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督是神最后的启示(1:1-3)
希伯来书注释 by 马有藻
〖I.序言〗
浸信会希腊文大宗师A.T.Robertson谓本书的开始,读起来象论文,后来又似讲道,结束时却象书信(注1),可是主旨则无异,前后天衣无缝似的,指出基督的超凡卓越。基督是犹太教盼望的中心,作者深明犹太教日夕的期待,他逐步辩证基督的超越,如擎天一柱,超越犹太教一切所尊崇的对象:天使、摩西、约书亚、亚伦、旧约,这些都是犹太教信条中重要的课题,现今在基督的超越下,他们全黯然失色,基督确是满足犹太教的心愿,于是作者下笔时便开宗明义,不费唇舌,不多客套,立刻引证基督的超越。
全书首三节确是一篇极精彩的辩证,不单文笔优美,思路清晰,丝丝入扣,辩力强劲,更显出作者的神学造诣渊博及对旧约具有独特的透视力。作者脱离其它书信的启语形式(诸如自称、问安、介绍同工、指定收信人等),而进入其主题──基督确是超越一切,可见首三节实是一篇功力高卓的序言,感人至深,说明力强。D.A.Black谓本书的启语不只是全书主题的阁释,亦是一个邀请(注2),诚邀读者考虑耶稣基督的卓越,传说教父亚他拿修亦以此段经文力驳亚流的异端谬论(注3)。
〖II.神在古时的晓谕(1:1)〗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作者开始下笔时,立即指出五件重要的宣告:
1.神是启示的神──没有启示,神根本不需要存在;神需要启示因人的心被撒但封闭与蒙蔽(参林后4:3,4),亦因神喜悦人明白他的心意。神的启示分为二类,一是普通的或间接的,一是特殊的或直接的;间接是靠自然(天然),称为自然启示(natural/generalrevelation),直接的或特殊的乃是靠超自然的神迹奇事,称超自然的启示(supernatural/specificrevelation);普通启示是神靠宇宙万物彰显他的存在(参罗1:20),特殊或直接启示是神直接说话(如向亚当、夏娃、挪亚、摩西)或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参王下17:13)、使徒或其独生子显明他的存在与教导(参约1:18)。
2.神依靠媒介传达他的启示──神是全能伟大无匹的,他本不需靠媒体传达他的启示,然而他却使用媒介揭露其启示给人知晓,旨在叫媒体成为启示的见证人。在不少神曾使用的传媒中(诸如异象、异梦、自然现象、天使、乌陵、土明),作者强调其中之一法,乃是神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作传话的出囗(参王下17:13;诗105:15;太5:12)。先知是传达神启示的一类最重要的媒介,他们便赋有受托之权威,宣告神的启示(参彼后1:21)。这个依靠(借)亦可说是「在」()媒介内(如「在先知内」,「在基督里」),故此媒介亦有其赋给之权柄。
3.神的启示乃多次多方的──「多次」与「多方」在原文内本是此节的首二字,可见这是作者特别强调的。「多次」意「多部分」,表示神的启示是「分期付出式」的,循序渐进的,借着上文所说的媒介(诸如亚伯拉罕、大卫、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分部分让世人明白他的心意,此点构成圣经的「启示递进论」(参赛28:10;林前13:9)。「多方」意「多款式」,表示神的启示是「按部就班式」的,由浅入深,由寡而多,由简而博,让世人逐步明了他的启示。「多次」强调「量」方面的启示,「多方」的重点则在「质」方面的启示,但神的启示虽多次多方,仍欠缺完全,直至基督降世,神给世人的启示才算完满(指救恩启示方面)。
来11:39指出旧约的圣徒还未得着他们的应许,表示旧约的启示还未完全,非说神的启示不完善,只是在时间上还未达到完成(整套)的阶段。
4.神的启示从古时便开始──「古时」意表示神的启示是按时前进的,主要分二个时代,一是在旧约,一是在新约;在旧约靠其先知,在新约靠其儿子;先知是神的「播音器」,儿子是神的「播音员」。「播音器」此字广义包括亚伯拉罕(创20:7);摩西(申34:10);大卫(徒2:20)或所有蒙默示的人(诗105:15);狭义指说预言的人。犹太拉比传谓先知只是预告弥赛亚时代的人(Sabb.63a)(注4),故此节亦指出神的启示由古而今,由远而近,亦由今而至完全,这启示是承先(旧约)启后(新约)的,因神是前后启示的唯一启示者(注5)。
