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十分自主的年代

讲章纲要 by 江茂松

十分自主的年代

马太福音11:14-19

序言:

几个礼拜以前,看了今天要讲的经文,

刚开始读时,还没有太深的感受,

越读,却体会更深。

这段经文是主耶稣讲的一段话,

值得思索的是,耶稣基督在甚么样的心态下,说了这一段话?

倒底耶稣遭遇甚么事情,让他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来好好思想这段经文。

我想了半天,实在不容易想出这篇讲章的题目,就请大家想想看。

最后我们来订订这篇讲章的题目。

由耶稣说的两个比喻,我们看见那个年代的特色。

一、没有反应的年代

耶稣在这里讲了一个比喻,表达他对那个时代的看法。

他说:「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耶稣要描写他遇到的情况,及人们的反应时,

他想了想,只有一个比喻能表达他的感受。

这个比喻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间的游戏。

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有时候玩喜事,有时候玩丧事。

玩著玩著,忽然间出了状况。

有一部份孩子说:「我们现在来扮喜事,我们吹笛,然后你们要跳舞。」

结果,当这些孩子假装吹著笛子时,该跳舞的却不跳舞了。

于是,这些孩子说:「你们不玩喜事,那我们玩丧事吧。」

结果,当这些举哀的孩子,开始哭时,另一批孩子,根本无动于衷。

这些孩子间,出了甚么问题?

如果,大家步调一致,那就玩得成,否则,根本玩不成。

耶稣就是用这样的比喻,说明他的心情。

他说:「你们应该爱邻舍。」;得到的反应是:「谁是我的邻舍?」

他说:「你们不要贪爱钱财。」;得到的反应是:「三十两银子,就把耶稣卖了。」

他说:「你们应该儆醒祷告。」;得到的反应是:「睡大觉。」

他说:「你们应该做仆人。」;得到的反应是:「你得国的时候,我儿子可不可当个行政院或司法院长?」

他说:「你们应该为永生的食物劳力。」;得到的反应是:「今生的食物比较重要。」

他说:「你们要收刀入鞘。」;得到的反应是:「拔刀削人的耳朵。」

倒底原因出在那里?

我看到这段经文,实在难以想像我们的主也会有这样的遭遇吗?

而让我们想想,耶稣讲这段话的心情。

有时候,身为传道人,看了这段圣经,实在会得到一些安慰。

我们在向人传福音时,看了这段圣经,实在会得到一些安慰。

可是,我们该想想的是,今天我们在耶稣的眼中,倒底是甚么样的人?

是不是这一群,不能配合耶稣教导的基督徒?

是不是在吹笛时,我们不起舞;举哀时,我们也不搥胸。

倒底为甚么?我们无法配合、实践圣经的教导?

二、难以捉摸的年代

耶稣在讲了一个比喻以后,还不过瘾。

他又提到另一个比喻:「约翰来了,也不契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来了,也契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藉著这个比喻,耶稣描写他遇到的另一个情况。

倒底耶稣遇到甚么情况?

他提到别人对他的看法。

在耶稣之前,有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叫做约翰。

他的特性就是受苦。吃蝗虫野蜜,穿骆驼毛,居住在旷野。

约翰是一位非常具有震撼力的传道人。

讲话非常爽直,非常有能力。

看到税吏和罪人,就直言责备。

结果,别人对他的评语是:「他是被鬼附著的。」

就是被鬼附著,才会又蹦又跳的,才会口不留情,才会吃蝗虫野蜜。

接著,耶稣来了。

比较约翰的情形,耶稣实在是平凡多了。也比较平常。

耶稣就像是当时的任何一个拉比(老师)一样。

他就像任何一个人一样,要吃要喝,也参加婚宴。

结果,人家对耶稣的评语是:「人子来了,也契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是呢?

耶稣提这两个比喻,心中的感受是,倒底应该如何呢?

耶稣的比喻,说明他所面对的年代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年代。

当他唱出:「ㄌㄡ、ㄌㄟ、ㄇㄧ,」时,别人接的下一个音符不一定是「ㄈㄚ」。

我想耶稣面对我们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三、难以捉摸年代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年代,耶稣的态度是甚么。

他当然有正确的态度,否则他早就放弃了。

他倒底如何面对人群,他倒底如何继续他的工作?

其实,他在这两个比喻的一前一后,就点出了我们应当有的正确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比喻之前的那段话。

「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段话指出一个重要的态度,就是愿意的心。

如果肯领受,如果肯听,就能找到以利亚,就能听到神的话语,就能知道该何去何从。

其实当一个人不愿意听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找到藉口。

如果他们不愿意,不论谁邀请,他都不会接受。

第二,让我们看看耶稣在这个比喻后讲的话。

「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当人批评约翰的时候,约翰没有改变他的态度。

当人们批评耶稣的时候,耶稣也没有改变他的态度。

因为「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当人们批评约翰孤僻成性的时候,他却使数百年来硬心的犹太人悔改认罪。

