21;书三10;诗四十六~四十八,八十四,八十七;珥二27;番三5、15)──来作为自己谎言的借口。他们却忘了神的同在与否,视人的道德行为而定(出三十三3、5;民十四14;利二十六1~39,尤其11节;申二十八;王上九1~9)。他们狭隘、不成熟的神学观念,后来似乎为历史所支持,因为神的确毁灭圣殿(参:耶七1~15)。现今某些人以以色列明显地成功复国来证明犹太复国运动(Zionism)是对的。然而我们必须以道德,而非未完成的历史,来判断是非对错。

  三12.

  耶路撒冷所获的判决,和撒玛利亚的相仿:两个城巿都将变为乱堆和栽种藤蔓之地,而且所有敬拜的标志均将消失(12节的殿;一7的偶像)。当以色列的圣者遗弃祂最圣洁的殿时,这殿便成了亵漫且不圣洁的所在。弥迦在此用殿(直译为"房屋")而非"耶和华的殿",旨在除去其神圣的意义及荣耀的气息。(此处的山和四1的"山",均译自同一希伯来名词har。)耶稣在谴责宗教领袖们滥用神以牟取己身的荣耀和利益之后(太二十三),也同样宣告了圣殿的毁灭(太二十四)。每一代的宗教领袖都应将这些警告铭记在心。

  一、神掌王权4章-5章

  【弥迦书】第四章:

  (一)未后的日子弥4:1-13节

  1、登耶和华的山

  【弥4:1-2节】

  4:1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

  4:2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

  【分段标题】

  (1)神殿的山必坚立

  (2)超乎诸山

  (3)高举过万岭

  (4)万民流归这山

  (5)多国民前往

  弥迦预言,将来神在全地执掌王权,将是万国平安喜乐的时刻,神殿的山必坚立,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多国的民都要归这山

  (6)主的教训

  ①我们行他的路

  ②听神训诲

  【分节详解】

  万国万民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使万民都领受他的教训,使人得真理,并行神所喜悦之路。阿门!

  4:1

  末后的日子:弥迦预言到将来神在全地执掌王权的时候。

  1.那将是一个充满平安、喜乐和敬虔的时候。以色列和地上的万国都要荣耀和敬拜神。

  2."耶和华殿的山"(即耶路撒冷)将成为神统治万民的中心。当基督再来除灭一切罪恶并且在地上建立他公义的统治时,神的国将宣告开始(参启20:4注)。

  "末后的曰子",好多先知都提到,神是想提醒我们……

  4章 "末后的日子"是神在其完美国度中掌权的日子(参4:1-8)。"耶和华的山"就是锡安山。这将是和平和祝福的时代,战争将永远结束。其日期虽无法确定,但神已应许了这日子的到来(参2:2;耶16:15;珥3章;亚14:9-11;玛3:17-18;启19-22)。

  在弥迦书第9至13节发出关于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将要掳掠耶路撒冷的预言时,巴比伦尚没有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就像神应许了和平和繁荣一样,神也对所有拒绝跟随他的人定下了惩罚和审判。这两方面都必定实现。

  四1a.

  末后的日子(AV、NIV,参RSV)应译为"日后"(NEB、JB)较佳。因为虽然两者均有可能,但四、五章中拯救的神谕所叙述的光景,是以色列被掳归回后开始的锡安重建,而非单指历史上的最后一段时间。根据新约圣经,未后的日子始于基督登上祂天国的宝座且差遣祂的灵来到之后(参:徒二17;来一2)。这节经文中这个包含广阔的应许,要一步步相继地实现32。过去当第二个圣殿重建时,应该了实现了一部分;现在在天上的锡安山(来十二22~24),应许又再兑现了一大部分;当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启二十一1、10、22~27)时,应许才完全成就。理性的人所企盼的这不被打扰的平安,并不独存于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现在凡来到天上锡安山的,人人都可得。

  四1b.

  诸山高耸超过云端,成为到天上的心灵与精神的入口。古代近东所有的圣殿、庙宇,也因此全建立在山上。在埃及,寺庙每天开门时都要复诵"天国的门已经开了"的信条33。在神给以色列的启示中,祂在天上的圣所与祂在锡安山上的圣殿,是不可分的(参:出二十五9;诗十一4,七十六4、8;来九23等经节)。身为天上宝座在地上的代表,锡安一直被视为高于其他所有的山,虽然就实际的地势而言,它事实上并非最高的(参:诗六十八16~17)。当耶和华将锡安自灰烬中高举出来时,强大的国家才辨识到锡安真正神圣的本质;而当神使祂的儿子从死里复活,在天国里坐在祂的右边时,万国的民才充分了解到锡安之神圣。

  当耶路撒冷像一块田被耕种时,自夸是通往天国之路、暴虐专横、狂饮作乐的巴比伦,却睥睨万国,且万民都"流归"(耶五十一44)它。先知的信心却使他独具慧眼,不仅看到耶路撒冷的乱石堆,还看到耶城在将来的日子,会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而且选民都将"流归"它(参:诗八十七;赛五十六6~8;亚八21~23;约十二32;来十二22;启二十一)。巴比伦──人类自高自大的努力成果──导致变乱(参:创十一1~9),但新耶路撒冷却带来和平。

  四2.

  弥迦极富想象力地描述历史的逆转,而这逆转是超乎人类的操纵及掌握。在此,他让听众无意中听见,被拣选的各国人民,昂然前往新耶路撒冷敬拜途中的对话。这些人来到新耶路撒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聆听神的话语(参:赛五十六8,六十,六十六18~21)。摩西安排以色列人每年三度前往圣殿朝圣;大卫则增添了诗歌来伴随他们的敬拜。弥迦更将敬拜者扩增为多国的民。来天上的锡安山聆听神话语的人,将把武器改造为农具,因为他们的心已被改变。在良善的人之间,将有普世及永存的和平。凡不接受神管辖下的和平的人,在未来最后审判时必将毁灭。梅兹(Mays,p.98)针对这新秩序评述说:"人们将运用地上有限且珍贵的资源来培育生命而非筹划死亡。"

  2、奉神的名而行

  【弥4:3-5节】

  4:3他必在多国的民中施行审判,为远方强盛的国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

  4:4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

  4:5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们却永永远远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

  【分段标题】

  (1)神施行审判

  (2)这国不攻击那国

  (3)无人惊吓

  (4)人人坐在葡萄园

  【分节详解】

  我们都盼望那一天来到,但现今我们要行主的道,为主而活,行走义路,作主见证,到那日没有战争,没有攻击,没有惊吓,享受主的美福。

  4:5

  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我们应当如何等待神的国完全降临在地上呢?我们应当为神而活,行在神的义路上并且向万民作见证(比较彼后3:11~12)。

  四4a、b.

  解甲的梦想在此为归田的梦想所支持。这两个梦想其实密不可分,因为那些对消耗不知节制的人,会贪图他人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甚至不惜挑起战争以取得这一切。故而,他们必因深恐死于刀剑之下而终日惊惶。反观那些依律法而度日的人,却满足于简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享有的是家庭的和乐与平安34。如果万国都能信任彼此不会相互剥削利用,他们便可以拆除所有的军事设施。但是,不贪恋他人所拥有的,是只有在神的国度才得以实现的理想。

  四4c.

  弥迦在此用"万军之耶和华",即YHWHSba~ot(JB),来强调应许的必然成就,并藉此让我们不单是注意预言,而是更注意预言的出处。

  四5.

  弥迦藉引述悔改归正的多国之民,来显示荣耀的未来(2节);同样,他借着引述充满希望的会众,来展现他们的信心。他们保证要行在耶和华的道路上,并作将来普世和平的先驱。目前,这普世和平的应许则是他们忧伤时的慰藉、受试探时的约束,以及遭逢试炼时仍坚持信心的鼓励。

  3、神做王治理

  【弥4:6-7节】

  4:6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赶出的,和我所惩治的。

  4:7我必使瘸腿的为余剩之民,使赶到远方的为强盛之民。耶和华要在锡安山作王治理他们,从今直到永远。

  【分段标题】

  (1)聚集瘸腿的

  (2)招聚被赶出的

  【分节详解】

  神要作王治理万国,他要使瘸腿的兴起,使被赶出的强盛,神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瘸腿的变刚强(四6~7)

  第四6~7节借着三个意念来发展其主题,即耶和华到那日将要恢复并治理受苦难的以色列(6a节)。这三个意念是:(1)耶和华要重新聚集以色列人(6b节),(2)祂将使他们成为强盛之国(7a节),以及(3)祂将永远治理他们(7b节)。

  这则神谕与二章12~13节有许多类似之处:类似的主题(耶和华将要招聚以色列的余剩之民,好像招聚羊群一样,并带领他们到耶路撒冷的安全处)、同样充满希望的语调、近似的字汇("聚集"、"招聚"、"余剩之民"),以及句法(提到耶和华时,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但是,这两段经文亦有相异之处:(1)"到那日"指的是更遥远的未来,而非立即的将来(见四1a);(2)此处的"余剩之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神的救恩,而非祂的审判;(3)耶和华的治理是永远的;以及(4)以色列靠着安然留在耶路撒冷,而非离开它,而得胜。

  四6a.

  那日即神被看到积极地与祂的子民面对面的特别时间。迪福来斯(DeVries)为它所下的定义是:"它就在时间的范围之上。但是,当这范围延伸,延迟到立即的可能之外时,它便成了……"那日",在某个时候的一天,非人类触手可及,但在神的掌握中。"44

  四6b.

  瘸腿的一词,在旧约圣经十分罕见(创三十二31;番三19),对瑞纳德而言(1977;187页及下),这意味着弥迦乃引喻雅各瘸腿并改名为以色列一事。马丁-阿卡德(Martin-Achard)在评述创世记三十二23~32时,为瑞纳德的前后对照奠定了基础:"〔作者〕事先体认到〔雅各在毘努伊勒的经历〕,可作为以色列孩童的殷鉴。发生在雅博渡口的故事,预表了以色列后裔子孙之命运。"45和在此有渐次加强的作用,所以6b节应读成:"……被赶出的,甚至我所惩治的。"

  四7a.

  余剩之民,亦即在以色列多数之民因审判而灭亡后仍得以存留者(6节)46,此刻成了历史的目标。梅兹(101页)针对余剩之民说:"就他们的性质而言,他们是世界历史上超自然且难以征服的实体(见五7~9)。"非利士人中,没有经过神的审判还存留的,因为神没有为其留下余民(摩一8);以色列曾有余民,将来也还会有,因为这是神的旨意(参:罗十一)。强盛之国与第三节相呼应。以色列将来要成为强盛的国家之一,并成为前往锡安的属灵国度。

  四7b.

  以色列不会恢复到她倾覆前,按己意挥洒权力的状态。相反地,她宣告自己归耶和华掌管。根据新约圣经,教会就是此处所说的强盛之国(彼前二9~10)。

  4、被掳与归回

  【弥4:8-13节】

  4:8你这羊群的高台,锡安城的山哪(城原文作女子),从前的权柄,就是耶路撒冷民的国权(民原文作女子),必归与你。

  4:9现在你为何大声哭号呢?疼痛抓住你仿佛产难的妇人。是因你中间没有君王吗?你的谋士灭亡了吗?

  4:10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你要疼痛劬劳,仿佛产难的妇人。因为你必从城里出来,住在田野,到巴比伦去。在那里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必救赎你脱离仇敌的手。

  4:11现在有许多国的民聚集攻击你,说,愿锡安被玷污,愿我们亲眼见她遭报。

  4:12他们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意念,也不明白他的筹划。他聚集他们,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场一样。

  4:13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起来踹谷吧。我必使你的角成为铁,使你的蹄成为铜。你必打碎多国的民。将他们的财献与耶和华,将他们的货献与普天下的主。

  【分段标题】

  (1)权柄变为哭号

  (2)离弃君王

  (3)被掳巴比伦

  (4)神必救回

  (5)以色列兴起

  【分节详解】

  以色列从前有权柄,但因犯罪成为哀哭,好像产难妇人在疼痛中,他们有君王却背道而离弃,犯罪不止,以至于被掳巴比伦,却因神的慈爱怜悯,将他们从敌人手中救回,更多国的人愿以色列受报应,他们却不知神的意念与筹划,神要聚集以色列使他们兴起,打败列国,荣耀归神。

  4:9

  9~13现在你为何大声哭号呢:先知又重新论到如今耶路撒冷面临的厄运,他指出民众将被掳到巴比伦。远在巴比伦帝国成为统治世界的强国以前100年,弥迦就发出这样的预言(主前586年,巴比伦人毁灭了耶路撒冷)。弥迦也预见到犹大从巴比伦回归的美景(10节)。

  一百多年前先知就预言犹大人要被掳到巴比伦,太厉害了!

  4:9-13 当时犹大的百姓认为自己的王国会永世长存,弥迦却预言他们将不会有国王了。弥迦的话是相当严厉的,他还预言巴比伦要毁灭犹大、掳走国王,但过一段日子神将会帮助百姓回到家园。这一切后来都应验了,这些事件在历代志下36章9至23节和以斯拉记1章2节中都有记载。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他在甚么事上启示我们?

  4:12 神向我们启示未来,绝不单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神要我们因为知道了未来而改变自己现在的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世人怎么做,只要看一看神为其追随者制订的计划,我们就会得到激励去事奉神。

  耶路撒冷恢复国权

  (四8)

  这则神谕应许耶路撒冷恢复昔日的主权,它同时也是四章6~7节与9~13节之间连接的枢纽。它和四章6~7节都有两点象征:"羊群"以及"耶路撒冷是看守羊群存活的高台"。经文从聚集以色列民往耶路撒冷,很自然地转移重心到耶路撒冷本身。这则神谕的形式和结束第7节的"直到永远",将这则神谕与四章6~7节区分开来,而呼格的你(在8节是阳性的,在四9~13是阴性的),则又将神谕和相关的重心──耶路撒冷──连结在一起。比起第9~13节,本节的形式或内容,都十分突出。第9~13节内容的特色在于"现在",以及从耶路撒冷目前的悲叹转变到它未来的荣耀;而第8节却仅述及耶路撒冷的荣耀。

  魏斯特曼(Westermann)47指出,四章8节和五章2节重新运用了非常古老的"对全族说话"形式,就像创世记四十九章和申命记三十三章仍保有的一样。注意第四章8节与五章2节的雷同之处:预言以"你"为始,随后是预言讲述对象的城巿名称,跟着是应许权柄将来到,然后提到往日──"从前的权柄"(8节),以及五章2节的弥赛亚之古老根源。

  高台是有防御设施的塔,民众散布在塔四周以求保护。就像过去以色列最伟大的王,从固若金汤的耶路撒冷守望他的羊群,当国权恢复时,新的耶路撒冷将再度成为守护的高台。那带着千万天使一同升到天上耶路撒冷的大牧人,岂不是说过,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祂(参:太十六18)?祂岂不曾说,谁也不能从祂手中把羊夺去(约十28)?祂难道不曾应许,要与祂的子民同在,直到末了(太二十八20)?堡垒(和合:山)其实即是一座名为欧非尔(Ophel)的城堡(参:王下五24="山冈")。它是个原属耶布斯人的堡垒,后为大卫所占,尤指旧的大卫之城防御坚固的东部坡地。在此它被用来连结旧的大卫之城和新城,并用以传递一个防御坚固之城池的情景(参:赛三十二14)。这样的情景和第四章9~13节中用以形容该城新形像的锡安的女子,相互揉合。因为"城"一字,在希伯来文属阴性,耶路撒冷被拟人化为女子(参:赛四十七1)。梅兹(103页)指出:"借着这样与往昔传统中的名字相连结,散居在耶路撒冷四周的少数之民得以了解他们的过去,也因此能够明白'恢复往昔'的应许。"国权一词,便是为此一主题在五章1~4节(尤其是同样形式的五章2节)的完全开展预作准备。

  神奥秘的筹算

  (四9~13)

  此处的神谕分两个阶段发展:四章9~10节和11~13节,两个阶段的形式相似,且指向一致的意义48。以色列的君王在耶路撒冷目前的苦难背后,自有祂奥秘的筹算。这些苦难从亚述入侵开始,一直到巴比伦掳走以色列人。借着被掳走一事,神计划了锡安的蒙解救(9~10节);而透过耶路撒冷被侵略,祂安排了敌人的挫败(11~13节)。两个阶段均以"现在"一词起始,希伯来原文亦是将同一词置于句首(参AV及RSV),将注意力指向目前的苦难(9、11节)。两个阶段都是从眼前的不幸,转变为荣耀的将来,而其中的转折,又都是以针对"锡安的女子"的呼格(10、13节)开始,加上命令式语句("疼痛……","起来……"),随后是用以"因为"为首的因果子句来形容未来的景象。它们各拥有七行的长度,这也更增加它们的一致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疼痛劬劳"(10节)指的是生孩子的痛苦(参AV),也是在受苦中仍有盼望的情景。锡安眼前的苦难并不会永无止境,反而是打开了拯救和荣耀的那扇希望之门。对以色列余剩之民以及对神所有的儿女而言,神的责罚不是刑罚,而是具有匡正、医治的功效。对他们来说,"已经"受苦是"将来"蒙拯救的一部分。和此相对照的是神所安排的历史,看来是敌人在战役中致胜,却总导致他们最后的败亡。

  四9.

  现在一词,在此泛指亚述和巴比伦两个危机。先知们并非以编年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未来,而是陈述重大的事件。凡英舒特(PaulvanImschoot)这样说:"先知对于未来的描写,往往缺乏时代背景,所以有时候很难分辨那些同时出现的、对未来的预告,究竟指的是同一时代,抑或相隔好几个世纪。"49

  君王一词究竟是指神或是危机出现时的大卫后裔,学者们对此意见分歧。若依后者的解释,则此处的问句便必然语带讥讽:弥迦问以色列人一个问题,表面上他好像在鼓励以色列人信靠他们的君王,其实他是说这样的信靠纯属被误导。若将君王一词解作神,那么弥迦指的是锡安应该停止哭号,因为即使目前情景如此,但神知道祂自己一切的作为。既然这则神谕正如我们预期的,是拯救而非责罚的神谕,第二种解释便较第一种为佳。瑞纳德(1977;205页)以两点理由来支持第二种解释。其一是与第9~10节平行的第二阶段(见本书202页),其中提到神,尤其是第12节。其二是与第9~10节无论在形式及思想上都十分近似的耶利米书八19。谋士是另一个描述神特性的名词(参:赛九6的君王/策士)。正如第12节所明白指出的,"谋略奇妙"的那位(赛二十八29;参:耶三十二19),甚至在祂的子民受苦时,即已有了拯救的计划。"谋士"在希伯来文中所指的人,不仅能够拟定计划,而且还能像狄波尔(P.A.H.deBoer)50所说的,采取维护或恢复生命的行动,并能获致平安的果效。列国不了解神(12节),但以色列应当了解。产难……疼痛在此单指被掳的痛苦(参:耶四31,六24,十三21等)。

  四10.

  疼痛劬劳(希伯来文作hul)和疼痛(希伯来文作hil,9节)是双关语。NIV并未把接着的命令语句"要劳苦生产"(AV)译出,因此双关语在该译本中并不明显。先知从责备以色列彷佛产难的妇人哭号,转变为命令以色列要劳苦生产,才能把新生的婴孩带往光明。神的国度要经历试炼,故而以色列必须通过试炼,亦即离开安稳的旧城(参:王下二十五2~7;参:耶五十二7),居住在田野(参:耶六25,十四18),并前往巴比伦,才能够成为新以色列。此处的文法和重复用字──"在那里你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要救赎你"──强调的是解救而非试炼。神之所以选择巴比伦,乃因在弥迦那时的异教世界,它就等于是中世纪的罗马,回教世界的麦加。最黑暗的地方也将是新世纪的黎明初露曙光之处。

  魏利思51很合理地将这则神谕的写作日期,定在公元前七○五年。也就是在此时,以赛亚预言希西家的王室将败亡,他的财富将被掳往巴比伦,而他的儿子将沦为巴比伦王的太监,因为巴比伦王的儿子米罗达巴拉但派使者来见希西家时,希西家把所有的财富展示给使者看(王下二十12~19=赛三十九1~8)。

  四11.

  先知接着从神对耶路撒冷奥秘的筹算,转移到祂对多国的计划。许多国一词,较吻合入侵的亚述大军,而不像是形容巴比伦军队。林布隆52将第11节和以赛亚书二十九7相互比较(亦参:赛八9~10,十七12~14,二十二6;何十10),他认为许多国指的是组成亚述大军的各个国家(见导论Ⅱ的结尾部分,159页)。路兹(Lutz)53特别提出很可能写于亚述入侵时的锡安之歌。在主题相同的平行经文中,从未如此描述过巴比伦的军队。事实上相反,许多国还是巴比伦蹂躏的对象。先知在此再度借着多国之民的对话,来揭露敌人的计划。玷污意即"亵渎",就是说多国之民亟欲摧毁保障锡安圣所、圣殿(包括至圣所)之神圣的城墙。他们要除去神的圣洁之地。梅兹(109页)表示:"当列国认为自己是历史的中心,并寻求满足自己的权能时,他们便不能容忍锡安的存在;他们便亟欲摧毁任何审判或管束他们之骄傲的力量。"

  四12~13.

  他们的骄傲全在神的掌握中(参:赛十5~11)。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自己毁灭的工具,因为耶和华就是运用他们的憎恨和骄傲,来造成他们的挫败,就像祂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以智取胜撒但一样(参:林前二7~8)。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对付耶路撒冷,但事实上,聚集他们的是耶和华;他们计划使圣殿的范围成为荒芜之地,但耶和华将打击他们;他们来是为了要掠夺耶路撒冷,但相反地,他们将遭掠夺,而他们留下的财富将被奉献给耶和华。禾场上的禾捆(12节),形容的是被带往审判地点的列国(参:赛二十一10;耶五十一33;何十三3),而踹(13节)则形容的是刑罚本身(摩一3)。这些人依他们自己的意志,彼此商量要去除属神之地,现在耶和华却命令锡安清除他们的地。拖拉着踹榖锤的牛,象征神的子民。神的子民神奇地具备了铁的角,代表无敌;也具备了铜的蹄,用以彻底践踏敌人的骄傲与自负。当神在耶路撒冷城门口杀戮亚述大军时,预言开始应验。耶利米将巴比伦比作踹榖的禾场时(耶五十一33),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这尚未完全成就的应许,成为教会的传承,而它也在教会中得到属灵的应验(太十六18)。神被称为全地之主(吕译;和合:普天下的主),因为祂奥秘的筹算在列国全都得胜。

  【弥迦书】第五章:

  (二)弥赛亚要来弥5:1-15节

  1、从伯利恒而来

  【弥5:1-2节】

  5:1成群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现在你要聚集成队。因为仇敌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

  5:2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分段标题】

  (1)小城出大君王

  (2)作以色列掌权者

  (3)根源从古就有

  【分节详解】

  仇敌围攻耶路撒冷,用杖打"审判者"的脸(审判者亦作统治者指作战的师士),是战败者的羞辱,他们将被掳去他乡。

  在这一片绝望黑暗日子当中,弥迦预言有一位君王要出自伯利恒城(以法他意为:丰盛)这位君王从恒古就有,他要掌权。

  5:2

  伯利恒……啊:弥迦预言说将来必有一王从伯利恒而出,他将成就神赐给他子民的应许。这节经文是指着救主耶稣而说的(参太2:1,3~6),他的根源"从太初就有"(即自有永有;参约1:1;西1:17;启1:18),而他却要从肉身而生(3节;参约1:14;腓2:7~8)。

  犹大国亡在西底家手中,大卫的王权到永远怎样应验?

  5:1 这位统治者可能是在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时作王的西底家(参王下25:1,2)。西底家是大卫家谱中最后一位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弥迦说大卫家谱中的下一位君王是弥赛亚,其国度将永远长存。

  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是小的,其荣耀却是至大的,因为──

  5章 耶路撒冷的领袖财富丰溢、地位显赫,但弥迦却预言,强盛的耶路撒冷连同其财富和权力将要遭到掠夺和毁灭,就连耶路撒冷的王也无法扭转乾坤。相形之下,小小的伯利恒却要成为那位要拯救百姓的君王的出生地。弥赛亚将要成为一个婴儿降生在伯利恒(参路2:4-7),最终将永远坐在王位上(参启19-22章)。

  5:2 伯利恒坐落在以法他的区域内。

  基督将生在哪儿,早有预言!

  5:2 这位统治者就是弥赛亚耶稣。弥迦远在几百年之前就准确地预言了基督降生的地点。但这位在大卫家谱上所应许的永远之王,先要作为一个人活在人间,然后永远活著。"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基督虽身为永世之王,却以一个人的身分──拿撒勒人耶稣介入人类历史。

  曾掌权且将作王的那位(五1~6)

  虽然此处经文并不整齐,让人认为第五章1~6节有可能是一些神谕的综合体,但由于它的形式及主题均很一致,所以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整体。所谓的整体包括第一人称代名词"我们",以及对亚述入侵的描述(亚述以得胜为始,挫败为终),而这样的整体便构成了神谕。就像前一则神谕一样,这则神谕也是从眼前的苦难转入未来的拯救,尤其是从耶路撒冷的君王所受的羞辱(1节),转向弥赛亚的得胜(2~5节)。在此段中有渐进的次序:从弥赛亚的救赎始于神,而神又高举弥赛亚为掌权者(2节),进至弥赛亚诞生于神忠心的子民之中(3节),再进至牧人-君王凭借着神的信心,将其统治之地扩展到地极,使祂的子民能安然居住(4节),最后到祂的子民征服亚述(5b~6a节)。

  五1.

  此则神谕的起始形式与前一则神谕颇类似:"现在"(NIV没有此词),指的是目前的苦境,随后是指称的呼格(成群的女子哪,AV,参和合本小字),加上命令语句(要聚集成队),跟着是因为一词。在第四章10和13节,这样的形式引导着救赎的应许,但在此它却开始了目前的苦难。此外,主题也由神奥秘的筹算,转变为"曾经掌权且将来要作王"的神。正如莫林(Merlin,译注:阿瑟王故事中的预言家。)预言阿瑟王将回来再度统治一样54,弥迦也看见理想中的大卫将以弥赛亚的身分重新出现,而弥赛亚对以色列而言,就是未来最理想的掌权者。

  此处所说的围攻,依弥迦书其余的部分和第四章6节的判断,应系西拿基立的围攻55。据此,所谓的"现在"(AV、RSV)是公元前七○一年;若果真如此,那么本节提及的以色列执政者(吕译;和合:审判者)便是希西家了(见导论,156~158页)。合和本译为群或队的字,也可译作"城墙"(NIV边注,RSV、NEB)。这种译法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把字根读为gdr而非gdd。但马索拉经文较七十士译本为佳,因为带着gdr字根的动词形式,并未见于其他文献。"女子"(AV;和合作民;NIV作城巿)加上普通名词,代表着拥有该名词特性的人,在此即是"战争的"。群让人想起聚集在耶路撒冷城门之后,剩余的少数以色列军队(参一8~16,二12)。以赛亚也将亚述军队比拟作杖(赛十5、15、24)。击打……的脸代表着羞辱;被打的人毫无反抗能力,甚至无法护住自己的脸(参:伯十六10;诗三7;赛五十6;哀三30)。依起首的"现在"来判断,此处的时态应是现在式,"他们击打"(RSV),但NIV省略了"现在"一词。

  五2.

  但是(吕译;和合未译)一词,将目前挫败的情势扭转为弥赛亚的胜利。诞生于骄傲的耶路撒冷的诸多君王都已挫败;而降世出生于卑贱的伯利恒的弥赛亚却要得胜。耶和华对被拟人化的伯利恒宣告,祂将在彼处开始弥赛亚的时代。祂选择伯利恒来显示弥赛亚看似卑微,但事实上拥有最为尊贵的根源。以法他,意即"多产的",它就是犹大国中伯利恒所在的那一地区(诗一三二6)56。这里的称呼,大量引据撒母耳记上十七12(五2a、b的七个字中,有三个字见于该处:伯利恒、以法他、犹大;参:得一2),也藉此追溯弥赛亚的根源源自耶西和大卫一系,而不理会祂家谱上后来诞生于耶路撒冷的那些败坏、令人失望的祖先。以赛亚也借着把弥赛亚和从耶西的本所生的枝子相比(赛十一1),来叙述弥赛亚的根源。原本十分含蓄的描述在最后一个子句中,他的根源……从太初就有,变得很清楚明白。这则神谕被塑造成古老宗族传说的形式,以符合它的内容(见四8)。弥迦以此一暗一明的笔法,带我们回到孕育大卫族系的摇篮,并显示弥赛亚代表着一著名家室的新开始。在扫罗失败时,神出人意表地膏了大卫并拯救了祂的民;同样在大卫的后裔挫败后,神也会赐予祂的子民大卫真正的继承者。

  修饰伯利恒以法他的子句,其实意即"在犹大诸多宗族中,它的存在微不足道";就是说,大卫是他众兄弟中最小的,同样地伯利恒在犹大诸宗族中,也只扮演非常有限的角色。译为小的形容词,在此描述的并非数量,而是质量。同一字在圣经他处,往往与"微弱"和"被藐视"(士六15;诗一一九141)等词连结在一起,在NIV常被译为"微小的"和"卑微的"(比较撒上九21,该处"小"字的用法与他处不同)。马太福音二6将这段经文重新简洁地陈述,使其意义更加明白:因为神拣选了伯利恒作为弥赛亚的诞生地,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将有最卓越的人降生。伯利恒实在是太无足轻重,甚至连约书亚记的地图制作者,和弥迦书中一连串犹大的防御城巿,都未提到它(弥一10~15;参:代下十一5~12)。但在今天,它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举世朝圣者的中心,而且全球闻名,因为耶稣基督应验了这节经文。这经文的实现,证实了神的话语和其中的信息:主喜悦拣选世上软弱的和被人厌恶的,叫有智慧和强壮的羞愧;而且人当仅仅凭着主夸口(林前一18~31)。宗族(和合:诸城)即是支派之下的军事及政治单位,每个宗族包含大约一千人。马太福音将"诸宗族"(希伯来文作b~lpy)改作"领袖"(希伯来文作b~lwpy;参NIV注释;新译)。同样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乎文字本身,乃在于如何解释。马太这样的更动,旨在让从伯利恒出来的"执政者"(希腊文作hegoumenos),和出于其他支派的"诸首领"(希腊文作hegemosin)造成对比。此外,马太还将撒母耳记下五2汇编入经文。

  接下来的子句有些别扭:"他将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为我很可能是从撒母耳记上十六1得到的启发,它强调弥赛亚就和大卫一样,都在耶和华的计划之中。弥赛亚并非君王,而是代理那高于祂的。许多先知谨慎地避免为祂冠上"君王"的头衔;弥迦也用掌权的称呼弥赛亚。

  从太初(AV;参NIV边注)很可能是基于基督的先存性。原文(olam)常用于神创造的次序或神本身,可以代表"亘古"的意思(参:诗二十五6,九十2)。它也可以指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吕译),即遥远的过去。如果作者提到伯利恒,旨在勾起人们对耶西和大卫的记忆,那么"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的意义便较合乎此处的前后文。

  根源在与闪语同语根的语言中,可能是尊崇君王超自然、半神性的起源。据此,某些学者认为,该词在此旨在强调弥赛亚的超自然起源。这虽然可能,但是NIV的边注又作"出处"(goingsout),和本节前一行直译为"他将出来"(参AV)的动词为同一字根。在该处它指的是弥赛亚的历史根源,而这也可能就是它在这相应的一行中的意义。从人的角度而言,弥赛亚的血脉中流的是最高贵的血(也就是说,祂将是耶和华的仆人),且将继承神与大卫所立的永久的约(参:撒下七8~16;诗八十九35~37)。

  2、是我们的平安

  【弥5:3-4节】

  5:3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原文作他)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

  5:4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神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

  【分段标题】

  (1)他必起来

  (2)依靠神的大能

  (3)牧羊他的羊群

  (4)他必日渐尊大

  【分节详解】

  在弥赛亚来临之前,神将以色列人交付给敌人,只等生产妇人生下子,(指马利亚他肉身的母亲)其余的弟兄指北方支护,这位君王必兴起来,依靠神的大能大力,作掌权者,并且牧养他自己的羊,他必被尊为大,直到地极。

  5:3

  必将以色列交付敌人:神将一直弃绝以色列,直到弥赛亚降生。"那生产的妇人"从肉身而言指耶稣的母亲童女马利亚,从灵意而言指敬虔的余民。以色列所有的盼望也就是全人类的盼望都在于救主耶稣的降生、生活、受死和复活。"其余的弟兄"指北方的支派,这表明弥赛亚是以色列12支派的救主。

  5:4

  直到地极:如同先知以赛亚一样(参赛9:6~7;61:1~2),弥迦也没有明确区分耶稣基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再来。当基督再来除灭一切罪恶时,以色列人将安然居住,基督将治理全地。

  天灾人祸、经济危机,污染……安全感去哪里找?

