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两约间之历史
旧新约间有四百多年之历史,此时期称为静默时期(SilentPeriod)。事实上这段是最不静默的时代。在此四百年中,有轰轰烈烈之革命,有铁骑奔驰下之管辖,有流不尽之血与汗。兹把这段极复杂之历史简述如下:
A.国际政治史
1.希腊时代(337-167B.C.)
旧约结束时,波斯国为当时世界大国。波斯诸王屡欲向西扩展版图,小亚细亚诸小国常受其侵侮而向希腊求救。希腊于490B.C.初尝大胜波斯之战果。事后波斯与希腊经百多年大小战争,至332B.C.波斯遭英武睿智之希腊亚历山大帝所歼灭。
亚历山大灭波斯后,他以败波斯之余威,南征北伐。他的军力,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席卷了欧亚非三洲,于是希腊便成为古世界之首一大国。亚历山大极力提倡希腊文化,到处建立希腊商业与文化中心(称Hellenism)。他一生对犹太人有好感,给他们诸多优惠与权利。据因有一次他兵临耶路撒冷时,大祭司耶杜亚以但以理书相迎,并向他指出内中的预言即亚历山大,从此他便给犹太人格外之优待。
a.多利买王朝(323-198B.C.)
亚历山大因好勇骁战,又酒色过度,死于巴比伦(323B.C.),年仅33岁。亚历山大殁后,因子太幼(有说无子),版图遭手下诸将争夺,象军阀割据一方,经30多年混战,终于给四大将军所瓜分:
⑴西部(马其顿本土与希腊)──卡仙大(Cassander)
⑵东部(土耳其小亚细亚)──赖心马克土(Lysimachus)
⑶北部(波罗的海一带,叙利亚,巴力斯坦与巴比伦)──西流克土(Seleucus)(俗译西流古)。
⑷南部(埃及)──多利买(Ptolemy)。
与圣经历史有关的,乃西流古与多利买二大将与其朝代之后人,因埃及与叙利亚常发生军事性之冲突,而以夹在中间之巴力斯坦为战场,以色列民夹在两虎相斗之中,叫苦连天,一次多利买兵败西流古后,便把巴力斯坦归入其版图,称为藩属国。总括来说,多利买王朝对犹太人尚存好感。在198B.C.时,西流古王安提阿哥三世(AntiochusIII)在一场大战中大败多利买军,把犹太藩属国攫为己有。从此埃及治理巴力斯坦一百多年的历史至此结束,犹太人便在另一征服者铁蹄下呻吟。
b.西流古王朝(198-167B.C.)
安提阿哥三世(又名大安提阿哥)夺取巴力斯坦后,他用压力使犹太人缴纳重税,犹太人苦不堪言。其继承人安提阿哥四世性情凶顽固执,奸险失信,傲慢骄狂,自称为神明(Epiphanes),犹太人却讥他为疯人(Epimanes)。他把耶路撒冷城改为希腊文化化的城市。192B.C.时他与多利买(埃及)兵交战,在耶京谣传他阵亡消息,全京欢喜若狂,并且暴动**一切希腊化之人物及文化。当安提阿哥四世从前线回来,立施报复,肆意屠杀,犹太人不分男女老幼被害者有十万之众。168B.C.他又进军埃及,不料埃及得新兴之罗马所助,只得败回,于是迁怒于犹太人。犹太人被害及被掳卖作奴隶的不知凡几。其后他更疯狂施禁令,不须犹太人守安息日,行洁净礼及守一切摩西的律法,违者一律处以极刑。是年(168B.C.)12月25日,在圣殿中强迫犹太人将一头母猪献作燔祭,强迫祭司吃其肉,又把肉汤洒于内殿周围,并毁坏内坛,以希腊神像丢斯(Zeus)代之。这正是但8:9;9:27一类之应验,也是末日敌基督工作之代表。
2.犹太时代(马加比时代)(167-63B.C.)
当时犹太人在安提阿哥四世之淫威下只有忍辱吞声,敢怒不敢言。但另有些虔敬忠勇之士,宁死不肯违背圣约,他们逃到山区潜藏起来,伺机行事。
安提阿哥四世之希腊化运动传到耶京西面一小村落莫丁(Modin)。那里隐居一德高望重之老祭司,名马提亚(Mattahias)。当他看到西流古官员在村内建造希腊神像,并迫全村人向之下拜时,大发义愤,他先挥刀杀掉那官员,再杀掉一些向偶像下拜之犹太人,其后与五子逃到山中,和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士组成游击队,向西流古王朝展开了长达百年之光荣革命血战史。
a.马加比王朝(167-135B.C.)
