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篇

第110篇

上一篇   下一篇

「必在位上作祭司」

    麥基洗德──一個帶有濃厚神祕色彩的名字。他無聲無息地進入了聖經記載中。亞伯蘭剛征服了地上的王(創十四14-15),但當撒冷王麥基洗德來到,亞伯蘭認同他超越的祭司身分,把戰利品的十分之一獻上(創十四20)。亞伯蘭更確認麥基洗德的「至高神」不是別的,乃是耶和華自己(創十四22)。在約書亞記十章1節,耶路撒冷王是亞多尼洗德,他的名字在形式和含義上(「公義王」)與麥基洗德完全一樣,反映出在耶路撒冷一直以來都實行王兼祭司制度。若是這樣,當大衛在耶路撒冷登基(撒下五6-9),他就坐在麥基洗德的位上,承繼亞伯拉罕所認可的祭司君王身分。這就是詩篇一一篇的背景。

    當大衛默想他的祭司君王身分時,彌賽亞漸漸成為焦點:大衛仰望那位完美的祭司君王;大衛只是那實體的影兒。希伯來書(來六20至七28)藉著麥基洗德表明主耶穌是真正的祭司,縱然祂並不是亞倫的後代;祂成就了由大衛一直追溯至亞伯拉罕的真理。耶穌事實上是真正的麥基洗德:亞伯蘭遇見的是其原型,大衛是其預表,撒迦利亞是其預言者。

    這詩篇由兩個平行的段落所組成:君王(1-3)及祭司(4-7)。兩段都以神的應許開始,宣告主角的君王/祭司位分,宣告他的統管從錫安開始,並臨及萬國。神子民的甘心奉獻與列國的覆滅成為對比。王兼祭司當有無窮精力,又在合宜的日子屢獲更新。

 

標題和第1

    (參可十二36-37)主耶穌確認這詩篇的作者是大衛,他受聖靈感動而寫,而且透露主耶穌的彌賽亞身分。大衛王是向著一位比他還大的君王(來一313)「說」:「耶和華對我主我王說話」(參書五14)。「仇敵……腳凳」,例子可參考約書亞記十章24(來十12-13)

2節「從錫安山…………中」

    雖然已在錫安登位(來十13,十二22-24),列王仍在他的「仇敵」名單上,仍要稍候他們完全歸順。因此這詩篇說明大衛當時的境況,以及我們今天的境況(參腓二9-11;來二8-9)。「掌權」:一個相當強烈的字詞,即絕對「管轄」。

3

    (直譯)「你的民是甘心祭」,是對這位君王唯一適當的回應。「妝飾」:所指的可以是王的子民穿上的聖潔服飾,但更可能是指王穿上他的聖潔為妝飾(參九十六9;代上十六29;代下二十21)

    「清晨」:詩人可能引用古代神話(賽十四12),象徵這位君王超自然的源頭:可能是圖象化地指出朝露之始。「甘露」:給予生命(賽二十六19;何十四5),神的活力保持王「無窮之生命大能」( 來七16),不知不覺地出現(撒下十七12)

5

    5節與第1節剛好相反:神站於王祭司的「右邊」,在他所有的行動上加上能力(參賽九7;約十四10),保護他(詩一二一5),並恩待他(賽四十五1)。地位上的權力與統治世界的能力相稱。

6

    這幅圖畫怎樣與「和平的君」(賽四十五1),以及新約中的耶穌協調呢?首先,它與王的隱喻吻合,武力征服是帝國擴展的途徑。今天,就是以天國的福音使各國歸順(徒十五13-18;林後四6)。但終有一天,那身穿血染衣服的祭牲會君臨天下,成為萬王之王,而且得著最終的勝利(啟十九11-21)

7

    大衛回憶當日追趕敵人時,在比梭溪旁所發生的事(撒上三十10)。因此,終極的王在還未征服所有敵人前,決不鬆懈或寬容。「抬起頭來」:參同義片語(詩八十三2;士八28;伯十15;亞一21),表達出以極強的信心去制服各方反對的勢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