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为何一定要重生?

基督徒生活 by 傅格森

用重生这个词用得最多的是约翰,而最具代表性的经文则是在约翰福音第三章耶稣与尼哥德慕的那段对话--主对以色列的大教师说:「你必须被重生」。尼哥德慕夜里来找耶稣,目的是要得着属天的福份。所以耶稣告诉他,他必须先得被重生才能进入他想要的进的地方。主对他说的那番话,是要开他的心窍,纠正他思想中一些错误的观念。他是「以色列的教师」,或者可以说是当时最出色的神学家,但他却连耶稣所讲的有关「地上的事」也不能接受,讲到「天上的事」,他能明白多少呢?除非一个人被重生,否则他是无法看见上帝的国的;除非一个人被重生,否则他更是无法进上帝的国的(约3:3,5)。这一定律不只适用于尼哥德慕,凡是人都适用。为什么呢?主给了我们三个答案:

〖(i)人是属肉体的〗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3:6)这句话最简单的意思就是,人靠其本性是根本没有能力产生出属灵的生命和实体,正如约翰在前一章第13节所暗示的一样。这里所讲的「属肉体」,跟保罗所讲的「人的罪性」是不太一样的。但也不能说两者完全无关,约翰用这个词时是不可能没有想到为何人会落到如此田地--因人已在罪中堕落,对上帝的事只能抗拒。「血肉之体不能承受上帝的国」(林前15:50)。这是个定律,约翰也好,保罗也好,都是这样认为的。只有圣灵才能将我们带进上帝的国。

〖(ii)人是瞎眼的〗

人灵里的眼睛瞎了,因此「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这里所讲的「见」,是指「认得出」、「意识到」、「领略到」上帝国度的重要性。主在世的时候,人这种瞎眼情形就表现的很明显。主对他们用比喻讲有关天国的事,许多耳聪的人听了主话的声音,却听不见主召他们进天国;在他们的头脑里,比喻中描述的景象他们都看见了,却看不见救主透过比喻要他们看见的、要召他们跟随自己的图画(太13:13-15)。

尼哥德慕的眼瞎就是属这种的。对许多委身于宗教事业的人来说,盲目地渡过一生而不自知,这是很可悲的事。他们干、干、干,却看不见。我还记得我做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参加一个夏令会,而大会的讲员则是当时很有名的教牧人员。我和其它朋友硬被邀请到他家作客,我其中一个朋友和他太太谈起话来,谈话中,她很自然也很坦白地承认她不知道「重生」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你或许会以为年青人讲起这个题目,多半会比较热烈,比较激动,以致于讲话时往往用词不当,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所以别人在被质询后可能会以极端的语气回答说不知道何谓重生。不过在那次的交谈中,情况刚好相反,我那位朋友是一个相当圆滑,讲话非常得体的人!)那位女士的回答不过是她坦诚的告白罢了。同样地,尼哥德慕也是以这种虚心诚恳的态度来问耶稣:「怎样能有这事呢?」(约3:9)他看不见天国,他也看不到自己的需要,不觉得有必要先获得从天上来的生命才能进去。

人不止是瞎眼的,他更是被蒙蔽在黑暗中的。约翰福音三章后面特别强调,人处在黑暗里,喜爱黑暗,躲避光明。保罗说他们是黑暗的(弗5:8),并且爱作暗昧无益的事(弗5:11)、陷在黑暗的权势之下(西1:13)。但借着福音的荣耀,光要照射到黑暗中,并且上帝的呼召就是要我们出黑暗、进光明(彼前2:9)。但这一切,对尼哥德慕来说都是极模糊的。他和他的同僚其余的法利赛人一样,甚至和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一向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眼明的,是行走在光中的。身在黑暗中,面对着这位世上的光,居然一点认不出祂来,正如主在约翰福音后几章的告诫:「我到这世上来是为了审判,使那看不见的能够看见,能看见的反而成了瞎眼的。」(约9:39)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身处黑暗里却自以为在光明中,把基督的光视为黑暗而要逃离祂。但这不正是我们对待上帝和祂国度的态度吗?

