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以斯拉记概论

旧约概论 by 徐思学

一、本书概略
  从犹大国被掳到巴比伦以后,历代志所记的历史就宣告终止了。在70年被掳期间有但以理、以西结两位先知。这里所讲论的,不过是一些遗民归回耶路撒冷的经过情形:
  1、在旧约圣经中被掳以后的书一共有八卷,即: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以西结、但以理、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以斯拉记就是神的子民被掳后的历史书,前三卷是被掳后的历史书,后五卷是被掳后的先知书。那三卷历史书是记载一部分遗民奉波斯王古列的诏命,在犹大省长所罗巴伯领导之下归回故土建立圣殿恢复敬拜的历史(时间是在纪元前536年)。在78年以后(纪元前458年),有文士以斯拉继续这项工作,并恢复了律法与礼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和一些贵胄,情愿留在巴比伦,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那些愿意归回者,实际上都是一些心中比较爱神,又比较热爱自己祖国的遗民。
  2、本书的作者就是文士以斯拉,所以就用作者的名字以斯拉作为书名。按“以斯拉”原文的意义就是“帮助”或“帮助者”。我们从以斯拉的生活与工作中可以看出神就是他唯一的帮助者。
  以斯拉是希勒家的后裔,希勒家就是在约西亚统治下作祭司,并找到律法书的那人(代下34:14)。以斯拉虽出身祭司,但他也在巴比伦作俘虏,因此他就不能行使其祭司职务。于是他就研究神的道(7:10),他后来就成为一个伟大的经学家。从历代志下,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等书看来,百姓对神的律法,以及对其他一些经典知道得极少。由于以斯拉的工作,神的道在选民的历史上首次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神的道因为以斯拉的宣讲,就有了新的启示与能力,在选民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圣经的读者中,大都忽视了以斯拉的特殊功绩,他是个博学之士,曾抄录了摩西律法,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可以与摩西、大卫齐名。不少圣经学者认为以斯拉就是旧约圣经的编辑者,可见他对旧约圣经的贡献多么大。据说犹太人会堂制度也是以斯拉创立的。
  以斯拉不但努力传扬神的话,而且也写历代志上下,及诗篇一百十九篇那感人至深的诗篇。他也规定了圣殿崇拜条例,确定了圣经的正典。在以斯拉领导下,选民有一次读经与顺服神旨意的大复兴。那次的大复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仍然在继续发生作用。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思想,认为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原来就是一卷书,两卷书无论文字风格、神学观点以及取材范围方面都极相似,可能这两卷书的作者就是一个人。这两本书取材极广,包括波斯国的官方文件、选民的家谱、家族名单、以斯拉和尼希米的个人经历等。在文字方面除了希伯来文外,有的地方是亚兰文(如4:8-19,7:12-27)。
  被掳归回的犹大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领导下,在信仰上醒悟了过来,他们是被掳后余剩的少数,他们能够返回故土实在是神的恩典。神的手满有能力,使他们在危险和困难中得以重建圣殿和圣城。他们已认识到过去之所以被掳就是因为他们得罪了神,现在他们决心向神悔改,遵守摩西律法,并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不再沾染外邦人的邪风俗,使犹大人对神的信仰得到保全。
  二、本书所包括的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八十年(自公元前536—公元前457年)。
  三、本书性质
  1、本书的性质与前书历代志基本相同,神的遗民因着神的恩典和安排(1:2-3),从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故国。