5.神的启示直接交给列祖──「列祖」一词惯指犹太人(非如L.Morris说是所有旧约圣徒)(注6),他们是神的选民,是神的主权所拣选的人(参约7:22;罗9:5),他们是以色列人肉身的先祖,是外邦人属灵的祖先(参罗9:5)。
〖III.神在末世的晓谕(1:2,3)〗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象,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A.儿子的晓谕(2:2a)〗
神在古时的晓谕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在末世时却借着他的儿子完成,所以神最后的启示称为「儿子的启示」。R.Earle谓,先前的启示是间接的、非个人的、片段的;最后的启示是直接的、个人的、完全的(注7),神的儿子是启示最后的媒介,这与主耶稣在「凶恶葡萄园户」的比喻中亦有说明(参太21:33-41)。
「末世」是犹太人将时间分作两段时间的后半期,前半称「今世」(presentage),亦即1:1的「古时」;后半名「末世」(lastage),亦称为「弥赛亚之时代」(Messianicage)(参民24:14;珥3:1;赛2:2;但10:14;结38:16;徒2:16,17;雅5:3;彼前1:20;彼后3:3;约壹2:18;犹18)(注8)。基督的降生就开始这个时代,也是说开始了「末世时代」(inauguratedeschatology)(注9)。
「末世」一词在犹太人耳中听闻久了,每次聆听都能引起内心共呜,那是唤醒他们对弥赛亚来临的盼望。他们的思念立即联想到很多有关弥赛亚时代要发生的事,所以他们日夕期待此日早日临到(参耶33:14-16;弥5:1-4;亚9:9,16),故末世就是应验旧约有关弥赛亚预言之时(注l0)。
神的启示按照一个特别的时间表进行(从「古时」到「末世」)及一个特殊的方法(从「众先知」至「他儿子」),可见神管理世界早有蓝图。「儿子」一字虽无「定冠词」(article),这非如某些异端说基督只是人而非神,因这是希腊文的特色,无定冠词的名词乃强调该名字所代表之性质和特征。神的儿子是神启示的高峰,因在古时众先知所传的启示只属「古时」之「急」,而「儿子」所传的却合「现时」(读者之时)之「需」。儿子所传的固然胜过先前的,因只有父怀中的独生子才能将父显明出来(参约1:18)。
〖B.儿子的介绍(1:2b,3)〗
神在末世晓谕人的「传道者」乃是「儿子」,究竟他是怎样的?他与父(神)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即下文1:5-14)?他与人又如何(即下文2:5-18)?作者在此详细描述之,共分七点(此处作者描绘基督之七层身分与保罗致歌罗西教会[1:15-18]所提的有关基督另一七层身分先后晖映):
1.他是承受万有的(1:2a)──此处非指万有本不属基督的,而是说万有在开始时就已归属他了,故称他为承受万有的。据犹太文化言,「承受」是「儿子」的本分,基督是「长子」(罗8:29;加4:17),所以本节便指出基督拥有儿子的名分(sonship)及嗣子名分(heirship)。犹太人视「儿子名分」与「嗣子名分」为相通之意义(诗89:28)(注11),而这两个名分只基督才同时拥有,众先知、摩西、天使只能「望洋兴叹」。基督承受神的拥有在旧约里多处早有预告(诗2:8;89:27;但7:13,14;另参太11:27;28:18等),但如今便应验于历史时间内。
2.他是创造万有的(1:2b)──基督是创造主在新约多处早已说明(参约1:3;西1:16;启3:14),此点亦是新约基督论的一个要题。「万有」(意「万代」)此字有时与「世界」为同义词,如来11:3;出11:3(注12)一词带出一个观念表示这是个「有始有终」、受时间囿限、按历史时序前进的世界(注13),而这世界是从创造万有主宰之能力造成的。
