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上一篇   下一篇

1-19  庆祝逾越节

 

作者在此加插约西亚守逾越节一段,目的是:

 1 说明约西亚如何忠心事奉神(参34:33);

 2 把他描绘为第二位希西家(参30);

 3 对犹太人来说,本节日自他们回国後直到今日都是宗教历上最

   重要的日子,约西亚的庆祝有坚固和强化这传统的作用。

 

 

1-9  过节前的预备

 

有关工夫是由王指派,而主要由利未人去执行。

 

 

3          「教训 ...... 的利未人」:参17:7-9注。

 

            「你们将圣约柜安放在 ...... 殿里,不必再用肩扛抬」:约柜可

            能在圣殿修葺期间曾迁出至圣所;又有学者认为这句话是指自

            从有了圣殿之後,利未人就不用再扛抬约柜了。

 

6          「摩西所吩咐的话」:原来摩西律法规定只有祭司才可以宰杀

            祭牲,但利未人也许一向从旁协助。无论如何,在这个节期内

            ,献祭守节是符合摩西的吩咐。

 

7-9       为数近四万的祭牲,难以在一天之内献完,这数目可能是包括

            除酵节在内的整个节期所献上的。

 

10-15   节日的献祭

 

作者特别重视利未人所担任的职务:

 1 他们替祭司宰杀祭牲及剥皮(11),把祭肉搬上祭坛(12);

 2 烹制祭肉(13);

 3 送祭肉给百姓及祭司(13-15; 参出12:8; 1-7);

 

他们办事殷勤而且满有服务精神。

 

 

12        「燔祭」:在此是指所献的牛只(参上下文)。

 

            「分给众民」:指按百姓宗族单位,献祭给神。

 

 

16-19  总结

 

18        「自从先知撒母耳以来 ...... 以色列诸王也没有守过 ...... 」:这

            趟守节十分降重热闹,甚至比希西家的还有过之而无不及(参

            30:26)。

 

 

20-27  约西亚的不幸收场

 

由约西亚在位第十八年直到他去世年间,作者对他再无记述,因为前

章已声言他一生忠心跟从神 (34:33) 。 不过,在结束约西亚生平的

记录前,作者还交代他不幸的死亡,按本书的因果神学观点,那也许

意味著神的刑罚。有关注释请参王下23:28-30

 

 

20        这次战事发生於主前六○九年,当时亚述帝国最後一王亚述乌

            巴列企图从巴比伦人手中夺回哈兰,法老尼哥於是北上出兵援

            助亚述。

 

21        尼哥指出此番出兵除了是要达成政治军事的目标外,更是出於

            神的吩咐。

            按作者的认识,这「神」乃以色列人所事奉的真神(参22)。

 

            「攻击与我争战之家」:解释有二:

                1 指进攻巴比伦敌军;

                2 表示支援埃及在该地的军事基地。

 

22        「改装」:有作「坚持」。

 

            「不肯」、「不听从」:作者指出约西亚应对此次悲剧负责。

 

24        「次车」:约西亚在战场上用的战车;他显然另外备有平常所

            用较舒适的座驾。

 

            「耶路撒冷」:此处所载与列王纪稍有不同;後者记录他死在

            米吉多,而前者则略去这点,大概历代志的作者认为好的君王

            应该死於耶城。

 

25-27   约西亚虽死於非命,但这一次的失策并不影响他一世的英名。

            作者最後一再声明他是位好君王:

                1 他葬於祖坟;

                2 有伟大的耶利米先知为他作挽歌;

                3 嗣後犹太人每年定时悼念他的去世;

                4 他的善行功绩收录於青史中。

 

 

 

思想问题(第35章)

 

1 百姓守逾越节是照著谁的吩咐行事?见6, 10, 12, 15-16节。

  若你是教会的领袖,这给你什麽提醒?

 

2 试在地图上找出迦基米施的位置。

  除了政治上复杂的因素外,约西亚这次是否必须出兵抵挡埃及王

  尼哥?

  他这次为什麽会阵亡?

  神会藉外邦人向我们说话吗?

 

3 假若你是当时耶路撒冷周刊的编辑,在约西亚王驾崩时你要写一

  篇专文报导这事,你会选什麽题目及如何评论他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