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一节 生命的源头

新约神学浅介 by 陈济民

使徒约翰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面临的问题与使徒保罗的不一样。在保罗的时代,我们发现他可以假定信徒都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但是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却发现耶稣的身份不再是共同接受的事,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他一再强调耶稣的身份,认为真正的生命必定是建立在正确的信仰上。在约翰一书,他一再强调:「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二23)「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五12)在约翰福音,他明言自己的目的是要人认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廿31);而且在整个架构中,屡次指出耶稣在世时世人便为了他的身份议论纷纷(约七12、30至31、41,九16至17,十19至21,十1至40)

当约翰谈论耶稣的身份时,他曾报导耶稣在世时自称人子(约一51,五27,六27;启一13至17等),也提及他复活后门徒称他为主(约廿28,启十九16),但是整个著作中,他特别用以说明耶稣身份的,便是基督、神的儿子和道这三个名称。

〖一、应许的王基督〗

约翰记载门徒第一次向人介绍耶稣的身份时是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约一41)同样,在雅各井旁,当撒玛利亚妇人提及弥赛亚的盼望时,耶稣对他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四26)同样,犹太人为他的身份而发生的争论,便是:「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约七26至27、31、41,十24)甚至在耶稣被审判的整个过程中,约翰的记载集中在彼拉多的审判,而整个审判的焦点便是:「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的罪名是「犹太人的王」犹太人弃绝耶稣时说的是「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约十八28至十九22)

同样,在启示录,约翰给亚西亚七个教会的信,便称耶稣基督为「世上君王元首」(启一5),并提及他的「国度」(启一9)。他所见天上的异象中的耶稣基督,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启五5)。在第七号未吹响以前,天使宣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而在历史的末页,他更以得胜的王出现(启十九16)。「耶稣基督为王」,是约翰要当代面临患难危机的信徒掌握的信息。

当然,在记载中,他也相当小心地指出基督的王权不是世上的上权。讨论耶稣基督的教训时,我们已指出约翰记录了耶稣对彼拉多的回答:「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十八36)事实上,他也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以后,特别提到犹太人要立耶稣为王,而他却暗中离开了他们(约六15)。但是,在这同时,约翰也明显地指出耶稣基督的王权超越了世上任何的权柄。启示录的王不仅是大卫之根,也是万王之王。在约翰福音,我们也可看到他不仅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也是撒玛利亚人的弥赛亚,而撒玛利亚人甚至说他是「救世主」(约四26、41);7当彼拉多自认操有人生死的权柄时,耶稣的回答是:「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十九10至11),地上的权柄只是暂准的。

约翰描述耶稣王权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神的羔羊」形容他。他在福音书中,同样说施洗约翰是耶稣基督的先锋,不过,他也特别指出这先锋所带来的特别问题,是他与基督的关系(约一19至28);但当这先锋向人介绍那要来的基督时,两次都说:「看哪,上帝的羔羊。」(约一29、35)在全本约翰福音中,逾越节(宰杀羔羊的日子)这主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而且每一次的出现,都与耶稣死亡的主题有关:在第二章,耶稣在逾越节期间上耶路撒冷,提及圣殿(象征他身体)的「拆毁」(二13至22);根据约翰的记载,五饼二鱼的神迹也是发生在逾越节前后,而耶稣谈论的是「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约六4、56);同样,逾越节的背景在十三至十九章的

记载也一再出现(约十三1,十八28),而他的死亦正与逾越节的羔羊一样,「他的骨头一根也不折断。」(约十九36,出十二46)

「羔羊」也是启示录用以形容耶稣基督的名称。在天庭的异象中,长老要约翰看的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约翰则看见「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他掌握了整个人类命运的记录,而且是长老们与千万天使歌颂的对象(启五5、6、9、12;参启十九10,廿二8至9)。那些从大灾难中出来的人,是「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而「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启七13至17)——也即是说,做他们的王。8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启十七14)。事实上,我们可说在启示录中耶稣基督是以羔羊的身份出现(参启六16,十二11,十四4,十九7,廿一9,廿二3)。耶稣基督的王权,是建立在他的死亡之上。

在约翰福音第十章羊圈的比喻中,耶稣基督也表达了启七13至17的真理。作为一个牧者——羊群的领袖,他与雇工不一样,而是真正能与羊群认同,以他们的好处为前提。他的权柄在两方面表现了出来:自愿为羊群舍命(十18),以及保护他们(十28至29)。而且,他的羊群不仅是限于以色列人,因为「我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十16)。这一段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耶稣基督权柄的范围及性质。

