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强处
1.属灵经历是一份感性、浓浓的情(passion)
天主教最大的贡献是点出属灵经历并不是一种修养,也不是对自己一种修练,而是你与神之间的关系,这关系是一种很感性、很浓烈的情(passion)。很多人还未明白这种『情』有多重要,我也经历了六、七年才开始明白。很多时,我们论到属灵经历所说的都是指方法,甚至是潮流,但其实属灵经历所说的是与神的关系,这是情。情是指你与神之间的关系,不是指你有没有祈祷,有没有读经,而是你与神之间的情是不是比其他事物的情更强烈。纵然你有祈祷,但是你在祈祷中,你与神之间的情,是不很浓烈?是不是神最能满足你呢?我曾诚实地反问自己,发觉自己并不是。虽然我曾教灵修学,但也不能欺骗自己。当我念到腓立比书第一章,保罗说他『情愿离世都与基督同在,因为这是好得无比的』时,我突然被『情愿』这两个字抓住,保罗说他『情愿』,表示这是一份情,表示保罗最喜欢的,就是与耶稣在一起。当时我不禁反省自己究竟是不是情愿与耶稣在一起,比其他事物更深?我发觉我自己情愿讲一篇好的道;情愿设计一个好的课程,使学生满足;情愿听莫札特的音乐;情愿与太太拍拖;情愿看一本深奥而精彩的书;我情愿……。虽然我很喜欢阅读圣经,但是我不是最情愿与耶稣在一起,我不能欺骗自己。如果你觉得圣约翰十架的诗很陌生,你便没有圣约翰十架那种情。有没有情是不能骗人的,情是一切属灵经历的动力。不管你一切属灵经历和一切信仰活动的动力来源是什么,在天主教,属灵的动力就是情。因为与神之间的爱情而产生动力去做事情。克勒窝的伯拿尔(St.BernardofClairvaux)认为与神的爱有四步:就是(1)人为自己的缘故而爱自己,属于最低层级,是自私的;(2)为自己去爱神,因为神曾经帮助自己,对自己有利,所以爱神;(3)为神的缘故而爱神,因为被神吸引,被神的爱和荣美感动,没有其他原因;(4)纯粹为了神的缘故而爱自己。第一层与第四层都是爱自己,但分别是动机已经转变,第四层的爱自己和爱世界都是为了神的缘故而爱。这并不是一种理论,而是一种经历。
经历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意义。在积极方面,一个人经历过以后,从今而后去做一些事情,全是因为与神有很深的情而做的。他会因爱的缘故,可以做一些本来不愿意做的事。因为有爱,他可以用新的角度去享受自己本来喜欢的东西,例如我以前喜欢深沉的颜色,蓝色、灰色等,我以前在英国念书时,一切都是灰沉沉的;但我的太太是在日本和夏威夷留学,一切都是色彩斑斓。我因爱的缘故,受了她的影响,穿衣服的色调也转为鲜艳。我看见她的笑容,便乐于改变。这种改变是不知不觉的。又例如听音乐,以前我只喜欢自己一个人去听,但现在一个人去音乐会会觉得不舒服,一定要与太太同去。同是听自己喜欢的音乐,但是与她分享时,感受会不同。与神的关系也是一样。与神的关系甜蜜时,得到满足时,看见这个世界本来就很美丽,但现在却看见更有深度的美丽。当与神同在时,会觉得音乐更加好听。又例如我喜欢教书,当我与神的关系深切之后,我仍然会喜欢教书,但是在下课以后,不用理会别人怎样看自己,而是因为教得好而感谢神。因为可以与神分享,本来自己喜欢的事情会变得更加甜蜜。因为与神同在,可以分尝那种兴奋,那种享受,这就是爱。与神有深切的爱,会产生一种完全崭新的能力,无论做一些本来喜欢做或不喜欢做的事情,都会变成美丽、快乐。反之,当你是因被迫或被鼓励去做时,你就不会明白什么是爱。
