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墙大典
△行告成礼
一.招集祭司和利未人──专职人员(1~29)
1.祭司的名单(1~7)
2.利未人名单(8~11)
3.祭司作族长的(12~21)
4.利未人作族长的(22~26)
依名册点名(1~26)
众民协助召集(27)
首先我们要指出的是,圣城的安危,不单是军事上的,更是宗教上的,所以,属灵的工作人员,也是守望者,他们有责任防守与保护此城;而且,他们的名字也必被记念的(诗一一二6)。
以色列人在历史上,每一次核点家谱,必有其意义,而这次,核点的起头,却是「同着撒拉铁的儿子所罗巴伯,和耶书亚回来的祭司,与利未人」,显现出,此次的重点,在强调人与神的属灵关系;也因此,在献墙的大典之前,再次地核算这份名单,自有其意义﹗
二.告成礼前的预备工作(30)
1.洁净祭司──攻克己身为先(林前九27)
谨慎自己为首(提前四16)
2.洁净百姓──约十七19;弗五26
3.洁净城门──参:赛廿六2
4.洁净城墙──参:赛廿六1
△默想:
负责洁净别人者,先要洁净自己。
房屋和城邑务求圣洁,以便奉献给神。
保持心思圣洁、动机纯正、分别为圣,归与真神。
上下一致,同心同行。
「当那日在犹大地人必唱这歌说:我们有坚固的城,耶和华要将救恩定为城墙,为外郭。敞开 城门,使守信的义民得以进入。」(赛廿六1~2)
我们在此看见了祭司、利未人先洁净了,然后洁净百姓,最后把城门及城墙都洁净了。想要洁净别人的人,自己一定先要洁净好,所谓「其身正,不令而行」,「己立立人,己达达人」。
他们不单人洁净了,连城门与城墙都洁净,真够彻底,毕竟要奉献给神,人与城,都追求圣洁。今日我们在参与圣工前的预备,这种身心都成圣,以及物也分别为圣的观念,常常不够,甚是可惜﹗
有时候,总感觉到,我们的行政体系中,好象无法上行下效,因此,不能贯彻上头的领导方针;这到底是方向错了﹖抑是人错了﹖上头错还是下头错﹖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与面对。
尼希米时代,祭司们要洁净百姓前,先洁净自己,也说明了这个事实,惟有先自省,然后才能去引导别人,面对神。
城墙告成的那个神圣的日子,使每个人心受感动;所以,他们也能因此自洁,这种感动绝不是表面的,肤浅的;更让我们看出,他们现在不单只重建了圣城,更把内心属灵的圣城(信仰),也复兴了。
「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怀诡诈的人。」(诗廿四3~4)
若不是心蒙光照,想要追求圣洁,作一个手洁心清的人,来服事神,那真是困难﹗我们若要别人因我们蒙福,我们必须常存诚实的心,把自己圣别出来。
三.行告成礼(31~43)
1.带首领上城──领导者必须凡事走在前头(彼前五1~4)
2.称谢的人分为两大队排列而行──同心合意
第一队
△领队:以斯拉带队──宗教领袖(传道者)
△路线:于西向南绕城
第二队
△领队:尼希米带队──行政领袖(负责人)
△路线:于西向北绕城
3.于神的殿里会合(40)──在基督里合而为一
祭司吹号奏乐(41~42)
歌唱的大声歌唱
众人献大祭
神使百姓大大欢乐
欢声达到远处
△默想:我们要与众人分享恩惠,也要一同感恩。
「耶路撒冷中的欢声听到远处」(43节),这真是极喜乐的日子,那光景确实动人,众人喜乐,妇女喜乐,孩童喜乐,大大喜乐……。他们已经认识到,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他们和神的关系,神是他们喜乐的源头;所以,他们的喜乐,就是耶和华的喜乐;物质生活虽不是很丰裕,可是心灵却是如此地快乐;他们已经扬弃了俗世的价值观,体会出「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太四4),「神必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在面前,有满足的喜乐」(诗十六11);可喜可贺,这批患难中的余民,已跳脱出肤浅的信仰窠臼,在逆境下,享受心灵里真正的安息与喜乐。
现在,也值得他们如此兴奋,因为在重修城墙的时候,他们经历许多的恐惧战兢,但现在却是胜利的光耀中。记得否?!