3.他是神荣耀的光辉(1:3a)──「基督是神的光辉」之意义在新约多处同指出(参约1:14;太17:2;彼后1:17)。「光辉」意「内蕴之光」非「反射之光」,是与光源同质的一种光辉。初期教父以这字作为「道」的一个代名词(注14),此字在新约仅在这里出现,而这光辉则反照神的荣耀,那是神属性的一部分(参出24:17;33:18-23;34:5-7;利9:23;民14:10;15:19,42;申5:24;结10:4等),可见基督确是神之荣耀的化身。
4.他是神本体的真象(1:3b)──「真象」(此字在新约仅此出现,意「印鉴」、「印象」、「印记」;动词则意「雕刻」)指神的样式,「本体」(意「质地」、「质素」,语意「在下面站立」,即根基;在哲理上言,即指同等性质之物体(注15))指神的实质,这样,「基督是神」是作者所强调的(参西1:15;约14:9)。
5.他是托住万有的(1:3c)──基督以其「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命令」(原文)是「发出的话」与「道」的字意「观念的话」有别(注16)。基督本以「道」(话)创造万有(约1:1-3),现今他以命令「托住」意「背负」,抽象之意指「负责」,如民11:14(注17)。在希腊文神话中,大力士神Atlas镇日背负地球,使之不至堕下(注18),表示地之永在全赖此神之「负工」,Philo曾说「道」(Logos)是万有的维系者(bond)(注19);现今作者称谓万有靠基督而立,因为他能维持万有的进行(参西1:16,17;来11:3;西3:16)。
6.他是洗净人罪的(1:3d)──伟大全能的基督不只能创造与托住万有,又能洗净人的罪污;他是伟大,又能体恤人的软弱,深知人的困难,并充满怜爱,主动代人死,以此洗净人的罪,为人开了救赎的恩泉。乍听「洗净」是一个祭司专用的字汇(注20),原文是「一次过去式词」[aoristtense],意一旦完成,永远完成,不用重复再作)一词,读者定必联想到赎罪日及整个献祭制度之繁文褥礼的赦罪法门,想不到现今作者竟说这位伟大的基督能洗净人罪,读者那能不惊奇啧羡!
7.他是掌管万有的(1:3e)──基督完成救赎升天后归回父神那里,「坐在」(是「过去式」动词,有完成的含意指完成了一项任务,(注21)神的右边(诗110:1;路22:69);「右边」是执掌权能之处,此句词汇喻指基督远超一切之意。这里之思想与保罗的神学异常相似(如弗1:20;4:10;腓2:9)。英国神学家D.Guthrie正确指出,基督的升天,坐在父神右边,是本书中一项极显著的神学课题,由此辅证他得胜为王的资格与身分(注22)。
诗110篇本是向大卫的后裔发出,只有属大卫家的人才有这个基本资格坐在神的右边,所以这最后一点也是暗中指出基督确是超越一切,如摩西、约书亚、亚伦或其它人。基督坐在神的右边,着实有更大的意义。按圣经指出,基督在神右边的工作有四:(1)享受尊荣,因右边是尊荣之处(腓2:11);(2)执掌权柄(彼前3:22)(古帝王之宰相坐在王之右边);(3)完成救赎(来10:12);(4)为人代求(罗8:34)。
P.E.Hughes言,由上文所提出的各点,作者印证基督是先知中的先知,他将神最后的启示交给人;他是祭司中的祭司,因为他洗涤人的罪;他是王中之王,因他坐在神的右边,这是弥赛亚的三个不可摇动的位分:先知、祭司、君王(注23)。于是在三节精简的启语序言内,作者将基督的伟大与卓越书写刻划入微,淋漓尽致。
〖*书目注明:〗
(注1)A.T.Robertson,"Hebrews,"WordPicturesintheNewTestament,V,Broadman,1932,p.328.
(注2)D.A.Black,"TheProblemoftheLiteraryStructureofHebrews:AnEvaluationandaProposal,"GraceTheologicalJournal,Vol.7,no.2,Fall,1986,p.177.
(注3)A.T.Robertson,p.336.
(注4)B.F.Westcott,TheEpistletotheHebrews,Eerdmans,1889,1970r,p.6.
(注5)同上书第七页。
(注6)L.Morris,"Hebrews,"Expositor-sBibleCommentary,vol.12,Zondervan,1981,p.12.
