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

第十一讲

上一篇   下一篇

                                                   基甸(二)

士師記六章十四節的“觀看基甸”原文的意思是“轉向他”,神也許是看中了基甸勇氣(他在眾人都害怕米甸人不敢外出時,仍出到葡萄酒醡裏打麥)神要用他去拯救以色列人。十五節基甸稱呼耶和華神作“主啊!”,明顯的他已認出與他說話的是神,他跟神說自己家族是貧窮至微小的,但事實並非如此,這可能他是自謙的話。神在十六節向基甸保證說“我與你同在”,這話神在出埃及記時也向摩西說過,有神的差派加上有神的同在,就必得勝,但基甸仍然懼怕,並且要求有印證。

十七、十八節說基甸跟神說“求你給我證據使我知道與我說話的’就是主’”,基甸之前已認定與他說話的是神自己,但此時又質疑神並要求證據,這反應基甸的信心薄弱。基甸要去預備”禮物”,意思是要用食物來款待客人,“供”可解作供給食物。十九節經文中的一伊法細面最少有十公升,甚至可能有二十公升,是很多的分量,而“湯”可能是煮山羊羔的水。

基甸把這些食物帶到橡樹下獻在使者面前,二十到二十一節經文中所說的“磐石”,可能是指磐石造的祭壇,“有火從磐石中出來燒燼了肉和無酵餅”是表示神悅納了所獻的祭,使者突然間消失,這些都證據,為要證明使者的出現不是普通事件,而的確是神的臨在。二十二到二十三節記載基甸呼喊哀叫,是因為有火燒燼了祭物,而使者突然間消失,使基甸肯定了與他說話的是神,在以色列的傳統裏,有罪的人是不可面見神的,因為會被神擊殺。二十四節“於是基甸在那裏為耶和華築了一座壇,起名叫耶和華沙龍,這壇在亞比以謝族的俄弗拉直到如今”,基甸為耶和華築壇,為要回應神在二十三節對他的應許,沙龍是平安的意思,這平安是基甸面見了神仍得平安,也可看作是以色列人在神面前的平安,這壇代表了一個新秩序的開始。

二十五至二十六節記載在基甸為耶和華築壇之後的晚上,神吩咐基甸取他父親的牛來,基甸就這樣做了,他預備牛來敬拜耶和華,然後去拆毀巴力的壇,砍下壇旁的“木偶”。“木偶”原文音譯亞舍拉,也可譯作樹叢,是祭禮中代表雌性的繁殖力,行狀是一條木柱或一棵樹幹,設在巴力祭壇的旁邊,基甸為以色列的神造一座壇,更用亞舍拉的木作柴獻祭。神要基甸這樣作是因為基甸的父親可能是一位巴力的祭司,也許是俄弗拉那裏的宗教事物主持人,基甸若要幫助以色列人重建和神的觀系,他就要先清除自己家裏的偶像。

二十七至三十節說到有十個人協助基甸進行這件事,他們在晚間作,以防有拜巴力的以色列人起來反對。第二天村民見到巴力的祭壇被毀,壇旁的木偶燒毀了,就非常憤怒,認為基甸褻瀆神靈要把他處死,這時基甸的父親約阿施起來為基甸辯護,他說“巴力若是神,讓他為自己爭論吧!”日後基甸有個別號叫“耶路巴力”,意思就是”讓巴力與他爭論”。

六章三十三節說到敵人都聚集在耶斯列平原安營,曆世以來耶斯列平原發生過無數戰爭,這次的戰場也在這裏,三十四至三十五節說耶和華的靈降在基甸身上,“降”字可譯作披戴,就是神的靈像衣服似的穿在基甸身上,使他成為聖靈的器皿去完成神的使命。基甸的家族業比以謝族人,因為看見巴力無力保護自己,便認定基甸是以色列的拯救者,願意跟從他去爭戰,其後瑪拿西、亞設、西布倫、拿弗他利等支派的人也來參予,但在三十六至四十節卻仍向神求憑據。其實基甸在十七至廿一節已經向神求證據,而且已得到了,為甚麼在這時候還要求證據呢?可見神的靈包裹他,但不代表他的靈性狀況是強壯的,他在晚間試驗神,也許是對神的應許有懷疑,他不但試了一次,而且還試了第二次,然而神仍然忍耐,照他所求的給他成就了。

神呼召基甸起來為祂工作,但基甸從起初的推辭到後來一次一次求引證,可見神要叫人為祂工作也不容易,我們往往也是這樣,教會的工作需要人參予事奉,神國度擴展需要人投身奮鬥,但我們一次又一次拒絕,縱然神透過聖經話語向我們多番保證,我們也是頑梗不順從,但願基甸的事蹟能對我們有所警惕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