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圣网读书 目录 A-AA+ 书签 朗读

             

第34课 全人健康/谭中岳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 by 黄子嘉等

基督徒的全人健康就是身心灵的健康。身体属物质有外形,比较容易观察其健康状况。灵魂不属物质较抽象,往往需要透过言语和行为来了解其健康程度。不过人既是个整体,生理、心理和灵里的关系和互动是非常密切的。身体先天和后天的特征会影响智能、情绪、自我观、决断力、人际沟通等心理素质,以及团契生活、事奉型态、人生哲学等属灵的表现。同样地,灵命的成长亦可改变心理的趋向和超越生理的障碍。当分担身心灵健康的时候,不能忽略人的整体性,而全人健康就是个别部分的健康和彼此的良性互动。

始祖犯罪堕落前的身体,是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一31),这是过去。信徒复活或被提后的身体,是属灵属天和荣耀的,这是将来。基督徒现在的身体,是血气、属土和卑贱的(参林前十五44、47-49;腓三21;约壹三2)。在获得强壮不朽长存的荣体之先,信徒要知道他们的身体仍然是软弱朽坏会死的。因此,身体的健康是相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起点和底线。先天的缺憾或后天的创伤都会改变健康的定义。出于爱心捐赠器官(例如把一个肾脏移植别人)可以重划两个人的底线。再者,人体的成长、成熟和老化是自然的过程。器官功能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二十多岁至三十多岁,之后便开始老化,至寿终正寝为止。在不同的年龄,身体有不同的健康幅度。随着世界各地在食物营养、环境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差异,信徒亦会有寿命长短的分别。宏观来看,人类今生躯体很脆弱,健康很相对,寿命很短促。正因如此,微观来说,个别信徒应爱惜身体,维持健康,以获取更长的寿命为主而活。

善待身体是合乎圣经的。其起点在于感谢神的创造:“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诗一三九14、16、17)身体虽然会衰残,但其地位是崇高的:“岂不知你们的身体就是基督的肢体吗?……岂不知你们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六15、19)身体是爱护的对象:“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体,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五28、29)丈夫爱妻子和基督爱教会,与爱惜身体相提并论。身体也是祝福的目标:“……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

有些基督徒把身体(身子)贬值或树敌,是把“身体作为不义的工具”视为常态,而忽略了“身体成为义的工具”的实践。内发的私欲和外来的引诱,都可以构成罪言恶性,陷身体于不义。信徒不要将“肢体(身体的部分)”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罗六13、19)当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七24)他是表达肢体犯罪的苦况,而不是压抑身体的价值。当身体成为罪的工具,信徒就是属肉体了。若身体一无是处,保罗又怎么会劝信徒“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呢(罗十二1)?我们是主用重价买来得,所以要在身体上荣耀他(参林前六20)。

身体既然这么宝贵,保持其健康是理所当然的。保健的途径很多,每人要多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特性,从而配合适当的饮食、作息、运动、社交和事奉。当然,成熟的心理和活跃的灵命也可促进身体的健康。方法虽多,关键却在“节制”或“自制”。凡事皆可行,但不都有益处。无论何事,总不受辖制(参林前六12)。饮食和性行为并非罪恶,但需节制。各种强身健体的活动和消遣也要自制。均衡、持平和中庸是相关的概念。但最重要的,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是灵命成长带来的一种心理能力,有效地自我管理。在场上竞技者,诸事皆有节制。身体的保健,其实也就是属灵的操练。

心理学者柯永河为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反之则为不健康。柯氏为了方便科学研究,其定义不得不偏向“正价及负价行为的量化”。值得注意的乃是他对比较主观和抽象的概念“良好”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良好习惯能:(一)给自己愉快感受;(二)维护或增进良好人际关系;(三)促进自我人格成长。柯氏强调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并学习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心理健康的影响。基督徒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重要的。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比较不受“科学”和“行为”约束,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更活泼、生动和弹性,也可提供一些可测试的科学研究假设。亚拉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乃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作。他对自我实现者的描述中,提供了不少心理健康应有的表现。自我实现者是个能善用及发挥潜能的人。他的特征有:

(一)能有效地知觉现实,并容忍不肯定;

