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下十三1】「犹大王亚哈谢的儿子约阿施二十三年,耶户的儿子约哈斯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十七年。」
犹大王约阿施二十三年(总共四十年任期)可与他的第一年,正好是耶户的第七年(十二1)相对照。耶户于二十八年后去世,正值以色列王约哈施第二十二年。因此不需要怀疑南北国间有不同的计算法。因此约哈斯的统治始于约阿施第二十三年。──《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2】「约哈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效法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总不离开。」
【王下十三2-3】有关耶罗波安的罪,请见:列王纪上十二26{\LinkToBook:TopicID=218,Name=a. 耶羅波安的罪(十二25~33)}。希伯来文「所有的年日」(和合作「屡次」)不一定指「继续地」(RSV)或「没有中断地」(Gray),其意应为「好几年」(NEB)或是很长的一段时间(NIV)。哈薛这样的作为使以色列受到「欺压」(见22节)。哈薛可能在这时死于任内,因此他的儿子便哈达三世于主前八○六年开始统治。神的愤怒是为了要管教,并非要毁灭。祂从不撇弃祂的子民,然而在他们犯罪时,也从不遮掩祂的怒气(罗九22,十三4-5)。──《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3】「于是,耶和华的怒气向以色列人发作,将他们屡次交在亚兰王哈薛和他儿子便哈达的手里。」
【王下十三4】「约哈斯恳求耶和华,耶和华就应允他,因为见以色列人所受亚兰王的欺压。」
【王下十三5】「耶和华赐给以色列人一位拯救者,使他们脱离亚兰人的手。于是以色列人仍旧安居在家里。」
「一位拯救者」可能是指当时约哈斯的一名大将;或指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见本章22-25注);或指以利沙(见本章14-19);或指耶罗波安二世(见王下十四27)。——《串珠圣经注释》
拯救者并非以利沙,不是约阿施(17、19、25节),也不是后来赶走欺压者的耶罗波安二世(十四25-27),而是亚述王亚大得尼拉力三世。他于主前八○二年及七九六年挥军重临地中海,沿途大肆掳掠(见10节)。以色列人仍旧安居在家里并不表示他们曾经被赶至山间居住(Gray)。「居住在帐棚中」(MT:帐棚意为「家」,王上八66)意谓他们不受干扰。神赐给他们四境有平安。──《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6】「然而,他们不离开耶罗波安家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那罪,仍然去行,并且在撒玛利亚留下亚舍拉。」
【王下十三6-7】以色列人不但没有转离耶罗波安的罪(有关此罪请见:王上十二31{\LinkToBook:TopicID=218,Name=a. 耶羅波安的罪(十二25~33)}),并且神要每一个人对他自己的罪负责任(希伯来文「行」亦即「生活」,乃单数,参:NIV 他们仍旧活在那罪当中)。亚舍拉的柱像仍矗立在撒玛利亚,乃当初亚哈所设立(王上十六33)未被耶户拆毁者(王下十27-28)。人的防卫力一向都是脆弱的,以色列军队在此的惨况与其他主前八五三年对抗亚述的夸夸之役仅出部分兵力(二千辆战车及一万步兵)已绰绰有余之盛况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7】「亚兰王灭绝约哈斯的民,践踏他们如禾场上的尘沙,只给约哈斯留下五十马兵、十辆战车、一万步兵。」
「践踏 ...... 尘沙」原文作「使他们成为好像打谷时(或场)的尘沙」,象征战争中的毁灭(参赛四一15; 摩一3;弥四13)。——《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8】「约哈斯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王下十三9】「约哈斯与他列祖同睡,葬在撒玛利亚。他儿子约阿施接续他作王。」
【王下十三10】「犹大王约阿施三十七年,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在撒玛利亚登基,作以色列王十六年。」