「一宿虽然有哭泣,早晨便必欢呼。」(诗卅5)
「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诗一二六5)
在行告成礼之前,「歌唱的人从耶路撒冷的周围……聚集,因为歌唱的人,在耶路撒冷四围……」(28~29节),他们把圣城包围起来,如此一来,城里内外都满了歌唱。圣哉﹗好壮观的场面,好感人的气氛,经言「是圣洁的,是用以色列的赞美为宝座的」(诗廿二3),似乎在这时候,得到印证。
伟大的诗词,似乎千古传颂,永不止息……
「众城门哪﹗你们要抬起头来,永久的门户,你们要被举起,那荣耀的王将要进来。荣耀的王是谁呢﹖就是有力有能的耶和华,在战场上有能的耶和华……」(诗廿四7~10)
整个告成礼的高潮,似乎是两队称谢的人,沿城而走,最后走到水门和羊门而会合,然后进入圣殿(十二40);当时他们可能只是在一片喜乐的赞美声浪中,完成献墙大典;可是,今日我们若以新约的亮光来领会,我们可能可以用「两下合而为一」的观念(弗二14),来理解它,表明在基督耶稣里,大家终于能合一;而且神的儿女,若能达到完全合一的地步,那就是见证,彰显神的荣耀。
难得的是,两队人马,一队是由宗教领袖领导,一队由行政领袖领导,却能在称谢喜乐的心情中,合为一群,表明了在主里,大家共同有丰盛的生命,有共同目标,共同心志,而能成为一体。教会的传道人和负责人,苟能于信仰领域中,建立丰富生命的信仰力,则必能和同工们,同心合意,在神的殿中,以喜乐之心,颂赞之情,走在事奉的行列。
巧的是,这两队队伍,合一之前,刚好走到水门和羊门,水门预表着「流出活水江河」(约七38),羊门也预表着「基督的救赎」(约十7~10)的道理;可知道,要达真正生命的合一,必须借着耶稣赦罪的救赎恩典,及圣灵里的重生与更新(约三3~5),离开此合一的基础,则一切的合一,就变得形式与无效了。
欢声听到远处
整个城墙告成礼,达到最高潮,应该是两队人马会合(合一),喜乐,献祭和奏乐、歌唱,完全融入的时候。
但通常我们感觉到,在实际生活中,与人同工达到水乳交融完全合一的地步,实在是太艰难了;所以有人认为人与人间要同工,教会与教会间要合一,那是最大的困难。因此,若想进那完美和谐的境界,的确非靠耶稣的爱,与圣灵的更新,无以致那鹄的。
耶稣爱的特色,就是赦免,包容,欣赏与接纳,如果我们与人相处时,都能学习耶稣这种风范,我们必能常享主里喜乐的甘甜滋味;可惜,有时候,我们矫枉过正,致把和谐的关系破坏了。
再论教会的合一,一间教会最重要的合一基础,乃是它的核心分子,职务人员,而职务人员大概可分行政与属灵体系两部分,以我们今日的情况来说,相当于传道者与教会各负责人了;如果传道者与执事负责人间之配合,能够完美无暇,则教会之属灵状况,必洋溢喜乐气息,而这种气息,必感染了远近的地区。
尼希米他们,当时因为献大祭而欢乐,而且是神使他们大大欢乐。
「众人」献祭而欢乐(43节);到神面前献祭,想要蒙神悦纳,则拜神的众人,需要心连心,手连手地互相提携,才能在敬拜神中得到欢愉,又蒙神喜悦。
该隐就是不能同他的弟兄亚伯同心;所以当神看中亚伯和他的供物,而看不中自己和自己的供物时,该隐就大大发怒(创四1~9),最后甚至将亚伯杀死。
你看,本来献祭是蒙神悦纳有意义的事,现在不单不能由献祭中得到喜悦,反而惹起情绪上的不满,同时又引起神的不悦;其基本原因,即在于不能欣赏与接纳,不能与弟兄同心,不能照神的旨意行。
再举一例,简单说明在教会中,对软弱者于爱心的表现上当有的态度(我们并不否认公义的一面)。
挪亚醉酒一事(创九18~27)
挪亚一时失去儆醒,喝醉了酒,那是他的软弱,我们并不想洗脱他的过错。然而现在探讨的重点是,当他胡涂犯错后的结果,是羞耻,一个长辈赤着身子,醉得不省人事,还不羞耻?!面对此情此景,该如何处理?