(二)接纳自己和别人的现状;

(三)思想与行为均具自发性;

(四)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

(五)有强烈的幽默感;

(六)高度创意;

(七)能抗拒文化的同化,但不刻意地违反传统;

(八)关怀全人类的福利;

(九)能深刻地欣赏人生各种基本的经历;

(十)与少数人建立深入满意的关系,而非与多人结交;

(十一)对人生有客观的立场。

马氏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潜能,依靠人的能力;在如何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无法获得以神为本的基督徒之认同。单从心理这个层面来看,一个成熟的人能拥有所列举的特征并无不合理之处。基督徒若能依靠神去塑造他的人格,成为心理功能健全的人,去实现新生命自我的潜能,岂非美事?基督徒的起居、工作、家庭、教会生活难免会因循刻板。若能学习在平凡中看见到不平凡,在重复中经历到新意,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了。

有两个基督徒马克·科斯格罗夫(MarkCosgrove,心理学家)和詹姆斯·马洛里(JamesMallory,精神科医师),在兼顾圣经有关人性的教导与心理学理论的原则下,曾提出了十项心理健康的表现。

基督徒的心理健康是以神为本,以接纳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和生活之主为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与属灵健康是分不开的。再者,心理与灵命会经过成长成熟的历程,却不会像身体般老化。偶尔遇到退步或停顿,但在起伏中信徒是可以无止境地向前迈进,在圣灵的孕育里不断实现神赋予的潜能。

属灵健康的范围很广,包括圣经指出所有基督徒应该追求的灵命目标,无法详述。这里介绍一个核心的健康测试“属灵的君子”,协助读者反思自省。

这是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心态。第一个例子是亚当的吃果子事件(参创三11、12)。亚当违命吃了禁果,没有认错,反而说:“你所赐给我,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把责任推卸给夏娃和神。第两个例子是扫罗的献祭物事件(参撒上十三11、12)。扫罗王不应献祭,还以“怕没有祷告”这么属灵的借口,“勉强”献上燔祭。他没有认错,却把责任退到离开他散去的百姓、不照日期来的撒母耳,和聚集攻打他的非利士人。第三个例子是法利赛人和文士的不养父母事件(参可七11、12)。他们没有奉养父母,却把责任退到各耳板(钱都拿到圣殿去了)。

懒惰或不善用时间的学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会倾向把原因归到外在的人事物,例如老师不懂教学、课程设计不良、学校的设备不足。这种从亚当遗传下来的现象也出现在信徒的生活。自己缺乏灵修会归因教会太少培灵会。聚会前准备不足以至敬拜乏味,会埋怨讲道不充实或领诗未达水准。不领人归主者会怪责牧者长执不懂教会增长之法。丈夫爱妻子未到舍己的程度,却指责妻子不顺服。父母惹儿女的气使他们失去志气,却抱怨儿女不孝敬。总之,我错了不认,却找别人去负责。

这是追究责任,夸张现实的心态。文士和法利赛人吩咐犹太人要遵行律法,但能说不能行,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别人的肩上,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参太二十三1-4)。有些信徒熟悉圣经教训,不是给自己实践,而是用来命令和评估别人,集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于一身,按照神的标准,逮捕、控告和定罪。假如我们不是教牧长执,常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和《提多书》第一章来衡量审核现任或候任的长执,自己却不打算实践当中的真理,我们就像法利赛人代人听道,替天行道而已。难道我们不是长执,就可以多妻、放纵、贪财、好酒、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吗?追寻别人的责任,强调他人的错误,也许就是要拼命拔掉别人眼中的刺去转移视线,以免他人看见自己眼中的梁木!

