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宗教战争
新教的兴起和天主教的复兴不可避免地在整个欧洲带来了政治和社会的紧张。
皇帝查理五世已经感觉到这些张力,最终被迫通过1555年的奥斯堡宗教和平协议达成一种艰难的休战,结束了发生在路德宗诸侯和天主教皇帝之间长期存在的冲突。
然而不久,这种冲突又在别处爆发了。
第一次主要的、看来直接是由宗教原因造成的欧洲战争发生于法国。
在这场战争中,具体的张力来自于天主教与加尔文派——当地称为“胡格诺派”(Huguenots)。
前面我们已经注意到加尔文是法国人。
在他的一生中,他似乎把怎样以日内瓦为基地让他的祖国归信改革宗,看作是其差传工作的重要部分。
1555年4月,日内瓦的档案记录了数个代表被派往法国那些有望成为加尔文派福音重镇的地区。
其他地区也竞相回应,要求得到帮助。
整个事情都是在秘密中进行的。
在整个过程中,严守秘密对于日内瓦和法国这两方来说都是必要的。
按照一天的行程划分,在隐蔽的地方修建起安全的房屋。
一个地下的网络,就像二战期间法国抵抗运动所使用的,能够让日内瓦来的人悄无声息地进入法国。
到1560年,加尔文派已经在法国的许多重要城市站稳了脚跟,赢得了众多的支持。
加尔文派的会众和影响都在快速增加,在法国进行彻底的改革似乎完全有可能。
约有三分之一的贵族已经签字接受了加尔文的宗教观念。
据1562年报给科利尼海军上将的名单,那时在法国有2,150个胡格诺教会。
现在很难证实这个数字。
不过,一个合理的推测认为至少有1,250个这样的教会,在全国二千万人口中有超过二百万的信众。
冲突随之而来,并于1562年爆发了战争。
南特法令(Edict of Nantes)——其中答应保证法国新教徒的权力——让这个战事告一段落。
但这个法令被后任的君王广泛地忽视,并且最终在1685年被路易十四废除,结果导致大批新教徒逃离法国。
欧洲地区也发生了其他冲突。
荷兰独立战争(1560-1618年)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
加尔文派的荷兰民众希望能够摆脱信奉天主教的西班牙人的殖民统治。
在英格兰,其内战显然有其宗教的因素,反映出保皇党人和新教徒之间在对待政府的看法上,以及英格兰国家教会的教义方面,都存在着深刻的分歧。
不过,到目前为止,最重要的宗教冲突则是三十年战争,战争从1618年一直持续到1648年。
,这场战争爆发的背景是在奥斯堡和平协议之后出现的紧张局势。
在这个和平协议中没有把加尔文派考虑在内,而自1560年以来,它已经成为这个地区的重要力量。
与路德宗及天主教比较起来,加尔文派不受官方保护。
因此随着加尔文派持续地扩张,紧张也随之加剧。
这次冲突的导火线是在波希米亚发骚乱,而骚乱本身也反映出费迪南二世(Ferdinand Ⅱ)对天主教的热衷。
波希米亚的贵族因为出现这样的事件向皇帝抗议,但却没有得到令他们满意的保证,他们因此发动叛乱,请求地方的加尔文派诸侯来保护他们。
叛乱引发广泛的冲突,涉及到周围的国家和公国。
它对德国经济的影响是灾难性的。
当战争最终通过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平协议(Peace of Westphalia)而告结束时,人们对于任何宗教冲突的热情已经消耗殆尽了。
人们已经受够了,对和平的渴望使人们倾向于宽容,而对宗教争论越来越不耐烦。
这为启蒙的如下主张奠定了基础:宗教是个人信念的事情,而非关国家政策的事情。
现在我们就要转到这个求知的文化氛围,其中把理性主义、宗教复兴和革命混合在一起,并且在18世纪达到了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