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

历代基督教信条 by 尼科斯

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
  天主教在天特会议后,当十七,十八世纪,除有教皇对“错谬”的判决以外,没有对信仰的新定义;但在十九,二十世纪,不仅有摈斥“错谬”的判决,而且有对信仰的新定义,这是一查在这个时期中天主教所颁布了的各种文件便知的。本章所搜集的包括以下数种。一种是教令(decree),为教皇个人,或教皇藉梵谛岗会议或宗教裁判所,对那与教会的一般福利有关之点所发表的言论。另一种是通谕(encyclical)为教皇达全天主教,或至少一国之内的天主教的众主教的书信,以求对他们的牧养工作特别有所指导。还有一种是教谕(bull),为有铅印的教皇书信,而由教皇署名为“主教,天主众仆人的仆人”(episcopus, servus servorum Dei)。再有一种是敕书(rescript),在拉丁文名称为(Motu Proprio),意即“由于他自己”,乃由教皇自己,未经红衣主教和他人顾询,对一种请求予以裁决而颁布的敕答。最后本章也包有制定(Constitution),是教皇向全体天主教徒所颁布有关信仰或法规的决定。
  当十九世纪,对天主教信仰的新定义最有建树的教皇是庇乌第九(Pius Ⅸ, 1846-1878)。他颁布了三个教义文件,是天主教所必须永远皈依的。兹照年代的先后依次分述。他在征询天主教众主教之后,于一八五四年在(Ineffabilis Deus)教谕中颁布有福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教令(The Decree on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意谓马利亚在其母腹中成胎时,没有沾染人人都有的原罪,恰如耶稣成胎时一样。这样他便将罗马教会中世纪以来所持的一种普通意见,升到了教义的地位。十年之后,他在一八六四年颁布一道通谕,叫Quanta Cura,摈斥当代若干危险的异端邪说。在这道通谕内加上错谬要略(Syllabus of Errors)。这是他所认为的当代八十种错谬的目录。这些错谬早已由他在教牧训谕(Consistorial Allocutions),和其他通谕中指出,如今由他把它们总集起来在错谬要略中。这文件是继续天特会议的教条和教令(参本书第十五节)中的教条,同是一种反对异己的咒诅文件。虽然它是单凭教皇个人的权威而发,但是必须被认为是天主教信条的一部分;因为教皇后来宣布,凡他在职位上所发的言论,都是不能错误的。其中最令人反对的部分,和差强人意的部分,都已正式由梵谛岗会议批准。它充分代表天主教的精神。但庇乌第九任内最重要的信仰新定义,还得算一八七○年所颁布的梵谛岗会议论公教信仰与基督教会的教令(The Dogmatic Decrees of the Vatican Council Concerning the Catholic Faith and the Church of Christ)。梵谛岗会议,在天特会议之后三百余年,当一八六九年十二月八日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节,在圣彼得堂隆重开幕。原先教皇想此会议统一基督教世界,所以曾邀请希腊正教,复原教,和其他非天主教教会参加,但遭拒绝。开幕日天气阴沉,大雨倾盆。与会会员原来有七一九人,包括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修道派领袖,盛况空前。至议决罗马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Infallible Teaching of the Roman Pontiff)教令时(一八七○年七月十八日),会员中少数反对派业已弃权离会,当时在场的会员只有五三五名,且大都为意大利人,和教皇派人士。于是梵谛岗会议将那自十五世纪起以会议高于教皇的思想一扫而空,竟接受了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的教令。是日雷电交作,天昏地暗。两个月之后意大利王以马内利(Victor Emmuel Ⅱ, 1861-1878),率军占领罗马,居民以十三万三千票对一千五百票通过合并于意大利;但意王仍许教皇领管梵谛岗。于是那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国君权,和所谓教会领土便告终结了。梵谛岗会议因政治情势恶劣,乃于是年十一月十一日休会。
