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三十二1】「得赦免其过,遮盖其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快乐」为这些祝福语(见诗一1的注释)较恰当的开头,比有福更能表达出神采飞扬的模样。赎罪的观念不宜只用一种比喻说明,恐怕应用失当,所以第一节用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图画:举起或移开(赦免),和掩住不见(遮盖)。前者可修正一项错误观念,即以为「遮盖」之意,是将还存在、未解决的事藏起来(这动词在第5a节便有此含义:「隐瞒」)。──《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2】「凡心里没有诡诈,耶和华不算为有罪的,这人是有福的。」
这里不再用比喻,而是教导我们得蒙称义与实践真理之事。罗马书四6~8引用此节,指出算此一重要字的含义为:若神视我们为义人,这乃是祂所赐给我们的礼物,与我们所应当得的无关;该章其余部分,是运用创世记十五6所使用的同一个字,藉其上下文来教导我们:这份礼物惟独用信心来接受。本节的末了既强调真诚(译注:指和合本的「心里没有诡诈」),就摒除了我们可以「继续犯罪,使恩典显多」的观念。──《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3】「我闭口不认罪的时候,因终日唉哼而骨头枯干。」
【诗三十二3~5】人与人闹别扭时,身心也可能发生如此剧烈的不安──却仍执拗不改。大卫身心的反应或许异常激烈,但像他一般顽固的人却比比皆是。然而,下台阶之后放轻松的心,以及迎面而来的恩惠(5节),使所付的代价显得微不足道。这几节经文也许可以帮助我们明白哥林多前书十一30所提到的悲剧,因着基督徒不肯顺服,他里面便产生压迫感;就和这里描述的一样;这就是神审判的运作过程?──《丁道尔圣经注释》
【认罪(诗三十二3~7)】中世纪时于欧洲有一虔诚的基督徒,平时奉公守法,在家中为模范丈夫,为人平易近人,人人称赞,好施睦邻,不幸,一日不慎堕入外遇情调,而被当时社会判为「奸淫罪」(Adultery),而以英文「A」字烙印于额上。这是最不名誉、最羞耻的印记。这人被释放后,痛改前非,立志重生;一切行为比以前更善良,且得到妻子谅解,与社会人士的赞赏;久而久之,他额上的烙印「A」,被人忘记是其罪号;自然而然,人人称他的「A」为「天使」(Angel)的「A」。
认罪好像一个人吃了毒物,医生急急的要他吐出,这乃是急救首要的方法。罪在人心中是一种隐毒,使人「终日唉哼」,并且使人身体受苦,而「骨头枯干」。罪在人心中如火烧,如同传染的瘟疫,如同流脓的恶疮,在心里痛痛的作怪。良心是罪的警报钟,又如同人身上的神经系统,身体有了伤或有了病,那些神经系统就叫人痛起来。人的良心一责备,要马上承认自己的罪,才能蒙神的赦免,心中才有平安。所以约翰传道的第一句,乃是「天国近了,你们应当悔改」(太三1~2;四17),启示录二~三章,圣灵也告诫七间教会,叫他们要悔改。
有个故事说,在澳洲游泳的地方,都设了一个很高的瞭望台,时时刻刻有人在台上瞭望,若见到鲨鱼来了,瞭望者便击打大钟,叫游泳的人急速回到岸上。有一天,钟声急鸣,众人都回岸上,只有一个人完全不理,反向外海游,岸上的人都为他着急,于是有人用沙石向他乱抛,并打手势,叫他快快回来,等他回到了岸上,知道了众人的美意,才向众人解释说,他是耳聋,听不见钟声。
耳聋虽非严重的病,但可能致人死命。人若不顾真理,认罪悔改,岂不危险所致,不但身体死亡,连灵魂都要下地狱。