(注7)RalphEarle,"Hebrews-Revelation,"WordMeaningsintheNewTestament,vol.6,BeaconHillPress,1984,p.12.
(注8)B.F.Westcott,p.6;H.A.Kent,TheEpistletotheHebrews,Baker,1974,p.35;F.F.Bruce,"Hebrews,"NewInternationalCommentary,Eerdmans,1972,p.3;D.Guthrie,"Hebrews,"NewTyndaleNewTestamentCommentary,IVP,1983,p.63;M.Dods,"Hebrews,"Expositor-sGreekTestament,Eerdmans,1974,p.248;G.E.Ladd.ATheologyoftheNewTestament,Eerdmans,1974,p.575;G.L.Archer,EncyclopediaofBibleDifficulties,Zondervan,1982,p.15等不赘。
(注9)F.F.Bruce,p.3.
(注10)J.F.MacArthur,Hebrews,Moody,1983,pp.6,10.
(注11)M.R.Vincent,WordStudiesintheNewTestament,AP&A,1972,p.1091.
(注12)H.A.Kent,p.36;F.F.Bruce,p.4.
(注13)P.E.Hughes,ACommentaryontheEpistletotheHebrews,Eerdmans,1977,p.40.
(注14)F.F.Bruce,p.5.
(注15)M.R.Vincent,p.1093.
(注16)H.A.Kent,p.37.
(注17)M.Dods,p.251.
(注18)F.F.Bruce,p.6;P.E.Hughes,p.45;L.Morris,p.14.
(注19)M.R.Vincent,p.1093;K.S.Wuest,p.39.
(注20)F.Delitzsch,CommentaryontheEpistletotheHebrews,vol.I,Klock&Klock,1871(,1978r,p.54.
(注21)D.Guthrie,p.69.
(注22)D.Guthrie,NewTestamentTheology,IVP,1981,p.397.
(注23)P.E.Hughes,p.49;另参D.A.Hagner,"Hebrews,"GoodNewsCommentary,Harper&Row,1983,p.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上一页下一页
〖I.序言〗 浸信会希腊文大宗师A.T.Robertson谓本书的开始,读起来象论文,后来又似讲道,结束时却象书信(注1),可是主旨则无异,前后天衣无缝似的,指出基督的超凡卓越。基督是犹太教盼望的中心,作者深明犹太教日夕的期待,他逐步辩证基督的超越,如擎天一柱,超越犹太教一切所尊崇的对象:天使、摩西、约书亚、亚伦、旧约,这些都是犹太教信条中重要的课题,现今在基督的超越下,他们全黯然失色,基督确是满足犹太教的心愿,于是作者下笔时便开宗明义,不费唇舌,不多客套,立刻引证基督的超越。 全书首三节确是一篇极精彩的辩证,不单文笔优美,思路清晰,丝丝入扣,辩力强劲,更显出作者的神学造诣渊博及对旧约具有独特的透视力。作者脱离其它书信的启语形式(诸如自称、问安、介绍同工、指定收信人等),而进入其主题──基督确是超越一切,可见首三节实是一篇功力高卓的序言,感人至深,说明力强。D.A.Black谓本书的启语不只是全书主题的阁释,亦是一个邀请(注2),诚邀读者考虑耶稣基督的卓越,传说教父亚他拿修亦以此段经文力驳亚流的异端谬论(注3)。 〖II.神在古时的晓谕(1:1)〗 「神既在古时借着众先
