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宗教在基督教读经、聚会上的捆绑

揭露基督教会里的迷信 by 张弓剑

我们以为信主后,常常祈祷、唱诗、读经、聚会,就是一个不错的基督徒了。因此我们总是关心会众是否有看《圣经》;是否有祈祷;是否有聚会。如果这个人没有祈祷、或者没有看《圣经》,我们认为他是软弱了。如果没有来聚会,就会很紧张,要去探访他。

久而久之,在我们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看法:读经、祈祷、聚会就是基督徒的属灵生活了。这种观念还有一个更深的看法:祈祷越长、越大声,就是会祷告。能跪得越久、能整天整天祈祷、动不动就禁食的人,就是很属灵的人;看《圣经》也是这样,越多就越属灵。懂《圣经》越多,很会讲道,能背得滚瓜烂熟,就更属灵。甚而上过神学院、得了博士学位、成了神学家就更是了不得了;有些人声称一生人看了一百几十遍《圣经》,颇为自呜得意,还大有以此为一种“属灵资本”的意思,好似一个长年数珠念佛的人,终于功德完满一般;有些吹鼓手大力倡道人们去效法;而另一些人则拿出勇破健力士大全的豪气,奋力撕咬囫囵《圣经》,想要打破这个记录;而大多数人虽无这种勇气,但私底下却钦佩至极了,多少都效法起来。

有一句流行整个基督教的话说:“聚会是很讨神喜悦的”。所以有时我们没有聚会,就感觉很亏欠神,我们没有行出神的道,反倒没有这种感觉;只要我聚会了,就不管他说什么,我都对得住神了,就心安理得了,这不是上庙的心态是什么?又有话说:“聚会是很蒙福的”,既然“很蒙福”,有些教会要人每个礼拜聚会四、五次,不少人都是到齐的,有些人一周或者到四、五个教会聚会,我们就认为这些人很追求、很热心、很爱主,这种人往往备受鼓励和赞赏的。

在这种观念熏沐下的教会领袖,就更加成为了一个手不离《圣经》、膝不离地的人,我们读经、祈祷、呼吸、吃饭仿佛就是为了维持一个不错的聚会。

我们为讲道而努力研经、为有恩膏而刻苦祈祷,然后把讲坛变为竞技场、属灵“选美”的亮相。一旦聚会有了一定的人数,而且讲道又很释放,那么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信徒能来聚会,传道人有道可讲,皆大欢喜。有一些聚会点,每星期几乎每天都安排了聚会或活动,据说是因为不可停止聚会。一般的人至少也得参加四、五次,频频聚会己成为了这些人的习惯:一不聚会,就觉得很无聊,不舒服,很“软弱”。

不少教会一年下来,堆满一个又一个培训,这班老师刚走,那班老师又到,仿佛教会就是靠聚会、培训维持起来的。一旦少了这些活动,教会就不成教会,就会垮下来似的。于是,聚会、研习班、布道会成了基督教最大的盛事。仿佛越多的聚会越表明教会的复兴。无论从信徒或世人的角度看教会,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聚会、聚会、不停地聚会,除此之外,就不知什么叫教会了。我想,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也没有上那么多的课,也不能这么一个接一个不消化地上课,难道这些老人家、小学生、初中生的理解、消化能力比我们还强?

我真的要质疑一下,教会现在的聚会安排真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吗?真的需要一个培训紧接着一个培训吗?他们真的有超人的接受能力吗?客观地检讨一下吧,这样真的有果效吗?前三个培训的信息还记得多少?现在还在用吗?这样培训(聚会),就如一个人,在琳琅满目的宴会中拼命往嘴里塞肉,前一口还没嚼完又塞一块、两块……八块、九块,塞得嘴巴胀臌臌的,根本咬不动、根本吞不下。这不是很滑稽吗?是完全不合理的。

有许多人,到处奔走,去听道,听了好听的道,就心满意足了,但却不见这些道落实在他的生活上。这样的听道,只是情绪上的兴奋(是属情欲的),象世人喜欢听相声、故事一样,这不叫“爱主”、“追求”,以听道代替“娱乐”罢了。有人喜欢看属灵书籍,如果没有与行动结合起来,也只是“读书”的娱乐而已。