在消极方面,因着你对神的爱,你会不去做错事。很多时,我们不去犯罪就是出于恐惧神的惩罚,或是恐惧被人看见。如果是因为恐惧而不去做错事,便是不明白爱。在传统的灵修学中,人是因爱神的缘故而不会去犯罪。我在一次中学同学的团聚中,其中很多位都是做生意的,他们分享出外公干时,通常第一晚都会花天酒地,尽兴之后便各自带一个**到公寓去。但是,其中一位同学虽然不是基督徒,他却拒绝诱惑。他说:『我不是纯情,我亦是男人,每次当我遇到这种诱惑时,也会有冲动,但是当我想起我的太太,可能正在哄三岁的儿子上去睡觉,并且告诉儿子说父亲很快便会回来,不用害怕,父亲会带礼物回来。每次当我想到太太和儿子正在期待我回家时,我便会拒绝诱惑。』他的话提醒了我,他之所以不受诱惑,不是因为他害怕被太太知道,而是因他对太太的情。因为他的太太对他充满信任,对他的爱和期待,所以他没有办法做出对太太不忠的事。今日我们抚心自问,自己不犯罪是否因为与神之间的情,还是因为害怕被人揭发呢!真正的情令人在没人知道的情况之下,不会因为恐惧,不会因为怕事败而会颜面无全而不去犯罪,而是因为对神的情而令自己不会犯罪。这是属灵经历中最重要的一点。『情』在与神的关系中,是历代中讲得最好的。
2.属灵经历是一种有进程的探索历程
情是一个高峰,之前有一段进程,有探索的历程。譬如两个人结婚之前有拍拖和成长的过程,这是感情发展和进展的过程。罗马天主教最重视层级,层级有一种吸引力,因为不断向上攀簦,会有发现的兴奋和进步的挑战。这种属灵的进度有令人向上的动力。举例来说,在游乐埸中,年纪较大的朋友喜欢玩过山车,而年纪较轻的小朋友则喜欢骑旋转的木马。旋转木马没有变化,初时好象很刺激,但是转了一个圈之后又是一样;过山车就不同了,不断有高有低,不断有变化。如果有向上追寻属灵层级的体验,就有很强的挑战性。当爬到最高的时候,有一种独特境界的魅力。当境界到达最高峰时,便会完全的超越自己、没有自己,与神完全在一起,这种境界不能以言语形容,所以有一种神秘性,令人觉得能达到这种境界就好了。这种最高的境界永远都有一种魅力。所以这灵修学传统有很大的吸引力,因为它不断描述一种最高的境界,令人不断的向往而向上爬。这是天主教灵修传统的第二个特色。
3.神很亲切而且在万物之中(immanent)
上面提到神与人的关系有如婚姻的关系,可见得神是很亲切的。在属灵的传统,天主教的神是最亲切的,甚至亲切到一个地步是在人的内心里面。人在心灵的深处便可以接触到神。神不是高高在上,而是与人很亲近,遍在万物之中。因为神是人的配偶,所以与人之间没有隔膜。神将人心灵之间的隔膜除去,与人完全直接地拥抱,人仿似躺卧在神的胸怀,甚至亲切到感觉到神的呼吸,人与神的关系亲切到像夫妻一样,融合成为一体。万物就是神自己的一部分,神直接与人在一起,例如一朵花虽然不是神,但也是神自己的一部分。正如文学作品说『人生如梦』是不足够的,而『人生是梦』就更为直接。『人生如梦』表示人生正如梦一样有许多变幻,这是透过理智去推理。文学家这样说是不够力的,如果真是要表达自己的感受的话,『人生是梦』就无需推理,因为人生就是梦。这样就会感觉到那种味道。又例如在情人节时收到住在外国的情人寄来的情人卡,虽然感觉甜蜜温馨,但彼此间仍有距离,纵然手中持着对方的一部分,仍然只能了解对方一部分。天主教则不然,天主教的灵修观仿似神就在你身旁,拥抱着你,把卡送给你,然后与你一起看情人卡,读这卡给你听,赞你是世间上最温柔的人。他一面读一面握着你的手,神就是这样的与你视近,有人问德兰修女为什么会有这般的爱心,可以在印度如此落后的地方,面对着躺在地上肮脏的人,而去抱起他们呢?德兰修女回答说:『当我看见每一个躺在地上肮脏的人,向我伸出双手的时候,我就看见他就是耶稣基督,所以他伸出双手时,我不会理会他是否肮脏,马上就会把他抱起。』这就是一种爱的经历。她在那人的面上看见耶稣基督,于是马上把他抱起。她与我们的看法不同。有些人会说,这个肮脏的人也是神所创造的人,所以有价值,因此不能让他躺在地上受苦,所以我们凭着基督徒的责任与爱心,就要去帮助他,于是扶起他。这种服事是出于理性的推理,是理性的责任感驱使你去做。而德兰修女的动机却是出于她视地上的人就是耶稣,所以她要拥抱他。这就是理论和情的分别。
