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悲观的理想主义:反讽

婚姻的意义 by 提摩太·凯勒

理想主义怎么会导致人们对婚姻采取新的悲观态度?这似乎有违常识,但却是事实。在过去几代人那里,很少谈论是否“合得来”和去找“理想的心灵伴侣”。今天,我们在寻找一个可以接纳我们本相的人,可以满足我们欲望的人,而这让我们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寻求者和被寻求者都对现实感到沮丧。
  寻找满意的性伴侣,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美国婚姻研究项目”的另一份报告指出:
  色情媒体文化也可能是一个肇因。人们对将来的心灵伴侣的外表具有不现实的期望。MTV、互联网和维多利亚的秘密电视广告里年轻女子的性感形象影响了男性的审美观,他们希望自己最终找到一个人,可以将心灵伴侣和性感女郎集于一身,于是他们就迟迟不与现任女友结婚。 34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文化变革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男性贪图外表。女性也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今天,男性和女性都不将婚姻视作“塑造品格和造福社会”的途径,而是“追求个人生活目标”的途径。男性和女性都在寻找理想伴侣,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性爱和精神欲求”。 35 而这导致了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心态,这种心态反过来又导致深刻的悲观思想,让人觉得自己永远找不到正确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迟迟不结婚,那些本来可能成为不错配偶的异性,他们根本看不上眼,理由仅仅是对方“不够好”。
  这真是讽刺。人们以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死板的,是压迫人的,而新的“以我为本的婚姻”观似乎是解放人性的,是非常自由的。可是,正是这种新的观念反而导致婚姻现实急转直下,让人感到绝望和压迫。“以我为本的婚姻”需要两个理想化的人:双方都具有完美的适应能力,幸福快乐,对情感的需求很少,而且几乎没有性格缺陷。问题在于:几乎没有这种单身者待嫁候娶!“婚姻是为了实现自我”这种新观念已经把我们放在这样的位置:我们想要从婚姻中得到太多的东西,但同时又要得远远不够。
  蒂尔尼(John Tierney)在经典的幽默作品《挑、眺、跳》(Picky,Picky,Picky)里,用优雅的笔调让我们看到自己可笑的文化处境。他列举了单身朋友最近说分手的许多理由:
  “她把‘歌德’这个词都读错了。”
  “我看到他书架上有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叫我怎么还能尊重他?”
  “要是她能减七磅体重就好了。”
  “当然,他是个不错的伴儿,但他公司不够大。而且他穿那种短黑袜。”
  “嗯,开始很不错……长得很漂亮,身材也好,笑起来很可爱。一切都很好。可是她一转身,”一个不祥的停顿之后,他摇摇头,“……她胳膊肘儿颜色太深了。” 36蒂尔尼扫描完那些荒唐得离谱的个人征婚广告(他们“欲觅”的对象根本不存在)之后,认定当代年轻人受困于一种机制,他称之为“自动挑错机制”(Flaw-o-Matic)。这是一种“内心的声音,是头脑内部不停运转的自动装置,可以立刻发现潜在配偶身上的致命缺点”。“自动挑错机制”有什么作用呢?他认为,这个机制来自于有些人“下定决心要得到他们所不配得的东西——并且拒绝任何与他们相近的东西,哪怕有一丝相似都不行”。但蒂尔尼总结说,这是一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制,它让我们有理由保持单身并因此保持安全状态。“在他们心里,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自动挑错机制’……承认这点并不容易,尤其在情人节更是如此。他们在这些征婚广告里所说的其实是:欲觅独身。”