〖二、神的儿子〗

前面我们提及,约翰书信认为:人若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便不是基督徒,而约翰写福音书的目的是要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廿31)。这种二个主题同时并列的现象,在约翰福音第一章也出现:拿但业认识耶稣以后,便对他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事实上,在约翰福音中,「我的父」是耶稣经常提及的对象,前后出现三十次之多。

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可看到神的儿子这名词包括了几方面的意思。第一、他将神启示出来:「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耶稣与尼哥底母谈话时亦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三13)因此他能将天上的事告诉人:「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约三31至32)其次,他作神所做的事:「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五17)在文脉中,他指出他与神作一样的工作,包括使人得生(五21、26)和审判(五22),而这种工作的目的,是要「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五23)

在约翰福音的记载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出耶稣被称为神的儿子是有独特的意思。作为神的儿子,耶稣显然与世上一般人完全不一样:「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约三31)与犹太人谈论真理时,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约八23至24)

同时,耶稣作为神的儿子,也表示他与门徒以及旧约的先知和使徒不同。在约翰福音中,门徒显然也可称为神的儿子(参一12),但是门徒与神的关系,却是建立在耶稣与神的关系之上;在复活后的清晨,他对马利亚的话就表明了这个关系:「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廿17,十四13至14)

至于耶稣作为神的儿子与先知及旧约信徒的差别,我们可从三个例证看出来。第一、他与施洗约翰不同,约翰的工作是指引人相信他(约一19至27,三22至30,十41至42),而且「上帝差来的,就说上帝的话,因为上帝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三34)而耶稣基督与先知和信徒们的分别,最好是以犹太人的问题表达:「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么?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约八52至53)我们若看看耶稣的答覆(约八54至56、58),可知他自认远超过先知和犹太人的祖宗。第三段话,是耶稣在修殿节与犹太人的对话(约十34至39),他引用旧约诗篇称审判官为神的儿子为例(诗八十二6),推论他自己称为神的儿子并不是僭妄,因为他与父行同样的事。

从以上的证据,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作为神的儿子,他与神的关系是甚么?在约翰著作中,一方面我们可看到一些经文似乎教导说他是在神的权下,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另一些经文指出他与神同等。第一类的经文可归纳为两分类,(一)神的儿子是被父差遣的。「差遣是约翰福音中一个重要的用词。由于耶稣被差,所以他有父的权柄(参约十36),9而作为被差者,他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父的意思(约五30)。(二)他的一切都是父所赐的,无论是审判的权柄(约五30)、荣耀(约十七22)或是「门徒(约十七24,十29)。

第二类的话,却又紧紧地与第一类的话联合在一起,指出子虽是被父所差,也从父领受一切,却藉着他所行的,表现出他与神同等。首先,当约翰记载耶稣医好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宣告他像父一样作事之后,说犹大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上帝为他的父,将自己和上帝当作平等。」(约五18)而且约翰又记载耶稣宣告说要「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五23)在第七章,这件事又在对话中出现,而耶稣又说出他的权柄实际上是超越了摩西的权柄(约七21至23)。其次,在福音书第十章的记载中,耶稣对犹太人说门徒是他的父所赐之

后,又说:「我与父原为一。」(约十30)犹太人对这话的反应又是要杀他,因为他「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上帝。」跟着,耶稣又指出他行事与父完全一样,证明了「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十38)这种父与子的合一,是在行动、意志、能力上完全一样,而且也是本质上完全一样。到了十七章分离的祷告,这种父子关系的性质更加明显:子与父在未有世界以先,已同享荣耀(十七5),而且父在创造世界以前已经爱子(十七24)。

这种教训的意义,若与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八章所说的一齐参照,便更容易明白。当犹太人丁解耶稣所说的话是表示自己比先知和亚伯拉罕更大之后,约翰继续记录他们的对话:「(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约八56至58)耶稣的神性,在这段对话中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而且,我们又看到这是犹太人要杀他的基本原因。

〖三、道〗

「道」字在希腊文的意思,可指思想,也可指言语。在希腊哲学斯多亚派思想中,它指的是宇宙的理性。10使徒约翰时代的读者们虽然不一定了解哲学家的思想,对「道」字这名词却一定相当熟识。在新约中,「道」字作为专门名词,却只在约翰的著作中出现,11而且在约翰福音中,它只是在一1至18的序言中出现。12由于这特别的现象,我们必须注意约翰使用这个字时所要表达的真理。

