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二节 天国的降临

新约神学浅介 by 陈济民

论及天国的性质,我们已看到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它既可说已经存在,却又是在新约时代才来临;它是天上的国度,却又在地上实现;而且,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它已经来临,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实现却又有待于将来。这种种特征,事实上是与天国降临的过程有关。

〖一、天父的赐予〗

旧约论及神国时,经常以神为国度的君王(参撒上八7,诗廿九9等),但是在耶稣基督的教训中,他却只有一次间接地暗示神是君王(太五35),通常乃是说神的国是天父的赐予。路加福音曾记载了一句独特的话:「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将国赐给你们。」(路十二32)因此,门徒若要天国降临,必须向天父祷告:「愿你的国降临。」(路十一2,太九9至10)

旧约经常以地上父亲的行为与品格说明神的作为(诗一0三13;箴三12;参申一31,八5等),但直接说神与人的关系是「父子」的,只有十五次。这些经文要不是说神与以色列人是父子(申卅二6;赛六十三16,六十四8;耶卅一9;玛一6,二10等),就是说神与以色列王有父子关系(撒下七14;诗八十九26等)。这种父子的关系,是根据神对以色列人的拣选与救赎而来(参出四22;申十四1以下;何十一1以下)。神为以色列人的父,表示他的慈爱与赦免(耶卅一9、20);以色列人为子,必须对神有尊敬和顺服的行动(申卅二5以下;耶三4以下;玛一6)。因此,在这种关系下,先知耶利米预言以色列人在祷告中要称神为父(耶三4、19)。但是,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却找不到个人直接称神为父的例子。

虽然在旧约圣经以外的作品中,我们可看到偶尔有人在祷告中称神为父(玛喀比3六3、8;智慧书十四3),耶稣基督称神为父时,却有一个特点:他用的称呼是当时家庭中亲昵的话:「阿爸」(可十四36)。18

这种以神为父的思想,在耶稣的教训中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他以父子形容神与自己的关系,另一方面用以形容神与人的关系。当他说神与人有父子关系时,他首先用来说明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在这一点实在是承受旧约的观念。在「两个儿子的比喻」(太廿一28至32)及浪子的比喻中(路十五11至32),他便以父子的身份,比喻以色列人中间的「义人」和「罪人」与神的关系。

耶稣基督并没有教导「普世人都是神的儿子」的观念。耶稣基督一生在以色列人的中间工作(参太十5至6),外邦人得医治,不过是例外,而不是正规(太十二21至28)。19在登山宝训中,当他提及天父时(太五44至45,六26),这位天父只是门徒的父而已。同时,在浪子的比喻中,他其实只是说以色列人不过是在名义上做神的儿子而已;故事中的长兄实际上是心灵的浪子,与次子在本质上并无差别。20神真正的儿子,是那些悔改的税吏与罪人——也就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太廿一31,可三34至35)。这观念其实也是旧约先知的教训。

当耶稣基督说神是天父时,他并没有忽略他神圣的一面。他是一个在暗中察看人心的神(太六4、6),是荣耀的(可八38),会施行赏罚的(路十七7至10,太二十1至16),他的旨意必须在天地之间被遵从(太六10),而且,门徒必须追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他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20)但是,另一方面,耶稣基督也同样强调:进入神国的可能性,事实上是出于神的恩典与慈爱。他指出神的国是在创世之前已预备的(太廿五34),而且借用旧约中以耶和华为以色列人牧者的话,说明神以创世的大能来拯救世人,社会将国度赐给他的群羊(路十

〖二、神子的降生〗

圣经里有关耶稣基督降生的记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无论是马太福音,路加福音或约翰福音,作者们都同意耶稣基督的降生是旧约预言的应验。约翰福音以道成肉身满有恩典与真理说明他降生的意义(约一14),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太一1至17),他的降生应验了以赛亚(赛七14;太一23)和弥迦(弥五2;太二6)的预言。路加福音则特别用耶稣降生时代几个敬虔人的诗歌和天使的诗歌,清楚地指出他的降生乃是旧约盼望实现的曙光(路一46至55、67至79,14、29至32)。

