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第四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哀四1「黄金何其失光!纯金何其变色!圣所的石头倒在各市口上。」

黄金圣洁的石头(和合:圣所的石头)在此用以形容犹大的众民。以色列自认她是由纯金和宝石所作成的,而其他国家则被贬为卑劣的金属。但可悲的是国家的命运逆转,这高傲的自我评估亦突然改变。黄金已失去了它的光泽,而圣洁的石头亦全被弃置在街头的污泥和残垣中。──《丁道尔圣经注释》

 

【黄金何其失光(四122)】

  第四首哀歌是一首十分优美而富艺术价值的诗歌,作者把锡安的今昔作了一个强烈对比,锡安昔日荣美已经成为过去,现有的只是颓垣败瓦和痛苦,这都是叛离神的后果。

 .强烈的对比(112

  第16节形容昔日的锡安及其众子有如黄金、纯金和精金般贵重,吃的美好,住的亦极尽奢华。今日的锡安却如「瓦瓶」(代表贫乏而拮据),连素来吃母乳的孩童也被母亲弃掉,有如鸵鸟般。「圣所的石头」(1)本是神圣的,却倒在街上(亦有学者认为「圣所的石头」应译为「圣石」,意即贵重的宝石)。711节更特别刻划锡安贵冑的遭遇来加强今昔的对比──往日贵冑的尊贵和福乐已经消失了;今日他们却要饱尝卑贱和灾祸。第10节记述了人所不愿意目睹的惨绝人寰的行为。12节是本段经文的高潮和结论,锡安的浩劫是全人类所料不到的,没有人相信神会让人毁灭祂自己的百姓和圣城。

 .罪的势力(1320

  锡安被毁是因为百姓不听从神仆耶利米的预言而轻信假先知和祭司愚弄人民的假话。再者,假先知和祭司曾逼害义人(13;参耶二十六2023)。他们的罪伤人害己,以致被逐出城,到处飘流。作者亦希望百姓明白倚靠世上列邦(如埃及),甚至「耶和华的受膏者」(指西底家),都是枉然。

 .以东的结局(2122

  以东本是犹大的亲属,但他不单不帮助耶城,而且还希望在犹大身上图利(俄1016),所以她必受刑罚而灭亡。

祈祷 神啊,愿我珍惜如精金般尊贵的身分,不让自己变为瓦瓶,失去的恩惠。──《新旧约辅读》

 

【哀四2「锡安宝贵的众子好比精金,现在何竟算为窑匠手所作的瓦瓶?」

瓦缾是用以贮存各样物品的陶制酒瓶,许多这种容器已在巴勒斯坦和其他地方出土。──《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3「野狗尚且把奶乳哺其子,我民的妇人倒成为残忍,好像旷野的鸵鸟一般。」

这节重温公元前五八七年耶路撒冷被围时的恐怖景象。在敌军进攻的最后阶段,饥荒的情形非常严重(哀二19),对孩童的影响尤其重大。当时这些孩童受到的对待,远不及在自然界中野狗的子女或是鸵鸟的雏鸟所享有的,后者传统上被认为对子女的需要甚为冷酷(参:伯三十九1317)。──《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4「吃奶孩子的舌头因干渴贴住上膛;孩童求饼,无人擘给他们。」

由于食物短缺,哺乳的母亲们无法满足她们饥饿的婴孩。孩童乞求食物却一无所得的悲惨景象,似乎深深地蚀刻在作者的心上,他必然亲眼目睹了这里和前两首哀歌中所描述的事件。──《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5「素来吃美好食物的,现今在街上变为孤寒;素来卧朱红褥子的,现今躺卧粪堆。」

这就是国家命运逆转后的情形,那些以食用山珍海味、穿戴华丽衣饰为财富标志的人,全被惊吓得目瞪口呆,对临到他们所爱之城的浩劫不寒而栗。在古时的东方社会,锦衣玉食的人伏在灰中哀悼,通常是因为国破家亡。──《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6「都因我众民的罪孽比所多玛的罪还大,所多玛虽然无人加手于他,还是转眼之间被倾覆。」

