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概略
1、本书作者是先知哈巴谷。他不仅是一位先知(1:1),而且也是圣殿里司歌唱的利未人(3:19)。从一章五、六节看来,他知道迦勒底人的进犯虽已逼近,但尚未到来。由此可知他的生活与工作是在约西亚为王的后期(王下22:18-20)。迦勒底的正式入侵是在五年之后。
2、哈巴谷名字的意义是“抱住”或“粘附”。诚然当他遇到难题疑问的时候,为了寻求本国子民益处的时候,他总是“抱住”神,“粘附”于神,一再发问,不肯放松。
3、哈巴谷书与那鸿书,这两卷书的性质很相像,都是讲神对他子民的仇敌的审判。那鸿是预言亚述国的结局,哈巴谷是预言迦勒底的结局。
二、本书的文学价值
1、就哈巴谷书的文学价值而论,它就是非常卓越的文学作品了(当然它真正的属灵价值更是远远超过其文学价值)。据说有位文学家富兰克林一次在巴黎文学座谈会上朗诵哈巴谷书时,曾受到听众的一致喝彩,称赞这是从未见过的作家的最佳作品。可见哈巴谷书的文学价值是多么卓越。
2、哈巴谷在本书第三章所描写的神的庄严及其自我启示,是非常优美崇高的。全章有强烈的诗体意味,比其它任何先知书更接近诗篇。
三、本书是宗教改革的策源地
哈巴谷先知可以说是宗教改革的鼻祖。保罗因信称义的教义是从哈巴谷得来的,而十六世纪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又是从保罗得来的。保罗是很喜欢此书的。他曾引用本书一章五节的话,去警告安提阿不信的犹太人(徒13:41),他又三次引用本书二章四节“义人必因信得生”的名言(罗1:17;加3:11;来10:38。如果希伯来书也是保罗写的)。
四、本书体裁
1、本书一至二章是散文,三章是诗歌。从本书的文字来看,哈巴谷实在是一位犹太人的学者,他所写的无论是散文,或是诗,都极精练、高雅,富有美丽的诗意。
2、本书有一独特之点,就是会话式的题材特别多,要占全书三分之二。哈巴谷有了难处,有了问题,就到神面前去祷告求问,求神为他解决。
3、哈巴谷不但被称为“信心的先知”,他也是先知中的一位“自由思想家”。他相信神的良善与公义,但与他所看到的社会现象有相当大的矛盾,不能统一,他内心感到困惑不解,他多次向神发问:“为何”?“为何”?“为何”?
4、虽然如此,作者却如他的名字一样,总是“抱住”神,“粘附”神,他在祷告中将一切困惑都带到神面前卸给神,然后安静、忍耐等候神的解释。
5、哈巴谷先知用对话的方式来传达他所得的默示。本书从头到尾(甚至在他的诗歌里),都是他和神之间的对话。
五、本书写作时间与地点
1、因为圣经中关于先知哈巴谷的材料不多,所以不易确定他究竟在何时作工。可是根据二章二十节和三章十九节的话来看,那时还有圣殿和敬拜的事。由此可以断定他工作的时间决不会在被掳以后,他可能是犹大王约西亚年间的先知(约在纪元前626年)。因为那时正是神藉着众先知所预言的审判将要来而尚未来,正是因约西亚王追求复兴,而神将审判向后推迟一段时间(参王下22:18-20)。以致引起先知哈巴谷不能忍耐,而向神提出质问(1:2-4)。约西亚是一位追求复兴的王,这与先知所祷告的要求也相符(3:2)。约西亚王给他的儿子起名叫“以利雅敬”(代下 36:1-4),意思是“神复兴”,可能是根据哈巴谷先知的呼声而起名。
2、先知工作的地点,明显的是在南方的犹大,因为当时只有在那里才有圣殿和伶长。
六、本书分段
1、第一篇对话(1:1-11)。这里是哈巴谷的申诉,我们似乎看见一个人在呼喊,他有一个问题不能解决:“耶和华啊,我呼求你,你不应允,要到几时呢?”他过去曾看到亚述的败亡,现在却看到巴比伦的强横。他也看到国内社会的反常,国际国内有许多强暴、混乱,神似乎不闻不问。
(1)恶人横行肆无忌惮,神好像纵容不管,先知感到困惑不解,乃开诚布公地向神提出质问。他认为神忽视他的祷告(1:2),他也感到神对人间的罪恶与痛苦,好像采取漠不关心的态度(1:3-4)。
(2)神的回答,表示他缄默不语,并不是因他不听人的祷告,或是对人间罪恶,漠然视之,到了时候神必刑罚那犯罪的国民。神表示将要实行一件令人难以相信的事情,那就是他将要通过迦勒底人惩治背叛、犯罪的选民(1:6)。同时神也说明迦勒底人如何凶暴残忍(1:7-11)。
2、第二篇对话(1:12-2:20)。本书第二章是哈巴谷先知一生最重要的转折点,也是非常关键的时刻。那就是他进到守望所等候神,他迫切期待神的回答:“看耶和华对我说什么话。”(2:1)神对我们人生的每一个问题都会给予回答,不过唯有到“守望所”才能向我们显明。有时神也不马上就给我们完全的答复,因为我们有限的头脑容纳不下他无限的智慧。