二、弱点
1.缺乏对神尊崇敬畏的心
因为婚姻是平辈(reciprocal)的关系,以这种意象和感受来了解与神的关系是很接近,但是弱点就是不够远。因为神与我们的关系虽然很接近,但是神永远都比人大。用婚姻关系来完全表达与神的关系,永远都不能完全地表达出来,因为神永远不可能是人的配偶。神的地位比人高,所以这种密契不能完全代表出来。从这个角度来说,这种灵修观对有很深经历的人来说就很精彩,但却忽视了神与人有永远无法完全打破的距离。从神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无限的差距。神就是神,我们自己就是我们自己。如果信徒在高峰时以为神就是自己,自己就是神,那就很可怕和危险了。保罗说『我活着就是基督』其实也有危险的地方,只不过保罗的看法有他的神学根据。但是以纯感性来说『我就是神』,那就不对劲了。感性很容易混淆『感性的爱』(eros)和『神圣的爱』(agape)。爱有许多种,有『感性的爱』,是指异性之间强烈的吸引,甚至是指向**的爱。这并不是完全的错误,因为如果以神圣化的角度来了解也是非常美丽的。圣约翰十架的诗中也曾暗示他与神在树下**,这是相当感性,有**的爱存在。但是,我们知道神与我们之间的爱除了这种感性的爱之外,我们还有一种『神圣的爱』,是超越了**的感性。如果纯粹将两性之间二人成为一体的婚姻关系来看与神之间的爱,会浓烈到一个地步容易混淆地将『感性的爱』取代了『神圣的爱』。这种浓烈的感情会有走火入魔的危险。曾有一位姊妹透过默想与耶稣有亲密关系时,每一次也幻想与耶稣有性的关系,这就有点走火入魔了。这种感性十分危险,与耶稣的关系也不是正常的关系。
2.容易发生在教义上的扭曲
第二个危机是因为纯感性。感性强时容易发生在教义上的扭曲或信仰上的危机。上述那种联合是纯感性和个人性,圣约翰十架在第四节的诗中所说的是十分私隐,他与耶稣好象一对小情人在房中关了灯彼此融融细语,十分甜密,但是个人性到一个地步,全世界的人也不能干涉。这种纯粹个人的关系也有危险的地方,因为缺乏了客观的标准去衡量教义的对错。客观性对教义的挑战少了,而纯感性又是完全的接纳,什么都可以包容,耶稣是什么也可以,那么只要能帮助感性更加深的,便什么也是对的。天主教在过去的二、三十年,发展到一个地步,就是其他宗教的经验也被接纳,这就是发展的危机。因为神是遍在,故在其他宗教的经验的高峰中也可以接触到神,因为缺乏了客观教义上的分辨。容我大胆地说,我们所佩服的德兰修女都有她危险的地方,在她精彩的祈祷文中,到结束时却是一段印度教的祷文。这危险在于太过强调纯感性的接纳,以致没有教义上的排斥性(exclusive)。若完全接纳的话,可能会引致教义上的偏差。
3.由于向往内在化容易忽略信仰在群体和社会的意义
由外至内已经排斥了这个世界,由内至上又是完全满足,因而令人不会走出这个世界,这是修道主义最大的危机。与神在一起便满足,就不理会这个世界,忽略了对世间社会群体的意义,变成退隐式的修道,满足于向上的感觉,而忘却反回社会。当代的灵修学者如梅顿和卢云神父等已超越这界限,可以反回世界,已经有了改变,但是还有许多人没有留意这个弱点,就会很热烈地追求,有些弟兄姊妹追求到一个地步花了很多时间祈祷,积极地学习禁食,很是满足和感谢神,很享受与神在一起,于是不理会社会上公义的问题,这不是健康的属灵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