一部机车的功能与价值,不只在于马力与发动机,更重的是要有敏锐的煞车器,不然必会肇祸,人生不正是如此吗?自古以来多少人的失败,不就是由于不懂得控制自己所引起的吗?「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已百年身」,可见自我控制的重要性。
于台中市火车站,有一基督徒经营的南华大饭店,于每一房间都以压克力招牌标示:「敬启者:本饭店为遵守政令,维护顾客安宁愉快,除充实设备,服务力求完善外(红字为警告:绝对禁止服务人员代客人介绍娼妓,或其他不法行为),违者不分职位一律开革,恳请贵宾惠予爱护支持,无任感谢。南华大饭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谨启。」笔者曾投宿受感而曾索取一招牌为见证。
笔者前于培元中学担任老师、导师,而于假期家庭访问于埔里地区之学生,为不受招待而投宿旅馆;殊不知,晚上来了些招呼,问需介绍小姐否?而我以装傻,不必小姐服务,自己服务即可,馆方服务生讥笑我笨蛋,此时老板娘来了,请它们详细看身份证,不要乱来找错物件;她们才道歉了事。——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三十二4】「黑夜白日,你的手在我身上沉重;我的精液耗尽,如同夏天的干旱。」
【诗三十二5】「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细拉」
【诗卅二5放下包袱】“我向你陈明我的罪﹐不隐瞒我的恶﹐我说﹐我要向耶和华承认我的过犯﹐你就赦免我的罪恶。”(诗卅二﹕5)
某地教会在一次奋兴会中﹐圣灵动工﹐不少人受感动。在听众之中﹐有一名小偷﹐当他听到罪恶的结局时﹐不由得受感动愿意悔改信耶稣﹐会后到台前请牧师替他祷告﹐自己也在神面前认罪说﹕“阿﹗我是个大罪人﹐不该偷人的牛撅子﹐求主赦免。”祷告完了﹐心中未得平安。第二天会后他又上台认罪﹕“主阿﹗求你赦免我的罪﹐因为我偷过人家的一条牛缰绳。”但是心中仍不平安。第三天会后再到台前认罪说﹕“主阿﹗求你赦免我曾偷人家的一只大牛的罪﹐我要设法赔偿。”他这次认罪祷告以后﹐心中才有如大石落地﹐立刻得到完全的平安﹐原来他偷牛的时候匆忙﹐顾不得解开缰绳﹐连撅子拔起﹐带着缰绳﹐牵牛就跑。他头两次所认的罪不彻底﹐只认鸡毛蒜皮的小事﹐圣灵不放过他﹐直到他在主耶稣面前彻底投降认清过去所有的罪﹐才得到真正的赦罪平安。── 佚名《喻道故事续集》
【诗三十二6】「为此,凡虔诚人都当趁你可寻找的时候祷告你,大水泛滥的时候,必不能到他那里。」
大多数现代译本,将第6b节作了修改,译为在痛苦之时(at a time of distress),如此一来,与前一段的衔接就模糊了。希伯来经文(有七十士译本、武加大译本等支持)为「在寻找之时」,亦即「在你可能被找出来之时」(和合本、AV、RV),就像以赛亚书五十五6,那里也是提到,要趁还有机会的时候,离弃罪恶归向神。那儿强调的是施恩之日,但这儿则强调危险之日,所用的词汇,与查理.卫斯理受感动所写的圣诗相近:「可畏暴雨夹狂风, 波涛滚滚势汹汹; 恳求主将我隐藏……」这里所提修改的努力,所欲除去的困难,主要是在提到大水之前有一连接词 raq,这词通常的意思是「惟独」或「然而」。但是在有些地方,它有「必定」的意思,最明显之处为申命记四6,而这意思在此处很合适(参,AV、RV)。所以本节可以译为「……在可寻找的时候祷告。当大水泛滥的时候,必定不会淹到他那里。」──《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7】「你是我藏身之处,你必保佑我脱离苦难,以得救的乐歌四面环绕我。细拉」