投奔马提亚之义勇军日益增多,他们常与西流古作突击游击战,虽以寡敌众,仍常得神奇之胜利。马提亚智勇双全,善于战术,常操胜券,被称为执铁锤者(Maccabee)。在他的领导下,犹太人常败中得胜,收回耶路撒冷,并故意在165B.C.12月25日把重建完成之圣殿再新献给神用,在殿中满布烛光,是为烛光节或修殿节(参约10:22),纪念神所给之胜利,巴勒斯坦便重回到犹太人手中。
此后马加比军便进行防御,巩卫国防之事工。一面重建京都,一面进剿约但河东西之小国(如亚扪、以东、非利士),以雪仇恨。一面向罗马进行外交关系,订立军事同盟,以期树立外援。但犹太内部亲希腊(西流古)之人也不少,故在162B.C.时西流古大举南侵,以亲希腊之犹太分子作内应,把犹太人杀得片甲不留。马加比族领袖们逃到山林间,以马提亚之第五子约拿单为首领,与西流古展开游击战,在150B.C.时又把犹太政权夺回。此后,马加比族不断与叙利亚国交战,在一次战役中约拿单被杀,马提亚之第二子西门便独自挽救国运,重整军力,励精图治,在143B.C.与叙利亚订立协议,争取全面性的自由,成为犹太国。自586B.C.国亡后,犹太现今首次成为独立国,国号称为哈斯摩(Hasmonean),纪念其先祖之功德(查哈斯摩乃马提亚曾祖父之名)。
b.哈斯摩王朝(143-63B.C.)
西门内外卓越之成就均有史书及经书(次经马加比书)记载。在他统治下,国泰民安,富强康乐。独立后二年他召开国民大会,被选为终身祭司长。从此祭司与君主之职在马加比族内世袭相传,可惜他于135B.C.遭其亲埃及之女婿暗杀。
西门被害后,其子许尔堪一世接位(JohnHyrcanusI,135-105B.C.),叙利亚趁机重掀战端。许尔堪一世连战连败,差点国破人亡,幸得罗马出头订立丧权辱国之条约,此后他卧薪尝胆,徐图复国大计。129B.C.叙利亚与撒玛利亚(撒玛利亚庙殿于此时被毁,128B.C.)〔注2〕,南陷以东,并立以东人安提帕特(Antipater)为当地官长(其子即新约之大希律),在短短数年间恢复了旧日国度之光荣。
当许尔堪一世在进行收复失地之争战时,国内亲罗马与反罗马分子互相倾轧。亲罗马分子多为贵族和中上阶层人士,是所谓撒都该人之前身。反罗马分子则是敬虔之人(名Chasidim或Hasidim,意:敬虔),是为法利赛人之前身,这派人士却深得人民所拥护。
许尔堪死后,其子亚利多布一世继位(AristobulusI)。他生性凶残,杀害亲母及兄弟,在位仅一年,为其妻撒罗米亚历山登大(SalomeAlexandra)毒死。死后其弟亚历山大占尼士(AlexanderJanneus,104-78B.C.)上位,娶了其寡妇之嫂为妻。他为人比其兄更暴戾凶恶,常怂恿撒都该人与法利赛人斗杀。他死后其妻执政,以其长子许尔堪二世为祭司长,但遭其次子亚利多布二世反对。长子乃法利赛派,其弟则为撒都该派,此后两兄弟之党派常自相残杀,成为马加比族英勇史上一极大之污点。
是时罗马势力日益强盛,侵略东方诸国之意日强,它西灭西班牙后便开始东侵,经过一连串之胜利,罗马尽灭小亚细亚之加拉太、北非,及亚米利亚。64B.C.罗马大军压近犹太北部之叙利亚,不数年间即结束了西流古王朝。翌年(63B.C.),罗马将军庞培(Pompey)把耶路撒冷攻陷,掳回罗马为奴之犹太人成千上万。从此犹太之独立丧失,迄至1948年复国,犹太国亡近二千年之久。
3.罗马时代(63-4B.C.)