虽然所多玛在犹大人当中以其邪恶而闻名,但该罪恶之城在短时间内便被摧毁,所以并未遭受长期的痛苦。耶路撒冷却因为更严重的恶行──拒绝神的怜悯,必须承受恰如其罪、更重的惩罚。然而,这样的认知带着诗人极度的悲怆,而这就是作者痛心疾首的原因。

RSV 节结尾作无人加手于她。动词 h]a{lu^ 的字根不确定,可能该字衍生自 h]u^l,意即「旋转」、「受苦翻滚」,或「发抖」。所以像「所多玛城中的手还没有发抖」这样的译文,指的便是所多玛的倾覆突如其来,城中的居民还来不及惊慌(参 NEB无人绞扭自己的手)。──《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7「锡安的贵胄素来比雪纯净,比奶更白,他们的身体比红宝玉(或作“珊瑚”)更红,像光润的蓝宝石一样。」

节以优美的文学夸张法来描述前者的景况,亦间接比较了这两个阶层的生活情形。AV 依照马索拉经文,将 RV 贵冑拿撒勒人,但该词似乎意指因社会地位而显眼的人。王室贵冑不再和别人有所区别,因为他们和其余被围困的城中百姓一样,成为饥荒的受害人。马索拉经文的 p#ni^ni^m AV RV 红宝石,可能译为珊瑚较佳。gizra{t[a{m 一字的意义并不明确(AV RV他们的光泽)。该字显然与动词 ga{zar 有关,意即「切割」,指的是身体的「样式」或形状,就像 RSV 他们形态之美(和合:「他们的身体」)。前后文似乎在传达一种关于「外表」的概念。马索拉经文的 sappi^r 就是为人熟知的东方次级宝石──琉璃。──《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8「现在他们的面貌比煤炭更黑,以致在街上无人认识;他们的皮肤紧贴骨头,枯干如同槁木。」

贵冑在街上无人认识,因为饥荒已使所有耶路撒冷的居民都形容枯槁。这里的骨瘦如柴、营养不良和脱水等描述,显明了这是目睹者亲眼之所见。这些憔悴的脸和枯干的唇宁可速死于刀剑之下,都不愿再忍受他们自己招致的饥荒和瘟疫之痛苦。──《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9「饿死的不如被刀杀的,因为这是缺了田间的土产,就身体衰弱,渐渐消灭。」

 

【哀四10「慈心的妇人,当我众民被毁灭的时候,亲手煮自己的儿女作为食物。」

 

【哀四11「耶和华发怒成就他所定的,倒出他的烈怒,在锡安使火着起,烧毁锡安的根基。」

 

【哀四12「地上的君王和世上的居民,都不信敌人和仇敌能进耶路撒冷的城门。」

 

【哀四13「这都因她先知的罪恶和祭司的罪孽,他们在城中流了义人的血。」

先知和祭司应在国内宣扬西乃之约的最高标准,但事实上却要为被掳之前充斥全国的罪孽而负责。作者提到流义人的血(参:耶二十六2033)来表明当时道德之败坏。但如今情势已然扭转,这些邪恶的祭司和先知的本来面目已被认出,而愤怒的百姓对待他们的方式,和他们引发浩劫的角色相较,正恰如其分。他们领导的权柄被褫夺,现今更被人当作痲疯病人一样憎恶。──《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14「他们在街上如瞎子乱走,又被血玷污,以致人不能摸他们的衣服。」

 

【哀四15「人向他们喊着说:“不洁净的,躲开,躲开!不要挨近我!”他们逃走飘流的时候,列国中有人说:“他们不可仍在这里寄居。”」

节提及人们以传统对待痲疯病人的方式来处置神的假仆人,且不客气地把他们赶出城去(利十三4546)。虽然他们试着寄居他处,但均被当地居民阻止。这些居民无疑地对他们抱持着迷信的恐惧,生怕他们同样会将灾祸带到当地。──《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16「耶和华发怒,将他们分散,不再眷顾他们。人不重看祭司,也不厚待长老。」

 

【哀四17「我们仰望人来帮助,以致眼目失明,还是枉然。我们所盼望的,竟盼望一个不能救人的国!」

 

