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的劝勉 5章22节至11章

基本的劝勉 5章22节至11章

上一篇   下一篇


五22-33 接受十诫 十诫是神从山上的火和云中直接授予以色列民的(出 19:16-18>出十九16-18)。神会藉着摩西把其他诫命赐给以色列民,但这十诫是特别的,并且没有别的像这十诫一样(22节)。至于那两块石版,请参看四章13节及注释。
在古代以色列中,许多人以为人看见神便会死(参士 13:22>士十三22;赛 6:5>赛六5)。因此,众民因着自己仍然存活感到惊讶(24节),但他们仍然惧怕与神那么接近(25-26节)。奇怪地,他们竟然害怕听见神的声音,就会死亡。事实上,只有神的话能给予他们生命(4:1>四1)!然而,摩西若肯充当中间人,他们也愿意听从神的话(27节;并参出 24:3>出二十四3:他们接受立约的条款)。
耶和华因着他们愿意的心而喜乐(28-29节)。神在这里的话显出祂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赐律法者,祂却是深爱着祂的子民;祂最深切的盼望是他们的安好。摩西作为中间人的角色得到确定(30-31节)。忠于圣约能带来生命和福祉,并且以色列民可长久得享平安。


六1-9 把教训代代相传 摩西其后说出一些耶和华藉着他赐给以色列人的,在十诫以外,或进一步解释十诫的教训。把这教训介绍出来的时候,摩西再次提醒众民,这些诫命是引向生命的路径,并延展至遥远的未来(2节下)。这遥远的眼光再次指出把教训传下去的需要──因此他说‘好叫你和你子子孙孙……’(2节)。以色列人在应许地上的异象(3节),是有众多人(应验那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创 15:5>创十五5),和流奶与蜜之地(应验那呼召摩西时的应许,出 3:17>出三17)的异象。
下一段成为了犹太教中一个重要的祷告[称为示玛 (Shema),即‘听啊’,是本段开始的一个字词],因为它以极少的字,表达了旧约宗教中最重要的概念。首先,只有耶和华是以色列的神。
事实上,祂是独一的神,因为祂的大能遍及万民(32:8-9>三十二8-9)。以色列人必须单单敬拜祂。第二,以色列本身是一体的。在希伯来文中,本段的‘你’和‘你的’(如申命记常有的情况)是向单一的个体说话时所用的字眼。以色列民的一体性包括那些站在摩西面前的人,以及世世代代的以色列人。意思是他们必须敬拜和遵从神,如同一人,他们之间也不可有任何区分(参下文关乎奴隶制度的注释,15:12-18>十五12-18)。也为着这个原因,他们必须把关乎神和他们自己的真理教导每一代的人(7节)。
第三,神的子民若只在生活和敬拜中作出一些行动上的回应,是不足够的。他们必须真心爱神,把整个生命奉献给祂(5节)。‘尽心、尽性、尽力’这说法,是指整个人。在圣经的观念中,‘心’包括我们的心思和意志,因此当耶稣复述这段经文时,祂用了稍微不同的字眼,但意思却没有改变(太 22:37>太二十二37;可 12:30>可十二30)。真正的敬虔是指我们的才干,以及我们所拥有的,全都献给神。
神的话要常常出现在祂子民面前(6-9节),成为日常生活,以及各项正常活动的一部分。这个不是只为安息日(或礼拜日)而设的宗教。生活的每一部分,以及人所作的每一个决定,都有神的话语作指引。这就是我们从十二章开始所见各项律例的重点;这些律例表达了神对人整个生命的管理,包括个别和整体──纵使我们活在不同的时空之下,我们也必须努力把它们应用在我们身上。