从用词的角度而言,约一1至18所说的话有好些是当代的人相当熟识的。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哲学家希拉克里达(Heraclitus)已说「道」是永存的,又说所有的事都藉着「道」而发生。斯多亚派形容「道」——理性——的话,也与约翰的话相似。对他们而言,道(理性)便等于神,而且这道也创造世界,渗透整个宇宙。13在保罗的信息中,我们已看到他曾引用斯多亚派的话(徒十七28至29)。另一方面,学者们也注意到约翰福音序言的犹太背景。在旧约中,智慧已经有人格化的趋势,箴言论智慧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他立高天,我在那里;……我在他那里为工师……。」(箴八22至31)此后,两约之间的犹太文献「便西拉的智训」以及「所罗门智训」更明显地将智慧人格化,而且将这智慧与律法相等。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他尔根」(Targum)——亚兰文的旧约意译圣经,也有类似的看法,14而第一世纪亚力山大的犹太人腓罗更用「道」来表达神与物质世界的桥梁。15但是,我们亦要注意到使徒保罗在书信中,也运用类似的话谈论耶稣基督(林前八6;西一15至18)。

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可看到他谈论这「道」时,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神。」(约一1)这道是在世界之前已存在,而他一方面与神有区别──因他与神同在,另一方面却又是神。16在这句话中,约翰所要表达的,是系统神学上所说圣父与圣子的分别。其次,是他认为这道不是理性,也不是律法,而是耶稣自己。「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在这句话中,他引用旧约里神在会幕及圣殿与人同在的背景(出四十34至35;王上八10至11),来解释耶稣生平的意义。这圣殿的主题,在约翰福音及启示录都一再出现:在约翰福音的记载中,耶稣的身体便是圣殿(约二21),他会流出以西结所应许的活水江河(约七38;结四十七1至12),最后还要真正的住在人间(启廿一3)。另一方面,他更强调这「神与人同在」的耶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约翰福音中,他特别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他会疲乏(约四6),会哭(约十33至35),甚至复活之后仍然有钉痕和剌伤的记号可以给人摸到(约廿27)。17用他自己的话,这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的,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在他身上,世人看见了神(约一18)。第三、约翰所说的道,最后会以得胜君王的姿态出现,征服世上列国(启十九11至21)。这段经文中,「诚信真实」(十一节)、「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十六节)都一齐出现,给我们看到道成肉身所要成就的终于全部实现。而这道本身,也就是以色列人盼望的弥赛亚,是在世自称为「子」的那一位。

