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一1】「波斯王居鲁士元年,耶和华为要应验藉耶利米口所说的话,就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使他下诏通告全国说:」
「元年」公元前539年提市黎月16日(12月12日),巴比伦城陷于波斯军队。居鲁士于该年马西班月3日(12月29日)进入该城。但按巴比伦年历,直到次年元旦,即犹太历尼散月1日(3月24日),才算登基年的开始。居鲁士让犹太人回归的诏书,似乎是从玛代原来的首都伊克巴塔纳(Achmetha)发布的。这座城成为波斯国王的夏宫之一。若干年后在伊克巴塔纳的档案里,发现了这份诏书的副本(拉六2),说明居鲁士在位第一年曾在那里住过一段时期。
「下诏」这是书面文告,并且存档备查(见拉六1,2)。「通告」这个诏书是发给帝国各地总督的,从东至印度边境,西至爱琴海,北至高加索,南至波斯湾和埃及边境。
【一一五、古列是谁? (拉一1~2)】
答:古列Cyrus(意太阳,宝座)是波斯第一个王的名字。其父大约是波斯前王的兄弟,母亲乃玛代王的女儿。古列颇有英勇才能,兼任巴比伦,玛代,波斯三国,(主前538—529)。且有许多小国臣服,非因威力胁迫,实乃中心悦服。当犹大人住在巴比伦时,亦因悦服蒙他恩惠,得以自由回国,重建圣殿。且许运送利巴嫩的香柏树为建殿之材料,并将尼布甲尼撒王Nebuchadneezear(意尼波神的太子)以前在耶路撒冷所掠取的金银器皿,交给派为省长的设巴萨Sheshbazzar(意败火者,是巴比伦文名字,即所罗巴伯,拉一8;二 2)带去放在殿中。以赛亚先知预言耶路撒冷的事时,曾说古列是上帝的牧人,为耶和华所膏的王。(拉一1—11;三7;四3;五13—16;代下卅六23;赛四28;四五1)。——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拉一1~4古列王怀柔政策的历史背景】巴比伦采取高压政策,驱逐反叛的人民,古列及继承他的人却采取怀柔政策,让他们有一些自决权,并尊重他们的宗教。在著名的古列圆柱上(Cyrus Cylinder──现存大英博物院之高圆柱碑铭),国王宣告,有关各国人民的神明,被带到巴比伦的,这样说,『我归回他们原来的地方,作他们永久的居所。』正文明确提供的,正是以斯拉记一章的历史背景,古列命令流放在巴比伦的社体回归故国,并且带着他们的神明回去,放置在那里的庙宇圣殿中,无分彼此。古列自己是一个多神主义者,因此他能将宗教动机和政治狡计,揉合在一起。古列接着说,『让所有被我带回他们城市的神明,在我有生之年,向贝勒(Bel)及那婆(Nabu)祷告。』──《每日研经丛书》
【拉一2】「“波斯王居鲁士如此说:‘耶和华天上的上帝已将天下万国赐给我,又嘱咐我在犹大的耶路撒冷为他建造殿宇。」
「殿宇」希伯来语bayith(房屋),指人居住的,或奉献给上帝的建筑物。
「在犹大」该词出现在这里和下一节中,反映了这个档的官方特点,确定重建圣殿的地理位置。
因以色列亡国了,神在地上没有驻脚的地方;没有国了,没有子民了,所以改称『诸天的神』了;这是一个特意的改变。由此一直继续下去,在被掳的先知书中,又说神是天上的神;这是圣经的事实(拉五11;尼二4,20)。—— 倪柝声《未完成的最后讲章》
【拉一2~4建殿的事起因于但以理的祷告】有关圣殿重建的经文,远在但以理书中已有记载,(但九章)当但以理读先知耶利米书时,看见神警告及应许百姓话。他们被掳七十年期满,神要再施恩与百姓。但以理计算知道七十年的时间已期满,现今该是神施恩之时了。他得到这个信息后,整个心受感动被信息紧扼着;而觉得非常沉重,以玫无法再做其他的事情,只有把自己一生放神。他知道现今国家处于困危的命运中,是因为自己和百姓的罪,他便代表百姓昼夜伏在神前认罪祷告。