  先圣先贤对马利亚无原罪受胎说,和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说,或则缄默不言,或则怀疑反对,天特会议对之,也不敢造次轻举。庇乌第九竟敢先后宣布此两说为教义,终止了历史上长久的争辩,规定了天主教崇拜和教义的发展。从此复原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分野更为确定了!前者以基督是上帝和人中间惟一的中保和崇拜的对象,以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是信仰和生活至高无误的权威;后者却是不免有以马利亚代替基督,以教皇的教谕代替圣经的趋势和危险。庇乌第九的这两个教义在不敬虔,无信仰,自义自恃的十九世纪,可以发生若干实效,并满足叹世风日下,无所适从之人的要求,但这至终是福吗?凡从上帝在圣经中的话去看的,便不难得到这问题的正确回答了。
  庇乌第九的继任者是教皇利欧第十三(Leo XIII, 1878-1903)。他出身名门望族,足智多谋,有政治家风度,而又富于宗教的热情和毅力。在其长期任内,他虽未能如愿恢复教会领土,但在其他方面确是功迹卓着。他的政策根本上虽与庇乌第九并无差异,但他对时代潮流是不像前任教皇从消极方面与之作对,而是从积极方面企图使之受控制,以符合天主教原则。他关心劳资双方的调协,和工人的福利。由于他政治的眼光和才能,教皇与德意志的恶感得以逐渐化除,而法国天主教徒也得着他贤明的指导对共和政体予以赞成。他奖励学术,开放梵谛岗藏书,供学者研究。他将阿奎那的着作定为天主教教理的准则。圣经的研究在天主教中因他的提倡为之一振。他曾努力谋求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复合,对于复原教也不表歧视,但对于安立甘教会却加以否认。他所颁布的通谕是很多的。其中专论教会信仰法规的代表作,有论国家与教会的关系通谕Immortale Dei,有论自由的真谛通谕Libertas Praestantissimum,有论圣经的研究通谕Providentissimus Deus(后来从此通谕产生了教皇圣经委员会的决议),又有论安立甘会的教职教谕Apostolicae Curae。
  继利欧第十三为教皇的是庇乌第十(Pius X, 1903-1914)。他与前任教皇恰是成对照。他出身寒微。在其任内教皇与法国政府感情恶化,法国政教分离。他的长处是在于牧养。他严格管理教士生活,整顿学校和神学院,鼓励天主教徒甚至鼓励小孩常领圣餐。他被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在一九五一年列入真福品,是数百年来教皇如此受尊荣的第一位。在他任期内最重要的事件要算向现代主义的宣战。虽然教皇全权不错论在天主教中得了胜,但现代的科学眼光,圣经考据,和历史批评也渗入了天主教徒中。若干诚恳而有思想的天主教学者,例如德国的谢尔(Hermann Schell, 1850-1906),法国的罗阿西(Alfred Loisy, 1857-1940),英国的梯热勒,(George Tyrrell, 1861-1909)和芬许革勒(Von Hügel, 1852-1925),以及意大利若干人士,认为多少按照现代的思想和方法,重新解释天主教信仰,乃是必须的。庇乌第十绝对不容许那改革教义的倾向,并反对进化观点把启示宗教超自然的源本和特别属于教会的性质剥夺了。他颁布了一长串摈斥各种各色现代主义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有一九○七年连续颁布的Lamentabili Sane Exitu教令,和Pascendi Gregis通谕,用以命令主教们排除凡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教士;还有一九一○年颁布的Motu Proprio Sacrorum Antistitum敕书,用以强迫凡从事牧养与教育工作的教士和教授一概宣誓反对现代主义。
  本泥狄克第十五(Benedict XV. 1914-1922)为具有学者风度,爱好和平的教皇。但他在位不上十年,而且大部时间是当世界第一次大战,所以并未颁布可记叙的重要信仰文件。
  庇乌第十一(Pius Ⅺ。 1922-1939)继本泥狄克第十五为教皇。他是从中等阶级出身,是学者,是勇而有为的领袖。他以“基督的和平”为他教皇职任的中心动机。他同情贫苦的,受压制的;努力倡导社会的正义,和国际间的友谊;并热心促进道德,推广天主教势力范围。他在教皇任内颁布了若干应运而生,强而有力的通谕,不仅为天主教徒,而且为非天主教徒所注意。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出的,是论宗教的真合一通谕Mortalium Animos,和论真理之光通谕Lux Veritatis。