总言之,约翰知道也承认耶稣在世时,从未以「道」称呼他自己,他只承认自己是王,是旧约应许的弥赛亚,而且他也是那从天上来的神的儿子,行父所行的一切。但是,当约翰用「道」字来表达耶稣基督的身份时,他实际上是以一个当代读者所熟识的名称,来形容那位作「基督又是神的儿子」的耶稣。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使徒约翰在他所处的时代中,面临的问题与使徒保罗的不一样。在保罗的时代,我们发现他可以假定信徒都相信耶稣基督是神的儿子;但是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却发现耶稣的身份不再是共同接受的事,因此,我们也就看到他一再强调耶稣的身份,认为真正的生命必定是建立在正确的信仰上。在约翰一书,他一再强调:「凡不认子的就没有父;认子的连父也有了。」(二23)「人有了上帝的儿子,就有生命;没有上帝的儿子,就没有生命。」(五12)在约翰福音,他明言自己的目的是要人认识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廿31);而且在整个架构中,屡次指出耶稣在世时世人便为了他的身份议论纷纷(约七12、30至31、41,九16至17,十19至21,十1至40) 当约翰谈论耶稣的身份时,他曾报导耶稣在世时自称人子(约一51,五27,六27;启一13至17等),也提及他复活后门徒称他为主(约廿28,启十九16),但是整个著作中,他特别用以说明耶稣身份的,便是基督、神的儿子和道这三个名称。 〖一、应许的王基督〗 约翰记载门徒第一次向人介绍耶稣的身份时是说:「我们遇见弥赛亚了。」(约一41)同样,在雅各井旁,当撒玛利亚妇人提及弥赛亚的盼望时
,耶稣对他说:「这和你说话的就是他。」(约四26)同样,犹太人为他的身份而发生的争论,便是:「难道官长真知道这是基督吗?」(约七26至27、31、41,十24)甚至在耶稣被审判的整个过程中,约翰的记载集中在彼拉多的审判,而整个审判的焦点便是:「你是犹太人的王么?」耶稣的罪名是「犹太人的王」犹太人弃绝耶稣时说的是「除了该撒,我们没有王。」(约十八28至十九22) 同样,在启示录,约翰给亚西亚七个教会的信,便称耶稣基督为「世上君王元首」(启一5),并提及他的「国度」(启一9)。他所见天上的异象中的耶稣基督,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启五5)。在第七号未吹响以前,天使宣告说:「世上的国,成了我主和主基督的国,他要作王,直到永永远远。」(启十一15)而在历史的末页,他更以得胜的王出现(启十九16)。「耶稣基督为王」,是约翰要当代面临患难危机的信徒掌握的信息。 当然,在记载中,他也相当小心地指出基督的王权不是世上的上权。讨论耶稣基督的教训时,我们已指出约翰记录了耶稣对彼拉多的回答:「我的国不属这世界。」(约十八36)事实上,他也在五饼二鱼的神迹以后,特别提到犹太人要立耶稣为王,而他却
暗中离开了他们(约六15)。但是,在这同时,约翰也明显地指出耶稣基督的王权超越了世上任何的权柄。启示录的王不仅是大卫之根,也是万王之王。在约翰福音,我们也可看到他不仅是犹太人的弥赛亚,也是撒玛利亚人的弥赛亚,而撒玛利亚人甚至说他是「救世主」(约四26、41);7当彼拉多自认操有人生死的权柄时,耶稣的回答是:「若不是从上头赐给你的,你就毫无权柄办我。」(约十九10至11),地上的权柄只是暂准的。 约翰描述耶稣王权的另一个特点,是以「神的羔羊」形容他。他在福音书中,同样说施洗约翰是耶稣基督的先锋,不过,他也特别指出这先锋所带来的特别问题,是他与基督的关系(约一19至28);但当这先锋向人介绍那要来的基督时,两次都说:「看哪,上帝的羔羊。」(约一29、35)在全本约翰福音中,逾越节(宰杀羔羊的日子)这主题,成为一个重要的背景,而且每一次的出现,都与耶稣死亡的主题有关:在第二章,耶稣在逾越节期间上耶路撒冷,提及圣殿(象征他身体)的「拆毁」(二13至22);根据约翰的记载,五饼二鱼的神迹也是发生在逾越节前后,而耶稣谈论的是「吃我的肉,喝我的血」(约六4、56);同样,逾越节的背景在十三至十九章
的 记载也一再出现(约十三1,十八28),而他的死亦正与逾越节的羔羊一样,「他的骨头一根也不折断。」(约十九36,出十二46) 「羔羊」也是启示录用以形容耶稣基督的名称。在天庭的异象中,长老要约翰看的是「犹大支派中的狮子,大卫的根」,约翰则看见「有羔羊站立,像是被杀过的」,他掌握了整个人类命运的记录,而且是长老们与千万天使歌颂的对象(启五5、6、9、12;参启十九10,廿二8至9)。那些从大灾难中出来的人,是「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而「宝座中的羔羊必牧养他们」(启七13至17)——也即是说,做他们的王。8羔羊是「万主之主,万王之王」(启十七14)。事实上,我们可说在启示录中耶稣基督是以羔羊的身份出现(参启六16,十二11,十四4,十九7,廿一9,廿二3)。耶稣基督的王权,是建立在他的死亡之上。 在约翰福音第十章羊圈的比喻中,耶稣基督也表达了启七13至17的真理。作为一个牧者——羊群的领袖,他与雇工不一样,而是真正能与羊群认同,以他们的好处为前提。他的权柄在两方面表现了出来:自愿为羊群舍命(十18),以及保护他们(十28至29)。而且,他的羊群不仅是限于以色列人,因为「我