  换句话说,当代文化中一些人向婚姻伴侣索取太多。他们不把婚姻视为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创造一个稳定、友爱、相互安慰的空间——如拉什(Christopher Lasch)所言:一个“残酷世界”中的避难所。 37 相反,他们在寻找一个理想化的人:这个人愿意接纳自己的本相,补足自己的能力,并且满足自己的性欲和情感需求。男人实际上是要找这样一个女人:“做过时装模特的小说家或宇航员。” 38 女人对男人的期望也是一样不切实际。不是基于“舍己”,而是基于“自我满足”的婚姻,需要一个“容易维护保养”或“免于维护保养”的配偶,对方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却对你几乎一无所求。简而言之,今天人们对配偶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
  然而,还有一些人,虽然他们对婚姻的要求不太高,但很怕结婚。蒂尔尼相信,有很多人恐惧婚姻;至少他在纽约的那些朋友里面,这种人不少。比起“梦想完美配偶”的人,“根本不想结婚”的人其实更多,尽管后者不一定承认这点。
  毕竟,我们的文化非常重视个人自由、个人自治和自我实现,我们认为这三样东西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而且,凡有头脑的人都深知,爱的关系就意味着丧失这三样东西。你可以说,“我想找一个愿意完全接纳我的人”,但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你知道自己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变,也知道任何深入了解你的人都希望你改变。
  你还知道,对方也会有各种需要,而且是一种深刻的需要,以及各种缺点。这一切听起来都很令人痛苦,而且事实就是这样,所以你不想面对这一切,而你又很难向别人和自己承认你不想结婚。于是,你就打开“自动挑错机制”,把敏感度调高,这样就能远离婚姻了。
  但是,如果你仅仅因为不想失去自由就逃避婚姻,那就是在伤害自己的感情,而且是一种最深的伤害。路易斯形象地说:
  若爱,心或如刀搅,或竟至破碎。若要将自己的心完全保护好,就不可将心付与他人,连爱动物都不行。用无伤大雅的嗜好将心包裹起来吧,避免一切纠葛。把心锁在自私的棺材里,它必安然无恙。但是,在那个棺材里,在那个安全、幽暗、静止、沉闷之处,它会变。它不会破碎;它会变得无法破碎、无法进入、无法救赎。若想避免悲剧,至少避免悲剧的危险,只有下地狱。 39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对一夫一妻制的前景过于悲观,这是因为我们对婚姻伴侣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并且这一切完全出于我们的无知:我们误解了婚姻本身的目的。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理想主义怎么会导致人们对婚姻采取新的悲观态度?这似乎有违常识,但却是事实。在过去几代人那里,很少谈论是否“合得来”和去找“理想的心灵伴侣”。今天,我们在寻找一个可以接纳我们本相的人,可以满足我们欲望的人,而这让我们有许多不切实际的期望——期望越高,失望越大:寻求者和被寻求者都对现实感到沮丧。  寻找满意的性伴侣,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美国婚姻研究项目”的另一份报告指出:  色情媒体文化也可能是一个肇因。人们对将来的心灵伴侣的外表具有不现实的期望。MTV、互联网和维多利亚的秘密电视广告里年轻女子的性感形象影响了男性的审美观,他们希望自己最终找到一个人,可以将心灵伴侣和性感女郎集于一身,于是他们就迟迟不与现任女友结婚。 34人们对待婚姻的态度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我们不应该把这种文化变革的原因完全归结于男性贪图外表。女性也受到消费文化的影响。今天,男性和女性都不将婚姻视作“塑造品格和造福社会”的途径,而是“追求个人生活目标”的途径。男性和女性都在寻找理想伴侣,可以“满足自己的情感、性爱和精神欲求”。 35 而这导致了一种极端的理想主义心态,这种心态反过来又导致深刻的悲观思想,让人觉得自己永