鲁益师(C.S.Lewis)对这一点认识得最透彻了。在他的儿童故事集里(NarniaTale),《最后之役》(TheLastBattle)中对这一点有非常生动的描写。故事说,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有一群去过拿尼亚(Narnia)神秘王国的小朋友遇见了一群小矮人。拿尼亚国的救星、狮子王艾斯兰(Aslan)也来了。故事接下来讲的就是那些亲身经历过、看见过基督国度的人和那些在国度外面的人,两者间的差别是何等的大。故事讲到露丝(Lucy)流着眼泪对艾斯兰王子说:「艾斯兰王子,你能不能,你愿意不愿意救救这些可怜的小矮人呢?」艾斯兰王子回答说:「亲爱的,我给你看我所能做到的和我所不能做到的。」他走到小矮人那里,轻声地吼了一声,声音虽然不大,但四周都被震动了。但小矮人听见后,彼此问对方:「大家听到了吗?是农场另一边的那些土匪发出来的声音,是要吓唬我们的,那声音一定是用什么机器制造出来的。别理它,他们是吓不着我们的。」

艾斯兰王子抬起头来,抖了抖鬃发,即时,一顿丰富的大餐展现在小矮人跟前,有烘饼、有舌肉、有烤鸽子,还有各式冷热甜点,每个小矮人手中还有一大杯美酒。但这还是不管用。他们开始抢着吃,争着喝,连味道也来不及好好品尝,还以为桌上摆的不过是农场里可以找到的杂粮。一个小矮人说他吃的是干草,另一个说他找到了一根烂萝卜,还有一个说他找到一片花菜叶。他们把盛满红酒的杯子端到咀边,然后说:「吪,这些饮料是不是拿驴槽里的污水做成的?没想到我们居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但很快,每一个小矮人都开始怀疑其它的小矮人找到的食物比自己的要好,于是他们就去抢别人手上的食物。接着,大家你吵我闹,你推我打,乱成一堆。不消片刻,所有的美食给糟跶尽了,有的给泼到脸上,有的溅到身上,有的踩在脚下。但当他们打闹完了,坐下来疗伤的时候,他们竟然说:「还好,总算我们当中没有人捣鬼,我们总算没有中敌人的什么诡计。我们小矮人之间还是同心合意的。」

艾斯兰王子说:「你看到了没有?他们根本不要我们的帮助,他们要用猜疑诡计彼此对待,就是不要彼此信任。他们的意念就是他们的监牢,而他们又把自己锁在这个监牢里,还生怕从这些密封的禁锢中被释放出来。」

的确,人就像这些小矮人一样:「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罪的原因,就在这里。凡作恶的都恨光,〔他们〕不来就光,免得(生怕)他的恶行暴露出来。」(约3:19-20)

〖(iii)人是软弱无力的〗

人没有能力进上帝的国。耶稣说,除非人获得从上而来的生命,否则他是软弱的(参罗5:6)。如果人要有能力看见属灵层面的事,要有能力凭着信心进入天国。因此,上帝在他身上作工,叫他有这能力,则变成一件不可缺少的事了。其实,这是圣经里最常见的教导(林前2:14)。属肉体的意念与上帝为敌,它即不愿、也不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罗8:6-7)。

我们对待这个教训向来不够认真,原因大概是由于这个教训把我们本性中自足自救之心态的残余,连根拔起了。这一个教导要突出的重点正是,救恩完全是恩典,我们获得救恩最关键的要素,正是我们自己无力提供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唱:

两手空空无代价,单单投靠你十架,赤身,求主赐衣衫,

无助,求主恩扶搀,罪身奔至活泉旁,求主洁净免沦亡。

(杜普雷狄AugustusM.Tojulady《万古盘石》)