神的回答使哈巴谷先知的难题解决了。可是现在又产生了另一个新的难题:那就是圣洁公义的神怎么能使用一个比犹太人坏得多的国家来惩罚他自己的选民呢?这里哈巴谷先知就是向神提出:永生圣洁的神(1:12-13)怎能用更恶之民来惩治有罪之民。就是圣洁的神为什么要使用不圣洁的工具?准许他们捕人如鱼?二章一节是哈巴谷把这个难题又带到神面前去寻求神更清楚的指示。
神对他提的问题也作了答复:神并非对这个工具(迦勒底人)的恶行熟视无睹,他即将给他们严厉的惩罚,决不会对他永远放纵姑息。
神命令哈巴谷写下他所说的话(2:2),说明神所默示的话必定应验,那些因信称义的人必能免除可怕灾难。神将要降给迦勒底人五样灾祸:(1)因掠夺而遭灾祸(2:6-8);(2)因任性而遭灾祸(2:9-11);(3)因强暴而遭灾祸(2:12-14);(4)因残忍而遭灾祸(2:15-17);(5)因拜偶像而遭灾祸(2:18-20)。
3、先知的诗歌与赞美(3:)。这是一首信心的诗歌。
哈巴谷进到守望所在望楼上得到了神进一步的答复,神的答复使他感到震惊,神的话语占据了他的整个心灵,于是他向神尽情赞美,放声歌唱,因为他清楚知道:
(1)神要在这些年间复兴他自己的作为(3:2)。
(2)就是在审判的日子,也以怜悯为念(3:2)。
(3)接着哈巴谷描写神在何烈山的威严,在以色列民的前面行走,直到得着迦南美地(3:3-15)。通过历史的回顾,使他看到神的权能与慈爱,使他认识了神的法则作为。
(4)哈巴谷一联想到这些奇妙的事,他的心灵就得到无限的快慰与安息(3:16)。
(5)哈巴谷全心信靠神(3:17-19)。
“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葡萄树不结果,橄榄树也不效力,田地不出粮食,圈中绝了羊,棚内也没有牛;然而我要因耶和华欢欣,因救我的神喜乐。”(3:17-18)这首短诗配上音乐是犹太人常在崇拜神时唱的诗歌。三种果子的用途:无花果可作为日用食物之一,这是个人自己享用的。葡萄可以制酒是用于宴会,这是与人群社会共同享用的。橄榄可以制油,可用于圣殿、圣所的灯盏,就是为敬拜神而用的,哈巴谷把这三样连合一起,说明这三方面的情况都是很凄惨的。
七、本书应特别注意之点
1、本书内容与其他先知书不同之点,值得我们特别注意。
(1)在圣经中明文被称为先知的,哈巴谷可称为最早的人(1:1)。以前只说某人得了神的默示,并未说明他是先知。请参看何西阿、阿摩司、弥迦、那鸿等书第一章,可知他与其他先知的说法很不相同。
(2)别的先知大都是代表神向人说话,哈巴谷则是代表人向神说话。
(3)其他先知大都是指责人的罪恶,并宣布神的刑罚,同时也警告人应及早悔改得救,哈巴谷则是直接质问神自己,为何纵容恶人犯罪,对于人间罪恶置之不理?
(4)其他先知大都是痛斥人的罪恶,哈巴谷则寻求解决人生问题及社会问题。
(5)别的先知大多是讲论律法、公理,哈巴谷则认为律法放松,公理显然颠倒。哈巴谷先求神解决人生问题、社会问题,然后才传信息。
2、本书对新约时代信徒也有密切关系,新约圣经引用本书的话有下列几处:
(1)使徒行传十三章四十一节,可比较本书一章五节。
(2)罗马书一章十七节,五章一节可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3)加拉太书三章十一节,可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4)希伯来书十章三十八节,可比较本书二章四节。
以上四处除了第一处之外,其余都是引用本书二章四节的话“义人因信得生”。仔细研读觉得罗马书是特别看重“义”(即因信称义);加拉太书是特别着重“信”(人称义得救就是以信为本)。希伯来书则特别着重“生”,就是因信心而得生命,并且也是因信心而过生活。
3、哈巴谷先知本来惊奇神容忍犹大的罪,后来神使他知道不久要藉着迦勒底人向犹大施行审判。哈巴谷又惊奇神竟会使用比犹大更坏的迦勒底人作审判的工具,神又使他确信迦勒底人也必会因罪受到审判;神也能用巴比伦当作大铁锤审判选民。但神用过以后,因他犯罪性质严重的缘故,就又毁坏这审判的工具(耶50:23-28)。在此神一再给先知看见一个坚定不移的原则:那就是公义圣洁的神,对罪必须加以审判,而且事实上人人都有罪,谁都不能躲过神的审判。可是神不光是公义圣洁的神,也是慈爱怜悯的神。当哈巴谷先知发觉人(连他自己在内)在神面前都被定罪,都须受审判的时候,神又特别指给他看见一条生路,就是“义人因信得生”(2:4)。这就是福音,也就是保罗所讲的“因信称义”的根据。