远找不到正确的对象。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迟迟不结婚,那些本来可能成为不错配偶的异性,他们根本看不上眼,理由仅仅是对方“不够好”。  这真是讽刺。人们以为传统的婚姻观是死板的,是压迫人的,而新的“以我为本的婚姻”观似乎是解放人性的,是非常自由的。可是,正是这种新的观念反而导致婚姻现实急转直下,让人感到绝望和压迫。“以我为本的婚姻”需要两个理想化的人:双方都具有完美的适应能力,幸福快乐,对情感的需求很少,而且几乎没有性格缺陷。问题在于:几乎没有这种单身者待嫁候娶!“婚姻是为了实现自我”这种新观念已经把我们放在这样的位置:我们想要从婚姻中得到太多的东西,但同时又要得远远不够。  蒂尔尼(John Tierney)在经典的幽默作品《挑、眺、跳》(Picky,Picky,Picky)里,用优雅的笔调让我们看到自己可笑的文化处境。他列举了单身朋友最近说分手的许多理由:  “她把‘歌德’这个词都读错了。”  “我看到他书架上有一本《少有人走的路》,叫我怎么还能尊重他?”  “要是她能减七磅体重就好了。”  “当然,他是个不错的伴儿,但他公司不够大。而且他穿那种短黑袜。”  “嗯,开始很不错……长得很
漂亮,身材也好,笑起来很可爱。一切都很好。可是她一转身,”一个不祥的停顿之后,他摇摇头,“……她胳膊肘儿颜色太深了。” 36蒂尔尼扫描完那些荒唐得离谱的个人征婚广告(他们“欲觅”的对象根本不存在)之后,认定当代年轻人受困于一种机制,他称之为“自动挑错机制”(Flaw-o-Matic)。这是一种“内心的声音,是头脑内部不停运转的自动装置,可以立刻发现潜在配偶身上的致命缺点”。“自动挑错机制”有什么作用呢?他认为,这个机制来自于有些人“下定决心要得到他们所不配得的东西——并且拒绝任何与他们相近的东西,哪怕有一丝相似都不行”。但蒂尔尼总结说,这是一种给自己找借口的机制,它让我们有理由保持单身并因此保持安全状态。“在他们心里,他们知道自己为什么需要‘自动挑错机制’……承认这点并不容易,尤其在情人节更是如此。他们在这些征婚广告里所说的其实是:欲觅独身。”  换句话说,当代文化中一些人向婚姻伴侣索取太多。他们不把婚姻视为两个有缺点的人在一起创造一个稳定、友爱、相互安慰的空间——如拉什(Christopher Lasch)所言:一个“残酷世界”中的避难所。 37 相反,他们在寻找一个理想化的人:这个
人愿意接纳自己的本相,补足自己的能力,并且满足自己的性欲和情感需求。男人实际上是要找这样一个女人:“做过时装模特的小说家或宇航员。” 38 女人对男人的期望也是一样不切实际。不是基于“舍己”,而是基于“自我满足”的婚姻,需要一个“容易维护保养”或“免于维护保养”的配偶,对方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要,却对你几乎一无所求。简而言之,今天人们对配偶的要求实在是太过分了。  然而,还有一些人,虽然他们对婚姻的要求不太高,但很怕结婚。蒂尔尼相信,有很多人恐惧婚姻;至少他在纽约的那些朋友里面,这种人不少。比起“梦想完美配偶”的人,“根本不想结婚”的人其实更多,尽管后者不一定承认这点。  毕竟,我们的文化非常重视个人自由、个人自治和自我实现,我们认为这三样东西具有至高无上的价值;而且,凡有头脑的人都深知,爱的关系就意味着丧失这三样东西。你可以说,“我想找一个愿意完全接纳我的人”,但你内心深处知道自己是不完美的,你知道自己有很多东西需要改变,也知道任何深入了解你的人都希望你改变。  你还知道,对方也会有各种需要,而且是一种深刻的需要,以及各种缺点。这一切听起来都很令人痛苦,而且事实就是这样,所以你不想面对
这一切,而你又很难向别人和自己承认你不想结婚。于是,你就打开“自动挑错机制”,把敏感度调高,这样就能远离婚姻了。  但是,如果你仅仅因为不想失去自由就逃避婚姻,那就是在伤害自己的感情,而且是一种最深的伤害。路易斯形象地说:  若爱,心或如刀搅,或竟至破碎。若要将自己的心完全保护好,就不可将心付与他人,连爱动物都不行。用无伤大雅的嗜好将心包裹起来吧,避免一切纠葛。把心锁在自私的棺材里,它必安然无恙。但是,在那个棺材里,在那个安全、幽暗、静止、沉闷之处,它会变。它不会破碎;它会变得无法破碎、无法进入、无法救赎。若想避免悲剧,至少避免悲剧的危险,只有下地狱。 39所以,在我们的社会里,我们对一夫一妻制的前景过于悲观,这是因为我们对婚姻伴侣的要求过于理想化,并且这一切完全出于我们的无知:我们误解了婚姻本身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