第8-9节 第8-9节的指示要按字面意义还是寓意去理解,仍难以确定;重要的是,神的话必须‘记在心上’(6节)。爱神的人自会乐于遵守神的诫命(约 14:15>约十四15)。
六10-19 应许地上的生活 摩西不厌烦地提醒以色列民,他们即将享有的土地,是神所赐,是祂在多年前应许以色列人的先祖要赐给他们的(10节;比较1:8>一8)。跟着摩西停下来,指出这地有多好(10-11节),充满了住旷野的民所渴求的东西。这地的丰饶不是自然而有的(出 3:8>出三8),而是住在其中的居民管理和发展之下而有的。摩西要强调的一个事实,就是这片丰饶的土地确实是以色列人所得着的恩赐。他们必须为丰足的生活而感谢神,而不是自满(12节)。正如现今西方社会所显出的,物质的丰富往往会导致属灵的冷漠。
在申命记中,基本的应许常带着基本的命令。这恩赐带来一个选择,在此以类似首3个诫命的用语说出来(13-15节;比较5:7-11>五7-11)。神既赐予这地,这地的民就必须单单敬拜祂;在祂地上的,就是祂的子民。指着祂的名(而不是别神的名)起誓,是表示祂有独特的权利去得着他们忠诚的委身。祂的‘忌邪’(参5:9>五9)是祂定意不容许有任何竞争对手,而在神方面,祂当然也在祂与子民的关系上全然守约。
重申基本的命令后,摩西再次指出众民必须遵守十诫(5:6-21>五6-21),而这些诫命仍要详细述明。这些诫命在此是伴随着取得应许地的命令的(是1>一至3>三章的重要主题)。众民过一种神‘看为正、看为善’的生活,是神要让他们享受‘那美地’(18节)之盼望的另一方面。然而,摩西需要在第16节提醒以色列民,他们一向没有愿意顺服的心──即使是耶和华正在帮助、带领他们的时候(参出 17:7>出十七7;诗 95:8>诗九十五8)。
撒但曾引诱耶稣去使用宗教的力量,而不向神作出真正的敬拜,耶稣则以此处第13和16节的话回应他(太 4:7>太四7、太 4:10>10;路 4:12>路四12)。耶稣看自己40昼夜在旷野的经历为重新感受以色列人在那里40年所受的试验。同样地,祂的跟随者要在困难的时候,学习更完全地倚靠神。 

六20-25 教导儿女 摩西继而把命令扩展至教导儿女之上,告诉他们有关信仰的事实(20-25节;参7节)。儿女的问题跟父母的回应,叫我们想起逾越节庆祝的模式(出12:26-28>出十二26-28)。当儿女问及‘法度、律例、典章’(20节)时,父母的答案是告诉他们,神怎样奇妙地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地拯救出来,应验了古时的应许(21-23节)。诫命是随着应许而来,并且是神赐福祂子民的其中一部分(24节下)。这里的‘义’意指神与子民间一种真正的关系,不单包括子民持守神的标准,也包括神拯救和保守他们的诺言。

