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篇

第44篇

上一篇   下一篇

人生似乎不公平,神似乎沉睡不聽祈求

    正如四十二和四十三篇,信心在人世的苦難中受經煉,人往往無法明白為甚麼會禍不單行(17-19)。四十二、四十三兩篇都是比較個人化的禱告,四十四篇則是從通國宏觀的角度發出的祈禱,可能是國家祈禱日的禱文。

       (1-3) 神是歷史的神

       (4-8) 見證:真實信心

       (9-16) 哀慟:今日淒涼的光景

       (17-22) 見證:修德正身

       (23-26) 神是未來的神

      

神的道路奇哉。人生的禍患不止,非淺見的人能參透原委,有時不如意的事甚至顯得跟神的心意性情背道而馳。我們所能作的,只有在疑團中奔到神面前禱告。

    本詩篇是連續合奏的啟應組曲,歌詞互相對答,有時又一同發聲。因獨唱的部分(6)提到「我的刀」,這詩或者是王領百姓聚集禱告的詩篇。

 

1-3 神是歷史的神:回想諸般祝福

    全會眾提說過去,眾口一音:追憶上古,便想到神的作為,也想到自己的國家如何征戰長途,這一切都不是人的功業,而是神策劃的宏圖。第2節「手」:象徵擬人化的行動。在這個出於神的鴻圖大業剛展開之際,擺在百姓面前的是「神所賜給你們的地……(申四1);到了得地為業之日,「耶和華將從前向他們列祖起誓所應許的全地,賜給以色列人」(書二十一43;參八十8-11;摩二910)。第3節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曾為那地爭戰,因為要承受神的應許,人便必須順服祂的命令。但他們卻又知道不是靠「自己的刀劍」得地土,乃是靠祂的「手」(個人化的行動」和「膀臂」(個人化的力量),還有是靠著神的「臉上的光」,是神「喜悅」祂的百姓,也就是說神愛他們,接納他們。

4-8 持守真實的信心

    (46)和百姓(57)輪流見證,更曾走在一起(8),同心稱頌,因他們都認識神(4),知道靠祂而行(5),明白地上的權勢能力不足恃(6)。還有的是他們曉得神救恩的大能功效(7)。因此詩人的結論是眾人都因神誇耀(8)。第4節他們不僅是承繼先人的宗教禮儀,他們乃是認真地委身於自己的信仰,竭誠忠貞(以神為「王」),恭敬尊崇(稱祂為「神」)。「你出令」:向作王的神直接呼求。「得勝」:拯救,複數詞,表示各種的拯救方式。第6-7節兩節都以「因為」(原文)作開始。45節顯示個人的能力十分有限,不該依靠己力(6),反而要倚靠作王的神,惟有屬天的能力無窮(7)

9-16 今日淒涼的光景

    詩歌繼續:王的聲音在9111315節出現,百姓的聲音來自101214節。二者溶合,凝成了最終的哀慟之聲。神的不悅使人失敗;神的態度和行動(11-12)遇上人的敵意(13-14)。羞辱已到極點(15-16)。看來一切都失去意義(9-10),名聲盡喪(13-14),剩下的只是羞愧(15-16)。在914節中,每節中第二個動詞表明生命都來自神的手。只有認識神的手,我們才曉得際遇與順逆的意義。有人以為應該分辨何者是神的明文旨意,甚麼是神許可的旨意。可是在舊約卻難作出這樣的分辨。因為神既調動萬有,我們的責任應該是在謎團中投靠祂,受壓時呼求祂。第12節在人看來,神如此重責祂的子民,似乎不合常理,不近人情,即使神自己也不見得有甚麼好處。「也不賺利」:只得薄利,或一無所獲。

17-21 修德正身之道

    詩人曾談到個人的信仰自由(4-8),現在配上了見證,表明心跡和志向(18),然而換來的是更悲慘的命運(19);敬虔的信仰,手潔心清,卻得來終日被殺的噩夢(20-22)。王在1720節有所申訴,百姓則在1821節呼冤。到1922節是同聲的哀鳴。人在不義不公的世界中難免受困擾,頻遭欺侮(七十三2-14)。可悲的是,人一遇逆境便容易否認那位良善慈愛之神的存在;而王與百姓的反應是來到神的面前,見證神,不再沉默,反倒發出懇求(23-26)。我們當以此為榜樣,讓難處與憂患驅使我們到神的寶座前去。第17節「約」:在此指各種義務和責任,存順服之心接受加諸我們身上的要求。第19節「野狗」:在戰場和荒地上常見食屍首的惡犬。

22節「為你的緣故」

    即「因我們效忠於你的緣故」。

23-26 神是掌管未來的神:懇求幫助

    至此眾人融為一音,呼求天上的求助。他們求神不要沉睡,要施行數宥(23-24),他們陳說種種缺乏,仰望天恩,因為知道神的慈愛終不斷絕,始終不變(25-26)。第23節是勇敢壯膽的祈禱。第25節神既是如斯愛我們,我們可以來求所需。第26節「救贖」:付出代價,例如提供自己所有的物資來供應他人所需。「慈愛」:不變的愛,定意的愛;神愛祂所顧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