  他们在巴比伦七十年被掳的生活中,学到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他们坚决弃绝偶像,他们已经认识到拜偶像是他们亡国被掳的主要原因。所以犹太人归国后直到主在世的时候,再没有拜偶像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他们已识透了偶像的虚假与无用。
  以斯拉等人在被掳的惨痛岁月中,深切怀念故土,不肯像其他的犹大人在外邦贪图享受,乐而忘返。虽然如此,他们在七十年流亡生活中究竟少有机会认识神,明白神的律法书,他们与外邦人已经有了很深的联合,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斯拉的职事就是重建圣殿、重整人心,使他们回到神面前认识神,事奉神并诵读神的律法书。以斯拉也叫百姓坚决对付与外邦人通婚的罪。
  2、波斯王古列登基的第一年(纪元前536年),下诏通令全国,凡犹大人有志愿要回国的,就准许他们回去,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回国大约有五万人,以斯拉记载了犹大遗民奉波斯王古列诏令,在所罗巴伯领导下于纪元前536年回国建造圣殿的历史。以后在458年,就是又过了七十八年,以斯拉继续了这项工作,并恢复了律法与礼仪。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贵胄留恋于巴比伦流亡的舒适生活,不愿归回自己的家园。
  3、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都是记载神的子民最后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我们最好能把这三卷书同时来读。所罗巴伯的工作重于重建圣殿,以斯拉的工作则重于重整人心,尼希米的工作重于重建圣城,以斯帖记则重于犹大民族在危难中得到神特别的保全。
  四、本书分段
  本书可以分为两大段:
  1、在所罗巴伯领导下遗民第一次返国(1:-6:)。波斯国已经推翻巴比伦而掌管天下。古列王登基的第一年(纪元前536年),就下诏通令全国,允许犹大人返回自己的家园。
  (1)选民得以从被掳之地回国,这是应验了神的话(1:-2:)。
  (2)重筑圣坛,这是为顺服神的话(3:1-7)。注意二章六十八至七十节先想念神的殿,以后再念及自己的住处。先建筑圣坛,后再建造圣殿。因为献祭赎罪在先,其他工作要在后面跟上去。
  当神的百姓从巴比伦回国时,城邑荒芜,房屋倒塌,市容萧条,满目凄凉。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建设应当如何开始,先建设什么?人的难处就是不知道先后,往往本末倒置,人生在世许多罪恶也多由此发生。主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那时他们没有等到有力量建造圣殿的时候才建筑祭坛。他们未建殿之前,先建造祭坛,他们没有力量作大事就先作小事。志向不可谓不高,眼光不可谓不远。但我们在未作大事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手中小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轻忽手中小事的人决不能作大事。主耶稣也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他们在建筑祭坛的时侯,并没有忘记建造圣殿的计划,筑坛不过是建殿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现在的坛须与将来的殿相称,如果没有圣殿,则祭坛的作用也不完全,意义也不够大。
  (3)重建圣殿是为遵守神的话(3:3-6;14)。这里要注意为神作圣工也会遇到难处(4:1-6)。建立教会不可依靠属世的势力作为帮助(6:14-15)。有人在工作上遇到难处就会灰心失望,因此就需要哈该先知出来劝导勉励(5:1)。
  (4)恢复礼仪这是按照神的话而行。注意六章十八节。被掳者归回至圣殿竣工,其经过了二十三年。从第十七节可以证明各民族的代表都已归国。
  2、由以斯拉领导下第二次回国者约有两千人(7:1-10:)。第一次回国之后七十八年,以斯拉率领第二批犹大人回国。在当年四月起程,行程二千四百里,就是在纪元前458年八月间才到达自己的家乡。
  (1)以斯拉考究律法与受委派(7:-8:,注意7:10)。这里看见以斯拉热爱神的话语。从七章十二节可看出王深受以斯拉热心爱神与敬重神言语的影响。我们也该如此生活,使别人因为我们的长进而看重神的话语。请注意以斯拉如何忠心于神,且将未来的荣耀完全归于神(3:21-22)。
  (2)他们恐惧战兢,这是因为神的话(9:,请注意9:1-4)。他来到时发现情况比他所想的更坏。我们是否也有因神的言语而战兢的经验。请跪下读以斯拉感人的祈祷与认罪(9:5-15)。