我们许多人,一旦信了主,就自动成为了“终身议员”,这下半辈子,他的任务就来听你说什么。另一些人则格外喜欢听外来讲员领的奋兴会,想听听有什么新鲜的道,或者听听基督教里有什么新的高深发现。他们听起来就好似沉浸在另一种娱乐里,甚至象一个评审委员一样,品评优劣。另一种人参加聚会,为的是讨神喜悦,以此为得福的门径……尤其是一些信得年长的人,按他们如此聚会的时间,足以拿到博士甚至几个博士学位了;如果用他们看《圣经》的时间去读物理学的话,他们足以成为原子能的专家学者了。但看到他们的灵性和行为,与他们读经、聚会的时间毫不相称。

曾几何时,我们同样经历过一个荒诞的时代。那个时候,生产队、车间班组每天都要“政治学习”,动不动就开大会,批斗会、斗私批修、听报告、听中央电台社论、参观学习,那时这个会、那个会满天飞,使得整个国家陷入经济困境,连人民的基本温饱都难以保证。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可笑的年代,但我们教会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年代虽然有很多会,但它占生产的时间还算是少数,但我们有些教会的聚会时间,却是占信徒空余时间的绝大部分,这岂不更可悲可笑吗?

为什么一些教会要一周安排许多聚会,可能因为有些信徒要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才不感到软弱。这就因为我们一些教会只教导人祈祷,而没有教导他们同神建立关系,因而他们不能直接从神那里得到话语(瑞玛)。使得教会很多人,都很软弱,不少人是“病人”,要靠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打“吊滴”,来勉强维持他们基督徒的身份。

有些教会聚会聚得太多了,使一些人觉得什么道都听过了,什么都不新鲜了,成了“老油条”,开始对聚会不感兴趣,渴慕的心不见了。有些人就不爱聚会了,有些人来了,却是漫不经心。正如圣经所说:“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箴27/7)”。

另外相反情形,教会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教会建立之初,发展很快,信的人也热心,但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教会就出现停滞、萎缩,信徒冷淡、退后的现象。那些从外邦中带着浓厚宗教观念刚入教会的信徒,总以为从基督教的新形式里会寻找到新的福气。因此,起初,他们会热衷于教会的各样活动,而我们的传道人,不知其所以然,投其所好,不知不觉,使信徒只活在宗教的层面上。这些信徒,久而久之,就感到祈祷不太“灵”了、读经没有什么功效、聚会并没有真的带来很多的福气。于是他们觉得,他们所信的远没有所传的那么好,有一些便冷淡下来、甚至打道回府了。

另外,有一些人来到教会觉得很多条条框框,很捆绑,不释放,逐渐就少来了。有些人的确是想信主的,但无奈他作不到四、五点晨更,做不到长跪祷告、做不到每个礼拜聚会几次……他觉得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神肯定不喜欢他的,既然他不能令神满意,他也不敢求神什么了,不敢亲近神了,离神就越来远了。

…………

基督教里这些现象,不知凡几,都得不着基督教信仰的要领。那么我们为什么读经、祷告、聚会?读经、祷告(更新了的)、聚会的真正意义,就是听神的话。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读了经、祷告完、聚会后,听了神的话,我有做了没有?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敬虔就在此。“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为义。(罗2/13)”耶稣没有说,你们读经、祷告、聚会就是爱我了。而是说:“有了(知道)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约14/21)”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有长时间的读经、祈祷、聚会,就是敬虔的资本,是神要爱我的理由。这些活动只不过是让我们“知道”罢了,知道有什么奖赏呢?没有。“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知道了又怎么样,如果不去行,还是要受惩罚的。所以,你去聚会、聚很多的会,就必定蒙福吗?就有奖赏吗?不!即使我们对《圣经》烂熟,甚至亲耳听见耶稣向我们显现讲话,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本钱,唯有按着诚实的心去做,才是我们信仰真义上的敬虔。