另外有羊,不是这圈里的」(十16)。这一段的比喻,清楚地说明了耶稣基督权柄的范围及性质。 〖二、神的儿子〗 前面我们提及,约翰书信认为:人若不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便不是基督徒,而约翰写福音书的目的是要人信耶稣是基督,是神的儿子(约廿31)。这种二个主题同时并列的现象,在约翰福音第一章也出现:拿但业认识耶稣以后,便对他说:「拉比,你是上帝的儿子,你是以色列的王。」事实上,在约翰福音中,「我的父」是耶稣经常提及的对象,前后出现三十次之多。 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可看到神的儿子这名词包括了几方面的意思。第一、他将神启示出来:「从来没有人看见上帝,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耶稣与尼哥底母谈话时亦说:「除了从天降下仍旧在天的人子,没有人升过天。」(约三13)因此他能将天上的事告诉人:「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他将所见所闻的见证出来。」(约三31至32)其次,他作神所做的事:「我父作事,直到如今,我也作事。」(约五17)在文脉中,他指出他与神作一样的工作,包括使人得生(五21、26)和审判(五22),而这种工作的目的,是要「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五23) 在约
翰福音的记载中,我们可明显地看出耶稣被称为神的儿子是有独特的意思。作为神的儿子,耶稣显然与世上一般人完全不一样:「从天上来的,是在万有之上,从地上来的是属乎地,他所说的,也是属乎地。」(约三31)与犹太人谈论真理时,耶稣又对他们说:「你们是从下头来的,我是从上头来的,你们是属这世界的,我不是属这世界的,所以我对你们说,你们要死在罪中。」(约八23至24) 同时,耶稣作为神的儿子,也表示他与门徒以及旧约的先知和使徒不同。在约翰福音中,门徒显然也可称为神的儿子(参一12),但是门徒与神的关系,却是建立在耶稣与神的关系之上;在复活后的清晨,他对马利亚的话就表明了这个关系:「我还没有升上去见我的父。你往我弟兄那里去,告诉他们说,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也是你们的父,见我的神,也是你们的神。」(约廿17,十四13至14) 至于耶稣作为神的儿子与先知及旧约信徒的差别,我们可从三个例证看出来。第一、他与施洗约翰不同,约翰的工作是指引人相信他(约一19至27,三22至30,十41至42),而且「上帝差来的,就说上帝的话,因为上帝赐圣灵给他,是没有限量的。」(三34)而耶稣基督与先知和信徒们的分别,最
好是以犹太人的问题表达:「亚伯拉罕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还说人若遵守我的道就永远不尝死味。难道你比我们的祖宗亚伯拉罕还大么?他死了,众先知也死了,你将自己当作甚么人呢?」(约八52至53)我们若看看耶稣的答覆(约八54至56、58),可知他自认远超过先知和犹太人的祖宗。第三段话,是耶稣在修殿节与犹太人的对话(约十34至39),他引用旧约诗篇称审判官为神的儿子为例(诗八十二6),推论他自己称为神的儿子并不是僭妄,因为他与父行同样的事。 从以上的证据,我们要面临的问题是:作为神的儿子,他与神的关系是甚么?在约翰著作中,一方面我们可看到一些经文似乎教导说他是在神的权下,另一方面我们又看到另一些经文指出他与神同等。第一类的经文可归纳为两分类,(一)神的儿子是被父差遣的。「差遣是约翰福音中一个重要的用词。由于耶稣被差,所以他有父的权柄(参约十36),9而作为被差者,他不求自己的意思,只求父的意思(约五30)。(二)他的一切都是父所赐的,无论是审判的权柄(约五30)、荣耀(约十七22)或是「门徒(约十七24,十29)。 第二类的话,却又紧紧地与第一类的话联合在一起,指出子虽是被父所差,也从父领