第二个共同点,是马太和路加都指出:主降生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制下实现。路加刻划耶稣降生的可能性,可用一37的话作代表:「出于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马利亚因相信了神的话而蒙福,撒迦利亚则因不信而受惩罚。在马太的记载中,神超自然的干预特别显明在约瑟的内心挣扎、「博士」问路、耶稣父母逃离犹大以至定居加利利这些过程中(太一18至二23)。

第三、耶稣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人的王。马太引用弥迦的话说他出生伯利恒,表示「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太二6)。路加虽然强调他的降生是要成为万人的救主(路二10至11),却也记载了天使对马利亚说的话:「主上帝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路一32至33)他的降生,为「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路二38)带来了安慰。

第四、他的身份是神的儿子。在马太福音,这个「儿子」是以色列人的代表(太二15、18),21然而,他的降生却也同时表示「上帝与我们同在。」(太一23)路加的记载则更为明显:「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路一32)一方面,这「儿子」的称呼显然有旧约的背景,与神给大卫的应许有关(撒下七14),但是路一31又同时暗示他的降生也实现了赛七14的预言(童女怀孕生子),可见这儿子的身份不仅是君王(因而为「天子」)那么简单了。无论如何,这「儿子」的观念在耶稣生平中多次地表现出来。根据路加的记载,耶稣在幼年随父母上那路撒冷时,已提及「我父的事」(路二49)。在他生平的教训中,也有二段话表示他这儿子身份的特点。第一、

在葡萄园的比喻中(可十二1至11),他清楚地表示自己的地位与以前的先知完全不一样,他不仅是神所差到世上来的人,而且是那「承受产业」的一位。22其次,马太与路加都记载了一段他论及自己与天父关系的话:「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没有人知道父。」(太十一27;路十22)这句话指出三点真理:第一、子从父领受了权柄和知识;第二、父与子之间彼此有深切的了解;第三、启示的权柄是掌握在子手上,他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桥梁。因此,在福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耶稣说自己是神的儿子时,他表明自己与神同等,有圣父所赐的权

柄,而且是神向人启示的最高权威。难怪约翰论及他的降生时说他是道成肉身的(约一14),并且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

〖三、神子的膏立〗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虽然耶稣基督降生是要为王。但他正式被膏立,却是在受洗之时。根据马太、马可、路加前三福音的记载,耶稣受洗时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可一11;路三22)目前解经家多同意这句话是取自诗二7及赛四十二1.

诗二7出自一首著名的论弥赛亚的诗篇,因此这天上的声音可说是耶稣基督在受洗时被膏立的证明。在耶稣受试探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撒但接受了耶稣是神儿子的事实,而且承认他主要的任务是要得到地上万国(大四1至11)。23从此,我们看到耶稣从事两种工作──方面他宣讲神国的福音,另一方面赶鬼医病(太四23至25)。他赶鬼医病的工作,证明了「神的国临到」(太十28;路十一20)。

不过,在福音书的记载中,我们却也发现一个相当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福音书中直接或间接称耶稣为「基督」或「弥赛亚」的经文非常少;24几段重要的经文,都是记载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事件以后才发生的事。与这现象有关的,便是马可福音特别记载耶稣屡次禁止污鬼和人宣告他的身份(可一25、33、44),甚至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门徒承认他是基督时,他也禁止他们向外人宣扬(太十六20)。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表示耶稣自己否认基督的身份,而是因为当代人对这名称的了解与耶稣本人的看法甚为不同。25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当代一般人对「王」的了解显然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因此耶稣拒绝犹太人「龙袍加身」(约六14至15),而且也对彼拉多解释他的王权不是政治性的(约十八33至37)。在耶稣自己的眼中,他的身份与工作可用两个更好的名词来表达。

第一是「耶和华的仆人」。他受洗时天上的声音所引用的另一段经文——赛四十二1,便是出自「耶和华受苦的仆人」的诗歌。26耶稣基督在拿撒勒,也会引用当中以赛亚六十一的诗歌来表明他的使命与工作。27当他说自己的使命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时,则可能是采用了赛五十13至五十三10的话。28马太福音作者便是以此为线索,解释耶稣基督医病的行动(太八17,十二17至21)。