这是承担责任面对现实的心态。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转折点是:从前我知道“罪的定义”,现在我承认“我有罪”;从前我明白“罪人”的解释,现在我表示“我是罪人”。一个基督徒的成长,也是把初信主时“无所谓”的行为变为成熟期的“有所谓”。属灵的敏锐加强了,眼光广阔了,知罪就越多。难怪使徒约翰劝信徒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就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8)

浪子的比喻(参路十五17-21)提供基督徒一个典范,彻底地活出“我错了,我要负责”的真谛。首先是对神在言语上认罪。浪子醒悟过来,就说他得罪了天。我们所犯一切的罪,都一定是得罪神。如大卫认罪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诗五十一4)摩西也指出人犯罪,就干犯耶和华(参利六1)。《约翰壹书》第一章九节即可延伸用在未信者,更应成为已信者长进的过程:“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其实是对神行为上的回转。浪子不单打算,而且实际起来往父亲那里去。开车走错了方向,不能只是认错,更加要立刻回头,才可以达到目的地。认罪之余,要在圣经的光照和圣灵的带领中悔改归正,“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二十六20)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往真理前行。第三是对人在言语上的道歉。浪子对父亲说“又得罪了你”。信徒私下向神认罪没有面子的压力,但向人道歉就困难得多。特别是长辈向晚辈或关系亲密的人说对不起。然而,信徒必须常常学习由衷致歉,更不要拖延,让事情恶化。“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五16)最后是对人在行为上赔偿。浪子不敢再作儿子,只愿作雇工,向父亲具体的赔偿。信徒犯罪往往伤害了别人;没有赔偿的道歉是片面的。亏负人不可只赔本,还要加上五分之一。受害人不在要把赔偿交给其亲戚,没有亲属则送到服侍耶和华的祭司(参民7、8)。现在来说,若找不到收赔偿的人,便送到教会由神代收。信徒赔偿是一定有途径的。除了金钱,礼物和服务也是适当的补偿。总的来说,全面的悔改是对神对人言语和行为兼有的。购物打折值得开心,但“我错了,我要负责”产生折扣,却是属灵健康的哀愁!

这是延伸责任改变现实的心态。“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个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个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3-5)信徒要以耶稣的心态和行动为榜样。他没有罪,却延伸责任降卑为人,且死在十字架上,改变了人类要面对罪与死的现实。若信徒以神的面子为归依,个人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便是以主心为己心。客观来说,别人犯的罪,例如**(**、婚外婚前性行为、**癖),我们没有参与。但主观来说,我们必须自问:在事发前我们有教导、劝勉和警告吗?在事发时有提醒、拦阻和挽回吗?在事发后有补救、责备和安慰吗?还是袖手旁观、可惜可怜、左传右播,以诧异的眼光(而非奇妙的恩典)对待当事人。“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个人务要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罗十五1-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中的君子是人本的,靠人的力量成为有德行的人。基督教的君子是神本的,以耶稣舍命的爱为榜样,靠着圣灵的力量,与基督同为君子。小人要求别人,注重“你要负责”;君子要求自己,强调“我要负责”。信徒能通过“属灵君子”的自我检视,则离全面属灵健康不远已。

一、评估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认识底线和了解强弱,并探讨其特征如何影响心理与属灵的健康。如要进一步保养顾惜身体,又要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呢?

二、按照马斯洛指出的心理健康特点,与科斯格罗夫和马洛里二氏列举的心理健康表现,逐一检视自己的实况和潜质。

一、谭中岳:《心理与属灵》,增订本,台湾高雄市:圣光神学院出版社,二OO二年。

二、Welliver,Dotsey,LaughingTogether:TheValueofHumorinFamilyLife.Elgin,Illinois,USA:BrethrenPress,1986.

温馨提示:您随时都可以用鼠标在阅读页面划词。调出圣网百科对该词的注释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阅点] 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打开手机扫描阅读

