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大卫凡事求问神

 

大卫凡事求问神(1~4节)

大卫离开以色列境,只为逃避扫罗之追赶。扫罗既死,回到故土,实属当然,而且刻不容缓。但大卫布擅自行事,他要先求问耶和华。「我上犹大的一座城区可以吗?」耶和华说:「可以。」大卫仍不贸然采取行动,再求问说:「我上哪一座城去呢?」等到耶和华指示他说:「上希伯仑去。」大卫才带着他的家人和跟从他的人,都上那里去了。

大卫为投奔迦特王之前,已经学凡事求问神的功课。但得到迦特王收留之后,就把求问神的功课遗漏了,直到亚玛力人将大卫和跟随者的眷属统统掳走以后,大卫才再开始学习求问神。如今扫罗已死,看情形大卫是必须要回犹大地去了。但他因受了教训和管教,就非求问神并得到指示,他就不敢凭自己而行动。但愿我们一生一世常学习凡事求问神的功课。

大卫回犹大以后,犹太人来到希伯仑,在那里膏大卫作犹大家的王。先前撒母耳曾奉耶和华的差遣,在耶西的众子中膏了大卫,预定他为王(撒上十六章)。那次受膏是在神面前,蒙神拣选的受膏。现在他受膏是在众人面前,犹大人同尊他为王。从第一次受膏到被尊为王,大卫经过多次争战,数不清的苦难,历时甚久。这说明作王的生命,需要何等的忍耐。「我们若能忍耐,也必和他一同作王。」(提后二12);而在蒙恩的人的道路中,患难使人学忍耐(罗五3),难怪保留说,我正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因为我们正就读于作王的学校。

 

大卫安慰基列雅比人(5~7节)

大卫得知,基列雅比人的勇士,走了一夜,将钉在伯珊城上,扫罗和他儿子的死尸取下,葬在雅比(撒上三十一11~13),就差人去嘉许他们,并奉耶和华的名祝福他们。因为他们的壮举和义行,不单使扫罗和約拿单不再暴尸异城,并得以归葬故土,也将以色列人所受的耻辱洗去了一部分,使仇敌不能过份自夸,大卫对基列雅比人之勇敢,非但不加罪责,反而替他们祝福。可见他的心胸仁厚宽大,这诚然是作王之所当有的度量。

 

押尼珥立伊施波设继扫罗位(8~11节)

扫罗死后,其子懦弱无能,王朝大权落入元帅押尼珥的手中,倘若他呀自立为国,无人敢加拦阻。但他本传统观念,仍立伊施波设继扫罗的王位,却忽略了神已拣选大卫,代替扫罗。这说明了人的观念往往跟不上神的心意,拘守遗传的,必定顶撞神的旨意。在属灵的事上,我们当弃绝人意,挣脱传统的束缚,不承袭遗传的衣钵,单纯以神的旨意为依据,活在神今天的引导中,方能不重蹈押尼珥的错误。

主耶稣在世的时候,法利赛人和文士,就是拘守古人的遗传,而废弃了神的诫命。他们将人的吩咐,当作道理教导人,所以敬拜也是徒然(参马太福音十五1~9)。今天在事奉上要讨神的喜悦,就必须弃绝传统,凡事寻求神的带领,照着今日的引导,行在神的旨意中。

押尼珥之立伊施波设继扫罗为王,固然是错,而伊施波设之接受押尼珥的安排,也同样是错。他缺少自知之明,不自量力,徒然尸位。从任何角度来看,他都不配坐以色列的王位。他若不作以色列的王,也许不致招来死亡。伊施波设在位只两年,纵令享受无穷,毕竟只有两度寒暑,为此断送性命,太不值得!哦,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

更可悲的是,犹大家和以色列家,本应合二为一的,如今因着人的野心,藉传统的助力,深深 了分裂的陷阱!使合一 恢复倍加艰难,大卫甘愿顺服膏油,一尼尔和伊施波设步传统之后尘,前者追求神的心意,后者单顾自身的利益。南辕北辙,怎能合一呢?

 

押尼珥轻启战端(12~17节)

犹大家和以色列家分立之后,一日,押尼珥率伊施波设的仆人,与约押所率大卫的仆人,在基遍池旁相遇。押尼珥竟提议,容两边的少年人起来戏耍。于是双方各派出事儿人出阵,「彼此出头,用刀刺肋,一同扑倒。」战端起自戏耍,争胜耻败使战争升级,于是「……战事凶猛!」那日押尼珥和以色列人,败在大卫仆人面前!从这件事上暴露出凭血气,属天然的押尼珥是何等骄傲与不负责任,枉顾人的性命,轻启战端。押尼珥身为首领,应爱民如命,怎可以争战当做戏耍,以人命当作玩具呢?押尼珥得不到善终,是有因的。

 

单独行动不足取(18~23节)

那场战争原本帅出无名,本应立即休兵。但亚撒黑不肯罢休,穷追押尼珥不舍,终至被押尼珥的强所刺透,倒毙路旁。亚撒黑之如此丧生,实在死得不值!倘若他在追赶押尼珥之先,与两个哥哥商量,他们如果不是劝阻他,就是与他一同追赶,这样就可免去单独的失败。但他仗着自己的腿快,竟一意孤行,一位只要将押尼珥杀死,就能一举成名,功勋彪炳,长留青史,谁料他竟死于押尼珥的枪下!在争战中要能克敌致胜,最忌单独行动,必须与同僚之紧密配合。教会是与恶魔争战,教会必须同心合意祷告,才能捆绑仇敌,这是不可忽略的原则。以为自己有大恩赐而单独行动,往往是中途失败,更谈不上成功神的旨意了!

当亚撒黑穷追不舍的时候,押尼珥曾一再劝他停止追赶,无奈亚撒黑不肯善罢罢休,反以押尼珥为软弱者,锲而不舍。当押尼珥迫不得已转身相向时,亚撒黑你前冲之势太猛,反而来不及应付押尼珥之枪鐏刺入,他就如此丧命。不亦悲乎!这里我们也可得一教训,凡事当有节制,到了一个地步,就当适可而止,不可逼人过甚,使人无余地可站,即使是本乎爱心的责备,也当有个限度。

 

不在追赶弟兄(24~29节)

当约押和亚比筛继续追赶押尼珥到了薄暮时分,在通基遍旷野路旁,押尼珥站在一个山顶上,向约押发出一个沉痛的呼喊:「刀剑岂可永远杀人么?你岂不知终久必有苦楚么?你要何时才叫百姓回去,不追高弟兄呢?」哦!这呼喊岂不是今日之所需吗?历史上弟兄追赶弟兄,逼迫弟兄的事从未间断。生命本同根,相残无怜惜!这类事真是令人痛心疾首!但愿我们都以父的喜乐为重,从一切争端中出来,定意不再追赶弟兄。

 

战争告一段落(30~32节)

这场无谓之战终告结束,双方损失各有轻重之别,但无论哪一方的损失,都是弟兄的损失,是神家的损失,何等可惜!

这场刀兵由押尼珥的一句话所挑起,说出了舌头点燃了生命之轮,且是从地狱里点着的(各三6)。求主使我们警醒,帮助我们,使能勒住自己的舌头,免得我们落在虚伪的虔诚里,欺哄自己的心。——陈则信《默想撒母耳记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