七1-26 一群圣洁的民 接着摩西的讲话集中于以色列人需要从现在的居民手中取得应许地。神拣选以色列人并把迦南地赐给他们的时候,也表示祂要拒绝当时住在这地上的人,要夺回他们居住在那里的权利。这一点一直暗示在应许中(出 3:17>出三17,出23:23>二十三23)。
列国的名单显示迦南地上住着的并不是一国的民,而是遍布各处的不同民族,也许还有许多坚固城。对于比利洗人、希未人和革迦撒人,我们所知不多(但从书 11:3>书十一3;士 3:3>士三3可见他们分布的位置)。‘亚摩利人’和‘迦南人’可有更广泛或更狭窄的意义,一方面是泛指迦南地上的各族(如创 15:16>创十五16),另一方面是指某些特别的民族(参书 5:1>书五1,书 11:3>十一3)。主前第十五和十四世纪控制着安那托利亚和叙利亚帝国的赫人,显然是一群常常迁居的人(参创 23>创二十三)。耶布斯人控制着耶路撒冷(参书 15:63>书十五63)。
神命令以色列人除灭迦南人,部分原因是迦南人本身要因着自己的罪而接受神的审判。他们在圣经中的故事可追溯至他们的祖先,挪亚的儿子含(创 10:6>创十6、创 10: 15-18>15-18)。含的儿子迦南受到咒诅,因为含并没有像儿子一样尊重他的父亲(创 9:20-25>创九20-25)。当神应许把迦南地赐给亚伯拉罕的后裔时,祂并没有立即直接赐给他们,‘因为亚摩利人的罪孽,还没有满盈’(创 15:16>创十五16)。根据申命记,这些民显然已罪大恶极,已到了审判他们的时候(9:5>九5)。
除灭这些民的命令是绝对的。我们留意到那是基于神是以色列和普世的主和审判者(参2:34>二34及该处的注释)。经文(1-6节)进一步解释这命令。神的子民以色列要保守自己,远离迦南人的罪恶和宗教,以及生活上的腐败。神要一群认识祂的人看见这异象,并要他们因着认识祂而建立一个独特的社群。以色列人要住在这些民中却仍要忠于圣约是困难和不可能的。无可避免地(部分是由于与异族通婚的缘故,3节),圣民会变得不再独特;耶和华的敬拜会被巴力的敬拜压倒(4节)。若真的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神把以色列人从埃及地拯救出来,成为一个独特的民族的整个计划便会落空。除灭迦南人的首要目的是把他们所奉行的虚假宗教根除(5节)。
因此,除灭迦南人,也可算是真假宗教之间的争战(参弗 6:12>弗六12)。像洪水给世人的审判一样,这样的事只会发生一次(创 9:15>创九15下),并且在以色列人的生活中,显出神是完全抗拒以色列人敬拜别神的,因为这些神只只会带来各种罪恶。
谈到神为何弃绝迦南人的时候,我们看见祂为何拣选以色列人。
第6-11节 第6-11节进一步解释神的这个选择。首先,说以色列人是蒙‘拣选’,就等于说她是‘圣洁’的(6节)。两个字的意思都是把这民分别出来,特别归祂之意(作祂宝贵的产业,即君王个人的珍宝;参出 19:5>出十九5)。
其次,那并非凭着以色列人本身的势力(7节);神的子民不应以为可以因此夸口(参8:17>八17)。他们并没有作甚么,配得神这样爱他们,把他们从埃及拯救出来(8节)。
第三,以色列人的拣选也附带着约的责任。神立这约是出于祂的爱,祂会在约中显出祂的信实,但祂也期望约民以愿意顺服的心去作出爱的回应(9节)。神说出驱逐迦南人的计划后,立即严厉地警告以色列人,不要以为他们与神的关系是理所当然的。表示这关系之实在的记号,并不是‘以色列’这名字,也不是任何外在的标记,而是一个愿意遵守神诫命的心(10-11节)。这是‘圣洁’的另一面。这警告仍在新约中回响着(如罗 9:30-32>罗九30-32),而今日不单给予犹太人,也给予基督徒。
第四,拣选以色列人而弃绝迦南人,并不是单单为了以色列人的缘故。虽然在申命记中并不明显,但我们不可忘记,拣选以色列人的长远目的,是要把福祉带给地上的万民(创 12:3>创十二3)。神带领以色列人进入应许地,就是踏上这长远目标的一步。在神圣约中的以色列人可以向世人表明神是怎样的──若她是忠心的话。
下一个段落(12-15节)让我们瞥见一群顺服的子民蒙神祝福的境况。根据申命记的描述,这些祝福是‘今生’的。神因而证实祂所创造的世界是好的(参创 1>创一),人可以享受其美好。然而,此处提及的祝福,可以看为神对后世子民的心意,也是对今世子民的心意。
摩西最后再回头谈到本章开首的主题,就是人必须远离迦南人罪恶的行径(16-26节)。同时,他再次劝导以色列人不要惧怕敌人,要记着他们过往失败的经验(1:26-28>一26-28),并要知道神有能力打败迦南人,正如祂击退埃及人一样(参1:29>一29)。他强调真正的胜利者是神。(第20节译作‘黄蜂’一词的意义含糊,可能是一个惶恐和狼狈的意象,比较出 23:28>出二十三28;书 24:12>书二十四12;但此处的要点是清晰的:耶和华要行出自己的计划,祂自有一个方法。)