我们读了那么多的《圣经》、祈祷了那么多的时间、又聚会了那么多时日,在生活、行动上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活动宗教化了。如果我们只把读经、祈祷、聚会看成是敬虔的表现、“修行的功德”。这实在是对基督教莫大的歪曲,只把它看作为另一种新宗教。我们把读经、祈祷、聚会看作了我们追求的目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宗教情结蒙蔽了我们,使我们只看重了信仰的形式,而忽视了信仰的实意,使我们舍本逐末。如果我们的基督教只是有读经、祈祷、聚会,那么与佛门的诵经、上香、斋戒有什么两样?恐怕只是另一种“修禅”罢了。

我在异像里,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主人在外地经商,留下几个仆人打理庄园。主人把各人的职责写起来帖在墙上,于是这些仆人天天来到墙下,看了两个多小时的“职责”,又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给主人(祈祷),半天过去了;但每到下午,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讲解“职责”,他们研讨杀虫药的分子结构、发表为什么稀释杀虫药要用水而不用油的研究心得……聚会完了,这时太阳差不多快要下山了。你认为这个故事荒唐吗?这就是我们所熟识的读经、祈祷、聚会的现状。仇敌把我们捆绑在看《圣经》、祈祷、聚会这种狭隘的宗教生活里,徒然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使我们不能行道,不能爱己也不能爱人;使我们无暇顾及家庭(尤其是未信的家人),无暇教育子女,得着他们的灵魂,被仇敌反过来作为攻击的话柄;使我们无时间去爱邻舍;又因不停聚会,疏于照顾家人,家庭开始出现问题,这不好的见证,甚至令邻舍反感,重重绊倒他们。这就是魔鬼用宗教毒害基督教的诡计。