唯有上帝才能叫我们的灵重生,求主拯救,唯有主能施拯救!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用重生这个词用得最多的是约翰,而最具代表性的经文则是在约翰福音第三章耶稣与尼哥德慕的那段对话--主对以色列的大教师说:「你必须被重生」。尼哥德慕夜里来找耶稣,目的是要得着属天的福份。所以耶稣告诉他,他必须先得被重生才能进入他想要的进的地方。主对他说的那番话,是要开他的心窍,纠正他思想中一些错误的观念。他是「以色列的教师」,或者可以说是当时最出色的神学家,但他却连耶稣所讲的有关「地上的事」也不能接受,讲到「天上的事」,他能明白多少呢?除非一个人被重生,否则他是无法看见上帝的国的;除非一个人被重生,否则他更是无法进上帝的国的(约3:3,5)。这一定律不只适用于尼哥德慕,凡是人都适用。为什么呢?主给了我们三个答案: 〖(i)人是属肉体的〗 「从肉身生的就是肉身,从灵生的就是灵。」(约3:6)这句话最简单的意思就是,人靠其本性是根本没有能力产生出属灵的生命和实体,正如约翰在前一章第13节所暗示的一样。这里所讲的「属肉体」,跟保罗所讲的「人的罪性」是不太一样的。但也不能说两者完全无关,约翰用这个词时是不可能没有想到为何人会落到如此田地--因人已在罪中堕落,对上帝的事只能抗拒。「血肉之体不能承
受上帝的国」(林前15:50)。这是个定律,约翰也好,保罗也好,都是这样认为的。只有圣灵才能将我们带进上帝的国。 〖(ii)人是瞎眼的〗 人灵里的眼睛瞎了,因此「不能见上帝的国」(约3:3)这里所讲的「见」,是指「认得出」、「意识到」、「领略到」上帝国度的重要性。主在世的时候,人这种瞎眼情形就表现的很明显。主对他们用比喻讲有关天国的事,许多耳聪的人听了主话的声音,却听不见主召他们进天国;在他们的头脑里,比喻中描述的景象他们都看见了,却看不见救主透过比喻要他们看见的、要召他们跟随自己的图画(太13:13-15)。 尼哥德慕的眼瞎就是属这种的。对许多委身于宗教事业的人来说,盲目地渡过一生而不自知,这是很可悲的事。他们干、干、干,却看不见。我还记得我做学生的时候,有一次参加一个夏令会,而大会的讲员则是当时很有名的教牧人员。我和其它朋友硬被邀请到他家作客,我其中一个朋友和他太太谈起话来,谈话中,她很自然也很坦白地承认她不知道「重生」是怎么一回事。(当然,你或许会以为年青人讲起这个题目,多半会比较热烈,比较激动,以致于讲话时往往用词不当,冒犯了别人的尊严,所以别人在被质询后可能会以极端的语
气回答说不知道何谓重生。不过在那次的交谈中,情况刚好相反,我那位朋友是一个相当圆滑,讲话非常得体的人!)那位女士的回答不过是她坦诚的告白罢了。同样地,尼哥德慕也是以这种虚心诚恳的态度来问耶稣:「怎样能有这事呢?」(约3:9)他看不见天国,他也看不到自己的需要,不觉得有必要先获得从天上来的生命才能进去。 人不止是瞎眼的,他更是被蒙蔽在黑暗中的。约翰福音三章后面特别强调,人处在黑暗里,喜爱黑暗,躲避光明。保罗说他们是黑暗的(弗5:8),并且爱作暗昧无益的事(弗5:11)、陷在黑暗的权势之下(西1:13)。但借着福音的荣耀,光要照射到黑暗中,并且上帝的呼召就是要我们出黑暗、进光明(彼前2:9)。但这一切,对尼哥德慕来说都是极模糊的。他和他的同僚其余的法利赛人一样,甚至和他们的祖宗一样,他一向有一种错觉,以为自己是眼明的,是行走在光中的。身在黑暗中,面对着这位世上的光,居然一点认不出祂来,正如主在约翰福音后几章的告诫:「我到这世上来是为了审判,使那看不见的能够看见,能看见的反而成了瞎眼的。」(约9:39)人生最大的悲剧莫过于身处黑暗里却自以为在光明中,把基督的光视为黑暗而要逃离祂。但这不正是