罗马大将军庞培征服哈斯摩王朝后,犹太人从此在罗马铁蹄下苟安度日。庞培立许尔堪二世为祭司长,并立以东人安提帕特(Antipater)为犹太的省长。
是时罗马为元老管治体制(SenatorialSystem),自庞培后,犹太便划分为总督(Procurator)(即巡抚governor-)管辖之省分,安提帕特为人老奸巨滑,什晓奉承谄媚,故使罗马另眼看待。
60B.C.时高庐总督朱理安(Julian),与其养子屋大维(Octavian)及同僚安东尼马可(MarkAnthony)组织三头组政(Triumvirate),而自己为三头之头,称号该撒(Caesar意皇帝),掌握罗马政府的军事、行政与司法大权,成为罗马帝国首任之皇帝,使罗马的共和元老制或参议员制徒具虚名,并命全国奉他为神(demigod)。
庞培极不满朱理安之独揽大权,故两者之间常有倾轧相争。48B.C.时,两虎干戈相遇,庞培战败落荒,逃到埃及为当地人所杀。朱理安乘胜进军埃及,翌年(47B.C.)灭了多利买王朝。
在朱理安进军埃及之亚历山大城时,有一次他险遭消灭,安提伯特派兵救援解危,事后朱理安任他为犹太之王。他得朱理安的恩准,以其子法西勒(Phasael)为耶路撒冷市官,次子大希律(太2:1)为加利利省长。
44B.C.朱理安遭白鲁突(Brutus)与迦西阿突(Cassius)派人暗刺,此后白鲁突取腓立比一带为己有,而迦西阿突则占据叙利亚与巴勒斯坦。朱理安死后,屋大维、安东尼及雷比达(Lepidus)三人共同执政,是为第二次三头政府。三年后(42B.C.)他们出兵进剿白迦联军,在腓立比城灭了他们。是时奉迎迦西阿突之大希律忽见风转舵,以经济暗助安东尼一臂之力,故在37B.C.被正式封为犹太地之王。
其后这三头却成为对头及死敌。31B.C.时,屋大维与前躲在埃及之安东尼于希腊的阿提安(Actium)地作殊死战,安东尼兵败,埃及遂归入罗马行省版图。屋大维凯旋归罗马,独自当政,推行和平政策,注重人民福利,深得民心。罗马参议院(或元老院)送他尊号亚古士督(Augustus),意蒙神福佑者(参路2:1)。他把军、行、立、财、司、外等六大权独榄一身,在罗马史上为一非常杰出之人物,至14A.D.才让位〔注3〕。
B.宗教背景史
在那两约间冗长的年日中,犹太人在国际政治方面产生极大之波动。他们屡易君主,虽欲脱离藩篱之辖制,至终仍受罗马所征服。
在宗教方面看,他们亦有极大之变动。因着政治环境之变迁,他们的宗教生活也大受影响,兹简述如下:
1.圣言集成之出现
a.旧约之完成
在以斯拉时代,旧约之经卷逐一收集完成,使当时之敬虔者有圣言正典为信仰之权柄。据学者之研究,在400B.C.左右已有正典之出现。〔注4〕
b.旧约之翻译
在多利买王朝管治巴勒斯坦时,是时有一爱好书籍之王,名多利买非拉铁非(PtolemyPhiladelphus,PtolemyII,285-247B.C.)。他闻说犹太人经卷之珍贵,遂定意在亚历山大城之图书馆内存放一本希腊文译本之旧约,于是便请耶路撒冷派遣文士多名来埃及翻译。耶路撒冷大祭司选派72位专家前往,历数代之年日(250-150B.C.),终于完成首本以希腊文译出之旧约,简称七十士译本(据称有二人在工作中去世),以LXX为记号(注5)。
c.旧约外经之出现
在这时期中,因犹太人在极混乱与受外敌管辖下,他们对旧约所应许弥赛亚来临之盼望越发提高,故此他们在这时期中借着文字书寄此热烈之心情,结果便有二类文献出现,由此可见这时期是文学奇葩的出现时期:
⑴次经之出现
次经(Apocrypha,原意隐藏书)又称旁经。据称此套书籍含有特别之启示,非凡人所能明晓之天书,必须秘密隐藏起来,只有属灵人才能看透。
其实这些著作皆是此时期关心国家的人,为着激励、鼓舞、安慰百姓等目的而书成的。这些作者假借以色列英雄或先知之名,藉此劝勉百姓以坚定的心志保卫国土,尽忠报国(如马加比书、犹滴传),维持真神之崇拜(如耶利米书信、巴录书),保守律法之美德,远离恶事(如传道经、所罗门智训),感谢神之保守(如三圣童歌、比勒与大龙、以斯帖补篇),期望弥赛亚之来临(如以斯拉书)等。
虽然次经甚有历史与灵训之价值,然而因错误百出,无默示之印证,无启示文学之要素,无先知之权威,且因它们是富传奇幻想玄妙式之虚构故事,终不受正统信仰承认为神话语之一部分。基督教派对此的看法可总结如下:
基督教派对次经态度
天主教
圣公会与路德会
改革宗次经有灵感,是正典,与圣经同等。