知,多次多方的晓谕列祖。」 作者开始下笔时,立即指出五件重要的宣告: 1.神是启示的神──没有启示,神根本不需要存在;神需要启示因人的心被撒但封闭与蒙蔽(参林后4:3,4),亦因神喜悦人明白他的心意。神的启示分为二类,一是普通的或间接的,一是特殊的或直接的;间接是靠自然(天然),称为自然启示(naturalgeneralrevelation),直接的或特殊的乃是靠超自然的神迹奇事,称超自然的启示(supernaturalspecificrevelation);普通启示是神靠宇宙万物彰显他的存在(参罗1:20),特殊或直接启示是神直接说话(如向亚当、夏娃、挪亚、摩西)或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参王下17:13)、使徒或其独生子显明他的存在与教导(参约1:18)。 2.神依靠媒介传达他的启示──神是全能伟大无匹的,他本不需靠媒体传达他的启示,然而他却使用媒介揭露其启示给人知晓,旨在叫媒体成为启示的见证人。在不少神曾使用的传媒中(诸如异象、异梦、自然现象、天使、乌陵、土明),作者强调其中之一法,乃是神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作传话的出囗(参王下17:13;诗105:15;太5:12)
。先知是传达神启示的一类最重要的媒介,他们便赋有受托之权威,宣告神的启示(参彼后1:21)。这个依靠(借)亦可说是「在」()媒介内(如「在先知内」,「在基督里」),故此媒介亦有其赋给之权柄。 3.神的启示乃多次多方的──「多次」与「多方」在原文内本是此节的首二字,可见这是作者特别强调的。「多次」意「多部分」,表示神的启示是「分期付出式」的,循序渐进的,借着上文所说的媒介(诸如亚伯拉罕、大卫、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但以理)分部分让世人明白他的心意,此点构成圣经的「启示递进论」(参赛28:10;林前13:9)。「多方」意「多款式」,表示神的启示是「按部就班式」的,由浅入深,由寡而多,由简而博,让世人逐步明了他的启示。「多次」强调「量」方面的启示,「多方」的重点则在「质」方面的启示,但神的启示虽多次多方,仍欠缺完全,直至基督降世,神给世人的启示才算完满(指救恩启示方面)。 来11:39指出旧约的圣徒还未得着他们的应许,表示旧约的启示还未完全,非说神的启示不完善,只是在时间上还未达到完成(整套)的阶段。 4.神的启示从古时便开始──「古时」意表示神的启示是按时前进的,主要分
二个时代,一是在旧约,一是在新约;在旧约靠其先知,在新约靠其儿子;先知是神的「播音器」,儿子是神的「播音员」。「播音器」此字广义包括亚伯拉罕(创20:7);摩西(申34:10);大卫(徒2:20)或所有蒙默示的人(诗105:15);狭义指说预言的人。犹太拉比传谓先知只是预告弥赛亚时代的人(Sabb.63a)(注4),故此节亦指出神的启示由古而今,由远而近,亦由今而至完全,这启示是承先(旧约)启后(新约)的,因神是前后启示的唯一启示者(注5)。 5.神的启示直接交给列祖──「列祖」一词惯指犹太人(非如L.Morris说是所有旧约圣徒)(注6),他们是神的选民,是神的主权所拣选的人(参约7:22;罗9:5),他们是以色列人肉身的先祖,是外邦人属灵的祖先(参罗9:5)。 〖III.神在末世的晓谕(1:2,3)〗 「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又早已立他为承受万有的,也曾借着他创造诸世界;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象,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他洗净了人的罪,就坐在高天至大者的右边。」 〖A.儿子的晓谕(2:2a)〗 神在古时的晓谕借着他的仆人众先知,在末世时
却借着他的儿子完成,所以神最后的启示称为「儿子的启示」。R.Earle谓,先前的启示是间接的、非个人的、片段的;最后的启示是直接的、个人的、完全的(注7),神的儿子是启示最后的媒介,这与主耶稣在「凶恶葡萄园户」的比喻中亦有说明(参太21:33-41)。 「末世」是犹太人将时间分作两段时间的后半期,前半称「今世」(presentage),亦即1:1的「古时」;后半名「末世」(lastage),亦称为「弥赛亚之时代」(Messianicage)(参民24:14;珥3:1;赛2:2;但10:14;结38:16;徒2:16,17;雅5:3;彼前1:20;彼后3:3;约壹2:18;犹18)(注8)。基督的降生就开始这个时代,也是说开始了「末世时代」(inauguratedeschatology)(注9)。 「末世」一词在犹太人耳中听闻久了,每次聆听都能引起内心共呜,那是唤醒他们对弥赛亚来临的盼望。他们的思念立即联想到很多有关弥赛亚时代要发生的事,所以他们日夕期待此日早日临到(参耶33:14-16;弥5:1-4;亚9:9,16),故末世就是应验旧约有关弥赛亚预言之时(注l0)。