同时他也看到神如果以圣洁公义的原则来审判人,任何人都将站立不住,所以他不得不祈求神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否则连他自己也要站立不住了。
4、哈巴谷被称为“信心的先知”,可是他也被称为“好问的先知”。他一直向神发问“为何……为何……”(1:3、13、14)他的发问不是出于怀疑神,而是出于相信神,他深信神是圣洁公义的神,万不以有罪的为无罪。他的名字叫“哈巴谷”,他“抱住”神的公义,“粘住”于神的圣洁,所以他大胆向神发问,不肯放松。
哈巴谷不但因信而发问,也是因为他里面有神圣洁公义的性情,所以就对犹大人的罪和巴比伦的罪不能容忍,因而向神发问。
二章一节哈巴谷先知发问,他的心一直守在“守望所”和“望楼”上,他要观看,这就是他儆醒、忍耐、等候。他把所有的问题都带到神面前,结果一切都清楚了。这是哈巴谷和所有的信徒对神应该有的态度。
5、本书中所提的罪(1:2-4)主要是玛拿西作王年间的罪(代下 33:1-7)。神要对罪施行审判,但是神没有马上就执行,因为约西亚王自卑寻求神(代下34:3),力图复兴,蒙神应允把审判推迟(王下22:18-20)。
6、本书以发问开始,是以歌唱结束;开始是惊奇,结束是赞美;开始是不能安息,结束是得到安息。哈巴谷在发问得到神的解答以后,他里面完全通了,于是他就写了一首美丽动人的诗歌作结束。一面他表示赞美感谢神,一面又表示他的喜乐和满足。
这位先知从黑暗中看到光明,他虽然生活在充满罪恶的环境中,但他凭着信心向上观看便觉别有天地了。马丁·路德说:你如果对神真有信心,你就必须将“为什么”钉在十字架上。
我们的喜乐是与我们的信心及依靠成正比例的,真正的信靠就会产生诗歌。哈巴谷看见神是在管理宇宙的,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按着神所规定的目标与时间来成就他的旨意。我们要知道神作事是有时间表的。
我们在生命道路上往往好像一个小孩在篱笆中的一个小孔中,观看一个长列的游行队伍,他所看见的只是他眼面前的一点。但那爬到墙上,爬到树上的人在快乐的欢呼,因为他能看见整个游行队伍的景象。但墙下的孩子也不知道上面那些人为什么那样兴高采烈。神的先知就是神提到守望楼上的人,神将许多重要的将来的事指示他们。一般的人只能看到眼前所发生的事情,正如同那在篱笆孔里观看游行队伍的小孩一样,只能看见眼面前小孔中的那一点景象。
哈巴谷祷告说“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3:2)在这些年间审判要来,可是也就是在这些年间复兴要起首。似乎复兴与审判是有关系的,有了审判才有复兴,审判若不是先从神的家起首,教会也就无法得到复兴(参徒5:10-14)。
7、本书二章十四节的话以赛亚先知也说过同样的话(赛11:9)。这预言必须到国度时期,才能完全应验,因为以赛亚明说:“到那日,耶西的根立作万民的大旗,外邦人必寻求他。”(赛11:10)不过哈巴谷先知在这里说得比以赛亚更清楚些。因为以赛亚只说“认识耶和华的知识”(赛11:9),而哈巴谷却说“认识耶和华荣耀的知识”。这件事必须等到基督在荣耀中显现,遍地都认识他的荣耀之后才得实现(参太24:30,25:31;路9:26;帖后2:8)。
八、本书主要信息
1、本书主要是说到神藉着迦勒底人的侵略,来管教他的百姓,继而讲到迦勒底人日后如何因骄傲犯罪而失败,最后就讲到那从提幔地与巴兰山而来的荣耀。
2、神是圣洁公义的,他绝不能容让罪,但他执行审判是有时间有步骤的。当他发怒的时候,仍以怜悯为怀(3:2),因他使“义人因信得生”这是奇妙的福音。
3、从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神治理世界的原则,和信徒对神所当抱的态度。各国各民的事,如果不是出于神命定的旨意,就是出于神允许的旨意。神会利用一切事物来成就他的旨意,完成他的计划。服从他旨意的固然在他的计划之中,甚至与神为敌,破坏神旨意者,神也能加以约束,使之帮助成就神的计划。所以说神可以利用人的愤怒,来成就他的荣耀。例如迦勒底人,神利用它作了神的斧,神的杖,作为神刑罚以色列家的工具。但迦勒底人狂妄诡诈,以人血建城,以罪孽立邑的诸般罪恶,到了时候神也必定审判。
九、本书钥字和钥节
1、钥字:
(1)“为何”(1:3)。
(2)“信”(2:4)。
(3)“复兴”(3:2)。
2、钥节:
(1)“唯义人因信得生。”(2:4)
(2)“耶和华啊!求你在这些年间复兴你的作为,在这些年间显明出来,在发怒的时候以怜悯为念。”(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