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常把风格与内容对称,以为风格不过是外表,像衣服一样,只是表达的方式。其实,真的是那么简单吗?警察、法官,都各有特别的衣服,他们的职务与合适的衣服分不开的,代表的是权威。演员的衣服,更是与他们所表演的角色分不开的,衣服不仅表示他们角色的身分,更决定他们语言的意义,收到所期的效果。
例如:非利士的巨人歌利亚,向以色列军索战,把以色列全营都给震慑住了,害怕得不敢出战。大卫出到战地,想探知实情。他的老大哥以利押向他发怒说:「你下来作什么呢?在旷野的那几只羊,你交托了谁呢?……」这是问句的形势,但实在的意义是:「你不去看羊,来这里干么?」意思也是说:「这里没有你的事,你不该来!」是责备的话。这就像你在吃饭或作私事,有人在窥探你,你说:「看什么?」或「有什么好看的?」都不是期待回答的问题,而是说:「不许看!」大卫回答的话:「我作了什么呢?……」是说:「我没有错啊!」(见撒上一七26-29)
推罗王希兰视察所罗门给他的城邑,似乎是借款及物资抵押,向所罗门王说:「我兄啊,你给我的是什么城邑呢?」(见王上九10-14)明显是不满意其贫瘠,感觉吃亏了的话,并不
是什么诘问话。
还有修辞上的问句,如:「谁不是亚当子孙?」「谁没有热血离心?」并不期待任何人回答。
圣经不是一部文学的书,但其所记述的事,与文学上的格型有关的,圣灵感动人,用适合的体裁表达不同的信息。一般说来,诗歌适于表抒情感,散文适于叙述达意。
诗歌体
圣经的诗歌书,都在旧约里面,新约只有短短的引用。希伯来诗歌虽曾有限度的影响西方文学,但在精神与中文诗的骈偶、对仗、贯顶体式有类似的地方,自然文字排式格局无法相同。有人采用中文古诗体,把旧约诗歌译出来,读之颇觉自然。在现行的和合译本,除了排列形式不像我们习见的诗之外,也不失诗的韵味。例如:
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
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诗二三2)
我必凭你丰盛的慈爱,进入你的居所;
我必存敬畏你的心,向你的圣殿下并。……
他们的口中没有诚实;
他们的心里满有邪恶;
他们的喉咙是敞开的坟墓;
他们用舌头谄媚人。(诗五7、9)
当然,这里的例子意义显明,不会有解释上的困难。不遇有些诗歌,如果能注意其形式,在了解上会减少困难。其中一个例子,是田园诗的雅歌:
耶路撒冷的众女子啊,
我虽然黑,却是秀美;
如同基达的帐棚,好像所罗门的幔子——
不要因日头把我晒黑了就轻看我。(歌一5-6)
这里的意思是说:
我虽然黑,如同基达的帐棚(外面);
却是秀美,好像所罗门的幔子(里面)。
泰可纽错失了这意义,而用这段经文来说明教会组成分子中有两类人,使黑白不分明,是不对的。我们应解为外面黑,像基达山羊毛织的帐棚,是风吹日晒的结果;但里面却秀美。牧女比不得王女:「王女里[面]极其荣华;她的衣服是用金线绣的」(诗四五13),是说里面荣美,外面也荣美,正是秀外慧中。牧女是像保罗,为道受苦,外面气貌不扬言语粗俗,里面却有从神得的启示,又像主耶稣外面没有佳形美容。这不也是我们应当有的情形吗?宝贝藏在瓦器里,比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冒为善者好得多。
约伯记像是伟大的史诗,像戏剧,也像交响乐。另外还有颂诗,如:士师记第五章的底波拉之歌,出埃及记第十五章,以色列人渡过红海后,摩西及米利暗的诗歌。还有挽诗,如:大卫吊扫罗和约拿单的「弓歌」(见撒下一17-27)。
耶利米哀歌也是挽悼诗,但以字母离合体(acrostic)写成。你会希奇,为什么每一诗章有二十二节或二十二的倍数(第三章为六十六节),那是因为每节的首字是一个不同的希伯来文字母;希伯来文共有二十二个字母,按序逐节排列,第三章是每三节为一个字母起首。第五章则不按字母离合体排列。
诗篇第一百一十九篇,是最长的一篇圣经,在全部圣经的中间,也似是荣美的珍宝,是用字母离合体写成的。全篇长诗共有二十二段,每段八行各冠同一个字母,顺着希伯来文二十二个字母的次序排列写成。这种体式,不仅在译成非字母文字的中文时无法表现出来,在任何字母文字的翻译里,也无法表现。我不确知这种体式,除了表现可赞叹的文字技巧之外,还有什么特殊属灵意义,也不建议谁刻意模仿;但知道在释经时,要注意体式的差别,一方面不会把自己的私意反射到经文里去,一方面可以解释出其正确的意义。