第22节 第22节暗示征服迦南地不会是快速和容易的事,如以色列民后来所发现的(书 13:1>书十三1)。但他们若是忠心,这事必会成就。赶出迦南人必须做得完全;就是从前各族(以他们的‘君王’来代表)的名字,也必须‘灭绝’(24节)。
最后的命令(25-26节)要求以色列人把伪信仰的装置和神像一同除灭,并显出申命记对偶像的憎恶。以色列人不应因为偶像上的金银而受引诱(25节)。即使触摸这些物件也像玩火一样危险。因此,这些物件要像它们的主人一样要被毁灭(2:34>二34,7:2>七2)。

八1-9 旷野中的管教 直至现在,以色列人在旷野飘流的时期,都被看为他们不按神的命令进入应许地而有的刑罚(1:35>一35、1:46>46)。作者在此加上另一角度,就是藉此提供他们一个信心增长的机会。耶利米后来提起旷野时期时,视之为忠心跟随神的时期(耶 2:2>耶二2;并参何 2:14>何二14)。然而,此处的重点在于管教(2、5节),那是神对以色列之爱的另一方面(7:6>七6)。
开首的经节再次把诫命与生命联系起来(参4:1>四1的注释)。‘谨守’(1节)是申命记中典型的命令(参7:12>七12,11:16>十一16)。此处以呼吁他们‘记念’神在旷野的带领来支持这命令(2节)。顺服神不单在于知识,也在于心思和意志(参6:5>六5的注释);而人的心却倾向凭己意而行。申命记对人类这方面的软弱的强烈感觉,解释了这样的命令,及本书重复又重复的教导风格。
在旷野中,以色列人忽然离开了熟悉的环境,不知道怎样取得生活所需。即使在埃及为奴时,他们也知道下一顿饭从何而来。他们本不是过旷野生活的人,而旷野中艰难的生活似乎叫他们时刻面对死亡的威胁(出 16:3>出十六3)。这些正是试验他们对神的信心的时候。他们的饥饿证明他们没有神的供应,便不能存活;吗哪的神迹和其他不寻常的奇事,表明神足有能力满足他们的需要(3-4节;参出 16:4>出十六4)。稍后耶稣用来反驳撒但的话(太 4:4>太四4;比较太6:13>太六13之注释):‘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3节),并不是把属灵和肉体的生命作对照;相反,这句话要指出生命的一切都来自神。祂的‘话’是创造性和赐生命的(参创 1>创一),并且是带着命令的。
迦南地本身代表了美梦成真(7-10节)。此处是本书给迦南地最可爱的描绘。要欣赏这段话,我们必须记得,它是向那些认识旷野中艰苦生活的人说的(参6:10-11>六10-11)。充足的水源、各种不同的农作物,甚至奢侈品如橄榄油和蜜糖──神给人类恩赐的美好,是在缺乏之后最能得到了解和欣赏。 
八10-20 不要忘记! 这部分的主题跟上一部分十分相似。然而,现在以色列人忘记神的倾向则更加明显。在旷野中,当一切食用都得来不易,并且常有死亡威胁时,人自然会仰望神。但到了食用充足时,人类本性会使他们较难恰当地对待神。这正是申命记所面对着的问题:神愿意祝福祂的子民,把祂创造中一切美物赐给他们;但他们得到了这些美物后,很可能就会转而离弃神,以为自己不再需要祂。丰厚的财富会使人陷入自满的迷惑(17节)。
这问题深种于人类与神的关系之中。有些人认为财富是从神而来的直接祝福,是得到神认许的象征。人有时甚至以为贫穷就是得不到神的赞许,是出于神的愤怒。其实道理并不是那么简单。我们所拥有的一切确实是从神而来的;然而在舒适安泰时,人会看不见他们需要神;在缺乏或失去财富时(或失去健康)却能唤醒人的信心。我们若感受到神的赐福,那就是寻求祂的时候,要为祂的信实而赞美祂(10节)。
在得应许地之恩赐前,先有旷野的经历,就是为了叫人谦卑。旷野的经历虽然艰苦(15节),但它本身却是一个恩赐,目的是使经历的人终久得着赐福(16节下)。并且这经历是要留在以色列民的记忆中,以致他们一旦完成了旅程,来到应许之地,也不会忘记,他们一切的好处都是从神而来(14、18节)。
濒临危险的是圣约本身(18节)。本段以一个现已熟悉的警告结束,就是不要敬拜别的神。对以色列人来说,‘忘记神’极可能指转向别的神。所有错误罪恶的行为都源于虚假的概念。现代人的拜偶像行为,表现于他们认为‘美善’不是出于独一神。