神的启示按照一个特别的时间表进行(从「古时」到「末世」)及一个特殊的方法(从「众先知」至「他儿子」),可见神管理世界早有蓝图。「儿子」一字虽无「定冠词」(article),这非如某些异端说基督只是人而非神,因这是希腊文的特色,无定冠词的名词乃强调该名字所代表之性质和特征。神的儿子是神启示的高峰,因在古时众先知所传的启示只属「古时」之「急」,而「儿子」所传的却合「现时」(读者之时)之「需」。儿子所传的固然胜过先前的,因只有父怀中的独生子才能将父显明出来(参约1:18)。 〖B.儿子的介绍(1:2b,3)〗 神在末世晓谕人的「传道者」乃是「儿子」,究竟他是怎样的?他与父(神)之间的关系又如何(即下文1:5-14)?他与人又如何(即下文2:5-18)?作者在此详细描述之,共分七点(此处作者描绘基督之七层身分与保罗致歌罗西教会[1:15-18]所提的有关基督另一七层身分先后晖映): 1.他是承受万有的(1:2a)──此处非指万有本不属基督的,而是说万有在开始时就已归属他了,故称他为承受万有的。据犹太文化言,「承受」是「儿子」的本分,基督是「长子」(罗8:29;加4:17),所以本
节便指出基督拥有儿子的名分(sonship)及嗣子名分(heirship)。犹太人视「儿子名分」与「嗣子名分」为相通之意义(诗89:28)(注11),而这两个名分只基督才同时拥有,众先知、摩西、天使只能「望洋兴叹」。基督承受神的拥有在旧约里多处早有预告(诗2:8;89:27;但7:13,14;另参太11:27;28:18等),但如今便应验于历史时间内。 2.他是创造万有的(1:2b)──基督是创造主在新约多处早已说明(参约1:3;西1:16;启3:14),此点亦是新约基督论的一个要题。「万有」(意「万代」)此字有时与「世界」为同义词,如来11:3;出11:3(注12)一词带出一个观念表示这是个「有始有终」、受时间囿限、按历史时序前进的世界(注13),而这世界是从创造万有主宰之能力造成的。 3.他是神荣耀的光辉(1:3a)──「基督是神的光辉」之意义在新约多处同指出(参约1:14;太17:2;彼后1:17)。「光辉」意「内蕴之光」非「反射之光」,是与光源同质的一种光辉。初期教父以这字作为「道」的一个代名词(注14),此字在新约仅在这里出现,而这光辉则反照神的荣耀,那是神属性的
一部分(参出24:17;33:18-23;34:5-7;利9:23;民14:10;15:19,42;申5:24;结10:4等),可见基督确是神之荣耀的化身。 4.他是神本体的真象(1:3b)──「真象」(此字在新约仅此出现,意「印鉴」、「印象」、「印记」;动词则意「雕刻」)指神的样式,「本体」(意「质地」、「质素」,语意「在下面站立」,即根基;在哲理上言,即指同等性质之物体(注15))指神的实质,这样,「基督是神」是作者所强调的(参西1:15;约14:9)。 5.他是托住万有的(1:3c)──基督以其「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命令」(原文)是「发出的话」与「道」的字意「观念的话」有别(注16)。基督本以「道」(话)创造万有(约1:1-3),现今他以命令「托住」意「背负」,抽象之意指「负责」,如民11:14(注17)。在希腊文神话中,大力士神Atlas镇日背负地球,使之不至堕下(注18),表示地之永在全赖此神之「负工」,Philo曾说「道」(Logos)是万有的维系者(bond)(注19);现今作者称谓万有靠基督而立,因为他能维持万有的进行(参西1:16,17;来11:3;西
3:16)。 6.他是洗净人罪的(1:3d)──伟大全能的基督不只能创造与托住万有,又能洗净人的罪污;他是伟大,又能体恤人的软弱,深知人的困难,并充满怜爱,主动代人死,以此洗净人的罪,为人开了救赎的恩泉。乍听「洗净」是一个祭司专用的字汇(注20),原文是「一次过去式词」[aoristtense],意一旦完成,永远完成,不用重复再作)一词,读者定必联想到赎罪日及整个献祭制度之繁文褥礼的赦罪法门,想不到现今作者竟说这位伟大的基督能洗净人罪,读者那能不惊奇啧羡! 7.他是掌管万有的(1:3e)──基督完成救赎升天后归回父神那里,「坐在」(是「过去式」动词,有完成的含意指完成了一项任务,(注21)神的右边(诗110:1;路22:69);「右边」是执掌权能之处,此句词汇喻指基督远超一切之意。这里之思想与保罗的神学异常相似(如弗1:20;4:10;腓2:9)。英国神学家D.Guthrie正确指出,基督的升天,坐在父神右边,是本书中一项极显著的神学课题,由此辅证他得胜为王的资格与身分(注22)。 诗110篇本是向大卫的后裔发出,只有属大卫家的人才有这个基本资格坐在神的右边,所以这最