  (3)痛哭悔改,这是藉着神的话。请特别注意十章五节,在此处可以看见,神的话语在动工,产生真正的悔改与脱离世俗的行动,脱离巴比伦(1:),脱离世俗援助(4:),不仰仗血气(8:21-23),最后就是离弃外邦女子(10:10-11)。
  五、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神藉先知耶利米的预言(1:1;代下36:21-22)。是记载在耶利米书二十九章十节:“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神的子民被掳七十年以后,神激动波斯王古列下诏鼓励犹大人回国建造耶和华的圣殿。七十年的计算是从纪元前606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一直到纪元前536年波斯王诏书时为止。
  2、读选民最末后的三卷历史书时,对于书中几个人名往往容易使人发生误解,对此必须加以说明:
  (1)本书二章二节中的尼希米并不等于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的那个尼希米。也许这名字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圣经中一共有三个尼希米(尼3:16)。一个是随所罗巴伯回国的尼希米(拉2:2),一个是押ト的儿子尼希米(尼3:16),一个是哈迦利亚的儿子,重建圣城的尼希米(尼1:1)。
  (2)本书二章二节的末底改,并不等于以斯帖记中的末底改,因第一次犹大人归国的事发生在前(纪元前536年),而以斯帖的事发生在后(纪元前520年)。
  (3)圣经中以斯拉也有三个:一个是同所罗巴伯归国的祭司以斯拉(尼12:1),一个是迦勒的子孙以斯拉(代上4:17),还有本书作者文士以斯拉。
  (4)本书四章十七到二十四节记载亚达薛西王禁止以色列人重建圣殿。在本书六章十四节说他们遵着亚达薛西王的旨意建造圣殿。这是两个不同的亚达薛西,禁止建殿的亚达薛西就是历史上那个堪白西斯。命令建殿又容许以斯拉、尼希米回归犹大地的亚达薛西就是历史上那个郎及曼纳斯。
  (5)此外,还有三个不同的大利乌(但5:31),大利乌海斯皮斯(4:5;该1:1;亚1:10)、大利乌纳赛斯(尼12:22)。有三个不同的亚哈随鲁:亚哈随鲁堪白西斯,亦即亚达薛西堪白斯(4:6-7)、亚哈随鲁亚斯推基斯即玛代人大利乌的父亲(但9:1)、亚哈随鲁埃克愁克斯,即大乌斯太斯皮斯的儿子(斯1:1)。
  亚达薛西、大利乌、亚哈随鲁都是当时波斯和玛代君王的称号,正像埃及的“法老”。
  3、以色列家从被掳之地归回共有三次:第一次于纪元前537年由所罗巴伯带领的(2:2),第二次于纪元前458年是由以斯拉带领的(7:1、6、7),第三次于纪元前444年是由尼希米带领的(尼2:5-6)。
  4、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两书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复兴遗民,可是两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建造圣殿,后者是建造城墙。前者注意讲解神的话语,后者注重带领神的百姓回到神的面前。按属灵意义来讲,圣殿可以预表教会,圣城可以预表国度。先讲建殿后讲建立国度,就是说教会是为国度创造条件,也是由教会带进国度。
  5、以斯拉是亚伦的嫡系(7:1-5),是祭司,也是谙熟律法的文士(7:10-12)。我们应特别注意他个人的传记和他与神的关系以及他成功的秘诀。
  6、本书四章一至六节记载有些敌人因为要破坏建殿的工作:
  (1)要求与神的儿女一同建造圣殿(4:2)。那些人都是外邦人,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期中,从别处迁移过来的,称为撒玛利亚人。他们自称是有信仰的,敬拜神的。但是他们的要求被所罗巴伯等人严词拒绝,因为建造圣殿是神儿女的事情,绝对不能容让非神的儿女别有用心地混进来参与这样的工作,这是他们对神工作的正确态度。
  (2)他们要求合作不成,恼羞成怒,就公开出来扰乱,使神的儿女的手发软(4:4),并且在君王面前诬告那些遗民反叛。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墙时,也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尼2:,4:,6:)。每一次的复兴,也必定会有撒但的阻挠和破坏,这是毫不奇怪的事。