九1-6 硬着颈项的百姓 以色列人甚至曾拒绝尝试进入应许地,因为看见那地的人又高又大,孔武有力,其中包括亚衲族人(申 1:28>申一28;民 13:22>民十三22;书 11:22>书十一22)。耶和华现在向他们保证,祂会胜过这些可怕的敌人(正如祂曾在约但河东击败西宏和噩,2:24>二24至3:10>三10)。然而,以色列民本身也必须有所行动。请留意‘耶和华要灭绝他们’和‘你就要……赶出他们’之间的平衡(3节下)。
在第八章,摩西谈及从贫穷至富裕的改变,及这改变会带来的道德危险。现在他转而谈论以色列人生活中另一个转变,就是从被压制的民变为得胜者。这转变会带来的引诱是以色列人以为神把这地赐给他们,因为他们比别的民族更好(更‘公义’)(4节)。这种信念也出于忘恩,忘记神的美善、神的赐福。因此,摩西指出(4-6节),他们会得胜迦南地的各国,并非因他们的义,却是由于两个不同的原因:为了神给他们列祖的应许,及为了列国的恶行。为了加强这一点,摩西又说,事实上,以色列人远远称不上‘义’;相反地,他们过往的纪录显示,他们是‘硬着颈项’,及抗拒神为他们所安排的道路。

九7-29 金牛犊 跟着颇长的一段证明了摩西的论点,即以色列人天性是顽梗的。此处叫我们想起他们多次悖逆神,而情况最坏的一次,是他们制造了金牛犊(出 32>出三十二)。他们也必须‘记念’这事(7节;连同神在旷野的带领,8:2>八2,及祂的诫命,8:11>八11)。为了能继续走在顺服圣约这艰难的路上,他们不单要认识神的美善,也要知道自己的软弱。为此,摩西要他们面对那痛苦的记忆,就是他们曾在何烈山所作的事。
他首先说出金牛犊的故事(8-17节)。那是人可以想象的最大的罪恶。当圣约仍在何烈山上签署盖印时,这事就发生了。圣约订定了,百姓也同意其中的条款(出 24:7>出二十四7)。摩西返回山上,要接受神写上十诫的法版(9节;出 24:12>出二十四12)。就在这时候,十诫仍清晰鲜明地在百姓心中,而他们在雷声、火与云中与神相会的可怕情景,仍活现眼前时(出 19:16-19>出十九16-19),他们却要求亚伦为他们制造偶像(16节上;出 32:1>出三十二1)。这样,他们便破坏了首两条重要的诫命,在圣约还在制定阶段时,便已违背了这约(12下、16节下)。
那时,耶和华曾想到要与子民脱离关系﹝留意祂怎样称他们为摩西的百姓,又说摩西(‘你’)曾带领他们离开埃及;12节﹞。祂甚至几乎要毁灭他们,然后使摩西的后裔成为一个新的国度(14节下就像起初给亚伯拉罕的应许;创 12:2>创十二2)。摩西摔碎法版时,圣约就好像变成了荒废的一样(17节)。
然而,摩西并没有寻求培育新的国民的荣誉。他却为那些他一生服侍的百姓祷告,显出先知的职责既是代求,也是传达神的话。因着他的挚诚和恒切,神垂听他的祷告,百姓得以幸免一死(19节下)。在祷告中(26-29节),摩西诉诸3件事。首先,他提出了神给列祖的应许,那是神自己极之强调的(27节;并参1:8>一8)。其次,他数算神至今曾为百姓所作的事,包括带领他们离开埃及,并使他们成为祂的子民(26、29节)。他们既是神的‘产业’,神若把他们毁灭,便是挫败自己的计划。第三,他辩说神自己的声誉也会不保,因为列国会把祂给子民的审判看为神无力拯救他们(28节)。摩西说服神的这些论点似是他祷告之能力的一个重要部分。