后一点也是暗中指出基督确是超越一切,如摩西、约书亚、亚伦或其它人。基督坐在神的右边,着实有更大的意义。按圣经指出,基督在神右边的工作有四:(1)享受尊荣,因右边是尊荣之处(腓2:11);(2)执掌权柄(彼前3:22)(古帝王之宰相坐在王之右边);(3)完成救赎(来10:12);(4)为人代求(罗8:34)。 P.E.Hughes言,由上文所提出的各点,作者印证基督是先知中的先知,他将神最后的启示交给人;他是祭司中的祭司,因为他洗涤人的罪;他是王中之王,因他坐在神的右边,这是弥赛亚的三个不可摇动的位分:先知、祭司、君王(注23)。于是在三节精简的启语序言内,作者将基督的伟大与卓越书写刻划入微,淋漓尽致。 〖*书目注明:〗 (注1)A.T.Robertson,Hebrews,WordPicturesintheNewTestament,V,Broadman,1932,p.328. (注2)D.A.Black,TheProblemoftheLiteraryStructureofHebrews:AnEvaluationandaProposal,GraceTheological
Journal,Vol.7,no.2,Fall,1986,p.177. (注3)A.T.Robertson,p.336. (注4)B.F.Westcott,TheEpistletotheHebrews,Eerdmans,1889,1970r,p.6. (注5)同上书第七页。 (注6)L.Morris,Hebrews,Expositor-sBibleCommentary,vol.12,Zondervan,1981,p.12. (注7)RalphEarle,Hebrews-Revelation,WordMeaningsintheNewTestament,vol.6,BeaconHillPress,1984,p.12. (注8)B.F.Westcott,p.6;H.A.Kent,TheEpistletotheHebrews,Baker,1974,p.35;F.F.Bruce,Hebrews,NewInternationalCommentary,Eerdmans,1972,p.3;D.Guthrie,Hebrews,NewTyndaleNewTestamentComme
ntary,IVP,1983,p.63;M.Dods,Hebrews,Expositor-sGreekTestament,Eerdmans,1974,p.248;G.E.Ladd.ATheologyoftheNewTestament,Eerdmans,1974,p.575;G.L.Archer,EncyclopediaofBibleDifficulties,Zondervan,1982,p.15等不赘。 (注9)F.F.Bruce,p.3. (注10)J.F.MacArthur,Hebrews,Moody,1983,pp.6,10. (注11)M.R.Vincent,WordStudiesintheNewTestament,AP&A,1972,p.1091. (注12)H.A.Kent,p.36;F.F.Bruce,p.4. (注13)P.E.Hughes,ACommentaryontheEpistletotheHebrews,Eerdmans,1977,p.40. (注14)F.F.Bruce,p.5. (注15)M.R.Vincent,p
.1093. (注16)H.A.Kent,p.37. (注17)M.Dods,p.251. (注18)F.F.Bruce,p.6;P.E.Hughes,p.45;L.Morris,p.14. (注19)M.R.Vincent,p.1093;K.S.Wuest,p.39. (注20)F.Delitzsch,CommentaryontheEpistletotheHebrews,vol.I,Klock&Klock,1871(,1978r,p.54. (注21)D.Guthrie,p.69. (注22)D.Guthrie,NewTestamentTheology,IVP,1981,p.397. (注23)P.E.Hughes,p.49;另参D.A.Hagner,Hebrews,GoodNewsCommentary,Harper&Row,1983,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