次经有灵感,不是正典,不列入圣经。
次经无灵感,不是正典,不列入圣经。
有关它们之内容及不纳入正典之史证,非本概论之范围〔注6〕,兹把十四本次经之名列下〔注7〕:
次经中名英名著作日期
(1)马加比一书
(2)马加比二书
(3)多比传
(4)犹滴传
(5)便西拉智训
(6)所罗门智训
(7)以斯拉一书
(8)以斯拉二书
(9)巴录书
(10)耶利米书信
(11)玛拿西祷言
(12)三圣童歌
(13)苏撒拿传
(14)比勒与大龙
附录:
(15)以斯帖补篇IMaccabees
IIMaccabees
Tobit
Judith
JesusbenSirach
或Ecclesiasticus
WisdomofSolomon
IEsdras
IIEsdras(或IVEzra)
BookofBaruk
EpistleofJeremiah
PrayerofManasseh
SongofThreeYouthor
PrayerofAzariah
Susana
BelandTheDragon
AdditionstoEstherc.100B.C.
c.60B.C.
c.170B.C.
c.160B.C.
c.180B.C.
c.50B.C-50A.D.
c.150-100B.C.
c.100A.D.
c.150B.C-50A.D.
c.50A.D.
c.150B.C.
c.150B.C.
c.150B.C.
c.150B.C.
c.150B.C.
⑵伪经的出现
伪经(Pseudepigrapha,原意伪名书)为两约之间直至主后第一世纪之文献。这些书大部分都是预言性质,藉此唤醒人对弥赛亚来临有更深切的盼望。
作者冒用以色列过去伟人之名,称内记之异象是他们所见。但内中多有怪诞无稽之幻想,类似犹太人之天方夜谭。基督教各教派
对他们的态度可总结如下:
基督教教派对伪经之态度
天主教
东正教
改革宗一半有灵感,是圣经正典。
同上。
全无灵感,不是正典。
伪经全书乃不断被人发现之书籍〔注8〕,总括来说,主要的有下列各卷〔注9〕:
伪经日期
中名英名
(1)以诺一书
(2)十二先祖遗训
(3)禧年书
(4)以赛亚升天记
(或赛殉道记)
(5)摩西被提记
(6)所罗门诗篇
(7)始祖书(或摩西之
启示录)
(8)亚理士提亚书札
(9)西比林神谕
(10)以诺二书(或以诺
秘传)
(11)皮克亚博传
(12)撒督碎文集
(13)巴录二书
(14)巴录三书
(15)马加比三书
(16)马加比四书
(17)以斯拉四书
(18)阿海迦传
(19)亚伯拉罕启示录
(20)亚伯拉罕遗训
(21)先知行传
(22)约伯遗训
(23)小申命记
(24)西番雅启示录IEnoch
Testamentofthe
TwelvePatriarchs
BookofJubilees
(或LittleGenesis)
AscensionofIsaiah
(或MartyrdomofIsaiah)
AssumptionofMoses
PsalmofSolomon
BookofAdamandEve
(或ApocalypseofMoses)
LettersofAristeas
TheSibyllineOracles
IIEnoch(或Secretsof
Enoch)
PirkeAboth(或Sayings
oftheFathers)
TheZadokiteFragments
(或DamascusDocument)
IIBaruch(或Syriac
ApocalypseofBaruch)
IIIBaruch(或Greek
ApocalypseofBaruch)
IIIMaccabees
IVMaccabees
IVEsdras
StoryofAhikar
ApocalypseofAbraham
TestamentofAbraham
ActsoftheProphets
TestamentofJob
LittleDeuteronomy
ApocalypseofZephaniahc.160B.C.
c.150B.C.
c.150B.C.
c.50A.D.
c.30A.d.
c.50B.C.
c.80-100A.D.
c.150B.C.
c.150B.C-
100A.D.
c.50B.C.
c.200B.C-
200A.D.
c.150B.C.
c.50-100A.D.
c.100A.D.
c.200-100B.C.