弟兄姊妹们,是我们起来揭露魔鬼的诡计,修直主的路的时候了。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我们以为信主后,常常祈祷、唱诗、读经、聚会,就是一个不错的基督徒了。因此我们总是关心会众是否有看《圣经》;是否有祈祷;是否有聚会。如果这个人没有祈祷、或者没有看《圣经》,我们认为他是软弱了。如果没有来聚会,就会很紧张,要去探访他。 久而久之,在我们的观念里形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传统看法:读经、祈祷、聚会就是基督徒的属灵生活了。这种观念还有一个更深的看法:祈祷越长、越大声,就是会祷告。能跪得越久、能整天整天祈祷、动不动就禁食的人,就是很属灵的人;看《圣经》也是这样,越多就越属灵。懂《圣经》越多,很会讲道,能背得滚瓜烂熟,就更属灵。甚而上过神学院、得了博士学位、成了神学家就更是了不得了;有些人声称一生人看了一百几十遍《圣经》,颇为自呜得意,还大有以此为一种“属灵资本”的意思,好似一个长年数珠念佛的人,终于功德完满一般;有些吹鼓手大力倡道人们去效法;而另一些人则拿出勇破健力士大全的豪气,奋力撕咬囫囵《圣经》,想要打破这个记录;而大多数人虽无这种勇气,但私底下却钦佩至极了,多少都效法起来。 有一句流行整个基督教的话说:“聚会是很讨神喜悦的”。所以有时我们没有聚会,就感觉很亏欠神,我们
没有行出神的道,反倒没有这种感觉;只要我聚会了,就不管他说什么,我都对得住神了,就心安理得了,这不是上庙的心态是什么?又有话说:“聚会是很蒙福的”,既然“很蒙福”,有些教会要人每个礼拜聚会四、五次,不少人都是到齐的,有些人一周或者到四、五个教会聚会,我们就认为这些人很追求、很热心、很爱主,这种人往往备受鼓励和赞赏的。 在这种观念熏沐下的教会领袖,就更加成为了一个手不离《圣经》、膝不离地的人,我们读经、祈祷、呼吸、吃饭仿佛就是为了维持一个不错的聚会。 我们为讲道而努力研经、为有恩膏而刻苦祈祷,然后把讲坛变为竞技场、属灵“选美”的亮相。一旦聚会有了一定的人数,而且讲道又很释放,那么我们就心满意足了。信徒能来聚会,传道人有道可讲,皆大欢喜。有一些聚会点,每星期几乎每天都安排了聚会或活动,据说是因为不可停止聚会。一般的人至少也得参加四、五次,频频聚会己成为了这些人的习惯:一不聚会,就觉得很无聊,不舒服,很“软弱”。 不少教会一年下来,堆满一个又一个培训,这班老师刚走,那班老师又到,仿佛教会就是靠聚会、培训维持起来的。一旦少了这些活动,教会就不成教会,就会垮下来似的。于是,聚会
、研习班、布道会成了基督教最大的盛事。仿佛越多的聚会越表明教会的复兴。无论从信徒或世人的角度看教会,什么都看不到,只看到聚会、聚会、不停地聚会,除此之外,就不知什么叫教会了。我想,我们读大学的时候,也没有上那么多的课,也不能这么一个接一个不消化地上课,难道这些老人家、小学生、初中生的理解、消化能力比我们还强? 我真的要质疑一下,教会现在的聚会安排真的符合人的认知规律吗?真的需要一个培训紧接着一个培训吗?他们真的有超人的接受能力吗?客观地检讨一下吧,这样真的有果效吗?前三个培训的信息还记得多少?现在还在用吗?这样培训(聚会),就如一个人,在琳琅满目的宴会中拼命往嘴里塞肉,前一口还没嚼完又塞一块、两块……八块、九块,塞得嘴巴胀臌臌的,根本咬不动、根本吞不下。这不是很滑稽吗?是完全不合理的。 有许多人,到处奔走,去听道,听了好听的道,就心满意足了,但却不见这些道落实在他的生活上。这样的听道,只是情绪上的兴奋(是属情欲的),象世人喜欢听相声、故事一样,这不叫“爱主”、“追求”,以听道代替“娱乐”罢了。有人喜欢看属灵书籍,如果没有与行动结合起来,也只是“读书”的娱乐而已。 我们
许多人,一旦信了主,就自动成为了“终身议员”,这下半辈子,他的任务就来听你说什么。另一些人则格外喜欢听外来讲员领的奋兴会,想听听有什么新鲜的道,或者听听基督教里有什么新的高深发现。他们听起来就好似沉浸在另一种娱乐里,甚至象一个评审委员一样,品评优劣。另一种人参加聚会,为的是讨神喜悦,以此为得福的门径……尤其是一些信得年长的人,按他们如此聚会的时间,足以拿到博士甚至几个博士学位了;如果用他们看《圣经》的时间去读物理学的话,他们足以成为原子能的专家学者了。但看到他们的灵性和行为,与他们读经、聚会的时间毫不相称。 曾几何时,我们同样经历过一个荒诞的时代。那个时候,生产队、车间班组每天都要“政治学习”,动不动就开大会,批斗会、斗私批修、听报告、听中央电台社论、参观学习,那时这个会、那个会满天飞,使得整个国家陷入经济困境,连人民的基本温饱都难以保证。这是一个多么可悲可笑的年代,但我们教会比他们有过之而无不及,那年代虽然有很多会,但它占生产的时间还算是少数,但我们有些教会的聚会时间,却是占信徒空余时间的绝大部分,这岂不更可悲可笑吗? 为什么一些教会要一周安排许多聚会,可能因为有些信徒要