散文
不但诗体有特具的体式,散文也有体裁的不同,语词的特性,论理的方式,都应该加以注意。
在旧约语词中有其特别语词,一个例子是「预言」,与我们观念里的「善知未来」不同。在宣述方式上,有诗歌,也有散文;在内容方面,常与伦理有关,这是不可忽略的,以后要再讨论。
在新约里,也有特别语词。一个例子是「信」。信的根源,「是从基督的话来的」(罗一○17);信的对象是基督:「信靠这人[基督],就都得称义了。」(徒一三39)在保罗书信中,「信心」是与「行为」对举的;「恩典」是与「工作」对举的。因此,我们所熟悉的以弗所书第二章里,讲到神在耶稣基督所显明的恩典,可以这样了解:
得救是本乎恩——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
也因着信——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
我们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
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在这里,「恩典」是说我们本不配得的而得着了,是神赐给我们,所以不是作工得的工价;「怜悯」是我们该得的而未得,免于刑罚,而向审判夸胜。
新约圣经中,也有用覆述语句,以加强或显明其意义,例如:约翰福音第一章:
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
律法本是借着摩西传的;恩典和真理都是由耶稣基督来的。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
这段经文不是要对举律法与恩典,也不是要分论恩典与真理;而是说,借着摩西,人只领受了律法和影像,而从耶稣基督的恩典,我们才得进入真理,神是那完美的真实。
再举启示录第六章为例,说明语意与结构的关系;忽略了结构,就错失了语意。
揭开第四印的时候,我听见第四个活物说:「你来!」我就观看,见有一匹灰色马,骑在马上的,名字叫作「死」,阴府也随着他。
有权柄赐给他们,可以用刀剑、饥荒、瘟疫(或作死亡)、野兽,杀害地上四分之一的人。
「有权柄赐给他们」,不是只赐给第四印的灰马骑士;「他们」也不是指灰马和骑士,因为前面记述第一和第二印时,只对骑士用单数的「他」。那么,这里的「他们」是综合叙述前面四印的结果,合为一元:刀剑、饥荒、瘟疫(死亡)、野兽,恰够四项分配,而且前面也分别说过,就容易解释了。
经文的风格,也与所传通的信息有关,可以说是信息的一部分。
语句中强调一项单元的,是表示权威。如:
只是我告诉你们。(太五22、28、32、34、39、44)
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
惟独遵行我天父旨意的人才能进去。(太七21)
语句中包括二项单元的,是表达对比。如:
你的眼睛若嘹亮,全身就光明;
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太六22-23)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
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
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
神的物当归给神。(太二二21)
语句中涵有三项单元的,表明客观。如:
或保罗,或亚波罗,或矶法,……(林前三22)
这不在乎那定意的,也不在乎那奔跑的,只在乎发怜
悯的神。(罗九16)
论到这些人,……
从前丢大起来,……
又有加利利的犹大起来,……(徒五35-39)
最后的一个例子,是着名的犹太经学名师迦玛列的发言,他是法利赛人中希列的孙子,也是保罗未信主前的师傅(徒二二3)。在那段话以后,他把初期教会的发展归纳为两个可能:「他们所谋的、所行的,若是出于人,必要败坏;若是出于神,你们就不能败坏他们,恐怕你们倒是攻击神了。」迦玛列的结论和建议大公会:「我劝你们不要管这些人,任凭他们吧!」