c.150B.C.
c.100A.D.
c.450-350B.C.
c.100A.D.
c.100A.D.
c.100A.D.
c.100A.D.
c.100A.D——
基督教改革宗把伪经称为伪经或广次经(WiderApocrypha),而天主教把伪经称为次经,次经称为旁经。
综观次经、伪经与圣经之内容,而可说圣经是神的话,次经是人的话,伪经是神话。
2.宗教集团之出现
a.大公会之组成(GreatSanhedrin)
当犹太人处在巴比伦为奴时,祭司制度无存,他们深觉自己的宗教文化将快沉沦,为着保存民族主义之觉醒,宗教文化之传统,他们由文士以斯拉组成一大公会(或称大议会GreatCouncil,GreatSynagogue),目的在编篡圣言,释译圣言,安排各类圣日之崇拜。(传称尼希米、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均为此公会之议员。)此公会在编撰旧约正典事上有极大之努力〔注10〕。在新约时代,此公会之势力及权力相当强大,广涉到(除叛死刑)宗教、法律、政治、税收、民事、刑事、司法等方面。
b.会堂之创始(Synagogue)
在异乡沦落时,犹太人失去由圣殿所带来信仰之维系,他们便创建会堂,藉此研读律法,教育宗教信仰,使信徒聚会,彼此劝勉、敬拜,因此便成为当时之圣经学院。归回后,此会堂制度也带回,在各处林立。在新约时期它们更成为福利机关、平民学府。
c.法利赛教派(Pharisees)-
法利赛人(字意:分离者)开始于当犹太人在西流古王朝统治时期(198-167B.C.),国内的亲希腊与反希腊分子常互相倾轧。亲希腊分子主张国家尽量希腊化,以希腊之宗教文化为己之宗教文化。反希腊派则强调原有之宗教文化,严守摩西律法,他们被称为敬虔者(Chasidim,意:虔诚人),此乃法利赛人之前身。
及后在马加比王朝时,特别在许尔堪一世在位时(135-104B.C.),国内一些亲罗马分子与这些敬虔者继续争辩。敬虔者便宣称他们要分别出来,不参与政治上之争辩,专心研究律法,接受摩西之律法及一切的遗传,是为法利赛教派(分别出来者或分离者之意)。这些洁身自守之人深得一般信神者之拥戴,以后人数增加,势力强大。
在新约时期,他们自命不凡,结果沦为假冒为善,失去应有之态度及原有之宗旨。本质上他们是敬守律法之一神信仰者,实际上他们只得一个宗教外壳。
d.撒都该人(Sadducees)-
撒都该字源有二:⑴从撒督(Zadok,意:公义)字演绎出来,故可称为公义者或义人党。撒督乃所罗门时之大祭司(王上1:8);⑵从大公会一议员名撒督而来,此教派是他创立的。大部分学者采纳前者之解释。
当犹太人受西流古王朝统治时,国内亲希腊之分子(即是撒都该派的前身)多是贵族及中上阶级人士,自称为前进派或自由派(法利赛人却称他们为世俗派)。在许尔堪一世时,因他主张笼络罗马,大为法利赛人不齿,结果他失去一班敬虔派人士之支持,却得这群亲罗马之人士(由亲希腊因时势而改亲罗马)所拥护。他们非常活跃,人数虽比法利赛人少,但影响朝廷的势力相当大。在宗教上他们仍算保守,只相信摩西律法,不接受遗传。在政治上他们多是祭司的身分(非宗教上的敬虔,而含有政治色彩),但对各种教义均加以理性之分析才肯接受,凡不合理性者便否认或放弃。他们多注重物质的享受,故生活不及法利赛人严谨。
e.文士党(Scribes)-
文士原是以色列之史官、书记、缮写员(撒下2:25;王上4:3;王下12:10等)。他们之职务有三(不是俗称抄写圣经专家):⑴抄誊缮写圣言;⑵解释圣言与民生之关系;⑶注释圣言。因此他们是当代的释经家,律法的权威(名律法师),地位超越法利赛与撒都该两教派。
文士乃犹太遗传之作者,常咬文嚼字,强解圣经,又以遗传超越圣经之地位(参太15:6)。在新约时代常遭耶稣谴责,因他们以遗传代替了神的话。
f.奋锐党(Zealots)