当人们批评耶稣平凡无奇的时候,他却带领许多凡夫俗子,劳苦大众找到新生命。

如果我们不再按照我们的偏见与背逆来判断人和教会,

如果我们开始为那引领人亲近上帝的任何人或教会献上感谢,

那就是正确的态度,

即使他们所用的方法与我们不一样。

mschiang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十分自主的年代 马太福音11:14-19 序言: 几个礼拜以前,看了今天要讲的经文, 刚开始读时,还没有太深的感受, 越读,却体会更深。 这段经文是主耶稣讲的一段话, 值得思索的是,耶稣基督在甚么样的心态下,说了这一段话? 倒底耶稣遭遇甚么事情,让他说出这样的话? 我们来好好思想这段经文。 我想了半天,实在不容易想出这篇讲章的题目,就请大家想想看。 最后我们来订订这篇讲章的题目。 由耶稣说的两个比喻,我们看见那个年代的特色。 一、没有反应的年代 耶稣在这里讲了一个比喻,表达他对那个时代的看法。 他说:「好像孩童坐在街市上招呼同伴,说:『我们向你们吹笛,你们不跳舞;我们向你们举哀,你们不捶胸。』」 耶稣要描写他遇到的情况,及人们的反应时, 他想了想,只有一个比喻能表达他的感受。 这个比喻就是日常生活中,孩子间的游戏。 有一群小孩子在玩,扮家家酒,有时候玩喜事,有时候玩丧事。 玩著玩著,忽然间出了状况。 有一部份孩子说:「我们现在来扮喜事,我们吹笛,然后你们要跳舞。
」 结果,当这些孩子假装吹著笛子时,该跳舞的却不跳舞了。 于是,这些孩子说:「你们不玩喜事,那我们玩丧事吧。」 结果,当这些举哀的孩子,开始哭时,另一批孩子,根本无动于衷。 这些孩子间,出了甚么问题? 如果,大家步调一致,那就玩得成,否则,根本玩不成。 耶稣就是用这样的比喻,说明他的心情。 他说:「你们应该爱邻舍。」;得到的反应是:「谁是我的邻舍?」 他说:「你们不要贪爱钱财。」;得到的反应是:「三十两银子,就把耶稣卖了。」 他说:「你们应该儆醒祷告。」;得到的反应是:「睡大觉。」 他说:「你们应该做仆人。」;得到的反应是:「你得国的时候,我儿子可不可当个行政院或司法院长?」 他说:「你们应该为永生的食物劳力。」;得到的反应是:「今生的食物比较重要。」 他说:「你们要收刀入鞘。」;得到的反应是:「拔刀削人的耳朵。」 倒底原因出在那里? 我看到这段经文,实在难以想像我们的主也会有这样的遭遇吗? 而让我们想想,耶稣讲这段话的心情。 有时候,身为传道人,看了这段圣经,实在会得到一些安慰。 我
们在向人传福音时,看了这段圣经,实在会得到一些安慰。 可是,我们该想想的是,今天我们在耶稣的眼中,倒底是甚么样的人? 是不是这一群,不能配合耶稣教导的基督徒? 是不是在吹笛时,我们不起舞;举哀时,我们也不搥胸。 倒底为甚么?我们无法配合、实践圣经的教导? 二、难以捉摸的年代 耶稣在讲了一个比喻以后,还不过瘾。 他又提到另一个比喻:「约翰来了,也不契也不喝,人就说他是被鬼附著的;人子来了,也契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藉著这个比喻,耶稣描写他遇到的另一个情况。 倒底耶稣遇到甚么情况? 他提到别人对他的看法。 在耶稣之前,有一个很特别的人物,他叫做约翰。 他的特性就是受苦。吃蝗虫野蜜,穿骆驼毛,居住在旷野。 约翰是一位非常具有震撼力的传道人。 讲话非常爽直,非常有能力。 看到税吏和罪人,就直言责备。 结果,别人对他的评语是:「他是被鬼附著的。」 就是被鬼附著,才会又蹦又跳的,才会口不留情,才会吃蝗虫野蜜。 接著,耶稣来了。 比较约翰的情形,耶稣实在是
平凡多了。也比较平常。 耶稣就像是当时的任何一个拉比(老师)一样。 他就像任何一个人一样,要吃要喝,也参加婚宴。 结果,人家对耶稣的评语是:「人子来了,也契也喝,人又说他是贪食好酒的人,是税吏和罪人的朋友。」 那么,到底要如何才是呢? 耶稣提这两个比喻,心中的感受是,倒底应该如何呢? 耶稣的比喻,说明他所面对的年代是一个难以捉摸的年代。 当他唱出:「ㄌㄡ、ㄌㄟ、ㄇㄧ,」时,别人接的下一个音符不一定是「ㄈㄚ」。 我想耶稣面对我们时,也会有这样的感觉。 三、难以捉摸年代的智慧 对于这样的年代,耶稣的态度是甚么。 他当然有正确的态度,否则他早就放弃了。 他倒底如何面对人群,他倒底如何继续他的工作? 其实,他在这两个比喻的一前一后,就点出了我们应当有的正确态度。 首先我们来看比喻之前的那段话。 「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 「有耳可听的,就应当听!」 这段话指出一个重要的态度,就是愿意的心。 如果肯领受,如果肯听,就能找到以利亚,就能听到神的话语,就能知道该何去何从。
其实当一个人不愿意听的时候,他们很容易找到藉口。 如果他们不愿意,不论谁邀请,他都不会接受。 第二,让我们看看耶稣在这个比喻后讲的话。 「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当人批评约翰的时候,约翰没有改变他的态度。 当人们批评耶稣的时候,耶稣也没有改变他的态度。 因为「但智慧之子总以智慧为是。」 当人们批评约翰孤僻成性的时候,他却使数百年来硬心的犹太人悔改认罪。 当人们批评耶稣平凡无奇的时候,他却带领许多凡夫俗子,劳苦大众找到新生命。 如果我们不再按照我们的偏见与背逆来判断人和教会, 如果我们开始为那引领人亲近上帝的任何人或教会献上感谢, 那就是正确的态度, 即使他们所用的方法与我们不一样。 msch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