  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Pius Ⅻ。 1939-)为教皇贵族后人,是希勒得布兰(Hildebrand)以来从教皇秘书升为教皇的第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努力求和平,救助遭战祸的人,保存罗马城免于兵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相继败亡以后,共产主义的势力乘机占领奉天主教的东欧,且有囊括意大利之概。在庇乌第十二领导之下天主教堵住了意大利共产主义的怒潮,并与世界各地的GCD作殊死战。他再接再厉,扩展了天主教的势力。据云天主教徒在他就任为教皇时,有三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到了一九五四年,已增至四万万六千万人。今日天主教仍是基督教各分支中最强大的教会。复原教和东正教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已引起了不少天主教徒的注意,兴趣,和同情。庇乌第十二维持教皇一贯的态度,以为惟有天主教是真的,惟有教皇是所有信徒所必须尊奉为最高领袖的。他于普世基督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召开前二月,即一九四八年六月五日宣布,天主教徒未经教皇许可,不得参加宗教问题的公开讨论。在教义上他的建树是于一九五○圣年十一月一日颁布了天主之母童女马利亚身灵升天的教义制定(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 by which is defined the Dogma of Faith that Mary the Virgin Mother of God has been assumed into Heavenly glory in Body and Soul)原名为Munificentissimus Deus。
  参考书
  谷勒本:教会历史,下册,二○六至二一○面。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三三五至三四二,五九七至六○一面。
  Briggs, Theological Symbolics, pp. 122-123.
  Curtis, op. cit., pp. 122-123.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17, pp. 221-228.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pp. 864, 1088, 1091-1092, 1101-1107, 1114, 1341, 1361,1363-1366, 1373.
  Nielsen, The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XIXth Century, Vol. Ⅱ, Leo Ⅻ to PiusⅨ, pp. 290ff.
  Schaff, op. cit., Vol. Ⅰ,pp. 108-188.
  Time, December 13, 1954, pp. 129-133.
  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p. 218, 297-298, 306-310, 560-564.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特会议后天主教的信条  天主教在天特会议后,当十七,十八世纪,除有教皇对“错谬”的判决以外,没有对信仰的新定义;但在十九,二十世纪,不仅有摈斥“错谬”的判决,而且有对信仰的新定义,这是一查在这个时期中天主教所颁布了的各种文件便知的。本章所搜集的包括以下数种。一种是教令(decree),为教皇个人,或教皇藉梵谛岗会议或宗教裁判所,对那与教会的一般福利有关之点所发表的言论。另一种是通谕(encyclical)为教皇达全天主教,或至少一国之内的天主教的众主教的书信,以求对他们的牧养工作特别有所指导。还有一种是教谕(bull),为有铅印的教皇书信,而由教皇署名为“主教,天主众仆人的仆人”(episcopus, servus servorum Dei)。再有一种是敕书(rescript),在拉丁文名称为(Motu Proprio),意即“由于他自己”,乃由教皇自己,未经红衣主教和他人顾询,对一种请求予以裁决而颁布的敕答。最后本章也包有制定(Constitution),是教皇向全体天主教徒所颁布有关信仰或法规的决定。  当十九世纪,对天主教信仰的新定义最有建树的教皇是庇乌第九(Pius Ⅸ, 18