祷告永远是复兴工作的开始,我们不能不为教会的需要祷告,何时看见神感动人真愿意花时间祷告,这就是离复兴之时不远了。约翰卫斯理是英国教会的名人,有一次当他传道时,有一个妇人对他说,她已为英国复兴祷告了二十年,现在因看见神藉卫斯理所作的工,便知道神已应允了她祷告。这只是一个妇人的见证,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人已为英国的复兴而祷告,以致做成了如此奇妙的复兴。
闻说神复兴了美国亚斯比尼大学。在复兴前该大学有许多纷争,情况有陷于完全分裂的状态。幸而有四位同学,看见这情形心中非常难过,流泪在神面前祷告。在想不到时,神在那里做了奇妙的工作;因学校的复兴,许多教会也得到复兴。这是因为有人肯在神面前付代价,今天教会也极需要,这些肯为教会付上祷告代价的人。──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一一六、犹太人何时亡国,几次回归本土。 (拉一2~11)】
答:1 北国以色列人时在主前722年亡于亚述,南国犹大人时在主前606年亡于巴比伦。他们亡国,人民被掳离开本地,而分散到各处去。及至波斯王古列登基时(主前536年),首先就宣告犹太人得返本国建造圣殿,尽返圣殿器物,实为仁道之君王。(王下十七5,6;廿五1—11,21;拉一1—11)。
2 犹太人由巴比伦返回故土,他们的旅程计分三次:
第一次—系于主前536年。随同首领所罗巴伯Zerubbabel(意在巴比伦生的)返回耶路撒冷者,计有49897人,骡马,驴以及骆驼等共有8136头,与自圣殿掳去的金银器皿5400件。他们返后七月,筑坛献祭。次年开始,重建圣殿。中途遭受敌当阻建停工,后因受先知哈该和撒迦利亚之鼓励继续兴建,至主前516年,大工告成。(拉一1,2,11;二1,2,64,65;三一—8;四1—5;六15;尼七66—69)。
第二次系于主前457年。与祭司以斯拉一同返回耶路撒冷者,计有男子1754人,妇女孩童是否同行,未计其数。他们返回时,并将王和谋士,军长,以及以色列人为圣殿所献的金字100他连得Talent(合72华斤),银子750他连得,金碗20个,光铜器皿两个,一同携归于圣殿,其旅途共有四个月的时间。以斯拉返国时,考究律法,训诲其民,宣告禁食,求神使他们得平坦的道路,安返圣城。向神献上燔祭,以后认罪祈祷,劝民出其异族之妻,清除杂婚。(拉七10;八21,24—28,35;九5—7;十1,9—11)。
第三次—系于主前444年。与省长尼希米同行者,有军长和马兵护送返回耶路撒冷。并即劝民重建圣城,中途遇敌党同谋阻扰惊吓。然因民众佩带兵器操作,恒心修造城墙,终于五十二天之内,城垣竣工,使耶路撒冷成为设防的城市。以后民请作祭司的文士以斯拉宣读律法,听从遵誓,戒之勿犯。(尼二5,6,9,17;四7,8;六1—15;八1—3;十28,29)。——李道生《旧约圣经问题总解(上)》
【拉一3】「在你们中间凡作祂子民的,可以上犹大的耶路撒冷,在耶路撒冷重建耶和华以色列上帝的殿(只有祂是上帝)。愿上帝与这人同在。」
「凡作祂子民的」准许回归的不限于流亡的犹大和便雅悯支派,即被尼布甲尼撒所囚掳的原犹大王国百姓的后人,还包括凡将“耶和华天上的上帝”(第2节)作为自己上帝的人,特别是原北方以色列王国十个支派的后裔。
【拉一4】「凡剩下的人,无论寄居何处,那地的人要用金银、财物、牲畜帮助他,另外也要为耶路撒冷上帝的殿甘心献上礼物。’”」
「凡剩下的人」即那些被掳后选择留下来的犹太人(见《先知和君王》559页)。那些成功开辟了某种业务的人,会很有可能留下。他们应该慷慨捐献,支持回归的弟兄们。
【拉一5】「于是,犹大和便雅悯的族长、祭司、利未人,就是一切被上帝激动他心的人,都起来要上耶路撒冷去建造耶和华的殿。」
「族长」他们是世袭的家族领袖。他们的权威是公认的(见出三16注释)。尽管回归的许可包括所有相信耶和华的人,但这里只提到犹大和便雅悯两个支派。其他支派的成员即便是有,也一定只是少数人。
「被上帝激动他心的人」只有少数被掳的人回归。连许多犹大和便雅悯支派的人也选择留了下来。许多人在巴比伦有了名望和财富,这在楔形文献上有记录。他们不愿意抛弃多年苦心经营的成果,而回到荒芜渺茫的犹大。所以后来再次作了动员,号召首次回归运动中遗留下来的人回到犹大(见拉七7;亚六10)。