大卫第一个反应,是与人分享他的发现(6节)。现在他再度转向神,而这时他似乎察觉,周围有一群兴高采烈的敬拜者围着他──因为不需要像 RSV小字的作法,把得救的欢呼(或大声欢唱,和合:乐歌)删除:在希伯来经文中,这字放得很妥当。──《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8】「我要教导你.指示你当行的路;我要定睛在你身上劝诫你。」
这是耶和华对大卫的回答,透过他也向我们说话,因为第9节的命令乃是复数。此处要求当有受教的心,既然这是从神而来的话,就使得第1~5节的功课,更积极地铭刻在人心中。若罪得赦免是件美事,团契相交就更美;若已经尝过神的手在我们身上沉重(4节),就应当懂得欣赏祂的轻抚,并寻求这样的经历。AV的译文很出名:「我要以眼目引导你」,意指我们对祂目光的回应,但这译法不正确,不过在诗篇一二三2的确有类似的思想,仆人专心看主人手动作的信号。此处的重点则为神高度警觉与亲密的看顾,……定晴在你身上;我们当有的回应记在第9节。──《丁道尔圣经注释》
【保守(诗三十二8、9)】有神为良师,不可像骡马的无知,心中顽梗;否则需要嚼环和辔头,控制骡马冲下悬崖。箴言廿六章3节:「鞭子是为打马,辔头是为勒驴,刑杖是为打愚昧人的背。」
据加拿大一位专家考证,使罗马帝国崩溃的是铅毒。报导说,根据加拿大国立水质研究协会人员杰洛姆·努利亚格的研究,罗马帝国历代皇帝都嗜酒如命。而当时酒壶用的是铅壶,盛装菜肴的有的是铅盘,水管也是铅质。因之,罗马皇帝每天铅的摄取量,比现代美国人多了七倍。努利亚格指出,主宰罗马帝国的历代皇帝都患有痛风、失眠,精神异常等症状,而那些症状,都是由于慢性铅中毒所造成。因此努利亚格认为,使罗马帝国崩溃的是慢性铅中毒。
铅具的使用会慢性中毒,身心受影响而摧毁,如果不亲近神,岂不也会逐渐亲近魔鬼而受其影响吗?那如何亲近神呢?不可停止聚会,不忽视祈祷灵修的生活,亲近并隐藏于基督里。——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三十二9】「你不可像那无知的骡马,必用嚼环辔头勒住他,不然,就不能驯服。」
这幅生动的图画,以对比的方式将第8节所强调的听话合作刻划出来,这是神用心良苦,想从我们得着的反应(参约十五15);因为至于骡马,无论用什么方法对待,总不可能用\cs9劝戒来带领,要带动它,一定要施加压力。耶利米书八6用马来形容桀骜不驯,比著名的迷羊之喻有力:「他们各人转奔己路,如马直闯战场。」不过,第9节第三句的真正用意甚难捉摸。直译为「不接近你」,有人以为是指「(否则)他们就不会接近……」(RV),也有人以为是指「以致他们不接近」(RV小字)。前者比较容易了解,不过 RSV所译否则它就不能由你掌握,是否算按照此意的正确译法,甚为可疑。──《丁道尔圣经注释》
许多时候,我们好像那无知的骡马,不懂得神的旨意,逼得神只好用环境把我们圈到顺服的地步。不要轻看环境的安排。许多时候,虽然我们好像是作了无知的骡马,并不光荣,但是能被勒住,也就是最大的光荣。
【诗三十二10】「恶人必多受苦楚,惟独倚靠耶和华的,必有慈爱四面环绕他。」
所用的环绕一字,与第7节的动词「环绕」相同(参NEB,'enfold'……'enfolds')。──《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10、11】在公元前四十四年三月十五日,罗马著名的独裁者西泽要到上议院去开会,当天早上,他的夫人走来警告说,前一天晚上,她作了一个恶梦,梦见丈夫仿佛被人行刺,满身流血。他的儿子卜禄多是西泽的宠儿,来到他家想伴着西泽到议院去,他的妻子为了怕丈夫横遭不测,千方百计拦阻他不要去。