46-1878)。他颁布了三个教义文件,是天主教所必须永远皈依的。兹照年代的先后依次分述。他在征询天主教众主教之后,于一八五四年在(Ineffabilis Deus)教谕中颁布有福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教令(The Decree on the Immaculate Conception of the Blessed Virgin Mary),意谓马利亚在其母腹中成胎时,没有沾染人人都有的原罪,恰如耶稣成胎时一样。这样他便将罗马教会中世纪以来所持的一种普通意见,升到了教义的地位。十年之后,他在一八六四年颁布一道通谕,叫Quanta Cura,摈斥当代若干危险的异端邪说。在这道通谕内加上错谬要略(Syllabus of Errors)。这是他所认为的当代八十种错谬的目录。这些错谬早已由他在教牧训谕(Consistorial Allocutions),和其他通谕中指出,如今由他把它们总集起来在错谬要略中。这文件是继续天特会议的教条和教令(参本书第十五节)中的教条,同是一种反对异己的咒诅文件。虽然它是单凭教皇个人的权威而发,但是必须被认为是天主教信条的一部分;因为教皇后来宣布,凡他在职位上所发的
言论,都是不能错误的。其中最令人反对的部分,和差强人意的部分,都已正式由梵谛岗会议批准。它充分代表天主教的精神。但庇乌第九任内最重要的信仰新定义,还得算一八七○年所颁布的梵谛岗会议论公教信仰与基督教会的教令(The Dogmatic Decrees of the Vatican Council Concerning the Catholic Faith and the Church of Christ)。梵谛岗会议,在天特会议之后三百余年,当一八六九年十二月八日童女马利亚无原罪成胎节,在圣彼得堂隆重开幕。原先教皇想此会议统一基督教世界,所以曾邀请希腊正教,复原教,和其他非天主教教会参加,但遭拒绝。开幕日天气阴沉,大雨倾盆。与会会员原来有七一九人,包括红衣主教,大主教,主教,修道院长和修道派领袖,盛况空前。至议决罗马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Infallible Teaching of the Roman Pontiff)教令时(一八七○年七月十八日),会员中少数反对派业已弃权离会,当时在场的会员只有五三五名,且大都为意大利人,和教皇派人士。于是梵谛岗会议将那自十五世纪起以会议高于教
皇的思想一扫而空,竟接受了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的教令。是日雷电交作,天昏地暗。两个月之后意大利王以马内利(Victor Emmuel Ⅱ, 1861-1878),率军占领罗马,居民以十三万三千票对一千五百票通过合并于意大利;但意王仍许教皇领管梵谛岗。于是那欧洲历史上最悠久的一国君权,和所谓教会领土便告终结了。梵谛岗会议因政治情势恶劣,乃于是年十一月十一日休会。  先圣先贤对马利亚无原罪受胎说,和教皇权威至上和教训不能错误说,或则缄默不言,或则怀疑反对,天特会议对之,也不敢造次轻举。庇乌第九竟敢先后宣布此两说为教义,终止了历史上长久的争辩,规定了天主教崇拜和教义的发展。从此复原教与天主教之间的分野更为确定了!前者以基督是上帝和人中间惟一的中保和崇拜的对象,以上帝在圣经中的启示是信仰和生活至高无误的权威;后者却是不免有以马利亚代替基督,以教皇的教谕代替圣经的趋势和危险。庇乌第九的这两个教义在不敬虔,无信仰,自义自恃的十九世纪,可以发生若干实效,并满足叹世风日下,无所适从之人的要求,但这至终是福吗?凡从上帝在圣经中的话去看的,便不难得到这问题的正确回答了。  庇乌第九的继任者是教皇利
欧第十三(Leo XIII, 1878-1903)。他出身名门望族,足智多谋,有政治家风度,而又富于宗教的热情和毅力。在其长期任内,他虽未能如愿恢复教会领土,但在其他方面确是功迹卓着。他的政策根本上虽与庇乌第九并无差异,但他对时代潮流是不像前任教皇从消极方面与之作对,而是从积极方面企图使之受控制,以符合天主教原则。他关心劳资双方的调协,和工人的福利。由于他政治的眼光和才能,教皇与德意志的恶感得以逐渐化除,而法国天主教徒也得着他贤明的指导对共和政体予以赞成。他奖励学术,开放梵谛岗藏书,供学者研究。他将阿奎那的着作定为天主教教理的准则。圣经的研究在天主教中因他的提倡为之一振。他曾努力谋求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复合,对于复原教也不表歧视,但对于安立甘教会却加以否认。他所颁布的通谕是很多的。其中专论教会信仰法规的代表作,有论国家与教会的关系通谕Immortale Dei,有论自由的真谛通谕Libertas Praestantissimum,有论圣经的研究通谕Providentissimus Deus(后来从此通谕产生了教皇圣经委员会的决议),又有论安立甘会的教职教谕Apostolicae Curae