附注 第22-24节这3节就像一个插段,摩西在此提及以色列人前往应许地的路上,其悖逆神的事件。这段话的目的是指出以色列人第一项和最大的罪并不是一件独立事件,而是以色列民心里充满了反叛。

 重立圣约 以下部分是直接延续前一部分。神吩咐摩西另外造两块石版,那就是祂给予摩西为众民代祷(9:26-29>九26-29)的回应。首两块法版被摔碎时(9:17>九17),圣约的故事似乎在该处结束。新的法版表示圣约重新订立。这在申命记的神学中是重要的。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的约,最后可以胜过以色列人的罪,那是由于神的饶恕和施恩。
两块新法版像旧的一样,写着十条诫命(参4:13>四13),那就是圣约的基本要求。这两块法版要放在一个特别制造的‘木柜’中,而摩西也是为了这个目的而造出木柜的(1、3节);这木柜在申命记其他地方称为‘耶和华约柜’(31:9>三十一9、31:25>25)。申命记特别强调这约柜。在出埃及记中,我们得悉那是一个华美而细致的陈设,是会幕的中心,耶和华从约柜向子民说话(出 25:10-22>出二十五10-22)。申命记强调它盛载着法版的功能。在申命记中,为了强调约柜盛载法版的功用,事件的次序甚至被压缩了。(在出埃及记中,比撒列造约柜跟新法版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出 37:1-9>出三十七1-9;并参34:1-4>三十四1-4)。


第10-11节 第10-11节结束了毁约和在何烈山重新立约的故事,并重复神决意不毁灭祂子民的决定。以色列人现在可以继续作神的约民,踏上前往应许地的路。
第6-9节似乎中断了这故事。然而,亚伦逝世的事件表示他并非死在何烈山,虽然他在何烈山的罪中要负很大的责任(9:16-21>九16-21),因此,我们可见摩西为亚伦而作的祷告(9:20>九20)已蒙应允(正如他为以色列民作的祷告一样)。至于文中的地方名字,请参民数记三十三章31至33节。这些地方大概极接近何珥山(民 20:27-28>民二十27-28)。
文中提起亚伦(属于利未支派),似乎为要提起一件关乎利未人的事。在本段中,‘利未人’是广泛地包括祭司和等次较低的圣职人员,虽然利未人可以单指后者。亚伦死后,他的祭司职位由其子孙承继。(亚伦的儿子与他一样是分别为圣的祭司,出 28>出二十八至 出 29>二十九。)由于利未人担任祭司之职,所以利未支派在以色列中,不会像其他支派一样,拥有属于自己的土地。他们要从祭司工作中得着生计。 

十12-22 心灵的宗教 本章余下部分,以及第十一章,都是关乎刺激以色列人忠于那重新订立的圣约。首先,摩西回到申命记的基本命令,就是全心全意去爱耶和华(12节;比较6:5>六5)。‘敬畏’耶和华(12节)就是向祂作出祂配得的敬拜,承认祂在全地上的主权。那是爱神的人自然地从心发出的。 02003011000 10:12-22
第12-13节 第12-13节的命令强调人要遵从神的话。‘耶和华你神向你所要的是甚么呢?’这句话跟弥迦书六章8节很相似。两段经文目的都是指出宗教及其行为都是死的,除非那是由心发出。
摩西继而提到神拣选以色列民(14-15节),尝试藉着思想这事的奇妙而挑起他们感恩的心(参7:7-8>七7-8;9:6>九6)。跟着他使用一个新的比喻来激励以色列民,使他们从昔日的顽梗中改变过来(16节;比较9:6>九6)。‘将心里的污秽除掉’(新国际译本:‘为心行割礼’)是一种修辞,指出外表的记号和礼仪本身是毫无价值的,纵使行割礼是神的吩咐,作为代表祂与以色列民之间特殊关系的记号(创 17:9-14>创十七9-14)。申命记无意要摒弃割礼或其他礼仪(如献祭),只是要带出这些礼仪的真义。
摩西的思想跟着转向神另一种性情,就是祂喜爱公平。真正爱神的子民会像祂一样,为那无依的寻求好处,甚至牺牲自身利益(17-19节)。这正是十二至二十六章所列出的所有律例背后的原则。
摩西最后呼吁人要单单敬拜神,并指出祂如何信实守约后(参创 15:5>创十五5),便结束了本章圣经(20-22节)。


