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所羅門談論實踐道德的箴言(一○1~二二16)
箴言書到此為止,在思路上一直有明確的連貫性,節與節之間也相連着。各主題都以段落的形式來談論。而本分段的經文,卻是一連串的三百七十五句箴言,每一句都是不同的。其中大部分是對照的陳述句,中間以“但是”(或“但”、“卻”等)來劃分。所羅門名字在希伯來文字母裏的數值是三百七十五,正好與這題為“所羅門的箴言”的段落之箴言數目相同,這可不是巧合吧。
一.義人與惡人之生活方式的對比(一○1~一五33)
一○1 兒子的行為對父母的精神健康有着直接的影響。每個兒子都有可能變成一個保羅(智慧之子),或一個猶大(愚昧之子),而父母卻因而歡樂或擔憂。
一○2 不義之財或非法得來的財富不能持久;它總會消失無蹤。到了死亡的時候,它不能得着一刻的緩刑。另一方面,公義最少有兩種途徑能救人脫離死亡。公義能保守人免受罪惡生活的各種危險,而作為新生的外表證據,它表明重生的人有永生。
一○3 神不使義人受飢餓,那是一個通則。大衛說:“我從前年幼,現在年老,卻未見過義人被棄,也未見過他的後裔討飯。”(詩三七25)同樣真確的是,耶和華“阻撓惡人的熱望”。(修訂標準本)他們伸手欲得飽食和滿足,這一切卻逃避他們而去了。
一○4 懶惰粗心的人要受貧窮。手勤進取的人卻要成功。
一○5 夏天是收割的季節。那時努力去犁地、種植和耕作是沒有意義的,只要睡覺,直到農作物收割的時候。耶穌對所有的門徒說:“舉目向田觀看,莊稼已經熟了,可以收割了。”(約四35)
一○6 收割的定律是,我們種什麼就得什麼。我們所種的若是正直的生活,就收取神的福祉和伙伴的讚美。我們所種的若是罪的野燕麥,就有強暴蒙蔽我們的口。哈曼的情況正是這樣:他的口(或臉)被蒙着,並要忍受殘酷的死刑(斯七8~10)。
一○7 義人死後,他聖潔的生活仍長久存留在人心裏。惡人的名字只發出惡臭,而不是香氣。今天許多人仍給孩子起名為保羅──而不叫猶大!
一○8 心中智慧的人必受命令,意思是他願意聽從合理的忠告。高聲講話的愚妄人,由於他們不願意學習和聽從勸告,必墮進自己的敗壞中。
一○9 生活正直的人有安全和穩妥,但行事基於欺騙的人必被發現,以致敗露。
一○10 若按着英文聖經修訂標準本的翻譯來解釋,本節的對照就比較清晰:“使眼色的人自招煩惱,但那大膽責備的人卻有平安。”眼色顯出那人的狡猾和託詞。當這種詭詐得到率直的指責,憂患就變為平安。
一○11 義人的口是生命的泉源,流出教誨、安慰和忠告。惡人的口被其強暴和惡毒蒙蔽,變得緘默。
一○12 怨恨的心靈不會饒恕,也難以不記仇恨;他堅持要挑起昔日的怨恨和爭論。一個滿有愛的心能遮掩別人的一切過錯。這些過錯和過失當然要被招認和放棄,但愛不會對此竊竊私語,或使它不能平息。
一○13 明哲人的講話對別人有幫助。無知人不能幫助人,卻只為自己帶來刑罰。
一○14 智慧人珍惜知識,並加以積存,待適當的時候使用。伯恩斯說:“他把要說的話留待適當的時間、地點,和在適當的人面前才說出來。”(比較太七6)但愚妄多言的人,你永遠不知道他要說什麼話。他常常為自己和別人帶來麻煩。
一○15 富戶越發有錢,窮人也越發貧窮。有錢的人懂得賺錢。窮人總是不能發展;他的貧乏是他的敗壞。富人能買到品質好而耐用的貨品。窮人只能買到破舊、二手的東西,而不斷維修的費用使他們不能富起來。現今世事就是這樣,但卻是不應該的。
一○16 從正當職業得來的財富是一個祝福。從不名譽之工作所得的利潤,引人走往罪的道路。試比較一個基督徒木匠和一個非基督徒酒保。木匠所得的收入代表積極的、有生產力的工作,並且用在有益的目的上。酒吧老闆的工作是破壞性的。他工作得愈久,所犯的罪就愈多。他犯的罪愈多,得到的收入就愈豐厚。
