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篇

第107篇

上一篇   下一篇

 人人也可以祈禱

    這詩篇的特色之一,就是經常重複──例如形容不同的惡劣處境(4-51017-1823-26);求神救助,向神祈禱(6131928);神的回應(6-713-1419-2028-29);向神感恩(8152131)。這些人是誰?我們很容易聯想到以色列人被擄至巴比倫。但從第3節看來,這群人似乎又包括了世上所有的人。有人覺得這是以色列歷史的回顧:從曠野到迦南(4-9);從埃及和巴比倫到應許之地(10-16);在被擄中從「死」(17-22)和「風浪」(23-32)到生命與平安。但我們依然察覺到這詩篇的語調是普世性的。我們或會問誰是從「西」來的呢?在希伯來文聖經中,第3節是「從海來」,不是「從南來」(可理解為「從海外來」)

    另外,我們可以注意到第4101723節中,看似是4組不同的人。但希伯來文聖經顯示這是從4個角度描寫同一群人──就是神的子民,在危險中得到神的救贖(2)和愛(1815213143)。我們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這篇詩篇。詩人是在默想被擄前的一個朝聖節期(出二十三14-19)。他看見各地的朝聖者,想起神對亞伯拉罕的應許(創十二1-3,十八18,二十二18,二十八14;詩四十七9),現今集中在大衛家(七十二8-11),就是從列國中招聚人來。縱然這應許尚未實現(啟七9-17),每一個屬神的人都可以享受屬於招聚之民的特權,歌頌救贖的愛(1-28152123),也須常常思想這事。

 

1-3 救贖的愛

    1-3 救贖的愛 整篇詩篇所述說的「愛」,乃主委身、不變、決意的愛。祂不會放棄祂所揀選的人。這份「愛」在救贖中彰顯(2),祂彷如「至近的親屬」,把祂受欺之子民的需要,看為自己切身的需要;並且背負祂的子民所有的重擔,又救他們脫離危險。

4-32 4幅圖畫

    4-32 4幅圖畫 第一與第四幅圖畫成為對照,述說脫離在世生活所遇到的危險:第一幅是地上(4-9),第四幅是海上(23-32)。而第二幅(10-16)及第三幅(17-22)則著眼於屬靈的問題──敵對神(1117)、生命的捆綁(10)和自我毀滅(17),即是罪使我們與神為敵,使我們得不著神應許的自由,並敗壞我們的本

質。這4幅圖畫表達出無論在何境況,神必以救贖和不變的愛,回應求告祂的人(6131928)。神在地上的子民,任何時候都得著神的保護,在不同的境況中受著外在或內在的打擊時,也要常常仰賴禱告。

4-9 迷失在世界裏:帶我們歸家的愛蒙

救贖者常不知道應往哪裏去,他們渴望找到安息穩妥的家園(4)。例如亞伯拉罕,他嘗過漂泊的帳棚生活,非常渴望「那座有根基的城,就是神所經營所建造的」(來十一9-10)。我們也常常處於不能支持下去的境況中(5)。但我們可以禱告(6)。回顧過往,我們原以為是崎嶇之路的,後來發現是神所指引的直路(7),就是將來到了天家回顧今生時,更是如此。彷彿是迂迴曲折、錯綜複雜的迷宮,那日就會變成不偏左右的直路,引領人由信主進入榮耀的階段。這是藉神那超然的工作(「奇事」,8)所成就的〔祂今天已是如此,何況將來呢(啟七16-17)〕。第10-16 被狹小的世界桎梏:使我們自由的愛在伊甸園中(創三),蛇使人以為神的話是束縳人,是刻意剝削人的自由。當亞當和夏娃發現只有藉著緊緊遵行神的吩咐才得到自由時,已經太遲了(參一一九45)。不聽神的話就帶來捆綁。這解釋了我們的境況(10-11)。有關第12節,可參創世記三章1619節。因神的憐憫,祂多次保護我們脫離自招的苦況。但神有時也因著同樣的慈愛,挪開祂的阻隔,容許我們一嘗自己所種的苦果。即使如此,我們可以禱告(13),那時,我們會發現──今天只是部分,他朝則是全然(腓三20-21)神以恩典回應禱告,祂會釋放我們(14-16)

17-22 在罪惡的世界中受破壞:使我們得完整的愛

罪在我們的天性裏是一股自我毀滅的力量,使我們降至卑微(17),亦使我們臨近死門(18)──今天自毀前途和明天永遠失喪的雙重打擊。在第11節,「違背」反映了反叛者的頑梗;在第17節原文是同一個字詞,這裏則代表刻意的剛硬。縱然如此,我們仍然可以禱告(19)。禱告是罪的毒素的解藥,是醫治的道(20)。正如我們的苦境乃源於拒絕神的話(11),那麼,藉著讓神的話再進入我們的生命中,我們便能重拾屬靈的完整(20)

23-32 在一個敵對的世界中被壓傷:使我們得平安的愛

海上航行正好用來表達我們此生的經歷:縱然風和日麗,我們處理日常大小事務(25),可是天有不測之風雲,風暴驚破我們的美夢,一下子打亂了我們的人生計劃,頓時失去安全感。在這不受控制的環境裏,我們感到無助(25-27)。每一次的風暴都教導我們信心的功課,因為事非偶然,也非撒但的計謀;這是神所造的風暴(25),神在祂認為適當的時候,會叫這風暴停止(29)。每一次的風暴也喚起人祈禱(28節上),即使面對最大的阻力,禱告都能攻破。禱告就是進入平安的門(29-30)。第2122節的感恩對象是神,我們奉上祭品,象徵我們滿心的感激,並我們的奉獻。在第3132節裏,感恩使我們成為崇拜群體中的一員。

33-43 引導、眷顧的愛

    這些經文描述了兩幅全然不同的圖畫(33-3435-36),它們以相反次序和兩種不同的人生境遇(37-3839-40),來表達全篇詩篇以「正直人看見」的真理(42)和「有智慧的」所留心的事(43)作結。所看見的圖畫分別是肥沃的土地變為貧瘠(33-34),而貧瘠的土地變成足以維生及提供保障(35-36)。這的確常有發生:當事情順利,人便可享有令人羨慕的富足(37-38);但當失意,就是當災害與痛苦接踵而來時(39),君王也無計可施(40);但富足再次臨到,貧窮的便得到安定的生活(41)。到底在這一切經驗中,「正直人」(那些神看為正並立志過正直生活的人)看到了甚麼呢?首先,在每一件事情中,神不是旁觀者,祂參與其中操控一切。是祂使這兩種境遇交替發生。人生中最實際的莫如與這位操控一切的保持良好關係。其次,祂的引導是合乎道德的。如果一片肥美之地成為荒,原因是罪被審判(34);因此,正直人當選擇聖潔的路。第三,富足來臨,並非因為人有甚麼可誇之處,乃完全是因為神憐憫困苦的人(41)。因此,真正的智慧(43)就是常常定睛在神的「慈愛」上(原文是複數),就是那不變、大能的愛。這愛藉著祈禱,能滿足各種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