【拉一6】「他们四围的人就拿银器、金子、财物、牲畜、珍宝帮助他们(原文作坚固他们的手),另外还有甘心献的礼物。」
【拉一6奉献财物却不肯过严谨生活】今天也有很多基督徒过着这样的生活。一年前我曾在美一所华侨教会中讲道,有一弟兄前来与我交通。经介绍后得知他本是与我同时蒙召,进入神学院受造就的,那时他很热心很有恩赐。毕业后曾在教会事奉了一年,随即往外国去,做了十多年生意,很有成就,是当地华侨中有名望的人,他谈话中常提及在某某地方捐钱建立教会,某些工作也是由奉献支持的。我听了不禁使我惊讶,怀疑他是否为了这个原因,不听从神的呼召;心里没有平安,不肯顺服神走奉献的道路,使想用金钱来弥补不顺服神的内心痛苦。多奉献钱财,多参加聚会这些原是好的,但若指望借着这些来弥补心中的不顺服,不肯对付的罪,拟将功赎罪的,这不是圣经的教训。那些不肯顺服神的人,想藉此法来贿赂自己的良心,不受责备,不至痛苦,如此下去良心就渐渐麻木了。──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拉一7】「居鲁士也将耶和华殿的器皿拿出来,这器皿是尼布甲尼撒从耶路撒冷掠来、放在自己神之庙中的。」
【拉一8】「波斯王居鲁士派库官米提利达将这器皿拿出来,按数交给犹大的首领设巴萨。」
「米提利」这个波斯名字( Mitradati)还出现在亚达薛西一世时代的一个楔形文献里。
「库官(gizbar)」出现在这里和拉七21中。Gizbar 是波斯外来语,其巴比伦语拼法是ganzabaru。在《以斯拉记》里使用了这个词和其他波斯根源的词汇,说明其原文是写于波斯帝国时代的,其作者与所描述的事情是同一个时代的。
「犹大的首领设巴萨」设巴萨在拉五14称为“省长”,被许多学者认定为所罗巴伯(见拉三8;五16;怀爱伦《评论与通讯》1907,3,28)。他被称呼为“犹大的首领”,享有相当于犹大王约雅斤的孙子所罗巴伯的尊贵(代上三17-19)。
「官员」第八节米提利达似乎是一个波斯的官员,负责将古列上谕中所列各国掠来庙宇中的器皿,归还带回故土。设巴萨曾一度以为就是所罗巴伯,其实不是。他可能是古列王留任的一位巴比伦的总督,迨其死后,由所罗巴伯继任(参阅该一1)。──《每日研经丛书》
【拉一9】「器皿的数目记在下面:金盘三十个,银盘一千个,刀二十九把,」
「盘」('agartelim)是一个词义不确切的词汇。在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和亚兰语译本里译为“盆”,许多现代版本采用了这个译法。
「刀」(machalaph),只出现在旧约圣经的这个章节,其词义不清楚。依据上下文,是指某种器皿。
【拉一9~11】「器皿的数目」九至十一节,数字加起来,和总数不合。原文写或有遗误。标准修订本根据以斯得拉一书加以修改。──《每日研经丛书》
【拉一9-11圣殿的器皿,神珍惜并保存之】每一件金器银器都见证着神的保护和看顾,虽然经历这么多年,神仍然把它们带回给自己的子民。我们或许会因生命中某些事情感到气馁,但不要因此灰心放弃,因为神的应许给我们希望,说不定转折点就在前面。──《灵修版圣经注释》
【拉一10】「金碗三十个,银碗之次的四百一十个,别样的器皿一千件。」
「碗」(kaphor),又见拉八27和代上廿八17。相关的阿卡德语词 kaparu ,也是指“碗”。
【拉一11】「金银器皿共有五千四百件。被掳的人从巴比伦上耶路撒冷的时候,设巴萨将这一切都带上来。」
这些器皿中可能有许多是巴比伦陷落的那个晚宴被伯沙撒玷污的“器皿”中的一部分(但五3)。以亵慢的精神滥用神圣的器皿,证明巴比伦不会再听从上帝的引导,按照上帝的计划释放被掳的犹太人返回故土(但五1-4,21-23)。所以国度要交给能与上帝计划合作的国家(但五25-31)。
「被掳的人」,不是指一般被掳的人,而是指那些听了上帝的话,摒挡一切,归回本土的人。──《每日研经丛书》