  5:5 本章是旧约中所有对基督降临的预言中最清楚的预言之一。其描绘的钥节是"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耶稣在最后的讲话中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因著基督首次的降临,我们得以经历到神同在的平安,对审判毫无惧怕,也没有冲突和负罪感。虽然战争四处有,基督的平安却给我们提供了保证。在基督再来之时,所有战争和武器都将被摧毁(4:3-5)。

  五3.

  弥迦从神的宣告中,获致合理的推论(注意这里用了"因此",新译;和合未译),即以色列必被舍弃(NIV;和合: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就是苦难的现在,四9、11,五1,包括被掳,四10),直到弥赛亚来临,开启了新纪元。(此处较好的英译是像NIV一样,用非人称动词"onewillgivethem〔Israel〕up",而不是像AV、RSV采用人称动词"hewill……"。参和合:"耶和华必将……"。)造成新纪元的那生产的妇人,指的是锡安(参四10),这是转喻与神立约的人。也就是说,神将运用信祂的人来让弥赛亚降生于世上。耶稣基督降生的家庭及群体,都拥有信心、祷告和圣灵充满的特征(参:路一5~二40)。以弥赛亚为主的新纪元,将由祂其余的弟兄组成核心。他们是谁呢?他们是弥赛亚的子民,其中有的是藉血统和历史自然地与祂连接;有的是因悔改信主而在属灵上与祂结合;另外还包括那些信祂的余剩之民(参四7)。其余的意指全体弟兄,余剩之民也在其内57。归回带有悔改归正的意味58。以色列人一词(更确实地说,就是"以色列的男子")具有宗教的含义,而此处的用法正带有此含义59。一旦神的选民以色列悔改信主,弥赛亚便会开展对付列国的新纪元。当一百二十位弥赛亚的弟兄,聚集在耶路撒冷一间楼房的楼上房间恒切祷告时,弥赛亚差遣了圣灵来到世间要彻底改变这世界(路三16;徒二)。

  五4.

  弥赛亚和祂的弟兄开展了神的国度后,弥赛亚必起来(就是永远坚立;参:诗三十三11,一一○3,一三○3;赛十四24),因为祂靠着耶和华的力量掌权,而且掌权直到地极。大卫的众子不忠于神,自信己身的军事力量,违背了与耶和华立的约(参五10~11),弥赛亚却像大卫(撒上十七38~47),信靠神并持守与神的约(参:诗九十一14,二十2~3、6、8及其他多处)。弥赛亚的统治被描述成像牧人牧养羊群一般,再度唤起人们对大卫为王时的回忆(撒下五2,七7;参:太二6)。主耶稣将牧养的形像移用在祂自己身上,以描绘祂对子民公义的统治及关爱(约十;来十三20;彼前五4)60。弥赛亚的尊大,则让人想起神对大卫的应许(撒下七9)。但和大卫不一样的是,大卫的国只包含迦南美地,神子却要实现更大的异象,就是普世的国度(申三十三17;诗二8,二十二28,五十九13,七十二8)。

  3、拯救我们

  【弥5:5-6节】

  5:5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

  5:6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

  【分段标题】

  (1)立首领

  ①攻击敌人

  ②毁坏亚述

  (2)神作战

  【分节详解】

  弥赛者掌权了,当亚述践踏宫殿时,神必立首领,攻击打败毁坏亚述人,神必亲自作战,拯救他子民。

  5:5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只有弥赛亚--耶稣能够给以色列带来永远的平安。甚至在他第一次降临时,已将神的平安、赦罪和永生的保障赐给一切悔改信他的人(参罗5:1~11)。所有真心相信他代赎之死的信徒都不会被定罪(参约14:27;弗2:14)。

  5:5亚述人:亚述人代表神的所有仇敌。总有一天,弥赛亚将使神子民脱离那些抵挡他们并且拦阻他们敬拜神的仇敌。

  "七个、八个"是指很多吧──

  5:5 弥迦预言中的七个牧羊人和八个领袖是一种形像化说法。他们象徵著在弥赛亚回来掌权时他要兴起的优秀领袖。这同弥迦在第三章中说犹大的领袖很腐败形成了对比。"亚述人"在这里象徵著每个时代反对神百姓的所有国家。这些优秀的领袖将帮助基督击败世上所有的邪恶。

  宁录地,很少听到的,是指……

  5:6 宁录地是亚述的别名,在这里象徵著世上所有的邪恶国家。

  (五5~6.)

  第4节将羊群的平安和弥赛亚征服普天下的敌军相连结。在5~6节,亚述的挫败及之后的和平,正代表了弥赛亚更大的胜利。此外,这里提到七个牧者……八个首领将打败亚述,这表示弥赛亚要借着祂的子民来征服敌人。弥迦用"他必成为他们的平安"(NIV;和合: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5a节)和他必拯救我们(6b节),来说明这些领袖并非脱离弥赛亚而独立行动。先知在此用我们,代表着他认为自己是信靠弥赛亚且未被打败的子民之一。弥迦提及亚述乃因他在写作弥迦书时,亚述大军正在入侵。我们必须记得,先知们往往在对他们同时代的人说话,而他们提及未来时的用语,都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历史情势(参:赛二十五10;摩九12)。先知也提到宁录地(=巴比伦),这证实了我们所说的弥迦书写作日期。宁录地在圣经中只见于此和创世记十8~12(=代上一10),而在该处亦明显与巴比伦一致。两处经文的作者都在提到亚述后才提到宁录,他们可能是藉此表示亚述较巴比伦强大61。五章5节被译为"首领"(nasike)的字,亦见于亚述记载公元前七二○年撒珥根攻打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文献(见导论,156页)。今天弥赛亚要打败祂的首要敌人撒但,并借着拥有祂所赐圣灵的牧者来掌管世界(参:弗四7~12;彼前五1~4)。

  4、兴起雅各

  【弥5:7-9节】

  5:7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

  5:8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多民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

  5:9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

  【分段标题】

  (1)在多国中,如狮子

  (2)不仗赖人力

  (3)剪除仇敌

  【分节详解】

  神爱以色列,是被掳的余民,如从神那降下来的甘露,他们不依靠人的力量,神必兴起他们在多国中如狮子,践踏撕裂仇敌,剪除敌人

  生的香气,死的香气(五7~9)

  此处新的神谕和前一则神谕的关联,见于希伯来原文的五章5、7、8节,都以必起首,而五章6、8节都用了"拯救"("搭救"、"拯救"原文为同一字),而相互连结。这则新的神谕更清楚地预示自四章7节便开始的信息:弥赛亚将借着祂的余剩之民扩展国度。第7、8两节在结构上有显著的雷同:(1)主词:余剩的民未来将存在于列国之中62;(2)述词:由一明喻代表,这明喻又分为同义的两个部分("如露水"、"如甘霖",这和"如狮子"、"如少壮狮子"相对)63;(3)说明:以关系子句'which……'(未见于中译)来解释明喻。这样明显雷同的结构,和余剩之民在列国之中同时担负的两个使命,成了强烈的对比。余剩之民对某些人而言,将是救赎的来源;但对其他人来说,则是带来毁灭的器皿。无论在他们的任何一项使命中,神都会让他们得胜。此一预言在早期教会中早已成就。保罗曾说,神常带领着他和其他使徒,也就是基督的馨香之气,在基督里夸胜。在得救的人之中,他们是活的香气叫人活;但在灭亡的人之中,他们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人死(林后二14~16)。今日的教会继续肩负着同样的双重使命。神谕以命令(9节,JB)余民达成使命(不同于NIV)64终结。

  五7.

  未来式的必,把这则神谕的实现和弥赛亚的来临,连结在一起。历经巴比伦掳掠的那些软弱的余剩的人,将成为扭转历史情势的强国(四7)。弥赛亚降临之后,被打败的余剩之民将成为胜利者。他们并非靠着自己的力量征服敌人,而是靠着弥赛亚,而弥赛亚则是倚靠耶和华的大能掌权(4节)。弥迦以雅各来代表余剩之人,因为雅各也是"瘸腿的"(参四6)。但是雅各后来改名为"以色列",并且强大到足以实现神对亚伯拉罕的双重应许:凡咒诅他的,必被神咒诅;为他祝福的,必被神赐福。无论是这应许的那一部分,亚伯拉罕都占了优势,因为万国都因他的后裔得福(创十二3,二十二17~18)。由于神信守祂的应许,并借着余剩之人来成就应许,亚伯拉罕今日才能成为多国的父(罗四16~17)。露水和甘霖向来象征神所赐的祝福。它们让人想起余剩之人奥秘的属天根源,及此根源赋与人新生命使全地更新的果效。等候较佳的翻译应是"伺候"(参JB)。希伯来原文所用的字,并无"耽延"、"滞留"的意思,而是"以热切的期待盼望"65。露水和雨水并非由无能的人类操作而来,而是由有恩典、全能、信实的神而来。译成耽搁(linger)的字,也可作"希望"、"期望"解,并且和"相信"是极相近的同义字。这其中以"相信"的意义较适合,因它和等候相对应66。本节明喻的意义,关键在于从耶和华而来。艾伦(353页)评述如下:"人类单是用水问题,便已束手无策。人可以积存雨水和汲取地下水,但一旦久旱不雨,人对酷日就束手无策。人对于生活中如此基本的需求,根本连增加或减少其供应的能力都没有。"

  五8.

  弥迦曾把身处列国中的锡安,比作在亚述大军之前踹谷的牛(四13)。现在,他把身处多国之中的以色列余剩的人,比作凶猛可怕的狮子(NIV所译的"少壮狮子"值得商榷),正对羊群展开恐怖的残杀。此处用了四个述词,将先知的比喻抽丝剥茧地开展:他若经过(是希伯来文圣经的第一个动词)讲的是主权;殴打(NIV;译成践踏较佳)指的是征服、毁灭的力量;撕裂是指死亡;而无人搭救则指神的责罚是无法逃避的(参:申三十二39;伯十7;诗五十22;何五14)。基督的灵赋与教会能力,使教会甚至能胜过撒但和其爪牙的权势,而将基督掌权的范围扩展到普天下(太十二28,十六18~20;约十六33;及其他多处)。

  五9.

  依照第7、8两节的应许,余剩之人接着被直接命令要达成使命。此命令说明了死亡将临到他们的敌人,并暗指凡归向神的将获重生。弥迦在下一则神谕的第15节中,再次确认此命令。此命令,也就是神的话语,坚立在余剩之民的背后,给予他们支持。凡实行大使命的都必得胜(参:太二十八17~20)。

  62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文圣经在第7节中都加了"在列国中",使得7、8两节的前半完全一样。其实可能7、8两节都应删去这句话,因为它和"在多国的民中"意思重复而显累赘。

  63希伯来文中有六个字可表达"狮子",彼此间的差异不甚能分辨。

  64古老的译本均将"手高举"的动词形式,写成直叙,但希伯来文圣经却令人意外地用了表示意志的动词形式。我们应以希伯来文为准。

  5、神要拆除

  【弥5:10-15节】

  5:10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车辆。

  5:11也必从你国中除灭城邑,拆毁一切的保障。

  5:12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

  5:13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5:14我必从你中间拔出木偶。又毁灭你的城邑。

  5:15我也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

  【分段标题】

  (1)剪除马匹

  (2)毁坏车辆

  (3)除灭城邑

  (4)拆毁保障

  (5)除掉邪术

  (6)除灭柱像

  (7)拨出木偶

  (8)怒中施报

  【分节详解】

  当弥赛亚来临之时,他要拆毁一切罪恶之根,除去一切军事力量,不靠马,不靠车,单靠神的大能,耶和华不喜悦马的力大,神要折毁人所立的保障,而要亲自做人的保障,神恨恶罪,要除净罪恶,偶像从人心中除去,他也要向不听从的人发怒施行报应。

  神是圣洁的神,他要治理他的国,成圣而蒙神喜悦,我们是一队成圣的神子民。

  5:10

  10~14毁坏车辆:当弥赛亚再来审判世上一切罪恶时,他也要除去以色列的一切军事力量(10~11节)以及她的罪恶、巫术和偶像(12~14节)。所有不忠于神和他的道的人都将被除灭。

  世人依靠军事力量,基督徒呢?

  5:10 神在其永久国度中掌权时,我们的力量和拯救并不体现在军力强大上,而是在神的全智全能上。神会毁灭人们用于攻击和防御方面的所有武器。军队也不复存在,因为神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掌了权。我们应该信任神,不再为遭入侵和核攻击而惧怕。

  5:12-14 雕刻的偶像、石像和亚舍拉柱像都是异教崇拜的一部分。

  耶和华保守祂的国度(五10~15)

  四~五章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则神谕,是有关于向列国施报(注意15节)。在这则神谕中,耶和华不断地在每节经文一开始,用第一人称主词加动词,来宣告祂将保守祂的国度。首先,祂将剪除国中不洁的,以免这国遭到祂的忿怒(10~14节)。其次,祂将惩罚那些不信祂的仇敌,并藉此保护祂的子民(15节)。祂对以色列的责罚其实旨在匡正他们所行的,但祂对列国,则的确是要重重的责罚。第10~14节是针对全以色列而言,并非单指余剩之人,因为全以色列都需要洁净。旧约的亚兰文译本,以"百姓"代替第10、11、13和14节中含糊不清的第二人称代名词,而使得经文的意思较清楚明白。以色列民不仅需要洁净,他们尤其需要洗净三种形式的背信变节。这三种形式在此都是以神的"我必除灭"首语重复法表示,它们是:以军事力量(10~11节)、邪术和巫术(12节)、偶像崇拜(13~14节)来取代对神的信心。耶和华要亲自戮破以色列人不可一世、骄纵自炫的虚幻泡沫。

  神的宣告不仅旨在使不信的人清醒,同时也旨在使信祂的以色列重新得力。此一主题和目的,完全吻合公元前七○一年时的情势(见导论,156~158页)。此神谕所描述的情形是敌人自外攻打,而以色列正以人的力量抵御67。经由耶和华奇妙的拯救,以色列得以学习仰望祂,而敌人也经历了祂的怒气。这则神谕包含甚广(见四1),它在公元前七○一年已立即成就,而在弥赛亚的时代则将更完全地实现(见190页)。

  在行首额外音节开展了新的神谕之后(10a节,耶和华说"'到那日……'"),内容可分为不均等的两部分:10b节~14节,以及15节。这两部分在形式上极易区分,第10~14节都有同义的平行句──每半句的结尾都有"你/你的",及第10、13、14节都有"从你中间";相对地,第15节用的是形式平行句(即行与行在语意上并未互相补充),而未用第二人称代名词。

  第10~15与7~9节,借着"剪除"或"除灭"(9、10~13节)和"你的手"(9、13节)等字眼而连结。关于后者,艾伦(357页)指出:"从第12节以下的你的手,明显重复第9节的用字,彷佛在警告神的子民,当他们争战而神要将胜利放在他们手中时,他们必须从手中除去所有不是出于神的帮助。"

  五10a.

  到那日(见四6)将神对祂国度的保守,与四~五章所提到的以色列未来的救赎,相互连结。耶和华应允了希西家的祷告而杀戮亚述人,足证此一应许在弥赛亚的时代也必成就。

  五10b~11.

  剪除、除灭(希伯来文作krt)尤指"肃清",亦即藉责罚除去不洁者,以保全整体(参:利十七10,二十3、5~6等等)。以色列对其马匹所拉的战车和坚固的城邑68深具信心,因而威胁到以色列与神的盟约关系,因为这关系乃根植于信心。此外,邪术和崇拜偶像也同样地影响以色列和神的关系。很可能虚妄的安全感成了以色列的骄傲,因为这虚妄的安全感在以色列的心中居首位。根据圣经记载,当西拿基立侵略犹大国时,犹大的军事配备十分齐全(参:王下十八13、24;代下三十二1~5;赛三十一1),存留迄今的希西家时代的渠道可作左证。今日的教会纵使拥有诸多资源──受高等教育的传道人、具有专业训练的解经家、教育工作者、美仑美奂的建筑──但教会断不能靠这些资源得胜,只有靠着对神的信心。教会必须再次和大卫一样承认:"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这由以色列的军事天才所作的诗篇,显示了圣经并不反对运用资源,只是认为不应倚靠我们所拥有的(参:申十七16~17;诗一四九6~9;尼四9、13~14)。

  五12.

  以赛亚在他相应的神谕(赛二6~8)中指出,邪术致使犹大国高傲,很可能他想要强调邪术乃来自外国。东方的占星术和非利士人的观兆,截然不同于以色列的约(参:出二十二18;利十九26)。背约的以色列就像世俗的人一样,亟欲沉醉于眼前而不愿作属灵及道德的考虑,同时又想藉一己之力和卜卦之助,保障未来仍继续享有富贵荣华。反之,众先知所谆谆教诲的道德一神论则坚持,未来的和平和繁荣端赖今日的信心和行为表现。

  五13~14.

  异教借着法术的咒语和仪式,试图操纵自然界生命的天赋力量。雕刻的偶像便是这巫术的一部分。在当时的邱坛上(见一6),柱像(希伯来文作massebot)代表阳性的神巴力(参:王下三2,十26~27),而木造的像则代表阴性的神亚舍拉。城邑应译作NEB的"溅血的祭坛"69,也许指的是柱像中用以接收祭物之血的凹处。自己手所造的是一个转喻,强调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不过是人类的创造,同时也显示了人试图脱离宇宙的创造者而生活。世俗的人今日可以运用科学,比其祖先利用巫术还更有效地掌握生活。但是他却和祖先一样,对永生并无把握。他继续以受造物取代创造者,于是他的永生便被自己一点一滴地剥夺殆尽,而一点一滴累积的结果,便加速他的永死。

  五15.

  怒气带有负面的含义,故而并不能适切地表达希伯来原文的字(naqam)。原文意味着掌权者以辩卫性的伸张公义,保全其主权。祂借着拯救受苦的子民以及惩罚那些不听从祂的,来保全祂国度的完整。这显示了神拥有绝对的主权革除对抗祂国度的人70。如果有人擅自作主,私行报复的话,他就是因不信神才采取行动,等于是直接怀疑神的特性以及神保护祂子民的能力。以色列的君王对于轻视祂的人,并非冷淡地响应,而是以忿怒响应。的确,有些事是应该用强而有力的态度表达。从弥迦直至今日,耶和华一直保守祂的国度对抗外来的攻击。当基督再来时,耶和华最后将为祂的子民施行祂保守的大能(帖后一8;参:路十八7~8,二十一22;启六10)。直到那时,教会不应自行伸冤(参:申三十二35;来十30;罗十二9),或是仰赖自己所拥有的,而有损主的荣耀。

  67J.T.Willis,'TheAuthenticityandMeaningofMicah5:9~14',ZAW81(1969),p.356.

  68希伯来文的对仗以"马匹"在一行,而"战车"在下一行,来表现一体之两面;第11节的"城邑"和"要塞"(和合作"保障")亦是同样的情形。

  69虽然希伯来原文的意思,通常指"城邑",且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圣经亦都如此译,但在此提及"城邑"颇为怪异,因为第10节已经提过"城邑",而且此词与"亚舍拉的像"(和合作"木偶")并不成对句。J.D.Michaelis和许多注释学者认为,该字应解为"多树之处"。在某些乌加列(Ugarit)的文献中,此字常与"雕刻的偶像"一同出现,这种组合与弥五14的经文较为类似。有些学者认为该乌加列字和阿拉伯文同语根,因此应译成"被血涂抹的像"(参NEB)。另一些人则认为此字和另一乌加列字根相关,故应解作"神-保护者"。

  二、神与子民争辩6章-7章

  【弥迦书】第六章:

  (一)要听争辩的话弥6:1-16节

  1、要知神的公义

  【弥6:1-5节】

  6:1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

  6:2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为耶和华要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

  6:3我的百姓阿,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

  6:4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仆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

  6:5我的百姓阿,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并你们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分段标题】

  (1)神作什么叫你厌烦

  (2)神带你出埃及

  (3)神兴起摩西领你们

  (4)你当知道神的作为

  【分节详解】

  神爱以色列,把他们从为奴的埃及领出来,并兴起领袖摩西带领他们,但他们还是犯罪,神就与以列人争辩,他在什么事上使以列人厌烦呢?如果有让以列人证明出来,神与以列人争辩,好使他们知道,神公义的作为

  6:1

  当听耶和华的话:神要亲自控告他的子民,所以他传唤他们听他的控诉;当然他们也可以为自己的恶行辩护,然而他们有什么理由弃绝与他们立约的主并且违背他的律法呢?9~16节是神对他子民的具体指控。

  6:3

  我向你作了什么呢:神质问他的百姓他是否在哪一方面令他们失望。

  1.神是否有任何过失以至于他们违背他的话语?他可曾忽略过他的子民或者对他们关爱不够?答案不言而喻,以色列无可推诿。在整个漫长的历史中,神一直都以仁爱和宽容对待他的子民。

  2.今天,神仍然向所有背离他的人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不忠于神和他的公义标准反而效法世俗不义之道的原因不是神不信实,而是我们私欲的牵引和我们对他的恩典和慈爱无动于衷。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争辩,百姓无言以对,要是他与我争辩,我…

  6章 弥迦在这儿描述了一个法庭。神就是法官,在告诉百姓他所要求的是甚么,并数算他们对他和他人所犯的过。第4和第5章充满了盼望;第6和第7章宣告了审判,也给百姓认罪悔改的机会。

  指控要有证据,神深知这点──

  6:1-2 神宣召群山前来证实百姓有罪。百姓就是在山颠之上筑造异教祭坛,向假神献祭的。所以这些山脉便是最好的证人(参王上14:23;耶17:2-3;结20:28)。

  神是讲道理的,人呢?我呢?

  6:3 神并没有任何过犯,所以百姓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神对百姓的耐心真是耐人寻味,神总是处处以爱心引导他们,并一直给他们机会回到自己身边。如果神这样问我们:"我为你做了甚么呢?"我们将如何回答?

  神对人做的事,人不应忘了;他领我走过的路,我好像忘了……

  6:5 巴勒和巴兰的故事记载在民数记第22至24章中。"什亭"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之前,在约旦河东岸的驻黈地(参书2:1)。百姓就是在那儿领受了许多神关于如何生活的指示。"吉甲"是他们过约旦河之后的第一个营地(参书4:19),也是百姓同神更新立约的地方(参书5:3-9)。这两个地方都代表著神对百姓的关爱:他深愿保护他们,但也警告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在弥迦所在的时代,百姓已经忘记了这个约和它的益处,并且背离了神。

  神爱我们?理所当然;我感谢神?这个嘛……

  6:5 神对善忘的百姓仍然不错,但他们的没记性和不知道感谢使他们受到了谴责。当这些人不去看他们有多荣幸,以神的恩赐为理所当然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时常追念神的好处,并满心感谢神过往的保护,将会帮助我们看到神目前对我们的供应。

  (六1a.)

  先知在此以行首额外音节,呼喊以色列聆听本书的第三部分,因为它来自于神(见一1)。弥迦书的重点,现在由以色列未来的蒙救赎(四~五章),转回到以色列的罪和目前的危机。1b~2节正是这场诉讼的开场白。

  六1b~2.

  审判的情景包括原告(耶和华)、代表原告的使者(弥迦)、证人(山岭),以及被告(以色列)。起来(阳性单数动词)此一命令,是向弥迦所发的。先知将此呼召写出,目的在证实其任务乃神所授与。辩护意即"重申权利"75。你的案情(NIV;参吕译),其实应作"我的案情",因为弥迦被任命代表耶和华,而非代表他自己。据此,1b节应以引号起首并结束,来表示那是神对弥迦所说的话。山岭的拟人化是一文学手法。耶和华禁止以色列前往圣殿,先知要求山岭为此案作证人,表明耶和华这么作,是按照祂借着摩西所立的约。反而是以色列对神有未履行的责任。

  弥迦以庄严的态度,实行他的任务。他点召证人,介绍原告,最后才带着戏剧性的悬疑气氛,指名被告──以色列。山岭在此被称作永久的(应译为"久远的"较佳)根基,以强调它们是地最古老的部分,故而最具资格担任证人。"提出控诉"(NIV;和合:与……争论)意即"树立正义,什么是公义和不公义"76。如前,第2节的起始和末了应以引号标出,以清楚表明弥迦正在代表神发言。

  六3.

  耶和华以两个问句开始祂的官司。第一个问句是,"我向你作了什么呢?",这是个用以保护祂自己清白的辩护性问句。第二个问句"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旨在取走以色列的主动权,让她处于防卫的地位。以色列以为她大可以埋怨耶和华,因为祂将不能忍受的苦难加诸她,而后又拒不接受她为了讨祂喜悦而献的祭。以色列还以为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控诉神,但事实上是她偏待了神,故而祂要控诉她。神命令以色列向祂"证明"(AV、NIV、新译:回答)(也就是准备要在审判台前提出的控词;参:民三十五30;撒上十二3;撒下一16;赛三9),是一大讽刺。

  六4.

  耶和华带着悲伤和温柔,两度称呼以色列人"我的百姓"(3、5节),希望能打动他们的心。这篇充满了恩典和实情的讲词,旨在斥责以色列并劝服她回到与神所立的约中,而非以令人战栗的话来宣判。耶和华指出以色列偏待祂,因她没有回报神的爱。祂并列举祂对以色列的恩典,来证明祂有充分的理由指控以色列,始自神为以色列预备领袖,带领百姓出埃及;直到结束旷野飘流及渡过约但河,所发生的神迹奇事。神在列举祂的恩典,一开始即提到祂所赐的多位出色领袖。也许祂是藉此提醒以色列,如果祂打击以色列现在那些恶劣的领袖(参三章),必然是她有过错。救赎的意思是"释放在法律或信仰责任上,必须付出代价的某人"(Mays,p.134),这和以色列试图讨神喜悦之举,成为很戏剧化的对照。耶和华既然曾如此白白地、有恩典地救以色列脱离埃及人之手,以色列又怎能认为,昂贵的祭物可以买得她蒙拯救、脱离亚述人的攻击?

  六5.

  神在此提及发生在什亭的巴勒和巴兰一事(参:民二十二1),以及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到达吉甲(书二1,三1,四19),藉此唤起以色列的回忆。以色列当记得,她如何与法老王和其行法术的臣属对抗,渡过红海;也当未忘记她如何无视于巴勒王和他的先知巴兰,而渡过约但河。如果以色列的神从前可以排开江河,并征服以色列政治和属灵的敌人,那么祂今日为何不能再度运用自然界的力量,拯救以色列离开西拿基立和西拿基立在信仰上的自以为是?问题很明显不在耶和华,而在以色列身上。上述两事件均发生于同样的季节(参:出十二1~3及书四19;参:申六21~23,二十六6~9;书二十四2~13),而且当弥迦提出此控诉时,圣殿也许已有人在纪念庆祝这两件事了。

  2、神向你要什么?

  【弥6:6-8节】

  6:6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

  6:7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

  6: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分段标题】

  (1)行公义

  (2)好怜悯

  (3)存谦卑的心

  (4)与你神同行

  【分节详解】

  我们朝拜神时,当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神不喜悦人献千千万万牛羊,喜悦人听他的话,神向我们要的是我们像他行公义,有公义的作为,对人公义,不诡诈,像神有怜悯,有丰盛的怜悯,我们也要怜悯更多的人,使他们归向神,并且我们当谦卑,离了神我们不能做什么,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时常与我的神同行,行动时先要神带领,不可靠血气行事,神是元帅我当跟随。

  6:8

  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弥迦用以下3方面界定神美善的标准和我们对他的委身:

  1.我们必须行事公正,即以公正和诚实与他人交往(比较太7:12)。

  2.我们必须喜爱怜悯,即向那些陷在困苦当中的人显出真诚的慈爱和怜恤。

  3.我们必须谦卑地与神同行,即以敬畏的心在神面前天天谦卑自己,并且敬重神的旨意(比较雅4:6~10;彼前5:5~6)。公开敬拜神的行为只是我们完全委身基督的一个极小部分,真心爱神的人必定会热切关心他人的需要(参"看顾穷乏人"一文)。

  我想让神喜欢我,原来他要我做到──

  6:8 人们尝试用许多办法取悦神(6:6,7),然而神已把自己的希望讲得很清楚:神要的是百姓正直、有怜悯心,并与神同行。那么就请我们检查一下,自己在讨神喜悦的努力中,在这几方面到底做得怎样。我们是否公平地与人相处?对那些冤枉过我们的人,我们是否向他们施过怜悯?我们是不是正在学习谦卑呢?

  (六6~7.)

  以色列人对这样奇妙的耶和华,不仅没有以爱和顺服的心响应,弥迦那一世代的以色列人,反而还将与神立的约变为商业的契约。在此,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敬拜者",以一连串由疑问开始的相应词句,不断提高出价以寻求能讨神喜悦的价格。燔祭吗?一岁的牛犊吗(已经比较昂贵了)?千千的公羊?还是万万的油河呢?或者,最高的代价,残忍地献孩子为祭?他不能再出更高的价了。从外表上看来,他俯伏在至高的神前,手中还捧着所献的祭,好像很属灵。但是他一连串侮辱神的问话,暴露了无可救药邪恶的心。他不昧于神的良善和属性,而竟以自己腐败的心来忖度神。他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而是神必须改变。他拒不悔改已经是罪了,现在又罪上加罪地以为神像人一样,是可以买通的。他愿意提高出价并非反映了他的慷慨,而是暗藏了"神要求得太多"的埋怨。在他的讨价还价的背后,是他希望能买通神,越便宜越好。对这样一位伟大有恩典的神,竟如此厚颜无耻!

  六8.

  先知以世人来称呼此粗俗可鄙的人,并非一般地认同他是人类,而是把他和所有这样的敬拜者一并处理。在此之前,弥迦已控诉了以色列的领袖;现在,他又指控了百姓。弥迦在回答以色列民傲慢的反驳之前,先阻止了他们以无知作为敬拜者粗鄙问话的借口。当神拯救了以色列,祂同时与她立约并指示祭司将约的条款传给下一代。先知则负责将流失的部分传讲清楚。然而,弥迦在此仍再度复述了这些条款,为的是要打开希望之门,在一切都太迟之前,把以色列带回到与神立的约和神所赐的平安中。先知们提到约的道德要求时,或是用简短的善字,像8a节一样(参:赛一17,五20;摩五14~15;弥三2);或是像8b节,大略概述耶和华的心意,有时包括两要点,有时则如同本节,包括三个要点(参:赛五7;何四1,六6,十二6;摩五24)。在神这样的爱面前,以色列不能予取予求,也不能漠视他人之存在。相反地,首先她必须行公义,就是说在社会上居较优越地位者,应该扶助弱小、被偏待的人,并惩处欺压者。以色列的领袖们,所行的却正相反(二1~2,三1~3、5~7、9~11)。其次,好怜悯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若有人因不幸或其他原因,而处于软弱需扶助的景况,那么帮助他的人应该是出于慷慨、慈悲和忠心,而非不情不愿。以好怜悯为出发点的公义和援助的行为,可以确保神与人立的约能够坚实长久。第三,存谦卑的心……同行应该译作"存谨慎的心……同行"77。此一顺应神的命令(和前二者顺应人的命令不同)并非指的是要人谦逊,而是要将自己的生命顺服在神的心意之下。先知并非否定礼仪之重要,他只是重申道德律比礼仪律法更重要。道德律的这些细节,有永恒的时效性。如果神的拯救,在以色列建国时引领一人归向神,那么祂显示在耶稣基督身上的爱,要何其多,才能感动人们成为祂的门徒呢?今日的基督徒,就和弥迦同时代的人以及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一样,陷于相同的危险之中。这危险就是以金钱的祭和死气沉沉的道德主义,取代基督所要求的彻底、不断的悔改。

  3、神向城呼叫

  【弥6:9-16节】

  6:9耶和华向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

  6:10恶人家中不仍有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吗?

  6:11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洁呢?