另一个说明耶稣工作与使命的名称,便是「人子」。在新约中,这名词主要出于四福音,而且是耶稣最常用的一个名称。在四福音以外,只有司提反(徒七56)和约翰(启一13)各用过一次。由于这名称在使徒时代几乎没有人用过,而四福音中又是耶稣的话,最合理的解释,便是承认它是耶稣在世时自己的称谓,但后来的基督徒发现另一些名词更足以表达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因此便不再采用。

「人子」这名词到底表达些甚么呢?我们可从两方面探讨。首先,这名词在旧约出现过。在诗八4,「人子」29指的便是世人,在以西结书,「人子」是耶和华对先知以西结的称呼(结二1、3等);在但以理书第七章,那「像人子」的一方面「驾着天云而来」,有属天的来源,另一方面是患难中神的百姓的首领,从神领受了国度与权柄。30

其次,我们可研究耶稣所讲的话,这些话可归纳为三大类。31第一类是论及人子在地上的权柄。例如「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太十二8;路六5);「人子有赦罪的权柄」(可二10;太九9;路五24)。有人认为这一类话语中「人子」是指「人」而言,但整段经文并不支持这种理论。「人子」是主耶稣自己的代号。32特别是当他宣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时,他清楚地表示他与一般人不同。第二类经文是论及人子必须受苦,如可八31,太十六21,路九22。在文脉中,耶稣用「人子」代替门徒所用的「基督」,而在上面我们已看到他以「耶和华受苦的仆人」说明他对基督使命的认识,而这种

先受苦后做王的观念,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及但以理书第七章都同样出现。第三类的经文是论到入子要骂云而临,满有荣耀和权柄,如太廿四27、廿六64;可十三26、十四62;路廿一27、廿二69。这一类的经文显然是取材自但以理书第七章,而且也有受苦者得伸冤的看法。

在上述三类有关人子的话语中,我们可看到耶稣基督在世时,会清楚地表明他自己的身份与工作,他有超乎自然的源头,却又是圣徒的领袖。在世上他要宣告神赦罪之恩,但却也为世人的罪受苦,以便引进神的国度。在他离世前的圣餐中,他便将自己死亡的意义清楚地表明出来:他的死是建立新约的血,要引进上帝国的来临(路廿二14至20)。

〖四、人子的登基与掌权〗

在上一段,我们提及耶稣基督有关人子的言论中,有一类是谈及将来的事。在这一类的话语中,有些似乎比较容易明白,例如他在橄榄山预言中所说的:「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四30,参可十三26)我们可轻易地解释为主再来的预言。但若将这橄榄山的预言与路加福音同样的记载比较,33我们发现路加很明显地认为橄榄山预言与耶路撒冷被毁有关(路廿一20至24)。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个问题:到底人子在甚么时候掌权?

这问题的产生,不仅是由于比较橄榄山预言才引起,在耶稣基督的教训中,他还说过两句话,似乎表示他再来掌权的日子很快便会临到。当他差遣十二门徒去传福音时,马太告诉我们他曾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十23)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路上,他也告诉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人,有人未尝死味以前,必看到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十六28;可九1;路九27)同样,在约翰福音最后晚餐的谈话记录(约十四至十六),我们也可看到耶稣基督谈及他再来的日子,有时似乎是相当遥远(约十四3)有时却似乎是说在最近的将来便会发生(约十四18)。

对于上述的现象,史怀哲A.Schweitzer的解释是:耶稣本以为神国在他的时代会实现,后来发现没有实现,遂以死催促它的降临;实际上,整个初期教会都要面临的,便是神国迟迟都未实现这问题。34不过,也有人根据圣经找出较合理的解释,认为耶稣基督的话在登山变像或复活、或圣灵降临、或耶路撒冷被毁时应验。

依笔者个人的意见,耶稣基督的复活似乎是最重要的事件。马可福音记载门徒在复活的早上,见到耶稣而害怕(可十六5、6),因为他们见到了「神的儿子」;35路加福音强调基督复活是进入荣耀,应验先知的话,从此开始了救恩计划(路廿四25至27,44至49);约翰福音亦同样指出他的复活显出神子的荣耀(约十二29,廿28),而且开始新生命的创造(约廿22至23);马太福音的主题则更加明显,耶稣基督宣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赐给我了。」(太廿八18)他受试探时拒绝了撒但所提供的权柄,却在复活之后,终于从神那里得到了,从此便开始了向万民传福音的时代。因此,我们可说耶稣基督在受洗时是被膏立为王,在复活时则是他登基的时候。登山变像所彰显的荣耀,事实上便是他复活后的荣耀。36