我们不需要将三十七年(MT)变动为第三十九年(一如一些抄本及 NEB)以配合十三章1节及十四章1节,因为后者可能包括了约阿施与他父亲在主前七九八至七九六年两年的共同执政。──《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11】「他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不离开尼八的儿子耶罗波安使以色列人陷在罪里的一切罪,仍然去行。」
【王下十三12】「约阿施其余的事,凡他所行的和他与犹大王亚玛谢争战的勇力,都写在以色列诸王记上。」
【王下十三12-13】这些经文在列王纪下十四14-15重复出现,在此可能是为了要不加细节地记录这个王朝(他与亚玛谢争战之事记载于十四8-14;代下二十五17-24),与作者一贯的手法相符。有些解经家希望删去此段经文,因为与其他地方的记载有所出入。但这可能是故意的,因为耶罗波安二世「坐了他的位」(NIV 作「耶罗波安继位」)可以解释为他故意夺得王位(参:亚述编年史中「某人坐上王位」暗示夺取王位,不论合法与否,反之则为「他们使某人坐上王位」,是指按照正常的选择程序即位的王)。十四章16节是正常的公式。──《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13】「约阿施与他列祖同睡,耶罗波安坐了他的位。约阿施与以色列诸王一同葬在撒玛利亚。」
【王下十三14】「以利沙得了必死的病,以色列王约阿施下来看他,伏在他脸上哭泣,说:“我父啊!我父啊!以色列的战车马兵啊!”」
这是以利沙最后出现的记录,他前后一共事奉了六十多年,在此并没有交代他绝症的详情及他的所在地。与以利亞对照,他是「病而不痛」。王的到访显示他与先知之间关系密切。解经家对「我父……」的解释通常是:这是王面临即将失去一位真先知时的焦虑之语,因为以利沙比以色列的军队更有保护国家的能力。当然也有可能是王借用以利沙向以利亞说的同一句话(王下二12)。也有可能这些是先知知道自己将死时所说的话。──《丁道尔圣经注释》
【耶和华的得胜箭(v.14~25)】以利沙临终的时候仍然是充满了得胜的灵。一个有双倍圣灵的人,虽他的肉体生命会衰败结束,但在他里面那复活的生命永远不会止息;他外面的力量会到尽头,但是他里面的荣耀一直要照射到宝座。
以利沙是一个在神的国中的爱国者,他向着神和神的儿女充满了热爱。这样的人真是神百姓的保障,神国中的战车马兵。他临死时,以色列王伏在他脸上哭泣说︰「我父阿,以色列的战车马兵阿。」
以利沙要王取弓箭来;这个快死的人仍是充满了战士的灵,充满了得胜的信心。
他吩咐王开朝东的窗户;东方是日出之地,说到神的荣耀和神的旨意。以西结第四十二章里,以西结在异象中看见耶和华的荣光从朝东的门照入殿中。许多人软弱没有力量,遭遇一点的苦难就站立不住,就是因为他们缺少了这样一个朝东的窗户,看不见神的荣耀。
以利沙要王拿箭打地,王打了三次就停住了,以利沙就向王发怒。王的属灵度量有限,开头得胜,但不能维持得胜到底。惟有得胜到底的才是得胜者。以利沙的属灵度量是没有限度的。
当以利沙死了以后,最后的记载他被埋在坟墓里时,有人把别的死人放下去,碰着他的骸骨,死人就复活起来了。主复活的生命,不是外面肉身的影响,不受死亡的影响。── 史伯诚《双倍的圣灵》
【王下十三15】「以利沙对他说:“你取弓箭来。”王就取了弓箭来。」
【王下十三15-19】信心的试验。旧约中并没有有关交感或创意魔术的清楚记载,这也不像是以利沙会做的事,反而应当是一种象征性动作,一如约书亚向艾城伸出手里的短枪一样(书八18)。同样的,約拿单亦以射箭为记号向大卫示意(撒上二十20-22)。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可能象征他们有同一目标,而并非表示耶和华会祝福将临的战争。有关在亚弗大胜亚兰人的预言使人忆及较早时以色列在该处的大获全胜(王上二十26-30)。这次对亚弗(Tell En Gev)的攻击可能便是导致第II层毁灭的原因347。胜利的程度取决于人的毅力,因此约阿施只用箭打地三次(可能只用了半筒箭袋)表示他自己不能灭绝敌军,要留待耶罗波安去控制他们(十四25、28)。──《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16】「又对以色列王说:“你用手拿弓。”王就用手拿弓。以利沙按手在王的手上,」
【王下十三17】「说:“你开朝东的窗户。”他就开了。以利沙说:“射箭吧!”他就射箭。以利沙说:“这是耶和华的得胜箭,就是战胜亚兰人的箭;因为你必在亚弗攻打亚兰人,直到灭尽他们。”」