【以色列人不肯归回的原因——不肯过严紧的生活】(第一章)诉我们,因为犹太人怕严紧的生活,所以不肯回去耶路撒冷。可见犹太人的生活是严紧的必须按着神旨而行。可能某些事情别人可以作,他们却不能;有些事别人可以不去作,而他们却要作,他们的生活是应该与别人不同的。他们不能随便吃喝,更不可犯罪,要持守神的律法,遵神旨而行。巴比伦人的生活却相反,他们可以爱宴乐,任意妄行,放纵私欲。犹太人在巴比伦住了七十年,见惯了巴比伦人的生活,便觉得回去守严紧的生活实在太苦了。他们经过考虑之后,就决定不肯回去。过圣洁的生活,要讨神喜悦的生活,一个蒙福与神有交通生活永远是一个严紧的生活。很多人可能为了这原因,宁可过自由不受约束的生活,而畏惧走顺服的道路。但有一件事我们需要注意的,就是不顺服神的人,他们心里永远不平安;不服神的心,把我们一切的平安都夺去。
这些人选择了自己欢喜的路,心中没有平安;但他们又不甘心过着不平安的生活,于是用自的方法来填补心中的不平安。圣经告诉我们,这些不肯回去的犹太人拿金银来帮助那些回去的人;从字里行间,看出他们希望做一些事情,满足神的心。于是捐些钱来帮助他们回去的路费,及建殿的所需。他们希望用这方法,去换取失掉的平安。但是这些身外属物质的东西,绝不能代替个人内心与神的关系,也不能弥补在神面前的损失!──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复兴的启示】(拉一1~4)
一、启示的对象──藉祂仆人耶利米(一1)
二、领受启示的条件──耶利米的榜样
1.不顾一切顺服神旨
2.有属灵智慧辨别真伪
三、启示的内容
1.认识耶和华是全地的主宰──波斯王古列也为祂所用(一1)
2.认识耶和华是启示的目标──要在耶路撒冷为祂重建殿宇(一2)
四、启示的方法
1.借着神自己的话──嘱咐我(一2)
2.借着人心里的感动──激动古列王的心(一1)
3.借着事实的环境──下诏通告全国,于是…一切被神激动他心的人(一1,5)
── 鲍会园《以斯拉记信息》
【动人的神】(一1~11)
作者就将神怎样动了善工记载下来,让我们领会神的全能与怜悯。
一、念祂的话语(1a)──神是信实的,就是到天地废去了,祂的话也不能废去。
二、动人的心灵(1b~6)
1. 激动君王(2~4)
2. 激动选民的心(5)
3. 激动四围居民的心(6)
──《新旧约辅读》
【信息:归回、重建与复兴(一) - 被掳与归回】
经文:代下36;15-21,拉1:1-5,耶3:12,14,22,诗126:1-4
纲要:
一、归回的必须 ─ 认识旧造被掳的可怜光景
1.从神前蒙爱、蒙福的光景中被掳
2.从人类尊贵的地位与价值中被掳
3.从神圣受造的目的中被掳
二、归回的呼召 ─ 神恩典的介入
“背道的儿女啊,回来吧!”
1.神要宽恕我们的罪孽(耶3:12)
2.神要以最深的爱接纳我们(耶3:14)
3.神要医治我们一切背道的病(耶3:22)
三、归回的实例 ─ 浪子的归回与百姓的归回
1.前者重在个人的归回,后者重在团体的归回
2.前者重在关系的恢复,后者重在见证的恢复
3.前者源于爱的醒悟,后者源于使命的催促
4.前者的困难在于意愿,后者的挑战在于代价
5.前者成于父的接纳,后者成于使命的完成
四、团体归回、重建与复兴最具体的见证 ─ 以色列的亡国归回史
(请预读王下24-25章,代下36章,以斯拉记及尼希米记)
―― 于宏洁
【福音(一1~11)】
一、神眷顾他的子民(申卅二9~10)
1、慈中有严
2、严中有慈
二、神纪念他的言语(拉一1)
1、对于选民被掳之言——七十年前预言(耶廿九60,代下卅六21)
2、对于选民被释之言——二百余年前之预言(赛四十四28,十四五1~4)
三、神激动人的心灵
1、激动古列王的心(拉一1)
(1)认识神之品性——明言神为难(一2、3)
(2)承认神之全能——“已将天下赐给我”(一2)
(3)遵守神的使命——为神筹建圣殿
2、激动众民之心(一5~6)
3、激动四围居民之心(一4,6)
四、神注念他的器皿(一7~11)
1、特意保守他的器皿
2、自庙中交出他的器皿(一7)
3、详细计数他的器皿(一10~11)
4、妥为交付他的器皿(一8,11)
——贾玉铭《圣经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