  7、以色列人回国和复兴是预表现在分散在列国的犹太人,将来也要从各国归回犹太地,悔改与神和好,并要建立国度,成为繁荣的民族。
  8、以色列被掳既是属政治性的,也是属于灵性的。在政治方面,他们被掳到远方为奴,没有自由和主权,受尽欺压和歧视。在属灵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由环境支配,离开神越走越远,没有真正的敬拜和事奉,即使有一些宗教活动,也不过只有表面仪式,而没有属灵的实际,远远不能满足神的要求,他们不止在政治上被掳,也是在灵性上被掳。
  9、从以色列人归国后的复兴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复兴的总原则,就是复兴必须是出乎神的,人为的或是表面的复兴,都是不能持久的,对于神的儿女有损无益。在此我们应当看见下面几件事情:
  (1)是神定规复兴的时间:在被掳后七十年,在波斯王古列元年(代下36:21-22)。
  (2)是神“激动”君王的心,使他们愿意为神的百姓归回开路(1:1-4、7-11,6:6-15,7:11-26;尼2:4-8)。
  (3)是神预备他自己的器皿——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等。神拣选他们,并且给他们负担,专以神子民的利益为重,见证神的作为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4)是神“激动”他子民的心,一同起来,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1:5)。
  (5)是神使他们“如同一人”,才能完成建殿的工作和抵挡仇敌的攻击。
  (6)是神兴起先知在他们中间,传达他的话,作劝勉鼓励的工作(5:1)。
  (7)是神光照他们,使他们看见自己的罪,并生出忧伤痛悔的心(9:1-7)。看见光的人才能看见自己,一看到自己就会像扫罗那样在神面前仆倒。
  10、“尼提宁”在圣经**用过十八次,第一次在历代志上九章二节,其余的都记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在中文圣经中这名称只译音未译意,意义不易了解。它的原意就是“充作”,那就是一般人在圣殿中充作祭司和利未人的仆人或助手,可能就是约书亚记中的基遍人,约书亚指定他们在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书9:23)。
  六、本书主要信息
  本书主要的信息就是神的儿女们应当注意神的话语,关心神的圣殿与圣城(教会与国度)和神要我们保守的那分别为圣的见证。
  以斯拉记是记录犹太民族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土的历史,特别强调归国的百姓要重建一个祭司的国度和一个圣洁的民族。而文士以斯拉就着重用神的话去教导那些归国的百姓,使全国的人都得到神话语的光照,因此就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运动,当时所出现的情景是极其动人的。
  七、本书钥句和钥节
  1、钥句:“耶和华的话”(1:1)。这句话在本书中包括:
  (1)神藉先知所传的话(1:1)。
  (2)神的命令(6:14)。
  (3)摩西的律法书(3:2,6:18,7:6)。
  (4)耶和华的律法和律例典章(7:10)。
  2、钥节:
  (1)“……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建造耶和华的殿。”(1:5)
  (2)“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神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神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9:9)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一、本书概略  从犹大国被掳到巴比伦以后,历代志所记的历史就宣告终止了。在70年被掳期间有但以理、以西结两位先知。这里所讲论的,不过是一些遗民归回耶路撒冷的经过情形:  1、在旧约圣经中被掳以后的书一共有八卷,即:以斯拉、尼希米、以斯帖、以西结、但以理、哈该、撒迦利亚、玛拉基。以斯拉记就是神的子民被掳后的历史书,前三卷是被掳后的历史书,后五卷是被掳后的先知书。那三卷历史书是记载一部分遗民奉波斯王古列的诏命,在犹大省长所罗巴伯领导之下归回故土建立圣殿恢复敬拜的历史(时间是在纪元前536年)。在78年以后(纪元前458年),有文士以斯拉继续这项工作,并恢复了律法与礼仪。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和一些贵胄,情愿留在巴比伦,不愿意回到自己的祖国。那些愿意归回者,实际上都是一些心中比较爱神,又比较热爱自己祖国的遗民。  2、本书的作者就是文士以斯拉,所以就用作者的名字以斯拉作为书名。按“以斯拉”原文的意义就是“帮助”或“帮助者”。我们从以斯拉的生活与工作中可以看出神就是他唯一的帮助者。  以斯拉是希勒家的后裔,希勒家就是在约西亚统治下作祭司,并找到律法书的那人(代下34:14)。以斯拉虽出身祭司,但他