上述的解释,并不否认圣灵的降临和那路撒冷被毁与基督为王的事有关。圣经中一再强调圣灵是那要来者在未世所要赐下的恩典(路廿四49,参徒一4至5,太三11等),所以圣灵的降临事实上可与复活看为一件事(参约十四16至18)。至于耶路撒冷被毁,无论我们看它是未日的预象或前奏,37它显然是一种审判的结果——报应日子的来临(路廿一22)。

综合耶稣基督关乎未来的教训,我们可说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他正式掌权之时,圣灵的降临与耶路撒冷被毁都是他权柄的彰显。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排除他再来掌权的事实。根据路加的记载,耶路撒冷的被毁并没有立刻带进末日的来临,随着被毁而来的是一段「外邦人的日期」(路廿一24)。马太福音也记着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廿四14)而且在前三福音中,都提及一段天翻地覆人子再临的话(太廿四29至31;可十24至27;路廿一25至27)。因此我们可以说,耶稣基督在全地掌权之时,是他再来之时。38

下列简图,可表示国度降临的过程与耶稣生平的关系:

[imagedeleted]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论及天国的性质,我们已看到它非常独特的地方:它既可说已经存在,却又是在新约时代才来临;它是天上的国度,却又在地上实现;而且,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它已经来临,从另一个角度说它的实现却又有待于将来。这种种特征,事实上是与天国降临的过程有关。 〖一、天父的赐予〗 旧约论及神国时,经常以神为国度的君王(参撒上八7,诗廿九9等),但是在耶稣基督的教训中,他却只有一次间接地暗示神是君王(太五35),通常乃是说神的国是天父的赐予。路加福音曾记载了一句独特的话:「你们这小群,不要惧怕,因为你们的父,乐意将国赐给你们。」(路十二32)因此,门徒若要天国降临,必须向天父祷告:「愿你的国降临。」(路十一2,太九9至10) 旧约经常以地上父亲的行为与品格说明神的作为(诗一0三13;箴三12;参申一31,八5等),但直接说神与人的关系是「父子」的,只有十五次。这些经文要不是说神与以色列人是父子(申卅二6;赛六十三16,六十四8;耶卅一9;玛一6,二10等),就是说神与以色列王有父子关系(撒下七14;诗八十九26等)。这种父子的关系,是根据神对以色列人的拣选与救赎而来(参出四22;申十四1以下;何十一1以下)。
神为以色列人的父,表示他的慈爱与赦免(耶卅一9、20);以色列人为子,必须对神有尊敬和顺服的行动(申卅二5以下;耶三4以下;玛一6)。因此,在这种关系下,先知耶利米预言以色列人在祷告中要称神为父(耶三4、19)。但是,在旧约圣经中,我们却找不到个人直接称神为父的例子。 虽然在旧约圣经以外的作品中,我们可看到偶尔有人在祷告中称神为父(玛喀比3六3、8;智慧书十四3),耶稣基督称神为父时,却有一个特点:他用的称呼是当时家庭中亲昵的话:「阿爸」(可十四36)。18 这种以神为父的思想,在耶稣的教训中有双重的意义。一方面他以父子形容神与自己的关系,另一方面用以形容神与人的关系。当他说神与人有父子关系时,他首先用来说明神与以色列人的关系。也就是说,他在这一点实在是承受旧约的观念。在「两个儿子的比喻」(太廿一28至32)及浪子的比喻中(路十五11至32),他便以父子的身份,比喻以色列人中间的「义人」和「罪人」与神的关系。 耶稣基督并没有教导「普世人都是神的儿子」的观念。耶稣基督一生在以色列人的中间工作(参太十5至6),外邦人得医治,不过是例外,而不是正规(太十二21至28)。19在登山宝训中