我们对待上帝和祂国度的态度吗? 鲁益师(C.S.Lewis)对这一点认识得最透彻了。在他的儿童故事集里(NarniaTale),《最后之役》(TheLastBattle)中对这一点有非常生动的描写。故事说,到了世界末日的时候,有一群去过拿尼亚(Narnia)神秘王国的小朋友遇见了一群小矮人。拿尼亚国的救星、狮子王艾斯兰(Aslan)也来了。故事接下来讲的就是那些亲身经历过、看见过基督国度的人和那些在国度外面的人,两者间的差别是何等的大。故事讲到露丝(Lucy)流着眼泪对艾斯兰王子说:「艾斯兰王子,你能不能,你愿意不愿意救救这些可怜的小矮人呢?」艾斯兰王子回答说:「亲爱的,我给你看我所能做到的和我所不能做到的。」他走到小矮人那里,轻声地吼了一声,声音虽然不大,但四周都被震动了。但小矮人听见后,彼此问对方:「大家听到了吗?是农场另一边的那些土匪发出来的声音,是要吓唬我们的,那声音一定是用什么机器制造出来的。别理它,他们是吓不着我们的。」 艾斯兰王子抬起头来,抖了抖鬃发,即时,一顿丰富的大餐展现在小矮人跟前,有烘饼、有舌肉、有烤鸽子,还有各式冷热甜点,每个小矮人手中还有一大杯美酒。但这还
是不管用。他们开始抢着吃,争着喝,连味道也来不及好好品尝,还以为桌上摆的不过是农场里可以找到的杂粮。一个小矮人说他吃的是干草,另一个说他找到了一根烂萝卜,还有一个说他找到一片花菜叶。他们把盛满红酒的杯子端到咀边,然后说:「吪,这些饮料是不是拿驴槽里的污水做成的?没想到我们居然会沦落到这种地步。」但很快,每一个小矮人都开始怀疑其它的小矮人找到的食物比自己的要好,于是他们就去抢别人手上的食物。接着,大家你吵我闹,你推我打,乱成一堆。不消片刻,所有的美食给糟跶尽了,有的给泼到脸上,有的溅到身上,有的踩在脚下。但当他们打闹完了,坐下来疗伤的时候,他们竟然说:「还好,总算我们当中没有人捣鬼,我们总算没有中敌人的什么诡计。我们小矮人之间还是同心合意的。」 艾斯兰王子说:「你看到了没有?他们根本不要我们的帮助,他们要用猜疑诡计彼此对待,就是不要彼此信任。他们的意念就是他们的监牢,而他们又把自己锁在这个监牢里,还生怕从这些密封的禁锢中被释放出来。」 的确,人就像这些小矮人一样:「不爱光倒爱黑暗,定他们罪的原因,就在这里。凡作恶的都恨光,〔他们〕不来就光,免得(生怕)他的恶行暴露出来。」(约3:19
-20) 〖(iii)人是软弱无力的〗 人没有能力进上帝的国。耶稣说,除非人获得从上而来的生命,否则他是软弱的(参罗5:6)。如果人要有能力看见属灵层面的事,要有能力凭着信心进入天国。因此,上帝在他身上作工,叫他有这能力,则变成一件不可缺少的事了。其实,这是圣经里最常见的教导(林前2:14)。属肉体的意念与上帝为敌,它即不愿、也不能按照上帝的旨意行事(罗8:6-7)。 我们对待这个教训向来不够认真,原因大概是由于这个教训把我们本性中自足自救之心态的残余,连根拔起了。这一个教导要突出的重点正是,救恩完全是恩典,我们获得救恩最关键的要素,正是我们自己无力提供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会唱: 两手空空无代价,单单投靠你十架,赤身,求主赐衣衫, 无助,求主恩扶搀,罪身奔至活泉旁,求主洁净免沦亡。 (杜普雷狄AugustusM.Tojulady《万古盘石》) 唯有上帝才能叫我们的灵重生,求主拯救,唯有主能施拯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