「亚弗」位于加利利海之东。向东面射箭,大概是因为亚兰位于以色列之东北。——《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18】「以利沙又说:“取几枝箭来。”他就取了来。以利沙说:“打地吧!”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
约阿施本知道箭代表胜利,但他只敷衍了事,大概是因为他和亚哈一样,欲与亚兰结盟共同对抗亚述(参王上廿31-34)。——《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18~19】「他打了三次,便止住了。神人向他发怒说,应当击打五六次。」
我们常有一个危险,就是将神的工作,限制在我们所指定的范围里。今天神要我们在福音的工作上,作好新拓展的预备,但我们却为神规定了一个目标。当神的工作越过了这个目标时,我们的信心就没有准备再往前去了。我们并不明白耶和华得胜之箭的飞行是何等高远。我们看见有数百灵魂来到主面前蒙恩,我们便会感到满足,这可能成为盈千累万要前来蒙恩之人的拦阻。我们为着传福音而建筑的大会所,是否会成为将来福音布道发展的限制?在事奉上,常有一个严重的危险,那就是我们将神的恩典规限于一个范围里。其实,神所赐下的祝福,是为着将来更大的祝福而开路,而绝不是使它成为那更大祝福的障碍。让我们按着步骤而工作,这是无可厚非的,但要摆脱一切老旧的束缚和限制,而活在一种恒常盼见新事物的光景中。我们前面正摆着一项远超既往而又巨大深广的工作。神的计划是要给我们空前的祝福。―― 倪柝声《旷野的筵席》
【王下十三19】「神人向他发怒,说:“应当击打五六次,就能攻打亚兰人,直到灭尽。现在只能打败亚兰人三次。”」
【王下十三20】「 以利沙死了,人将他葬埋。到了新年,有一群摩押人犯境,」
「新年」有学者认为这是指夏季的末尾,正是农作物收割的时候,敌人来抢夺成熟的土产。——《串珠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20-21】以利沙的死拥有以利亞生时的神力(王下四32-37;王上十七21-24)。我们不应当因此故事的特别而视之为被掳后的添加,因为其根基为神与族长所立的约(23节)。有些解经家认为以利亞尚未死亡,因此在记载以利沙之死时必须记载一些不寻常的事件,但这纯属无根据的臆测。「他死时他的身体也发出预言。一如他生时大行神迹,他的死也是同样的神奇。」(《西拉赫书》四十八13-14)。──《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21】「有人正葬死人,忽然看见一群人,就把死人抛在以利沙的坟墓里,一碰着以利沙的骸骨,死人就复活站起来了。」
【王下十三22】「约哈斯年间,亚兰王哈薛屡次欺压以色列人。」
【王下十三23】「耶和华却因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的约,仍施恩给以色列人,怜恤他们、眷顾他们,不肯灭尽他们,尚未赶逐他们离开自己面前。」
此处与第3及7节的历史相连,强调耶和华与祂子民的约的关系建基于祂与他们列祖的关系。这可以提醒听者或读者,约中清楚预言若他们毁约必会遭到被掳的下场,然而若他们转离恶道时却必蒙赦罪及归回。前者将在近一世纪之后应验,神任凭他们由撒玛利亚中被敌人掳走(王下十七14-23)。──《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24】「亚兰王哈薛死了,他儿子便哈达接续他作王。」
圣经以外有关哈薛之经文最后出现于主前八三八年,有关他儿子便哈达三世(马理)乃主前八○六年。──《丁道尔圣经注释》
【王下十三25】「从前哈薛和约阿施的父亲约哈斯争战,攻取了些城邑;现在约哈斯的儿子约阿施三次打败哈薛的儿子便哈达,就收回了以色列的城邑。」
被约阿施收复的城邑可能在约但河西(参:王上二十34),因为约但河东之地于耶户之时失丧(十32-33),直到耶罗波安那时才被收复(十四25)。约阿施(此处希伯来文 Joash 的另一拼法 Jehoash)三次打败敌军的记录是要显示第18-19节预言的应验。──《丁道尔圣经注释》
【以色列的约阿施(十三10-25)】
一、王朝总评(十三10-13)
二、以利沙晚年事迹(十三14-21)
三、以色列与亚兰关系注释(十三22-25)
──《丁道尔圣经注释》
【列王记下十三章】
一、以色列王约哈斯(十三1-9)
二、以色列王约阿施(十三10-25)
1、约阿施的恶行及他与亚玛谢争战(10-13)
2、以利沙之死(14-21)
3、从叙利亚收复城池(22-25)
——SDA圣经注释《列王记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