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第39章

上一篇   下一篇

1-20  耶和华重新吩咐先知向歌革发预言

 

1          「罗施」:见38:2注。

 

 

3-4

 

这处的描写有如歌革与耶和华真的作战,耶和华占了优势,轻易击败

歌革。

 

 

4          「必倒在以色列的山上」:耶和华与以色列军队一起作战,全

            力保卫 的选民,侵略者必无法抗拒。

 

6          「海岛」:指爱琴海沿岸岛屿 (参创10:5; 26:15), 是小亚

            细亚西部供应歌革军队给站。

 

9          把武器当柴烧是消弭战争。保障和平的象徵。

 

            「七年」:一个完整的周期;

 

            「直烧七年」指完全被烧毁,不再有威胁力。

 

10        检来的器械已没有毁灭的作用。只能当烧饭用的柴木。

 

11        本节的地名与普通名词很难分辨。

 

            「海东」:即海的东部,可能指死海一带;或指路人朝著死海

            的方向东行。

 

            「人所经过的谷」:可能是专有名称,指连贯东西两部的通道

            。这样看来歌革的坟地可能是一个叫「人所经过的谷」的地方

            ,位於死海一带,但因尸首众多,经过的人无法顺利通行(「

            到此停步」)。

 

            「哈们歌革」:即「歌革的群众」之意。

 

12        未埋葬的尸首使地沾污(参申21:23),所以「必用七个月葬埋

            他们」,好完全的洁净土地。

 

13        歌革军败落的日子也是他们被葬的日子,这更是耶和华得荣耀

            的日子,连以色列也得享荣誉。

 

14-15   百姓必须巡查全地,不容一具尸首沾污土地。

 

16        「哈摩那」:位置不详,可能是「哈们歌革」的别称。

            此名称於原文与「哈门」同一字根。

 

17-20   歌革的军队被描述为祭牲,飞禽走兽则被邀请同赴血腥的筵席

            ;这神最後审判的一个高潮(参赛34:6; 46:10; 19:17-18)。

 

            「巴珊」:位於约但河东,以畜牧著称。

 

 

21-29  以色列复兴的应许

 

(参36:16-28; 37:11-14)。以色列的被掳与复兴,如同歌革的倾覆一

样,目的都是为叫以色列与列邦知道耶和华是神。

 

 

23-29

 

可说是整本以西结书信息的撮要:以色列因为自己的罪而被惩罚,但

因耶和华的恩典和怜悯而得复兴。

 

 

23        「得罪我」:或作「对我不忠」。

            以色列的两大罪行是本身犯罪及对耶和华不忠。

 

            「掩面」:耶和华的脸光照百姓代表赐恩祝福(参民6:24-27

            , 掉头掩面则是使人惊惶,死亡的象徵(参诗104:29)。

 

25        「被掳的人归回」:原文或作「从苦境转回」。

 

26-27   「担当自己的羞辱」:前事不忘是後事之师。耶和华的怜悯是

            建立在子民的悔改上,这是不可遗忘的事实。有学者认为「担

            当」可译为「忘记」(原文两者甚为接近),但前者的意思较

            为适合,亦有其他经文的支持(参6:9; 16:61; 36:31)。

 

29        「将我的灵浇灌以色列家」:这是耶和华与子民永远同在的象

            徵。

 

            「已将」:原文或作「必将」。

 

 

 

思想问题(第38, 39章)

 

1 38, 39章的信息,是以西结先知在耶路撒冷被毁消息传来的前夕

  ,从神领受一连串信息的最後一个(33:21-22)。

  你认为当耶路撒冷被毁的消息传来之时,这班被掳於巴比伦的犹

  太人会有什麽感受?

  他们对耶和华以色列的神会有什麽看法?

 

2 试重温先知在33:23-37:28的信息。

  神在论歌革的预言中所重申的是什麽?

  对当日犹太人又有什麽意义?

  作为整个信息的总结,39:21-29有何重要性?

  当中,21-24对你了解38, 39章有什麽帮助?

  面对今日这个充满了罪恶和痛苦的世界,你曾否质疑过神的存在

  或神的能力?

 

3 神昔日对以色列人的审判和应许,能否帮助你了解神对现今世界

  的心意?另参罗马书1:24-32; 3:31-26; 20:7-9