也在巴比伦作俘虏,因此他就不能行使其祭司职务。于是他就研究神的道(7:10),他后来就成为一个伟大的经学家。从历代志下,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等书看来,百姓对神的律法,以及对其他一些经典知道得极少。由于以斯拉的工作,神的道在选民的历史上首次获得了重要的地位。神的道因为以斯拉的宣讲,就有了新的启示与能力,在选民中起了极大的作用。  在圣经的读者中,大都忽视了以斯拉的特殊功绩,他是个博学之士,曾抄录了摩西律法,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可以与摩西、大卫齐名。不少圣经学者认为以斯拉就是旧约圣经的编辑者,可见他对旧约圣经的贡献多么大。据说犹太人会堂制度也是以斯拉创立的。  以斯拉不但努力传扬神的话,而且也写历代志上下,及诗篇一百十九篇那感人至深的诗篇。他也规定了圣殿崇拜条例,确定了圣经的正典。在以斯拉领导下,选民有一次读经与顺服神旨意的大复兴。那次的大复兴虽然已经过去了二千五百多年,但是它的影响至今仍然在继续发生作用。  根据犹太人的传统思想,认为以斯拉记与尼希米记原来就是一卷书,两卷书无论文字风格、神学观点以及取材范围方面都极相似,可能这两卷书的作者就是一个人。这两本书取材极广,包括波斯国的官方文件、
选民的家谱、家族名单、以斯拉和尼希米的个人经历等。在文字方面除了希伯来文外,有的地方是亚兰文(如4:8-19,7:12-27)。  被掳归回的犹大人,在以斯拉和尼希米的领导下,在信仰上醒悟了过来,他们是被掳后余剩的少数,他们能够返回故土实在是神的恩典。神的手满有能力,使他们在危险和困难中得以重建圣殿和圣城。他们已认识到过去之所以被掳就是因为他们得罪了神,现在他们决心向神悔改,遵守摩西律法,并过分别为圣的生活,不再沾染外邦人的邪风俗,使犹大人对神的信仰得到保全。  二、本书所包括的时间  本书内容所包括的时间约有八十年(自公元前536—公元前457年)。  三、本书性质  1、本书的性质与前书历代志基本相同,神的遗民因着神的恩典和安排(1:2-3),从被掳之地巴比伦归回故国。  他们在巴比伦七十年被掳的生活中,学到一个重要的功课,就是他们坚决弃绝偶像,他们已经认识到拜偶像是他们亡国被掳的主要原因。所以犹太人归国后直到主在世的时候,再没有拜偶像的事情发生了,因为他们已识透了偶像的虚假与无用。  以斯拉等人在被掳的惨痛岁月中,深切怀念故土,不肯像其他的犹大人在外邦贪图享受,乐而忘返。虽然如此
,他们在七十年流亡生活中究竟少有机会认识神,明白神的律法书,他们与外邦人已经有了很深的联合,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以斯拉的职事就是重建圣殿、重整人心,使他们回到神面前认识神,事奉神并诵读神的律法书。以斯拉也叫百姓坚决对付与外邦人通婚的罪。  2、波斯王古列登基的第一年(纪元前536年),下诏通令全国,凡犹大人有志愿要回国的,就准许他们回去,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回国大约有五万人,以斯拉记载了犹大遗民奉波斯王古列诏令,在所罗巴伯领导下于纪元前536年回国建造圣殿的历史。以后在458年,就是又过了七十八年,以斯拉继续了这项工作,并恢复了律法与礼仪。但是还有相当一部分贵胄留恋于巴比伦流亡的舒适生活,不愿归回自己的家园。  3、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都是记载神的子民最后一段非常重要的历史,我们最好能把这三卷书同时来读。所罗巴伯的工作重于重建圣殿,以斯拉的工作则重于重整人心,尼希米的工作重于重建圣城,以斯帖记则重于犹大民族在危难中得到神特别的保全。  四、本书分段  本书可以分为两大段:  1、在所罗巴伯领导下遗民第一次返国(1:-6:)。波斯国已经推翻巴比伦而掌管天下。古列王登基的