  6:12城里的富户满行强暴,其中的居民也说谎言,口中的舌头是诡诈的。

  6:13因此,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

  6:14你要吃,却吃不饱。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你必挪去,却不得救护。所救护的,我必交给刀剑。

  6:15你必撒种,却不得收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

  6:16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民的羞辱。

  【分段标题】

  (1)城中的不义

  ①富户行强暴

  ②居民说谎言

  ③舌头是诡诈

  ④因守恶规

  ⑤顺从人的计谋

  (2)神必击打

  ①使你伤痕甚重

  ②因罪恶荒凉

  ③使你吃不饱

  ④必交给刀剑

  ⑤必受受审

  ⑥令人嗤笑

  【分节详解】

  神向罪恶之城呼叫,指出他们的不义,并预言他们因罪要受刑罚,他们听从人,不听从神,顺从人不顺从神,守人的恶规却不守神的诫命,听人的计谋,却不听神的话语,舌头不造就人,却说诡诈的话,神必击打刑罚,犯罪不悔改之人,使因罪打伤的伤势更重,本身神赐丰富可以饱足,他们却因犯罪,神使他们吃不饱,本身因神得荣,却因已被人嗤笑。

  我们的神愿人与他一同荣耀,一同享乐,一同做工,神愿不断的赐福与我们。

  6:9

  9~16耶和华……呼叫:神亲自指出以色列的一些罪行,并且宣告他们面临的审判。

  邪恶的首领,罪大恶极;顺从他们的人,也难辞其咎。

  6:16 暗利曾统治以色列,带百姓崇拜偶像(参王上16:21-26)。他的儿子亚哈是以色列最邪恶的国王(参王上16:29-33)。如果人们都听他们的命令,学他们的做法,必然败坏。他们恶贯满盈,当受其罚。

  (六9~16)

  弥迦现在关上了复兴的那扇门(六1~8),并公开宣判──耶路撒冷城将毁灭。以色列人已吃了太多从忘恩负义的树枝上摘下来的、不道德行径的死亡之果,所以必须灭亡。这则神谕可以很典型地分析如下:向耶路撒冷城讲话(9节);指控以色列人用变造的量器(10~11节)、说谎言(12节);大致上判决他们害病没落(13节);更具体地,遭受身体的苦楚(14节)和榖物被掠夺(15节)。第16节再重述信息的要点:指控(16a节),判决(16b节;注意"因此")。留意第10~15节的指控和判决各占三节经文,而且结构十分相似。有人认为这段各行的前后次序应重新组合,但它的对称已予这种想法有力的驳斥(参JB)。

  六9.

  此节经文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坏。被译为"敬畏你的名便是智慧"(NIV;和合:智慧人必敬畏祂的名)的希伯来文子句,意思过于含糊,因此无法论述。RSV的9节下半作"听啊,支派和城里的会众"(参:新译)。以"支派"来和"城巿"对应比以刑杖来对应要合适,虽然此处讨论的希伯来字(matteh)是刑杖的同音异义字。此外,既然谁必须是个疑问代名词而非关系代名词(与AV、NIV不同),那么谁派定最好修改为"城里的会众"。整节经文应作"听!耶和华向这城呼叫……'听啊,支派和城里的会众!'"总而言之,在9a节,弥迦攫取了耶路撒冷城的注意力,而在9b节,他又将说话的对象扩展为整个支派,很可能就是涌向首都来敬拜和以物易物的犹大支派。这则神谕的内容,指责他们行诡诈的交易,并宣告他们将蒙受经济的损失,显示先知写作时想到巿集交易。

  六10~11.

  神指责祂所拣选的民用不公道的量器(10节)和法码(11节),向自己的同胞行欺诈,而没有行公义、好怜悯(8节)。第10节上半的经文仍然严重受损而无法评述。一伊法等于二十二公升〔即约半蒲式耳(bushel)〕。这种短少斤两的行径,是会遭到天谴的。耶和华"并不像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巴斯神般,不问世事"(Allen,p.378),祂要求的是公道的法码与升斗(利十九35~36;申二十五13~16;结四十五10)。事实上,王和他的臣仆必须订下度量衡的标准(参:撒下十四26)。然而,这些大臣却不愿将他们的生命及国中的政事,依循耶和华公义的标准;他们藉自己身处高位和缺乏专门技术,趁机欺诈自己的同胞。古代的量秤误差可达百分之六,且考古学家所发现刻有同样记号的重量单位,很少是一样重量的。所以,它们究竟等于现代的重量若干,只能作一大略估计78。如果耶和华坐视商人这种无耻的商业手段,那么祂便无异于帮凶。

  六12.

  耶路撒冷城里的富户,包括王室、军事领袖,以及地主(参:摩六1~3;弥二1~3,三1~3、9~11)。行强暴(希伯来文作hamas)和说谎言这一对相互呼应的词显示,富户们将律法扭曲为对己身有利,藉此欺凌软弱无权势的百姓。海格(H.Haag)指出:"有人认为被告应在法庭上经历hamas(强暴),这比被告的行径还要不法,因为法庭应该是保障他们免于受hamas的地方。"79海斯契尔(Heschel)则写道:"对我们而言,不公义伤害了人们的福祉;对先知而言,它是对于生存致命的一击。对我们来说,它是一则插曲;对他们来说,它是一场灾难,是对世界的威胁。"80

  六13~15.

  素来被忽略的那审判人的主,此时要依罪施罚(注意因此)。祂将以各样的疾病和苦难击打他们。NIV此处作"因此,我开始击打你"(参:吕译)其中的我开始,在西马克斯(Symmachus)版本和旧约亚兰文译本,都作"我将使你患病"(参AV)。荒凉的意思是"身体荒废"。NIV很正确地指出,译成"你的肚子仍虚空"(参:现中、吕译;和合: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的希伯来文,意义并不明确。尔曼(Ehrman)主张采取叙利亚文译本,即他们将为"痢疾"所苦81,而其论调获得强纳生(Johnathan)和拉西(Rashi)两位学者,以及旧约亚兰文译本之支持。被译作救护的动词,也含有"给予生命"之意(参:伯十12),而NIV将希伯来文tasseg译为你将积存,显然极为牵强。该字较可能的意思是"临到"(同二6),亦即如德莱弗(G.R.Driver)所说的"子宫口"82。总而言之,较佳的译文应是拉丁文、亚兰文、艾居拉(Aquila)、NEB等译本的译文,也就是照拉比们所解释的:"你将临盆但不得生产,即使生产了,我也要将婴孩交给刀剑。"(参:新译)此一译文恰到好处地与前后文相吻合。正如奚勒斯(Hillers)所说的,这句经文实现了神和以色列所立之约提到的"徒劳的咒诅"83(参:利二十六16;申二十八18)。约中的咒诅并警告以色列,若违命则将遭到农作物被掠夺之命运(15a节,参:利二十六26;15b节,参:申二十八40;15c节,参:申二十八51)。先知在此重提这些咒诅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了解,眼前创造秩序(亦即14节的天灾)以及历史秩序(亦即15节的地被敌人蹂躏)逆转的惊恐与惨祸,都是出于曾经警告过以色列的耶和华。

  六16.

  耶和华再度指控(16a节)并审判(16b节)这城。这节经文是弥迦全书中,惟一提及以色列王名字的经文。恶名昭彰的暗利和亚哈,虽然年代比弥迦早了一世纪有余,但他们所犯的罪,在此却被当作离弃神(参:王上十六30~33)、奸恶、贪婪和不义(参:王上二十一)的代表。弥迦时代仍到处充斥着亚哈勒索、骗取他人产业的行径。因此意味着耶和华别无选择。罪的工价乃是死,无论是谁犯了罪都一样。约中的咒诅同时也警告以色列,将有来自外邦的羞辱(申二十八37)。

  【弥迦书】第七章:

  (二)先知哀叹与神施慈爱弥7:1-20节

  1、以色列如夏果被收尽

  【弥7:1-6节】

  7:1哀哉,我(或指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尽,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没有一挂可吃的,我心羡慕初熟的无花果。

  7:2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猎取弟兄。

  7:3他们双手作恶。君王徇情面,审判官要贿赂。位分大的吐出恶意。都彼此结联行恶。

  7:4他们最好的,不过是蒺藜。最正直的,不过是荆棘篱笆。你守望者说降罚的日子已经来到。他们必扰乱不安。

  7:5不要倚赖邻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提说。

  7:6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分段标题】

  (1)虔诚人灭尽

  (2)没有正直人

  (3)各人杀人流血

  (4)君王殉情面

  (5)审判官收贿赂

  (6)彼此结连行恶

  (7)降罚的日子来到

  ①他们扰乱不安

  ②他们儿子藐视父亲

  ③他们女儿抗拒母亲

  ④他们媳妇抗拒婆婆

  ⑤他们仇敌是自家的人

  【分节详解】

  先知弥迦为以色列人所犯的罪,悲哀,哀叹以色列人好像夏天的果子,将被收尽,意思是神的刑罚将要来临,因他们中间没有正直人没有虔诚人,尽都是罪,从君王到审判官,从审判官到民众,都一味的行恶。

  直到降惩的日子来到,他们才扰乱不安,没有依靠,儿子不尊父亲,女儿不听母亲,一家人都彼此为仇,这是犯罪招来的结果。

  7:1

  1~7哀哉!我:弥迦为自己所处的堕落腐败的社会深感悲痛。以色列全地充斥着强暴、虚假和败坏。地上的敬虔人寥寥无几(2节),家庭成员之间毫无亲情(6节)。如果我们真正委身神和他的道,我们也会为周围猖狂蔓延的罪恶感到忧伤。我们应更加迫切地代祷,祈求那救我们的神动工,干预这个邪恶的世界(7~9节)。

  黑暗的开始,光明的结束,我看到的是──

  7章 本章以忧愁开始(7:1-6),以希望结束(7:8-20)。弥迦看到周围的社会一派腐化。统治者要求人献礼,执法人收贿赂,腐化堕落无处不在。但神应许百姓说,他要将他们领出黑暗,进入他的光明之中。到那时候,人们就会赞美神的大信实。只有神才最信实。

  世上不公平不公义的事太多,是妥协?是抗争?随大流最安全?神的意思是……

  7:1-4 弥迦在地上找不到一个正直的人。就是在今天,正直者(诚实、廉正)也难寻见。社会在使罪恶合理化,就连基督徒有时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放弃基督徒的原则,向社会妥协。我们很容易就说服自己"放松放松",尤其是看到别人都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更会这样。但是真诚的标准不是来自社会,而是来自神。因为神就是真理,我们也要与神相似,作个诚实的人。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如何理解?

  7:5-6 罪恶已影响了政府官员和整个社会。欺骗和不忠已毁坏了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果惟一使百姓得洁净的路就是神的惩罚,这将把整个民族拉回到神的身边,使百姓从里到外重新复兴。

  国家分崩离析(七1~7)

  弥迦的哀歌,可藉行首额外音节"哀哉!"(1a节)而确认。这哀歌包含两部分:控诉(1~6节)和信心(7节)。控诉同样有两部分:指控(即国中的罪行,1b~4a节)和苦难(即举国的扰乱不安,4b~6节)。以色列领袖的罪行,又可分析为两部分:例证──形容葡萄和无花果都摘光的果园(1b节),和此例证的诠释(2~4a节)。此诠释也有两部分:一个扼要的陈述指出国中没有正直人(2a节),以及两个用以描述邪恶领袖的暗喻。这两个暗喻是:(1)猎人(即那些劫掠他人的人,2b~3节),(2)篱笆(即那些妨碍公义的人,4a节)。另外,苦难的宣告也分为两部分:一个概括的陈述指出扰乱不安的时候已到(4b节),以及其具体的例证(5~6节)。先知的守望者们已看见审判的乌云笼罩着以色列,但现在乌云稍微散去时,他们看到镶在乌云边的救赎银线(7节)。整则神谕始自哀叹,终于信心,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先知一开始是站在耶和华的立场,末了则认同以色列的余剩之民;而耶和华在六章10~16节指控并判决以色列民,但以色列的余民在七章8~20节便获得神的宽宥。

  七1a.

  先知以警告的哀叹~allayli,"有祸啊我"(吕译;和合:哀哉),来开始他的哀歌(参:伯十15)。流畅的子音重复出现,加上以行首额外音节作为哀叹,使先知的呼喊更令人心碎。

  七1b.

  先知接着叙述他哀叹的原因。(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因为我好像……";参吕译,AV、RSV)代表耶和华的先知,在此以寓言自比为葡萄园的园丁。园丁在悉心、辛勤地栽种、浇灌果树后,于六月间来到果园,希望能摘取一串串的甜葡萄和初熟的无花果(参四4;路十三6),但却沮丧地发现,葡萄已被摘尽,无花果树亦已光秃。每一园丁都渴望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果实,并痛恶在自己之前抢先摘取果子的人,特别是把果子摘取净尽的破坏者!果园就是以色列(参:诗八十8~16;赛五1~7),而果子就是正直的官长。与此相对地,真葡萄树,也就是主耶稣基督,应许凡常在祂里面的必要多结果子(约十五1~16)。

  七2~4a.

  作者在此以希伯来文的名词ayin(=1、2节的没有),连结寓言和其诠释,并明白指出失去的果子便是虔诚的官长。虔诚人指的是对神与神的子民,都遵行与神所立之约的人;正直人则是维持约的道德规范的人。各人是指哪些人,应该按着这段话的范围来决定。根据第3节,各人在此应指统治者和审判官等,将百姓视为猎物的人。弥迦自比为失望的葡萄园园丁,而将这些腐败的官员比作猎人(参:诗十8~9)。他以埋伏(即他们的行径是隐密、邪恶的)和用网罗猎取(即他们是要取人性命;参二1~2,三1~3、9~11)来展开他的暗喻。

  虽然第3节的意义大致上还算明确,但其详细的诠释则有其困难。位分大的人吐出恶意,NIV:"有权势的人说出他们的欲望"(参吕译)应像RSV一样,依字面译作"尊大的人"(即君王)"说出"较佳。与本节意思相依的几句显示,"首领"(NIV;和合:君王)和审判官指的便是君王之下的大臣。(统治者指仅次于王的大臣,而其冠词则意味着一群同阶级的官长。)恶就是那取人性命的网罗,双手则指"尊大的人"及他之下的臣仆,而"图谋"(和合:结联行恶)一词直译便是"编织"。综言之,第3节在2b节概括的陈述之外,又增添了一点,即以色列的君王和大臣一起编织了致命的网罗,要取百姓的性命。王和他卑鄙的爪牙穷凶恶极地背离与神立的约,他们不单收受贿赂(参:出二十三8;申十17,十六19,二十七25),而且还向不幸的百姓勒索。所罗门王的继位者为要满足自己的胃口,实行了破坏以色列与神所立之约的政策。"欲望"(NIV、新译、吕译;和合:恶意)和第1节的"羡慕"在原文是同一字。以色列的王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竟夺取当献给耶和华的果子。

  他们最好的(即指3节的大臣),不过像荆棘篱笆(因为他们只会妨碍公义!)如果一个无辜的人试图向他的欺压者求情,他们只会报以顽强的骄矜、置之不理和冷漠。

  七4b.

  弥迦借着"篱笆"(希伯来文msuka)和扰乱不安(希伯来文是mbuka)的类音,戏剧化并突兀地从为该城的罪行哀叹,转变为迫在眉睫的审判而哀叹。而人称之使用亦有所转变:罪行的宣告是用第三人称("他/他们"),审判的降临则是第二人称("你")。守望者指的是设立于城墙上的岗哨,用以警示外来的危险(参:赛二十一6);此处则用作一暗喻,指先知宣告审判的日子已到来(参:摩五18~20)。那日被称为神临到你的日子(NIV),到那日神长久忍耐的怒气要发作,施行审判(参:赛十3;何九7)。以赛亚预言耶和华将使耶路撒冷有溃乱(希伯来文mhuma)、践踏(希伯来文mbusa)、烦扰(希伯来文mbuka)的日子,而且城要被攻破,哀声达到山间(赛二十二5)。举国都愚昧地要先知静默不提及那日,但那日已经来到,也就是西拿基立的大军围困耶路撒冷,举城人心惶惶(见导论,157~158页)。

  七5~6.

  先知在此清楚地描述社会的乱象(参:赛三4~5)。由于预期到耶路撒冷城被围困时的可怕景象,弥迦警告百姓连最亲密的朋友都不可信任。使社会成一整体最牢不可破的维系──密友(5a节)及夫妻关系(5b节)──都在这紧张的情势下瓦解。先知借着提及邻舍、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妻子,来洞察人内心的世界。神的判决和人的罪相称。腐败的官长既已破坏了维系国家的人际关系,现在外敌的入侵便更将恶化人与人间的分裂,因为无人能向他最亲密的伴侣透露他将如何渡过眼前的危机,否则他的心腹将出卖他,以保全自身存活。

  对这样一个猎取自己弟兄(6节,参2b节)的国家,神要施予它应得的判决,亦即凡借着血缘或婚姻而有亲密关系的人──父、母、子、女和女婿──都将为求自保而像仇敌一般彼此相争斗。这段经文后来被用于启示文学中〔参新、旧约之间的著作《以诺壹书》(1Enoch)五十六7,一○○2;《禧年书》(Jubilees)二十三19;《以斯拉四书》(4Ezra)六24〕,描述末世的日子。主耶稣也应用这节经文,来说明祂的降临在以色列会造成如何的纷争(参:太十35~39;路十二53)。

  2、神应允先知

  【弥7:7节】

  7:7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

  【分段标题】

  (1)他仰望神

  (2)他等候神

  【分节详解】

  即使别人都在犯罪,我们真正属神之人总不能犯罪,圣洁是神对我们的要求命令,成圣是神心意在人身上的彰显,犯罪不悔改就让他仍就犯,至于我们,都要仰望我们的神,等候神,临到我们,应允我们。阿门!

  7:7

  我要仰望耶和华:在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中,弥迦仍然专心信靠神和他的应许。他深知神必将扶持他,总有一天他将施行公正,除净邪恶,以公义掌权(9节)。

  1.神呼召所有信靠基督的人"在这弯曲悖逆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2.尽管罪恶日渐加增,整个社会更加堕落,但我们仍要将神救赎的恩典带给一切愿意听从的人,同时我们也要警醒祷告,仰望神最终实行公义的日子(比较15~20节)。

  七7.

  先知在此借着两个关键,从哀叹转为信心。这两个关键是反意的至于我,以及动词望的文字游戏。在第4b节"守望"指的是先知留心审判已来到,此处则指弥迦仰望神的拯救。基于神对以色列列祖的应许(参20节),弥迦充满信心地向救我的神求告。"拯救"带有军事和司法的双重意义。它指的是神会干预并解救被欺压者,因为这是祂的应许。神不会违背祂对以色列先祖所许下的承诺,也不会让邪恶的亚述人得胜。除神之外,再无其他力量能作最后决定。弥迦的周遭,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继续抱持希望。他所拥有的只剩下神,而这已是足够的理由。动词仰望、等候、应允所需要的不是被动地等候胜利,而是以祷告和希望主动地参与。在国家分崩离析的时刻──先是渎职官长的内忧,后有"亚述入侵"的外患──我们的诗人兼先知弥迦正如梅兹(157页)所描述的:"并不放弃或向沮丧投降,而是'等候'。这也是无助者最有力的行动(诗三十八15,四十二5、11,四十三5,一三○5),在等候中,他们知道神必来解救(诗十八46,二十二5……)。"

  3、神必起以色列

  【弥7:8-13节】

  7:8我的仇敌阿,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

  7:9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辨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

  7:10那时我的仇敌,就是曾对我说耶和华你神在哪里的,他一看见这事就被羞愧遮盖。我必亲眼见他遭报。他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

  7:11以色列阿,日子必到,你的墙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开展(或作命令必传到远方)。

  7:12当那日,人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都归到你这里。

  7:13然而,这地因居民的缘故,又因他们行事的结果,必然荒凉。

  【分段标题】

  (1)领我到光明中弥7:8-10节

  ①我虽跌倒却必起来

  ②我虽黑暗神却作我光

  ③虽要忍受却进入光明中

  ④讥笑我的仇敌必遭报

  (2)重修墙恒弥7:10-13节

  ①境界扩展

  ②众城归神子民

  【分节详解】

  神要预言惩罚打碎,也要应许祝福扩展,兴起他心爱的子民,使刑罚以色列人的工具(亚述人)必成荒凉,一切丰富都归以色列民,并且重修倒塌的墙垣

  7:8

  8~13却要起来:犹大公义的余民如今面临的是神因整个民族的罪而施行审判的黑暗日子,但是弥迦仍然向他们大声传讲信心的话语,激励他们透过仇敌暂时得胜的现实,遥望神将复兴他们的光辉日子。与约伯在急难中所说的话语相似,"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是一种信心的宣告(参伯19:25~27注)。

  神必为他的百姓申冤,只是要等多久呢……

  7:7-10 弥迦说他要等候神,因为当有需要的时候,神会垂听和救助;弥迦说神会带领百姓度过艰难岁月;弥迦说以色列要耐心经历审判,因为神要将他们带出黑暗;弥迦说他们的敌人将受到惩罚。这都显示出他个人对神的忠心(7:7),也代表了以色列的利益(7:8-10)。我们也可以同神建立一种关系,使我们能像弥迦一样有信心。这并不需要我们要有特别的才干,只要我们相信神,并愿意凭信心行事就行。

  七8~10.

  在第一个诗节中,蒙羞的耶路撒冷告诉她那冒渎神的仇敌不要夸耀(8节),因为她为罪受罚只是暂时的(9节),到耶路撒冷获拯救之时,她的敌人必被羞愧遮盖(10节)。

  在这与仇敌虚拟的对话中,耶路撒冷的处境是在黑暗中,且跌倒在地(8节)。黑暗让人想到没有光线的地牢景象,也正是一个城巿被围困的表象。但这心存悔改的城巿确信,虽在黑暗中,"耶和华要作我的光"(参JB、NAB、NEB)。

  城内信仰坚定的余剩之民都接受先知对历史的诠释,亦即耶路撒冷的衰败并非偶然(参:撒上六9),也并非耶和华不能拯救她(参:王下十八22~35),而是耶和华因耶路撒冷的罪而恼怒(9节)。抱持这样的世界观,灾难便可具有属灵的意义,从而导向悔改、坚忍和希望。耶路撒冷的希望仰赖于耶和华为她伸冤。如果耶路撒冷因得罪神而受罚,那么可以想见神会如何加倍处罚那些加害耶城并亵渎神的人(参10节)。第8节的光指的是神是眼前拯救的来源,9节的光则是指神未来的救赎。

  耶和华的公义不单导致以色列蒙拯救──8~9节的主题──同时也造成那嘲弄以色列的仇敌,遭到惩罚,这是第10节的主题。亵渎神的人将被羞愧遮盖,并将如同街上的泥土般遭人践踏,永无再起之日。历史已证实了耶路撒冷所信奉的神乃真神。而亚述的守护神亚色(Ashur)如今何在?

  七11~13.

  耶和华发出希望的信息,以响应耶路撒冷承认自己信仰之举。凯歌的第二个诗节可分为两部分:万国之民均可在耶路撒冷的墙垣内得救(11~12节),而地则将因它的罪被毁灭(13节)。

  墙垣(希伯来文作gdr)并非指"防御的壁垒"(希伯来文作hwmh),而是指一般的墙,包括葡萄园的篱笆(参:诗八十12,八十九40;赛五5),以及此处的羊圈(民三十二16、24、36;撒上二十四3;番二6)。耶路撒冷的未来,不再像她倾覆之前一样处于刀光剑影之中(参四3,五10~11),而被比拟为羊圈(参四8,七14)。列国之中信仰坚定的,都可到此羊圈寻求庇护,在此同时,神将因这地的罪而使它荒凉(13节)。耶和华将扩展这"末世的羊圈",祂亲自所设立的界限将包含广阔,以至于凡寻求拯救者均可在其中蒙救赎。

  那日/日子的重复出现,代表这三项行动──重修墙垣、开展境界以及万民的来到──彼此相属。先知在此以具体的地理两极(即藉相反方向的两地点来表示全体)──从位于东北的亚述到位居西南的埃及(这也是弥迦当时的世界边缘),和广泛的地理两极──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来表达救恩的普世性。动词归到以单数形出现,意指救恩的取舍乃个人之抉择。先知所描写的并非万国万族归到以色列,而是从(此字在希伯来经文12节中重复了两次)万族有许多个人来。从埃及到大河一词,让人回想起耶和华曾应许以色列将拥有这些地(创十五18;出二十三31;申十一24),也让人连带想到以色列的黄金时代(王上四21、25)。"末后的日子"应作广义的解释(参四1)。这日子在弥迦之时,借着耶路撒冷自亚述入侵的黑暗里,被拯救到光明中,得到部分应验。(注意第10节的"这时",吕译;和合未译);与第11~12节的那日相连结。NIV中译应为:"……这时她必被践踏");以色列被掳归回后的重建时期又进一步应验;但最完整的应验则是在今日,从万国而来的神的选民,归向天上的耶路撒冷之圣所(来十二22~24;参:约十七2;徒三25;林后六2)。

  在以色列的境界之内,耶和华牧养悔改归向祂的子民;在此境界之外,耶和华这掌管道德的神则使地荒凉(参:番一18,三8)。这地一词,是地上居民的转喻。由历史的背景及类似的经文(参:耶四十九13、17,五十23;弥一3、6),我们可以臆测神在以烈火烧尽全地之前(彼后三10),也就是此处所说的景况,必先以四处蹂躏的军队惩罚这地。艾伦(398页)说得好:

  这则神谕与基督教信仰中的最后审判相互呼应。它以以色列能够领受的传统语言重申,这地在道德的资产负债表上若有赤字,最终仍须清偿;而神的国度将在得胜中建立。

  4、求神牧养以色列

  【弥7:14节】

  7:14求耶和华在迦密山的树林中,用你的杖牧放你独居的民,就是你产业的羊群。求你容他们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时一样。

  【分段标题】

  (1)是神独居的民

  (2)是神产业的羊

  (3)求神使民得食物

  【分节详解】

  先知为民祈求神,作为领袖应时刻为民祈祷,因这百姓是神看重独一无二的子民,并且是神自己的羊,就当求神赐食物,供养以色列使以色列被牧养的肥壮。

  今天教会的领袖,应时刻为神的教会祷告,求神牧养他自己的群羊。

  7:14

  4~20牧放你……的民:这几节经文是一段充满恳求的祷告,先知迫切祈求神成就他在8~13节所说的话。弥迦特别关注的是神能够再次顾念以色列,如同牧人顾念羊群一样。

  巴珊和基列在哪里?

  7:14 巴珊和基列是约旦河东的一块肥沃土地,以前曾是吕便、迦得和一半玛拿西支派的疆土。

  5、神显奇事给他们看

  【弥7:15-17节】

  7:15耶和华说,我要把奇事显给他们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

  7:16列国看见这事,就必为自己的势力惭愧。他们必用手捂口,掩耳不听。

  7:17他们必舔土如蛇,又如土中腹行的物,战战兢兢地出他们的营寨。他们必战惧投降耶和华,也必因我们的神而惧怕。

  【分段标题】

  (1)如出埃及的时候

  (2)列国看见都惭愧

  (3)列国因神战兢惧怕

  【分节详解】

  在出埃及时神显神迹奇事,在这个时刻神仍显他的奇事,让列国人看见而战战兢兢惧怕不敢提自己的势力,都惭愧而投靠神,神的作为无人能阻挡,神要行事一切都要给神让路。

  七14~17.

  先知以祷告回应这则应许选民救恩的神谕。牧放一词在古时的近东常被用以作为理想君王的表象,此处则用来描绘内在方面王和子民之间属灵的爱与信任的关系,以及外在方面的保护(14a节;注意杖=令牌)和供应(14b节;注意容……得食物)。产业是暗喻的说法;意指他们由于古时所得的权利,得享永久的地位。迦密山(见NIV边注)指的是一个像花园般的森林(参:王下十九23=赛三十七24),即适合属王的羊居住之处。巴珊和基列两地,让人不仅回想起在以色列历史的开端,摩西借着神迹奇事将这些地给予以色列(注意像古时一样),同时也让人想到他们对那著名的草原和肥美土地的渴望。

  耶和华以第一人称发言,打断了先知的祈求(参:诗十二5,六十6~8,八十七4),应许要把救恩及奇事显给以色列看,正如祂当年击打埃及的长子、带领以色列渡红海和约但河、在旷野中保守他们,以及打败无数比他们还强大的国家。当耶和华奇妙地在耶路撒冷城门口击打西拿基立的大军;让古列下令被掳的犹大人得以返回、圣殿得以重建;最重要的是,主耶稣借着祂的死和复活,战胜了死亡和撒但;以色列的确看到同样大能的膀臂。

  弥迦以默想来回应这则神谕:列国必将惭愧、落败、并因此而敬畏耶和华。第16~17和10节息息相关,只是把被羞辱的仇敌从亚述扩展为列国。在第10节亚述遭到挫败,在此则是列国弃绝他们的权力和骄傲。用手摀口和"耳朵必变成聋的"(吕译、NEB;和合:掩耳不听)表示他们的羞愧。他们不再像第10节的仇敌一般嘲弄以色列,也不再听他人无谓的夸耀。从圣经其他的经文(创三14;诗四十四25)和古代近东的许多浮雕得知,餂土一词形容的是落败的君王俯伏在他们的征服者面前。这些君王在遭逢了耶和华的大能后,了解到自己的软弱无能,进而愿意放弃他们的营寨而出来敬拜耶和华。主耶稣的死里复活也同样彻底地战胜撒但和死亡,以至于今天的万国也都得以敬畏祂。

  6、应许施恩

  【弥7:18-20节】

  7:18神阿,有何神象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

  7:19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

  7:20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分段标题】

  (1)赦免罪孽

  (2)必在怜悯

  (3)向雅各发诚实

  (4)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分节详解】

  神爱他自己的民,但因以色列人犯罪神不得不惩罚罪,因为神是圣洁的,在刑罚之后神却喜爱施恩与他自己的民,赦免他们以往的罪过,向他们大施慈爱。

  神愿意赦罪,人却不情愿认罪悔改,我当……

  7:18 神非常乐于施恩怜悯人!神的赦免并非出于不情愿,我们一旦悔改神就高兴,一旦归向神,神就赦免我们。今天我们大可以向神认罪悔改,并接受神慈爱的赦免。但我们千万不要心高气傲地拒绝神这免费的礼物。

  "发诚实、施慈爱",神的应许不会变,但他对人也有要求──

  7:20 在弥迦生活的时代里,宗教信仰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甚么改变,但弥迦对百姓说,神要求百姓要有公义、怜悯和谦卑的心(6:8)。今天神也同样对每一位基督徒有这样的要求。在这不公义的世界上,我们必须施行公义;在这充满骄傲和私欲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谦卑地与神同行。我们只有按照神的旨意生活,才能开始影响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世界。

  七18~20.