。  继利欧第十三为教皇的是庇乌第十(Pius X, 1903-1914)。他与前任教皇恰是成对照。他出身寒微。在其任内教皇与法国政府感情恶化,法国政教分离。他的长处是在于牧养。他严格管理教士生活,整顿学校和神学院,鼓励天主教徒甚至鼓励小孩常领圣餐。他被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在一九五一年列入真福品,是数百年来教皇如此受尊荣的第一位。在他任期内最重要的事件要算向现代主义的宣战。虽然教皇全权不错论在天主教中得了胜,但现代的科学眼光,圣经考据,和历史批评也渗入了天主教徒中。若干诚恳而有思想的天主教学者,例如德国的谢尔(Hermann Schell, 1850-1906),法国的罗阿西(Alfred Loisy, 1857-1940),英国的梯热勒,(George Tyrrell, 1861-1909)和芬许革勒(Von Hügel, 1852-1925),以及意大利若干人士,认为多少按照现代的思想和方法,重新解释天主教信仰,乃是必须的。庇乌第十绝对不容许那改革教义的倾向,并反对进化观点把启示宗教超自然的源本和特别属于教会的性质剥夺了。他颁布了一长串摈斥各种各色现代主义的文件。其中最重要的有一九○
七年连续颁布的Lamentabili Sane Exitu教令,和Pascendi Gregis通谕,用以命令主教们排除凡有现代主义色彩的教士;还有一九一○年颁布的Motu Proprio Sacrorum Antistitum敕书,用以强迫凡从事牧养与教育工作的教士和教授一概宣誓反对现代主义。  本泥狄克第十五(Benedict XV. 1914-1922)为具有学者风度,爱好和平的教皇。但他在位不上十年,而且大部时间是当世界第一次大战,所以并未颁布可记叙的重要信仰文件。  庇乌第十一(Pius Ⅺ。 1922-1939)继本泥狄克第十五为教皇。他是从中等阶级出身,是学者,是勇而有为的领袖。他以“基督的和平”为他教皇职任的中心动机。他同情贫苦的,受压制的;努力倡导社会的正义,和国际间的友谊;并热心促进道德,推广天主教势力范围。他在教皇任内颁布了若干应运而生,强而有力的通谕,不仅为天主教徒,而且为非天主教徒所注意。这里我们要特别提出的,是论宗教的真合一通谕Mortalium Animos,和论真理之光通谕Lux Veritatis。  现任教皇庇乌第十二(Pius Ⅻ。 1939-)为
教皇贵族后人,是希勒得布兰(Hildebrand)以来从教皇秘书升为教皇的第一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努力求和平,救助遭战祸的人,保存罗马城免于兵燹。墨索里尼和希特勒相继败亡以后,共产主义的势力乘机占领奉天主教的东欧,且有囊括意大利之概。在庇乌第十二领导之下天主教堵住了意大利共产主义的怒潮,并与世界各地的GCD作殊死战。他再接再厉,扩展了天主教的势力。据云天主教徒在他就任为教皇时,有三万万七千五百万人,到了一九五四年,已增至四万万六千万人。今日天主教仍是基督教各分支中最强大的教会。复原教和东正教的普世教会合一运动已引起了不少天主教徒的注意,兴趣,和同情。庇乌第十二维持教皇一贯的态度,以为惟有天主教是真的,惟有教皇是所有信徒所必须尊奉为最高领袖的。他于普世基督教会协会(World Council of Churches)召开前二月,即一九四八年六月五日宣布,天主教徒未经教皇许可,不得参加宗教问题的公开讨论。在教义上他的建树是于一九五○圣年十一月一日颁布了天主之母童女马利亚身灵升天的教义制定(The Apostolic Constitution by which is defined th
e Dogma of Faith that Mary the Virgin Mother of God has been assumed into Heavenly glory in Body and Soul)原名为Munificentissimus Deus。  参考书  谷勒本:教会历史,下册,二○六至二一○面。  华尔克:基督教会史,三三五至三四二,五九七至六○一面。  Briggs, Theological Symbolics, pp. 122-123.  Curtis, op. cit., pp. 122-123.  The Encyclopedia Britannica, Vol. 17, pp. 221-228.  Latourette, A History of Christianity, pp. 864, 1088, 1091-1092, 1101-1107, 1114, 1341, 1361,1363-1366, 1373.  Nielsen, The History of the Papacy in the XIXth Century, Vol. Ⅱ, Leo
Ⅻ to PiusⅨ, pp. 290ff.  Schaff, op. cit., Vol. Ⅰ,pp. 108-188.  Time, December 13, 1954, pp. 129-133.  Walker, A History of the Christian Church, pp. 218, 297-298, 306-310, 560-5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