语句中涵有多项单元的,是为了表明广博周通。如:
无论是希利尼人、化外人、聪明人、愚拙人,我都欠他们的债。(罗一14)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难道是患难吗?是困苦吗?是逼迫吗?是饥饿吗?是赤身露体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如经上所记:我们为你的缘故,终日被杀;人看我们如将宰的羊。然而,靠着爱我们的主,在这一切的事上已经得胜有余了。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天使,是掌权的,是有能的,是现在的事,是将来的事,是高处的,是低处的,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罗八35-39)但你们得在基督耶稣里是本乎神,神又使他成为我们的智慧、公义、圣洁、救赎。(林前一30)
我们也可以感觉得出来,在连连重复的语句,是加以强调一项真理,特别引起人的注意。
例如:保罗为了强调「灵恩」的一元化,统一而不是同一的真理,而在短短几句话之间,连连重复:
岂都是使徒吗?岂都是先知吗?岂都是教师吗?岂都是行异能的吗?岂都是得恩赐医病的吗?岂都是说方言的吗?岂都是翻方言的吗?(林前一二29-30)
有时,是在较长段的经文之间,加以重复重要的语句。如:保罗在哥林多前书第十三章,讲到爱之前,先连续重复爱之不可缺少;在阐释爱之后,说了爱「永不止息」,又说三个「终必」止息的,是重复加上对比: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
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
我若将所有的周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
还有一种是结构形式重复,论点分歧,如:
恩赐原有分别,圣灵却是一位。
职事也有分别,主却是一位。
功用也有分别,神却是一位,在众人里面运行一切的事。(林前一二4-6)
在旧约里,先知耶利米圣殿门口宣读的信息的开始,有重复的语句:「你们不要倚靠虚谎的话,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耶七4)我们仿佛可以见到他有力的手势,听到他激切的语气,这是重复的效果。
主耶稣复活以后,三次问彼得:「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我们不必考较「爱」字这个动词的差异,或「这些」那个无定指示词的意思,也不能看见主耶稣指示的对象;不论译为:「你爱我比这些[门徒]更深吗?」或「你比这些[人]爱我更深吗?」或「你爱我比爱这些[属世物质]更深吗?」这重复三次的诘问,收到了搜索彼得灵魂深处的效果(见约二一15-17),坚固了他的信心和爱心。重复的问,表示深的关切。
但最特出的复文例子,是旧约中最短的一卷先知书俄巴底亚书,照中文和合译本算来,只有七百四十二个字,竟先连用了八个「不当」(俄12-14节),而后在一百七十四个字的段里
(俄17-21节),用了十四个「必」字。前面的八个「不当」,是采渐进的趋下方式,说以东没有爱心的行径,愈趋愈烈。后面的十四个「必」是渐进的向上方式,是应许以色列家的前途,愈走愈光明,至终国度归耶和华。这样,形式就传达了信息。
还有一种字或意重复的效果,是加重语气。如:「我保罗亲笔问你们安。」(西四18)又如:「圣灵明说,……」(提前四1)又如:「请看我亲手写给你们的字是何等的大呢!」(加六11)这些大字,可以表示强调其重要性。虽然也可能是保罗。患眼疾的旁证(参加四13)或他亲笔加写的印证。
最后,我想到奥古斯丁所指出的,使徒保罗在书信中,交互选用不同的风格。在设譬析理时,用和缓(subduedstyle)的风格,平心静气,循循善诱;在教导时,用中庸(temperatestyle);在激励,劝勉时,使用庄严(majes-ticstyle)的风格,使人转变、悔改。在释经时,对此加以注意,也可以增进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