  弥迦名字的含义即"谁能像耶和华?"(见导论,152页)。弥迦在此以专有名字耶和华(雅巍)代替普通名词~el(=神),并以此作为凯歌末了、赞美诗的首句,藉以巧妙地显示他名字的意义。弥迦借着那些经过亚述入侵仍得以存活的余民之口,发抒"有何神像耶和华"的赞叹。他们深感再无别神像耶和华一样赦免罪孽。如果神没有赦罪的特质,那么弥迦所传的道便毫无意义可言。倘若神永远怀怒,弥迦这些责难的神谕,又有何价值?果真如此,那么弥迦在说完这些神谕之后,只会得到发泄积愤的快感,但百姓却将因着罪和绝望而心刚硬(参:诗一三○3~4)。因为神是施恩的神,祂给予悔改的人盼望,而从这些悔改的人将诞生新的纪元。也因为神从不撒谎,将有源源不绝的悔改余民归向祂,并成为祂的产业,甚至一直到历史的终结(罗九~十一)。

  和一连串用来形容罪的字眼(罪、过犯、罪孽)相对,神的子民歌颂神慈爱的属性和态度:赦免、饶恕、不永远怀怒、怜悯、喜爱施恩、诚实。后四者见于以色列首度严重犯罪、认罪悔改时(参:出三十四6)。这古时的信条向历代坚守信仰的子民保证,神会信守祂对列祖的应许,且不会让以色列的历史结束于山穷水尽时。

  第18节指出以色列蒙受祝福的原因,乃在于神饶恕的属性;第19节则呈现结果──他们的罪均被去除。神当年带领以色列出埃及时,把埃及人投入红海;同样地祂也会在以色列人的天路历程中,把他们一切的罪投入隐喻的深处。

  神"有恩典的"属性明列于出埃及记三十四6,弥迦书七18~20又复述一次。这些属性可分为祂的"恩典"和怜悯(希伯来文作rhm),其中包括饶恕罪过;以及祂的慈爱──作"不变的爱"较佳(希伯来文作hsd)──和"诚实",这两者即信守祂的应许。第18a和19节颂赞前两个属性,而第18b和20节则赞美后二者。这四个成对的属性于第18b节相互连结,因为该节指出神"不变的爱"(亦即希伯来文的hsd,"慈爱")是祂长久容忍(即"祢不永远怀怒")的原因。总而言之,神对列祖的慈爱信实,是以色列盼望的依据。神曾在摩西和约书亚的时代,实现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领以色列脱离埃及的捆绑并进入迦南地。在弥迦的时代,神也同样地救以色列脱离亚述之手。最重要的是,神信守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叫基督从死里复活,并赐予他全地万国的属灵种子(参:罗四17;加三6~29)。神的选民在各样的试炼中,仍将继续仰望这位无可比拟的神。

  总结:

  查考小先知书(弥迦书)对我们的教训:"神是慈爱的神,又是公义的神"论到罪神施行公义的刑罚,论到民,神喜爱施恩与他的子民,前部分论到神惩罚罪,中间部分论到弥赛亚要降临于伯利恒,并掌王权,后部分论到神要兴起以色列,并施恩与他们。