,当他提及天父时(太五44至45,六26),这位天父只是门徒的父而已。同时,在浪子的比喻中,他其实只是说以色列人不过是在名义上做神的儿子而已;故事中的长兄实际上是心灵的浪子,与次子在本质上并无差别。20神真正的儿子,是那些悔改的税吏与罪人——也就是遵行神旨意的人(太廿一31,可三34至35)。这观念其实也是旧约先知的教训。 当耶稣基督说神是天父时,他并没有忽略他神圣的一面。他是一个在暗中察看人心的神(太六4、6),是荣耀的(可八38),会施行赏罚的(路十七7至10,太二十1至16),他的旨意必须在天地之间被遵从(太六10),而且,门徒必须追求神的国和他的义(太六33),他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五20)但是,另一方面,耶稣基督也同样强调:进入神国的可能性,事实上是出于神的恩典与慈爱。他指出神的国是在创世之前已预备的(太廿五34),而且借用旧约中以耶和华为以色列人牧者的话,说明神以创世的大能来拯救世人,社会将国度赐给他的群羊(路十 〖二、神子的降生〗 圣经里有关耶稣基督降生的记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值得我们注意,第一、无论是马太福音,路加福音或约翰福音
,作者们都同意耶稣基督的降生是旧约预言的应验。约翰福音以道成肉身满有恩典与真理说明他降生的意义(约一14),马太福音告诉我们耶稣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太一1至17),他的降生应验了以赛亚(赛七14;太一23)和弥迦(弥五2;太二6)的预言。路加福音则特别用耶稣降生时代几个敬虔人的诗歌和天使的诗歌,清楚地指出他的降生乃是旧约盼望实现的曙光(路一46至55、67至79,14、29至32)。 第二个共同点,是马太和路加都指出:主降生的整个过程都是在超自然的力量和控制下实现。路加刻划耶稣降生的可能性,可用一37的话作代表:「出于上帝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的。」马利亚因相信了神的话而蒙福,撒迦利亚则因不信而受惩罚。在马太的记载中,神超自然的干预特别显明在约瑟的内心挣扎、「博士」问路、耶稣父母逃离犹大以至定居加利利这些过程中(太一18至二23)。 第三、耶稣降生的目的,是要作以色列人的王。马太引用弥迦的话说他出生伯利恒,表示「有一位君王,要从你那里出来」(太二6)。路加虽然强调他的降生是要成为万人的救主(路二10至11),却也记载了天使对马利亚说的话:「主上帝要把他祖大卫的位给他,他要
作雅各家的王,直到永远。」(路一32至33)他的降生,为「一切盼望耶路撒冷得救赎的人」(路二38)带来了安慰。 第四、他的身份是神的儿子。在马太福音,这个「儿子」是以色列人的代表(太二15、18),21然而,他的降生却也同时表示「上帝与我们同在。」(太一23)路加的记载则更为明显:「他要为大,称为至高者的儿子。」(路一32)一方面,这「儿子」的称呼显然有旧约的背景,与神给大卫的应许有关(撒下七14),但是路一31又同时暗示他的降生也实现了赛七14的预言(童女怀孕生子),可见这儿子的身份不仅是君王(因而为「天子」)那么简单了。无论如何,这「儿子」的观念在耶稣生平中多次地表现出来。根据路加的记载,耶稣在幼年随父母上那路撒冷时,已提及「我父的事」(路二49)。在他生平的教训中,也有二段话表示他这儿子身份的特点。第一、 在葡萄园的比喻中(可十二1至11),他清楚地表示自己的地位与以前的先知完全不一样,他不仅是神所差到世上来的人,而且是那「承受产业」的一位。22其次,马太与路加都记载了一段他论及自己与天父关系的话:「一切所有的,都是我父交付我的;除了父,没有人知道子;除了子和子所愿意指示的,
没有人知道父。」(太十一27;路十22)这句话指出三点真理:第一、子从父领受了权柄和知识;第二、父与子之间彼此有深切的了解;第三、启示的权柄是掌握在子手上,他是神与人之间唯一的桥梁。因此,在福音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耶稣说自己是神的儿子时,他表明自己与神同等,有圣父所赐的权 柄,而且是神向人启示的最高权威。