奋锐党虽非两约间之产品,然他们对新约背景大有关系,故在此简述。他们是犹太教中之(狂热派)(Zealous)人士(中译为奋锐,有奋力锐进摩西律法者之意。据传在6A.D.时,罗马二次征收赋税,举令犹太人家家户户人口登记,加利利人犹大嘉马拉(JudasGamala)怂恿犹太人反判罗马。失败后他们组成奋锐党,藉着暗杀行刺之手段继续行其光复祖国之大计。他们也称为匕首党(Sicarrii)(因常藏匕首在身),宣称除神是王之外,别无他人是王。
在信仰上,他们笃守摩西律法,热切等待弥赛亚国度降临。在主的十二门徒中,也有一人前为奋锐党徒(太10:4)
g.希律党(Herodians)
当希律王朝开始在巴勒斯坦秉政时,犹太人中凡奉承希律王朝者称为希律党徒。起初他们只是希律家族之人士,故实际是希律王朝之御用党,宣称弥赛亚国度即希律国度,但后来犹太人的骑墙派亦加入,故人数日增。
在新约时代,当主耶稣传弥赛亚国度时,他们便群起攻击,联合法利赛党共谋害主耶稣之命(可3:6;太22:16)
h.爱辛尼教派(Essenes)-
爱辛尼人(字意圣洁)原是一种修道的隐士,他们首见于马加比王朝之约拿单(160B.C.)年间。据称当时在国中极右倾分子(即注重守律法的敬虔者,即法利赛人)为逃避西流古兵之逼迫,他们带着圣经古卷,扶老携幼潜居山中成为修道者。另有极左倾者则成为后来之奋锐党人。
爱辛尼人多隐居在死海西北与西南部一带之山洞中,这地区名为昆兰(Qumran)。他们生活极为严明,讲求圣洁之条例,自耕自食,与世无争,对摩西的律法遵守惟谨,着重小组研经,在注释圣经方面有甚大之贡献。在1947-1956年间,死海古卷之发掘揭开了这昆兰社团之谜,在研经学上之贡献非笔墨可描述〔注11〕。
i.税吏(Publicans)
税吏乃替罗马政府征收税项的公务人员。罗马政府把帝国内之土地划分成不同的省分,每省交由巡抚(Procurator,译作「总督」)统管(「巡抚」的字意即「财务代理人」,financialagent,亦即信托人trustee)。这些巡抚从本国或被管地中聘为专门征收税务的人员,他们一方面替得胜国服务,一方面私自聚敛公款,故多为犹太人所憎恨〔注12〕
3.犹太法典之出现〔注13〕
a.他勒目(Talmud)
当以色列还在巴比伦被掳之地时,他们早已注重经典之保存,故在巴比伦时,他们在经典钻研及解释方面也有美好之存稿。他们把这些文献称为他勒目(Talmud,意教训)。在巴比伦留存下来的,称为巴比伦他勒目(BabylonianTalmud)。
以色列人归回耶路撒冷后,文士以斯拉把重要的经典带回去,在耶路撒冷继续释讲经典之精义。这些讲稿及其他文士的释述,便为后人所搜集成为巴勒斯坦他勒目(PalestinianTalmud)。
他勒目原分二部:(1)-米施拿(Mishna,意覆述)--这是犹太专家他拿念(Tannaim,意师傅或拉比)专门阐释犹太人伦理及商务方面之规则。(2)-革玛拉(Gemara,意学习)--这是犹太专家亚摩念(Amoraim,意注释者)注释经典之笔记。这二部在主耶稣时期为会堂之教学课材。
b.米得拉斯(Midrash)
米得拉斯(意解释)乃是犹太人对旧约之注释、格言、谚言、比喻、民间掌故、传说、讲道等。事实上,这部遗传经卷宛似一本喻道故事集,讲解律法之精义。
米得拉斯又分二部:(1)-哈力加(Halaka,意法门或
道路)--此乃犹太律法之注释,特别注重伦理方面之教训,包括一些民事之判法,审核等,以备后世参考。(2)哈加大(Hagada,意故事--乃犹太历史、传说、灵修或讲道之集锦,日后包括之范围更广泛,如科学、伦理、小说、幻想集等。
c.他尔根(Targum)
在归回时代,特别在两约之间的时期,犹太人对自己的语文逐渐忘记。当他们在会堂诵读律法书或先知书时,为了要适应听者背景的问题(一方面源自语言,一方面源自对神律法的陌生),故讲员在诵读经文后便加上意译,使听众易明。这意译多采用是时盛行的亚兰文,意译的记录便构成犹太经典一部分的意译本,名他尔根(注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