照史实所述,有两种方式,也表明了不同的心态:
1.含所作的:
「看见」父亲赤身,就到外边告诉弟兄(22节)
2.闪、雅弗作的:拿衣服搭在肩上,倒退着进去,给父亲盖上,他们背着脸就「看不见」父亲的赤身(23节)
试比较其差异
对于父亲的羞耻,含的目光看见了,他惟一的反应,是到「外边」「说说」罢了。他没有去解决问题。
而闪和雅弗「知道」这事后,他们并不想让这不光荣的事继续,也即是他们想解决这问题。他们用行动来证明,用爱心去进行他们的行动。
他们不想「定睛」在父亲的赤身上,所以他们倒退着走,免得看见;光是不看,不足以表示他们积极的态度;他们要中止那羞耻,不要那软弱者继续在那儿曝光,因此他们拿衣服给父亲盖上,这就是真正的爱心。
所以,有些人对弟兄们的软弱,定住其目光,像是揭疮疤似的,到外边各处说说,好似他是天下通般,其实,对当事人一点都没有帮助,反而让他遭受更多的羞耻,这种人活该受咒诅的。
至于闪和雅弗所树立的典型,更可作我辈信徒的参考;知道了弟兄姐妹一时软弱犯错,当用爱心来挽回他们;帮助他们早日脱离羞惭的局面,而不是把焦点(眼光)一直集中在他们的错失上(加六1)。
你知道吗?!对弟兄姐妹们有爱的人,他必有心里负担;想想看,若你是有情有义之人,是否在你心头上,牵挂着许多人呢?!你的亲属,家人,知己……
在此与你分享的是,爱是有负担的,但那是甘愿的;那就是责任,这也就是为何闪与雅弗,要把「衣服搭在肩上」的含意。衣服是要遮盖父亲羞耻用的;如今放在肩上,肩膀是肩挑(负)之意,等于是说一肩挑起了遮盖父亲羞耻的这种责任。
你,在信仰上有过「拿件衣服搭在肩上」的经验吗?我希望你有过,愿主赐福与你。
四.感恩奉献──百姓信仰完全复兴(44~47)
1.献初熟的,十分之一
2.祭司利未人守洁净礼
3.供给利未人当得的分
在献墙大典的日子里,除了带给选民心中大的喜乐外,也给他们带来了大的感动(谁说不呢﹗当年重建圣殿立根基时,岂不有许多老人大声哭号──拉三12),而感动的最直接反应就是奉献,能够过生命奉献的生活,也显示信仰的复兴。
「当所罗巴伯和尼希米的时候,以色列众人将歌唱的、守门的,每日所当得的分供给他们……」(47节) 「犹大人,因祭司和利未人供职,就欢乐了」(44节)既然祭司、利未人及其它专职的圣工人员,生活都得供应,因此,他们能就恩赐与身分,好好地事奉神,恢复整个荒凉的信仰体系,神的律例在人中间被遵从,神也得荣耀。
歌唱的,每日的生活也得供应,换句话说,那他们就不用为生活担忧,只要每天在那儿歌唱就好了;如此一来,耶路撒冷便天天有歌唱,天天有赞美;圣哉﹗此情,奇哉﹗此景,伟大的见证﹗人们感念到对神的缺欠,及恩情,他们把自己所该献的,全然献上,凡举祭、初熟之物,和十分之一,都照律法的规定,归祭司、利未人。圣职人员无后顾之忧,能专心供职,大家就欢乐了。
我们更体会出,若照着神的道理去服事,则生活会过得更喜乐;若信徒能照道理所要求的,在奉献的事上,尽本分,使神家有粮(玛三10),则圣职人员无后顾之虑,必更能在教会的事工上,展现其恩赐,给教会带来更大的奋兴。
诗曰:「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耶路撒冷阿,爱你的人必然兴旺。」(诗一二二6)。
高潮之后
耶路撒冷的城墙,行告成之礼,似乎是百姓信仰高潮的表现,谁说不是呢?!过去因着信仰低潮,故离弃神,致于被掳,圣城荒癈;而今能够重建,也呈显著信仰复兴的曙光,难怪大家都掩不住那股欢乐之情!可是,高潮,不能只是一天而已罢!