收藏 书评

上一页
基督徒的全人健康就是身心灵的健康。身体属物质有外形,比较容易观察其健康状况。灵魂不属物质较抽象,往往需要透过言语和行为来了解其健康程度。不过人既是个整体,生理、心理和灵里的关系和互动是非常密切的。身体先天和后天的特征会影响智能、情绪、自我观、决断力、人际沟通等心理素质,以及团契生活、事奉型态、人生哲学等属灵的表现。同样地,灵命的成长亦可改变心理的趋向和超越生理的障碍。当分担身心灵健康的时候,不能忽略人的整体性,而全人健康就是个别部分的健康和彼此的良性互动。 始祖犯罪堕落前的身体,是神看着一切所造的都甚好(参创一31),这是过去。信徒复活或被提后的身体,是属灵属天和荣耀的,这是将来。基督徒现在的身体,是血气、属土和卑贱的(参林前十五44、47-49;腓三21;约壹三2)。在获得强壮不朽长存的荣体之先,信徒要知道他们的身体仍然是软弱朽坏会死的。因此,身体的健康是相对的,每个人有不同的起点和底线。先天的缺憾或后天的创伤都会改变健康的定义。出于爱心捐赠器官(例如把一个肾脏移植别人)可以重划两个人的底线。再者,人体的成长、成熟和老化是自然的过程。器官功能的高峰期通常出现在二
十多岁至三十多岁,之后便开始老化,至寿终正寝为止。在不同的年龄,身体有不同的健康幅度。随着世界各地在食物营养、环境卫生和医疗服务的差异,信徒亦会有寿命长短的分别。宏观来看,人类今生躯体很脆弱,健康很相对,寿命很短促。正因如此,微观来说,个别信徒应爱惜身体,维持健康,以获取更长的寿命为主而活。 善待身体是合乎圣经的。其起点在于感谢神的创造:“我要称谢你,因我受造,奇妙可畏……这是我心深知道的……我未成形的体质,你的眼早已看见了……神啊,你的意念向我何等宝贵……”(诗一三九14、16、17)身体虽然会衰残,但其地位是崇高的:“岂不知你们的身体就是基督的肢体吗?……岂不知你们的身体就是圣灵的殿吗……”(林前六15、19)身体是爱护的对象:“丈夫也当照样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体,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从来没有人恨恶自己的身体,总是保养顾惜,正像基督待教会一样。”(弗五28、29)丈夫爱妻子和基督爱教会,与爱惜身体相提并论。身体也是祝福的目标:“……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帖前五23) 有些基督徒把身体(身子)贬值或树敌,是把
“身体作为不义的工具”视为常态,而忽略了“身体成为义的工具”的实践。内发的私欲和外来的引诱,都可以构成罪言恶性,陷身体于不义。信徒不要将“肢体(身体的部分)”献给罪作不义的器具;“倒要像从死里复活的人,将自己献给神,并将肢体作义的器具献给神……将肢体献给义作奴仆,以至于成圣。”(罗六13、19)当保罗说:“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罗七24)他是表达肢体犯罪的苦况,而不是压抑身体的价值。当身体成为罪的工具,信徒就是属肉体了。若身体一无是处,保罗又怎么会劝信徒“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呢(罗十二1)?我们是主用重价买来得,所以要在身体上荣耀他(参林前六20)。 身体既然这么宝贵,保持其健康是理所当然的。保健的途径很多,每人要多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特性,从而配合适当的饮食、作息、运动、社交和事奉。当然,成熟的心理和活跃的灵命也可促进身体的健康。方法虽多,关键却在“节制”或“自制”。凡事皆可行,但不都有益处。无论何事,总不受辖制(参林前六12)。饮食和性行为并非罪恶,但需节制。各种强身健体的活动和消遣也要自制。均衡、持平和中庸是相关的概念。但