受一切,却藉着他所行的,表现出他与神同等。首先,当约翰记载耶稣医好病了三十八年的病人,宣告他像父一样作事之后,说犹大人「越发想要杀他,因他不但犯了安息日,并且称上帝为他的父,将自己和上帝当作平等。」(约五18)而且约翰又记载耶稣宣告说要「叫人都尊敬子如同尊敬父一样;不尊敬子的,就是不尊敬差子来的父」(五23)在第七章,这件事又在对话中出现,而耶稣又说出他的权柄实际上是超越了摩西的权柄(约七21至23)。其次,在福音书第十章的记载中,耶稣对犹太人说门徒是他的父所赐之 后,又说:「我与父原为一。」(约十30)犹太人对这话的反应又是要杀他,因为他「是个人,反将自己当作上帝。」跟着,耶稣又指出他行事与父完全一样,证明了「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十38)这种父与子的合一,是在行动、意志、能力上完全一样,而且也是本质上完全一样。到了十七章分离的祷告,这种父子关系的性质更加明显:子与父在未有世界以先,已同享荣耀(十七5),而且父在创造世界以前已经爱子(十七24)。 这种教训的意义,若与耶稣在约翰福音第八章所说的一齐参照,便更容易明白。当犹太人丁解耶稣所说的话是表示自己比先知和亚伯拉罕更大之
后,约翰继续记录他们的对话:「(耶稣对他们说)『你们的祖宗亚伯拉罕欢欢喜喜的仰望我的日子,既看见了就快乐。』犹太人说:『你还没有五十岁,岂见过亚伯拉罕呢?』耶稣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我。』于是他们拿石头要打他。」(约八56至58)耶稣的神性,在这段对话中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而且,我们又看到这是犹太人要杀他的基本原因。 〖三、道〗 「道」字在希腊文的意思,可指思想,也可指言语。在希腊哲学斯多亚派思想中,它指的是宇宙的理性。10使徒约翰时代的读者们虽然不一定了解哲学家的思想,对「道」字这名词却一定相当熟识。在新约中,「道」字作为专门名词,却只在约翰的著作中出现,11而且在约翰福音中,它只是在一1至18的序言中出现。12由于这特别的现象,我们必须注意约翰使用这个字时所要表达的真理。 从用词的角度而言,约一1至18所说的话有好些是当代的人相当熟识的。早在公元前六世纪,希腊哲学家希拉克里达(Heraclitus)已说「道」是永存的,又说所有的事都藉着「道」而发生。斯多亚派形容「道」——理性——的话,也与约翰的话相似。对他们而言,道(理性)便等于神,而且这道也创造世
界,渗透整个宇宙。13在保罗的信息中,我们已看到他曾引用斯多亚派的话(徒十七28至29)。另一方面,学者们也注意到约翰福音序言的犹太背景。在旧约中,智慧已经有人格化的趋势,箴言论智慧说:「在耶和华造化的起头,在太初创造万物之先,就有了我……他立高天,我在那里;……我在他那里为工师……。」(箴八22至31)此后,两约之间的犹太文献「便西拉的智训」以及「所罗门智训」更明显地将智慧人格化,而且将这智慧与律法相等。巴勒斯坦犹太人的「他尔根」(Targum)——亚兰文的旧约意译圣经,也有类似的看法,14而第一世纪亚力山大的犹太人腓罗更用「道」来表达神与物质世界的桥梁。15但是,我们亦要注意到使徒保罗在书信中,也运用类似的话谈论耶稣基督(林前八6;西一15至18)。 在约翰的著作中,我们可看到他谈论这「道」时,主要有三个特点。第一、「太初有道,道与上帝同在,道就是神。」(约一1)这道是在世界之前已存在,而他一方面与神有区别──因他与神同在,另一方面却又是神。16在这句话中,约翰所要表达的,是系统神学上所说圣父与圣子的分别。其次,是他认为这道不是理性,也不是律法,而是耶稣自己。「道成了肉身,住在我
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约一14)在这句话中,他引用旧约里神在会幕及圣殿与人同在的背景(出四十34至35;王上八10至11),来解释耶稣生平的意义。这圣殿的主题,在约翰福音及启示录都一再出现:在约翰福音的记载中,耶稣的身体便是圣殿(约二21),他会流出以西结所应许的活水江河(约七38;结四十七1至12),最后还要真正的住在人间(启廿一3)。另一方面,他更强调这「神与人同在」的耶稣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约翰福音中,他特别强调耶稣基督的人性:他会疲乏(约四6),会哭(约十33至35),甚至复活之后仍然有钉痕和剌伤的记号可以给人摸到(约廿27)。17用他自己的话,这道「就是我们所听见所看见的,亲眼看过,亲手摸过的。」(约壹一1)在他身上,世人看见了神(约一18)。第三、约翰所说的道,最后会以得胜君王的姿态出现,征服世上列国(启十九11至21)。这段经文中,「诚信真实」(十一节)、「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十六节)都一齐出现,给我们看到道成肉身所要成就的终于全部实现。而这道本身,也就是以色列人盼望的弥赛亚,是在世自称为「子」的那一位。 总言之
,约翰知道也承认耶稣在世时,从未以「道」称呼他自己,他只承认自己是王,是旧约应许的弥赛亚,而且他也是那从天上来的神的儿子,行父所行的一切。但是,当约翰用「道」字来表达耶稣基督的身份时,他实际上是以一个当代读者所熟识的名称,来形容那位作「基督又是神的儿子」的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