在那高潮之后,当必还有重要的工作要做。所以故事的结局,不能像童话故事一般,从此王子与公主,过着无忧无虑的神仙生活。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神国亦然,教会亦然。
因此,我们再从另一角度看此段经文(十二44~47,十三1~3)。
当日,他们安排了两大项目的工作(十二44,十三1):
首先是派人负责有关「财政的措施」。
这是与圣殿经常性的崇拜有关系的,因为牵连到祭司与利未人的供给。这些神职人员得到生活的照顾,他们的供职就稳定,圣殿的崇拜就不致于中辍!
其次是按神的律法,来洁净百姓。
以上两大项工作,都须要靠平时,经常的实行与教导,才得以使百姓明白律法,与闲杂人绝交,而过着爱神,奉献财物和十分之一的生活。
当日,也就是圣城行告成礼之日,在那信心及喜乐达最高亢之时,他们竟紧接着执行这两项工作;是否也在暗示着,虽然高潮让人欢喜,且印象深刻,但那种成功的高峰,若没有稳定的基础去维持,它将很快地会消逝。
往往,有些基础工作,我们常常在做,只因为它太平凡,我们感觉不出它的重要性,甚至故意去忽略它,不予重视。这是不对的。人心,喜欢好高鹜远,喜欢新奇,容易对平常之物不屑一顾,殊不知如果没有平凡,那来不平凡呢?!没有信仰的平稳,那来的超越飞升呢?!
教会的事工,如果没有经常性的道理教导,与财政、行政等稳定的运作,那来的教会复兴的灿烂火花呢?!
所以,当大家都在期待「教会大复兴」或者「福音大爆炸」之类鼎沸的远景时,我们不要忘记,许多日常性的工作,它才是维系成功的根本。
千万,别得意忘形了!居安思危!
尼希米他们在成功的高峰,马上想到了「接下来怎么办」呢?!如何维持住既有的成就,如何去延续那成就,将又是一个新的课题。
五.读经听道有所得(十三1~3)
1.亚扪人和摩押人永不可入神的会──恶待以色列人──恩将仇报
2.与一切闲杂人绝交(林后六14~18)
城墙的重修,已告一段落,献墙大典的欢乐,也暂时歇息;接下来的工作,是如何维持这复兴的果效﹖俗云:「创业维艰,守成不易」,的确,现在是在这分水岭了。感谢神的是,他们能够把握到复兴的根源,是在于人遵守神的律例,并过分别为圣的生活。
因此,有人念摩西的律法书,给百姓听,当他们听后,有所感动,决心与一切闲杂人绝交,过圣别的生活;可知,读经,听道,是我们走在主的道上,很踏实的功课,它可引导我们更正确更有力地,脱离俗化地诱惑,而跃进神所喜悦的领域中。
祷告:
主阿﹗我乐意看见荣耀的圣城被建造完成,并献上感谢及奉献,祈盼所有爱主之人皆有所感动,而为这目标,献上一切,阿们﹗
参考讲题:
1.喜乐的源头
2.耶路撒冷的欢声
3.两下合一
4.献城礼
5.赞美的生活
6.登神的山
7.得神喜悦
8.高潮之后
9.复兴的根源
10.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