难怪约翰论及他的降生时说他是道成肉身的(约一14),并且说:「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 〖三、神子的膏立〗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虽然耶稣基督降生是要为王。但他正式被膏立,却是在受洗之时。根据马太、马可、路加前三福音的记载,耶稣受洗时天上有声音说:「这是我的爱子,我所喜悦的。」(太三17;可一11;路三22)目前解经家多同意这句话是取自诗二7及赛四十二1. 诗二7出自一首著名的论弥赛亚的诗篇,因此这天上的声音可说是耶稣基督在受洗时被膏立的证明。在耶稣受试探的故事中,我们也看到撒但接受了耶稣是神儿子的事实,而且承认他主要的任务是要得到地上万国(大四1至11)。23从此,我们看到耶稣从事两种工作──方面他宣讲神国的福音,另一方面赶鬼医病(太四
23至25)。他赶鬼医病的工作,证明了「神的国临到」(太十28;路十一20)。 不过,在福音书的记载中,我们却也发现一个相当独特的现象,那就是福音书中直接或间接称耶稣为「基督」或「弥赛亚」的经文非常少;24几段重要的经文,都是记载该撒利亚腓立比的事件以后才发生的事。与这现象有关的,便是马可福音特别记载耶稣屡次禁止污鬼和人宣告他的身份(可一25、33、44),甚至是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的路上,门徒承认他是基督时,他也禁止他们向外人宣扬(太十六20)。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表示耶稣自己否认基督的身份,而是因为当代人对这名称的了解与耶稣本人的看法甚为不同。25 根据约翰福音的记载,当代一般人对「王」的了解显然带有浓厚的政治意识,因此耶稣拒绝犹太人「龙袍加身」(约六14至15),而且也对彼拉多解释他的王权不是政治性的(约十八33至37)。在耶稣自己的眼中,他的身份与工作可用两个更好的名词来表达。 第一是「耶和华的仆人」。他受洗时天上的声音所引用的另一段经文——赛四十二1,便是出自「耶和华受苦的仆人」的诗歌。26耶稣基督在拿撒勒,也会引用当中以赛亚六十一的诗歌来表明他的使命与工作。27当他说自己
的使命是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可十45)时,则可能是采用了赛五十13至五十三10的话。28马太福音作者便是以此为线索,解释耶稣基督医病的行动(太八17,十二17至21)。 另一个说明耶稣工作与使命的名称,便是「人子」。在新约中,这名词主要出于四福音,而且是耶稣最常用的一个名称。在四福音以外,只有司提反(徒七56)和约翰(启一13)各用过一次。由于这名称在使徒时代几乎没有人用过,而四福音中又是耶稣的话,最合理的解释,便是承认它是耶稣在世时自己的称谓,但后来的基督徒发现另一些名词更足以表达他们对耶稣的认识,因此便不再采用。 「人子」这名词到底表达些甚么呢?我们可从两方面探讨。首先,这名词在旧约出现过。在诗八4,「人子」29指的便是世人,在以西结书,「人子」是耶和华对先知以西结的称呼(结二1、3等);在但以理书第七章,那「像人子」的一方面「驾着天云而来」,有属天的来源,另一方面是患难中神的百姓的首领,从神领受了国度与权柄。30 其次,我们可研究耶稣所讲的话,这些话可归纳为三大类。31第一类是论及人子在地上的权柄。例如「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太十二8;路六5);「人子有赦罪的
权柄」(可二10;太九9;路五24)。有人认为这一类话语中「人子」是指「人」而言,但整段经文并不支持这种理论。「人子」是主耶稣自己的代号。32特别是当他宣称自己有赦罪的权柄时,他清楚地表示他与一般人不同。第二类经文是论及人子必须受苦,如可八31,太十六21,路九22。在文脉中,耶稣用「人子」代替门徒所用的「基督」,而在上面我们已看到他以「耶和华受苦的仆人」说明他对基督使命的认识,而这种 先受苦后做王的观念,在以赛亚书五十三章及但以理书第七章都同样出现。第三类的经文是论到入子要骂云而临,满有荣耀和权柄,如太廿四27、廿六64;可十三26、十四62;路廿一27、廿二69。这一类的经文显然是取材自但以理书第七章,而且也有受苦者得伸冤的看法。 在上述三类有关人子的话语中,我们可看到耶稣基督在世时,会清楚地表明他自己的身份与工作,他有超乎自然的源头,却又是圣徒的领袖。在世上他要宣告神赦罪之恩,但却也为世人的罪受苦,以便引进神的国度。在他离世前的圣餐中,他便将自己死亡的意义清楚地表明出来:他的死是建立新约的血,要引进上帝国的来临(路廿二14至20)。 〖四、人子的登基与掌权〗 在上一段,我