第一年(纪元前536年),就下诏通令全国,允许犹大人返回自己的家园。  (1)选民得以从被掳之地回国,这是应验了神的话(1:-2:)。  (2)重筑圣坛,这是为顺服神的话(3:1-7)。注意二章六十八至七十节先想念神的殿,以后再念及自己的住处。先建筑圣坛,后再建造圣殿。因为献祭赎罪在先,其他工作要在后面跟上去。  当神的百姓从巴比伦回国时,城邑荒芜,房屋倒塌,市容萧条,满目凄凉。当时最大的难题就是建设应当如何开始,先建设什么?人的难处就是不知道先后,往往本末倒置,人生在世许多罪恶也多由此发生。主耶稣说“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那时他们没有等到有力量建造圣殿的时候才建筑祭坛。他们未建殿之前,先建造祭坛,他们没有力量作大事就先作小事。志向不可谓不高,眼光不可谓不远。但我们在未作大事之前,必须认真做好手中小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轻忽手中小事的人决不能作大事。主耶稣也说:“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他们在建筑祭坛的时侯,并没有忘记建造圣殿的计划,筑坛不过是建殿工作的一部分,所以现在的坛须与将来的殿相称,如果没有圣殿,则祭坛的作用也不
完全,意义也不够大。  (3)重建圣殿是为遵守神的话(3:3-6;14)。这里要注意为神作圣工也会遇到难处(4:1-6)。建立教会不可依靠属世的势力作为帮助(6:14-15)。有人在工作上遇到难处就会灰心失望,因此就需要哈该先知出来劝导勉励(5:1)。  (4)恢复礼仪这是按照神的话而行。注意六章十八节。被掳者归回至圣殿竣工,其经过了二十三年。从第十七节可以证明各民族的代表都已归国。  2、由以斯拉领导下第二次回国者约有两千人(7:1-10:)。第一次回国之后七十八年,以斯拉率领第二批犹大人回国。在当年四月起程,行程二千四百里,就是在纪元前458年八月间才到达自己的家乡。  (1)以斯拉考究律法与受委派(7:-8:,注意7:10)。这里看见以斯拉热爱神的话语。从七章十二节可看出王深受以斯拉热心爱神与敬重神言语的影响。我们也该如此生活,使别人因为我们的长进而看重神的话语。请注意以斯拉如何忠心于神,且将未来的荣耀完全归于神(3:21-22)。  (2)他们恐惧战兢,这是因为神的话(9:,请注意9:1-4)。他来到时发现情况比他所想的更坏。我们是否也有因神的言语而战兢的经验。请跪下读以斯拉感
人的祈祷与认罪(9:5-15)。  (3)痛哭悔改,这是藉着神的话。请特别注意十章五节,在此处可以看见,神的话语在动工,产生真正的悔改与脱离世俗的行动,脱离巴比伦(1:),脱离世俗援助(4:),不仰仗血气(8:21-23),最后就是离弃外邦女子(10:10-11)。  五、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神藉先知耶利米的预言(1:1;代下36:21-22)。是记载在耶利米书二十九章十节:“耶和华如此说,为巴比伦所定的七十年满了以后,我要眷顾你们,向你们成就我的恩言,使你们仍回此地。”神的子民被掳七十年以后,神激动波斯王古列下诏鼓励犹大人回国建造耶和华的圣殿。七十年的计算是从纪元前606年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攻破耶路撒冷起,一直到纪元前536年波斯王诏书时为止。  2、读选民最末后的三卷历史书时,对于书中几个人名往往容易使人发生误解,对此必须加以说明:  (1)本书二章二节中的尼希米并不等于修造耶路撒冷城墙的那个尼希米。也许这名字在当时是比较流行的。圣经中一共有三个尼希米(尼3:16)。一个是随所罗巴伯回国的尼希米(拉2:2),一个是押ト的儿子尼希米(尼3:16),一个是哈迦利亚的儿子,重建圣城的
尼希米(尼1:1)。  (2)本书二章二节的末底改,并不等于以斯帖记中的末底改,因第一次犹大人归国的事发生在前(纪元前536年),而以斯帖的事发生在后(纪元前520年)。  (3)圣经中以斯拉也有三个:一个是同所罗巴伯归国的祭司以斯拉(尼12:1),一个是迦勒的子孙以斯拉(代上4:17),还有本书作者文士以斯拉。  (4)本书四章十七到二十四节记载亚达薛西王禁止以色列人重建圣殿。在本书六章十四节说他们遵着亚达薛西王的旨意建造圣殿。这是两个不同的亚达薛西,禁止建殿的亚达薛西就是历史上那个堪白西斯。命令建殿又容许以斯拉、尼希米回归犹大地的亚达薛西就是历史上那个郎及曼纳斯。  (5)此外,还有三个不同的大利乌(但5:31),大利乌海斯皮斯(4:5;该1:1;亚1:10)、大利乌纳赛斯(尼12:22)。有三个不同的亚哈随鲁:亚哈随鲁堪白西斯,亦即亚达薛西堪白斯(4:6-7)、亚哈随鲁亚斯推基斯即玛代人大利乌的父亲(但9:1)、亚哈随鲁埃克愁克斯,即大乌斯太斯皮斯的儿子(斯1:1)。  亚达薛西、大利乌、亚哈随鲁都是当时波斯和玛代君王的称号,正像埃及的“法老”。  3、以色列家从被掳之地归回共有