【哀四18「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以致我们不敢在自己的街上行走。我们的结局临近,我们的日子满足,我们的结局来到了。」

这里提到他们的脚步被尾随(和合:仇敌追赶我们的脚步像打猎的),显然是指巴比伦人对那些被准许在基大利管理之下留在故土的人,实施严格的监控。巴比伦人决心要防范犹大发生动乱,因此,在基大利的管辖引发异议,又造成他自己遇刺后,犹大地的人于公元前五八一年再次被迫迁移。──《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19「追赶我们的比空中的鹰更快,他们在山上追逼我们,在旷野埋伏,等候我们。」

作者在节优雅的文学夸张法中(参:撒下一23),生动描绘出巴比伦无情地追赶难民。为了防止留在南国的余民和埃及人有进一步的政治接触,巴比伦人显然在犹大南方的沙漠地区设下埋伏。──《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20「耶和华的受膏者好比我们鼻中的气,在他们的坑中被捉住,我们曾论到他说:“我们必在他荫下,在列国中存活。”」

我们鼻中的气是埃及王的一个传统称号,表示王在体生活中扮演不可缺少的角色,可是不见于旧约别处。他是他们生命的支持系统。

耶和华的受膏者这词指明王与上帝之间的特别关系,这词起源于膏立授职的仪式中,就如我们在撒母耳记上十六章十三节撒母耳膏立大的故事中所见的。虽然在古以色列的生活中,人民能受膏担任各种职务,统治的王──耶和华的受膏者,从他被加冕那一刻起,就变得出类拔萃了(参诗二2)。

在他荫下这话通常所见是指旧约,尤其是在诗篇里面所说的上帝。诗篇九十一篇说到的那个人,说他住在全能者的荫下(诗九十一1;比较诗六十三7)。但同一短句在古代的埃及则用来描写王,有时描画王为一只猎鹰,保护他的臣民在他翅膀荫下的情形。——《每日研经丛书》

节的受膏者指的是西底家王,他于逃亡时在耶利哥的平原被擒,又在被带往见尼布甲尼撒之后,双目被剜且被下在监里(耶五十二711)。──《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21「住乌斯地的以东民哪,只管欢喜快乐,苦杯也必传到你那里。你必喝醉,以致露体。」

欢喜快乐的命令是一个相当讽刺的说法,指的是以东人从世仇被迦勒底人征服所得到的快乐,不过昙花一现而已。以东人几个世纪以来一直与犹大苦苦作对,而众先知亦因她这种敌对的态度,而宣布了神要加诸她的审判(摩九12;俄1016;耶四十九722;结二十五1214,三十五15)。──《丁道尔圣经注释》

 

【哀四22「锡安的民哪,你罪孽的刑罚受足了,耶和华必不使你再被掳去。以东的民哪,他必追讨你的罪孽,显露你的罪恶。」

 

【第四章归纳】

   一、充满悲哀(四1-16

   二、末日与往后的日子(四17-22

         1、想起对求助一个不能救人的国希望落空的事。(17

         2、耶路撒冷街混乱的状况,以及被仇敌巡逻军寻获的危险(18

         3、犹大最后一位王西底家试图逃离巴比伦人的失败(参耶卅九4-5)(19-20

         4、最后对以东人和对锡安说的一番话作结束(21-22

——《每日研经丛书》

 

第四首哀歌——神的愤怒(四1-22

   一、解释与辩护(1-11)

   二、外邦旁观(12-22)

── 巴斯德《耶利米哀歌》

 

【第四首哀歌(四1-22)】

   一、追忆往事(四1-12

   二、罪及其后果(四13-20

   三、预言以东遭报(四21-22

──《丁道尔圣经注释》

 

【黄金何其失光(四1-22)】

   一、强烈的对比(1-12

         1、昔日的锡安及其众子(1-6

         2、锡安贵冑的遭遇来加强今昔的对比(7-11

         3、人所不愿意目睹的惨绝人寰的行为(10

         4、锡安的浩劫(12

   二、罪的势力(13-20

   三、以东的结局(21-22

──《新旧约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