一○17 習慣聆聽敬虔的訓誨,是走在生命的道上。不聽好言勸告的人,自己失迷了路,並且引導別人走入迷途。
一○18 這句箴言把兩種人作一對照,一種人用不誠實的話隱藏他的怨恨,另一種人中傷他的鄰舍,公然表示他的怨恨。第一種人是偽善者,第二種是愚妄的人,而兩種態度都不可取。信徒應學習的第三種態度是完全不去記恨。
一○19 我們說話愈多,說錯的機會就愈大。必須常常說話的人要當心!想不停說話的慾望,往往使人難免在言語中有誇大之詞,令別人對他失去信心,而且會犯上相關的罪。意欲超越別人做說笑能手,容易使人說出下流的故事。
在言語上有自制的人是有智慧的。他使自己免於尷尬、歉疚和犯罪。
一○20 義人所說的話反映出他的內心。由於他的品格有如高銀,所以他的言語也一樣。由於惡人的心(思想)沒有價值,所以從他口出來的言語也不會有價值。
一○21 有人恰切地改寫本句箴言作:“善能餵養自己,也能餵養別人。惡卻不能使自己活着。”這裏的愚昧人是固執、倔強的人。
一○22 只有耶和華所賜的福,才能真正豐富人的生命。
但祂並不加上憂慮也是真確的嗎?最虔誠的人也經過深切憂慮的時刻,這情況怎能與本節協調一致呢?
對於這箴言的下半部,我們有幾個可能的解釋:
1. 神並沒有給人憂慮。所有的憂慮、疾病和痛苦,都是從撒但而來的。神往往容許祂兒女的生命中有痛苦憂慮,但祂並不是源頭。
2. 憂慮並不是神祝福的內涵,因為人離開神,憂慮才增多。
3. 另一個可能翻譯是:“但勞苦並不使它增加。”(英文修訂本邊注和修訂標準本)這裏的思想是,離了神,勞苦就不能使祝福增加一點。勞苦是好的, 但若不是神所指引的,勞苦也是無益(參看詩一二七1,2)。
一○23 愚妄人以行惡來自娛;那是他最喜歡的遊戲。明哲人以精明地管束自己為樂。
一○24 行惡的人所懼怕的災難必臨到他。義人所願的──今生行神的旨意,來生與神同在──必蒙應允。就着這脈絡,魯益斯說:
到最後,這宇宙所喜悅或懼怕的那面孔,必定以某種表情轉向我們每一個人,或是把難以名狀的榮耀賜給我們,或是把不能補救或隱藏的羞辱加諸我們。14
一○25 神審判的暴風掠過的時候,惡人就歸於無有,不能再被尋見。但義人建立在萬古的磐石上,沒有東西能動搖他。
一○26 醋把牙齒酸倒了,煙卻使眼目受刺激。同樣地,一個在路上磨蹭的懶惰使者,叫差他的人怒恨、受挫和懊惱。
一○27 敬虔的生活給人帶來長壽。惡人往往早逝,如匪幫的廝殺、報復的仇殺,因醉酒、吸毒和生活放蕩而死亡。
一○28 義人所展望的事情必能喜樂地實現。惡人卻不是這樣──他們的冀望將要徹底的失去。布維士舉例說明如下:
亞歷山大大帝完全征服了四圍列國之後,仍感到不滿足。他為了再無可征服之地而哀哭,他在狂歌縱飲的生活下,英年早逝。漢尼拔曾經從他屠殺的騎士身上摘下金指環,裝滿了三個蒲式耳升斗,但後來他卻吞下毒藥,自殺死了。沒有人留意到他的死,因此他離開這個世界,也沒有一個人為他哀悼。凱撒大帝“用他百萬仇敵的血染紅了自己的衣服”,征服了八百個城市,但最終卻在他凱旋歸來的時候,被他最好的朋友刺斃。人所懼怕的征服者拿破侖,曾把歐洲蹂躪至民不聊生,而最後的日子,要在放逐的生活中度過。
確實地,惡人的指望必至滅沒!
一○29 在神權能的行動中,耶和華證明自己是正直人的保障和力量,但卻成了行惡之人的敗壞。
一○30 神保證義人有安居的地方,但惡人只有放逐和流浪。以色列人的被擄闡明這一點。
一○31 義人的口,象綻放(滋生)智慧的樹。彎曲乖謬的言語卻必被割斷。
一○32 你可信任義人,他能說一些令人喜悅的話。惡人卻只會把事實扭曲,說乖謬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