们提及耶稣基督有关人子的言论中,有一类是谈及将来的事。在这一类的话语中,有些似乎比较容易明白,例如他在橄榄山预言中所说的:「那时,人子的兆头要显在天上,地上的万族都要哀哭,他们要看见人子有能力有大荣耀,驾着天上的云降临。」(太廿四30,参可十三26)我们可轻易地解释为主再来的预言。但若将这橄榄山的预言与路加福音同样的记载比较,33我们发现路加很明显地认为橄榄山预言与耶路撒冷被毁有关(路廿一20至24)。这种现象引起了一个问题:到底人子在甚么时候掌权? 这问题的产生,不仅是由于比较橄榄山预言才引起,在耶稣基督的教训中,他还说过两句话,似乎表示他再来掌权的日子很快便会临到。当他差遣十二门徒去传福音时,马太告诉我们他曾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以色列的城邑,你们还没有走遍,人子就到了。」(太十23)在该撒利亚腓立比路上,他也告诉门徒:「我实在告诉你们,站在这里的人,有人未尝死味以前,必看到人子降临在他的国里。」(太十六28;可九1;路九27)同样,在约翰福音最后晚餐的谈话记录(约十四至十六),我们也可看到耶稣基督谈及他再来的日子,有时似乎是相当遥远(约十四3)有时却似乎是说在最近的将来便会发生
(约十四18)。 对于上述的现象,史怀哲A.Schweitzer的解释是:耶稣本以为神国在他的时代会实现,后来发现没有实现,遂以死催促它的降临;实际上,整个初期教会都要面临的,便是神国迟迟都未实现这问题。34不过,也有人根据圣经找出较合理的解释,认为耶稣基督的话在登山变像或复活、或圣灵降临、或耶路撒冷被毁时应验。 依笔者个人的意见,耶稣基督的复活似乎是最重要的事件。马可福音记载门徒在复活的早上,见到耶稣而害怕(可十六5、6),因为他们见到了「神的儿子」;35路加福音强调基督复活是进入荣耀,应验先知的话,从此开始了救恩计划(路廿四25至27,44至49);约翰福音亦同样指出他的复活显出神子的荣耀(约十二29,廿28),而且开始新生命的创造(约廿22至23);马太福音的主题则更加明显,耶稣基督宣告说:「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已赐给我了。」(太廿八18)他受试探时拒绝了撒但所提供的权柄,却在复活之后,终于从神那里得到了,从此便开始了向万民传福音的时代。因此,我们可说耶稣基督在受洗时是被膏立为王,在复活时则是他登基的时候。登山变像所彰显的荣耀,事实上便是他复活后的荣耀。36 上述的解释,并
不否认圣灵的降临和那路撒冷被毁与基督为王的事有关。圣经中一再强调圣灵是那要来者在未世所要赐下的恩典(路廿四49,参徒一4至5,太三11等),所以圣灵的降临事实上可与复活看为一件事(参约十四16至18)。至于耶路撒冷被毁,无论我们看它是未日的预象或前奏,37它显然是一种审判的结果——报应日子的来临(路廿一22)。 综合耶稣基督关乎未来的教训,我们可说耶稣基督的复活是他正式掌权之时,圣灵的降临与耶路撒冷被毁都是他权柄的彰显。但是,这种解释并没有排除他再来掌权的事实。根据路加的记载,耶路撒冷的被毁并没有立刻带进末日的来临,随着被毁而来的是一段「外邦人的日期」(路廿一24)。马太福音也记着说:「这天国的福音,要传遍天下,对万民作见证,然后末期才来到。」(太廿四14)而且在前三福音中,都提及一段天翻地覆人子再临的话(太廿四29至31;可十24至27;路廿一25至27)。因此我们可以说,耶稣基督在全地掌权之时,是他再来之时。38 下列简图,可表示国度降临的过程与耶稣生平的关系: [imagedele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