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才不感到软弱。这就因为我们一些教会只教导人祈祷,而没有教导他们同神建立关系,因而他们不能直接从神那里得到话语(瑞玛)。使得教会很多人,都很软弱,不少人是“病人”,要靠一个聚会接一个聚会打“吊滴”,来勉强维持他们基督徒的身份。 有些教会聚会聚得太多了,使一些人觉得什么道都听过了,什么都不新鲜了,成了“老油条”,开始对聚会不感兴趣,渴慕的心不见了。有些人就不爱聚会了,有些人来了,却是漫不经心。正如圣经所说:“人吃饱了,厌恶蜂房的蜜(箴277)”。 另外相反情形,教会还有一种普遍现象:教会建立之初,发展很快,信的人也热心,但过了一定的时间后,教会就出现停滞、萎缩,信徒冷淡、退后的现象。那些从外邦中带着浓厚宗教观念刚入教会的信徒,总以为从基督教的新形式里会寻找到新的福气。因此,起初,他们会热衷于教会的各样活动,而我们的传道人,不知其所以然,投其所好,不知不觉,使信徒只活在宗教的层面上。这些信徒,久而久之,就感到祈祷不太“灵”了、读经没有什么功效、聚会并没有真的带来很多的福气。于是他们觉得,他们所信的远没有所传的那么好,有一些便冷淡下来、甚至打道回府了。 另外
,有一些人来到教会觉得很多条条框框,很捆绑,不释放,逐渐就少来了。有些人的确是想信主的,但无奈他作不到四、五点晨更,做不到长跪祷告、做不到每个礼拜聚会几次……他觉得这个做不到、那个做不到,神肯定不喜欢他的,既然他不能令神满意,他也不敢求神什么了,不敢亲近神了,离神就越来远了。 ………… 基督教里这些现象,不知凡几,都得不着基督教信仰的要领。那么我们为什么读经、祷告、聚会?读经、祷告(更新了的)、聚会的真正意义,就是听神的话。这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是读了经、祷告完、聚会后,听了神的话,我有做了没有?这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敬虔就在此。“原来在神面前,不是听律法的为义,乃是行律法的称为义。(罗213)”耶稣没有说,你们读经、祷告、聚会就是爱我了。而是说:“有了(知道)我的命令又遵守的,这人就是爱我的,爱我的必蒙我父爱他,我也要爱他。(约1421)”所以不要以为,我们有长时间的读经、祈祷、聚会,就是敬虔的资本,是神要爱我的理由。这些活动只不过是让我们“知道”罢了,知道有什么奖赏呢?没有。“人若知道行善,却不去行,这就是他的罪了。(雅417)”“仆人知道主人的意思,却不预备,又不顺
从他的意思行,那仆人必多受责打。(路1247)”知道了又怎么样,如果不去行,还是要受惩罚的。所以,你去聚会、聚很多的会,就必定蒙福吗?就有奖赏吗?不!即使我们对《圣经》烂熟,甚至亲耳听见耶稣向我们显现讲话,这本身并没有什么属灵的本钱,唯有按着诚实的心去做,才是我们信仰真义上的敬虔。 我们读了那么多的《圣经》、祈祷了那么多的时间、又聚会了那么多时日,在生活、行动上却没有多大的改变,这是因为我们把这些活动宗教化了。如果我们只把读经、祈祷、聚会看成是敬虔的表现、“修行的功德”。这实在是对基督教莫大的歪曲,只把它看作为另一种新宗教。我们把读经、祈祷、聚会看作了我们追求的目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宗教情结蒙蔽了我们,使我们只看重了信仰的形式,而忽视了信仰的实意,使我们舍本逐末。如果我们的基督教只是有读经、祈祷、聚会,那么与佛门的诵经、上香、斋戒有什么两样?恐怕只是另一种“修禅”罢了。 我在异像里,看到这样一个情景:有一个主人在外地经商,留下几个仆人打理庄园。主人把各人的职责写起来帖在墙上,于是这些仆人天天来到墙下,看了两个多小时的“职责”,又打了两个小时的电话给主人(祈祷),半天过去了;但
每到下午,几个人又聚在一起,开会研究讲解“职责”,他们研讨杀虫药的分子结构、发表为什么稀释杀虫药要用水而不用油的研究心得……聚会完了,这时太阳差不多快要下山了。你认为这个故事荒唐吗?这就是我们所熟识的读经、祈祷、聚会的现状。仇敌把我们捆绑在看《圣经》、祈祷、聚会这种狭隘的宗教生活里,徒然浪费我们宝贵的时间。使我们不能行道,不能爱己也不能爱人;使我们无暇顾及家庭(尤其是未信的家人),无暇教育子女,得着他们的灵魂,被仇敌反过来作为攻击的话柄;使我们无时间去爱邻舍;又因不停聚会,疏于照顾家人,家庭开始出现问题,这不好的见证,甚至令邻舍反感,重重绊倒他们。这就是魔鬼用宗教毒害基督教的诡计。 弟兄姊妹们,是我们起来揭露魔鬼的诡计,修直主的路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