  我们知道神的本性与心意就快快回转,在神前蒙神施恩。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张神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绪论:   一、作者:弥迦   二、时间:740-710年   三、背景   先知弥迦出自犹大南部的小镇摩利设迦特(1:14),该地物产丰富,距离耶路撒冷西南约40公里。与先知阿摩司一样,弥迦也来自乡村,很可能是来自贫寒卑微的家庭。当时在耶路撒冷事奉的以赛亚主要针对君王和一些国际事务发话,而弥迦这位乡村先知则大胆谴责犹大败坏的首领、假先知、不义的祭司、诡诈的商人及收受贿赂的审判官。他有力地抨击了他们行事不公、欺压人民、贪婪无度、道德败坏和拜偶像的罪,严正警告民众和首领继续偏行邪恶之道的可怕后果,清楚地预言了以色列及其京城撒玛利亚(1:6~7)和犹大及其京城耶路撒冷(1:9~16;3:9~12)的倾覆。   弥迦在以下3位犹大君王在位期间从事先知的事奉:约坦(主前751~736年)、亚哈斯(主前736~716年)和希西家(主前716~687年)。尽管弥迦有些预言是在希西家王在位时期发出的(比较耶26:18),但大多数预言反映的却是希西家王开始宗教改革之前约坦和亚哈斯在位时的情形。毫无疑问,弥迦和以赛亚的事奉促成了义王希西家统治时期的宗教复兴和改革运动。
  四、分段:   第一段:以色列犹大受审1:1节-3:12节   第二段:充满盼望的信息4:1节-5:15节   第三段:神施怜悯赐祝福6:1节-7:20节   五、目的:   目的是为了警戒整个以色列民族,遭受审判,明确的指出他们的罪,预言了主前722年,以列倾覆并预言犹大任意妄为的罪遭受毁灭,本书是巴比伦攻击犹大之前最后一代人保存了弥迦发出的预言信息,本书为旧约圣经,有关将来弥赛亚的全备启示作了重要贡献。   六、主题:《审判和拯救》   正文:   一、因罪受审1章-3章   【弥迦书】第一章:   (一)遭毁灭(撒玛利亚耶路撒冷)弥1:1-16节   撒玛利亚--是以色列的京城   耶路撒冷--是犹大的京城因背道而受审   1、神见证人的不是   【弥1:1-4节】   1:1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的时候,摩利沙人弥迦得耶和华的默示,论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   1:2万民哪,你们都要听。地和其上所有的,也都要侧耳而听。主耶和华从他的圣殿,要见证你们的不是。  
 1:3看哪,耶和华出了他的居所,降临步行地的高处。   1:4众山在他以下必消化,诸谷必崩裂,如蜡化在火中,如水冲下山坡。   【分段标题】   (1)众民当听   (2)众山消化   (3)诸谷崩裂   【分节详解】   当约旦、亚哈斯、希西家在犹大作王时"弥迦"得神的默示,神向弥迦论以列与犹大,神亲自见证人的不是,因为人犯罪神出了他的居所,众山见神都在消化,诸谷见神都在崩裂   1:1   弥迦:弥迦来自犹大南部,在主前750~687年间的某段时间里从事先知侍奉。他与以赛亚(比较赛1:1)和何西阿(比较何1:1;参本书简介)属于同时代的先知。虽然他从神得到一些关于北国以色列的启示,但是他的信息主要针对南国犹大。弥迦书最突出的主题是审判,然而他也十分强调神子民将来的复兴。   1:1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撒玛利亚是以色列的京城,耶路撒冷则是犹大的京城。这两个都城都代表即将遭到神审判的背道民族(5~7节)。   先知弥迦生活在甚么年代?   1:1 弥迦和以赛亚生活在同一时代,大约在公元前750
-680年。毫无疑问,他们彼此都听说过对方。弥迦的信息主要是说给南国犹大听的,但他也对北国以色列讲了话。犹大此时正值繁荣时期。在所提到的三个国王当中,约坦(公元前750-732年)和希西家(公元前715-686年)曾跟随过神(参王下15:32-38;18-20),但亚哈斯(735-715)是犹大国王当中最邪恶的一位(参王下16章)。摩利沙是犹大的一个村庄,靠近非利士边界上的迦特。   神往"高处去",做甚么呢?   1:3 "高处"可能就是指"山顶",或者是指为各种偶像献祭的祭坛,这些祭坛往往立在山上(参1:5)。   (一1)   序言的重点在于弥迦书乃是出于神。作者借着提到神的默示,而非先知的话(参:赛一1;耶一1;摩一1),以及说明此事时不用述词,来强调本书出处之重要。至此我们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来看这卷书。作者用两个形容子句(参NEB)来呈现默示临到先知的历史背景(见导论,153~159页)。(译注:注释者系以NIV为据,但NIV与和合本略有出入,其一章1节中译如下:当犹大王约坦、亚哈斯、希西家在位
的时候,耶和华的话临到摩利沙人弥迦,论他看见有关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的异象。)临到意即"发生了"强大有力、雷霆万钧的事件。被耶和华的灵所充满的弥迦(三8),向他的对象宣告自神而来的信息,这位神便是创造宇宙并一直引导以色列历史的那一位。弥迦以南国诸王来表达他信息的年代,却绝口不提北国诸王,因为北国众王不得先知的认可(何八4)。弥迦不想提及这些自封为王者,免得助长其气焰。看见(AV、RSV;希伯来文,haza)指的是听见,虽然它也可能有异象伴之而来22。弥迦书是神的话语。   审判和拯救(一2~二13)   撒玛利亚将倾覆(一2~7)   弥迦宣告撒玛利亚灭亡的神谕共包含四部分,其中每一部分又可再细分为两小部分:(1)先知召聚万国出席审判(2a节),身分是被告(2b节)。(2)耶和华为要施罚,将显现降临(3节),全地都将震动(4节)。(3)撒玛利亚(5a节)和耶路撒冷(5b节)被控违背与神所立的约。(4)神的审判是撒玛利亚将会倾覆(6节),且该城的偶像必被摧毁(7节)。   一2   . 神对以色列施行惩罚是典型的例子,万民中若有为偶像而偏离
永生神者,均将遭到同样的审判。讽刺的是,被选召为祭司国度的以色列,现在却成为对万民的警告(参:利十八28)。耶和华全面的法则在此借着都(两次),和"主"(NIV),分别明白及微妙地强调。神借着晓谕预言来宣示这法则,而这些预言在道德层面、明确程度及涵盖范围,都是无与伦比的(参:赛四十一21~29)23。殿更妥切地说,应是"宫殿"(希伯来文hekal),亦即审判宝座的所在。有关另一幕审判,见六章1~2节。   一3~4   . 在6~7节所有景象的背后,弥迦看到了是神在行进。高处和诸谷(译为"平原"更佳),象征全地──所有高和平稳的事物,在神之下均将瓦解。只要神留在天上,人便觉得安全;但当神降临地上审判时,人才惊恐地了解到,他们必须亲自面对圣洁的神。如果人敬畏神,而非彼此敬畏,那他们其实也就无可畏惧   2、都因人的罪过   【弥1:5-7节】   1:5这都因雅各的罪过,以色列家的罪恶。雅各的罪过在哪里呢?岂不是在撒玛利亚吗?犹大的丘坛在哪里呢?岂不是在耶路撒冷吗?   1:6所以,我必使撒玛
利亚变为田野的乱堆,又作为种葡萄之处。也必将她的石头倒在谷中,露出根基来。   1:7她一切雕刻的偶像必被打碎,她所得的财物必被火烧,所有的偶像我必毁灭。因为是从妓女雇价所聚来的,后必归为妓女的雇价。   【分段标题】   (1)雅各罪过在(撒玛利亚)   (2)犹大罪过在(耶路撒冷)   (3)罪过的结局   ①变为乱堆   ②石头倒在谷中   ③偶像被打碎   ④财物被火烧   【分节详解】   神是公义的,只因人不听神的话,以至于犯罪得罪神,他们的罪过见证他们的不是,雅各家,犹大家都在犯罪,惹神发怒,刑罚临到撒玛利亚,在主前722年,亚述人彻底毁灭了撒玛利亚城,从而应验了这个预言(王下17:1-5)这事发生在弥迦预言不久   1:5   罪过……罪恶:民众将亲眼看见自己的罪受到审判,特别是他们拜偶像(7节)、道德败坏、作恶和不义的罪(2:1~2)。京城中肆虐蔓延的罪正是整个民族犯罪作恶的典型写照。   1:6   撒玛利亚……田野的乱堆:主前722年亚述人彻底毁灭了撒玛利亚城从而应验了这个预
言(参王下17:1~5),这事发生在弥迦发出预言以后不久。   雅各代表谁?犹大又代表谁?   1:3-7 耶路撒冷是南国犹大的首都;撒马利亚是北国以色列的首都。撒马利亚被毁灭是在公元前722年(参王下17:1-18),也就是在弥迦生活的时代发生的,而且跟他所预言的一样。   北国和南国都犯了些甚么罪?   1:5 在弥迦的信息中,有两种罪被指了出来:对敬拜的滥用(1:7;3:5-7,11;5:12-13)和对他人的不公义(2:1-2,8-9;9-11;7:2-6)。这些罪恶在首都中蔓延,渗透并影响了整个国家。   一5.   弥迦指控雅各(=北国)和以色列(=全以色列)犯了罪过(=违背神的约)和罪恶(=没有遵守约中的规定)。耶和华和以色列的关系并非普通的契约,而是神圣的约,神要求的是真心诚意的忠于祂。伴随着对神毁约而来的不道德行径,在二~三章及六章9~12节将详细陈述。神对犹大的审判,将见于一章8~16节。撒玛利亚和耶路撒冷这两个转喻,分别代表北国和南国腐败的领导阶层。   一6~7   . 所以显示了判决和罪行相称。此处判决的&quo
t;倾倒"(RSV、AV、NEB),和神发怒亲临施罚意思相连。偶像是撒玛利亚异教世界观的具体象征,从这种世界观衍生了该城扭曲的价值系统及不道德的行径(罗一18~31)。这些诱人的偶像对血肉之躯深具吸吸力,而且不要求人道德正直,诱使撒玛利亚的领袖们毁弃与神所立的约,并犯下许多罪行,正如今日的性和毒品诱使人犯罪一样。用金子打造的偶像虽颇具金钱价值,但在属灵及政治上却一文不值。这些偶像是用庙妓的雇价而造的(参NIV),征服撒玛利亚的人必将偶像打碎,并将其用为庙妓的雇价。只有腐败者的心才可能去敬拜那样的神!   3、先知为民哀号   【弥1:8-9节】   1:8先知说,因此我必大声哀号,赤脚露体而行。又要呼号如野狗,哀鸣如鸵鸟。   1:9因为撒玛利亚的伤痕无法医治,延及犹大和耶路撒冷我民的城门。   【分段标题】   (1)大声哀号(为民忧伤)   (2)赤脚而行   (3)呼号如野狗   (4)哀鸣如鸵鸟   (5)哀号的因由   ①撒玛利亚伤痕无法医治   ②罪过延及耶路撒冷城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弥迦当他看到撒玛利亚因罪过伤痕无法医治时,就为撒玛利亚倾覆而哀痛,以色列人却也背弃神,将遭到审判,先知弥迦因此而哀痛   今天教会求神兴起为民祷告,为民哀号的时代先知,因教会罪恶之大,像撒玛利亚,人总在犯罪,求神赦免改变医治,栽培,养育,带领,使用。   1:8   8~9我必大声哀号:弥迦为着撒玛利亚的倾覆而哀痛(比较6节)。以色列人弃绝了神,必将遭到神的审判,弥迦为此而伤心痛苦。当我们看到别人顽固地犯罪得罪神并且渐渐走向灭亡时,我们是否也会感到忧伤痛悔呢?   1:9   延及犹大:犹大同样因着犯罪和悖逆神而罪责难逃。弥迦特别呼吁犹大的一些城邑(10~16节)为着他们即将灭亡的厄运哀痛。当亚述王西拿基立攻取犹大的坚固城邑时,这个预言得到应验(王下18:13)。根据亚述人的文献记载,他们共夺取了46个犹大城邑。   罪是会传染的,要小心预防啊!   1:9 撒马利亚的罪已病入膏肓,神对它的审判已经开始。这罪不像仅仅是皮肤上的一道伤痕,倒像是重要器官上的刺伤。这刺伤足以致命(撒马利亚在弥迦事奉的初期已遭毁灭)。可悲的是,撒马
利亚的罪已传染给耶路撒冷了,而且审判已经临到门前。这可能说的是公元前701年西拿基立对该城的围攻(见王下18-19章)。   一8~9   . 和某些敲打讲台、传讲烈火与毁灭的现代传道人不同,弥迦传讲审判的信息是出于无比的爱,也因着爱,他为他的听众哀哭。有关以色列哀悼的风俗,见创世记五十10;耶利米书六26;以西结书二十四17。   被译为她的伤痕(和合本作"撒玛利亚的伤痕"。)的字(希伯来文是makkoteyha),很可能隐含了原文的缩写(makkatyah="从耶和华而来的打击"),因为随后被译为"临到"(和合本作延及,希伯来文是naga)的动词,令人意外地以阳性形式出现。若真是如此,那么第9b、c节应为"它〔=打击〕临到犹大,祂〔=耶和华〕临到我民的城门"(参AV和NIV边注)。先知再次把当时的国际危机,解释为神的责罚(参12、15节)。   4、不要报告这事   【弥1:10-16节】   1:10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我在伯亚弗拉滚于灰尘之中。
  1:11沙斐的居民哪,你们要赤身蒙羞过去。撒南的居民不敢出来。伯以薛人的哀哭,使你们无处可站。   1:12玛律的居民心甚忧急,切望得好处,因为灾祸从耶和华那里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1:13拉吉的居民哪,要用快马套车。锡安民(民原文作女子)的罪由你而起。以色列人的罪过在你那里显出。   1:14犹大阿,你要将礼物送给摩利设迦特。亚革悉的众族,必用诡诈待以色列诸王。   1:15玛利沙的居民哪,我必使那夺取你的来到你这里。以色列的尊贵人(原文作荣耀)必到亚杜兰。   1:16犹大阿,要为你所喜爱的儿女剪除你的头发,使头光秃。要大大地光秃,如同秃鹰。因为他们都被掳去离开你。   为犹大诸城哀哭(一8~16)   弥迦为犹大诸城哀哭共含三部分:(1)引言,陈述他哀悼的意图(8~9节),(2)哀歌,以文字游戏来纪念犹大各要塞的倾覆(10~15节),以及(3)结论,呼吁大卫家一同哀哭,因为它将被掳。此处的哀歌和以赛亚书十24~32一样,特色是城名和其将来临的灭亡之间的文字游戏。规则的头韵、从一城迅速跳接至另一城、意象并置相对(13节除外),再加上
命令语句及对仗,给予这首哀歌强而有力且令人印象深刻的效果。我们在可怕的敌军来到前,已经感受到其震撼。   【分段标题】   (1)先知滚在灰尘中   (2)居民赤身蒙羞   (3)你们无处可站   (4)灾祸从神而来   (5)众族用诡诈待以色列   (6)使头光秃   (7)因众民将被掳去   【分节详解】   先知弥迦着重强调一个原则,神子民必须承担背弃神的可怕后果,行恶离弃神,都当面临神的离弃,而降祸,不要报告这事,是先知为民哀痛,是民的羞耻,因犯罪不改,才招来祸患,要他们使头大大光秃,是让人从内心为自己的罪,而忧伤哀痛的外在表现,纵然众民都要被掳去,众族都要用诡诈待他们   我们当过圣洁的生活,以民众的罪作为我们的警戒,当回转归正神里面。   1:16   剪除你的头发:剪除头发是人内心忧伤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弥迦呼吁神子民与他一同悲哀。   1.神的审判是严厉的,他们的儿女将被夺去,流亡异乡。这里,弥迦着重强调的一个原则就是子民必须承担背离神的可怕后果。   2.所有离弃神和他的话语,与
世俗为友并且贪行罪恶之道的人都将发现神抵挡他们,甚至可能使他们在生活中遭遇灾难。   蒙羞、忧急、哀哭、夺取、被掳……这就是审判来到后的景象──   1:10-16 因为人们的罪,弥迦宣告神的审判就要临到一个又一个的城市。在1章10至13节的希伯来原文中,弥迦使用了几个绝妙的双关语,痛苦地谴责了每一座城市的罪。在希伯来文中,"沙斐"的发音很像"快乐";"玛律"的发音很像"痛苦";"撒南"的发音很像动词"出来"。若是大声朗读1章11节,再换上每一座城市名称的双关词,我们就会明白弥迦选择字眼儿的效果。虽然我们并不确实知道每一个城市的位置,但知拉吉就在非利士界边上,亚述人入侵时它首当其冲。   拉吉人为甚么要用快马套车?逃跑吗?   1:13 拉吉的百姓使许多人学了他们的坏榜样。他们可以说是"罪恶的起始"。其实在我们犯罪的时候常常也在做同样的事。不管我们是否把自己看成领袖,也不管我们知道不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一言一行或许都有人
在观察和仿效。   弥迦从这里来的──   1:14 摩利设迦特(摩利沙的迦特)是弥迦的故乡(1:1)。   亚杜兰洞,不是大卫王躲避追杀的地方吗?如今也……   1:15 亚杜兰周围有许多洞穴。弥迦警告说,敌人一逼近,犹大所有骄傲的王侯就都要被迫出逃,藏在这些洞中。   剪除头发,是悲伤的表示吗?   1:16 弥迦描绘了一幅父母寻找被带到远方为奴儿女的悲伤画面。这在以色列和犹大是经常发生的。在以色列和犹大分别在于公元前722年和586年遭到彻底毁灭时,情形就更为凄惨了。   一10   . 锡安之民不应在非利士的迦特表现其忧伤,而应在自己的伯亚弗拉。第10节一开始就是bgat~al-taggidu/bako~altibku:不要在迦特报告这事;/总不要哭泣。注意两边韵脚休止后的起始子音,都是b,~,t;而结尾动词的元音模式,都是a,i,u。与随后的城巿(亚杜兰除外,15节)不同的是,和迦特押类韵的,并非迦特的毁灭,而是它将弥迦的哀哭与大卫的哀哭连结在一起。大卫在类似的情况下,哀悼扫罗和约拿单──以色列的首位君王和其明显的继承人──之死
(撒下一20)。此一借自他处的命令语句,预示了大卫后裔的挫败及死亡,我们在第15b~16节可看见这清楚的警告。若有人因以色列的挫败而窃笑,便是误解历史、贬损神且高举了暴君,而且是幸灾乐祸的行为。伯亚弗拉("灰尘之家")与对锡安之民(原文作锡安的女子=耶路撒冷的统治者)所发出的阴性单数命令语句──辊于灰尘之中──是双关语。辊于灰尘之中是在遭逢屈辱的挫败时,强烈表达悲伤的方式(书七6;撒上四12;伯十六15;耶六26)。   一11   . 沙斐意即"美丽之城"。曾一度自豪于其光辉的沙斐,却将要成为俘虏,赤身蒙羞。撒南即"前进之城",它将会畏缩在其城墙之后,而非勇敢地前进作战。伯以薛的意思是"收回之家",它将"收回它的地位"(=它对于犹大的护卫),因为敌人已将其并吞。你们(以阳性复数的形式出现)指的可能是沙斐和撒南,以及/或是犹大全地。   一12   . 马尔意即"苦"。所有在苦中的人都希望处境好转,"苦城"的居民也忧急(RS
V)切望,盼望能从他们认为可获得援助之处,得到好处(NIV作"慰藉"),但却不然(参AV);亚述大军长驱直入一直到耶路撒冷的城门。   一13   . 拉吉的发音与larekes相近,意思是"马"(RSV、NEB)。这里是个尖刻的讽刺,因为先知正命令拉吉把战车套在快马上(参AV和RSV)。以色列的罪起自拉吉,因为偶像崇拜以该城为据点,随即迅速蔓延到全以色列。拉吉在以色列的属灵角色,令人想到助长淫乱的好莱坞在今日所扮演的角色。   一14   . 犹大在失却了防守要塞拉吉之后,犹大王必须准备要纳贡(参:王下十八14~16)。这里的你是阴性单数,指的是锡安之民。摩利设可能与yaras有关,意即"拥有/剥夺",或是与m~orasa有关,意思是"许配"。如果采取后者,那么更明白的意思"妆奁",显然较礼物为佳(参:王上九16)。这样的连结使得本节经文成为尖锐讽刺的文字游戏。犹大的领袖必须把那曾许配给他们、如今却抵押给敌人的城,当作妆奁(=不情愿的贡物)送出。当我们不能为神胜
过世界,我们会发现反而是世界征服了我们。亚革悉意即"欺骗"。有的译本不用城(NIV),而用"房屋"(AV、RSV,和合:众族),更明确的说,是"工厂"(参:代上四21~23;耶十八2,吕译)25。犹大王的岁入在两方面减少了:他必须纳那可恨的贡物,而且现在已落入敌人之手的亚革悉,亦不再向王缴税。一度向百姓巧取豪夺的领袖(三2),现今却被亚述人抢夺。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   一15   . 征服者(参新译,希伯来文是hayyores,和合本作夺取你的)其实就是"夺取他人产业者"(="继承人"、"新业主",参:耶八10),此处指的便是西拿基立。"玛利沙的居民"(RSV;希伯来文是yosebetmaresa)发音与yores("征服者")近似。依照民间语源追溯,玛利沙可能与动词"夺取"有关。新的继承人将会夺取犹大的古老传承。先知为亚杜兰而发的哀哭,并不比迦特的多。这两个城巿都引发了有关大
卫家的文学、历史暗喻。正如大卫在被膏之初,为躲避扫罗的追杀,逃到亚杜兰(撒上二十二1;撒下二十三13),以色列在国祚终结时,其尊贵人也将同样被敌国君王俘虏离开自己的土地。尊贵人(NIV、RSV、NEB;参:撒下一19~20)指的是"有高位、权贵的人"(参:赛五13,NIV)。   一16   . 此处的命令语句全以阴性单数的形式出现,再度针对锡安之民而言。锡安被掳的儿女都是贵族。秃鹰的颈项和头都没有羽毛。耶和华给予以色列应得的罪的工价,乃是灾难、挫败和死亡──的确是很高的代价。   【弥迦书】第二章:   (二)降灾祸弥2:1-13节   1、床上图谋的罪   【弥2:1-2节】   2:1祸哉,那些在床上图谋罪孽,造作奸恶的。天一发亮,因手有能力就行出来了。   2:2他们贪图田地就占据。贪图房屋便夺取。他们欺压人,霸占房屋和产业。   【分段标题】   (1)天亮行恶   (2)占据田地   (3)夺取房屋   (4)欺压霸占   【分节详解】   祸哉:这些恶人睡在床上,
思想谋划怎么犯罪,怎么行恶,想好了就在天亮之时,出去行恶,他们占据别人的田地,夺取别人的房屋,他们霸道,欺压人,他们为自己抢夺财物,他们心底已经败坏,丝毫不顾别人的痛苦   2:1   1~5祸哉……图谋罪孽:弥迦向那些借自己的权势压榨他人以谋取私利的人宣告他们的厄运。   1.这些人是一些土地恶霸,他们不断收购或抢占农田,毫无顾忌地欺凌贫弱,为自己掠夺更多的财富。他们的心地己经败坏,贪婪无度,丝毫不顾人的痛苦。   2.神在这样的人身上也有计划,他们将自食其果。神将差遣亚述人夺走他们的田地,使他们被掳流亡异乡。   3.我们也应当谨慎,不可贪婪和恶待他人,以得到更多金钱或资财(参"贫与富"一文)。   贪心会变为行动!在我也是这样吗?   2:1-2 弥迦的话是针对那些在夜间计划恶行,早上一起来就去干的人。一个人的思想和计划能够反映出他的品格。当我们躺下时会想些甚么?是不是满脑子的贪念或想踩著别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邪恶的想法会引致邪恶的行动。   二1~2   . 先知们有时可能会用哀哉,来表示为那些被耶和华判
死刑的人而悲伤(参:王上十三30;耶二十二18,三十四5;摩五16~17)27;但此处和以赛亚书二十九15,三十三1一样,先知用的是"祸哉",而非"哀哉"。先知带着批评和轻蔑的态度,指控地主们贪婪,并详述耶和华的判决──他们将被掳并承受永远的灭亡。惟利是图的地主们在夜间图谋以暴力致富。罪孽伴随着恶势力和欺骗而来。   天一发亮是个讽刺。盗贼通常以夜间的黑暗来掩藏其见不得人的行径。在古时的近东,法庭要日出之后才开审,因为这象征着驱散了掩盖罪行的黑暗(参:伯三十八12~13)。然而,被弥迦痛斥的"藉法律之名,行压榨之实的人",却是在破晓时,以扭曲法律制度来进行欺诈的勾当。今天在许多国家,律师教导罪犯钻法律漏洞,并嘲弄法律。犯罪者得获无罪开释,而证人却只能在狱中焦虑。   贪图直指人类属灵疾病及不道德行为等问题的核心(参:出二十17;申五21;罗七8)。2a节较佳的译文是:"只要他们贪图田地,他们就占据",显示这种背信的行为不断发生。   霸占即是较强者直接或间接取走较弱者的努力和成果,且不付出
任何代价与其交换。它可能是借着诡诈的天平(何十二7~8),以诉诸暴力(赛五十二4;耶五十33),或操纵法律制度(与下列经文所说的相对:利六2,六4,十九13;申一17,十七8~13),敲诈勒索来达到目的,阿摩司书的相应经文五7、10~17显示,此处指操纵法律制度。他们抢夺的,是以色列老实的百姓的田地和房屋(亦见8~9节)。   人的希伯来文是geber(2c节),用以形容人最为称职、能干的程度。田地(2a节)则代表属天的托付。在那种农业经济的社会中,人的生活和自由完全有赖于拥有田地。若没有了田地,他最好不过成为日薪劳工;最不济的情形,便是沦为奴隶。   2、神筹划降灾   【弥2:3-5节】   2:3所以耶和华如此说,我筹划灾祸降与这族,这祸在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因为这时势是恶的。   2:4到那日,必有人向你们提起悲惨的哀歌,讥刺说,我们全然败落了。耶和华将我们的分转归别人。何竟使这分离开我们。他将我们的田地分给悖逆的人。   2:5所以,在耶和华的会中,你必没有人拈阄拉准绳。   【分段标题】   (1)这灾不
能解脱   (2)不能昂首而行   (3)唱悲惨的哀歌   (4)全然败落   (5)所得的份归别人   【分节详解】   神指着犯罪的民族如此说:要降灾于这民族,使犯罪民族不得脱离这灾祸,他们也不能昂首而行,他们所得的份,被归别人,神将差亚述人夺走他们的田地,使他们被掳流亡他乡,他们全然败落了   我们当远离罪,蒙神祝福在床上常思想神   分地跟我有关系吗?原来是……   2:5 那些压迫别人的人会发现,自己搬起的石头砸的原来是自己的脚。到最后分土地的时候,也没有他们的分,因为他们连一个活著的亲戚都没有了。   惟利是图的地主被判遭掳(二1~5)   奥古斯丁认为世上的人分属两个城巿,这两个城巿是"由两种爱组成:属世之城由对自己的爱形成,甚至轻看神;属神之城由对神的爱形成,甚至轻看自己"26。弥迦在这个审判的神谕中宣告,那些在属世之城"成功"的人,将永远失去他们在属神之城当得之分。第一章针对撒玛利亚和犹大所发的神谕,大致论及他们的悖逆及罪,并强调立即的政治倾覆。此处的神谕则明确指
出他们的罪行,并强调永恒的、与神国有关的惩罚。   毁灭的神谕共分三部分:(1)弥迦借着指控,向死者说话(1~2节)。(2)耶和华判决他们将要屈辱、难堪地被掳(3节),以及将在属灵上灭绝(4节)。(3)弥迦的结论将谋夺他人土地者,交付永恒的属灵灭绝,也唤起了其他人的希望(5节)。控告和判决的主题,在此以两种表达方式连结:那些图谋罪孽的(ra),和我筹划灾祸(ra)相对照;以及他们贪图田地,和"他划分我们的田地"(AV)相对照。文字游戏再次反映了"以眼还眼"(lextalionis)的原则。   二3.   所以再一次(参一8)显示判决与罪行相称。耶和华再度亲自降灾。灾祸是以"入侵的亚述大军队"之方式临到以色列。"家"(RSV,和合:族)表示以色列是个因血脉、圣约和历史而结合的共同体。因为是一体,全"家"都会因其中个人的罪而受累,尤其是领袖的罪(参:书七;撒下二十四17)。NIV的"你们不能自救于……",改写了"这〔轭〕(参:耶二十八14)在
你们的颈项上不能解脱"(RSV)。NIV的译文很明白,灾祸是必然的,但却隐藏了另一层意义──灾祸同时也是屈辱的。你们也不能昂首而行,为惩罚更添几分羞辱。   二4.   在以赛亚书中,到那日一词总出现在神谕的开始或结尾,以表明事件的结果28。此处"到那日"一词引进一个新起点,以解释神的判决将造成的后果。这个司法判决的第二部分比第一部分要严厉:他们将丧失圣地!我们全然败落了(希伯来文:sadodnsaddunu)的发音与我们的田地(sadenu)近似,这是另一个以文字游戏来反映以眼还眼的例子。正如以色列强而有势的人强夺别人田地、作贱别人,现在比他们更强的人同样要强夺他们的田地──"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太二十六52)。分(希伯来文:heleq)是个半专门的用语,把生活中十分必须的肥沃土地与给予者和收受者连结在一起,而施受双方都一样看重土地。身为拥有人的耶和华,藉拈神圣的   二5.   在未来末世的会中重新分配土地时,夺取别人田地的将不得参与。此一判决着重于远超乎被掳时期的未来(见4节),亦即这些人将遭受灵里永恒
的毁灭。这判决也为其他的人带来了希望(参:创十七8;申三十1~10)。   3、假先知拦阻说预言   【弥2:6-11节】   2:6他们(或作假先知)说,你们不可说预言,不可向这些人说预言,不住地羞辱我们。   2:7雅各家阿,岂可说耶和华的心不忍耐吗(或作心肠狭窄吗)?这些事是他所行的吗?我耶和华的言语,岂不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吗?   2:8然而,近来我的民兴起如仇敌,从那些安然经过不愿打仗之人身上剥去外衣。   2:9你们将我民中的妇人从安乐家中赶出,又将我的荣耀从她们的小孩子尽行夺去。   2:10你们起来去吧。这不是你们安息之所。因为污秽使人(或作地)毁灭,而且大大毁灭。   2:11若有人心存虚假,用谎言说,我要向你们预言得清酒和浓酒。那人就必作这民的先知。   【分段标题】   (1)认为是羞辱   (2)认为神心狭窄   (3)污秽使人毁灭   ①他们与神为仇   ②从安乐家赶出妇女   ③夺取神的荣耀   ④神不在做人"安息之所"   (4)假先
知说谎言的预言   【分节详解】   由于弥迦传讲审判的预言,所以遭到假先知的攻击(赛30:10)他们认为神是慈爱,不向他们将怒的神,认为他们不会受审判受羞耻   他们传讲表面乐观的信息,使民沉在罪中,我们不要轻忽神的公义,圣洁,不可忽略原则,神是公义之神,当传讲神时代信息,带领民脱离罪与神和好,荣耀归神,住在主里面。   2:6   你们不可说预言:由于弥迦传讲的是审判的信息,所以他遭到了犹大的假先知的攻击(比较赛30:10)。   1.这些假先知拒绝接受幽暗毁灭的预言,坚持认为自己必定不会遭受如此的羞辱,因为神是一位满有慈爱、赦免罪过并且不降怒于他们的神。   2.他们传讲那些表面积极乐观的信息使得民众继续藐视神的公义原则而沉溺在罪恶之中。   3.教会也会因坚持强调神的慈爱、怜悯和赦罪的正面信息而忽略了神的公义原则和他要求人务要圣洁的呼召。任何姑息容忍会众罪恶的教会都应当再次聆听旧约先知和新约使徒(比较林前5~6章)清楚传达的信息。   2:11   清酒和浓酒:弥迦讥讽说,即使犹大的假先知向民众预言他们将会有丰富充足的
酒来满足他们,他们也会迫不急待地接纳这样的先知。今天仍有一些教会牧师拒绝警戒神子民有关随从社会风气狂饮滥醉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参"旧约中的酒"一文)。   埋怨神,我有时也会……   2:6-7 这些信息看来很严厉,但请记住,神并不是要报复以色列,而是要使他们回转归向神。百姓排斥真理和正义,所以要受到严厉的教训。儿童常认为老师太严厉了,殊不知这能帮助他们走向正确的方向。如果我们只想听神安慰的信息,我们就会失去神给我们的东西。神向我们说话,我们就要听。有时候的信息令人难以接受,但我们还是要听。   是爱听悦耳的假话,还是刺耳的真话,这──   2:11 假先知只讲百姓喜欢听的话,所以百姓很喜欢他们。弥迦的话就是针对那些鼓励人们享受罪中之乐的假先知的。讲员若在讲道中不提信徒要按神旨意去行,反而说贪心和淫念甚至对人有好处,他兴许反会受欢迎。但一位真正属神的教师,不管听众喜欢听甚么,他都只讲真理。   与假先知辩驳(二6~11)   弥迦责备那些在听见真预言之后,仍旧因为拒绝悔改而自傲的人。(1)在引言中,弥迦断然拒绝他们"停止预
言"的命令(6节);(2)在起诉的主文中,耶和华纠正假先知(7节)、控诉有权势者剥削软弱无力的人(8~9节),并判决他们被掳(10节);(3)在结论中,弥迦讽刺地描述百姓愿听从的那一种先知(11节)。   二6.   你们不可说预言用的是复数主词,可能是将弥迦和其同时代的先知何西阿、以赛亚,以及真先知的门徒(参:赛八16)一视同仁。就如在以利亚的时代一样,耶和华在各时代总是留下属祂的余民(罗十一1~6)。大众的声音借着他们的先知(和合本作"他们")──公认的神学者──得以表达。这些事物(和合本作这些人)将本段辩驳与之前的斥责连结在一起。真先知不断传讲信息斥责谎言,人们就是借着这些谎言来为自己的生活形态寻求正当的理由。透过真先知两刃的剑,神的国度将降临在人心中(参:王上二十二8~27;耶十一22;摩二12,七12~13;徒四1~21)。最后一个子句应该读作:"羞辱不会消失"(NAB)。以色列的荣耀会离去,它的羞辱(即失却田地及遭受永恒的灭亡)却将永存。   二7.   此处再次引述假先知的话并予以驳斥。弥迦书中的雅
各家,指的是全以色列(参三1)。"心灵忿怒"(NIV)意即心不忍耐(参NEB;士十六16;伯二十一4)。假先知们可能将他们的神学观念,建立在出埃及记三十四6上面,即独独强调神的爱。这种观念在两方面有谬误。其一,它只有一半是真实的(参:出三十四7)。完全的真理是:神会实现祂在约中向以色列国所说的应许,祂的言语也的确有益,但只是与行动正直的人有益。其二,他们滥用了经文(参:箴二十六9;路四10~11)。今日的假教师也同样将救恩的确据滥用于背弃神的人身上,而没有带领他们从罪中悔改(参:太七24~27,十二50;林前六9~11;加五21;提后二12)。   二8~9.   耶和华以愈见加强的语气,指责以色列的领袖剥去男子的外衣、占据妇人华丽的房屋,且将小孩子的荣耀尽行夺去。外衣代表男子的尊严。以色列的百姓安居在其土地上,好像解甲归田的战士一样。但以色列的领袖却把他们自己的职位,当作赢来的奖品,而非服事百姓的机会,竟然尽情掳掠百姓。祝福较佳的翻译是荣耀,指的是耶和华赐予以色列的丰盛(参:结十六9~14)。这些控诉也间接地让我们了解,以色列在倾覆时的财力。  
 二10   . 耶和华再一次依罪施罚。罪犯从前如何将被害人赶离其田地,神也如何将罪犯驱离。安息之所带有属灵福分的意义。污秽指的是不洁之物,因此不见容于神,必须从耶和华的面前除去。   二11   . 弥迦指责假先知们和他的听众。以赛亚同样以贬损的口气,用民来指称其顽梗的百姓(诸如赛六10等)。不法牟利者根本懒于查证所谓的先知孰真孰假,因为他们一点也不惊讶或生气这些传道人和他们一样贪婪与惟利是图。   5、神聚集引导   【弥2:12-13节】   2:12雅各家阿,我必要聚集你们,必要招聚以色列剩下的人,安置在一处,如波斯拉的羊,又如草场上的羊群。因为人数众多就必大大喧哗。   2:13开路的(或作破城的)在他们前面上去。他们直闯过城门,从城门出去。他们的王在前面行,耶和华引导他们。   【分段标题】   (1)招聚剩下的人   (2)安置在一处   (3)民数众多   (4)神在前面开路   【分节详解】   神因爱以色列人,行审判当中,也带着怜悯使以色列剩下的人,神亲自招聚起来,安置在一处,神来爱
护重得应许之地,神在他们前面给他们开路,带领他们引导他们,作他们的王。   我们当时常蒙神带领引导,让神作我们的王,归到神里面,享受神的恩典。   2:12   12~13以色列剩下的人:弥迦又加上了一段满有盼望的信息,他宣告说神将赦免以色列和犹大的余民;使他们重返应许之地(参赛6:13注;10:20注;17:7注),那地将重新充满熙熙攘攘、络绎不绝的人群。   "他们的王"是地上的君王,还是……   2:12-13 弥迦预言了两件大事:犹大从受禁锢的巴比伦中获释放;当弥赛亚再来的时候,所有的信徒要相聚。神给了他各种未来事件的异象,但并不一定给他觉察这些事件何时发生的能力。举例来说,他看不到从被掳至巴比伦到弥赛亚来临之间有多长时间,但却清楚地看到弥赛亚将要来临。这个预言的目的并不在于预告这事件究竟何时发生,而是说这事件一定要发生。这个预言给了人们希望,并帮助他们脱离罪恶。   余民存留于锡安(二12~13)   弥迦书的第一部分以神的应许终结──以色列的牧羊人君王将招聚祂的羊群至安全之处(12节),并拯救他们(13节)。在此
,发言者由耶和华(12节)换为弥迦(13节);而以色列则先被视为一集体单数(剩下的人、羊群),之后成为个体复数。这一幕从招聚以色列进羊圈,演变为耶和华亲自将以色列领出羊圈。   多数学者认为这则神谕是指以色列获拯救离开巴比伦,故而此神谕必出于被掳时期或被掳归回后的先知之口。然而,艾伦(242、244及301页)却提供了较合理的解释。他认为这则神谕是隐喻,指耶路撒冷获拯救脱离西拿基立之封锁。此种解释不仅为本段经文与列王纪下十九31间动词的关联所证实(即"剩下的人"和"出来"),而且其背景亦与经文的描述与弥迦的情况均十分吻合。城门是耶路撒冷的城门(参一9、12),而羊圈,根据魏利思(207页),则指锡安(和合本此处作波斯拉)。梅兹(Mays,pp.74f.)指出:"第13节形容的是被墙围住的地方,显然是城巿;雅巍(即耶和华)将带领祂的百姓离开那里。"奇怪的是,梅兹只想到尼布甲尼撒围攻耶路撒冷。前面审判神谕中所透出的微弱曙光──以色列将有余剩之民(见一9、12及二5),在此详尽说明。   二12   . 被译为众多
的字,在诗篇五十五2的意思是"发声唉哼";而NIV的with,较佳的翻译应是因为(希伯来文直译是"从")。因此,扰攘并非耶路撒冷城内的百姓所造成,而是来自在城外威胁百姓的人(即围城的亚述大军)。   二13   . 耶路撒冷的救赎分三个阶段发生:以色列的牧羊人君王上去开路,打开被封锁的城门;群众直闯已开的出路;他们的君王在前面引导他们。以色列地上的王落败;在天上的君王则将得胜。   【弥迦书】第三章:   (三)刑罚官长弥3:1-12节   1、不应允他们   【弥3:1-4节】   3:1我说,雅各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阿,你们要听。你们不当知道公平吗?   3:2你们恶善好恶。从人身上剥皮,从人骨头上剔肉。   3:3吃我民的肉,剥他们的皮,打折他们的骨头,分成块子像要下锅,又像釜中的肉。   3:4到了遭灾的时候,这些人必哀求耶和华,他却不应允他们。那时他必照他们所行的恶事,向他们掩面。   【分段标题】   (1)没有公平(首领宫长)   (2)好行恶恨恶善