三次:第一次于纪元前537年由所罗巴伯带领的(2:2),第二次于纪元前458年是由以斯拉带领的(7:1、6、7),第三次于纪元前444年是由尼希米带领的(尼2:5-6)。  4、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两书的目标是相同的,就是复兴遗民,可是两书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前者是建造圣殿,后者是建造城墙。前者注意讲解神的话语,后者注重带领神的百姓回到神的面前。按属灵意义来讲,圣殿可以预表教会,圣城可以预表国度。先讲建殿后讲建立国度,就是说教会是为国度创造条件,也是由教会带进国度。  5、以斯拉是亚伦的嫡系(7:1-5),是祭司,也是谙熟律法的文士(7:10-12)。我们应特别注意他个人的传记和他与神的关系以及他成功的秘诀。  6、本书四章一至六节记载有些敌人因为要破坏建殿的工作:  (1)要求与神的儿女一同建造圣殿(4:2)。那些人都是外邦人,在以色列人被掳的时期中,从别处迁移过来的,称为撒玛利亚人。他们自称是有信仰的,敬拜神的。但是他们的要求被所罗巴伯等人严词拒绝,因为建造圣殿是神儿女的事情,绝对不能容让非神的儿女别有用心地混进来参与这样的工作,这是他们对神工作的正确态度。  (2)他们要求合作不成
,恼羞成怒,就公开出来扰乱,使神的儿女的手发软(4:4),并且在君王面前诬告那些遗民反叛。在尼希米建造耶路撒冷城墙时,也多次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尼2:,4:,6:)。每一次的复兴,也必定会有撒但的阻挠和破坏,这是毫不奇怪的事。  7、以色列人回国和复兴是预表现在分散在列国的犹太人,将来也要从各国归回犹太地,悔改与神和好,并要建立国度,成为繁荣的民族。  8、以色列被掳既是属政治性的,也是属于灵性的。在政治方面,他们被掳到远方为奴,没有自由和主权,受尽欺压和歧视。在属灵方面也是如此。他们由环境支配,离开神越走越远,没有真正的敬拜和事奉,即使有一些宗教活动,也不过只有表面仪式,而没有属灵的实际,远远不能满足神的要求,他们不止在政治上被掳,也是在灵性上被掳。  9、从以色列人归国后的复兴中,我们可以找出一个复兴的总原则,就是复兴必须是出乎神的,人为的或是表面的复兴,都是不能持久的,对于神的儿女有损无益。在此我们应当看见下面几件事情:  (1)是神定规复兴的时间:在被掳后七十年,在波斯王古列元年(代下36:21-22)。  (2)是神“激动”君王的心,使他们愿意为神的百姓归回开路(1:1-4、7
-11,6:6-15,7:11-26;尼2:4-8)。  (3)是神预备他自己的器皿——所罗巴伯、以斯拉、尼希米等。神拣选他们,并且给他们负担,专以神子民的利益为重,见证神的作为就是他们的头等大事。  (4)是神“激动”他子民的心,一同起来,回耶路撒冷,并重建圣殿(1:5)。  (5)是神使他们“如同一人”,才能完成建殿的工作和抵挡仇敌的攻击。  (6)是神兴起先知在他们中间,传达他的话,作劝勉鼓励的工作(5:1)。  (7)是神光照他们,使他们看见自己的罪,并生出忧伤痛悔的心(9:1-7)。看见光的人才能看见自己,一看到自己就会像扫罗那样在神面前仆倒。  10、“尼提宁”在圣经**用过十八次,第一次在历代志上九章二节,其余的都记于以斯拉记和尼希米记中,在中文圣经中这名称只译音未译意,意义不易了解。它的原意就是“充作”,那就是一般人在圣殿中充作祭司和利未人的仆人或助手,可能就是约书亚记中的基遍人,约书亚指定他们在神的殿作劈柴挑水的人(书9:23)。  六、本书主要信息  本书主要的信息就是神的儿女们应当注意神的话语,关心神的圣殿与圣城(教会与国度)和神要我们保守的那分别为圣的见证。  
以斯拉记是记录犹太民族从被掳之地归回故土的历史,特别强调归国的百姓要重建一个祭司的国度和一个圣洁的民族。而文士以斯拉就着重用神的话去教导那些归国的百姓,使全国的人都得到神话语的光照,因此就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民族复兴运动,当时所出现的情景是极其动人的。  七、本书钥句和钥节  1、钥句:“耶和华的话”(1:1)。这句话在本书中包括:  (1)神藉先知所传的话(1:1)。  (2)神的命令(6:14)。  (3)摩西的律法书(3:2,6:18,7:6)。  (4)耶和华的律法和律例典章(7:10)。  2、钥节:  (1)“……就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建造耶和华的殿。”(1:5)  (2)“我们是奴仆,然而在受辖制之中,我们的神仍没有丢弃我们,在波斯王眼前向我们施恩,叫我们复兴,能重建我们神的殿,修其毁坏之处,使我们在犹大和耶路撒冷有墙垣。”(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