最重要的,节制是圣灵所结的果子,是灵命成长带来的一种心理能力,有效地自我管理。在场上竞技者,诸事皆有节制。身体的保健,其实也就是属灵的操练。 心理学者柯永河为心理健康所下的定义是:“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的心态。”反之则为不健康。柯氏为了方便科学研究,其定义不得不偏向“正价及负价行为的量化”。值得注意的乃是他对比较主观和抽象的概念“良好”所下的定义。他认为良好习惯能:(一)给自己愉快感受;(二)维护或增进良好人际关系;(三)促进自我人格成长。柯氏强调心理健康与学习的密切关系,并学习环境的改善对促进心理健康的影响。基督徒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重要的。 人本主义的心理学家比较不受“科学”和“行为”约束,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更活泼、生动和弹性,也可提供一些可测试的科学研究假设。亚拉拉罕·马斯洛(AbrahamMaslow)的自我实现论(selfactualization)乃人本心理学的代表作。他对自我实现者的描述中,提供了不少心理健康应有的表现。自我实现者是个能善用及发挥潜能的人。他的特征有: (一)能有效地知觉现实,并容忍不肯定; (二)接纳自己和别
人的现状; (三)思想与行为均具自发性; (四)以问题为中心,而非以自我为中心; (五)有强烈的幽默感; (六)高度创意; (七)能抗拒文化的同化,但不刻意地违反传统; (八)关怀全人类的福利; (九)能深刻地欣赏人生各种基本的经历; (十)与少数人建立深入满意的关系,而非与多人结交; (十一)对人生有客观的立场。 马氏以人为本,强调人的潜能,依靠人的能力;在如何达到上述目标的过程中,无法获得以神为本的基督徒之认同。单从心理这个层面来看,一个成熟的人能拥有所列举的特征并无不合理之处。基督徒若能依靠神去塑造他的人格,成为心理功能健全的人,去实现新生命自我的潜能,岂非美事?基督徒的起居、工作、家庭、教会生活难免会因循刻板。若能学习在平凡中看见到不平凡,在重复中经历到新意,这就是一种自我实现了。 有两个基督徒马克·科斯格罗夫(MarkCosgrove,心理学家)和詹姆斯·马洛里(JamesMallory,精神科医师),在兼顾圣经有关人性的教导与心理学理论的原则下,曾提出了十项心理健康的表现。
基督徒的心理健康是以神为本,以接纳耶稣基督为生命之主和生活之主为基础。由此可见,心理健康与属灵健康是分不开的。再者,心理与灵命会经过成长成熟的历程,却不会像身体般老化。偶尔遇到退步或停顿,但在起伏中信徒是可以无止境地向前迈进,在圣灵的孕育里不断实现神赋予的潜能。 属灵健康的范围很广,包括圣经指出所有基督徒应该追求的灵命目标,无法详述。这里介绍一个核心的健康测试“属灵的君子”,协助读者反思自省。 这是推卸责任逃避现实的心态。第一个例子是亚当的吃果子事件(参创三11、12)。亚当违命吃了禁果,没有认错,反而说:“你所赐给我,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把责任推卸给夏娃和神。第两个例子是扫罗的献祭物事件(参撒上十三11、12)。扫罗王不应献祭,还以“怕没有祷告”这么属灵的借口,“勉强”献上燔祭。他没有认错,却把责任退到离开他散去的百姓、不照日期来的撒母耳,和聚集攻打他的非利士人。第三个例子是法利赛人和文士的不养父母事件(参可七11、12)。他们没有奉养父母,却把责任退到各耳板(钱都拿
到圣殿去了)。 懒惰或不善用时间的学生,考试成绩差的时候,会倾向把原因归到外在的人事物,例如老师不懂教学、课程设计不良、学校的设备不足。这种从亚当遗传下来的现象也出现在信徒的生活。自己缺乏灵修会归因教会太少培灵会。聚会前准备不足以至敬拜乏味,会埋怨讲道不充实或领诗未达水准。不领人归主者会怪责牧者长执不懂教会增长之法。丈夫爱妻子未到舍己的程度,却指责妻子不顺服。父母惹儿女的气使他们失去志气,却抱怨儿女不孝敬。总之,我错了不认,却找别人去负责。 这是追究责任,夸张现实的心态。文士和法利赛人吩咐犹太人要遵行律法,但能说不能行,把难担的重担捆起来搁在别人的肩上,自己一个指头也不肯动(参太二十三1-4)。有些信徒熟悉圣经教训,不是给自己实践,而是用来命令和评估别人,集警察、检察官和法官于一身,按照神的标准,逮捕、控告和定罪。假如我们不是教牧长执,常用《提摩太前书》第三章和《提多书》第一章来衡量审核现任或候任的长执,自己却不打算实践当中的真理,我们就像法利赛人代人听道,替天行道而已。难道我们不是长执,就可以多妻、放纵、贪财、好酒、不好好管理自己的家吗?追寻别人的责任,强调他人的