十一1-7 耶和华的管教 正如上述所提及,这一代不需要为错失第一次进入应许地的机会而负责(1:39>一39;比较2:14-15>二14-15)。再者,摩西已强调神正直接与他们立约(5:3>五3)。并提醒他们应从离开埃及后神如何与他们相处中去学习。他们有一个特别的责任,就是明了他们在旷野飘流的经历。他们的儿女可能太幼小,不能明白那事,或他们仍未出生,因此要倚靠父母,才能得悉神以往的作为(2节;比较19-21节)。
以色列民从前所见的,称为神的‘管教’(2节);这管教是出于祂的爱。摩西用两种方法说明这一点。首先,摩西叫他们想起埃及人怎样被击败,既藉着各种灾难(3节;比较出 7:14>出七14至出12:30>十二30),也是在法老容许以色列人离开埃及后,他们后来击退了埃及的追兵(4节;比较出 14:5-31>出十四5-31)。这‘管教’证明了神的大能,也证明了祂对选民的爱。
跟着,摩西又提到大坍和亚比兰的命运,他们曾挑战摩西和亚伦的领导地位,并且特别想得着祭司的职分,而不安分于自己作‘利未人’的身分(民 16:3>民十六3、民 16:8-10>8-10)。(至于利未人在狭义上的职责,参民 3:1-37>民三1-37及申 10:6-9>申十6-9的注释)。
‘管教’在此显出其负面的一面,即神在人不守约时所施行的审判,尤其是当人傲慢自持地拒绝祂的安排的时候。
十一8-25 神所眷顾的土地 摩西再次把顺服神与在应许地上得生连系起来(比较4:1>四1)。此处把应许地与埃及作一对比,因为大坍和亚比兰曾说埃及是流奶与蜜之地,应许地则仍未有农地田园(民 16:12-14>民十六12-14)。事实上,埃及地之肥沃是有赖人力灌溉,而应许地的肥沃,则由于神所赐的雨露(10-11节)。

第12节 第12节暗示神拣选和眷顾应许地,与神爱顾祂的选民之间的平衡。
正如申命记一贯的作风,应许往往与命令紧密地连系着。惟有守约之民,才能享受应许地上的丰盛。


第14-15节 第14-15节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是守约之民可以享受到的生活;这地上有秋雨和春雨,而这两种气候对农作物的收成都是重要的。‘五谷、新酒和油’(14节)是申命记论到土地出产的一种独特用语(比较7:13>七13,12:17>十二17)。
相反,民若转向敬拜别神,则不要期望丰收(16-17节;并参王上 17:1>王上十七1)。这两种选择在别处称为‘祝福’与‘咒诅’(参26节之注释)。
以色列民若忠心地把约的要求教导下一代,作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就不只这一代可以享有福祉,而是世代相传(19-21节;比较6:5-9>六5-9)。然而,为免读者以为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的关系只是基于遵守律法,摩西又回到应许的概念上。惟有藉着神的恩赐,这地才能成为以色列人的土地(22-23、25节)。这地的范围(24节)跟神给亚伯拉罕的应许一样(创 15:18>创十五18)。


十一26-32 两条路 冗长的前言即将结束。本段经文连系了前言与本书余下的部分。祝福与咒诅(14-17节所暗示的)是摆在以色列人面前的两条路(26-28节)。以下经文列出了各项律例以后,便会把这祝福和咒诅明白地述说出来(申 28>申二十八)。将会在以巴路山和基利心山──位于应许地中心的示剑城附近──举行的典礼,让以色列人感受到他们必须严肃地在两者中作出抉择(29-30节)。取得示剑是庆祝他们必定能征服整片应许地(也暗示征服迦南人)。这命令在第二十七章再次重复和详述,并将由约书亚实行出来(书 8:30-35>书八30-35)。最后(32节),摩西用了一句熟悉的话,劝勉以色列人遵守圣约的要求。这句话直接引进第十二章,开始详述各种律例;这些律例管理着以色列人在应许地上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