  (3)从人身上剥皮   (4)打折他们的骨头   (5)因行恶遭灾祸   【分节详解】   神在责备以色列的首领官长,因他们心中没有公平公义,离弃了神启示的敬虔原则,自己设立法律规条,与神相对,神喜悦人行善,他们却恨恶善,不爱神爱的百姓,反而折磨百姓,残酷压迫剥削百姓,因他们行恶,神无法应允他们,他们自找神的弃绝。   3:1   1~12雅各的首领:在这段经文中先知发出预言攻击统治阶层的残酷(1~4节),假先知的虚谎(5~7节)和犹大背道首领,祭司和先知的弯曲败坏(9~12节)。神将依据各人的行为施行审判。   3:2   恶善好恶:国中的首领离弃了神从前启示的敬虔原则,代之以他们自己设立的法律规条。为了追逐物质利益,他们故意崇尚邪恶和不义。神对我们的要求却与此相反;要恶恶好善(参摩5:15;罗12:9;来1:9)。   3:3   吃我民的肉:此语生动地反映了当权者对普通百姓的残酷压迫和剥削。   3:4   他却不应允他们:民中首领邪恶残酷的行为使得神无法应允他们的祷告,他们自己最终必遭神的弃绝。
  领袖的权力大,责任更大!   3章 弥迦谴责了领袖、祭司和先知("雅各的领袖"和"统治者")的罪。他们的责任应是教导人们弃恶从善,可是他们占尽了他们本应服事的百姓的便宜。所有的罪都是恶的,但导致别人步入歧途就更罪加一等。   这些领袖在干甚么?!他们还记得有神吗──   3:2-4 这些领袖毫不怜悯和尊重他们本应服事的百姓,反而苦待他们来满足自己的私欲。然而一旦他们陷入了困境,他们又向神求助。我们不要像他们那样,把神当成电灯开关,只是在有需要的时候才打开。我们不能这样,要始终如一地信靠神。   牧人成为食人者(三1~4)   接下来的三个审判神谕,不仅长度一样(4节),而且形式亦相同:一开始是一个称呼,接着是以'who'(中译为"他们"或"你们")起首的控诉(2、5、9节),最后是以"到了……时候"(4节)或"所以"(6、12节)为始的判决。前两个神谕逐渐堆筑至第三个神谕的高潮。至于被控告的,包括领袖(1节)、
先知(5节)和祭司(参11a节)。此处责备这三种人都利用神学观念来为自己的罪行找借口,好让自己觉得平安,觉得不会受神惩罚(11b节)。司法的判决则由神的静默(4节),到祂的静默加上黑暗(6~7节),又到殿毁灭,神的离去(12节)。   三1   . 有关于我说,见导论(161页)。弥迦首先带上被告席的是官长们,他们在古时的以色列,也同时担任审判官。伸张公理正义的责任,最终由王承担(撒下十五3;代下十九4~11)。我们已经知道雅各和以色列包括犹大在内(参三12)。公平指的是神的律法中的裁定(参:出二十一1~二十三19)、法庭其他的判决(参:申十七8~11),以及公正地裁决案件(参:王上三28,七7)。知道指的不仅是知识上了解律法或法律的需要,还包括个人的体验。故而审判官出于怜悯受害人而惩罚罪犯,并在他的权限范围内扶弱济贫。   三2~3   . 正直的领袖喜爱神的律法(参:诗一2,十九7~11),但弥迦那时的领袖却蔑视它(参:赛一17、21~23、26,五7~8)。弥迦直视他们邪恶的心,看到产生邪恶的出处。这恶摧毁了与神立约的人中间所应有的司法公正及同胞手足之情。
除了重生之后所产生的新渴慕(约三3~8),再也没有别的方法能去除道德之沦丧。主耶稣基督审判人并非依照肤浅的表面,而是按着祂对人心的认知以及按着真理(参:赛十一1~5;约五19~30;罗二5~8)。以色列的官长不用他们的特权职位来护卫软弱无力的人,反倒滥用律法、钻其漏洞,好教自己能奢华地享用那些被其欺压无力反抗的人劳苦的成果。贫者既因景况难捱而提早结束生命,先知在此便以巧妙的暗喻,形容应为这种现象负责的官长为食人者。此一怪诞的画面旨在唤醒恶人的良知。   三4.   假设完全毁灭的判决已经宣告(一9~16,二3~5),这里又说即使他们呼求拯救,神也必不留情。正如审判官掩耳不听贫者的呼求,他们自己在无助时,神也同样掩耳不听其呼声。落在忿怒的神手中,是件令人恐惧的事(参:箴一26;太二十五11~13;路十六26;林后六2;来十31,十二17)。   2、领差路的先知   【弥3:5-7节】   3:5论到使我民走差路的先知,他们牙齿有所嚼的,他们就呼喊说,平安了。凡不供给他们吃的,他们就预备攻击他(预备攻击他或作说必遭遇刀兵)耶和华如此说,   3:6你们
必遭遇黑夜,以致不见异象。又必遭遇幽暗,以致不能占卜。日头必向你们沉落,白昼变为黑暗。   3:7先见必抱愧,占卜的必蒙羞,都必捂着嘴唇,因为神不应允他们。   【分段标题】   (1)领民走差路   (2)不供吃就攻击   (3)先知受遭遇   ①不见异象   ②遭遇幽暗   ③日头沉落   ④白昼黑暗   ⑤先知抱愧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是借先知把民领到神面前,领到真理中,但先知却把民的路领差了,这些假先知对此却毫不在意,扔向人传讲,大有盼望,平安稳妥的虚假信息,自己不抵挡罪,还领别人去犯,神将弃绝这些不领民归义路的假先知,使他们遭遇黑暗,也不见异象,使他们抱愧蒙羞。   提醒我们做神圣工的神仆,要把神托付的民,领到义路上,得神喜悦。   3:5   5~7论到……先知:神切望引领他的子民回到公义和真理之中,假先知对此却毫不在意。他们向人传讲大有盼望、平安稳妥的虚假信息,以致他们既使生活在罪恶当中仍然感到安舒惬意。他们非但没有毫不妥协地在神子民当中抵挡罪恶,反而推波助澜,鼓励罪恶。
神将弃绝这些不愿领神子民回归义路的假先知。   有利可图就说好话,我还不至于──肯定吗?   3:5-7 弥迦信守神对他的呼召,去宣讲神的话语。相形之下,那些假先知所讲的信息只同他们得到的好处密切相联。并不是所有宣称有从神而来的信息的人说的都是真话。弥迦预言说,终有一天假先知将为他们的行为而感到羞愧。   先知为利发预言(三5~8)   弥迦在痛斥了贪心的领袖后,再度责难贪婪的先知(参二1~5、6~11)。宗教和司法两大制度狼狈为奸,竟保护罪犯而让受害人任其摆布。正如他们说的,这是公开的秘密。   三5.   神的使者常用的格式耶和华如此说,和弥迦的自传式介绍(8节),强调弥迦对抗假先知的权柄并非出于己身,而是出自神。"至于"(NIV)较佳的译文应是论到(和合、AV、RSV、NEB),而我民中的我,指的是弥迦而非耶和华(参一9)。故而,上引号应放在第6节而非第5节(和NIV相反)。和其他审判的宣告一样,耶和华自己宣判。这些先知是假先知,因为他们带领民众偏离了正确的教义(申十三1~5),用卜卦(申十八14;弥三6~7a),而且借着从
耶和华来的谎言的灵说假预言(参:申十八21~22;王上二十二19~28;弥三7b)。假先知出卖自己的恩赐以迎合王的喜好,并收受可观的报酬(民二十二7、17,二十四11;尼六12;结十三19)。他们并不缺属灵的恩赐;他们所缺的是道德信念及力量。我们从巴兰的经验得知(参:民二十二15~34),神顺着先知堕落的心,给他们谎言的异象。译为喂养(希伯来文nasak;AV作"咬")的动词,出现在圣经他处计十一次,其中十次与蛇有关。假先知就像恶毒危险的蛇一样,他们杀害别人为的是喂养自己。第11节说得很明白,对这些邪恶的先知而言,"钱财远比神来得重要"(Mays,p.83)。   三6.   所以。耶和华的判决正中假先知的要害。祂取走他们的恩赐(参:士十六20;撒下十七14),也就等于是除去他们不义之财的来源。幽暗在第6a节是字面的意思,──梦和异象通常在夜间临到先知(参:民十二6;但二9,七1;珥二28;亚一8)──在第6b节则是比喻说法。其他的诗人把失去知识比喻为黑暗(参:诗八十二5,六十九23),弥迦则将假先知之失去超常洞察力比拟为日头沉落。他
们的"水晶球"将变黑。   三7   . 弥迦又指出,耶和华的判决还有别的后果,即假先知将因其不洁而公然蒙羞。当先知被发现他其实是骗子时,便被视为不洁净(参:哀四13~15)。就像麻疯病患者,他们无论到何处都必须摀着髭(NIV作"掩着脸";希伯来文系sapam),亦即他们滥用恩赐之处。到审判那时,"他们的行业将和他们说的神谕一样空洞不切实际"(Mays,p.84)。   3、先知谴责以色列之罪   【弥3:8-12节】   3:8至于我,我借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公平才能,可以向雅各说明他的过犯,向以色列指出他的罪恶。   3:9雅各家的首领,以色列家的官长阿,当听我的话。你们厌恶公平,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   3:10以人血建立锡安,以罪孽建造耶路撒冷。   3:11首领为贿赂行审判,祭司为雇价施训诲,先知为银钱行占卜。他们却倚赖耶和华,说,耶和华不是在我们中间吗?灾祸必不临到我们。   3:12所以因你们的缘故,锡安必被耕种像一块田,耶路撒冷必变为乱堆,这殿的山必像丛林的
高处。   【分段标题】   (1)借神的灵   (2)满有力量   (3)有公义有才能   (4)指出人的罪   ①他们厌恶公平   ②屈枉正直   ③以人血建锡安   ④以罪孽建耶路撒冷   ⑤为贿赂行审判   ⑥为雇价施训诲   ⑦为银钱行占卜   ⑧犯罪还依赖神   ⑨认为神不降灾   ⑩耶路撒冷必成乱堆   【分节详解】   神兴起先知弥迦,指责以色列人的罪,他满有圣灵的能力,被圣灵催促推行公义,抵挡罪孽,严厉指出人的罪,对待首领、官长、祭司、先知毫不客气指责所犯之罪,并告诉他们在误区里依赖神,犯罪还以为神在他们中间,而不降灾于他们,先知弥迦清楚的预言,耶路撒冷必成为乱堆。   今天教会牧师长老,应像先知弥迦,严厉的指出人的罪,并带人回转到神面前,自己不断自洁,也带领更多人过圣洁的生活,自己被神灵充满,大有能力,也使更多的人被圣灵充满。   3:8   借耶和华的灵,满有力量:弥迦奉召做神的代言人。   1.他借着圣灵的能力和感动说话(比较耶20:9;
弗3:7)。圣灵催促他严厉谴责神家中的罪。他的职责就是彰显神的心意,推行公义,抵挡罪恶。   2.今天的教会牧师和做先知讲道的也拥有同样的职责。他们坚决不能向教会内在的压力妥协,而效法世界。相反,他们必须成为神真理、敬虔和公义的出口(参"基督徒与世界的关系"一文)。   为神作见证要靠圣灵的力量,我也可以求圣灵作工?我有吗?   3:8 弥迦把自己在事奉上的能力归功于主的灵。我们的能力也来自同一源泉。耶稣告诉门徒说,当圣灵临到他们时,他们就会得著能力,为他去作见证(参徒1:8)。我们靠自己的能力无法有效地作见证,因为恐惧会阻止我们去为神说话。只有靠圣灵的能力,我们才能为主而活并作见证。   "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在神的家中也有这事?   3:11 弥迦警告他那个时代的领袖、祭司和先知要避免受贿。牧师在今天允许那些奉献最多的人控制教会,这本身就是在受贿。若牧师因害怕失去金钱或会友,而在该伸张正义的时候避口不言的话,这样的教会就危险了。我们应该记住,犹大国就是因为其宗教领袖的行为而遭毁灭的。这也同样在警告有钱人
,不要使用金钱来影响或操纵神的仆人,因为这也是贿赂。   邪恶的领袖受到谴责,百姓呢?   3:12 1章6节说耶路撒冷会像撒马利亚一样地遭殃,结果该城于公元前586年在尼布甲尼撒挥军前来攻城时被毁(参王下25章)。弥迦谴责腐败的领袖,但这并不是说百姓就是无可指摘的。同样的,他们也没有归向神、寻求公义,而是纵容了腐败。   三8   . 至于是一个强烈的反义词,使真先知与假先知对比:他借着灵传讲,而非借着感官;他宣告罪和审判,而非平安;他建立公义而非助长不义。满有力量(即被灵引导的能力及动力;参:结二2,三12、14、24等经节)和才能(即勇气,使他与可怕的对手相当)的弥迦,和其他被灵所感的人,置谨慎谦卑于一边而与人争辩(参:摩七14~15;林后十一16~32)。弥迦被灵充满的证明是他论及公平。梅兹指出(86页),"弥迦着重的是以色列的罪,而非其国民生产毛额,因为有罪的人只有在了解到自己将受神的审判时,才会务实地领悟到他们在历史中会变成何等光景。"   (三9~12)   第三章的第三个审判神谕是一高潮(见1~4、5~8节),遵照
一贯的格式:力劝其对象聆听(9a节),控诉(9b~11节),以及司法判决(12节)。这则神谕直接针对有过犯者说话,但第11节除外。先知先概括地在第9b节提出指控(他们屈枉公平),而后在第10节更具体地表明(他们透过罪行来建造耶路撒冷),最后以第三人称详细说明(11节)。在第一部分说明,三种领袖(官长、祭司、先知)被指控出卖其职位(11a节);在第二部分,他们被控告以错误的神学观念来作为自己行径的借口(即宣称耶和华在他们当中,11节)。神的判决是耶路撒冷的命运将和背离神的撒玛利亚一样,此一判决使得希西家俯伏在神的面前(王下十八~二十;代下二十九~三十一;耶二十六19)。希西家的悔改,与耶利米书十八8所讲的原则一致,故而神便转意不将惩罚降与他们。由于此一原则的缘故,神司法的判决事实上是警告。虽然神未兑现这则神谕,一百年后以色列提及此事时仍说:"万军之耶和华如此说"(耶二十六18)。   三9a.   雅各家(=全以色列)的首领被以赛亚分为:"勇士和战士,审判官和先知,占卜的和长老、五十夫长和尊贵人,谋士和有巧艺的,以及妙行法术的"(赛三2
)。弥迦未提及王的名字,可能是因为考虑到希西家的改革,故而将神谕略作修改。神的恩典何其奇妙以至于祂甚至还呼吁这些卑劣的罪人聆听祂的信息。   三9b~10.   弥迦再度将问题的根源追溯到人不道德的渴求(参2节;箴二22;太十五8~9)。他们不喜爱公义,而且还厌恶(参:赛五20)。他们幽暗的心生出歪曲的行为:他们在一切事上屈枉正直。以色列没有成为神律法统治之下的神权政治,反倒成为暴君统治之下的寡头政治。在圣殿的庇荫之下,耶路撒冷的"高楼"矗立,四处都在大兴土木29。然而,弥迦并未迷失在首都的蓬勃朝气中,而赞赏商人们勇于投资;亦未为耶路撒冷的建筑,褒奖建筑师精致的工程及高尚的品味。相反地,弥迦看到这一切的经济基础都是来自于剥削"贫者"(参10节,二2、9,以及三2~3)。十诫保障所有的人均享有四种权利:生存的权利("不可杀人")、家庭的权利("不可奸淫")、财产的权利("不可偷盗")、名誉的权利("不可作假见证")。以色列的领袖应该赋予民众这些权利,但却侵犯
了它们。人血指的是侵犯了第一项权利,且应该提醒了弥迦的听众,神要求人偿还(参:创四10,九6;民三十五33;申十九11~13,二十一9;撒下一16,四11;王上二31~33;王下九7;哈二12)。罪孽则包括了其他三种权利之侵犯。   三11.   神的话借着三种器皿向以色列这属神的国传达:贤哲之士(通常是统治阶层),及他们的谋士;祭司,有律法(参:申十七10,三十三10;王下十二2;何四6;玛二7);先知,有自神而来的信息。这三种职位的人,都被万恶之根──贪财,而腐化了(提前六10)。只要价钱适当,他们不但不尊重真理,反而还危害它。此外,他们倚赖耶和华,也就是说他们以一半的真理──耶和华的同在会保守以色列的平安(参:出十七7,三十三14~16,三十四9;民十四42;申七21;书三10;诗四十六~四十八,八十四,八十七;珥二27;番三5、15)──来作为自己谎言的借口。他们却忘了神的同在与否,视人的道德行为而定(出三十三3、5;民十四14;利二十六1~39,尤其11节;申二十八;王上九1~9)。他们狭隘、不成熟的神学观念,后来似乎为历史所支持,因为神的确毁灭圣殿(参:耶七1~
15)。现今某些人以以色列明显地成功复国来证明犹太复国运动(Zionism)是对的。然而我们必须以道德,而非未完成的历史,来判断是非对错。   三12.   耶路撒冷所获的判决,和撒玛利亚的相仿:两个城巿都将变为乱堆和栽种藤蔓之地,而且所有敬拜的标志均将消失(12节的殿;一7的偶像)。当以色列的圣者遗弃祂最圣洁的殿时,这殿便成了亵漫且不圣洁的所在。弥迦在此用殿(直译为"房屋")而非"耶和华的殿",旨在除去其神圣的意义及荣耀的气息。(此处的山和四1的"山",均译自同一希伯来名词har。)耶稣在谴责宗教领袖们滥用神以牟取己身的荣耀和利益之后(太二十三),也同样宣告了圣殿的毁灭(太二十四)。每一代的宗教领袖都应将这些警告铭记在心。   一、神掌王权4章-5章   【弥迦书】第四章:   (一)未后的日子弥4:1-13节   1、登耶和华的山   【弥4:1-2节】   4:1末后的日子,耶和华殿的山必坚立,超乎诸山,高举过于万岭。万民都要流归这山。   4:2必有许多国的民前往,
说,来吧,我们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将他的道教训我们,我们也要行他的路。因为训诲必出于锡安,耶和华的言语必出于耶路撒冷。   【分段标题】   (1)神殿的山必坚立   (2)超乎诸山   (3)高举过万岭   (4)万民流归这山   (5)多国民前往   弥迦预言,将来神在全地执掌王权,将是万国平安喜乐的时刻,神殿的山必坚立,万民都要流归这山,多国的民都要归这山   (6)主的教训   ①我们行他的路   ②听神训诲   【分节详解】   万国万民登耶和华的山,奔雅各神的殿,主必使万民都领受他的教训,使人得真理,并行神所喜悦之路。阿门!   4:1   末后的日子:弥迦预言到将来神在全地执掌王权的时候。   1.那将是一个充满平安、喜乐和敬虔的时候。以色列和地上的万国都要荣耀和敬拜神。   2."耶和华殿的山"(即耶路撒冷)将成为神统治万民的中心。当基督再来除灭一切罪恶并且在地上建立他公义的统治时,神的国将宣告开始(参启20:4注)。   "末
后的曰子",好多先知都提到,神是想提醒我们……   4章 "末后的日子"是神在其完美国度中掌权的日子(参4:1-8)。"耶和华的山"就是锡安山。这将是和平和祝福的时代,战争将永远结束。其日期虽无法确定,但神已应许了这日子的到来(参2:2;耶16:15;珥3章;亚14:9-11;玛3:17-18;启19-22)。   在弥迦书第9至13节发出关于公元前586年巴比伦将要掳掠耶路撒冷的预言时,巴比伦尚没有成为一个强大帝国。就像神应许了和平和繁荣一样,神也对所有拒绝跟随他的人定下了惩罚和审判。这两方面都必定实现。   四1a.   末后的日子(AV、NIV,参RSV)应译为"日后"(NEB、JB)较佳。因为虽然两者均有可能,但四、五章中拯救的神谕所叙述的光景,是以色列被掳归回后开始的锡安重建,而非单指历史上的最后一段时间。根据新约圣经,未后的日子始于基督登上祂天国的宝座且差遣祂的灵来到之后(参:徒二17;来一2)。这节经文中这个包含广阔的应许,要一步步相继地实现32。过去当第二个圣殿重建时,应该了实
现了一部分;现在在天上的锡安山(来十二22~24),应许又再兑现了一大部分;当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启二十一1、10、22~27)时,应许才完全成就。理性的人所企盼的这不被打扰的平安,并不独存于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现在凡来到天上锡安山的,人人都可得。   四1b.   诸山高耸超过云端,成为到天上的心灵与精神的入口。古代近东所有的圣殿、庙宇,也因此全建立在山上。在埃及,寺庙每天开门时都要复诵"天国的门已经开了"的信条33。在神给以色列的启示中,祂在天上的圣所与祂在锡安山上的圣殿,是不可分的(参:出二十五9;诗十一4,七十六4、8;来九23等经节)。身为天上宝座在地上的代表,锡安一直被视为高于其他所有的山,虽然就实际的地势而言,它事实上并非最高的(参:诗六十八16~17)。当耶和华将锡安自灰烬中高举出来时,强大的国家才辨识到锡安真正神圣的本质;而当神使祂的儿子从死里复活,在天国里坐在祂的右边时,万国的民才充分了解到锡安之神圣。   当耶路撒冷像一块田被耕种时,自夸是通往天国之路、暴虐专横、狂饮作乐的巴比伦,却睥睨万国,且万民都"流归&quo
t;(耶五十一44)它。先知的信心却使他独具慧眼,不仅看到耶路撒冷的乱石堆,还看到耶城在将来的日子,会像凤凰一样浴火重生,而且选民都将"流归"它(参:诗八十七;赛五十六6~8;亚八21~23;约十二32;来十二22;启二十一)。巴比伦──人类自高自大的努力成果──导致变乱(参:创十一1~9),但新耶路撒冷却带来和平。   四2.   弥迦极富想象力地描述历史的逆转,而这逆转是超乎人类的操纵及掌握。在此,他让听众无意中听见,被拣选的各国人民,昂然前往新耶路撒冷敬拜途中的对话。这些人来到新耶路撒冷的目的之一,是为了聆听神的话语(参:赛五十六8,六十,六十六18~21)。摩西安排以色列人每年三度前往圣殿朝圣;大卫则增添了诗歌来伴随他们的敬拜。弥迦更将敬拜者扩增为多国的民。来天上的锡安山聆听神话语的人,将把武器改造为农具,因为他们的心已被改变。在良善的人之间,将有普世及永存的和平。凡不接受神管辖下的和平的人,在未来最后审判时必将毁灭。梅兹(Mays,p.98)针对这新秩序评述说:"人们将运用地上有限且珍贵的资源来培育生命而非筹划死亡。"
  2、奉神的名而行   【弥4:3-5节】   4:3他必在多国的民中施行审判,为远方强盛的国断定是非。他们要将刀打成犁头,把枪打成镰刀。这国不举刀攻击那国,他们也不再学习战事。   4:4人人都要坐在自己葡萄树下和无花果树下,无人惊吓。这是万军之耶和华亲口说的。   4:5万民各奉己神的名而行。我们却永永远远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   【分段标题】   (1)神施行审判   (2)这国不攻击那国   (3)无人惊吓   (4)人人坐在葡萄园   【分节详解】   我们都盼望那一天来到,但现今我们要行主的道,为主而活,行走义路,作主见证,到那日没有战争,没有攻击,没有惊吓,享受主的美福。   4:5   奉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而行:我们应当如何等待神的国完全降临在地上呢?我们应当为神而活,行在神的义路上并且向万民作见证(比较彼后3:11~12)。   四4a、b.   解甲的梦想在此为归田的梦想所支持。这两个梦想其实密不可分,因为那些对消耗不知节制的人,会贪图他人的葡萄树和无花果树,甚至不惜挑起
战争以取得这一切。故而,他们必因深恐死于刀剑之下而终日惊惶。反观那些依律法而度日的人,却满足于简朴、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他们享有的是家庭的和乐与平安34。如果万国都能信任彼此不会相互剥削利用,他们便可以拆除所有的军事设施。但是,不贪恋他人所拥有的,是只有在神的国度才得以实现的理想。   四4c.   弥迦在此用"万军之耶和华",即YHWHSba~ot(JB),来强调应许的必然成就,并藉此让我们不单是注意预言,而是更注意预言的出处。   四5.   弥迦藉引述悔改归正的多国之民,来显示荣耀的未来(2节);同样,他借着引述充满希望的会众,来展现他们的信心。他们保证要行在耶和华的道路上,并作将来普世和平的先驱。目前,这普世和平的应许则是他们忧伤时的慰藉、受试探时的约束,以及遭逢试炼时仍坚持信心的鼓励。   3、神做王治理   【弥4:6-7节】   4:6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聚集瘸腿的,招聚被赶出的,和我所惩治的。   4:7我必使瘸腿的为余剩之民,使赶到远方的为强盛之民。耶和华要在锡安山作王治理他们,从今直到永远。
  【分段标题】   (1)聚集瘸腿的   (2)招聚被赶出的   【分节详解】   神要作王治理万国,他要使瘸腿的兴起,使被赶出的强盛,神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阿门!   瘸腿的变刚强(四6~7)   第四6~7节借着三个意念来发展其主题,即耶和华到那日将要恢复并治理受苦难的以色列(6a节)。这三个意念是:(1)耶和华要重新聚集以色列人(6b节),(2)祂将使他们成为强盛之国(7a节),以及(3)祂将永远治理他们(7b节)。   这则神谕与二章12~13节有许多类似之处:类似的主题(耶和华将要招聚以色列的余剩之民,好像招聚羊群一样,并带领他们到耶路撒冷的安全处)、同样充满希望的语调、近似的字汇("聚集"、"招聚"、"余剩之民"),以及句法(提到耶和华时,由第一人称变为第三人称)。但是,这两段经文亦有相异之处:(1)"到那日"指的是更遥远的未来,而非立即的将来(见四1a);(2)此处的"余剩之民"之所以存在,是因为神的救恩,而非祂的审判;(3)耶
和华的治理是永远的;以及(4)以色列靠着安然留在耶路撒冷,而非离开它,而得胜。   四6a.   那日即神被看到积极地与祂的子民面对面的特别时间。迪福来斯(DeVries)为它所下的定义是:"它就在时间的范围之上。但是,当这范围延伸,延迟到立即的可能之外时,它便成了……"那日",在某个时候的一天,非人类触手可及,但在神的掌握中。"44   四6b.   瘸腿的一词,在旧约圣经十分罕见(创三十二31;番三19),对瑞纳德而言(1977;187页及下),这意味着弥迦乃引喻雅各瘸腿并改名为以色列一事。马丁-阿卡德(Martin-Achard)在评述创世记三十二23~32时,为瑞纳德的前后对照奠定了基础:"〔作者〕事先体认到〔雅各在毘努伊勒的经历〕,可作为以色列孩童的殷鉴。发生在雅博渡口的故事,预表了以色列后裔子孙之命运。"45和在此有渐次加强的作用,所以6b节应读成:"……被赶出的,甚至我所惩治的。"   四7a.   余剩之民,亦即在以色列多数之民因审判而灭亡后仍得以存留者(
6节)46,此刻成了历史的目标。梅兹(101页)针对余剩之民说:"就他们的性质而言,他们是世界历史上超自然且难以征服的实体(见五7~9)。"非利士人中,没有经过神的审判还存留的,因为神没有为其留下余民(摩一8);以色列曾有余民,将来也还会有,因为这是神的旨意(参:罗十一)。强盛之国与第三节相呼应。以色列将来要成为强盛的国家之一,并成为前往锡安的属灵国度。   四7b.   以色列不会恢复到她倾覆前,按己意挥洒权力的状态。相反地,她宣告自己归耶和华掌管。根据新约圣经,教会就是此处所说的强盛之国(彼前二9~10)。   4、被掳与归回   【弥4:8-13节】   4:8你这羊群的高台,锡安城的山哪(城原文作女子),从前的权柄,就是耶路撒冷民的国权(民原文作女子),必归与你。   4:9现在你为何大声哭号呢?疼痛抓住你仿佛产难的妇人。是因你中间没有君王吗?你的谋士灭亡了吗?   4:10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你要疼痛劬劳,仿佛产难的妇人。因为你必从城里出来,住在田野,到巴比伦去。在那里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必救赎你脱离仇敌
的手。   4:11现在有许多国的民聚集攻击你,说,愿锡安被玷污,愿我们亲眼见她遭报。   4:12他们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意念,也不明白他的筹划。他聚集他们,好像把禾捆聚到禾场一样。   4:13锡安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起来踹谷吧。我必使你的角成为铁,使你的蹄成为铜。你必打碎多国的民。将他们的财献与耶和华,将他们的货献与普天下的主。   【分段标题】   (1)权柄变为哭号   (2)离弃君王   (3)被掳巴比伦   (4)神必救回   (5)以色列兴起   【分节详解】   以色列从前有权柄,但因犯罪成为哀哭,好像产难妇人在疼痛中,他们有君王却背道而离弃,犯罪不止,以至于被掳巴比伦,却因神的慈爱怜悯,将他们从敌人手中救回,更多国的人愿以色列受报应,他们却不知神的意念与筹划,神要聚集以色列使他们兴起,打败列国,荣耀归神。   4:9   9~13现在你为何大声哭号呢:先知又重新论到如今耶路撒冷面临的厄运,他指出民众将被掳到巴比伦。远在巴比伦帝国成为统治世界的强国以前100年,弥迦就发出这样的预言(主前58
6年,巴比伦人毁灭了耶路撒冷)。弥迦也预见到犹大从巴比伦回归的美景(10节)。   一百多年前先知就预言犹大人要被掳到巴比伦,太厉害了!   4:9-13 当时犹大的百姓认为自己的王国会永世长存,弥迦却预言他们将不会有国王了。弥迦的话是相当严厉的,他还预言巴比伦要毁灭犹大、掳走国王,但过一段日子神将会帮助百姓回到家园。这一切后来都应验了,这些事件在历代志下36章9至23节和以斯拉记1章2节中都有记载。   神的意念高过人的意念,他在甚么事上启示我们?   4:12 神向我们启示未来,绝不单是满足我们的好奇心。神要我们因为知道了未来而改变自己现在的行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管世人怎么做,只要看一看神为其追随者制订的计划,我们就会得到激励去事奉神。   耶路撒冷恢复国权   (四8)   这则神谕应许耶路撒冷恢复昔日的主权,它同时也是四章6~7节与9~13节之间连接的枢纽。它和四章6~7节都有两点象征:"羊群"以及"耶路撒冷是看守羊群存活的高台"。经文从聚集以色列民往耶路撒冷,很自然地转移重心到耶路撒冷本身。
这则神谕的形式和结束第7节的"直到永远",将这则神谕与四章6~7节区分开来,而呼格的你(在8节是阳性的,在四9~13是阴性的),则又将神谕和相关的重心──耶路撒冷──连结在一起。比起第9~13节,本节的形式或内容,都十分突出。第9~13节内容的特色在于"现在",以及从耶路撒冷目前的悲叹转变到它未来的荣耀;而第8节却仅述及耶路撒冷的荣耀。   魏斯特曼(Westermann)47指出,四章8节和五章2节重新运用了非常古老的"对全族说话"形式,就像创世记四十九章和申命记三十三章仍保有的一样。注意第四章8节与五章2节的雷同之处:预言以"你"为始,随后是预言讲述对象的城巿名称,跟着是应许权柄将来到,然后提到往日──"从前的权柄"(8节),以及五章2节的弥赛亚之古老根源。   高台是有防御设施的塔,民众散布在塔四周以求保护。就像过去以色列最伟大的王,从固若金汤的耶路撒冷守望他的羊群,当国权恢复时,新的耶路撒冷将再度成为守护的高台。那带着千万天使一同升到天上耶路撒冷的大牧人,岂不是说过,
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祂(参:太十六18)?祂岂不曾说,谁也不能从祂手中把羊夺去(约十28)?祂难道不曾应许,要与祂的子民同在,直到末了(太二十八20)?堡垒(和合:山)其实即是一座名为欧非尔(Ophel)的城堡(参:王下五24="山冈")。它是个原属耶布斯人的堡垒,后为大卫所占,尤指旧的大卫之城防御坚固的东部坡地。在此它被用来连结旧的大卫之城和新城,并用以传递一个防御坚固之城池的情景(参:赛三十二14)。这样的情景和第四章9~13节中用以形容该城新形像的锡安的女子,相互揉合。因为"城"一字,在希伯来文属阴性,耶路撒冷被拟人化为女子(参:赛四十七1)。梅兹(103页)指出:"借着这样与往昔传统中的名字相连结,散居在耶路撒冷四周的少数之民得以了解他们的过去,也因此能够明白'恢复往昔'的应许。"国权一词,便是为此一主题在五章1~4节(尤其是同样形式的五章2节)的完全开展预作准备。   神奥秘的筹算   (四9~13)   此处的神谕分两个阶段发展:四章9~10节和11~13节,两个阶段的形式相似,
且指向一致的意义48。以色列的君王在耶路撒冷目前的苦难背后,自有祂奥秘的筹算。这些苦难从亚述入侵开始,一直到巴比伦掳走以色列人。借着被掳走一事,神计划了锡安的蒙解救(9~10节);而透过耶路撒冷被侵略,祂安排了敌人的挫败(11~13节)。两个阶段均以"现在"一词起始,希伯来原文亦是将同一词置于句首(参AV及RSV),将注意力指向目前的苦难(9、11节)。两个阶段都是从眼前的不幸,转变为荣耀的将来,而其中的转折,又都是以针对"锡安的女子"的呼格(10、13节)开始,加上命令式语句("疼痛……","起来……"),随后是用以"因为"为首的因果子句来形容未来的景象。它们各拥有七行的长度,这也更增加它们的一致性。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疼痛劬劳"(10节)指的是生孩子的痛苦(参AV),也是在受苦中仍有盼望的情景。锡安眼前的苦难并不会永无止境,反而是打开了拯救和荣耀的那扇希望之门。对以色列余剩之民以及对神所有的儿女而言,神的责罚不是刑罚,而是具有匡正、医治的功效。对他们来说,&quo
t;已经"受苦是"将来"蒙拯救的一部分。和此相对照的是神所安排的历史,看来是敌人在战役中致胜,却总导致他们最后的败亡。   四9.   现在一词,在此泛指亚述和巴比伦两个危机。先知们并非以编年历史的角度来看待未来,而是陈述重大的事件。凡英舒特(PaulvanImschoot)这样说:"先知对于未来的描写,往往缺乏时代背景,所以有时候很难分辨那些同时出现的、对未来的预告,究竟指的是同一时代,抑或相隔好几个世纪。"49   君王一词究竟是指神或是危机出现时的大卫后裔,学者们对此意见分歧。若依后者的解释,则此处的问句便必然语带讥讽:弥迦问以色列人一个问题,表面上他好像在鼓励以色列人信靠他们的君王,其实他是说这样的信靠纯属被误导。若将君王一词解作神,那么弥迦指的是锡安应该停止哭号,因为即使目前情景如此,但神知道祂自己一切的作为。既然这则神谕正如我们预期的,是拯救而非责罚的神谕,第二种解释便较第一种为佳。瑞纳德(1977;205页)以两点理由来支持第二种解释。其一是与第9~10节平行的第二阶段(见本书202页),其中提到神,尤其
是第12节。其二是与第9~10节无论在形式及思想上都十分近似的耶利米书八19。谋士是另一个描述神特性的名词(参:赛九6的君王/策士)。正如第12节所明白指出的,"谋略奇妙"的那位(赛二十八29;参:耶三十二19),甚至在祂的子民受苦时,即已有了拯救的计划。"谋士"在希伯来文中所指的人,不仅能够拟定计划,而且还能像狄波尔(P.A.H.deBoer)50所说的,采取维护或恢复生命的行动,并能获致平安的果效。列国不了解神(12节),但以色列应当了解。产难……疼痛在此单指被掳的痛苦(参:耶四31,六24,十三21等)。   四10.   疼痛劬劳(希伯来文作hul)和疼痛(希伯来文作hil,9节)是双关语。NIV并未把接着的命令语句"要劳苦生产"(AV)译出,因此双关语在该译本中并不明显。先知从责备以色列彷佛产难的妇人哭号,转变为命令以色列要劳苦生产,才能把新生的婴孩带往光明。神的国度要经历试炼,故而以色列必须通过试炼,亦即离开安稳的旧城(参:王下二十五2~7;参:耶五十二7),居住在田野(参:耶六25,十四18),并前往
巴比伦,才能够成为新以色列。此处的文法和重复用字──"在那里你要蒙解救,在那里耶和华要救赎你"──强调的是解救而非试炼。神之所以选择巴比伦,乃因在弥迦那时的异教世界,它就等于是中世纪的罗马,回教世界的麦加。最黑暗的地方也将是新世纪的黎明初露曙光之处。   魏利思51很合理地将这则神谕的写作日期,定在公元前七○五年。也就是在此时,以赛亚预言希西家的王室将败亡,他的财富将被掳往巴比伦,而他的儿子将沦为巴比伦王的太监,因为巴比伦王的儿子米罗达巴拉但派使者来见希西家时,希西家把所有的财富展示给使者看(王下二十12~19=赛三十九1~8)。   四11.   先知接着从神对耶路撒冷奥秘的筹算,转移到祂对多国的计划。许多国一词,较吻合入侵的亚述大军,而不像是形容巴比伦军队。林布隆52将第11节和以赛亚书二十九7相互比较(亦参:赛八9~10,十七12~14,二十二6;何十10),他认为许多国指的是组成亚述大军的各个国家(见导论Ⅱ的结尾部分,159页)。路兹(Lutz)53特别提出很可能写于亚述入侵时的锡安之歌。在主题相同的平行经文中,从未如此描述过巴比伦的军队。
事实上相反,许多国还是巴比伦蹂躏的对象。先知在此再度借着多国之民的对话,来揭露敌人的计划。玷污意即"亵渎",就是说多国之民亟欲摧毁保障锡安圣所、圣殿(包括至圣所)之神圣的城墙。他们要除去神的圣洁之地。梅兹(109页)表示:"当列国认为自己是历史的中心,并寻求满足自己的权能时,他们便不能容忍锡安的存在;他们便亟欲摧毁任何审判或管束他们之骄傲的力量。"   四12~13.   他们的骄傲全在神的掌握中(参:赛十5~11)。他们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自己毁灭的工具,因为耶和华就是运用他们的憎恨和骄傲,来造成他们的挫败,就像祂在耶稣基督的十字架上,以智取胜撒但一样(参:林前二7~8)。这些人聚集在一起对付耶路撒冷,但事实上,聚集他们的是耶和华;他们计划使圣殿的范围成为荒芜之地,但耶和华将打击他们;他们来是为了要掠夺耶路撒冷,但相反地,他们将遭掠夺,而他们留下的财富将被奉献给耶和华。禾场上的禾捆(12节),形容的是被带往审判地点的列国(参:赛二十一10;耶五十一33;何十三3),而踹(13节)则形容的是刑罚本身(摩一3)。这些人依他们自己的意志,彼