错误,也许就是要拼命拔掉别人眼中的刺去转移视线,以免他人看见自己眼中的梁木! 这是承担责任面对现实的心态。一个人成为基督徒的转折点是:从前我知道“罪的定义”,现在我承认“我有罪”;从前我明白“罪人”的解释,现在我表示“我是罪人”。一个基督徒的成长,也是把初信主时“无所谓”的行为变为成熟期的“有所谓”。属灵的敏锐加强了,眼光广阔了,知罪就越多。难怪使徒约翰劝信徒说:“我们若说自己无罪,就是自欺,真理不在我们心里了。”(约壹一8) 浪子的比喻(参路十五17-21)提供基督徒一个典范,彻底地活出“我错了,我要负责”的真谛。首先是对神在言语上认罪。浪子醒悟过来,就说他得罪了天。我们所犯一切的罪,都一定是得罪神。如大卫认罪说:“我向你犯罪,惟独得罪了你。”(诗五十一4)摩西也指出人犯罪,就干犯耶和华(参利六1)。《约翰壹书》第一章九节即可延伸用在未信者,更应成为已信者长进的过程:“我们若认自己的罪,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其实是对神行为上的回转。浪子不单打算,而且实际起来往父亲那里去。开车走错了方向,不能只是认错,更加要立刻回头,才可以达
到目的地。认罪之余,要在圣经的光照和圣灵的带领中悔改归正,“归向神,行事与悔改的心相称。”(徒二十六20)在哪里跌倒,就在那里爬起来,往真理前行。第三是对人在言语上的道歉。浪子对父亲说“又得罪了你”。信徒私下向神认罪没有面子的压力,但向人道歉就困难得多。特别是长辈向晚辈或关系亲密的人说对不起。然而,信徒必须常常学习由衷致歉,更不要拖延,让事情恶化。“你们要彼此认罪,互相代求,使你们可以得医治。”(雅五16)最后是对人在行为上赔偿。浪子不敢再作儿子,只愿作雇工,向父亲具体的赔偿。信徒犯罪往往伤害了别人;没有赔偿的道歉是片面的。亏负人不可只赔本,还要加上五分之一。受害人不在要把赔偿交给其亲戚,没有亲属则送到服侍耶和华的祭司(参民7、8)。现在来说,若找不到收赔偿的人,便送到教会由神代收。信徒赔偿是一定有途径的。除了金钱,礼物和服务也是适当的补偿。总的来说,全面的悔改是对神对人言语和行为兼有的。购物打折值得开心,但“我错了,我要负责”产生折扣,却是属灵健康的哀愁! 这是延伸责任改变现实的心态。“凡事不可结党,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个人看别人比自己强。个人不要单顾自己
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你们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腓二3-5)信徒要以耶稣的心态和行动为榜样。他没有罪,却延伸责任降卑为人,且死在十字架上,改变了人类要面对罪与死的现实。若信徒以神的面子为归依,个人看别人比自己更重要,便是以主心为己心。客观来说,别人犯的罪,例如**(**、婚外婚前性行为、**癖),我们没有参与。但主观来说,我们必须自问:在事发前我们有教导、劝勉和警告吗?在事发时有提醒、拦阻和挽回吗?在事发后有补救、责备和安慰吗?还是袖手旁观、可惜可怜、左传右播,以诧异的眼光(而非奇妙的恩典)对待当事人。“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我们个人务要邻舍喜悦,使他得益处,建立德行。因为基督也不求自己的喜悦……”(罗十五1-3)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中的君子是人本的,靠人的力量成为有德行的人。基督教的君子是神本的,以耶稣舍命的爱为榜样,靠着圣灵的力量,与基督同为君子。小人要求别人,注重“你要负责”;君子要求自己,强调“我要负责”。信徒能通过“属灵君子”的自我检视,则离全面属灵健康不远已。 一、评估自己目前的身体情况,认识底
线和了解强弱,并探讨其特征如何影响心理与属灵的健康。如要进一步保养顾惜身体,又要采取什么具体行动呢? 二、按照马斯洛指出的心理健康特点,与科斯格罗夫和马洛里二氏列举的心理健康表现,逐一检视自己的实况和潜质。 一、谭中岳:《心理与属灵》,增订本,台湾高雄市:圣光神学院出版社,二OO二年。 二、Welliver,Dotsey,LaughingTogether:TheValueofHumorinFamilyLife.Elgin,Illinois,USA:BrethrenPress,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