卜禄多诈言若他不到议院去,会使议员们扫兴,并且还说:「不该等到夫人发了梦,然后才去尽义务。」西泽终于去了。但他刚抵达庞贝纪念像前,他的政敌们就挥刀一拥而上。西泽这时也拔刀以寡敌众,正在酣战之际,突然在凶手间发现了他的宠儿卜禄多,这一下子,他心中感到无限的创痛说:「卜禄多,我的儿子!难道你也来了……。」他哀伤过度,手足无力,竟无心争战,遂用披肩裹着自己的头,任由凶手下毒手,西泽身上中廿三刀,倒下气绝。一代英雄就这样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基督徒的灵命长进,必受「教导」、「指示」和「劝戒」这三件事的管教。恶人的顽硬,他们被神管教,正似骡马一样;否则,恶有恶报,从罪恶中必收罪恶的果子。
有一位年老的信徒,他的孩子给他诵读这诗篇后,这老年人向年轻儿子说:「你要慎记这篇神的话,我年幼时念的时候相信它,现在年纪老迈,感谢神,神是真实可靠的,保守它,必得福气。」这些就是大卫的认罪,得蒙神赦罪,保守蒙福的见证。——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诗三十二11】「你们义人应当靠耶和华欢喜快乐.你们心里正直的人都应当欢呼。」
要人欢呼,也与第7节的应许相呼应,即在敬拜中要将「得救的欢呼」表达出来(7节;见注释);诗人在患难之时,就已经凭信心期待这一刻。──《丁道尔圣经注释》
【诗三十二篇】福特汽车公司的老工程师威廉·布朗当他退休后,根据他平生统计所得,发表汽车肇祸主因,是由于驾驶人心不在焉所致,而其「心不在焉」的主因以下列为主:老人醉心于年轻姑娘。青年人动脑筋弄钱。女人嫉妒别人。这一理论不是官方与科学化之统计,然而却表达了一个事实——车祸之发生,乃在于心灵上之不健全。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车祸的发生都可能是驾驶员醉了,不过所醉的不一定是酒。
实际而论,每个人都是「驾驶员」,而所驾驶的是「自己」。这一个自己比火车、汽车,甚至飞机、火箭更具破坏力。一个人他如果有高度的知识及技术,那就如一辆马力特别大,机器特别新的汽车。他如果财势雄大,在社会中稍居地位,那更像从高坡往下滑冲的货车;驾驶员若不谨慎,或有一点醉意,无论醉的是什么,很容易闯下弥天大祸害人害已。
奥古斯丁最喜爱这诗篇,他念的时候情不自禁的流出眼泪来。当他年老体衰的时候,不能起床,把本篇刻写在他卧室床边墙上,并写道:「知道自己是罪人,这是悟性的开端。」以提醒自己每天需要神,以便朝干夕惕,勉作完人,如此在痛苦之中,因诵读此篇就得了很大的安慰。——林政杰《诗篇的讲章》
【赦罪之乐(三十二1~11)】
一、罪得赦免(三十二1、2)
二、僵局化解(三十二3~5)
三、惟一的天堂(三十二6、7)
四、当学的功课(三十二8、9)
五、惟一的快乐(三十二10、11)
──《丁道尔圣经注释》
【赦罪恩福(三十二1~11)】
一、罪的可怕(三十二1~4)
二、彻底认罪(三十二5~7)
三、慈爱公义的神(三十二8~11)
──《新旧约辅读》
【忏悔吟之二——承罪(三十二1~11)】
一、引言(三十二1~2)
二、诗人向主说话(三十二3~7)
1、良心发现(3、4)
2、认罪(5)
3、因赦免所得的福气(6、7)
三、主向诗人的话(三十二8~9)
四、靠主的人和恶人相比(三十二10、11)
── 包忠杰《诗篇注解》
【蒙福七步】
一、觉罪(3~4节)
二、承认(5节)
三、得赦(5节)
四、祷告(6节)
五、庇护(7节)
六、受训(8~9节)
七、欢乐(10~11节)
── 丁良才《经题模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