此商量要去除属神之地,现在耶和华却命令锡安清除他们的地。拖拉着踹榖锤的牛,象征神的子民。神的子民神奇地具备了铁的角,代表无敌;也具备了铜的蹄,用以彻底践踏敌人的骄傲与自负。当神在耶路撒冷城门口杀戮亚述大军时,预言开始应验。耶利米将巴比伦比作踹榖的禾场时(耶五十一33),可能也是想到了这一点。这尚未完全成就的应许,成为教会的传承,而它也在教会中得到属灵的应验(太十六18)。神被称为全地之主(吕译;和合:普天下的主),因为祂奥秘的筹算在列国全都得胜。   【弥迦书】第五章:   (二)弥赛亚要来弥5:1-15节   1、从伯利恒而来   【弥5:1-2节】   5:1成群的民哪(民原文作女子),现在你要聚集成队。因为仇敌围攻我们,要用杖击打以色列审判者的脸。   5:2伯利恒,以法他阿,你在犹大诸城中为小。将来必有一位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   【分段标题】   (1)小城出大君王   (2)作以色列掌权者   (3)根源从古就有   【分节详解】   仇敌围攻耶路撒冷,用杖
打"审判者"的脸(审判者亦作统治者指作战的师士),是战败者的羞辱,他们将被掳去他乡。   在这一片绝望黑暗日子当中,弥迦预言有一位君王要出自伯利恒城(以法他意为:丰盛)这位君王从恒古就有,他要掌权。   5:2   伯利恒……啊:弥迦预言说将来必有一王从伯利恒而出,他将成就神赐给他子民的应许。这节经文是指着救主耶稣而说的(参太2:1,3~6),他的根源"从太初就有"(即自有永有;参约1:1;西1:17;启1:18),而他却要从肉身而生(3节;参约1:14;腓2:7~8)。   犹大国亡在西底家手中,大卫的王权到永远怎样应验?   5:1 这位统治者可能是在尼布甲尼撒攻占耶路撒冷时作王的西底家(参王下25:1,2)。西底家是大卫家谱中最后一位在耶路撒冷作王的。弥迦说大卫家谱中的下一位君王是弥赛亚,其国度将永远长存。   伯利恒在犹大诸城中是小的,其荣耀却是至大的,因为──   5章 耶路撒冷的领袖财富丰溢、地位显赫,但弥迦却预言,强盛的耶路撒冷连同其财富和权力将要遭到掠夺和毁灭,就连耶路撒冷的王也无法扭转乾
坤。相形之下,小小的伯利恒却要成为那位要拯救百姓的君王的出生地。弥赛亚将要成为一个婴儿降生在伯利恒(参路2:4-7),最终将永远坐在王位上(参启19-22章)。   5:2 伯利恒坐落在以法他的区域内。   基督将生在哪儿,早有预言!   5:2 这位统治者就是弥赛亚耶稣。弥迦远在几百年之前就准确地预言了基督降生的地点。但这位在大卫家谱上所应许的永远之王,先要作为一个人活在人间,然后永远活著。"他的根源从亘古,从太初就有"。基督虽身为永世之王,却以一个人的身分──拿撒勒人耶稣介入人类历史。   曾掌权且将作王的那位(五1~6)   虽然此处经文并不整齐,让人认为第五章1~6节有可能是一些神谕的综合体,但由于它的形式及主题均很一致,所以最好还是将其视为一整体。所谓的整体包括第一人称代名词"我们",以及对亚述入侵的描述(亚述以得胜为始,挫败为终),而这样的整体便构成了神谕。就像前一则神谕一样,这则神谕也是从眼前的苦难转入未来的拯救,尤其是从耶路撒冷的君王所受的羞辱(1节),转向弥赛亚的得胜(2~5节)。在此段中有渐进的次
序:从弥赛亚的救赎始于神,而神又高举弥赛亚为掌权者(2节),进至弥赛亚诞生于神忠心的子民之中(3节),再进至牧人-君王凭借着神的信心,将其统治之地扩展到地极,使祂的子民能安然居住(4节),最后到祂的子民征服亚述(5b~6a节)。   五1.   此则神谕的起始形式与前一则神谕颇类似:"现在"(NIV没有此词),指的是目前的苦境,随后是指称的呼格(成群的女子哪,AV,参和合本小字),加上命令语句(要聚集成队),跟着是因为一词。在第四章10和13节,这样的形式引导着救赎的应许,但在此它却开始了目前的苦难。此外,主题也由神奥秘的筹算,转变为"曾经掌权且将来要作王"的神。正如莫林(Merlin,译注:阿瑟王故事中的预言家。)预言阿瑟王将回来再度统治一样54,弥迦也看见理想中的大卫将以弥赛亚的身分重新出现,而弥赛亚对以色列而言,就是未来最理想的掌权者。   此处所说的围攻,依弥迦书其余的部分和第四章6节的判断,应系西拿基立的围攻55。据此,所谓的"现在"(AV、RSV)是公元前七○一年;若果真如此,那么本节提及的以色列
执政者(吕译;和合:审判者)便是希西家了(见导论,156~158页)。合和本译为群或队的字,也可译作"城墙"(NIV边注,RSV、NEB)。这种译法是根据七十士译本,把字根读为gdr而非gdd。但马索拉经文较七十士译本为佳,因为带着gdr字根的动词形式,并未见于其他文献。"女子"(AV;和合作民;NIV作城巿)加上普通名词,代表着拥有该名词特性的人,在此即是"战争的"。群让人想起聚集在耶路撒冷城门之后,剩余的少数以色列军队(参一8~16,二12)。以赛亚也将亚述军队比拟作杖(赛十5、15、24)。击打……的脸代表着羞辱;被打的人毫无反抗能力,甚至无法护住自己的脸(参:伯十六10;诗三7;赛五十6;哀三30)。依起首的"现在"来判断,此处的时态应是现在式,"他们击打"(RSV),但NIV省略了"现在"一词。   五2.   但是(吕译;和合未译)一词,将目前挫败的情势扭转为弥赛亚的胜利。诞生于骄傲的耶路撒冷的诸多君王都已挫败;而降世出生于卑贱的伯利恒的弥赛亚
却要得胜。耶和华对被拟人化的伯利恒宣告,祂将在彼处开始弥赛亚的时代。祂选择伯利恒来显示弥赛亚看似卑微,但事实上拥有最为尊贵的根源。以法他,意即"多产的",它就是犹大国中伯利恒所在的那一地区(诗一三二6)56。这里的称呼,大量引据撒母耳记上十七12(五2a、b的七个字中,有三个字见于该处:伯利恒、以法他、犹大;参:得一2),也藉此追溯弥赛亚的根源源自耶西和大卫一系,而不理会祂家谱上后来诞生于耶路撒冷的那些败坏、令人失望的祖先。以赛亚也借着把弥赛亚和从耶西的本所生的枝子相比(赛十一1),来叙述弥赛亚的根源。原本十分含蓄的描述在最后一个子句中,他的根源……从太初就有,变得很清楚明白。这则神谕被塑造成古老宗族传说的形式,以符合它的内容(见四8)。弥迦以此一暗一明的笔法,带我们回到孕育大卫族系的摇篮,并显示弥赛亚代表着一著名家室的新开始。在扫罗失败时,神出人意表地膏了大卫并拯救了祂的民;同样在大卫的后裔挫败后,神也会赐予祂的子民大卫真正的继承者。   修饰伯利恒以法他的子句,其实意即"在犹大诸多宗族中,它的存在微不足道";就是说,大卫是他众兄弟中最小
的,同样地伯利恒在犹大诸宗族中,也只扮演非常有限的角色。译为小的形容词,在此描述的并非数量,而是质量。同一字在圣经他处,往往与"微弱"和"被藐视"(士六15;诗一一九141)等词连结在一起,在NIV常被译为"微小的"和"卑微的"(比较撒上九21,该处"小"字的用法与他处不同)。马太福音二6将这段经文重新简洁地陈述,使其意义更加明白:因为神拣选了伯利恒作为弥赛亚的诞生地,最微不足道的地方将有最卓越的人降生。伯利恒实在是太无足轻重,甚至连约书亚记的地图制作者,和弥迦书中一连串犹大的防御城巿,都未提到它(弥一10~15;参:代下十一5~12)。但在今天,它却令人难以置信地成为举世朝圣者的中心,而且全球闻名,因为耶稣基督应验了这节经文。这经文的实现,证实了神的话语和其中的信息:主喜悦拣选世上软弱的和被人厌恶的,叫有智慧和强壮的羞愧;而且人当仅仅凭着主夸口(林前一18~31)。宗族(和合:诸城)即是支派之下的军事及政治单位,每个宗族包含大约一千人。马太福音将"诸宗族"(希伯来文
作b~lpy)改作"领袖"(希伯来文作b~lwpy;参NIV注释;新译)。同样地,两者之间的差异不在乎文字本身,乃在于如何解释。马太这样的更动,旨在让从伯利恒出来的"执政者"(希腊文作hegoumenos),和出于其他支派的"诸首领"(希腊文作hegemosin)造成对比。此外,马太还将撒母耳记下五2汇编入经文。   接下来的子句有些别扭:"他将从你那里出来,在以色列中为我作掌权的"。为我很可能是从撒母耳记上十六1得到的启发,它强调弥赛亚就和大卫一样,都在耶和华的计划之中。弥赛亚并非君王,而是代理那高于祂的。许多先知谨慎地避免为祂冠上"君王"的头衔;弥迦也用掌权的称呼弥赛亚。   从太初(AV;参NIV边注)很可能是基于基督的先存性。原文(olam)常用于神创造的次序或神本身,可以代表"亘古"的意思(参:诗二十五6,九十2)。它也可以指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吕译),即遥远的过去。如果作者提到伯利恒,旨在勾起人们对耶西和大卫的记忆,那
么"历史范畴内的往古之日"的意义便较合乎此处的前后文。   根源在与闪语同语根的语言中,可能是尊崇君王超自然、半神性的起源。据此,某些学者认为,该词在此旨在强调弥赛亚的超自然起源。这虽然可能,但是NIV的边注又作"出处"(goingsout),和本节前一行直译为"他将出来"(参AV)的动词为同一字根。在该处它指的是弥赛亚的历史根源,而这也可能就是它在这相应的一行中的意义。从人的角度而言,弥赛亚的血脉中流的是最高贵的血(也就是说,祂将是耶和华的仆人),且将继承神与大卫所立的永久的约(参:撒下七8~16;诗八十九35~37)。   2、是我们的平安   【弥5:3-4节】   5:3耶和华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直等那生产的妇人生下子来。那时掌权者(原文作他)其余的弟兄必归到以色列人那里。   5:4他必起来,倚靠耶和华的大能,并耶和华他神之名的威严,牧养他的羊群。他们要安然居住。因为他必日见尊大,直到地极。   【分段标题】   (1)他必起来   (2)依靠神的大能   (3
)牧羊他的羊群   (4)他必日渐尊大   【分节详解】   在弥赛亚来临之前,神将以色列人交付给敌人,只等生产妇人生下子,(指马利亚他肉身的母亲)其余的弟兄指北方支护,这位君王必兴起来,依靠神的大能大力,作掌权者,并且牧养他自己的羊,他必被尊为大,直到地极。   5:3   必将以色列交付敌人:神将一直弃绝以色列,直到弥赛亚降生。"那生产的妇人"从肉身而言指耶稣的母亲童女马利亚,从灵意而言指敬虔的余民。以色列所有的盼望也就是全人类的盼望都在于救主耶稣的降生、生活、受死和复活。"其余的弟兄"指北方的支派,这表明弥赛亚是以色列12支派的救主。   5:4   直到地极:如同先知以赛亚一样(参赛9:6~7;61:1~2),弥迦也没有明确区分耶稣基督的第一次和第二次再来。当基督再来除灭一切罪恶时,以色列人将安然居住,基督将治理全地。   天灾人祸、经济危机,污染……安全感去哪里找?   5:5 本章是旧约中所有对基督降临的预言中最清楚的预言之一。其描绘的钥节是"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
;。耶稣在最后的讲话中曾说:"我留下平安给你们,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我所赐的,不像世人所赐的;你们心里不要忧愁,也不要胆怯。"(约14:27)因著基督首次的降临,我们得以经历到神同在的平安,对审判毫无惧怕,也没有冲突和负罪感。虽然战争四处有,基督的平安却给我们提供了保证。在基督再来之时,所有战争和武器都将被摧毁(4:3-5)。   五3.   弥迦从神的宣告中,获致合理的推论(注意这里用了"因此",新译;和合未译),即以色列必被舍弃(NIV;和合:必将以色列人交付敌人)(就是苦难的现在,四9、11,五1,包括被掳,四10),直到弥赛亚来临,开启了新纪元。(此处较好的英译是像NIV一样,用非人称动词"onewillgivethem〔Israel〕up",而不是像AV、RSV采用人称动词"hewill……"。参和合:"耶和华必将……"。)造成新纪元的那生产的妇人,指的是锡安(参四10),这是转喻与神立约的人。也就是说,神将运用信祂的人来让弥赛亚降生于世上。耶稣基督降生的家庭及群
体,都拥有信心、祷告和圣灵充满的特征(参:路一5~二40)。以弥赛亚为主的新纪元,将由祂其余的弟兄组成核心。他们是谁呢?他们是弥赛亚的子民,其中有的是藉血统和历史自然地与祂连接;有的是因悔改信主而在属灵上与祂结合;另外还包括那些信祂的余剩之民(参四7)。其余的意指全体弟兄,余剩之民也在其内57。归回带有悔改归正的意味58。以色列人一词(更确实地说,就是"以色列的男子")具有宗教的含义,而此处的用法正带有此含义59。一旦神的选民以色列悔改信主,弥赛亚便会开展对付列国的新纪元。当一百二十位弥赛亚的弟兄,聚集在耶路撒冷一间楼房的楼上房间恒切祷告时,弥赛亚差遣了圣灵来到世间要彻底改变这世界(路三16;徒二)。   五4.   弥赛亚和祂的弟兄开展了神的国度后,弥赛亚必起来(就是永远坚立;参:诗三十三11,一一○3,一三○3;赛十四24),因为祂靠着耶和华的力量掌权,而且掌权直到地极。大卫的众子不忠于神,自信己身的军事力量,违背了与耶和华立的约(参五10~11),弥赛亚却像大卫(撒上十七38~47),信靠神并持守与神的约(参:诗九十一14,二十2~3、6、8及其他
多处)。弥赛亚的统治被描述成像牧人牧养羊群一般,再度唤起人们对大卫为王时的回忆(撒下五2,七7;参:太二6)。主耶稣将牧养的形像移用在祂自己身上,以描绘祂对子民公义的统治及关爱(约十;来十三20;彼前五4)60。弥赛亚的尊大,则让人想起神对大卫的应许(撒下七9)。但和大卫不一样的是,大卫的国只包含迦南美地,神子却要实现更大的异象,就是普世的国度(申三十三17;诗二8,二十二28,五十九13,七十二8)。   3、拯救我们   【弥5:5-6节】   5:5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当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宫殿的时候,我们就立起七个牧者,八个首领攻击他。   5:6他们必用刀剑毁坏亚述地,和宁录地的关口。亚述人进入我们的地境,践踏的时候,他必拯救我们。   【分段标题】   (1)立首领   ①攻击敌人   ②毁坏亚述   (2)神作战   【分节详解】   弥赛者掌权了,当亚述践踏宫殿时,神必立首领,攻击打败毁坏亚述人,神必亲自作战,拯救他子民。   5:5   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只有弥赛亚--耶稣能够给以色
列带来永远的平安。甚至在他第一次降临时,已将神的平安、赦罪和永生的保障赐给一切悔改信他的人(参罗5:1~11)。所有真心相信他代赎之死的信徒都不会被定罪(参约14:27;弗2:14)。   5:5亚述人:亚述人代表神的所有仇敌。总有一天,弥赛亚将使神子民脱离那些抵挡他们并且拦阻他们敬拜神的仇敌。   "七个、八个"是指很多吧──   5:5 弥迦预言中的七个牧羊人和八个领袖是一种形像化说法。他们象徵著在弥赛亚回来掌权时他要兴起的优秀领袖。这同弥迦在第三章中说犹大的领袖很腐败形成了对比。"亚述人"在这里象徵著每个时代反对神百姓的所有国家。这些优秀的领袖将帮助基督击败世上所有的邪恶。   宁录地,很少听到的,是指……   5:6 宁录地是亚述的别名,在这里象徵著世上所有的邪恶国家。   (五5~6.)   第4节将羊群的平安和弥赛亚征服普天下的敌军相连结。在5~6节,亚述的挫败及之后的和平,正代表了弥赛亚更大的胜利。此外,这里提到七个牧者……八个首领将打败亚述,这表示弥赛亚要借着祂的子民来征服敌人。弥迦用&q
uot;他必成为他们的平安"(NIV;和合:这位必作我们的平安)(5a节)和他必拯救我们(6b节),来说明这些领袖并非脱离弥赛亚而独立行动。先知在此用我们,代表着他认为自己是信靠弥赛亚且未被打败的子民之一。弥迦提及亚述乃因他在写作弥迦书时,亚述大军正在入侵。我们必须记得,先知们往往在对他们同时代的人说话,而他们提及未来时的用语,都是来自他们自己的历史情势(参:赛二十五10;摩九12)。先知也提到宁录地(=巴比伦),这证实了我们所说的弥迦书写作日期。宁录地在圣经中只见于此和创世记十8~12(=代上一10),而在该处亦明显与巴比伦一致。两处经文的作者都在提到亚述后才提到宁录,他们可能是藉此表示亚述较巴比伦强大61。五章5节被译为"首领"(nasike)的字,亦见于亚述记载公元前七二○年撒珥根攻打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文献(见导论,156页)。今天弥赛亚要打败祂的首要敌人撒但,并借着拥有祂所赐圣灵的牧者来掌管世界(参:弗四7~12;彼前五1~4)。   4、兴起雅各   【弥5:7-9节】   5:7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的民中,如从耶和华那里降下的
露水,又如甘霖降在草上。不仗赖人力,也不等候世人之功。   5:8雅各余剩的人必在多国多民中,如林间百兽中的狮子,又如少壮狮子在羊群中。他若经过,就必践踏撕裂,无人搭救。   5:9愿你的手举起,高过敌人,愿你的仇敌都被剪除。   【分段标题】   (1)在多国中,如狮子   (2)不仗赖人力   (3)剪除仇敌   【分节详解】   神爱以色列,是被掳的余民,如从神那降下来的甘露,他们不依靠人的力量,神必兴起他们在多国中如狮子,践踏撕裂仇敌,剪除敌人   生的香气,死的香气(五7~9)   此处新的神谕和前一则神谕的关联,见于希伯来原文的五章5、7、8节,都以必起首,而五章6、8节都用了"拯救"("搭救"、"拯救"原文为同一字),而相互连结。这则新的神谕更清楚地预示自四章7节便开始的信息:弥赛亚将借着祂的余剩之民扩展国度。第7、8两节在结构上有显著的雷同:(1)主词:余剩的民未来将存在于列国之中62;(2)述词:由一明喻代表,这明喻又分为同义的两个部分("
如露水"、"如甘霖",这和"如狮子"、"如少壮狮子"相对)63;(3)说明:以关系子句'which……'(未见于中译)来解释明喻。这样明显雷同的结构,和余剩之民在列国之中同时担负的两个使命,成了强烈的对比。余剩之民对某些人而言,将是救赎的来源;但对其他人来说,则是带来毁灭的器皿。无论在他们的任何一项使命中,神都会让他们得胜。此一预言在早期教会中早已成就。保罗曾说,神常带领着他和其他使徒,也就是基督的馨香之气,在基督里夸胜。在得救的人之中,他们是活的香气叫人活;但在灭亡的人之中,他们就作了死的香气叫人死(林后二14~16)。今日的教会继续肩负着同样的双重使命。神谕以命令(9节,JB)余民达成使命(不同于NIV)64终结。   五7.   未来式的必,把这则神谕的实现和弥赛亚的来临,连结在一起。历经巴比伦掳掠的那些软弱的余剩的人,将成为扭转历史情势的强国(四7)。弥赛亚降临之后,被打败的余剩之民将成为胜利者。他们并非靠着自己的力量征服敌人,而是靠着弥赛亚,而弥赛亚则是倚靠耶和华的大能掌权(
4节)。弥迦以雅各来代表余剩之人,因为雅各也是"瘸腿的"(参四6)。但是雅各后来改名为"以色列",并且强大到足以实现神对亚伯拉罕的双重应许:凡咒诅他的,必被神咒诅;为他祝福的,必被神赐福。无论是这应许的那一部分,亚伯拉罕都占了优势,因为万国都因他的后裔得福(创十二3,二十二17~18)。由于神信守祂的应许,并借着余剩之人来成就应许,亚伯拉罕今日才能成为多国的父(罗四16~17)。露水和甘霖向来象征神所赐的祝福。它们让人想起余剩之人奥秘的属天根源,及此根源赋与人新生命使全地更新的果效。等候较佳的翻译应是"伺候"(参JB)。希伯来原文所用的字,并无"耽延"、"滞留"的意思,而是"以热切的期待盼望"65。露水和雨水并非由无能的人类操作而来,而是由有恩典、全能、信实的神而来。译成耽搁(linger)的字,也可作"希望"、"期望"解,并且和"相信"是极相近的同义字。这其中以"相信"的意义较适合,因它
和等候相对应66。本节明喻的意义,关键在于从耶和华而来。艾伦(353页)评述如下:"人类单是用水问题,便已束手无策。人可以积存雨水和汲取地下水,但一旦久旱不雨,人对酷日就束手无策。人对于生活中如此基本的需求,根本连增加或减少其供应的能力都没有。"   五8.   弥迦曾把身处列国中的锡安,比作在亚述大军之前踹谷的牛(四13)。现在,他把身处多国之中的以色列余剩的人,比作凶猛可怕的狮子(NIV所译的"少壮狮子"值得商榷),正对羊群展开恐怖的残杀。此处用了四个述词,将先知的比喻抽丝剥茧地开展:他若经过(是希伯来文圣经的第一个动词)讲的是主权;殴打(NIV;译成践踏较佳)指的是征服、毁灭的力量;撕裂是指死亡;而无人搭救则指神的责罚是无法逃避的(参:申三十二39;伯十7;诗五十22;何五14)。基督的灵赋与教会能力,使教会甚至能胜过撒但和其爪牙的权势,而将基督掌权的范围扩展到普天下(太十二28,十六18~20;约十六33;及其他多处)。   五9.   依照第7、8两节的应许,余剩之人接着被直接命令要达成使命。此命令说明了死亡将临
到他们的敌人,并暗指凡归向神的将获重生。弥迦在下一则神谕的第15节中,再次确认此命令。此命令,也就是神的话语,坚立在余剩之民的背后,给予他们支持。凡实行大使命的都必得胜(参:太二十八17~20)。   62七十士译本和叙利亚文圣经在第7节中都加了"在列国中",使得7、8两节的前半完全一样。其实可能7、8两节都应删去这句话,因为它和"在多国的民中"意思重复而显累赘。   63希伯来文中有六个字可表达"狮子",彼此间的差异不甚能分辨。   64古老的译本均将"手高举"的动词形式,写成直叙,但希伯来文圣经却令人意外地用了表示意志的动词形式。我们应以希伯来文为准。   5、神要拆除   【弥5:10-15节】   5:10耶和华说,到那日,我必从你中间剪除马匹,毁坏车辆。   5:11也必从你国中除灭城邑,拆毁一切的保障。   5:12又必除掉你手中的邪术。你那里也不再有占卜的。   5:13我必从你中间除灭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你就不再跪拜自己手所造的。
  5:14我必从你中间拔出木偶。又毁灭你的城邑。   5:15我也必在怒气,和忿怒中向那不听从的列国施报。   【分段标题】   (1)剪除马匹   (2)毁坏车辆   (3)除灭城邑   (4)拆毁保障   (5)除掉邪术   (6)除灭柱像   (7)拨出木偶   (8)怒中施报   【分节详解】   当弥赛亚来临之时,他要拆毁一切罪恶之根,除去一切军事力量,不靠马,不靠车,单靠神的大能,耶和华不喜悦马的力大,神要折毁人所立的保障,而要亲自做人的保障,神恨恶罪,要除净罪恶,偶像从人心中除去,他也要向不听从的人发怒施行报应。   神是圣洁的神,他要治理他的国,成圣而蒙神喜悦,我们是一队成圣的神子民。   5:10   10~14毁坏车辆:当弥赛亚再来审判世上一切罪恶时,他也要除去以色列的一切军事力量(10~11节)以及她的罪恶、巫术和偶像(12~14节)。所有不忠于神和他的道的人都将被除灭。   世人依靠军事力量,基督徒呢?   5:10 神在其永久国度中掌权时,我们的力量和拯救并
不体现在军力强大上,而是在神的全智全能上。神会毁灭人们用于攻击和防御方面的所有武器。军队也不复存在,因为神已在每一个人的心中掌了权。我们应该信任神,不再为遭入侵和核攻击而惧怕。   5:12-14 雕刻的偶像、石像和亚舍拉柱像都是异教崇拜的一部分。   耶和华保守祂的国度(五10~15)   四~五章这一部分的最后一则神谕,是有关于向列国施报(注意15节)。在这则神谕中,耶和华不断地在每节经文一开始,用第一人称主词加动词,来宣告祂将保守祂的国度。首先,祂将剪除国中不洁的,以免这国遭到祂的忿怒(10~14节)。其次,祂将惩罚那些不信祂的仇敌,并藉此保护祂的子民(15节)。祂对以色列的责罚其实旨在匡正他们所行的,但祂对列国,则的确是要重重的责罚。第10~14节是针对全以色列而言,并非单指余剩之人,因为全以色列都需要洁净。旧约的亚兰文译本,以"百姓"代替第10、11、13和14节中含糊不清的第二人称代名词,而使得经文的意思较清楚明白。以色列民不仅需要洁净,他们尤其需要洗净三种形式的背信变节。这三种形式在此都是以神的"我必除灭"首语重复
法表示,它们是:以军事力量(10~11节)、邪术和巫术(12节)、偶像崇拜(13~14节)来取代对神的信心。耶和华要亲自戮破以色列人不可一世、骄纵自炫的虚幻泡沫。   神的宣告不仅旨在使不信的人清醒,同时也旨在使信祂的以色列重新得力。此一主题和目的,完全吻合公元前七○一年时的情势(见导论,156~158页)。此神谕所描述的情形是敌人自外攻打,而以色列正以人的力量抵御67。经由耶和华奇妙的拯救,以色列得以学习仰望祂,而敌人也经历了祂的怒气。这则神谕包含甚广(见四1),它在公元前七○一年已立即成就,而在弥赛亚的时代则将更完全地实现(见190页)。   在行首额外音节开展了新的神谕之后(10a节,耶和华说"'到那日……'"),内容可分为不均等的两部分:10b节~14节,以及15节。这两部分在形式上极易区分,第10~14节都有同义的平行句──每半句的结尾都有"你/你的",及第10、13、14节都有"从你中间";相对地,第15节用的是形式平行句(即行与行在语意上并未互相补充),而未用第二人称代名词。
  第10~15与7~9节,借着"剪除"或"除灭"(9、10~13节)和"你的手"(9、13节)等字眼而连结。关于后者,艾伦(357页)指出:"从第12节以下的你的手,明显重复第9节的用字,彷佛在警告神的子民,当他们争战而神要将胜利放在他们手中时,他们必须从手中除去所有不是出于神的帮助。"   五10a.   到那日(见四6)将神对祂国度的保守,与四~五章所提到的以色列未来的救赎,相互连结。耶和华应允了希西家的祷告而杀戮亚述人,足证此一应许在弥赛亚的时代也必成就。   五10b~11.   剪除、除灭(希伯来文作krt)尤指"肃清",亦即藉责罚除去不洁者,以保全整体(参:利十七10,二十3、5~6等等)。以色列对其马匹所拉的战车和坚固的城邑68深具信心,因而威胁到以色列与神的盟约关系,因为这关系乃根植于信心。此外,邪术和崇拜偶像也同样地影响以色列和神的关系。很可能虚妄的安全感成了以色列的骄傲,因为这虚妄的安全感在以色列的心中居首位。根据圣经记载,当西拿基立侵略犹
大国时,犹大的军事配备十分齐全(参:王下十八13、24;代下三十二1~5;赛三十一1),存留迄今的希西家时代的渠道可作左证。今日的教会纵使拥有诸多资源──受高等教育的传道人、具有专业训练的解经家、教育工作者、美仑美奂的建筑──但教会断不能靠这些资源得胜,只有靠着对神的信心。教会必须再次和大卫一样承认:"有人靠车,有人靠马,但我们要提到耶和华我们神的名"(诗二十7)。这由以色列的军事天才所作的诗篇,显示了圣经并不反对运用资源,只是认为不应倚靠我们所拥有的(参:申十七16~17;诗一四九6~9;尼四9、13~14)。   五12.   以赛亚在他相应的神谕(赛二6~8)中指出,邪术致使犹大国高傲,很可能他想要强调邪术乃来自外国。东方的占星术和非利士人的观兆,截然不同于以色列的约(参:出二十二18;利十九26)。背约的以色列就像世俗的人一样,亟欲沉醉于眼前而不愿作属灵及道德的考虑,同时又想藉一己之力和卜卦之助,保障未来仍继续享有富贵荣华。反之,众先知所谆谆教诲的道德一神论则坚持,未来的和平和繁荣端赖今日的信心和行为表现。   五13~14.   异
教借着法术的咒语和仪式,试图操纵自然界生命的天赋力量。雕刻的偶像便是这巫术的一部分。在当时的邱坛上(见一6),柱像(希伯来文作massebot)代表阳性的神巴力(参:王下三2,十26~27),而木造的像则代表阴性的神亚舍拉。城邑应译作NEB的"溅血的祭坛"69,也许指的是柱像中用以接收祭物之血的凹处。自己手所造的是一个转喻,强调雕刻的偶像和柱像不过是人类的创造,同时也显示了人试图脱离宇宙的创造者而生活。世俗的人今日可以运用科学,比其祖先利用巫术还更有效地掌握生活。但是他却和祖先一样,对永生并无把握。他继续以受造物取代创造者,于是他的永生便被自己一点一滴地剥夺殆尽,而一点一滴累积的结果,便加速他的永死。   五15.   怒气带有负面的含义,故而并不能适切地表达希伯来原文的字(naqam)。原文意味着掌权者以辩卫性的伸张公义,保全其主权。祂借着拯救受苦的子民以及惩罚那些不听从祂的,来保全祂国度的完整。这显示了神拥有绝对的主权革除对抗祂国度的人70。如果有人擅自作主,私行报复的话,他就是因不信神才采取行动,等于是直接怀疑神的特性以及神保护祂子民的能力。以色列
的君王对于轻视祂的人,并非冷淡地响应,而是以忿怒响应。的确,有些事是应该用强而有力的态度表达。从弥迦直至今日,耶和华一直保守祂的国度对抗外来的攻击。当基督再来时,耶和华最后将为祂的子民施行祂保守的大能(帖后一8;参:路十八7~8,二十一22;启六10)。直到那时,教会不应自行伸冤(参:申三十二35;来十30;罗十二9),或是仰赖自己所拥有的,而有损主的荣耀。   67J.T.Willis,'TheAuthenticityandMeaningofMicah5:9~14',ZAW81(1969),p.356.   68希伯来文的对仗以"马匹"在一行,而"战车"在下一行,来表现一体之两面;第11节的"城邑"和"要塞"(和合作"保障")亦是同样的情形。   69虽然希伯来原文的意思,通常指"城邑",且七十士译本和拉丁文圣经亦都如此译,但在此提及"城邑"颇为怪异,因为第10节已经提过"城邑",而且此词
与"亚舍拉的像"(和合作"木偶")并不成对句。J.D.Michaelis和许多注释学者认为,该字应解为"多树之处"。在某些乌加列(Ugarit)的文献中,此字常与"雕刻的偶像"一同出现,这种组合与弥五14的经文较为类似。有些学者认为该乌加列字和阿拉伯文同语根,因此应译成"被血涂抹的像"(参NEB)。另一些人则认为此字和另一乌加列字根相关,故应解作"神-保护者"。   二、神与子民争辩6章-7章   【弥迦书】第六章:   (一)要听争辩的话弥6:1-16节   1、要知神的公义   【弥6:1-5节】   6:1以色列人哪,当听耶和华的话。要起来向山岭争辩,使冈陵听你的话。   6:2山岭和地永久的根基阿,要听耶和华争辩的话。因为耶和华要与他的百姓争辩,与以色列争论。   6:3我的百姓阿,我向你做了什么呢?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你可以对我证明。   6:4我曾将你从埃及地领出来,从作奴仆之家救赎你。我也差遣摩西,
亚伦,和米利暗在你前面行。   6:5我的百姓阿,你们当追念摩押王巴勒所设的谋,和比珥的儿子巴兰回答他的话,并你们从什亭到吉甲所遇见的事,好使你们知道耶和华公义的作为。   【分段标题】   (1)神作什么叫你厌烦   (2)神带你出埃及   (3)神兴起摩西领你们   (4)你当知道神的作为   【分节详解】   神爱以色列,把他们从为奴的埃及领出来,并兴起领袖摩西带领他们,但他们还是犯罪,神就与以列人争辩,他在什么事上使以列人厌烦呢?如果有让以列人证明出来,神与以列人争辩,好使他们知道,神公义的作为   6:1   当听耶和华的话:神要亲自控告他的子民,所以他传唤他们听他的控诉;当然他们也可以为自己的恶行辩护,然而他们有什么理由弃绝与他们立约的主并且违背他的律法呢?9~16节是神对他子民的具体指控。   6:3   我向你作了什么呢:神质问他的百姓他是否在哪一方面令他们失望。   1.神是否有任何过失以至于他们违背他的话语?他可曾忽略过他的子民或者对他们关爱不够?答案不言而喻,以色列无可推诿。在整个漫长的
历史中,神一直都以仁爱和宽容对待他的子民。   2.今天,神仍然向所有背离他的人提出同样的问题。我们不忠于神和他的公义标准反而效法世俗不义之道的原因不是神不信实,而是我们私欲的牵引和我们对他的恩典和慈爱无动于衷。   耶和华与以色列人争辩,百姓无言以对,要是他与我争辩,我…   6章 弥迦在这儿描述了一个法庭。神就是法官,在告诉百姓他所要求的是甚么,并数算他们对他和他人所犯的过。第4和第5章充满了盼望;第6和第7章宣告了审判,也给百姓认罪悔改的机会。   指控要有证据,神深知这点──   6:1-2 神宣召群山前来证实百姓有罪。百姓就是在山颠之上筑造异教祭坛,向假神献祭的。所以这些山脉便是最好的证人(参王上14:23;耶17:2-3;结20:28)。   神是讲道理的,人呢?我呢?   6:3 神并没有任何过犯,所以百姓无法回答这个问题。实际上神对百姓的耐心真是耐人寻味,神总是处处以爱心引导他们,并一直给他们机会回到自己身边。如果神这样问我们:"我为你做了甚么呢?"我们将如何回答?   神对人做的事,人不应忘了;他领我
走过的路,我好像忘了……   6:5 巴勒和巴兰的故事记载在民数记第22至24章中。"什亭"是以色列人进入"应许之地"之前,在约旦河东岸的驻黈地(参书2:1)。百姓就是在那儿领受了许多神关于如何生活的指示。"吉甲"是他们过约旦河之后的第一个营地(参书4:19),也是百姓同神更新立约的地方(参书5:3-9)。这两个地方都代表著神对百姓的关爱:他深愿保护他们,但也警告他们可能会遇到的麻烦。在弥迦所在的时代,百姓已经忘记了这个约和它的益处,并且背离了神。   神爱我们?理所当然;我感谢神?这个嘛……   6:5 神对善忘的百姓仍然不错,但他们的没记性和不知道感谢使他们受到了谴责。当这些人不去看他们有多荣幸,以神的恩赐为理所当然的时候,他们就变得以自我为中心。时常追念神的好处,并满心感谢神过往的保护,将会帮助我们看到神目前对我们的供应。   (六1a.)   先知在此以行首额外音节,呼喊以色列聆听本书的第三部分,因为它来自于神(见一1)。弥迦书的重点,现在由以色列未来的蒙救赎(四~五章),转回到以色列的罪
和目前的危机。1b~2节正是这场诉讼的开场白。   六1b~2.   审判的情景包括原告(耶和华)、代表原告的使者(弥迦)、证人(山岭),以及被告(以色列)。起来(阳性单数动词)此一命令,是向弥迦所发的。先知将此呼召写出,目的在证实其任务乃神所授与。辩护意即"重申权利"75。你的案情(NIV;参吕译),其实应作"我的案情",因为弥迦被任命代表耶和华,而非代表他自己。据此,1b节应以引号起首并结束,来表示那是神对弥迦所说的话。山岭的拟人化是一文学手法。耶和华禁止以色列前往圣殿,先知要求山岭为此案作证人,表明耶和华这么作,是按照祂借着摩西所立的约。反而是以色列对神有未履行的责任。   弥迦以庄严的态度,实行他的任务。他点召证人,介绍原告,最后才带着戏剧性的悬疑气氛,指名被告──以色列。山岭在此被称作永久的(应译为"久远的"较佳)根基,以强调它们是地最古老的部分,故而最具资格担任证人。"提出控诉"(NIV;和合:与……争论)意即"树立正义,什么是公义和不公义"76。如前,第2
节的起始和末了应以引号标出,以清楚表明弥迦正在代表神发言。   六3.   耶和华以两个问句开始祂的官司。第一个问句是,"我向你作了什么呢?",这是个用以保护祂自己清白的辩护性问句。第二个问句"我在什么事上使你厌烦?",旨在取走以色列的主动权,让她处于防卫的地位。以色列以为她大可以埋怨耶和华,因为祂将不能忍受的苦难加诸她,而后又拒不接受她为了讨祂喜悦而献的祭。以色列还以为她有充分的理由可以控诉神,但事实上是她偏待了神,故而祂要控诉她。神命令以色列向祂"证明"(AV、NIV、新译:回答)(也就是准备要在审判台前提出的控词;参:民三十五30;撒上十二3;撒下一16;赛三9),是一大讽刺。   六4.   耶和华带着悲伤和温柔,两度称呼以色列人"我的百姓"(3、5节),希望能打动他们的心。这篇充满了恩典和实情的讲词,旨在斥责以色列并劝服她回到与神所立的约中,而非以令人战栗的话来宣判。耶和华指出以色列偏待祂,因她没有回报神的爱。祂并列举祂对以色列的恩典,来证明祂有充分的理由指控以色列,始自神
为以色列预备领袖,带领百姓出埃及;直到结束旷野飘流及渡过约但河,所发生的神迹奇事。神在列举祂的恩典,一开始即提到祂所赐的多位出色领袖。也许祂是藉此提醒以色列,如果祂打击以色列现在那些恶劣的领袖(参三章),必然是她有过错。救赎的意思是"释放在法律或信仰责任上,必须付出代价的某人"(Mays,p.134),这和以色列试图讨神喜悦之举,成为很戏剧化的对照。耶和华既然曾如此白白地、有恩典地救以色列脱离埃及人之手,以色列又怎能认为,昂贵的祭物可以买得她蒙拯救、脱离亚述人的攻击?   六5.   神在此提及发生在什亭的巴勒和巴兰一事(参:民二十二1),以及以色列人渡过约但河到达吉甲(书二1,三1,四19),藉此唤起以色列的回忆。以色列当记得,她如何与法老王和其行法术的臣属对抗,渡过红海;也当未忘记她如何无视于巴勒王和他的先知巴兰,而渡过约但河。如果以色列的神从前可以排开江河,并征服以色列政治和属灵的敌人,那么祂今日为何不能再度运用自然界的力量,拯救以色列离开西拿基立和西拿基立在信仰上的自以为是?问题很明显不在耶和华,而在以色列身上。上述两事件均发生于同样的季节(参:
出十二1~3及书四19;参:申六21~23,二十六6~9;书二十四2~13),而且当弥迦提出此控诉时,圣殿也许已有人在纪念庆祝这两件事了。   2、神向你要什么?   【弥6:6-8节】   6:6我朝见耶和华,在至高神面前跪拜,当献上什么呢?岂可献一岁的牛犊为燔祭吗?   6:7耶和华岂喜悦千千的公羊,或是万万的油河吗?我岂可为自己的罪过,献我的长子吗?为心中的罪恶,献我身所生的吗?   6:8世人哪,耶和华已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   【分段标题】   (1)行公义   (2)好怜悯   (3)存谦卑的心   (4)与你神同行   【分节详解】   我们朝拜神时,当在至高神面前跪拜,神不喜悦人献千千万万牛羊,喜悦人听他的话,神向我们要的是我们像他行公义,有公义的作为,对人公义,不诡诈,像神有怜悯,有丰盛的怜悯,我们也要怜悯更多的人,使他们归向神,并且我们当谦卑,离了神我们不能做什么,没有什么可骄傲的,时常与我的神同行,行动时先要神带领,不可靠血气行事
,神是元帅我当跟随。   6:8   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弥迦用以下3方面界定神美善的标准和我们对他的委身:   1.我们必须行事公正,即以公正和诚实与他人交往(比较太7:12)。   2.我们必须喜爱怜悯,即向那些陷在困苦当中的人显出真诚的慈爱和怜恤。   3.我们必须谦卑地与神同行,即以敬畏的心在神面前天天谦卑自己,并且敬重神的旨意(比较雅4:6~10;彼前5:5~6)。公开敬拜神的行为只是我们完全委身基督的一个极小部分,真心爱神的人必定会热切关心他人的需要(参"看顾穷乏人"一文)。   我想让神喜欢我,原来他要我做到──   6:8 人们尝试用许多办法取悦神(6:6,7),然而神已把自己的希望讲得很清楚:神要的是百姓正直、有怜悯心,并与神同行。那么就请我们检查一下,自己在讨神喜悦的努力中,在这几方面到底做得怎样。我们是否公平地与人相处?对那些冤枉过我们的人,我们是否向他们施过怜悯?我们是不是正在学习谦卑呢?   (六6~7.)   以色列人对这样奇妙的耶和华,不仅没有以爱和顺服的心响应,弥迦那一世代的以色
列人,反而还将与神立的约变为商业的契约。在此,一位具有代表性的"敬拜者",以一连串由疑问开始的相应词句,不断提高出价以寻求能讨神喜悦的价格。燔祭吗?一岁的牛犊吗(已经比较昂贵了)?千千的公羊?还是万万的油河呢?或者,最高的代价,残忍地献孩子为祭?他不能再出更高的价了。从外表上看来,他俯伏在至高的神前,手中还捧着所献的祭,好像很属灵。但是他一连串侮辱神的问话,暴露了无可救药邪恶的心。他不昧于神的良善和属性,而竟以自己腐败的心来忖度神。他认为自己不需要改变,而是神必须改变。他拒不悔改已经是罪了,现在又罪上加罪地以为神像人一样,是可以买通的。他愿意提高出价并非反映了他的慷慨,而是暗藏了"神要求得太多"的埋怨。在他的讨价还价的背后,是他希望能买通神,越便宜越好。对这样一位伟大有恩典的神,竟如此厚颜无耻!   六8.   先知以世人来称呼此粗俗可鄙的人,并非一般地认同他是人类,而是把他和所有这样的敬拜者一并处理。在此之前,弥迦已控诉了以色列的领袖;现在,他又指控了百姓。弥迦在回答以色列民傲慢的反驳之前,先阻止了他们以无知作为敬拜者粗鄙问话的借口
。当神拯救了以色列,祂同时与她立约并指示祭司将约的条款传给下一代。先知则负责将流失的部分传讲清楚。然而,弥迦在此仍再度复述了这些条款,为的是要打开希望之门,在一切都太迟之前,把以色列带回到与神立的约和神所赐的平安中。先知们提到约的道德要求时,或是用简短的善字,像8a节一样(参:赛一17,五20;摩五14~15;弥三2);或是像8b节,大略概述耶和华的心意,有时包括两要点,有时则如同本节,包括三个要点(参:赛五7;何四1,六6,十二6;摩五24)。在神这样的爱面前,以色列不能予取予求,也不能漠视他人之存在。相反地,首先她必须行公义,就是说在社会上居较优越地位者,应该扶助弱小、被偏待的人,并惩处欺压者。以色列的领袖们,所行的却正相反(二1~2,三1~3、5~7、9~11)。其次,好怜悯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若有人因不幸或其他原因,而处于软弱需扶助的景况,那么帮助他的人应该是出于慷慨、慈悲和忠心,而非不情不愿。以好怜悯为出发点的公义和援助的行为,可以确保神与人立的约能够坚实长久。第三,存谦卑的心……同行应该译作"存谨慎的心……同行"77。此一顺应神的命令(和前二者顺应人的命令
不同)并非指的是要人谦逊,而是要将自己的生命顺服在神的心意之下。先知并非否定礼仪之重要,他只是重申道德律比礼仪律法更重要。道德律的这些细节,有永恒的时效性。如果神的拯救,在以色列建国时引领一人归向神,那么祂显示在耶稣基督身上的爱,要何其多,才能感动人们成为祂的门徒呢?今日的基督徒,就和弥迦同时代的人以及耶稣时代的法利赛人一样,陷于相同的危险之中。这危险就是以金钱的祭和死气沉沉的道德主义,取代基督所要求的彻底、不断的悔改。   3、神向城呼叫   【弥6:9-16节】   6:9耶和华向这城呼叫,智慧人必敬畏他的名。你们当听是谁派定刑杖的惩罚。   6:10恶人家中不仍有非义之财,和可恶的小升斗吗?   6:11我若用不公道的天平,和囊中诡诈的法码,岂可算为清洁呢?   6:12城里的富户满行强暴,其中的居民也说谎言,口中的舌头是诡诈的。   6:13因此,我击打你,使你的伤痕甚重。使你因你的罪恶荒凉。   6:14你要吃,却吃不饱。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你必挪去,却不得救护。所救护的,我必交给刀剑。   6:15你必撒种,却不得收
割。踹橄榄,却不得油抹身。踹葡萄,却不得酒喝。   6:16因为你守暗利的恶规,行亚哈家一切所行的,顺从他们的计谋。因此,我必使你荒凉,使你的居民令人嗤笑。你们也必担当我民的羞辱。   【分段标题】   (1)城中的不义   ①富户行强暴   ②居民说谎言   ③舌头是诡诈   ④因守恶规   ⑤顺从人的计谋   (2)神必击打   ①使你伤痕甚重   ②因罪恶荒凉   ③使你吃不饱   ④必交给刀剑   ⑤必受受审   ⑥令人嗤笑   【分节详解】   神向罪恶之城呼叫,指出他们的不义,并预言他们因罪要受刑罚,他们听从人,不听从神,顺从人不顺从神,守人的恶规却不守神的诫命,听人的计谋,却不听神的话语,舌头不造就人,却说诡诈的话,神必击打刑罚,犯罪不悔改之人,使因罪打伤的伤势更重,本身神赐丰富可以饱足,他们却因犯罪,神使他们吃不饱,本身因神得荣,却因已被人嗤笑。   我们的神愿人与他一同荣耀,一同享乐,一同做工,神愿不断的赐福与我们。   6:9   9~16耶和华…
…呼叫:神亲自指出以色列的一些罪行,并且宣告他们面临的审判。   邪恶的首领,罪大恶极;顺从他们的人,也难辞其咎。   6:16 暗利曾统治以色列,带百姓崇拜偶像(参王上16:21-26)。他的儿子亚哈是以色列最邪恶的国王(参王上16:29-33)。如果人们都听他们的命令,学他们的做法,必然败坏。他们恶贯满盈,当受其罚。   (六9~16)   弥迦现在关上了复兴的那扇门(六1~8),并公开宣判──耶路撒冷城将毁灭。以色列人已吃了太多从忘恩负义的树枝上摘下来的、不道德行径的死亡之果,所以必须灭亡。这则神谕可以很典型地分析如下:向耶路撒冷城讲话(9节);指控以色列人用变造的量器(10~11节)、说谎言(12节);大致上判决他们害病没落(13节);更具体地,遭受身体的苦楚(14节)和榖物被掠夺(15节)。第16节再重述信息的要点:指控(16a节),判决(16b节;注意"因此")。留意第10~15节的指控和判决各占三节经文,而且结构十分相似。有人认为这段各行的前后次序应重新组合,但它的对称已予这种想法有力的驳斥(参JB)。   六9.
  此节经文遭到相当严重的损坏。被译为"敬畏你的名便是智慧"(NIV;和合:智慧人必敬畏祂的名)的希伯来文子句,意思过于含糊,因此无法论述。RSV的9节下半作"听啊,支派和城里的会众"(参:新译)。以"支派"来和"城巿"对应比以刑杖来对应要合适,虽然此处讨论的希伯来字(matteh)是刑杖的同音异义字。此外,既然谁必须是个疑问代名词而非关系代名词(与AV、NIV不同),那么谁派定最好修改为"城里的会众"。整节经文应作"听!耶和华向这城呼叫……'听啊,支派和城里的会众!'"总而言之,在9a节,弥迦攫取了耶路撒冷城的注意力,而在9b节,他又将说话的对象扩展为整个支派,很可能就是涌向首都来敬拜和以物易物的犹大支派。这则神谕的内容,指责他们行诡诈的交易,并宣告他们将蒙受经济的损失,显示先知写作时想到巿集交易。   六10~11.   神指责祂所拣选的民用不公道的量器(10节)和法码(11节),向自己的同胞行欺诈,而没有行公义、好怜悯(8节)。第
10节上半的经文仍然严重受损而无法评述。一伊法等于二十二公升〔即约半蒲式耳(bushel)〕。这种短少斤两的行径,是会遭到天谴的。耶和华"并不像希腊神话中的奥林巴斯神般,不问世事"(Allen,p.378),祂要求的是公道的法码与升斗(利十九35~36;申二十五13~16;结四十五10)。事实上,王和他的臣仆必须订下度量衡的标准(参:撒下十四26)。然而,这些大臣却不愿将他们的生命及国中的政事,依循耶和华公义的标准;他们藉自己身处高位和缺乏专门技术,趁机欺诈自己的同胞。古代的量秤误差可达百分之六,且考古学家所发现刻有同样记号的重量单位,很少是一样重量的。所以,它们究竟等于现代的重量若干,只能作一大略估计78。如果耶和华坐视商人这种无耻的商业手段,那么祂便无异于帮凶。   六12.   耶路撒冷城里的富户,包括王室、军事领袖,以及地主(参:摩六1~3;弥二1~3,三1~3、9~11)。行强暴(希伯来文作hamas)和说谎言这一对相互呼应的词显示,富户们将律法扭曲为对己身有利,藉此欺凌软弱无权势的百姓。海格(H.Haag)指出:"有人认为被告应在法
庭上经历hamas(强暴),这比被告的行径还要不法,因为法庭应该是保障他们免于受hamas的地方。"79海斯契尔(Heschel)则写道:"对我们而言,不公义伤害了人们的福祉;对先知而言,它是对于生存致命的一击。对我们来说,它是一则插曲;对他们来说,它是一场灾难,是对世界的威胁。"80   六13~15.   素来被忽略的那审判人的主,此时要依罪施罚(注意因此)。祂将以各样的疾病和苦难击打他们。NIV此处作"因此,我开始击打你"(参:吕译)其中的我开始,在西马克斯(Symmachus)版本和旧约亚兰文译本,都作"我将使你患病"(参AV)。荒凉的意思是"身体荒废"。NIV很正确地指出,译成"你的肚子仍虚空"(参:现中、吕译;和合:你的虚弱,必显在你中间)的希伯来文,意义并不明确。尔曼(Ehrman)主张采取叙利亚文译本,即他们将为"痢疾"所苦81,而其论调获得强纳生(Johnathan)和拉西(Rashi)两位学者,以及旧约亚兰文译本之支持。被译作
救护的动词,也含有"给予生命"之意(参:伯十12),而NIV将希伯来文tasseg译为你将积存,显然极为牵强。该字较可能的意思是"临到"(同二6),亦即如德莱弗(G.R.Driver)所说的"子宫口"82。总而言之,较佳的译文应是拉丁文、亚兰文、艾居拉(Aquila)、NEB等译本的译文,也就是照拉比们所解释的:"你将临盆但不得生产,即使生产了,我也要将婴孩交给刀剑。"(参:新译)此一译文恰到好处地与前后文相吻合。正如奚勒斯(Hillers)所说的,这句经文实现了神和以色列所立之约提到的"徒劳的咒诅"83(参:利二十六16;申二十八18)。约中的咒诅并警告以色列,若违命则将遭到农作物被掠夺之命运(15a节,参:利二十六26;15b节,参:申二十八40;15c节,参:申二十八51)。先知在此重提这些咒诅的目的,是要以色列了解,眼前创造秩序(亦即14节的天灾)以及历史秩序(亦即15节的地被敌人蹂躏)逆转的惊恐与惨祸,都是出于曾经警告过以色列的耶和华。   六16.   耶和华再度
指控(16a节)并审判(16b节)这城。这节经文是弥迦全书中,惟一提及以色列王名字的经文。恶名昭彰的暗利和亚哈,虽然年代比弥迦早了一世纪有余,但他们所犯的罪,在此却被当作离弃神(参:王上十六30~33)、奸恶、贪婪和不义(参:王上二十一)的代表。弥迦时代仍到处充斥着亚哈勒索、骗取他人产业的行径。因此意味着耶和华别无选择。罪的工价乃是死,无论是谁犯了罪都一样。约中的咒诅同时也警告以色列,将有来自外邦的羞辱(申二十八37)。   【弥迦书】第七章:   (二)先知哀叹与神施慈爱弥7:1-20节   1、以色列如夏果被收尽   【弥7:1-6节】   7:1哀哉,我(或指以色列)好像夏天的果子已被收尽,又像摘了葡萄所剩下的。没有一挂可吃的,我心羡慕初熟的无花果。   7:2地上虔诚人灭尽,世间没有正直人。各人埋伏,要杀人流血。都用网罗猎取弟兄。   7:3他们双手作恶。君王徇情面,审判官要贿赂。位分大的吐出恶意。都彼此结联行恶。   7:4他们最好的,不过是蒺藜。最正直的,不过是荆棘篱笆。你守望者说降罚的日子已经来到。他们必扰乱不安。  
 7:5不要倚赖邻舍。不要信靠密友。要守住你的口,不要向你怀中的妻提说。   7:6因为,儿子藐视父亲,女儿抗拒母亲,媳妇抗拒婆婆。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   【分段标题】   (1)虔诚人灭尽   (2)没有正直人   (3)各人杀人流血   (4)君王殉情面   (5)审判官收贿赂   (6)彼此结连行恶   (7)降罚的日子来到   ①他们扰乱不安   ②他们儿子藐视父亲   ③他们女儿抗拒母亲   ④他们媳妇抗拒婆婆   ⑤他们仇敌是自家的人   【分节详解】   先知弥迦为以色列人所犯的罪,悲哀,哀叹以色列人好像夏天的果子,将被收尽,意思是神的刑罚将要来临,因他们中间没有正直人没有虔诚人,尽都是罪,从君王到审判官,从审判官到民众,都一味的行恶。   直到降惩的日子来到,他们才扰乱不安,没有依靠,儿子不尊父亲,女儿不听母亲,一家人都彼此为仇,这是犯罪招来的结果。   7:1   1~7哀哉!我:弥迦为自己所处的堕落腐败的社会深感悲痛。以色列全地充斥着强暴、虚假
和败坏。地上的敬虔人寥寥无几(2节),家庭成员之间毫无亲情(6节)。如果我们真正委身神和他的道,我们也会为周围猖狂蔓延的罪恶感到忧伤。我们应更加迫切地代祷,祈求那救我们的神动工,干预这个邪恶的世界(7~9节)。   黑暗的开始,光明的结束,我看到的是──   7章 本章以忧愁开始(7:1-6),以希望结束(7:8-20)。弥迦看到周围的社会一派腐化。统治者要求人献礼,执法人收贿赂,腐化堕落无处不在。但神应许百姓说,他要将他们领出黑暗,进入他的光明之中。到那时候,人们就会赞美神的大信实。只有神才最信实。   世上不公平不公义的事太多,是妥协?是抗争?随大流最安全?神的意思是……   7:1-4 弥迦在地上找不到一个正直的人。就是在今天,正直者(诚实、廉正)也难寻见。社会在使罪恶合理化,就连基督徒有时也为达到自己的目的,放弃基督徒的原则,向社会妥协。我们很容易就说服自己"放松放松",尤其是看到别人都在这样做的时候,我们更会这样。但是真诚的标准不是来自社会,而是来自神。因为神就是真理,我们也要与神相似,作个诚实的人。   "人的仇敌
就是自己家里的人",如何理解?   7:5-6 罪恶已影响了政府官员和整个社会。欺骗和不忠已毁坏了社会的细胞──家庭。结果惟一使百姓得洁净的路就是神的惩罚,这将把整个民族拉回到神的身边,使百姓从里到外重新复兴。   国家分崩离析(七1~7)   弥迦的哀歌,可藉行首额外音节"哀哉!"(1a节)而确认。这哀歌包含两部分:控诉(1~6节)和信心(7节)。控诉同样有两部分:指控(即国中的罪行,1b~4a节)和苦难(即举国的扰乱不安,4b~6节)。以色列领袖的罪行,又可分析为两部分:例证──形容葡萄和无花果都摘光的果园(1b节),和此例证的诠释(2~4a节)。此诠释也有两部分:一个扼要的陈述指出国中没有正直人(2a节),以及两个用以描述邪恶领袖的暗喻。这两个暗喻是:(1)猎人(即那些劫掠他人的人,2b~3节),(2)篱笆(即那些妨碍公义的人,4a节)。另外,苦难的宣告也分为两部分:一个概括的陈述指出扰乱不安的时候已到(4b节),以及其具体的例证(5~6节)。先知的守望者们已看见审判的乌云笼罩着以色列,但现在乌云稍微散去时,他们看到镶在乌云边的救赎
银线(7节)。整则神谕始自哀叹,终于信心,用的都是第一人称。先知一开始是站在耶和华的立场,末了则认同以色列的余剩之民;而耶和华在六章10~16节指控并判决以色列民,但以色列的余民在七章8~20节便获得神的宽宥。   七1a.   先知以警告的哀叹~allayli,"有祸啊我"(吕译;和合:哀哉),来开始他的哀歌(参:伯十15)。流畅的子音重复出现,加上以行首额外音节作为哀叹,使先知的呼喊更令人心碎。   七1b.   先知接着叙述他哀叹的原因。(希伯来原文的意思是"因为我好像……";参吕译,AV、RSV)代表耶和华的先知,在此以寓言自比为葡萄园的园丁。园丁在悉心、辛勤地栽种、浇灌果树后,于六月间来到果园,希望能摘取一串串的甜葡萄和初熟的无花果(参四4;路十三6),但却沮丧地发现,葡萄已被摘尽,无花果树亦已光秃。每一园丁都渴望能享受自己努力的果实,并痛恶在自己之前抢先摘取果子的人,特别是把果子摘取净尽的破坏者!果园就是以色列(参:诗八十8~16;赛五1~7),而果子就是正直的官长。与此相对地,真葡萄树,也就是主耶稣基督,应许
凡常在祂里面的必要多结果子(约十五1~16)。   七2~4a.   作者在此以希伯来文的名词ayin(=1、2节的没有),连结寓言和其诠释,并明白指出失去的果子便是虔诚的官长。虔诚人指的是对神与神的子民,都遵行与神所立之约的人;正直人则是维持约的道德规范的人。各人是指哪些人,应该按着这段话的范围来决定。根据第3节,各人在此应指统治者和审判官等,将百姓视为猎物的人。弥迦自比为失望的葡萄园园丁,而将这些腐败的官员比作猎人(参:诗十8~9)。他以埋伏(即他们的行径是隐密、邪恶的)和用网罗猎取(即他们是要取人性命;参二1~2,三1~3、9~11)来展开他的暗喻。   虽然第3节的意义大致上还算明确,但其详细的诠释则有其困难。位分大的人吐出恶意,NIV:"有权势的人说出他们的欲望"(参吕译)应像RSV一样,依字面译作"尊大的人"(即君王)"说出"较佳。与本节意思相依的几句显示,"首领"(NIV;和合:君王)和审判官指的便是君王之下的大臣。(统治者指仅次于王的大臣,而其冠词则意味着一群同阶级的官长。
)恶就是那取人性命的网罗,双手则指"尊大的人"及他之下的臣仆,而"图谋"(和合:结联行恶)一词直译便是"编织"。综言之,第3节在2b节概括的陈述之外,又增添了一点,即以色列的君王和大臣一起编织了致命的网罗,要取百姓的性命。王和他卑鄙的爪牙穷凶恶极地背离与神立的约,他们不单收受贿赂(参:出二十三8;申十17,十六19,二十七25),而且还向不幸的百姓勒索。所罗门王的继位者为要满足自己的胃口,实行了破坏以色列与神所立之约的政策。"欲望"(NIV、新译、吕译;和合:恶意)和第1节的"羡慕"在原文是同一字。以色列的王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竟夺取当献给耶和华的果子。   他们最好的(即指3节的大臣),不过像荆棘篱笆(因为他们只会妨碍公义!)如果一个无辜的人试图向他的欺压者求情,他们只会报以顽强的骄矜、置之不理和冷漠。   七4b.   弥迦借着"篱笆"(希伯来文msuka)和扰乱不安(希伯来文是mbuka)的类音,戏剧化并突兀地从为该城的罪行哀叹,转变为迫在眉睫
的审判而哀叹。而人称之使用亦有所转变:罪行的宣告是用第三人称("他/他们"),审判的降临则是第二人称("你")。守望者指的是设立于城墙上的岗哨,用以警示外来的危险(参:赛二十一6);此处则用作一暗喻,指先知宣告审判的日子已到来(参:摩五18~20)。那日被称为神临到你的日子(NIV),到那日神长久忍耐的怒气要发作,施行审判(参:赛十3;何九7)。以赛亚预言耶和华将使耶路撒冷有溃乱(希伯来文mhuma)、践踏(希伯来文mbusa)、烦扰(希伯来文mbuka)的日子,而且城要被攻破,哀声达到山间(赛二十二5)。举国都愚昧地要先知静默不提及那日,但那日已经来到,也就是西拿基立的大军围困耶路撒冷,举城人心惶惶(见导论,157~158页)。   七5~6.   先知在此清楚地描述社会的乱象(参:赛三4~5)。由于预期到耶路撒冷城被围困时的可怕景象,弥迦警告百姓连最亲密的朋友都不可信任。使社会成一整体最牢不可破的维系──密友(5a节)及夫妻关系(5b节)──都在这紧张的情势下瓦解。先知借着提及邻舍、最好的朋友和亲爱的妻子,来洞察人内心的世界。神的
判决和人的罪相称。腐败的官长既已破坏了维系国家的人际关系,现在外敌的入侵便更将恶化人与人间的分裂,因为无人能向他最亲密的伴侣透露他将如何渡过眼前的危机,否则他的心腹将出卖他,以保全自身存活。   对这样一个猎取自己弟兄(6节,参2b节)的国家,神要施予它应得的判决,亦即凡借着血缘或婚姻而有亲密关系的人──父、母、子、女和女婿──都将为求自保而像仇敌一般彼此相争斗。这段经文后来被用于启示文学中〔参新、旧约之间的著作《以诺壹书》(1Enoch)五十六7,一○○2;《禧年书》(Jubilees)二十三19;《以斯拉四书》(4Ezra)六24〕,描述末世的日子。主耶稣也应用这节经文,来说明祂的降临在以色列会造成如何的纷争(参:太十35~39;路十二53)。   2、神应允先知   【弥7:7节】   7:7至于我,我要仰望耶和华,要等候那救我的神。我的神必应允我。   【分段标题】   (1)他仰望神   (2)他等候神   【分节详解】   即使别人都在犯罪,我们真正属神之人总不能犯罪,圣洁是神对我们的要求命令,成圣是神心意在人身上的彰显
,犯罪不悔改就让他仍就犯,至于我们,都要仰望我们的神,等候神,临到我们,应允我们。阿门!   7:7   我要仰望耶和华:在一个道德败坏的社会中,弥迦仍然专心信靠神和他的应许。他深知神必将扶持他,总有一天他将施行公正,除净邪恶,以公义掌权(9节)。   1.神呼召所有信靠基督的人"在这弯曲悖逆的世代,作神无瑕疵的儿女。你们显在这世代中,好像明光照耀"(腓2:15)。   2.尽管罪恶日渐加增,整个社会更加堕落,但我们仍要将神救赎的恩典带给一切愿意听从的人,同时我们也要警醒祷告,仰望神最终实行公义的日子(比较15~20节)。   七7.   先知在此借着两个关键,从哀叹转为信心。这两个关键是反意的至于我,以及动词望的文字游戏。在第4b节"守望"指的是先知留心审判已来到,此处则指弥迦仰望神的拯救。基于神对以色列列祖的应许(参20节),弥迦充满信心地向救我的神求告。"拯救"带有军事和司法的双重意义。它指的是神会干预并解救被欺压者,因为这是祂的应许。神不会违背祂对以色列先祖所许下的承诺,也不会让邪恶
的亚述人得胜。除神之外,再无其他力量能作最后决定。弥迦的周遭,没有任何理由让他继续抱持希望。他所拥有的只剩下神,而这已是足够的理由。动词仰望、等候、应允所需要的不是被动地等候胜利,而是以祷告和希望主动地参与。在国家分崩离析的时刻──先是渎职官长的内忧,后有"亚述入侵"的外患──我们的诗人兼先知弥迦正如梅兹(157页)所描述的:"并不放弃或向沮丧投降,而是'等候'。这也是无助者最有力的行动(诗三十八15,四十二5、11,四十三5,一三○5),在等候中,他们知道神必来解救(诗十八46,二十二5……)。"   3、神必起以色列   【弥7:8-13节】   7:8我的仇敌阿,不要向我夸耀。我虽跌倒,却要起来。我虽坐在黑暗里,耶和华却作我的光。   7:9我要忍受耶和华的恼怒,因我得罪了他。直等他为我辨屈,为我伸冤。他必领我到光明中,我必得见他的公义。   7:10那时我的仇敌,就是曾对我说耶和华你神在哪里的,他一看见这事就被羞愧遮盖。我必亲眼见他遭报。他必被践踏,如同街上的泥土。   7:11以色
列阿,日子必到,你的墙垣必重修。到那日,你的境界必开展(或作命令必传到远方)。   7:12当那日,人必从亚述,从埃及的城邑,从埃及到大河,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都归到你这里。   7:13然而,这地因居民的缘故,又因他们行事的结果,必然荒凉。   【分段标题】   (1)领我到光明中弥7:8-10节   ①我虽跌倒却必起来   ②我虽黑暗神却作我光   ③虽要忍受却进入光明中   ④讥笑我的仇敌必遭报   (2)重修墙恒弥7:10-13节   ①境界扩展   ②众城归神子民   【分节详解】   神要预言惩罚打碎,也要应许祝福扩展,兴起他心爱的子民,使刑罚以色列人的工具(亚述人)必成荒凉,一切丰富都归以色列民,并且重修倒塌的墙垣   7:8   8~13却要起来:犹大公义的余民如今面临的是神因整个民族的罪而施行审判的黑暗日子,但是弥迦仍然向他们大声传讲信心的话语,激励他们透过仇敌暂时得胜的现实,遥望神将复兴他们的光辉日子。与约伯在急难中所说的话语相似,"我虽跌倒,却要起来&quo
t;是一种信心的宣告(参伯19:25~27注)。   神必为他的百姓申冤,只是要等多久呢……   7:7-10 弥迦说他要等候神,因为当有需要的时候,神会垂听和救助;弥迦说神会带领百姓度过艰难岁月;弥迦说以色列要耐心经历审判,因为神要将他们带出黑暗;弥迦说他们的敌人将受到惩罚。这都显示出他个人对神的忠心(7:7),也代表了以色列的利益(7:8-10)。我们也可以同神建立一种关系,使我们能像弥迦一样有信心。这并不需要我们要有特别的才干,只要我们相信神,并愿意凭信心行事就行。   七8~10.   在第一个诗节中,蒙羞的耶路撒冷告诉她那冒渎神的仇敌不要夸耀(8节),因为她为罪受罚只是暂时的(9节),到耶路撒冷获拯救之时,她的敌人必被羞愧遮盖(10节)。   在这与仇敌虚拟的对话中,耶路撒冷的处境是在黑暗中,且跌倒在地(8节)。黑暗让人想到没有光线的地牢景象,也正是一个城巿被围困的表象。但这心存悔改的城巿确信,虽在黑暗中,"耶和华要作我的光"(参JB、NAB、NEB)。   城内信仰坚定的余剩之民都接受先知对历史的诠释,亦即耶路撒冷的衰
败并非偶然(参:撒上六9),也并非耶和华不能拯救她(参:王下十八22~35),而是耶和华因耶路撒冷的罪而恼怒(9节)。抱持这样的世界观,灾难便可具有属灵的意义,从而导向悔改、坚忍和希望。耶路撒冷的希望仰赖于耶和华为她伸冤。如果耶路撒冷因得罪神而受罚,那么可以想见神会如何加倍处罚那些加害耶城并亵渎神的人(参10节)。第8节的光指的是神是眼前拯救的来源,9节的光则是指神未来的救赎。   耶和华的公义不单导致以色列蒙拯救──8~9节的主题──同时也造成那嘲弄以色列的仇敌,遭到惩罚,这是第10节的主题。亵渎神的人将被羞愧遮盖,并将如同街上的泥土般遭人践踏,永无再起之日。历史已证实了耶路撒冷所信奉的神乃真神。而亚述的守护神亚色(Ashur)如今何在?   七11~13.   耶和华发出希望的信息,以响应耶路撒冷承认自己信仰之举。凯歌的第二个诗节可分为两部分:万国之民均可在耶路撒冷的墙垣内得救(11~12节),而地则将因它的罪被毁灭(13节)。   墙垣(希伯来文作gdr)并非指"防御的壁垒"(希伯来文作hwmh),而是指一般的墙,包括葡萄园的篱笆(参:
诗八十12,八十九40;赛五5),以及此处的羊圈(民三十二16、24、36;撒上二十四3;番二6)。耶路撒冷的未来,不再像她倾覆之前一样处于刀光剑影之中(参四3,五10~11),而被比拟为羊圈(参四8,七14)。列国之中信仰坚定的,都可到此羊圈寻求庇护,在此同时,神将因这地的罪而使它荒凉(13节)。耶和华将扩展这"末世的羊圈",祂亲自所设立的界限将包含广阔,以至于凡寻求拯救者均可在其中蒙救赎。   那日/日子的重复出现,代表这三项行动──重修墙垣、开展境界以及万民的来到──彼此相属。先知在此以具体的地理两极(即藉相反方向的两地点来表示全体)──从位于东北的亚述到位居西南的埃及(这也是弥迦当时的世界边缘),和广泛的地理两极──从这海到那海,从这山到那山,来表达救恩的普世性。动词归到以单数形出现,意指救恩的取舍乃个人之抉择。先知所描写的并非万国万族归到以色列,而是从(此字在希伯来经文12节中重复了两次)万族有许多个人来。从埃及到大河一词,让人回想起耶和华曾应许以色列将拥有这些地(创十五18;出二十三31;申十一24),也让人连带想到以色列的黄金时代(王上四21、2
5)。"末后的日子"应作广义的解释(参四1)。这日子在弥迦之时,借着耶路撒冷自亚述入侵的黑暗里,被拯救到光明中,得到部分应验。(注意第10节的"这时",吕译;和合未译);与第11~12节的那日相连结。NIV中译应为:"……这时她必被践踏");以色列被掳归回后的重建时期又进一步应验;但最完整的应验则是在今日,从万国而来的神的选民,归向天上的耶路撒冷之圣所(来十二22~24;参:约十七2;徒三25;林后六2)。   在以色列的境界之内,耶和华牧养悔改归向祂的子民;在此境界之外,耶和华这掌管道德的神则使地荒凉(参:番一18,三8)。这地一词,是地上居民的转喻。由历史的背景及类似的经文(参:耶四十九13、17,五十23;弥一3、6),我们可以臆测神在以烈火烧尽全地之前(彼后三10),也就是此处所说的景况,必先以四处蹂躏的军队惩罚这地。艾伦(398页)说得好:   这则神谕与基督教信仰中的最后审判相互呼应。它以以色列能够领受的传统语言重申,这地在道德的资产负债表上若有赤字,最终仍须清偿;而神的国度将在得胜中建立。   
4、求神牧养以色列   【弥7:14节】   7:14求耶和华在迦密山的树林中,用你的杖牧放你独居的民,就是你产业的羊群。求你容他们在巴珊和基列得食物,像古时一样。   【分段标题】   (1)是神独居的民   (2)是神产业的羊   (3)求神使民得食物   【分节详解】   先知为民祈求神,作为领袖应时刻为民祈祷,因这百姓是神看重独一无二的子民,并且是神自己的羊,就当求神赐食物,供养以色列使以色列被牧养的肥壮。   今天教会的领袖,应时刻为神的教会祷告,求神牧养他自己的群羊。   7:14   4~20牧放你……的民:这几节经文是一段充满恳求的祷告,先知迫切祈求神成就他在8~13节所说的话。弥迦特别关注的是神能够再次顾念以色列,如同牧人顾念羊群一样。   巴珊和基列在哪里?   7:14 巴珊和基列是约旦河东的一块肥沃土地,以前曾是吕便、迦得和一半玛拿西支派的疆土。   5、神显奇事给他们看   【弥7:15-17节】   7:15耶和华说,我要把奇事显给他们看,好像出埃及地的时候一样。
  7:16列国看见这事,就必为自己的势力惭愧。他们必用手捂口,掩耳不听。   7:17他们必舔土如蛇,又如土中腹行的物,战战兢兢地出他们的营寨。他们必战惧投降耶和华,也必因我们的神而惧怕。   【分段标题】   (1)如出埃及的时候   (2)列国看见都惭愧   (3)列国因神战兢惧怕   【分节详解】   在出埃及时神显神迹奇事,在这个时刻神仍显他的奇事,让列国人看见而战战兢兢惧怕不敢提自己的势力,都惭愧而投靠神,神的作为无人能阻挡,神要行事一切都要给神让路。   七14~17.   先知以祷告回应这则应许选民救恩的神谕。牧放一词在古时的近东常被用以作为理想君王的表象,此处则用来描绘内在方面王和子民之间属灵的爱与信任的关系,以及外在方面的保护(14a节;注意杖=令牌)和供应(14b节;注意容……得食物)。产业是暗喻的说法;意指他们由于古时所得的权利,得享永久的地位。迦密山(见NIV边注)指的是一个像花园般的森林(参:王下十九23=赛三十七24),即适合属王的羊居住之处。巴珊和基列两地,让人不仅回想起在以色列历史的开端,摩
西借着神迹奇事将这些地给予以色列(注意像古时一样),同时也让人想到他们对那著名的草原和肥美土地的渴望。   耶和华以第一人称发言,打断了先知的祈求(参:诗十二5,六十6~8,八十七4),应许要把救恩及奇事显给以色列看,正如祂当年击打埃及的长子、带领以色列渡红海和约但河、在旷野中保守他们,以及打败无数比他们还强大的国家。当耶和华奇妙地在耶路撒冷城门口击打西拿基立的大军;让古列下令被掳的犹大人得以返回、圣殿得以重建;最重要的是,主耶稣借着祂的死和复活,战胜了死亡和撒但;以色列的确看到同样大能的膀臂。   弥迦以默想来回应这则神谕:列国必将惭愧、落败、并因此而敬畏耶和华。第16~17和10节息息相关,只是把被羞辱的仇敌从亚述扩展为列国。在第10节亚述遭到挫败,在此则是列国弃绝他们的权力和骄傲。用手摀口和"耳朵必变成聋的"(吕译、NEB;和合:掩耳不听)表示他们的羞愧。他们不再像第10节的仇敌一般嘲弄以色列,也不再听他人无谓的夸耀。从圣经其他的经文(创三14;诗四十四25)和古代近东的许多浮雕得知,餂土一词形容的是落败的君王俯伏在他们的征服者面前。这些君王在遭逢
了耶和华的大能后,了解到自己的软弱无能,进而愿意放弃他们的营寨而出来敬拜耶和华。主耶稣的死里复活也同样彻底地战胜撒但和死亡,以至于今天的万国也都得以敬畏祂。   6、应许施恩   【弥7:18-20节】   7:18神阿,有何神象你,赦免罪孽,饶恕你产业之余民的罪过。不永远怀怒,喜爱施恩。   7:19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   7:20你必按古时起誓应许我们列祖的话,向雅各发诚实,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分段标题】   (1)赦免罪孽   (2)必在怜悯   (3)向雅各发诚实   (4)向亚伯拉罕施慈爱   【分节详解】   神爱他自己的民,但因以色列人犯罪神不得不惩罚罪,因为神是圣洁的,在刑罚之后神却喜爱施恩与他自己的民,赦免他们以往的罪过,向他们大施慈爱。   神愿意赦罪,人却不情愿认罪悔改,我当……   7:18 神非常乐于施恩怜悯人!神的赦免并非出于不情愿,我们一旦悔改神就高兴,一旦归向神,神就赦免我们。今天我们大可以向神认罪悔改,并接受神慈爱的赦免
。但我们千万不要心高气傲地拒绝神这免费的礼物。   "发诚实、施慈爱",神的应许不会变,但他对人也有要求──   7:20 在弥迦生活的时代里,宗教信仰没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甚么改变,但弥迦对百姓说,神要求百姓要有公义、怜悯和谦卑的心(6:8)。今天神也同样对每一位基督徒有这样的要求。在这不公义的世界上,我们必须施行公义;在这充满骄傲和私欲的社会中,我们必须谦卑地与神同行。我们只有按照神的旨意生活,才能开始影响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世界。   七18~20.   弥迦名字的含义即"谁能像耶和华?"(见导论,152页)。弥迦在此以专有名字耶和华(雅巍)代替普通名词~el(=神),并以此作为凯歌末了、赞美诗的首句,藉以巧妙地显示他名字的意义。弥迦借着那些经过亚述入侵仍得以存活的余民之口,发抒"有何神像耶和华"的赞叹。他们深感再无别神像耶和华一样赦免罪孽。如果神没有赦罪的特质,那么弥迦所传的道便毫无意义可言。倘若神永远怀怒,弥迦这些责难的神谕,又有何价值?果真如此,那么弥迦在说完这些神谕之后,只会得到发
泄积愤的快感,但百姓却将因着罪和绝望而心刚硬(参:诗一三○3~4)。因为神是施恩的神,祂给予悔改的人盼望,而从这些悔改的人将诞生新的纪元。也因为神从不撒谎,将有源源不绝的悔改余民归向祂,并成为祂的产业,甚至一直到历史的终结(罗九~十一)。   和一连串用来形容罪的字眼(罪、过犯、罪孽)相对,神的子民歌颂神慈爱的属性和态度:赦免、饶恕、不永远怀怒、怜悯、喜爱施恩、诚实。后四者见于以色列首度严重犯罪、认罪悔改时(参:出三十四6)。这古时的信条向历代坚守信仰的子民保证,神会信守祂对列祖的应许,且不会让以色列的历史结束于山穷水尽时。   第18节指出以色列蒙受祝福的原因,乃在于神饶恕的属性;第19节则呈现结果──他们的罪均被去除。神当年带领以色列出埃及时,把埃及人投入红海;同样地祂也会在以色列人的天路历程中,把他们一切的罪投入隐喻的深处。   神"有恩典的"属性明列于出埃及记三十四6,弥迦书七18~20又复述一次。这些属性可分为祂的"恩典"和怜悯(希伯来文作rhm),其中包括饶恕罪过;以及祂的慈爱──作"不变的爱"较
佳(希伯来文作hsd)──和"诚实",这两者即信守祂的应许。第18a和19节颂赞前两个属性,而第18b和20节则赞美后二者。这四个成对的属性于第18b节相互连结,因为该节指出神"不变的爱"(亦即希伯来文的hsd,"慈爱")是祂长久容忍(即"祢不永远怀怒")的原因。总而言之,神对列祖的慈爱信实,是以色列盼望的依据。神曾在摩西和约书亚的时代,实现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领以色列脱离埃及的捆绑并进入迦南地。在弥迦的时代,神也同样地救以色列脱离亚述之手。最重要的是,神信守祂对亚伯拉罕的应许,叫基督从死里复活,并赐予他全地万国的属灵种子(参:罗四17;加三6~29)。神的选民在各样的试炼中,仍将继续仰望这位无可比拟的神。   总结:   查考小先知书(弥迦书)对我们的教训:"神是慈爱的神,又是公义的神"论到罪神施行公义的刑罚,论到民,神喜爱施恩与他的子民,前部分论到神惩罚罪,中间部分论到弥赛亚要降临于伯利恒,并掌王权,后部分论到神要兴起以色列,并施恩与他们。   我们知道神的本性与心
意就快快回转,在神前蒙神施恩。   ----《圣经分段分节查经释经》张神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