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节经文是本书的自序,说明其性质和目的。本书的整体内容可以用‘箴言’或‘格言’来形容,当中主要包含两种颇不相同的表达形式,我们在导论中已经指出的。这显出箴言一字,在应用上比英文的格言(proverb)较广和较多样化。在英文中,箴言是一种比较的方法。然而,圣经对此字的应用则较广泛。在不同的经文里,它可指一个预言(民 23:7>民二十三7)、一个作为教训的实例(申 28:37>申二十八37)、一句格言(撒上 10:12>撒上十12)、一段诗歌形式的谈话(伯 27:1>伯二十七1),以及其他说话的方式。因此,它所指的,是比一句直接的说话更深刻、更有力和更激发人心的表达。
第6节形容本书的内容为譬喻和智慧人的言词及谜语。这使我们留意到箴言教训的另外两种特征。它往往采用故弄玄虚而不是直话直说的方式;要聆听者自行思想。它也反映一个实况,就是本书处理的,往往是一些深奥的问题。
‘所罗门的箴言’这题目引介出整卷书,但那并不表示所罗门是书中所有材料的作者(参24:23>二十四23,25:1>二十五1,30:1>三十1,31:1>三十一1)。它反而是指出整卷书是收集真正所罗门式智慧之权威。因为所罗门在圣经中是智慧的伟大化身(参王上 3>王上三至王上 4>四)。书中所包含的,是他所教导和体现的那种智慧。我们不知道书中某些部分是否他的作品。实际上,对于本书各部分是甚么时候写成,我们一无所知(除了那是在主前2000年至200年间写成之外!),但这方面的资料对书中意义影响不大。本书内容是关乎人类日常生活的问题,是超越时空限制的。
第1节
第1节形容所罗门为以色列王大卫的儿子(比较传 1:1>传一1)。传道书一直以所罗门为其楷模,因为作为一位君王,他享有一个独特的身分去说出传道书一章12节至二章11节的话。同样地,箴言一至九章的训诲可能也以所罗门为心目中的楷模;这几章箴言所述说的原则,是一个像所罗门那样有智慧的君王应赖以生活的原则。请留意当中的反语!
引言继而说出本书的目的,并同时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关乎智慧的专门用语。
第2节
在第2节,智慧本身首先是指到实际的知识或聪明,好去作成一些事(参30:24-28>三十24-28),虽然关乎更深的神学问题时,智慧便成为一种较抽象的训诲(参8:22-31>八22-31)。‘训诲’或‘指导’(与第8节的用字相同)提醒我们,智慧并非不用付代价或毫无痛苦就可得到的;要得智慧,就要顺服(比较3:11>三11,6:23>六23,13:1>十三1、13:24>24)。因此,‘责备’(1:23>一23、1:25>一25、1:30>一30)常伴随着管教或‘训诲’(参3:11>三11,5:12>五12,6:23>六23,10:17>十17)。‘分辨通达的言语’是指到能辨别事情背后动机,或看透其含义的分析能力,并且运用这种能力去区别不同的事物,作出各种决定(比较6节)。
智慧跟‘正直生活’(3节)连系起来,再次显出它与实际生活的关系;这词有正面的含义。
第4节
第4节的‘灵明’是另一个跟‘智慧’不同的用字,意思是‘机灵’,能够使别人按你的心意去做,而你自己却不会上当(参22:3>二十二3;创 3:1>创三1,有负面的含义)。知识可以指认识一些事实和一些人,但它却同时包含接受和委身──它把理论和实践连系起来了(参1:22>一22、1:29>29,3:6>三6)。因此,‘认识神’(2:5>二5)与顺服神的关系,比个人经历神的关系更为密切。‘谋略’指一个人在进行具体行动时足智多谋,他知道怎样把事作成,而不会因困难而放弃;在负面的意义上,那是指设诡计(12:2>十二2)。
第5节‘学问’
在第5节‘学问’一词来自动词‘去拿’,暗示抓着一些东西时要付出的努力,及智慧所要求的开明态度。这字词在七章21节有关引诱的经文中译作‘巧言’。‘智谋’源于一个解作绳子的字词,暗示在生命的暴风雨中继续前行的技巧(参24:6>二十四6)。
本书的引言也明确指出其特定受众。‘愚人’(4节)是未受过教育的年轻人,他们有无知、易受骗、易被引诱的危险──并且还喜爱这样(参10节──‘引诱’是一个相关的动词,暗指人使那容易受骗的人堕落;也参看1:22>一22、1:32>32,14:15>十四15)。但箴言所教导的,并不是智慧人和聪明人成长后便抛弃的东西(5节)。‘聪明人’一词跟第2节‘分辨通达的言语’这句话有关(参该处的注释。)智慧人和聪明人知道大部分人往往需要实行古老的真理,多于发现新的教训。
相反地,人若不愿意学习,或过于自满;又或背弃古老的基本真理,他们便会变得愚妄(7节;参1:32>一32,12:15>十二15,17:12>十七12,27:3>二十七3、27:22>22)。
另一个有关的特定受众出现在第22节:他们就是‘亵慢人’。这词指那些喜欢张开嘴巴而不打开耳朵的人;他们已经知道所有的事,不需要听取任何人的意见。他们傲慢、不受教,也不受人欢迎(比较9:7-8>九7-8,13:1>十三1,15:12>十五12,21:24>二十一24)。
最后,这段引言指出与智慧为伴的东西,藉以清楚说明,学习和实际作决定并不是单独运作的。首先,他们与道德相合(3下)。关注仁义、公平、正直,是众先知的特征。这3项在二章9节和八章6节、20节将再次出现。
其次,他们与信仰相连(7节;比较本部分训诫之末的9:10>九10,和本书之末的31:30>三十一30)。‘敬畏耶和华’指尊敬和畏惧,并表现于顺服(比较29节,及上文有关‘知识’的注释);这句话并非指害怕神。耶和华是主,是那位特别向以色列人启示的神。箴言并没有谈及以色列信仰的细节,而是藉着使用神这独特的以色列名字,暗指这是书中之信仰。当中那关乎智慧的常理,是以这信仰为架构的常识。‘知识的开端’指其‘基础’,因为那是任何时刻都不可或缺的。箴言假定你并不能看见这世界的意义,或活出一个圆满而成功的生活,除非你看见神在生活背后掌权和参与其中,并以尊敬和谦卑的态度,寻求神指示你去认识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